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

已完结

主演:TK·卡特,坎蒂·亚历山大,肖恩·尼尔森,克拉克·彼得斯,格伦·普拉默,Toy Connor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街角 剧照 NO.1街角 剧照 NO.2街角 剧照 NO.3街角 剧照 NO.4街角 剧照 NO.5街角 剧照 NO.6街角 剧照 NO.13街角 剧照 NO.14街角 剧照 NO.15街角 剧照 NO.16街角 剧照 NO.17街角 剧照 NO.18街角 剧照 NO.19街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街角商店》--黑白色彩里的浪漫传奇

在黑白年代的浪漫喜剧爱情故事里,《一夜风流》稳坐我最喜爱的第一宝座,排行第二自然是怀尔德的《热情似火》,而这部《街角的商店》不论是剧情还是节奏都可以与《热情似火》并肩亚军,诙谐幽默的台词丝毫不逊色于《热情似火》片尾的传世经典,男女主角一对一缘分邂逅在浮躁的当下来看更平添一丝温暖舒适的感动,整部片子传达的都是一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孤独是人们避免不了的,但你只要努力,朋友其实就在身边,跨过年龄的界限;寂寞是人们心底最深的秘密,但你只要愿意卸下性子耐心观察,爱人竟然一直都在我们面前,飞越傲慢与偏见。

这是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的故事:患有选择恐惧症的“大老王”式毒舌老板马朵查克先生,手下有六个员工:一个老好人,和毒舌但理智聪明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的关系最好,还有两个喜欢八卦的老女人,一个爱拍马屁虚伪世故但和斯图尔特年纪相仿的男人华达许,最后一个是个十四五岁的爱耍小聪明的小男孩,负责跑腿勤杂,直到女主角玛格丽特·苏利文的出现(这名女星于1960年服食过量安眠药自杀)。片中几个人物各有特色,碰撞之中高潮不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跑腿的小男孩,在他无意中救了老板马朵查克先生的命后,立刻抓住机会要求成为正式的柜台售货员,且大摇大摆的换上了大人的西装,常常对新招来的老实憨厚比他还高负责跑腿的小男孩有模有样的训斥,叫人啼笑皆非。年轻的詹姆斯·斯图尔特和玛格丽特·苏利文之间曼妙的爱情火花就像给纷扰俗世里的一泓清泉,在“办公室感情”的调节上起到微妙的作用:老好人暗中调节好彼此的关系,年轻男女时不时的吵嘴热闹气氛。在工作的时候大家各司其职互相帮助,赚到了钱老板也高高兴兴的分红。每个人都是开心且满足的,试图走邪门歪道恨不得在脑门贴上“坏人”二字标签的角色一定会被消灭在天边,真的很适合在繁忙的一周工作结束后,用它轻松惬意的价值观稍稍麻醉一下自己现实又绷紧的神经。

说到邂逅,想起凤凰古城搞起的偶遇节真是叫人无语,似乎这年头连心动都可以量产,定时定点在流水线上完成任务一般;又或者是来到此地的人们各怀鬼胎打着爱情的名号发起性解放运动,不知去凑热闹的人真的可以从中得到什么乐趣呢。其实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不就是《街角的商店》里这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动和欣慰吗,没有目的性的在人海中前进却不随波逐流,像一颗仙人掌般套上保护的外套,一个不经意的心动,让两个人在靠近的时候愿意从灵魂深处发声,那样细微而遥远的声音只有那个人听得到,只有他值得听。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的开始,你都无知无觉。

我最喜欢的就是斯图尔特在发现自己的心上人其实就是同事后,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她的一言一行,试图从她无礼的行径中找到被隐藏的真实灵魂。在餐厅里玛格丽特讽刺斯图尔特的才智不过是点不着的打火机,斯图尔特不怒反笑,在他看来如今这个比喻竟然巧妙的融合了诗意和恶意。与信上不同的是,他发现了更多,不再是只能凭靠想象去塑造自己喜欢的类型,而是与他兴趣相反却彰显品位的独特。他和心上人的交谈越多,越发现了更多活泼有才、善解人意以及热爱生活的一面。

结尾斯图尔特在表白前撒的那个谎虽然很搞笑,但是我觉得任何一个女孩子发现自己被耍了之后的第一感觉应该是生气吧,而且女主表现的也有些物质化了,像一个站在菜市场门口呼吸浓浓人间烟火味的梦醒女文青,等待着出得厅堂的男人给自己编织一场不会醒的美梦。

