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莫言,阿来,王尧,陈继明,须一瓜,祝勇,马伯庸,孙频,紫金陈,郑执,叶昕昀,武茳虹,焦典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2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3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4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5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6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3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4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5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6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7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8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19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探索知识的宝藏之旅

最近,我追看了《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这部精彩的纪录片。主演是响当当的文学天团,豪华阵容。将我们一直以来从书本里看到的名字和真实人物对应起来,请到了生活中来,亲切又舒适。通过参观不同岛屿图书馆、与当地人交流等方式,带领观众展开了一场令人愉悦且知识启迪的探索之旅。

首先,这个节目注重的不仅是介绍岛屿上的图书馆和书籍,更是通过文化交流和人际互动,传递了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尊重。他们与当地人互动,分享知识和经验,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世界。

其次,这个节目给予观众非凡的视觉享受。摄影团队用美丽而惊人的画面捕捉了每个岛屿的壮丽景观和图书馆的独特魅力。加之配乐和音效的精心搭配,使观众沉浸在旅程的美妙之中。

第三,强调了阅读对于拓展视野和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各类图书馆和书籍,节目向观众展示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科学,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价值。节目呼吁观众们用阅读来开启自己的思维,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强调了文学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不同岛屿上的作家、文化和文学作品,纪录片呼吁观众们重拾对阅读的热爱并思考生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文学是一扇通向心灵深处的窗户,能够启发我们的思想、激发创造力,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2 ) 《我在岛屿读书2》开播,莫言阿来也来了......

作者 | 鱼眠
编辑 | 江勇
6月14日,由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举行线上媒体看片会。放映结束后制片人颜小可就《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嘉宾阵容、内容创新以及创作感悟进行分享。

《我在岛屿读书》作为一款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第一季邀请文学大家余华、苏童等嘉宾坐镇,围绕为何要读书、怎样读书、该读哪些书等议题展开讨论,或深刻或风趣,播出后收获广泛好评、豆瓣评分9.1分。

节目入选总局评选“2022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和“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等多个奖项,并于日前入围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提名。

第二季节目从海南分界洲岛移步至位于“浪漫之城”珠海的东澳岛,书屋选址更加“狂野”,坐落于海岸边的悬崖之上。因书屋依山靠海、众人创作,该书屋被起名为“山海经”。

届时,“书屋主理人”们将围绕“读书的意义”这一主题,在书屋内枕浪听风、品茗开卷。余华老师在片中提及,“演出也好、书也好、作品也好,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让我们短暂地离开一下。”从品味人间烟火、世间百态的书中,找到滋养生命、充盈内心的钥匙,《我在岛屿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嘉宾阵容上,本季由作家余华、苏童,以及《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继续坐镇,新朋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子。此外,还有莫言、阿来、马伯庸以及年轻作家的参与。作家年龄和类型的跨度变大,带来的将是多元思想碰撞的火花。年轻一代的作家们也说,他们更像是来“追星”和受教的。

看片结束,制片人颜小可接受采访谈道,本期节目的创新点在于“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熟悉又陌生的人的熟悉说的是嘉宾的国民度,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陌生说的是观众看这个节目是有期待的,有获得感的。

“做真实又有趣的事不是表演。余华老师、苏童老师,包括莫言老师都一再强调说不要表演,所以他们在节目当中是非常放松、非常真实地去呈现出一种打动人的状态。”

此外,颜小可还提及,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一些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因为文化类节目变多,观众对于它本身的质感、内容质量以及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的到位程度、精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季在节目内容的驾驭上更加成熟了,整个节目在保持第一季轻松自然的审美风格的情况下,制作剪辑更加流畅,节目品质也有着进一步的提升。

从帆船到风车,从沙滩篝火旁的交流会到草坪上的下午茶;不止是读书,更是一次治愈生命、体悟哲思的探讨。

据悉,《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于6月15日开播,每周四12:00及21:20分别上线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

 3 ) 观影笔记

第三卷

阿来:古人讲“眼前有景道不得”,意思是人都是对美有朦胧的感觉,但是无法表达。而美是怎样建构的呢?主要就是靠文学作品。瞬间发现的来自于自然或者人的美,我们需要一个揭示美的词汇系统,这种词汇系统的取得主要靠阅读。而这种系统一旦建立,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很多关于美的欣赏的记忆,培养审美能力。

