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

HD中字

主演:太保,袁富华,区嘉雯,卢镇业,胡轶心,林耀声,江涛,王晓怡,刘亭君,施魅力,黄国辉,翟紫筠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叔·叔 剧照 NO.1叔·叔 剧照 NO.2叔·叔 剧照 NO.3叔·叔 剧照 NO.4叔·叔 剧照 NO.5叔·叔 剧照 NO.6叔·叔 剧照 NO.13叔·叔 剧照 NO.14叔·叔 剧照 NO.15叔·叔 剧照 NO.16叔·叔 剧照 NO.17叔·叔 剧照 NO.18叔·叔 剧照 NO.19叔·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叔·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计程车司机柏(太保饰演),以及退休单亲爸爸海(袁富华饰演),即使大半生受尽传统社会的规范与约束,两人仍对多年来努力建立的家庭为荣。不过,两人没料到能在人生的最后这段路上,与彼此邂逅…。  柏与清(区嘉雯饰演)结婚45年,育有一子一女,可谓上一代传统香港人眼中「幸福家庭」的典范。海的太太早年离他而去,与儿子永(卢镇业饰演)相依为命。虽然海与儿子一家同居,却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柏与海迟来的相遇,也翻搅起两人尘封心底的爱慾。面对「爱情诱惑」与「社会道德价值」的拉扯,以及内心「原始慾望」跟社会传统「幸福家庭」的抉择,两人究竟要回归最原始的自己?还是重返风平浪静的生活,继续守护社会价值观所认可的「美好家庭」呢?校园篮球风云小小爸爸另一个我民主的边缘罗布泊幽陵羞耻第二季(挪威版)蜂蜜阿斯达年代记夏日么么茶神墓宜家群山水手窗外有男天基亚拉 Chiara亦正亦邪超级英雄2018修女驱魔人“那个”所在的森林特效化妆师大对决 第十季包公传奇之天长案十二楼无罪辩护情深深雨濛濛千与千寻芦苇荡的时光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不是冤家不聚头1987乐在其中第三季最强七友心慌方日本版越界自由之缰第三季毫不保留的爱出戏2022哪吒传奇爱在舞动绿色香水回忆运囚生死斗敌我不分神奇四侠2翻山涉水上学路第三季绯闻女孩 第二季灵魂暴风雪恋爱喜剧守则自卑女与年下男

 长篇影评

 1 ) 老去之后:尝试个人叙事的最终失败。

人总是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对自己想要拥有的,或者迟早会降临的,很难淡然处之,笑面「花开花落自有时」。这不,似乎我还没安然度过「中年焦虑」,对老去的恐惧就先来预演。香港电影《叔叔》如期而至,让我管窥一下老年同志的人生。

我喜欢看「真实」的文本,没有宏大叙事的真实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主角是两个结过婚的「同志」,因为电影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叙事讲的比较清晰,所以就很难用非黑即白的道德框架来评价是非对错。因为真实,所以不管是丑陋的或者残忍的部分,都变得温柔起来。抛开道德框架,每个鲜活的具体的人,都是人生海海里面卑微的人罢了。

一代人,老年人

和以往总将镜头对向年轻同志的困惑不同,《叔叔》所叙述的主角是两个退休后的老年男同。对于情欲的部分,和活色生香的鲜肉表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些已经速朽的身体并不丑陋,那是我们每个人终将到达的肉身存在状态。导演并不避讳呈现老年人身体情欲的部分——老年人也有权利去享受情欲。而和所有同志题材的电影一样,情欲部分亦是两人的感情重大转折的象征。

太保饰演的阿柏从家中走出来,除了丈夫、父亲、爷爷、司机的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老年同志。他走到公厕,毫不避讳的对他的「猎物」进行「凝视」。这是具有一代人特征的描摹:在他年轻的时代,是不存在交友软件的,而在电影里所呈现的同性恋世界和我们日常在社交媒体看到的也截然不同,除了家庭场景会出现子女这样的年轻人之外,电影所呈现的同性恋世界几乎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还不熟悉互联网时代的同志交友法则,他们仍旧流连于公厕、公园、据点以及浴池,与年轻人的世界像是平行世界一般。

阿柏期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寻欢。当第一次在公园遇到阿海,阿海希望能做个朋友先,而不是立马就「进去里面」,阿柏转身就走。第二次又在公园偶遇,是什么让阿柏愿意「交个朋友」的,我想并不是缘分,而是阿海也在等孙女放学:他也有个孙女。两个结过婚、生活的具体处境是「家庭」的两个老年同志,终于建立起了连结。