这是仅仅属于电影的浪漫美梦,一如女主角在心中写道:“我们每天生活已有足够多苦闷,世上还有许多美妙伟大的事值得我们讨论,把珍贵的生活浪费在告诉对方我们如何讨生活实在是太浪费了。”将柴米油盐放在一边,将升职应酬推到桌下,将口角摩擦冲进下水道,抱住近在咫尺的他,一起在99分钟里重温恋爱时的心动和美好,这才是生活下去的原动力,不是么。

经典台词:

虽然我们同在一个房间,但显然我们不在同一个星球上。

 2 ) 笔记(2021.11.27)

圣诞电影!(现在看略微太早了一点。)这个戏剧改编的故事有一种特别动人的拒绝营造悬念的方式,让我们和人物很快但很温柔地知道一切;同样所谓“大俗”的情节,这难道不比《煤气灯下》之类的处理好了太多?当然,与此同时,节奏极为完美,伏笔丰富而得当,摄影(一如既往)无懈可击。餐厅和床边的两个场景(后者略有一丝恶意)不必多说[1]。结尾前关灯之美被尼古拉斯·雷复制进了《高于生活》。我想过在储物柜前一场对话后她还没有明白的时候以两人出门走进雪中作为含蓄的结尾,但我意识到那是浪漫主义的做法;而电影的这个结尾其实更怪,更布莱希特。自始至终,叙述都在讨论评价之困难,方式直露得可爱而奇怪,而核心处其实接近了卡森·麦卡勒斯的优雅和沉郁。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比《公民凯恩》更为现代。

又及: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像这个角色本身一样)有忧郁脆弱的倾向,后来生活大起大落,遭受一连串苦难后在50岁自杀。

A-

[1] 某人指出戈达尔《电影史》中提及了床边的一个镜头;我已经不记得了。

 3 ) 给自己或朋友写封信吧

知道这部电影,是源于“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中附录关于距离与爱情之间的些许说法。
看完之后,真的感觉很像 <you got an e-mail>,got e-mail借助的是网络技术来表述两个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不过个人更喜欢这部片子,可能因为黑白的感觉,本来就给人怀旧的感觉。而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我们缺乏怀旧,因为还来不及怀旧,就有一批新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忙着跟新事物打交道时,很少有人用书信这种方式来交流,来缅怀过去。也可能因为个人更喜欢书信的方式,因为等信的感觉,收信的感觉,让时间过得如此翘首以待,让自己感觉活生生的,因为生活充满期待。我想这可能也是喜欢“查令十字街84号”的人也会喜欢这部电影的感觉吧。
影片中,女主角生病的躺在床上,收到那信的心情,以及念信给男主角的表情实在太可爱了。那种可爱,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就是信的魔力。如果你已经忘了写信的感觉,那么久提笔给好友写封信吧,也许能再次找回那种感觉,找回那种magic.

 4 ) 2022-8-4,街角的商店,第45部

优酷视频,1940年上映,豆瓣8.6分,时长99分钟


01.

如果说《绿洲》是苦难色彩的爱情片,那么这部一定是欢乐逗比的爱情片,而且还带着办公室恋情的刺激。


02.

老板开着一家高端便利店,卖各种精品礼物,最近新入职了一个销售小姐姐A,刚进办公室,她就跟一个小主管B有点和不来,时不时就怼起来。

小主管B是一个单身狗,他跟另一个男同事C关系不错,就跟C分享了自己交了一个笔友的事情,还说自己的笔友是一个不错的女生,不过自己还没有见过。

巧了,销售小姐姐A也交了一个笔友,她也跟男同事C说了笔友的事情。

没错,销售小姐姐A的笔友就是小主管B,哈哈!冤家情侣无疑了。

就在两人约线下面基的时候,除了点意外,小主管B因为顶撞老板,被老板找茬开除了。

由于老板突然发现自己被老婆绿了!绿的对象还是自己的某个员工,而自己一直以为是小主管B!还因此把小主管B开除了,实则另有他人。

老板后悔了,在医院的时候,把便利店托付给小主管B了,最后,小主管B继承了便利店,愉快地和销售小姐姐A表白在一起了~


03.

说说弹幕。

这部片子上映距今都有82年了!