 4 ) “读书”启示录

年初才刚一期不落地追完《我在岛屿读书》的第一季,也是没想到第二季居然这么快就上线了😂之前追第一季的时候随手记录下了每期节目哲理性的观点、书单和空镜(详见“当我们谈论阅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一季也会在这个帖子里继续记录每期节目中我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观点~

EP 01 岛上重逢记

这一季,余华老师和苏童老师依旧是节目的常驻嘉宾,同时上一季作为飞行嘉宾的程永新老师这一季也成为常驻嘉宾啦~值得一提的是,叶子老师作为本季的主持人,不仅仅承担了串场的工作,也真正地加入进了和老师们的对谈之中,在第一期里就给出了很多strong points!

✍🏻 苏童:不同的角度,相同的本质

✍🏻 叶子:如何理解“山海经书屋”

叶子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妙,从字面意思看到了更深层的寓意

✍🏻 苏童:阅读也是能量积聚的过程

✍🏻 余华:关于“阅读”与“放松”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依旧需要阅读来治愈生活

✍🏻️ 叶子: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题外话,好喜欢叶子老师身上那种温柔沉静的书卷气啊~)

✍🏻 几位老师关于“阅读”“生活”“写作”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

苏童:日常生活的丰富滋养着写作
程永新:阅读开阔人的思维,让人们不止囿于自己生活的一方洞穴
余华:阅读是情绪的出口
叶子:文学告诉我们如何去想象、观察、思考生活

✍🏻 叶昕昀:阅读让我们更自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很喜欢叶老师的这个观点,如何泰然且自洽地面对我们自己的生活真的是人一生的课题,但还好书籍总能给予我们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发现这道问题的答案。

🌟 用叶子老师的一个观点来结束本期节目:学会享受在生活中把阅读内化的过程。so wise!

📖 第一期书单汇总:

🎥 本期最喜欢的一个空镜~洒脱又睿智的文学家们


EP 02 乘浪前行

本期节目迎来了嘉宾阿来老师~前两年的时候读过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经典书目;不过看了这期节目还蛮惊奇的,阿来老师即便是在相熟的作家朋友们面前也都并不是一个很善言辞交际的人,但我个人也还是比较喜欢老师在输出观点时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 AI会让“文学”产生危机感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未来文学是否会被AI取代”一直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今年年初的时候随着ChatGPT的诞生,这一问题也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讨论;很喜欢余华老师在节目里给出的“AI无法表达命运的看法”这个观点,命运过于复杂与不可预测,或许这也是文学始终能充满无限魅力的原因

✍🏻 80年代文学浪潮对作家们的影响

80年代的文坛显然是璀璨而耀眼的,记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上我开始对那些作家作品感到熟悉和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也是在学“80年代文学浪潮”这一部分。正如同叶子老师一直在举的例子电影《午夜巴黎》,作家们势必受到一代又一代名家巨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都正在经历一个不可多得的时代,在时代的

✍🏻 阿来:文学的双重向度

✍🏻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更是对生活的延伸

从资深的文学编辑的眼中看何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就像水和河床的关系一样:

“如果没有河床,文学就会被那些泥土给吸收掉。”——余华

📖 本期书单:

🎞 本期ending~(也是这期的两个主要内容——AI与写作、时代与写作)


EP 03 慢慢走,欣赏啊!

氛围非常chill的一期,对谈+散步赏植物

✍🏻 俄罗斯音乐家与文学家之共性

余华老师对西方古典乐也了解好多啊!

音乐何尝不是一种文学,文学又何尝不能被视为流动的音乐

✍🏻 由苏童老师的《白雪猪头》引申出的一个问题——何谓“美学”。为什么有些东西是丑陋的,但在作家的笔下也充满了美学价值?

