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已完结

主演:梁文道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剧照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就是一段旅程的启始。踏上未知的领域,便知道天地宽阔。途中种种遭遇,是有待解读跟诠释的密码。所有的旅者也都是读者,因为阅读和旅行其实是同一种姿势。打开全部的感官,并且认真地消化和思索自己的见闻。出走,就是为了要做世界的读者。东京爱情故事1991太行之脊夺命金(普通话版)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三季播种的孩子游戏终点不死不幸劫持 99 美国版兄弟出头天禁止吸烟2019大明宫毕业时限对她说青春之旅 第一季蛇王岛MH370:消失的航班驯龙战前哨2020史前星球愤怒乒乓球越活越来劲地球百子第五季在某处雾都孤儿第一季京城四少永不放手桃色 杏色 樱色末路狂奔2012基和皮尔第三季何文秀传奇狐狸女士第一季疯狂的行为艺术粉骷髅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季禅武门真爱一夜情 曼谷惊魂中间人2待到重逢时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第三季积奇玛莉(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刺死坂本龙马的人是英雄吗?

京都篇的最后一集,也是本季《一千零一夜》的最后一集,道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去问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坂本龙马是英雄吗?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

那暗杀龙马的那些人也是英雄吗?他们会回答:也是英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矛盾的现象呢?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完全不能理解,我们的英雄观似乎是:英雄只属于一方。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认为刺死龙马的人也是英雄,这种英雄观是否是一种歪曲的英雄观呢?

我们中国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的,英雄可以属于多方的情况是,举个例子,三国时代,虽然蜀汉政权被认为正统,但这是个乱世,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所谓正邪,曹操的负面评价虽然很多,但是他也被很多人认为英雄,当然就不用说东吴和蜀汉数不尽的人杰了。还有,秦末争天下的项羽和刘邦,虽然最后刘邦胜了,可是估计也只有很少人不认为项羽是英雄吧。

可是,坂本龙马的情况很明显不同于上述两个例子。龙马被认为是近代日本的先知,他的主张是推动日本的近代化,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实现富强,也就是说,他是进步的,正义的一方,可刺杀他的那些人是什么人,他们冥顽不化地拥护腐朽的幕府政权,反对倒幕,换句话说,他们是反动的,邪恶的一方,为什么这种人还能称为英雄呢?

我想到的是赤穗事件。这是一个有名的日本历史事件,被改编成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而被日本人所熟知。通过这个事件或许我们可以洞窥到日本人的某些价值观和性格中的某些特质。

元禄十四年三月十四(公元1701年4月21日),浅野內匠头在江户城的松之大殿上,当众对吉良上野介吉央拔刀相向。对此当时德川幕府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震怒,命令浅野內匠头当日切腹自尽,并撤销浅野一族在赤穗藩的藩主地位,浅野一族需在限期内把藩的政权交还幕府,藩内的武士也面临失业无家可归的困境。可是与此相对,被浅野砍伤的吉良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对于藩主受到的刑罚,赤穗藩的武士以家老大石内蔵助为首向幕府提出反对。为了让幕府了解武士们反对的意见,他们进行了对策的商量,如坚守城池,切腹自杀等,最后决定先遵从幕府的处决,交出赤穗藩,然后以浅野內匠头之弟浅野大学为中心寻找复兴浅野一族政权的的方法。

另一方面,这时到江户觐见的赤穗藩武士里也有许多主张杀了吉良为主君复仇的强硬派。他们尝试过潜入吉良的府邸开展复仇计划,但是因为对方戒备森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的话复仇难以实现。于是他们回到赤穗藩希望能说服大石内蔵助坚守城池,拒绝交出政权,但是大石不赞成这么做,于是赤穗藩如预想的那样被交还给德川幕府。

