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是同林鸟

HD

主演:谭玉波,孙淑华,谭键,刘云峰,王海霞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1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2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3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4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5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夫妻不是同林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夫妻不是同林鸟》是一部以中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拍摄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以一对离婚十五年的夫妇为主角,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日常生活的展现,结合当年的珍贵录像资料,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婚姻生活,展现二次婚姻的现状—— 导演本人的父母婚姻现状,以及他们对婚姻、爱情的观点和看法。天赐的声音第二季胜利之光第二季幻体:续命游戏(国语版)摩登家庭 第十季青蛙王子历险记云巅之上人类清除计划3魔鬼悍将国语乐在旅途不想长高的孩子情人真正的忏悔披荆斩棘第三季团建不打烊寻堡奇遇2野火春风斗古城1995假面圣安地列斯地震浮生六相如此勇敢的女孩交叉封锁线激战2015泰迪凶熊秀水河子歼灭战霸主2018红鹰第一季晶码战士伞学院第一季美人镖局九里香一九四二2012罂粟花田总裁夫人惹不起痊愈死亡之海电哪吒气球独行神枪侠云巅之上 第二季邪恶力量第一季记忆碎片2000无法坦诚相对

 长篇影评

 1 ) 马桶盖

这些都是买断工年龄之后

单位给我的房车

都是个人财产

我不想争是因为

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这没发后悔

生活没法回头

眼泪不是痛苦

眼泪是感触 回忆 和感动

男孩女孩

对美的是什么

对生命的 清醒的认识

独立自主

不要靠别人

这片子里面用到的配乐都是老歌,还蛮耳熟能详的,原来男主发明的是马桶盖,怪不得挺幽默。前妻年轻的时候挺有风情的,黑长发身材又好,在模糊的镜头下也能感受到娇媚。

我总觉得我那些亲戚

看不上我

实际上是多虑了

我也看不上他们

哈哈哈哈哈

 2 ) 如果我无法爱你一辈子,那希望你遇到的下一个人会比我爱你

影片开始于原生父母的爱和吸引,结尾于二婚后的各生欢喜以及导演的自我救赎。

作为内蒙通辽人,因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辽曾属于吉林省,通辽人有一部分对东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和对东三省的亲切感(其实通辽人对于省会呼和浩特是疏离的),通辽有直达沈阳的高铁。我对影片中的语言、习俗、饮食、舞厅和电厂等,看到第一眼就很亲切,而且和“刘叔”一样,我也是国家电网工作人员。这仿佛就像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

我记忆中,我亲属的婚姻就没有幸福的,我记忆中小时候爸妈总是吵架,我小学时候,因为我爸嫌弃我妈做饭不好吃,大吵特吵,我妈情绪激动哭,鼻子出血后把血往墙上甩,我姐哭着拉仗,我在后屋背单词,我什么也没说,穿过他俩吵架的那屋拿支笔走了,他们看见我这样停止吵架了。还有就是更早时候,我还没出生,我爸有一次喝假酒,一直吐,我妈并不照顾他。还有我爸有一次和我妈吵架,我妈拿斧子把我爸脚踝砍了,我爸哭。

我记得高中假期我在家,有一次醒的比较早,我爸妈聊天被我听到,我爸说咱俩离婚吧,我妈哭。

我姐姐后来出嫁,因为姐夫帮着姐夫的姐姐去买车,途中姐夫花了自己的钱,我姐的意思是你帮他们买车,你耽误着自己的时间就得了,还花自己的钱,因为这个吵架,我姐哭。我姐准备考工作,姐夫在旁边很大声玩游戏,吵架。

直到长大我毕业工作后,我常常想,这些人脑子有问题么,自己这么破碎,为什么还有资格组建家庭,我对我爸妈说,我说你们俩啊,真是改革开放,遍地机会你们抓不到,如果你们各自努力,对自己有要求,而不是把挫败感发泄在对方身上,你们要是过得很有钱很幸福,真的没有孩子没有我都可以,这样至少痛苦的人又少了一个。

后来,我妈得红斑狼疮,我爸一直在身边不离不弃,下定决心就算花光所有钱砸锅卖铁也治好我妈,可能这份心感动上天了,我妈治疗得很好,现在忙活家里,跳广场舞什么的,非常健康。

后来,我老舅出车祸去世,老舅单身汉,和姥姥住在一起,老舅去世,同村的大舅二舅窝囊,不养姥姥,我爸妈和大姨在里面协调,最后轮流养姥姥,直到去年姥姥去世,然后再没有大舅二舅那边的消息。事实就是,我妈只剩下我爸这边的亲人了。

我姐姐姐夫,后来因为姐姐持家,两人收入翻倍,学习沟通的技巧,也算是越来越好了吧。

虽然,未来或许还有很多变数。

谁的未来不是充满变数呢?