余华:美学不是只有一种思考,它其实是一种情感。

✍🏻 交响乐与阅读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

程永新:欣赏交响乐,其实跟阅读文学作品是有相通的地方。你欣赏一个交响乐,它是流动的;那么阅读它也是流动的,文字也是流动的,然后它还有故事。音乐的元素它可能主要是用旋律、用节奏、用音符,它主要是用这些音乐的元素来表现;那么文字的力量,它可能就在于比较更清晰、更准确能够写出一个生活当中的人的一个常态,人的一个日常。所以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非常强的那种相似性。

✍🏻 阅读的美好~

叶子:我觉得文学的美好或许是让你遇见一些可爱可亲的人,让你回忆起生活的质地,和那些细小的快乐。但也可能和普通意义上的美好没什么关系。总之,你喜欢一本书,它就是很美妙的;放下这本书可能万事万物都变的更美好了一些。它带给你的可能是纯粹的、情感上的美好;也可能是复杂的、审美上的美好;也可能牵扯到思考,让你有了某种顿悟。这些动容的时刻,就是阅读的美好。

ps. 好喜欢叶子老师的这段话啊!So tender and wise!

TBC.

 5 ) 我和“买书”的故事

看了第一季第九集几位老师讲他们年轻时候买书需要购书券的故事感触特别深,这一季又讲到他们排队买书、换书看的故事觉得特别有意思,那时候买书不易,我不禁想到了这么多年我“买书”的曲折的故事。

本文原本写于2012年发在人人上,可惜现在都找不到啦,在这里重发一下。

小时候去朋友们的家玩,最爱研究人家的书架,常常发现大多数人是没有自己的书房的。搬过三次家,不管到了哪里,总是不忘整一个书架书桌,这仿佛是我和我爸的共识,一户人家里总得有一间书房,书房里必须得有一个书架。以前到了别人家,看到好看的书总忍不住借来翻阅。那时候深信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

曾几何时,在听到同学骄傲地说自家两大个书架已经放不下书时,也曾目露艳羡的眼光。毕竟在那个年纪,并不是随手就能像现在一样一买一大摞,在小学时的自己看来,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思量很久才能打定主意买下来的精神食粮,买书不可谓那个时候的头等大事。每一本书都要翻来覆去看到每个章节都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肯罢休,甚至还得找找名人对这本书的背书(怪不得现在的书越来越多腰封了)。对于书的热爱,甚是疯狂,也曾激励自己抄了两本书,一本叫《即兴说话的艺术》,是班上的同学的。另一本没抄全,是当时小学的语文老师那借来的,整整三大本,是很久很久以前出版的,只要几毛钱。由于装帧松散,甚至还看掉页了,还书的时候也相当之心虚。只是摘抄了《红楼梦》里面所有的诗词判词,每天吃完饭,抄两个小时,也耗去了自己数月的功夫,可惜的是这本笔记本遗失了。直到现在,《红楼梦》还是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

虽然小学时期还没学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买书成了自己唯一的癖好。即使省吃俭用,很多书还是太贵买不起,甚至于是自己站在新华书店看完的。除去爸爸妈妈给的零用钱,就是爷爷买的书。爷爷是个知识分子,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凭着自己自学考上了公务员,最近听说还去考了个老年大学的文凭。小时候关于神话童话传说的故事都是在每个夏天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爷爷给普及的,还记得那些爸爸妈妈上晚班和爷爷一起睡的夜晚,我和堂弟听爷爷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听了很多遍依然觉得很新鲜。也曾听爷爷说起文革的时候很多书都烧了,当时我那个心疼啊。也一直想见识下爷爷的藏书,后来在爷爷床底下翻到了两大箱子书,也不知什么原因,其他的书不知去向,只剩下了一些爷爷工作相关的农业的书,甚为失望,只捡了几本东周列国的连环画和一本《世界并不遥远》的励志书。也因着这个原因,所以每次爷爷来看望我我都会非常的期待,不仅因着可以拿零花钱,还可以去买书了。那时候,硖石街上只有干河街一家新华书店,一般我会和爷爷奶奶先去旁边的五芳斋吃一份水饺或者烧卖,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每次买一本,大概十块钱左右。爷爷每个学期来硖石看我一两次,细细算下来,买了也不下十几本。到了初中以后,有了更好的买书去处,也就很少再去新华书店买书了。

