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2021

HD

主演:安娜·布鲁格曼,亚历山大库翁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要2021 剧照 NO.1不要2021 剧照 NO.2不要2021 剧照 NO.3不要2021 剧照 NO.4不要2021 剧照 NO.5不要2021 剧照 NO.6不要2021 剧照 NO.13不要2021 剧照 NO.14不要2021 剧照 NO.15不要2021 剧照 NO.16不要2021 剧照 NO.17不要2021 剧照 NO.18不要2021 剧照 NO.19不要202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毁灭吧,累了。。。

可能是最近很多过于荒谬和荒诞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无论你我眼前,还是整个世界,所以看到这部《不要抬头》,莫名其妙有了一种“病态的爽感”。。。

这个片子的片名应该是《Fuck the World. FUCK YOU.》中文译名可以叫《毁灭吧,累了》

这部电影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如果一切注定毁灭,那你是愿意跟着一起疯狂,还是直到世界毁灭前最后一刻,也要保持常识、爱与理性?

我推荐赶在2021年12月31日午夜前看完这部电影,然后打开窗户,冲着过去一年让你崩溃和不爽的所有人和事大喊:Fuck u, fuck all of u...✌️✌️✌️

这片实在太解压了🤣🤣🤣

绝对五星推荐,真tm应景儿。。。

这是Netflix给美国人民集体疯狂扎针儿的圣诞春晚,各种好莱坞大咖,跟着导演Adam McKay一起摇滚一起high。。。这部电影的中文推广海报上面应该几个大字——睡你麻痹起来high[允悲][允悲][允悲][耶][耶][耶]

导演把《大空头》的癫狂荒诞现实气质,这次放大了大概也就10倍吧,感觉每个演员在镜头前都很尽兴,A妹的歌多好听呀哈哈哈。。。

印象好莱坞上次集体在镜头前玩脱线了的荒诞现实电影,应该是罗伯特·阿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那种风格,但跟这次比感觉就像过家家一样的乖哈哈哈。。。

你无需了解影片讽刺的美国政治现实,一样可以很娱乐的欣赏这部电影,如果你刚好也了解一些,那就是双倍的快乐✌️✌️✌️

对了,彩蛋很贱,全部字幕结束才出现。。。

 2 ) 《千万别抬头》:彗星到来时,人类还在吵

要是十年前看这部电影,甚至两年前看这部电影,我都会一笑置之——普通的讽刺喜剧嘛,好莱坞最拿手。

但是,疫情之中的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我却笑得很难受——那些本来是出现在拙劣电影中的情节,在新冠的加持下,都成了真的。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一样,所有的荒诞都变成了现实。我不能再把这部电影称之为喜剧,因为这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百态。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从一开始就用大新闻抓住了观众——深夜里,并非一流的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做课题时偶然发现了一颗彗星,它的轨迹正直直指向地球,六个月后人类就将毁灭。如果你是这位女博士生,你会怎么做?你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说服首脑,引起政府的行动,安抚人们的恐慌,以及不让人叫做骗子?

从发现彗星到最后人类的结局,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我愣是没空上厕所。一边看着左中右派正派反派在荧幕上进行夸张的表演笑得要死,另一边又觉得可悲啊,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影片只不过把听起来没那么爆炸的名词“新冠”换成了爆炸一点的“彗星”,但看各方跳梁小丑的反应:

总统只关心大法官人选和中期选举,甚至为了选票要把彗星撞地球的消息押后;

副总统就是总统的牵线木偶,只会拍马屁;

幕僚长直接是总统的裙带关系——亲生儿子,一副弱智脑残样子,数都算不清,还拎着个女士爱马仕仿款包包;

三星上将谎称白宫零食要收费,骗女博士生的零食钱;

Bashliif的创始人Peter一副自己是甘地的嘴脸,是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的集合,潜台词是最有钱就是最聪明,最有钱就是最有权力的圣人做派;