爱情或者婚姻,他们都是动态的过程,人的自我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有那么一个点让婚姻里的两个人抓住不放,就是在缔结关系之后,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所以任何的争吵,也是为了这个点的调整,如果实在是无法调和了,我们再分开吧,分开后希望下一段你遇到的人比我更好,更适合,更懂,更爱你。

柴米油盐或许是最大的敌人,但何尝不是最坚定的朋友呢。

 3 ) 正面是美、反面是恶

我一般是不看纪录片的、太絮叨太流水账、勾兑了太多不相干的佐料。但是这一部时间长度比较合适、预告片也吸引了我。虽然观看过程中有些环节还是拖沓、比如两个人当年的老影像、我都是倍速过的,但是不妨碍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纪录片、特别是片中的父亲对待婚姻和生活的态度、确实是历尽沧桑之后的相逢一笑、千斤重担已经举手之劳的放下,反倒是那位母亲和新男友、总感觉有那么一点表演成分、秀恩爱不太自然。 我称赞本片中没有把笔墨着重放在当年两个人的离婚事件上、多年之前的撕扯现在再扒拉开伤口估计还是血肉模糊,这也是直到影片末尾两个人也没有在镜头面前相聚的原因,大家都默契的把过往铸就在感情大坝里、一丝丝的裂缝就是决堤、即使没有见面、言语之间都忍不住的汹涌。二十出头的婚姻、健身房、卡拉OK、摩托车、拳击、儿子的学校运动会,这一切的美好戛然而止在感情破裂之前的那段黄金时光。致敬人生的青春和爱情、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片中的父亲的一段话特别警醒——婚姻能把人性中所有的恶勾引出来、当事者都变得不是本来的自己了,他假定的前提是对方不是契合的人;而我觉得,婚姻中的恶是不需要预设条件的,婚姻中的双方一辈子都要在美与恶的交织中前行。

 4 )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夫妻不是同林鸟》 “离婚不是世界末日,不适合的话没必要将就,勉强在一起可能会受到更多伤害,初次婚姻的时候人都比较年轻,对爱情和家庭懵懵懂懂,实际上二次婚姻依旧可以拥有幸福。” ——谭振邦 生活总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一尘不变的永远。 我们可能会有失败的爱情和婚姻,但这不注定我们的失败,也不注定单亲家庭里孩子的失败。 婚姻不是一定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更需要的是人的精神契合,我们可能不一定能第一次就找到可以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二次婚姻也依然可以拥有幸福。 在现场有一位单亲妈妈,她说她看着看着哭了,她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因为单亲收到不好的影响,也担心她的孩子会在社会上受到歧视。我虽然不赞同她那种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到歧视的想法,但是我很理解她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她对孩子有很深的愧疚,觉得自己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但是错不在她,丈夫出轨造成了婚姻的破裂。而我觉得确实也不该委曲求全。这样僵持的婚姻才是对家里最大的伤害。 我想,婚姻里面夫妻二人才是主体,孩子其实是婚姻的派生物。(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可是现在的许多婚姻是围着孩子转的,许多人虽然爱情破裂了,也会因为孩子委曲求全,勉强生活着。我的家庭也是这样,妈妈为了不让我的成长阶段缺少父爱,放弃工作带着我到父亲当兵的地方住着。两个人价值观不同,追求不同,没少吵架哦。后来我住到婆婆爷爷家,他们住一起,再后来,妈妈回到婆婆爷爷家,和我一起住。那边的房子留给我爸住,分居了,到现在也近十年了。如果说单亲家庭的生活对我完全没有影响也不可能,但是也没有那些人说的那样心理扭曲,谁心里还没点事,不过有的轻,有的重罢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很开朗,乐观。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原生家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不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 人性也是这样,有人为恶,是怨身边的一切,可有的人处在同样环境却可以善其身。当然,每个人都有苦衷,都有许多不同的难处。只是选择不同,路不同。 这部影片像是一个和解也是一个告别。谭父谭母有了不同的生活。或许对他们来说,离婚是向破裂的婚姻告别,二次婚姻是向过去的一切的告别。而谭导拍出的片子是他自己向父亲母亲的和解,或许曾经他也有对父亲的不解甚至怨恨,但是现在他和父亲有了深度的沟通,父子关系有了一定缓解,这也是这部片子对导演本身的影响。 或许我们都应该有个和解,无论是与亲情,爱情,友情。 可能坎坷会把人重重得摔向冰冷坚硬的地面,可能还会有厄运将人狠狠地碾碎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可能历经千辛万苦爬起来却不能把心里那根扎人的刺拔出来,但是我们不都是这样磕磕碰碰地走着吗。 既然我们没有弥补起过去的碎片的可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扫扫碎片,重新开始呢。我们都有后悔的权利,但是一生那么多事,后悔也无法弥补。就用谭父的观念,世上没有后悔的可能,但是谈起,也会流泪。曾经争吵不休,现在也过得很好。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5 ) 私影像并不轻松,请让它成为一个观察的眼睛