另一个在我买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人就是我爸爸,《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百科全书》《中英翻译字典》…… 这些人生中大部头的书都是在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的情况下爸爸给我买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家里也不是很富裕,我就很清楚地记得《世界上下五千年》两个砖头那么厚一本50元,《百科全书》四大本,很精致的铜版纸,一套400,在那个月工资不超过1000元的年代,我爸却舍得拿出一半给我买书,现在想想都觉得泪目,但是爸爸却不忍在看书上委屈了我,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对书的渴求,想来真的是好幸运。

小学时经几个爱书的同学介绍,知道了百汇书店和老百姓书屋,虽然如今百汇书店已然不在,还是颇为怀念曾经疯狂买书的日子。老百姓书屋倒是还在,不过该书店环境颇为幽暗,书籍看起来陈旧不堪,而且书的质量和数量都没有百汇书屋的好,新书更是寥寥无几跟不上出版的速度,所以去的次数相对较少。百汇书屋有两家,上了初中后才知道中远那边还有家总店,因此每逢周末或者逛街必定要去扫荡一番。为此我妈也甚是无奈,只要看到我去书店就黑脸,在她看来,我买的书都是些“没用”的闲书。初中功课还不紧,有时候甚至趁着放学早,携上“巨款”去买书。进了书店,先看新到的畅销书,然后再慢悠悠开始觅书,找到心仪的书以后再去看那些我买不起的书,有时候磨蹭到晚上9点,看个过瘾才肯回家。一开始是一本一本地买,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非得算计着把零花钱买光才作罢。回顾书架上的书,将近一半是百汇书店买的,也是从那时候涉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初中时期应该是我读书最如饥似渴的时候,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到百汇工人路的书店转让,中远的百汇总店不断缩小直到关闭,沉寂一段没有书店可逛的时间以后,99邮购订阅的风潮开启了我与书的另一个故事。

初三高中时期,邮购订阅开始盛行,学生中较流行的有贝塔斯曼和99读书人,前者貌似在高三也倒闭了,当时听闻倒闭风声,内心一阵唏嘘:我的又一精神家园被拆了。那时候买书,需要先看邮购目录,填单子,电话订购,去邮局汇款,然后漫长的等待,再去邮局取包裹,其中的故事暂且略去不谈。99的邮购目录是一本作业簿大小的小宣传册,按照推新的力度给予不同的介绍,拿到这个邮购目录我就翻来覆去地研究,凭着一点点简介,揣摩着到底要不要收入囊中真的是很艰难的决定,尤其是特价书,只有名字没有简介,或者是看到心爱的书,因为是新书,打折力度也不高,只能苦苦等待降价也颇为煎熬。为了多买点书省邮费,高三时期,和隔壁班的同学一起买了800多,居然成了终身白金会员,分了三次才全部拿到学校。现在好久没收到99的邮购目录了,高中毕业后就不再从99邮购买书。

大学后买书就全部是网购啦。卓越京东当当中国图书网,虽然方便,总觉得少了点去书店的乐趣。在万达发现了彼岸书店,环境很优雅,有无限网络,书的种类很齐全,新书上架也很快,尤其是国外的畅销书。不过现在已经养成了看中一本书,再去网上买的习惯,甚至于有些闲书看的是电子版。看起来没有纸质的书踏实,看过即忘,有时候无聊的小说一口气可以看三四本,权作消遣。纸质的书若非逼不得已买得越来越少,除非是网上没有的,或者是真心喜爱买来收藏。记得大三大四时期,大概是电商图书疯狂扩张吧,京东狂发300-150的券,为了薅羊毛,就疯狂凑单,结果买了一堆翻译不怎么样的版本。虽然每学期还保持着十几本的购买量,毕竟还是大不如前了,疯狂买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变成了一个节制的、挑剔的买书人,不仅要看出版社、还要看翻译,更要看纸张装帧。

————————————————新增的分割线——————————————————

工作后,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看书神器kindle,但是说实话kindle的阅读模式虽然很好,但它龟速的翻页实在不适合我这样的急性子,记得自己就完整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这套书,然后就一直处于充电-吃灰的循环模式。结果今年kindle也要退出中国了,电子书商店也要关闭了。内心又是一阵唏嘘:留给我们阅读的空间好像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功利了。

如今我又开始重回纸质书,旅游的时候也会去独立书店支持一下,享受书本拿在手上的质感。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故事,我和书的故事还将继续,对于爱书的心仍然不会改变。