但是,字幕组有点幽默感啊,哈哈。

男主跟女主在对话的过程中,想骂别人抄袭,又不能骂脏话,于是,字幕翻译了一句“原来他就是个郭敬明”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字幕组是还有与时俱进更新字幕的吗?已经不想指桑骂槐了,是直接开骂了。

 5 ) 观后

一般而言,喜剧电影是轻快、活泼、热情、幽默的。这种色彩、情调与倾向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它固然反映人性的弱点,但它反映的是人性中的轻微的普遍的弱点,而不是人性中的暗黑可怕难以克服的部分;第二它表现的方式是嘲讽,但会是带着宽容、体贴与希望的嘲讽,是充满信心的幽默,而不是怀着巨大忧患、愤怒甚至绝望的揭露、批判与攻击。喜剧电影一般是在告诉观众:哦,是的,我们总有着可笑的毛病,但我们总是是可爱的,也是可以克服自己的问题的。因此,观众总是带着微笑与对周围人的善意离开影院的。

喜剧电影一般都是轻喜剧。即使是《虎口脱险》这样表现与纳粹德国斗争的电影,它依然是轻快、活泼的,甚至里面的纳粹分子都没有引起观众的警惕与愤恨,我们对他们是蔑视。这种蔑视敌人,将他们塑造成为小丑的手法在潘长江的《举起手来》中,就大大过了火,日本鬼子全能成了低能、愚笨、任人捉弄的角色。

但喜剧电影并非不可以展现深刻的批判性。像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对工业化施加给工人的巨大压迫,扭曲人性的揭露;《淘金记》里对底层小人物贫苦生活的展示;《大独裁者》对狂妄、冷酷、虚荣的希特勒的刻画;其深刻性与严肃性是空前的。这是至今喜剧电影思想性的最高峰。观众依然会笑,然而是带着沉甸甸的怜悯与冷峻的警惕走出影院的。由于它的重量大、质量高,这样的电影一旦看了,就难以抛诸脑后。

可是,卓别林只有一位,他是特例。喜剧电影之所以普遍是让人轻松愉悦的,是因为我们大量需要轻松愉悦。当然,它最好还是正派的,如《生活多美好》或者《街角的商店》。有意思的是,里面的男主角都是詹姆斯。斯图亚特。他是美国电影明星里极少有的可称为“德艺双馨”的谦谦君子,而且还是二战战争英雄,家世、道德、风度、才能、成就都无可挑剔,几乎是完人。我也很喜欢《街角的商店》的导演刘别谦,他的电影高雅、风趣、幽默,充满文化与智性上的美感,那种机智的轻松往往带着犀利的一瞥,非常具有观赏性,且令人回味。德国喜剧奖以他命名不是没有理由的。

《街角的商店》布景极简单,主要是商店内部与商店门口,然后是咖啡店,然后是医院,人物就是六七个商店人员:老板、五位店员、一位收款员、一个机灵的跑腿的半大孩子。故事是一个笔友约会的爱情故事。可以与据此翻拍的《电子情书》对比;会发觉在编织故事的技巧上,在对话的精彩程度上,1998年的《电子情书》大大逊色于1940年的《街角的商店》。刘别谦的这部电影里充满了高速、高频的闪烁着智慧闪光的对白,这些高度戏剧性的对白每一句都在起作用:在推动剧情,在塑造人物个性,在制造故事张力。七个人物,每个都是鲜活的富有喜剧性的。尤其是几位配角,鲜活极了,有趣极了。色厉内荏、自以为是又优柔寡断的老板;怂却有情有义的中年店员;浅薄无耻、自命不凡、基于溜须拍马却精虫上脑敢于给老板戴绿帽子的另一位店员;特别是机灵调皮大胆的小跑腿皮皮。他们的群戏精彩之极,其中的节奏、走位、表演非常好看、很耐欣赏。

电影的调子反映创作者对世界的认识与态度。轻快、活泼、热情、幽默,都反映出作者的自信与乐观。这是一个处在上升与进步时期的社会大部分人共有的情绪。刘别谦是很善于快速而轻轻地揭开社会与人性的一角的,因此他的喜剧实际上和严肃的正剧只有一线之隔。就是在《街角的商店》里,也不难看到阶层、收入差异对角色行为的重大影响,性、爱对人性的巨大冲击。只是刘别谦点到为止,他喜欢观众看得开怀大笑,心满意足。