本文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影片《夫妻不是同林鸟》主创映后交流实录。

*王一舒,FIRST竞赛展映事务主管,映后交流主持人

*谭振邦,《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

《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 谭振邦

谭:大家好,我是谭振邦,很高兴大家喜欢这部影片,谢谢大家。

王:这个片子应该是你的第一部电影创作成片?

谭:对。

王一舒:我想知道是什么契机让你拍这个片子,能不能从中看到你想关切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婚姻、感情的状况?包括其实你有很多影像记录,有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线,虽然大部分是在叙述父母,但是也在反思自我成长。你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

谭振邦:我母亲去年年底第一次告诉我她要结婚了,所以我想拍下这个片子留作纪念。我父母离婚了,他们都有了二次婚姻,都还很幸福。我想告诉大家,离婚并不可怕,它也不是世界末日。尽管是二次婚姻,也能够拥有幸福。

王一舒:这些私影像作为纪录片的一个类别,包括去年很火的《四个春天》,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带着一个机子,在亲密的对话中去做观察,去捕捉生活的幽默和诗意。影片中你有特意加摄影灯和机位,爸妈却表现很自然,没有抵触。你是因为什么而起意在家里做这个摄影棚的?

谭振邦:我觉得采访不用光线的话,对观众不太负责任,采访的话,是需要打光的。

王一舒:《夫妻不是同林鸟》这类作品,在往年的纪录片领域中,是特别独特的存在,它是一个特别个人的行为,能看到作者和家庭之间的爱和参与感,存在很强的独立创作意识。在当下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浪潮越来越衰弱,更多的走向了工业化的美式制片体系之时,我觉得非常欣喜,今天的片子保留了很多原始、野生的力量,很难被制片工业和院线叙事的标准去驯化。

Q:你是怎么发现99年的录影带的?这些录影带的创作者是谁?

谭振邦:这个创作来自我的父亲,他很早就有这个意识,他当时91年、92年、94年每次都找的是不一样的摄影师,是为了留作纪念。所以我当兵复员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磁带转录成数字的,就是怕它会磨损、流失。

王一舒:一个家庭如果有记忆存储,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我能感受到爸爸的性格,当演员的经历,对图像和影像的感情,是延续到了这部作品的导演意识里面的。

Q:您父母的婚姻关系会不会对你日后的婚姻观出现变化呢?包括对你以后成长变化的心路历程呢?

谭振邦:实际上我是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爱情的——

王一舒:我帮她补一个问题:导演您结婚了吗?

谭振邦:没有没有,我现在有女朋友(全场笑)。实际上在我父母离婚后的十几年中,我一直没有原谅我的父亲,因为婚姻破裂是因为他的出轨。拍完这部片子后,我的婚姻观还是有改变的。为什么叫《夫妻不是同林鸟》,因为我坚信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不能相提并论。

王一舒:这个片子有比较正式给爸妈看过吗?