但是大石内蔵助明白,如果这些强硬派的行动被幕府知道,浅野一族将不可能再复兴,为了稳定强硬派的心情,复兴浅野一族,他在江户召集这些强硬派开了两次秘密会议。

浅野內匠头之弟浅野大学被软禁的消息传来,复兴浅野一族事实上已经行不通了。大石紧急召集浅野一族的家臣武士(这些人事实上这时已经成了浪人,即已经失业无家可归的武士,史称赤穗浪士)在京都的圆山召开秘密会议(史称圆山会议),正式向他们宣布向吉良复仇的计划。

为了确认武士们是否有为主君复仇的意愿,大石把之前已经让武士们按了血印的誓书发还给他们,只有那些坚持不收誓书且仍然坚持要为主君报仇的人,才被大石选为复仇行动的参与者。最终只剩下了47个武士参与了最终的复仇行动。

元禄十五年十二月十四(公元1703年1月30日),这47名武士闯入了吉良的府邸,成功取下吉良的首级,并供在了浅野內匠头的墓前。除了不知去向的一名武士,其他46人向幕府上报了这次复仇行动,在幕府的判决下,这46人全部切腹自尽。

关于赤穗事件的始末以及围绕它的评论,NHK历史纪录片BS历史馆有一集专门讲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附上B站链接 //www.bilibili.com/video/av8015829

我想说的是,日本人对这个历史事件呈现出来的看法非常值得探讨。它和一开始刺杀坂本龙马的人是不是英雄这个问题非常类似,其中一个本质问题是日本人的善恶观到底是怎样的?

在中国人看来,赤穗事件很明显是一个以怨报怨的复仇故事,它和武侠小说里的报仇可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却被许许多多日本人所喜爱,这47个武士,不用说,在许多人心中是英雄,表面上看,这就是一群随便闯入别人家里,烧杀劫掠的强盗,为什么还能得到日本社会的公认?

仅仅持偏见,说日本人就是喜欢扭曲的价值观,这是不对的。

47名已经成为浪人的武士,他们之所以失业和无家可归,追究起来,没错,罪魁祸首的确是吉良,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的主君也有一部分原因,而幕府的判决也是一个要因。那么他们为什么偏偏对吉良不依不饶,而不敢公开反对幕府呢?明明主君也有自己的不对,为什么他们却丝毫没有怪到主君头上,甚至想辅佐主君的弟弟复兴浅野一族呢?这就要说到日本封建时代武士们的信仰,忠于主君,永远是他们的最高信仰,幕府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中心,命令当然是不可违抗的,如果和幕府作对,势必势孤力薄,而指责主君的不是,那么他们就已经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幕府也不会在乎他们。

那么他们就一定要与吉良为敌,走上复仇的不归路吗?不是的,成为浪人的他们,至少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想方设法维持生计,可是为什么还要不惜失去生命也要复仇?比起保命苟且度日,这些人在乎的是他们作为武士的尊严,主君浅野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死,作为下属的武士他们不止脸上无光,还要连着受罪,这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就这样苟且存活下来,他们也会受到世人的冷眼相待,世人的眼中,他们只是无能的武士,不能为主君效力。

可以说,正是这种普世的眼光和他们自身的信仰追求,把他们推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德川幕府命令他们切腹自尽,这其实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幕府也认为他们的复仇是有名誉的行动,肯定了他们作为武士存在的价值。因为日本封建时代的切腹自尽,是一种荣誉的死刑,只有一定级别的武士才能享受。

从这种意义上说,认为刺死坂本龙马的人是英雄的观点,是否也包含了这样一种看法,即刺客本身也是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即对幕府的尽忠尽职呢?

 2 ) 第四集《科学怪人》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造人,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亚当,但每个人也都会慢慢发现自己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俗人,每个人开始都以为自己有很多优点,但逐渐的每个人都发现世事的艰难,痛恨自己的出身贫寒就如同痛恨自己的出身是一堆死尸拼凑。

人本来都是善的,恶从哪里来呢,从不平等来,凭什么我贫穷,凭什么我只能待在社会底层,那些美好的东西凭什么不给我,所以我要报复。作者是想为女性伸张,但被不平等对待的不止是女性。

尼采会说,有本事你自己也争当强人步入上流不就行了吗,自己没本事在那里逼逼啥。确实,我没本事,我在逼逼,可这并不是我只逼逼不努力,事实是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但还是远远上不去,那我怎么办,我就要报复!