左中右派轮流上台表演,简直就是为新冠大打出手的舞台版。一派说要Look up,“抬起头来看看,彗星是真的,马上就要撞上来了!”;一派说Don't look up,因为抬头会让你失去自由。把“Look up”换成“Wear your mask”,或者“Covid is real”,就明白美国社会为什么会为这个看似简单、小孩都能理解的科学道理来一次械斗;我们被淹没在各种似是而非的话术里,而每个人都可以发言的网络加速了这一混乱;编辑过、审查过的新闻没有反响,而sensational的阴谋论甚嚣尘上,因为流言是如此容易传播,就像电影的那个电视访谈节目一样,节目的内容完全根据收视率走,通过网络监测社交媒体对每个话题的实时反应。彗星要装上地球这一题目要排在AG姐和男友分手的八卦之后(她演了她自己)。

而讽刺的是,最后消息终于能传到全世界,也是靠了AG姐的网络直播演唱会,她亲自唱出:“要相信科学家”的歌词——通过自媒体打倒自媒体,通过流言打倒流言。如果人类的传播方式走向了这一路径,我只能说,看起来彗星灭绝地球还是个不错的结局。

小李子在电影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什么你们要把一切都搞成轻松的玩笑?为什么你们能不能听科学家说一句?”

人类已经失去了沟通能力和聆听的能力。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鸡同鸭讲,各自在各自的世界中高声呼喊,但对方却根本听不到。美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分裂,却无人能拯救,只能滑向更加分裂的深渊;电影里用“向上看”和“向下看”的箭头徽章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而解决方案呢?只能是拍部爆米花电影表现这个故事,我觉得导演简直连自己这部电影也给讽刺了。

这部电影是打着灾难片名字的讽刺喜剧片。看预告的时候,以为是《2012》、《后天》这样的灾难科幻,轻松的爆米花电影,当做在平行世界发生的事情,看完了可以回味我们正常的幸福生活;看完了才知道,这部电影恰好相反。总统是官商勾结、靠着反派乔布斯的竞选资金上位的傀儡;其他电影的如同布鲁斯·威利斯的战斗英雄形象,在这部电影里是在草坪上咒骂孩子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军舰、国旗、总统的权威,全是跳梁小丑在舞台上的表演;半夜里总统跑到军舰上演讲,说完“我们可以拯救世界”,后面就“砰”地升起一大团烟花,我当时就想给这电影打十分。

疫情之后,我们再也不会看着这些烟花感动了;不管背后是不是电影所演的那么不堪,我们都已经不再信任他们(不管是哪个国家);疫情带来的不止是生活的改变,还有世界观和心理的改变——我们信任的机制并不能保护我们,关键时候,从上至下,每个人都露出了人类的本能:贪婪和自私。除非再来一个甘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带领人类脱离困境。我们最后可能只能像那群追求真理却无法传播的科学家一样,回到家人和朋友身边,在密歇根小镇的家里吃最后一次烛光晚餐,成为脆弱的、被彗星摧毁的人类一员吧。当彗星穿过大气层、美丽的火花四处炸开的时候,比军舰后面的烟花美多了,起码它是真实的。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现实是,彗星已经来了,人类还在争吵。在疫情的两年中,我仿佛一直生活在超现实中。两年前的我也许想象过战争,想象过自然灾害,却压根没有想过我们会一直生活在口罩之中。黑死病似乎是神话传说,西班牙流感让人不解:不就是流感吗,为什么有这么人死?《未来简史》一书的作者曾说,人类已经战胜了饥荒、疫病和战争,现在的追求应该是幸福和永生。人类是多么乐观啊。就在几年之前,中产阶级追求的美丽新世界正在大片大片地展开画卷,一场疫情却让一切原形毕露。人类原来是如此脆弱,不管是疫情,还是彗星,还是我们信誓旦旦要为之奋斗的意识形态。

微信王小心的公众号

 3 ) 五角大楼的三星上将,为何要把白宫免费零食卖给客人?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有喜感的一幕,就是科学家上一秒还在面对公众大声疾呼宣布真相,下一秒就被FBI戴上头罩押进车里。自然而然,我就联想到了两年前,一个医生因为散播“谣言”接受训诫的往事。

但并不奇怪的是,从这部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讽刺片里,总有非美国人会找到民族自豪感。有观众就在豆瓣留言说:这就是新冠疫情下全球的真实写照啊,除了中国;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灭亡。他们永远无法领会的是,电影讽刺的对象是人类自己,而人类的愚蠢是没有国界的。