 6 ) 只有一个刘别谦

优雅智慧与流畅应该是刘别谦电影的最大特点。归结到这部片子,我最喜欢的是配角设置的平衡与出色,尤其是皮皮与眼镜店员。皮皮救下老板之后的要挟以及对于小跑腿的使唤等等,最幽默的是眼镜店员每当遇到老板问别人诚恳意见时的唯恐避之不及。
再一个亮点是史都华高超的演技,深入骨髓,又平静沉着。

 短评

第一次觉得James Stewart这么帅啊这么帅,又高又清瘦又绅士。故事也很甜,笑料百出。

6分钟前
  • 林药
  • 力荐

之前看《电子情书》只是觉得一般而已,看了这部,想摇着诺拉艾芙隆的肩膀问问她为什么能把这么这么有趣的故事拍得那么那么无聊……

8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1.再一次领略刘别谦式笔触,优雅、幽默、戏谑与温情调配得匀称而熨帖。2.配角塑造与表演均无懈可击,詹姆斯·斯图尔特与玛格里特·苏利文则堪称完美情侣档,两人在戏外的故事更精彩。3.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反讽,柏拉图普希金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永恒鸿沟。4.香烟八音盒作为表里不一的象征母题。(8.5/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8.8;命中注定的结果就是,无论在哪个世界里都要爱上

13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刘别谦老喜欢安娜卡列尼娜的闹

15分钟前
  • 薇拉在场
  • 还行

我得想想……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片子本质上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呢……

17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现实中为什么没有在一起。他俩的几大段对话真是太有趣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该怎样让你知道呢。。想点破又不点破。。这个抖M。。

1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第一部刘别谦,和我预期差很多,明明应该是我会中意的相杀相爱的RomCom,但看下来不太戳我。尤其结尾男主依然在逗趣女主,要不是是斯图尔特,正常女性被他这样当傻子玩儿肯定就打起来了!《电子情书》像是借了一个设定,翻拍改动还挺多的,除了互相不对付但为云笔友之外,几乎像两个故事了。

23分钟前
  • 透明春光
  • 还行

“五零至七零年代,刘别谦本不是我特别最爱之一。但时至今日,他的地位要大大提升。他已经排进个人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人之列。我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在三十一岁以前对于他的生活和人性感触还不能像今天体会得这么深入的缘故。 …… 《街角的商店》,今天来看,顶级拔尖之优秀!实属整个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之一! ”——博格丹诺维奇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现在一切见网友的电影都没有这部刘别谦的见笔友的好玩

29分钟前
  • tomshiwo
  • 力荐

谁翻译的字幕!!周正龙、郭敬明都钻出来啦!!哈哈,太搞了

32分钟前
  • 24格
  • 推荐

原来《电子情书》是模仿自本片,且拍得要高明许多,汤姆汉克斯的魅力完全被詹姆斯斯图尔特给比下去了。一连看了几部他主演的电影我发现自己真的快爱上这个温文尔雅善良而有点冷幽默的美国青年了。刘别谦很像是电影界中的毛姆,精于人情世故。

3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笔友加熟悉的陌生人两点被电子情书吸收放大,它也的确是里面最特别、可延展的一条线。但本片强调的是shop,是小店里的这群人,不求层次丰富,但求剔透玲珑,不用担心生活的泥泞降临这故事。唯最后离婚的老板招徕新伙计共享圣诞晚餐一笔,无意间触碰到节日的残忍。

36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太温馨了,温馨得不像话。

39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An old male and an old female,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Just so so.

40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本片女主一直处于被观众与男性角色欣赏的对象,后半段的主要"笑点"来自在信息量不对等情况下男主对女主情感和精神的操控,承载女性浪漫幻想的八音盒也最终被转向皮夹,即便影片中的连珠妙语("barks""intellectual/lighter""house/planet")多半由女主发出,也无法完全挽回由纯然男权视角带来的不适感.

44分钟前
  • JeffLivorno
  • 还行

为了追史都华误入的,看完才发觉《电子情书》原来是扒这里。看老片如同搞影史知识考古学,一不小心就发现各种熟悉的老梗早就被玩遍。

4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幽默之余居然可以如此温暖!我爱死了!!

49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我的天啊Jimmy这个高高瘦瘦的冷幽默青年超可爱的!苏小姐也超可爱!这两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可爱我要爆炸了!

54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戏剧反讽运用的范本。适合圣诞节观看。★★★★★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