骨子里,人是更喜欢看悲剧的,或者说,恐惧让人团结,描述灾难的文学更有影响力,所以畅想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得是毁灭人类的。

两百年前的人还是很自傲的,两百年前的科幻即便要写一个毁灭人类的人造人,也只是从人造人被人类轻蔑而发起的报复。如今人们已经没有那么自傲,如今的科幻写到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会把人工智能描绘的非常强大,毁灭人类是轻而易举的打扫卫生,这是古今科幻的差别吧。

 3 ) 梁文道,国产文化类脱口秀之王

最近开播了好几档打着文化综艺名头的节目,边用流量吸引粉丝,边用创新形式改编文化加以传播,效果自然是不错。
 
最起码,它们都做到了传播二字。
 
但,这些节目若是放在一个人面前,头顶的“文化”帽子恐怕就要斟酌斟酌了。
 
米姐说的这个人,就是梁文道(以下统一简称“道长”)。
 
跟着他一起强势出镜的,是从1月份开播至今,依旧以豆瓣9.6的高分稳居国产文化类综艺头把交椅的——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道长这个节目,是读书的。
 
很纯粹的,仅仅一个人,走在夜间的街头、巷尾,地铁、公交,拿出一本书,逐句解读它背后的故事。
 
不过经过三季的历练,《出走季》的道长,将脚步迈出去了。
 
讲陈独秀的《文学改良刍议》他去了北大;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去了地坛;讲《丝绸之路新史》他去了敦煌.......
 
就像他开篇说的,想以此崭新的方式唤起年轻人的信仰。

毕竟,很多年轻人手里早已被各类电子产品替代(好吧,包括米姐),看书、读书的时间本就不多,若是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更是奢侈的要命。
 



对于历史的遗忘已经成为了常态,而这恰恰是我们这辈年轻人最不应该失去的。

从结果来看,道长的这次出走,没下错棋。
 
作为一档单人文化类脱口秀,《一千零一夜》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前两季的《晓说》。
 
(最近两季,《晓说》俨然转型成了访谈节目,豆瓣评分也一路狂掉)
 
同样是讲历史、讲文化、讲传承,但看下来你会发现,这两个节目完全不在一个lever上。
 
我说的lever是指——方方面面。

文化人VS音乐人。
 
道长是生在香港,长在台湾,业在香港的职业作家兼传媒人。
 



高晓松是生在北京、长在上海,有着文化底蕴深厚家族的音乐人兼文学爱好者。
 
生活背景不同,自然影响了两人成年后的认知。
 
比如现在看到的道长,读百家书,各种学科都有涉猎,虽广却不是样样精通,立场偏激进,懂调侃、知礼节,他看中的,一直都是社会动态,家事国事天下事。
 
而高晓松,本身因为音乐人气质自带的自由散漫感让他综艺人的身份更被人所熟知,相对于道长,他更像是一个百宝库,拿朋友的一句话解释——地摊文学之王。



 
再简单点,道长走的是主流文化路,高晓松(以下统一简称“大紧”)非主流。

所以,当这些深入骨髓的东西放在节目里面,呈现出的是两个极端。
 
一个静谧精致,一个随意海侃。
 
道长在夜间的路边一镜到底,大紧在厂商赞助的场地随意一坐;
 



道长每期一本经典书籍,大紧每期一个热点题材;
 
道长一期一身搭配,大紧一套衣服混搭好几期;
 
道长的叙事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每每讲的书籍都能针黹时弊的结合现实社会展开,勾起你对阅读的欲望,很多人会因此将道长的书单copy到自己的计划列表里。
 