2023年,还是想感叹一句:真的很怀念去书店淘书。

 6 ) 《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书单&歌曲(更新至第5期)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余华
上一季余华老师还说了读书是为了让你知道你自己是谁

为什么要做第二季呢?就是有人还继续需要治愈!
余华老师这属于是开篇点题了


第5期

把悲伤留给虚构,把欢乐留给现实。------余华
余华对“把悲伤留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的回应哈哈哈🤣

  1.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2.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3. 《大医》马伯庸
  4. 《林肯在中阴》乔治 桑德斯
  5. 《十二月十日》乔治 桑德斯
  6. 《第七天》余华
  7. 《文城》余华
  8. 《鸿鸾禧》(短篇,收录于《传奇》)张爱玲
  9. 《十日谈》乔万尼 薄伽丘
    1.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纂
    2.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编纂
  10. 《潮汐图》林棹
  11. 《流溪》林棹
  12. 《繁花》金宇澄
  13. 《死水微澜》李劼人
  14. 《麦克白》威廉 莎士比亚
  15. 《冬泳》班宇
  16. 《逍遥游》班宇

【诗歌】

  1. 《劈开云雀 你会发现音乐》艾米丽 狄金森
  2. 《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阿来

第4期

阅读是把我打开了,从狭窄走到宽广,从低走到高。------阿来

【长河小说】

在20世纪初,法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新载体———“长河小说”。此名源于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七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一条长河。”这类作品线条清晰,具有长河般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1. 连环画《小兵张嘎》根据徐光耀同名小说编绘
  2. 连环画《铁道游击队》根据刘知侠同名小说编绘
  3. 连环画《渡江侦察记》根据沈默君同名电影文学剧本编绘
  4. 连环画《艳阳天》根据浩然同名小说编绘
  5. 《空山》阿来
  6. 《沙家浜》(革命现代京剧)汪曾祺编剧
  7. 《河上柏影》(中篇)阿来
  8.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九故事》)大卫 塞林格
  9. 《印第安营地》(《尼克 亚当斯故事集》)欧内斯特 海明威
  10. 《城北地带》苏童
  11.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12. 《旧年的血迹》(小说集)阿来
  13. 《尘埃落定》(首部长篇)阿来
  14. 《月光下的银匠》(短篇小说集)阿来
  15. 《空山》(长篇三部曲)阿来
  16. 《瞻对》(长篇非虚构)阿来
  17. 《语自在》(散文集)阿来
  18. 《云中记》(长篇)阿来
  19. 《米》(长篇)苏童
  20. 《夜间故事》(短篇集)苏童
  21. 《黄雀记》(长篇)苏童
  22. 《妻妾成群》(中篇)苏童
  23. 《我的帝王生涯》(长篇)苏童
  24. 《菩萨蛮》(长篇)苏童
  25. 《蛇为什么会飞》(长篇)苏童
  26. 《武则天》(长篇)苏童
  27. 《河岸》(长篇)苏童
  28. 《跛人》(短篇)双雪涛
  29. 《海边魔术师》孙频
  30. 《以鸟兽之名》孙频
  31. 《鲛在水中央》孙频
  32. 《小王子》安托万 德 圣埃克苏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员)
  33. 《夜航》安托万 德 圣埃克苏佩里
  34. 《人类的大地》(散文集)安托万 德 圣埃克苏佩里
  35. 《务虚笔记》史铁生
  36. 《病隙碎笔》史铁生
  37. 《让“死”活下去》陈希米
  38. 《骰子游戏》陈希米
  39. 《古文观止》(古代散文选本)[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书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归有光、茅坤等人提倡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观止”则是说所收录的文章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该书选文222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收录了历代众多“古文”经典名篇,大致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脉络和面貌,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刊行以来,一直风行不衰。该书也是当代读者了解、学习古本的重要读本。)
  40.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多位作者的诗文七百余篇。)
  41. 《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并由编者进行讲解、出注。皆以深厚且相关的研究为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三曹的创作情况与作品魅力的经典读本,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第3期