谭振邦:没有,这个片子我的父母谁都没看过

王一舒:我听说父母要来西宁?

谭振邦:我妈和她男朋友会来,但我爸不回来,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所以比较遗憾吧。

Q:我也是一名导演系的学生,您在拍摄前期这段素材的时候,你是想把它作为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来拍摄?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特别像剧情片,像《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这样的形式,我是贾樟柯的影迷,谢谢!

谭振邦:开始就想把它拍成一个纪录片,前面的几个镜头在半年前就想好了,但后面的内容都是剪辑时才想的。

导演谭振邦在现场

Q:作为普通影迷,我感觉它很有娱乐性,你有没有想过加以改造,拍成一个剧情长片。

谭振邦:不会,我觉得只有纪录片的方式才能把我想要表达的主题表现出来。

Q:第一个问题想问策展人:最近去年和今年的私纪录,有关自己家庭的影片会不会有增幅,因为《四个春天》,会不会大家都往家里去拍?第二个问题想问导演:我觉得父亲和母亲的拍摄方式不太一样,好像爸爸是正儿八经的采访,而妈妈想在秀恩爱,有点演,像你自己的观察,好像不是两条平行的线。你怎么看待两种不同拍摄方式?

王一舒:关于投递趋势,其实每年我们收到的片子当中,出现模仿上一年片子的痕迹,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中邪》出来以后,第二年我们收到了很多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小寡妇》出来了以后会有很多一样的镜头出现,还有《八月》、《心迷宫》,都在第二年收到了很多反馈。但是纪录片会有一点不一样,它的创作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跨度。作为节展的长期的观察,我们其实是比较失望的,这一年我们没有看到特别有分量、高质量的影片,因为很多中生代、成熟的作者在保持创作,但是越来越偏向工业制作、院线纪录片、海外市场。而青年作者在逐渐断代,因为国内纪录片制作和播映的渠道在不断恶化,这是一个很外部的事情。同时今年大家可以在纪录片竞赛中看到更鲜活、生猛的片子,比如《夫妻不是同林鸟》,你不能用完成度去衡量它,这些不可复制性是电影学院无法教会你的,是野生的,来自家庭的力量。包括《南游记记》的真诚和直白的力量,以及《看海》,这是今年纪录片竞赛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样貌。关于私影像,从最早的独立DV年代,《家庭录像》,比较有名的是《生活而已》,这么多年,也就出过几部作品,其实这个是非常难的,拿起摄影机去对准你的家人,捕捉生活中亲密的关系,从中找到有诗意、有律动、有叙事、有节奏的东西,私影像并不轻松,让它成为一个观察的眼睛,会面临很多抉择。

谭振邦:我母亲不想被拍,她会很紧张。她在和我父亲离婚的时候,得了震颤病,她会抖。后来我经过选择,决定以我父亲的采访为主线,谢谢。

 6 ) 20多年人事变迁,浓缩在春节7天

《夫妻不是同林鸟》在今年的FIRST竞赛展映中,两场放映都满场。在今年新增设的「观众选择荣誉」奖每日评分公布中,一直排在前十,目前是6部竞赛入围中最有观众缘的纪录片。
作为北漂的影视工作者,谭振邦在北京一边参与美食纪录片制作的工作,一边写剧本,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写的本子自导自演一番拍成短片。
2018年末,听闻母亲要结婚的消息之后,他决定春节回家把爸妈当下的生活记录下来。7天拍摄时间加1个月的剪辑,谭振邦「只想做单纯记录」的《夫妻不是同林鸟》,告诉观众「离婚并不可怕,它也并不是世界末日」,但没想到观众看过片子,更多还是为他妈爸面对生活迎头而上的冲劲而感动。
原本「婚姻」的命题,在谭振邦穿插父亲20多年前拍摄的「家庭影像」中产生了变奏。虽然说只拍摄的7天,但是观众在里面看到了20多年的生活变迁,谭振邦在采访中说道片子背后是父亲积攒的素材成就了这部纪录片。
片中的父亲从90年代模糊不清的画面走来,像《灰熊人》中在镜头前兴奋报道灰熊搏击的蒂莫西,父亲站在小镇的山头,对镜头描述太平湾发电厂的构造以及远处儿子正在参加运动会的学校。
如今,这个喜欢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老头,在直播平台找到了新表达的出口。闲的时候搞搞发现,倒腾出自动冲洗马桶盖、锻炼大脑的倒立机和拆解式办公睡觉椅等等新东西。
母亲如今找到了新的伴侣,和那个「我爱你」不离口的刘叔,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下半生。
正如导演阐释中「我已经三十了,哈哈!所以我决定用镜头把父母的婚姻现状记录下来」的轻松愉快,这是一部让人会心一笑的纪录片。D纪录同本片导演谭振邦进行了交流,看看在岁月流逝之后,导演如何将过去家庭矛盾的一面,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如今的幸福。