这也让我想起,因为我写文章发表了一些观点,就总有人想把我归为这个派那个派,左派右派,爱国恨国,川粉川黑,我只能说真的很烦很累。

电影中小李子大叔的这几句满脸无奈的表白,正是我的心声:很多人有他们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主张,所以根本不听我说什么。但是我向你们保证,我不属于任何一派。我只是在告诉你们他妈的真相。

但是很显然,每个人都深深陷入自己社会角色分配之中,根本没有工夫去搭理什么真相。总统忙着要赢得中期选举,资本家忙着推高股票市值,媒体忙着让观众沉浸在岁月静好,观众忙着转发娱乐八卦消息。就连黑人科学家被FBI逮捕时,第一反应也是忙着谴责白人对自己肤色歧视。

立场最重要,真相不重要。为了站立场,人人可撒谎。

虽然美国的媒体一年到头都在抨击总统撒谎,但是当有人声嘶力竭地正对镜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被震到了。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撕碎皇帝的新装更爽的事情。可惜也没有什么卵用,皇帝说“别抬头看”,就依然会有一双双视而不见的眼睛;皇帝说“别倾耳听”,就依然会有一对对左进右出的耳朵。政治,玩的是对人心的操弄,所谓耳闻目睹都只是人心的折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淫者心动。不懂政治的死理性派,就会对这样的非理性狂热感到异常困惑。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中的大表姐博士从头至尾都在百思不得其解一个问题:白宫的零食明明是免费的,但是堂堂五角大楼的三星上将,为什么要骗他们说要收费,还拿了他们的钱?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编导信手拈来的政治讽刺恶趣味,但是这件事大表姐提了又提,那就不能不说用心良苦了。她第二次见到那个将军,直接就对将军的随从吼道:跟他在一起要小心,他会把免费的东西卖给你!

后来她和黑人科学家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她坐在地上吃着零食,又开始自言自语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想不通的事:这样一个政府高官,为什么要冒着被指控为“诈骗犯”的风险,去骗几个白宫客人十几二十块钱?更何况这桩诈骗案太容易就会被揭穿了。直到后来大表姐跟末日临时男友躺在屋顶,她才似乎明白过来:也许他只是为权力而上头,就像是随便哪种权力。他知道,我最终肯定会发现,那些零食是免费的。所以,这就像是一种权力游戏。

普京当年看了美国一家橄榄球俱乐部老板的超级杯指环以后,直接放进兜里不还了。他是为了贪图金银首饰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在炫耀权力,可以“拿走不还”的权力。对政客来说,权力就是他们的生命,玩弄权术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权力怎样玩最好呢?撒谎。撒谎是测试对权力服从度的最佳武器。因此将军明知是零食免费的,却还是要收你钱;总统儿子明知你没资格参会,却还是要假意问你想不想参加;科技大鳄明知计划已经失败,却还是要向你微笑保证“一切都好”。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谎话最终都会被揭穿,但是他们并不在乎。他们会从无伤大雅的小谎开始,比如说“我加冕总统时没有下雨”;然后就是含糊其辞地预言,比如说“新冠疫情会自己消失”;最后就是死皮赖脸地造谣,比如说“他偷走了我的选举胜果”。听众们一次次地被投喂谎言以后,从一开始一笑而过,到后来将信将疑,慢慢地就会机械式地点头称是。

这个时候,真相已经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对权力的崇拜。就算见到掌权者漠视规则、言行不一,他们也会熟视无睹。比如看见总统在“易燃物”标识前点火抽烟,他们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他们满怀信念地等待上头许诺的末日拯救计划,上头正在大卖特卖他们的英雄之智能手机,也早已订好了他们的永松路n号方舟专座。到了最后一刻,女主播依然只愿谈论八卦,老兵依然只求发射子弹,只有科学家放弃了理性,转而投向宗教的慰藉。文明始于理性的谦卑,终于掌权者的傲慢;始于真相的求索,终于站队者的泛滥。

别抬头看,看了也逃不掉。

 4 ) 根治牛皮癣

有一天地球开始浑身瘙痒,他发现自己身上长了一大块牛皮癣,已经传遍全身。地球为自己当初没有在意小小的真菌感染而后悔不已。

于是地球挂电话给另外星系的医生朋友,恳求一个治愈牛皮癣的方法。医生朋友二话没说开了一剂药方,用快递将一颗能杀灭牛皮癣真菌的彗星软膏运往太阳系。这是抑制病菌、强烈杀菌的方法,能有效去除地球身上感染的病灶。