读书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阿来

【书单】

  1. 《云彩收集者手册》加文 普雷特-平尼
  2. 《活着,不着急》苏童
  3. 《老实人》伏尔泰
  4. 《大师和玛格丽特》米哈伊尔 阿法纳西耶维奇 布加尔科夫(前苏联“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5. 《狗心》米哈伊尔 阿法纳西耶维奇 布加尔科夫
  6. 《不详的蛋》米哈伊尔 阿法纳西耶维奇 布加尔科夫
  7. 《日瓦戈医生》鲍利斯 列奥尼多维奇 帕斯捷尔纳克
  8. 《云雾中的双子座星》鲍利斯 列奥尼多维奇 帕斯捷尔纳克
  9. 《红字》纳撒尼尔 霍桑
  10. 《诗十七首》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人)
  11. 《半完成的天空》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
  12. 《真实的障碍》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
  13. 《挖》谢默斯 希尼
  14. 《幻视》谢默斯 希尼
  15. 《三盏灯》苏童
  16. 《白雪猪头》苏童
  17. 《肉联厂的春天》苏童
  18. 《野骡子》莫言
  19.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
  20. 《赛尔彭自然史》(自然文学)吉尔伯特 怀特
  21. 《瓦尔登湖》亨利 戴维 梭罗
  22. 《沙乡年鉴》奥尔多 利奥波德(美国科学家和环境主义保护者,“生态伦理之父”
  23. 《夏日走过山间》约翰 缪尔
  24. 《云中记》阿来
  25.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
  26. 《旧面》黄小初
  27. 《美的存在与发现》川端康成
  28. 《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朗西斯 斯科特 基 菲茨杰拉德
读一本好书,是一段只属于你的美好时光。------叶子

【音乐】

  1. 《弗洛伦萨的回忆》柴可夫斯基
  2. 《德蒙》(歌剧)安东 鲁宾斯坦(19世纪俄罗斯犹太裔钢琴家、作曲家
  3. 《海洋》(交响曲)安东 鲁宾斯坦
  4. 《F大调旋律》(钢琴独奏小品)安东 鲁宾斯坦
  5.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谢尔盖 瓦西里耶维奇 拉赫马尼诺夫(20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
  6.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谢尔盖 瓦西里耶维奇 拉赫马尼诺夫
  7.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谢尔盖 瓦西里耶维奇 拉赫马尼诺夫
  8. 《第一交响曲》德米特里 德米特里耶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
  9. 《第七交响曲》德米特里 德米特里耶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
  10. 《森林之歌》(清唱剧)德米特里 德米特里耶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
  11. 《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德米特里 德米特里耶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
  12. 《伏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贝多伊奇 斯美塔那
  13. 《岳飞》(舞剧)萧白(中国作曲家、指挥家
  14. 《仰天长啸》(歌剧)萧白
  15. 《c小调第一交响曲》约翰内斯 勃拉姆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
  16. 《D大调第二交响曲》约翰内斯 勃拉姆斯
  17.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约瑟夫 约阿希姆(19世纪后半期德国小提琴学派作曲家
  18. 《浮士德交响曲》弗朗茨 李斯特(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19. 《但丁交响曲》弗朗茨 李斯特
  20. 《哥德堡变奏曲》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
  21. 《勃兰登堡协奏曲》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
  22. 《马太受难曲》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
  23. 《b小调弥撒曲》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
  24.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帕布罗 德 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25. 《卡门主题幻想曲》帕布罗 德 萨拉萨蒂
音乐和文字一样,它不是平面的,它是流动的。------余华