阿柏看起来更加的孤独,不似阿海平和。在第一次「欢愉」之后,他们开始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在阿海家「平常夫夫的一天的柴米油盐之后」,他们像是未成年做错事、在父母不在的房子里偷情一般,他们深情的望着对方又温柔缱绻,又进一步逐渐将自己更深层的故事讲出来。他们不是和平年代长大的人,生在乱世,阿柏更是从内地「游」到香港的。从搬运米工,到出租车司机,从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到一辆出租车、一套体面的楼房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他为自己挣来的个人叙事。如此,在老家(内地)人看起来他不再是「失败者」;如此,他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也拥有了体面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一次欢愉后,阿柏说阿海的皮肤很光滑,两个老头子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然而事实上,那个看起来更加苍老的阿柏是受了一生的苦,脸上和身上的褶皱都在讲述着他苦难的人生。这些苦难让他看起来如此平和,如此难以亲近,又如此孤独。

阿海不是这样。阿柏的生活方式,除了家庭和职业生活之外,像是一座孤岛。阿海有同志社群的朋友,有可以相处搀扶看病的老基友,熟稔香港同志生活的他应该一直都没有「闲着」。他心情落寞的时候秘密的翻出自己的旧物,那是年轻时候去台湾游玩的照片,照片上分明是两个精神抖擞的年轻男人,他也曾经拥有过自己风华绝代的青春,在他乡「台湾」纵情欢乐——人在老去之后,总是依靠旧物来凭吊自己失去的人生。

阿柏和阿海是有类似经历的,而且都是上进的人,都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体面的人生。但可以看出来,出租车司机阿柏过得更加富裕,家庭地位更高。他用完全燃烧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在内地所不可能拥有的机会、财富和尊重。但他们一个是孤岛(阿柏),一个是享受人生的人(阿海),他们的出身又决定了他们青春时代的人生走向。因而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阿柏拒绝了阿海,阿海更加可怜,我却更加同情阿柏:他苦了自己一生,并且打算继续这样苦下去。

父权、子权

电影想要讨论的绝不仅仅是香港老年同志的生活状态。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究竟谁能活得体面、有尊严?阿柏所能调用的哲学理论依据往往源于佛教,他提到观世音、菩萨等,但他说年轻时候一起「游」来香港的时候,那个拼命挂护身符的人死的最早,他只相信自己(并不信仰宗教)。阿海则在儿子的说服下加入了天主教,儿子的理由是,希望进入天国之后能找到父亲,用亲情的方式将父亲绑劳。佛教、儒教与天主教,一东一西,横亘在香港这个国家化大都市、亚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里,东、西都对同性恋唯恐避之而不及,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社会文化处境。

在东方传统的交流方式里,互相深爱对方的家人之间对最敏感最不敢触碰的事情讳莫如深,若非矛盾爆发不得不解决,明明所有人都知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但都静默无声,并希望彼此保持默契继续假装这只大象不存在。阿柏的夫人敏锐的感觉到丈夫的出轨却不追究,只在默默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但枕边人最懂得彼此。明事理、深沉、忍耐、奉献精神等东方「女德」在这个女性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阿柏也毫不示弱,有了心事在默默的发呆,望向远方,从不曾讲出自己的心事,不管是对枕边人妻子,或是那个爱情里的另一方。

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的阿海则活在了儿子的权力之下。他怕什么呢?说白了没什么好怕的,但他就是怕,他怕「儿子知道自己是同志」。但儿子不知道吗?儿子当然知道。但儿子就是要在笃信的框架下希望父亲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就是一个「正常」的父亲。所以在这里我才明白,并非儿子对自己养育之恩的父母出柜难,父亲对自己养了一辈子的儿子出柜也难。这里我们看到「父权的倒置」,所以真正的父权并非父亲所拥有的权力,只要能占据道德制高点,拥有权力的那一方也可以是儿子,在这个家庭里,真正将父权落实了的是「儿权」。豆瓣有人写《甄嬛传》的评论里说的精辟:「在绝对权力面前,所有人都是女人」。在一个同性恋是错、是罪的社会里,儿子才是你爹。