6个月后,良药彗星抵达地球,地球将药涂抹在身上,灼烧感传遍全身。地球强忍着药力过去,真菌被杀死,周遭的死皮还未脱落乍看起来像一片废土。

时间过去不久,新的皮肤又重新长出,地球的瘙痒被治愈了。

真菌在地球身上的由来已无从考证,有一说是什么东方盘古女娲补天所为,有一说是什么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所生,从真菌的历史来看它们的数量和侵占地球的区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也建立了自己所谓的文明。

真菌们当然不知道自己只是附着在地球身上的微小的细菌而已,各种真菌们种族建立了社会体系,发展出政治、经济、体育、医学、科学、娱乐等等等等他们认知的高端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有些真菌能脱离地球去传染其他星球,可惜目前只是在其他星球上附着一会儿就回来,还没有大规模感染它们的科技手段。

突然有一天,真菌科学家们发现遥远的星系要飞来一颗彗星要撞击地球,自己赖以生存又时刻保护(破坏)的地方,为了保护地球(他们自己),科学家和政治家展开博弈,通过真菌科技、媒体和宣传争取真菌种族的延续。

真菌请认真观看《不要抬头》。

彗星牛皮癣软膏使用说明:瘙痒症状消失死皮消除后请继续涂抹一个世纪,确保痊愈。

 5 ) 自嗨式喜剧

2022年5月补充:

现代社会的悲剧性也许在于,荒诞的现象往往不像公众号文章标题那样的简单。电影放映后的短短半年,我们对如何应对疫情有了新的理解。我和各位一样觉得美国对疫情的反应是糟糕的,但将其简单归因为美国人不是傻就是坏,也并不准确。当所有人都欢呼着将一个失败的美国脸谱化成一个极端时,我只是担心,我们会被这欢呼声推向另一个失败的极端。

-

Disclaimer 1: 文章与评分仅出于被学术界毒打多年的楼主个人偏见。由于导演前作《大空头》中深入浅出的地表最强科普,楼主曾对本片的期待颇高,却被口号化妖魔化的电影呈现方式摔得稀烂。但楼主也为真爱这部电影或者期待不同的人开心,三言两语,不为说服任何人,也不为与任何人争论。请不要问候楼主家人或教楼主做人,谢谢。

Disclaimer 2: 总结给太长不看的朋友,不要对楼主断章取义!楼主从来不觉得电影不应该表现荒诞,也没有否认现实存在荒诞,讽刺现实的荒诞是很好的立意。只是荒诞在电影中表现得太差!荒诞太满缺少起伏,呈现过于直给,脸谱化,口号化,会减弱导演所表达观点,减弱提醒大家关注气候变化的效果。

-

我想你们还是会亲眼看看这部电影的。即使有烂番茄分数不及格,即使有北美影评人恶评滚滚。《不要抬头》中亮瞎好莱坞半壁的群星卡斯,和美国人面对灾难自缚手脚仿佛当前疫情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让人很难没有对电影的好奇。

我可以理解有的观众很喜欢《不要抬头》,这也不是一部一无是处的作品。至少电影的卡斯都贡献了水准之上的演技,其中最值得夸的是饰演男主的小李子莱昂纳多。男主是美国密歇根腰部天文学家,他和他的博士生发现了一颗即将撞上地球的彗星,aka. planet killer。于是为拯救人类,命运把他拖拽出学术舒适区,与政府与公众对话。小李子演绎出这个中年nerd的拘谨和尴尬,让观众控制不住想给他擦汗的手。楼主也接受过学术毒打,我很心疼他。后来他在电视台有一段火山爆发式的独白,宣告天下我们死定了,也许是电影最具感染力的桥段。

而这段石破天惊的独白,导演亚当迈凯在采访中承认起初并不在剧本中,而是莱昂纳多自己坚持添加的。对此我一方面觉得,点睛之笔加得我要原地鼓掌;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仿佛鲜花插在xx上,有些不值。