20多年人事变迁,浓缩在春节7天

采访 / 戴旭 编辑 / KINTONG

《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专访

D纪录:D 谭振邦:T

D:您在从事纪录片工作之前是做什么的?

T:我是高中毕业,然后没考上大学,后来我妈让我去当兵,因为她是发电厂工人,当时有政策规定说子弟当兵之后可以回到电厂接他们班。那当兵之后思维就变化了,想要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两年之后复员,第一件事就是我用复员费在老家成立了一个广告工作室。那时候我没学过相关知识,但就是很着急想拍一点东西出来,最后因为缺乏经验一年之后就倒闭了。那时应该是12年,然后我妈就让我专门学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北电、中传和中影都有一个培训班,最后上了传媒大学。记得在中传上课那会忻钰坤是我老师,他教过我剪辑课,我对他印象还挺深,当时他还拍出《心迷宫》,过了一年我听说他的片子入围了FIRST,口碑很好。13到14年都在上学,毕业之后还跟着老师去拍东西,17年就去了一个专门拍美食纪录片的广告公司。

D:那在进广告公司工作之前有尝试自己拍一些作品吗?后来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纪录片?

T:我每天都在拍,但是拍的全是一些剧情短片,都属于作业类型,特别烂,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拍完我就去投,结果都是被打回来的。后来我接触纪录片,我的方向就开始变化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好操作,成本低的类型。但真正想要拍纪录片的原因是,第一点主要就是我妈去年跟我说她要结婚,她跟我爸离婚十几年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刘叔这个对象,我当时就想着这个时刻我一定要记录下来,除了留为纪念,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考察一下刘叔这个人,因为镜头不会说谎,你可以反复观察,而且一般人在镜头面前他是演不了的。

第二点就是17年的时候很多明星离婚,我们公司有个女同事看到这些新闻后表示不想结婚,我听了心里稍微有点触动,就想着要拍个东西告诉这些年轻人,离婚没那么可怕,二婚也能很幸福。

第三点是《四个春天》上映的时候,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为什么没人拍一个关于城市里的故事呢?然后我就想试试,我爸也有一些老素材,也算是让我爸的素材再一次焕发生机。

D:您在片中加入了你爸十几年前拍摄的画面,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些素材的?在剪辑中又是怎么考虑的?

T:我爸他从94年就开始拍东西,他那时候是想拍电影,就花钱雇了一个电视台的摄影师,还负责给剪一下。我爸他写了个剧本叫《篝火拳击》,讲的是用拳击来争夺一个朝鲜女人的故事,有点像《洛奇》的感觉。之后他没有想拍剧本题材了,变成拍每天的生活状态,这些素材就是这么来的。我复员之后就把这些磁带全都转成了数字格式。

D:在您的成长经历中,还有什么驱使你从事影视工作?

T:最主要还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多电影都是他让我看的,例如《教父》,虽然当时看不懂,但已经对我的审美产生了影响。

D:在拍摄的时候您是如何跟父母相处的?对父亲和母亲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吗?

T:因为我父亲是那种很随意,很自由的个性,他对这个拍摄没有任何保留,什么问题都可以回答,所以我在拍的时候没有太多顾虑。但我妈就不太想谈以前的事,她说不想回忆,每次采访都带上刘叔。结果我最后看素材的时候发现全是刘叔在讲,就都不能用了,不然这个主题就跑偏了。

D:您觉得在拍摄母亲的时候,镜头会影响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吗?