第197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二) 伪文青的媚俗

大紧恰恰更像是一位肚子有货的街边老大爷,甭管真假,故事说起来一套套的,当即是普及了一堆你不知道的小常识,但节目结束,能记起来的却没有几个。

这样的状态,就又和两人各自的初衷有关了。
 
熟悉道长的应该知道《开卷八分钟》,用8分钟的时间挑选出书中最精致的部分加以推荐,7年时间,道长推荐了不下1000本书,转录成的MP3更是成为了一众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14年底节目停播后一年,《一千零一夜》出世。
 
照例是站在大众娱乐社会里日渐减少的纯粹阅读时间的位置上,为的依旧是让年轻人更多的关注到本质的书籍,去学习了解深入文化历史,提升自我价值。
 
这是入世。

听着操着一口温柔港普的道长给你讲着胡适、新青年,告诉你“90后的你其实也就是当年胡适差不多的年纪,同样的90后,人家新思潮、搞改革,你又在做着什么呢”?
 



而大紧,他仅仅是站在了局外人的立场。

这从《晓说》一直沿用的slogan“世界依然很大,大到可以晓说”就可以看出。

节目的框架本身就是闲聊出来的,也没有极强的目的性。
 
他做的,只是将琐碎的故事拼凑成一个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比如他讲奥斯卡“你不能说它完全公平,但也不能说它是‘黑幕’,它是有一套制度,去保证它的运行。如果是特别好、能服众的电影,是应该得奖的;如果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它更保护那些懂得游戏规则的人。”
 
你不需要去反思,不用去愧疚,一笑而过后鼓掌说“这人真博学”就够了。
 
区别就在这里。
 
如果《一千零一夜》是夜间孤身的一碗鸡汤,那么《晓说》就是一场闲来无事的小型讲座。
 
没有人能抗拒的了道长的真诚,当一个人不在乎名与利只为现世本身奔波时,他就赢了。
 
借用《出走季》花絮里的一段对话
 
冯先生: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
得有点韵味
道长: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4 ) 第六集《大唐西域记》观感

佛学太过庞杂,我没真正读过什么佛经,只寥寥的看过几本佛学的科普书,类如《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思辨的禅趣》、《佛学是真的》,以及一些杂文碎字的只言片语,每当我读到关于佛的,我都会把对佛的理解进行核实更新,于是我心里大概有了一个我理解的佛法。

真正觉悟了的佛会做什么?会不吃不喝打坐至圆寂,因为一切皆空,就连吃饭的动念也是虚妄的。

那为什么入了佛门的人要修行?因为刚入佛门,你只是粗浅的理解佛的核心思想,并没有渗透入你的骨髓,所以你虽然表面上明白诸行无常,面对美女你还是会心有荡漾。所以要修行,修行就是逐渐深入理解佛学,真正觉悟,也就真的从心底无动念了。

为什么玄奘那么执着?因为他深入学习佛的过程中,自己还有一堆困惑没能理解,却没有经书可读了,所以要去取经。

玄奘的困惑到底是什么?是万物皆空与轮回的矛盾。都空了,是什么在轮回呢,我的理解是,是最基本的粒子在聚散轮回。

玄奘取到经之后,是否解答了困惑?我想,他应该是旧困惑没了,却多了更多新困惑。所以他还在修行,他还要回国,他要渡人,而渡人就是修行,他要译经,因为他觉得真正的道理必定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而不是翻译成汉文后就不是真理了。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我也不知道这样理解属于哪宗哪派,总的来说佛学在我看来是一种退守哲学,即生活给了你最最不幸的状态你也还能拿它来指导自己的哲学。老庄也是退守哲学,儒家却是前进哲学,追求好上更好。

此外,出走季表面上是出走了,可读的书反而没有原来黑夜中的天马行空、在思想的世界里畅游的感觉了。

 5 ) 写作的黑夜

这是道长讲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到写作的黑夜,史铁生因为身体的原因,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空间有限,但是他如何能够保持创作的灵感呢?或许依赖于写作的黑夜,并不依赖于大众传统的视角,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悟和思辨,在长期的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很难得。读的史铁生的作品很少,等到把小波的作品看完,再看一下史铁生的作品,再进行补充。