因为相比于昂贵的卡司,本片的剧本显得廉价得出奇。

出身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编剧的亚当迈凯,似乎为观众编织了一场超长sketch小品。在这个彗星撞地球的超现实灾难故事中,各色人物使出浑身解数表现着荒诞,荒诞得用力过猛,荒诞得过于直白,满是做戏感。

总统与政客极度自私,深陷绯闻无暇顾及人类生死,毫无作为领袖的责任感;科技巨头只手遮天,在核弹飞船发射成功后在全球直播下终止拯救地球的任务,为了利润赌注于人类存亡,对摧毁彗星盲目自信而完败;媒体则粉饰太平,娱乐至死,而且与男主发展多人运动。不是说现实中大家都清白无辜没有问题,而是在彗星撞地球这样的大事件面前,电影一味地夸张这些问题,过分贬低了人类生存的本能。

亚当迈凯说他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气候变化,写剧本时疫情尚未开始,但疫情似乎帮他合理化了部分荒诞。确实过去两年,新冠仿佛人类荒诞的放大镜。但荒诞不应该是缺少剧情逻辑的借口,不是所有看不懂的东西都要用荒诞来解释。现实中的荒诞,从来是在理性的衬托下才显得荒诞,要知道正是在这荒诞的疫情中,过去数十年才能研制出的疫苗在一年内研制了出来,学术界、药厂与慈善机构也达成了史上最高效的合作,而否认新冠严重性的美国总统也被声讨被选民投出了白宫。相比新冠的现实,《不要抬头》的荒诞更为外放更为夸张,仿佛挑战观众幻想的边界,男女主和地球自卫局的科学家保持了理性,但其余人似乎很少有生存和保护的本能,几乎都在最大功率的疯狂中天旋地转。电影中的荒诞更多是对比现实,电影中缺乏理性,所以仍然显得儿戏,超现实。

另外一个支持电影荒诞感的,是电影中的总统仿佛川普本川。但在日常嘲笑川普之余,还有人记得川普曾经是如何批评建制派,如何语出惊人博得选票的吗?川普炮轰华盛顿的腐败与自私;炮轰媒体没有报道真正人民需要的内容,fake news如是;炮轰的对象太多为自己树敌无数。这难道不正是本片并不高明的讽刺方式吗?对社会各界的描绘扁平而脸谱化,妖魔化,然后毫无创新地大加重复,来满足选民对种种阴谋论的意淫,难道不是我们批评的川普当年的竞选方式吗?《不要抬头》的共同编剧大卫西罗塔(David Sirota)是正治记者与写手,被外媒诟病,他曾为Bernie Sanders竞选总统撰写演讲稿,让人忍不住怀疑他习惯性将口号式的叙事方式融入到了剧本中。

对社会话题的触及太浅,口号化,是电影的一大遗憾。不论是新冠疫情下的个人主义囚徒困境,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各国博弈,都是具有深刻社会学机制的议题。导演前作《大空头》能把复杂难懂的次贷危机解释得晶莹剔透宛如艺术品,让我对《不要抬头》有过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抬头》完全放弃了任何概念或命题的解释,它只有直白的呈现。随着电影时间线推进,剧情也越来越平铺直叙,predictable。儿戏地应对灾难,注定会失败,美国外的航空力量会失败,科技巨头也会失败,总统也失去民心失败,天空飘过七字箴言:在座的都是辣鸡。

在电影批判一切的精神下,批判的力量也就因分散而变得蜻蜓点水,失去了痛感。剧情也是松散得一触即碎,很多戏份让人不明白其意义,为什么要讲小李子的男主出轨布兰切特的故事,为什么大表姐的女主又和甜茶搞到了一起?若仅仅是刷刷电影中的各明星脸,这些松散的废戏是真正对这么多出色演员的浪费。如果想要描绘末日下众生相,为什么要加入如此多的超现实夸张?还是说末日已至,who cares?