T:的确有观众质疑他们是不是在演,可能刘叔会较强的表现欲,但经过我那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D:您之后还会继续记录父母的生活吗?

T:不会。我觉得这个片子到这一幕就可以了,不管他们之后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不会再刻意去拍一部片子了,观众也会觉得审美疲劳的。但我还是会拍一下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留给我的后人纪念。

D:这个片子有一些跟《四个春天》相似的地方,例如故事时间春节,放烟花的场景等等,您觉得你的片子跟《四个春天》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T:首先我们的环境不一样,表现内容也不一样,我展现的是二次婚姻。《四个春天》里是他们在农村里一直恩爱到老,不像我父母在城镇里受那么多诱惑,当年我爸年轻时有过20多个女朋友,他也不避讳谈这个,他说那个年代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环境。

D:您之后还会继续进行纪录片创作吗?

T:不会,因为我拍别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投入,没有激情。像我之前拍美食片,虽然我采访老板时觉得他人不错,但我没有感情在里面,不像我对父母那么了解,我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都在里边,所以我才会好好拍。

D:有哪些纪录片作品对你的创作影响比较大?

T:徐童的《算命》,还有王兵的《死灵魂》,徐童绝对是大师,我可能做不到他的那种状态,就是跟一个人跟一年到两年,因为你要完全变成拍摄对象生活中的一份子,这期间你的思想都会发生变化,我觉得我做不到。

D:也能看出这部片子制作过程相对反传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T:在学校学的就是专业的,比方说景别,你人家有什么情绪,就要给什么景别。包括商业片类型片,这种非常科班的方式,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看太多这样的片子就会腻了,我就想野蛮一点。比如说我爸和海霞斗嘴那段,镜头运用就是非常规的。常规应该正反打,但是当时我就用膝盖上放着的5S,直接拍摄海霞的反应。如果我再重新架设机位,可能到时候海霞就未必有片子呈现的状态。

D:本片特别有观众缘,从入围竞赛单元看到预告片,引起大家的期待,以及放映之后积极的反馈,您有预料到吗?

T:这个事我真的没想到,90年代的老画面确实吸引到了很多人。这也是我在剪辑台上完成的,之前拍摄其实没有想到那些老画面,原计划就是我父母各自现在的生活,还有亲友之间的状态。不过也看到有人认为对走访我姐姐的片段有些多余,当时想的是因为我姐姐和大姑都离婚了,单纯想记录下我爸爸那边亲戚的状态。姐姐自己带两个孩子,用直播挣的钱去扶持家庭,也挺艰辛的,也是就婚姻问题讨论的补充。

D:相较于「婚姻问题」观众从中感受更强,应该是时间流逝所带来人的变化,您怎么看?

T:我确实要非常感谢我爸当年拍的那些画面。在电厂的小圈子里,多少人在他背后说他这人瞎混,上班不好上班,没事乱花钱拍东西。但现在看来,正是他当时拍的东西成就了这部片子。

 短评

《四个春天》以后层出的家庭私影总显得操之过急。视野狭隘了,终究还是没能一探分飞燕的离散究竟。90年代素材是整部纪录片的创作基础,比重占了近半篇幅,让回忆主导而今情愫,但因现代影像的无绪导致弥足珍贵的素材没能发挥最大的感知力。父亲失情未失意,靠玩弄发明和舞厅妖娆与生活和解,而母亲形象似乎更“幸福”,也因此缺少很多戏剧冲突。得以解释为何主视角在父亲,但如婚姻一样,这是靠二人人回忆陈述出的影像,如此分配不均反倒适得其反。难为导演在两个家庭之间奔波,内心怨恨父亲却已失去母亲家庭归属感。二婚丈夫那种卖力亲近的相敬如宾也终在娘家宴席的客套中图穷匕见,虽然东北人天生是演员,但真论敬业程度,那害得是你刘叔把握的方方面面。

6分钟前
  • 少年维持的烦恼
  • 还行

家庭录像,大量90年代的录像素材,可窥见一些时代记忆,勉强加一星。

8分钟前
  • ibelieve
  • 还行

【207/300】1、东北真的是片热土,没有真正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挺遗憾的;2、爹妈都像是从21世纪回到90年代的存在,儿子有一万个理由问很多为什么,但克制住了,这是本片最大闪光点;3、人还是得活真诚点,毕竟是为数不多能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事

11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讲述婚姻关系的部分可以成为“豆瓣劝分小组”的代言词。对父亲的刻画明显要更加着重,还展现了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导致后半程跟主题的联系已经减弱了。90年代的录像带质感的确动人,1999年5月21日那天发生了好多事情……

14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托了被拍摄对象有趣的福,都很灵,可爱、耐看,但创作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1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没有人不想跟自己与生活和解,只是有那么好的事情,能摊上我么?