 6 ) 慢慢看,点点记

第一集

一,过去一百年的九零后八零后与当下的八零后90后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胡适,他们作为过去100年的80后90后,可以为了国家民族理想去奋斗,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当下的80后90后,也站在民族复兴或者个人命运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如此焦虑?为买房为工作婚姻子女?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汗颜。普通人和大师存在区别,但是过去100年的年轻人,都正当做新青年,大师们呼吁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新思想。过了100年,又有谁呼唤我们争当新青年呢,毕赣说80后、90后,现在又有谁会在乎他们的感受呢?特别是90后,很多都是独生的一代是世界历史上奇异的一代人,我觉得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管是对自己也好,还是对社会。有责任有负担才有动力,才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成长,就像一艘船需要压舱石,毫无压力容易翻船。

二,文字的统一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世界霸主为什么可以和平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都讲英文。为什么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却无法与中国匹敌,印度语言的不统一是他的致命缺陷,语言不统一,各自讲方言容易各自为政。就像古代的中国,虽然文言文是官方文字,但是在日常交流中,中国疆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因此中国有句古话,天高皇帝远,地头蛇频出。

 短评

等待了半年,新一季《一千零一夜》终于播出了。2018年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101周年,是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前两期节目就从这两位80、90后大师讲起,面对这几年火起来的“女德班”和一些反智媒体,再读胡适、鲁迅真是再好不过了。

7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2018.115】

10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专治失眠的《一千零一夜》终于回归了。就看他像布道的传教士又像呓语的梦游患者,在巷弄,天桥,地铁上、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袭素衣一本书,在夜幕下喧嚣的人间烟火气里,娓娓道来。

12分钟前
  • 阿牛
  • 力荐

鲁迅的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读,只有经历过很多事 读过很多书 走过很多路 见过很多人 之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懂得他的好。可惜的是,那些歇斯底里的呐喊,被掩埋在装睡的呼噜声里了。

13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出走季评价偏高了,个人感觉不如以前,评分高可能因为这种节目太少了

17分钟前
  • 黑择明V
  • 还行

听梁叔叔读书

20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已经第三季了,还记得当年道长说的那一句,我们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海枯石烂……

23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你是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的一粒尘埃,你掠过消失的身影深受我辈敬仰。

25分钟前
  • 无邪小神
  • 力荐

等了一个学期,你们终于回来了!说好的一千零一夜,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千零一夜

26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继续挑着看哈哈,道长

28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道长的出现简直是每年小屏幕上最大的指望!

31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希望理想国越来越有钱 装更远的逼

35分钟前
  • 青年瘦白鼠
  • 力荐

“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有点韵味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38分钟前
  • 阿难
  • 力荐

这一季的想法真是吊炸天了!比前两季都出色,一个文化节目,做到第三季竟还能更上层楼,不禁让人觉得看理想整个团队都牛逼闪闪,闪闪发光。

40分钟前
  • 悄悄一线光
  • 力荐

终于等到道长了,激动的想哭

43分钟前
  • 晴天☀️
  • 力荐

模式更新,以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两位先驱开头,振聋发聩,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回顾胡适、鲁迅们了。非常喜欢每期节目后面的花絮部分,添了几分烟火气。

46分钟前
  • 南方的北瓜
  • 力荐

希望出走季能来成都读一读李劼人,巴金。

49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非常喜欢/钟意《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的北京篇和敦煌篇;京都篇就稍作了解也是和中国有关的呢…梁文道,人如其名,(梁)姓知识分子有(文)化有品味地娓娓(道)来…京都篇

51分钟前
  • 🌻樂芃☯️
  • 推荐

出走,去北京,去西域,去伦敦,去京都。

52分钟前
  • 钵中衣
  • 推荐

不是节目有多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是国内同类型的没有。

55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