毁灭吧,累了。

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喜剧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超脱现实的,洒狗血的,纯碎追求喜剧效果的;第二种是通过喜剧的感染力,表达观点与态度的,让人在笑后有所触动的。这两种喜剧没有高低,周六夜现场的sketch小品更多属于第一种喜剧;但《不要抬头》并没有放弃观点的输出,它显然希望做第二种喜剧。亚当迈凯在采访中说,他希望观众在大笑的同时,能感受临裆一脚(”Hopefully from this movie we can get a lot of laughs and a kick in the pants”)。电影用一颗飞奔的彗星,拖着气候变化的隐喻,提醒观众反思,要避免电影的悲剧结尾,在气候变化面前我们所做还不够,这是能看出的电影想表达的观点。

我同意电影的观点,不过,我不看电影也同意电影的观点啊。《不要抬头》的超现实感,分散且过于直白的讽刺,恐怕都缺乏力量去感染真正的路人。环境主义者,末世论悲观主义者,抗疫不力的受害者,川普的反对者嘲笑者,米国水深火热新闻的众多读者,可能都同意电影的观点,并且随手送上志同道合的好评。但观点本身不是好电影的标准,真正的好电影首先是有感染力的故事,有感染力的镜头语言,有着自我剖析的深度,有着服众的叙事逻辑和路转粉的潜力,而不是相同意见的夸夸大会。为什么手撕鬼子不会出现在好电影中,即使我支持抗日战争,因为它的表现手法不仅超现实,而且不能感染人。

互联网时代,似乎世界没有连接得更加紧密,而使人们更加偏执,更加没有包容异见的空间,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允许我们沉溺于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中,本能地排斥不同的观点。所以,现在的电影都会追求有着大量共鸣的观点;但过于依赖观点原有的群众基础,忽略观点表达的方式,就是lazy writing,自嗨而已。但凡时代变化,舆论变化,人们思想变化,如此电影便会被失去声望,露出自以为是的马脚。

欣赏好的电影有一个过程,一个被电影逐渐感染的过程,看完后会有所收获。没有电影仅仅因为有了所谓旋律,或者上了所谓价值,就要给它鸣锣开道,即使它确实是好电影。

而《不要抬头》是一个喜剧的矛盾体:它在追求观点表达的同时,要夸张化剧情与人物来达到喜剧效果。 单口喜剧教科书《喜剧圣经》中讲,喜剧效果来自于预期违背,对现实的跳脱与混合;但喜剧想要表达一个观点或态度,却需要一个来源于现实有着广泛共鸣的前提。而且要命的是,《不要抬头》想要观点输出的努力,体现在渲染一个悲剧色彩的结尾,试图带给观众一种悲剧现实感。可惜,这种现实感缺少前期铺垫,加上过多的跳崖式剪辑,电影的喜剧基调突然急转为悲剧时,让人兴致全无,嘴角抽搐,正如导演所说,如同临裆一脚。只是我们这些痛在裆下哭笑不得的人意识到的,大概不是要挽救气候变化,只能是,嗯,快乐的人也是要死的吧。

至于为什么导演要用喜剧表现悲剧,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主持人有个让人无奈的答案:

"Keep it light, fun. This is what we do here."

-

最后分享两篇楼主挑选的外媒影评,供参考:

//www.moviejawn.com/home/2021/12/10/dont-look-up-made-me-wish-for-the-end-of-civilizationnbsp

//tilt.goombastomp.com/film/dont-look-up-is-a-star-studded-misfire-from-adam-mckay/

 6 ) 《不要抬头》现代社会冷嘲录-嘲点总结

@理性批判

2022.01.09

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短评

经过了 2021 年后,电影中描写的世界末日都是可以忍受的了……

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Netflix有钱我知道,但是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吗?

5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力荐

主要给卡司和特效…另外别觉得这电影讽刺得多高明,看出来了就多厉害多牛逼似的,真没必要😅

10分钟前
  • 乎必捏
  • 推荐

其实挺有趣的,不过一旦发现它其实就是把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总结了一下也没那么笑得出来。用梅丽尔·斯特里普来演特朗普一定是故意的。不太喜欢的地方是:这部电影和它所讽刺的那帮人,以及和现在写下这评论的我一样充满了傲慢。