第2期

【书单】

  1. 《尘埃落定》阿来
  2. 《空山》阿来
  3. 《蘑菇圈》阿来
  4.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巴勃罗 聂鲁达
  5. 《诗歌总集》巴勃罗 聂鲁达
  6. 《重读八十年代》朱伟
  7. 《考吃》朱伟
  8. 《有关品质》朱伟
  9. 《微读节气》朱伟
  10. 《望春风》格非
  11. 《江南三部曲》格非
  12. 《李四光》李陀
  13. 《沙鸥》李陀
  14. 《无名指》李陀
  15.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 罗兰
  16.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卡夫卡
  17. 《酒国》莫言
  18. 《透明的红萝卜》莫言
  19. 《纸项链》崔京生
  20. 《轻轻的抚摸》崔京生
  21. 《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
  22. 《底色》徐怀中
  23. 《星星》余华
  24. 《第一宿舍》余华
  25. 《第八个是铜像》苏童
  26. 《春雨夜霏霏》莫言
  27. 《乔厂长上任记》(短篇)蒋子龙
  28. 《爸爸爸》韩少功
  29. 《归去来》韩少功
  30. 《女女女》韩少功
  31. 《人到中年》谌容
  32. 《舞台小世界》王安忆
  33. 《迷人的海》(中篇)邓刚
  34. 《草叶集》沃尔特 惠特曼
  35. 《长恨歌》王安忆
  36. 《启蒙时代》王安忆
  37. 《天香》王安忆
  38. 《匿名》王安忆
  39. 《考工记》王安忆
  40. 《五湖四海》王安忆
  41. 《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 曼
  42.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 曼
  43. 《魔山》托马斯 曼

【电影】

《午夜巴黎》伍迪 艾伦

【画作】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桑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雅典学院》拉斐尔 桑西

《格尔尼卡》巴勃罗 毕加索 [西班牙]


第1期

1.《接招》西川

2.《一个人的文学史》程永新

3.《穿旗袍的姨妈》程永新

4.《到处都在下雪》程永新

5.《若只初见》程永新

6.《鲁迅的饭局》薛林荣

7.《果蔬秋浓》汪曾祺

8.《追忆似水年华》马赛尔 普鲁斯特

9.《枕边的辉煌—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苏童选编

10.《大淖记事》(小说集)汪曾祺

11.《受戒》(小说集)汪曾祺

12.《七里茶坊》(地域文集)汪曾祺

13.《钓鱼的医生》(《汪曾祺全集》)

14.《咸菜茨菰汤》(《汪曾祺全集》)

15.《繁花》金宇澄

16.《树上的男爵》伊塔诺 卡尔维诺

17.《看不见的城市》伊塔诺 卡尔维诺

18.《马可瓦尔多》(短篇小说集)伊塔诺 卡尔维诺

19.《夜间故事》(自选短篇集)苏童

20.《十八岁出门远行》(小说集)余华

21.《沃普萧纪事》约翰 契弗

22.《乡居丈夫》约翰 契弗

23.《游泳的人》约翰 契弗

24.《萨耶沙漠》(短篇)武茳虹

25.《儿子》(短篇)武茳虹

26.《南方高速》胡里奥 科塔萨尔

27.《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28.《音乐家》陈春成

29.《逃离》(短篇小说集)爱丽丝 门罗

30.《快乐影子之舞》爱丽丝 门罗

31.《都柏林人》(小说集)詹姆斯 乔伊斯

《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第1期

 短评

👍👍👍

7分钟前
  • Kiko墩墩美少女
  • 力荐

看了第一期,都在推自己的学生,好生硬,没第一季自然聊天的感觉了……

8分钟前
  • 八百个月亮
  • 还行

缺少西川和房琪,我以为反倒失去了「我在」岛屿读书的灵魂,没有诗人只有小说和编辑,没有房琪作为普通读者的「我在」,而代之以研究生等学者群体,看似知识密度更大,实则加深了专业隔膜,日常的「光晕」消失了,只剩下复活的文学史「知识」在疯狂打架。在缓慢消耗第一季积攒的流量后,多声部的复调结构还能不能继续,还待观望……看了第一集,刘军是西川老师的原名是不是?哦,哈哈哈哈!

9分钟前
  • 阿俊
  • 力荐

没想到第一期节目里看到可爱的糯糯

12分钟前
  • 提笔忘字
  • 力荐

趋向严肃的座谈会访谈,生活气息减弱,节目组的路似乎越走越窄,还好几位作家的交流和故事有趣。西川不在缺少了一抹孤独的自由的灵魂调色,借用评论区一位豆友的评论,大概就是遗失了“我在”,毕竟不是每一位观众都是文学系,但热爱文学的人应该大都向往自由。