1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尴尬死了!看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这里面的那位刘叔很油腻......结果他就坐我旁边....影片结束他还来找我握手......

22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还行

iPhone拍摄的家庭影像和老录像带的交响,主题比较杂,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把标题定在夫妻关系上,还用了叔叔一条线作为对比,其实就聚焦在父亲一个人身上,适当取舍一下素材方向会更好。父亲这个人物已经足够有趣(年轻时时髦帅气,离婚再婚,对物质婚姻看得很开,现在生活不富裕但有一屋子无厘头发明,还讲了中朝边境往事),苦涩却又豁达,再主动深挖一下这个人物就是一部完整作品了。东北人自带幽默感,那个可以变床的办公椅真是很想拥有了

2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作为一部概念先行的纪录片,没有重心可言。而且居然用剧情片逻辑拍纪录片……

25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较差

一星给VHS, FIRST真SB

29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很差

不想再看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四个春天》。。尤其是没有那么强的创作动机,且拍不出“生活的诗意”的这类作者。镜头、剪辑、创作态度、作者表达都是灾难级别的。。听作者映后自述,就如看电影里的那位刘叔,看不到一点点真诚。

30分钟前
  • 推理控
  • 还行

FIRST纪录片单元一大惊喜,非常生猛有趣的家庭私影像,切入点极为有态度,从一对东北中产家庭夫妻的感情生活的瓦解,探讨了婚姻与人生,东北人自带的幽默态度为影片增加了很多笑点,最喜欢父亲讲述朝鲜姑娘的悲惨命运那段故事,没给高分的原因是因为视听层面完全就在裸奔……

32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导演根本就在瞎拍瞎弄,还好叔叔阿姨够有趣。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人物很有趣,纪录片还是略平庸了,反而在减分。不过90年代的家庭私影像部分还是很难得的。因为那时候的影像更多是官方影像,私影像还是少见,但是,八九十年代真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啊,有太多值得记忆的细节。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拙劣的表演是东北男人的浪漫。

44分钟前
  • 东百普通jo厨
  • 力荐

#DOCO热纪录纪录片展映#影片胜在人情味及父亲人物形象的饱满,剪辑方面还需要再进行修改,7天用手机拍摄还是有些仓促,希望导演接下来能够再进行素材的积累。

48分钟前
  • 林赞
  • 还行

90年代父亲拍摄的旧影像和18年儿子拍摄的新影像形成奇妙的互文。前半部分关于导演私人家庭史的讲诉非常棒,后半段材料选择有些混乱,有点偏题了。如果能对个人家庭史进行更深入挖掘就更好了。父亲真是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为影片奉献了观点和乐趣。母亲的新老公刘叔很帅,两口子还亲临现场,引得女生尖叫

50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还行

2.5 父亲的家庭录像带提供了质感,父亲的舞厅、发明室和离婚重组的故事提供了趣味,刘叔和父亲被架上机器后有了一种“天然”的中年表演欲望。如果作为一个纪录片来说,糟糕的剪辑让它变得极其散乱,而导演对于此的思考又在哪里呢?

52分钟前
  • 房NN
  • 较差

有一种刚要揭开伤口但又很快避开的感觉,观感是逐渐递减的。主题发散不是啥问题,问题在于都有点浅,即便是作为私影像到最后也稍微显得有点不痛不痒。

5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没有技术的时候,有节奏和真情实感就可以,难得还有思考。很克制的私影像,看得到尊重和关怀。因为简陋和私人化被嘲讽说是取巧,这是司空见惯,倒不必在意。看完还是远远地体谅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才能(也许暂时地)接纳自己一些关于婚恋的想法。

58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