11分钟前
  • 低****口
  • 推荐

还挺喜欢的。讽刺得火力全开,每一记都是直给球。低级黑没问题啊,关键有黑的自由,何乐而不黑?地球另一侧的素材,扫一扫够黑10小时的,试问谁敢呢?评论区说什么“后疫情时代”,这才哪跟哪,还远着呢,明年也不一定能“后”。经历了两年新冠肆虐,我唯一不怀疑的是:再来一场全球危机,人类照样还是这副无药可救的德性。彗星洗劫后的太空,犹如一场欢乐嘉年华,人类文明的团灭,只是洪荒宇宙放的一个屁。最感动的时刻,居然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那一幕。另:全台班卡司能不能搽点润手霜啊?一个个的,瞧那手干巴的。马克.里朗斯的假牙一说话都快掉出来了。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焦虑,因为世界远比电影里面还要愚蠢,还要疯狂和荒唐,看完电影打开抖音,一条条刷,新闻:,特兰普表明自己已接种疫苗引来台下一片嘘声,与此同时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以达83万,去年此刻特朗普曾宣称喝消毒水可治疗新冠,台湾两议员为是否邀请罗志祥复出演出晚会破口大骂争吵,某男子为女主播刷礼物刷爆银行卡跳桥自杀,网友为豆瓣高分电影雄狮少年眯眯眼是否我辱华我自己辱华而吵的不可开交,与此同时新闻印度疫情死亡人数可能被严重瞒报死亡人数可能高达600万,刷下一条:揭秘零下70度的北极因纽特人如何排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是早就如此还是互联网时代开始世界变得光怪陆离

17分钟前
  • wifi是营养品
  • 力荐

这就是过去两年,人类对待这次危机的态度,众生相,政客贪恋权利,媒体贪恋流量,资本依旧逐利,学者无力,民众不知道信谁。反智,嘲讽,发泄,祈祷,人类渺小,面对自然和宇宙,我们什么都不是

20分钟前
  • 歇着
  • 推荐

失望。为小李子的奥斯卡级表演感到不值。电影浪费了一打的明星卡斯,浪费了很有现实意义的故事立意。剧本太粗糙,远不如川普和新冠的新闻精彩。虽说是喜剧,人物呈现过于脸谱化,而描述严肃的社会现象时也浮于表面,显得小打小闹,扁平无力。全片基调变换玩得飞起,跳崖式剪辑多到让人火大,结尾地球要完蛋时,前一秒的喜剧感瞬间荡然无存,让人兴致全无,嘴角抽搐。

25分钟前
  • 滴溜滴溜转
  • 较差

结局必须要多给一星 耗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终于等到了群灭 Christmas is saved after all 谢谢亚当·麦凯 把SNL大电影拍得挺好的 下次别再拍了

27分钟前
  • 水包酱
  • 还行

当荒谬到一定程度后,你会觉得真他妈的写实啊。分裂的、反智的、贪婪的、混乱的、愚蠢的...人类。结尾全裸出镜的演员们辛苦了...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3...3.725……你说它差劲吧,它娱乐性还是不错的,何况还有这么变态的卡司,你想想啊,钱都花这上边儿了,这成片道路上要deal with的利益网络不知道得有多庞杂,最后能做出这两个多小时还能看的东西,没功劳也有苦劳不是?但你说它有多好吧,这个剧本就像一本厚厚的计划类手帐,每一页都画上了特别精美诱人的标题,但是内容部分啥也没写……idk 可能是因为考后余生的幸福滤镜,我就跟个昏君一样,大手一挥,决定无视我过去定下的种种原则(“某些狗屎不配被称为电影!!” 拍案而起状)而饶过一个impotent kissass…… / 阿甘虾、萨满与演唱会 / why we suppose to listen to u. why people suppose to listen to people.

34分钟前
  • 芳草碧莲天
  • 推荐

零食是免费的,但是你吃就得花钱,因为你无从得知零食免费。消息是可靠的,但是你信就得怀疑,因为你无法辨别消息可靠。先知把预言坦然相告,蠢货对真相漠不关心,数据让生死置之度外,疯子对科技深信不疑。彗星来的那一夜,往日的傲慢一去不返,仅存的虔诚若隐若现,若真有万劫不复,谁能保留最后的体面。年度十佳。亚当麦凯真会玩,用夸张的群像描摹精准打击后疫情时代的种种症结,眼睁睁看着生死存亡的严肃议题是如何消解在粉丝经济和新媒体之中,科技赞助权力,权力操纵媒体,媒体生产标题,标题指向绯闻,绯闻碾压一切。不要抬头这个名字起的太好,光顾着玩手机,哪有时间抬头。一键三连的废料早已经把生活砸了个千疮百孔,都不用彗星来,刷两下就emo了。这是灾难片与喜剧片的超验融合,用喜剧刺痛喜剧,用批判来反对批判,我们需要这种笑容的急刹