17分钟前
  • 林夭
  • 推荐

都在推自己的学生。

20分钟前
  • Talent
  • 推荐

爱死这群有趣的“老头”了!话说西川老师这季不在,我还很是期待着老师继续敲鼓吟诗呢。

24分钟前
  • 狗扯曼德拉草
  • 力荐

这张海报真的好温馨,我好喜欢这张海报,温暖,安逸……

29分钟前
  • 小雨
  • 力荐

节目组认真看了上一季观众、网友的评论,并且在第二季中努力做到了有所提升。这档节目能做出来不容易,这些作家嘉宾们能请到不容易,能把他们轻松自然的状态表现出来也不容易。整体来说,更加纯熟了。能有机会在大众媒体上一直坚持做文学、读书相关的节目,并把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作家群体而不是流量、娱乐明星,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

31分钟前
  • My
  • 力荐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哇,居然还有第二季!文学爱好者的精神饕餮盛宴又来啦!书屋已变,味道不变,依旧或润物细无声,或醍醐灌顶,令人甘之若饴。糯糯也依旧治愈,抚慰人心。来的嘉宾类型则更多元化,主持人更专业化。最期待压轴“段子手”余华PK“脱口秀大爷”莫言~。。。

34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力荐

这几个在一起简直就是王炸 喜欢舒服自然的氛围

36分钟前
  • 热爱赴山海
  • 推荐

刚看完第一集,余华老师提到我了!他说“这个节目之所以会有第二季,是因为还有好多人需要被治愈”,这说的不就是我嘛(皮一下很开心😎)很开心能看到更多的年轻的作家、学者、学生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很期待看到叶兆言父女对谈,还有最后一期莫言的加入~这部节目也像一个书摘,让我这种不太有时间静下心阅读书籍的人了解了很多好书

37分钟前
  • Charlotte
  • 力荐

1.登陆今日头条手机APP,搜索“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即可观看。2.我严重怀疑《岛读》主创在做第二季的时候,参考了我在豆瓣对第一季的评论,撤换了房琪和西川两名常驻嘉宾,代之以与余华苏童等文学经验和话题场都更加接近、同时也更凸显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程永新叶兆言(叶子代父亮相);但也引进了青年作家甚至研究生“作家”群体。3.第二季总体上制作是没有第一季好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季是“散文”式展开,第二季是教科书式展开,信息量密度变得更大,但也变得刻意甚至功利。4.所涉及的汪曾祺、卡夫卡、惠特曼、聂鲁达等作家,令我印象深刻。5.《我在岛屿读书》确实可以被作为一个“场”,定期邀请同质性强或异质性强的小说界文学界文化界名人共聚一堂碰撞成诗,比如给东北文艺复兴三杰攒一局,以此类推,多有想象空间的节目!

41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没想到这么快出了第二季,太好了!看得出节目组很用心,看了网友的评论,有所改进,同时也承继了第一季好的地方。希望这样用心的高水平的综艺越来越多!

45分钟前
  • 有米最可爱
  • 力荐

确实如开头所说,充满了太多“治愈”的东西,从个人生平,阅读体验,作者背后故事,但抚平式的按摩,就让所谓治愈过犹不及,多了聊天,少了体验,多了谈笑,少了深刻,多了观察,少了慎思,对了描述,少了本质。自然文学小小涉及,还是颇让人惊喜,至于其他,皆为老生常谈,喋喋不休背后遍显狭隘,可以休矣~

47分钟前
  • 駐足凝視
  • 推荐

余华太可爱了。苏童阿来。文学偶像齐了

51分钟前
  • pupuxiang
  • 力荐

国内慢综艺天花板,"你知道他们的阅历和知识都在你之上,但是仍然愿意和你普通老友般平等风趣的交流",余华和苏童真是两个最最可爱的小老头,期待莫言老师的到来

52分钟前
  • 一位胖友
  • 力荐

又聊上了!还是余华和阿来的小说好看。叶子老师也好看!

53分钟前
  • 天涯何处呀
  • 还行

怎么说呢,第二季换了个主持人,这是优点,这个叶子比上一季的网红博主阅读量大一些,但和大作家们对话,还谈不上,对于文学的理解,水平可能也就和我豆瓣友邻的平均值差不多。另外,那两个余华的研究生,有一个写的文章很不错的,我忘了叫什么名字,应该多给她们发言的机会

58分钟前
  • keo
  • 推荐

叶子老师就是我的女神,她是真的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

60分钟前
  • 逗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