39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一个人对这部片子的喜爱程度和她对生活的绝望程度是成正比的。

41分钟前
  • 三十三京
  • 力荐

电影差评比较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它讽刺了太多人太多东西,二是它打着喜剧的幌子,演员也在卖力地夸张的表演,但是出来的效果却并不好笑。好笑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了。一部喜剧但是不好笑,必然会惹怒观众。但是,这部电影最难得的地方是主创真的很悲观很愤怒,只是无解,能发现问题,但是没有办法,非常无奈

46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政客喷了,政客背后的资本也喷了,娱乐至死也喷了,该喷的都喷了,但就是不得劲,感觉费了很大的力气,拍了一个政治正确样板戏模板。

48分钟前
  • 陈哈
  • 还行

喜感一半来自现实新闻影射,一半来自反套路的拍摄手法,每个情节都加速讲完,比如大表姐的酒吧演讲,上一秒情绪刚烘托起来,下一秒打砸抢,再下一秒就又戴头套被抓了——点到了观众就全脑补好了,直奔大结局而去。“毁灭吧,累了。”这些场景在过去新冠的两年都太熟悉了。脑补了一会儿中国版,比如A妹唱主题曲的场景,跟各卫视跨年晚会主旋律实在太像了。

51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奇爱博士之后最好看的政治讽刺喜剧。肾上腺激素飚增。一步之遥都没这来劲。原来是个爽片。好莱坞二十年一遇的卡司还是电影的小亮点。如果熟悉政治的话,里面的梗是一个连一个,兔主席发来"贺电"桥段差点笑喷。大些政治喜剧实景秀感觉。民主党把持的好莱坞也开始刀刃向内,开足马力狂嘲女总统和口齿不清的老人家。比起电影"不可抗拒"更加"普适"。票房应该不差,而且目测是2022年奥斯卡热门。马克里朗斯可以提最佳男配。麦凯讽刺嘲笑能力从大空头到副总统再到这部,好似一路开挂,马力全开。而且群像戏的调度一直是他强项。穿插的泰伦斯马力克式自然景观过场属于高级遮羞。没有别的把节奏慢下来的办法了。但凡这种脑力激荡,狂喷的电影都容易烂尾,麦凯算把电影安全着落在灾难片的心理舒适区。论收尾就是麦凯和库布里克最大的差距。

56分钟前
  • liummc
  • 推荐

3.5 一些自以为是的讽刺幽默,搞了半天也没讲出什么新鲜玩意,权当看看这个豪华阵容。前夫真的完全就是胖头鱼本鱼。

60分钟前
  • 潮汐观察员
  • 还行

奈飞投资的美国科幻喜剧贺岁大片,网络时代的奇特产物!以地球即将被彗星撞击所毁灭为题展开故事,完全是对当今世界金融家控制政治、信息舆论完全娱乐化的真实面貌进行讽刺与嘲讽。编导处理的方式还是出了些问题,观影中让你总是笑不起来,也紧张不起来;无法与片中人物共鸣,只是看到最后的结局时才有所感悟。网友中有人说:“普通喜剧是一幅画,一切都已呈现在画中。高级喜剧是哈哈镜,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和哈哈镜的互动。”看看一些网友的解读,可以看出这部聚集众多大明星的好莱坞大片,还是言之有物的,可惜我得到的不多。最后的片尾字幕超长,竟然有世界各种语言(包括中文)的配音职员表,看来奈飞妄图覆盖全球的野心是明摆着的啊!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冷嘲热讽,辛辣十足!北美反响不佳应该是很多人看了不开心吧,因为它指桑骂槐的范围太广了。对生态灾难视而不见的人们,将权钱当做信条的当权者,靠转移视听愚民洗脑的政府,自诩人定胜天的科技教主,被扣上污名的吹哨人,都能在现实中对号入座。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聪明到你想象的那么邪恶。”

1小时前
  • 铁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