阿海的故事有点不同。在饭桌上,他永远都坐在「主位」,象征着一家之主的绝对「父权」。而这个父权,就像一个骡子一样,一生都在奔忙。儿子成家之后,小夫妻俩没有时间去接小孩放学,他就去;女儿奉子成婚,女婿没钱办酒席,刷卡的是他爹,女婿没工作,他爹还要把自己一生的创业再传给女婿,充分的诠释了「爹」这个词在中华文化里的全部最佳想象:要想做个好爹,就要燃烧自己,甚至杀掉自己,将整个家托起来。这个爹不是攫取的爹或要求子女服从的爹,而是奉献的爹,完美的践行了东方式的「爹德」。

很显然阿柏也是中意阿海的,但为何他又无法回应阿海的爱呢?除了社会层面的问题之外,电影所呈现的又是「子权」。退休后的阿柏还要继续挣钱,儿子以孝敬的方式给他爹零用钱花,让他爹带着母亲旅行,享受晚年人生。这里的「父权」以一种看似绝对政治正确的方式进行了言说,那就是子女的「孝心」,这样的孝心让本来想要进行重新自我身份论述的阿柏有了恻隐之心,「孝心」胁迫他放弃了寻找「自我」的旅程。一种文化里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正确,又行使了他的「爹权」。

丢不掉的旧衣服

《叔叔》看第一遍的时候还会感动于两个老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家长里短的生活场景。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每个人都有类似完美家庭的伦理想象,不论是爱情的部分,抑或是亲情的部分都感人至深。但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会知道,这部电影是非常残忍的。

举个例子,阿柏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家官宣要结婚前,先去买了半只烧鸭,售价 50 元,掏钱的还是阿柏的女儿阿芳;阿海带着心爱的人到自己家来过「寻常夫夫的一天」,两个人一起买菜,阿海对售价 128 元的石斑鱼也大方出手,只想让爱人常常自己的手艺——子女对父母之刻薄,老年人爱起来却像初恋般澎湃在日常买菜这件事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阿柏却回答,吃个番茄牛腩就很好,两人的关系走向已经给出了回答。在一个同性恋是错、是罪的社会里,所有人按照既定的、规定好的范式去爱才是对的,只要超出这个范式,哪怕再真诚的爱,也是错的。

老婆对阿柏说你的衣服破了,要不要扔掉,阿柏阻止;后来阿柏又翻出那件旧衣服问怎么没扔,老婆说你不是长情吗;阿柏为了女儿婚礼去定做的衣服又被老婆说不要浪费,不要乱花钱。很显然,谁不喜欢穿新衣服呢,但新衣服是西装,穿起来并不那么舒服,舒服的还是那件虽然破,但穿起来舒服的旧衣服。西装是阿海,旧衣服是老婆。在这里导演早就预告了电影的走向。

电影还对「独居老同志」进行了一些描写,他们很显然从经济阶层上(居住的房子)与阿海和阿柏无法比,老了生病还需要同志朋友进行照顾,在医院或者社区还要经受别人的议论,独居老同志实在太惨,当然结婚生子是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但在彼时的香港,社会 movement 常有爆发,而在平权这件事情上努力的人,是年轻人,他们常常带着一种不解的情绪来看这些老人,他们不理解你们为何要这样过人生?当然还能「抛头露面」的却又成了这些独居的老同志,他们没有儿女、在社区被人唾弃,但他们在公共场合讲出来你心里的话,你在半夜偷偷看手机里他们演讲的视频百感交集,终于觉得自己的内心被人说了出来感到了一阵暖意和感动,然而门外还有你的儿子却冰冷的敲门提醒你在家庭的角色只是一个「孙子」,你要调低音量,不要影响隔壁真正的孙子睡觉——百感交集终于变成触目惊心。

我常在想一个人经历什么才能变得内心清明?是生死吗?还是浮浮沉沉的人生跌宕。看起来都不是。像阿柏,经历了生死经历了一生如骡子般的「效命」之后,终于想要尝试为自己而活,我以为,最大的难题在于身体速朽、青春不再,导演给出的图景证明了我的幼稚,当你活过一生,终于想要尝试进行一番关于自己的身份论述,或者更卑微和直白的来说想要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觉得没有白来这人世间一回的时候,你的尝试终将失败。因为从根本的处境上来说,你的存在就是错误的和罪孽的,你的合法性只能建立在当一个「正常」的「爹」的叙事框架之下,否则,你的儿子才是你的「爹」。

所以导演想要讨论已经不是「同婚」这种议题本身了。同妻可怜吗?当然可怜。但那个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人生论述的同志也很可怜。在「绝对权力」面前,每个人都是女人、是同志、是儿子和孙子。但在具体的处境上,当然已婚有家庭的老年同志又会俯视那些单身独居老同志:你看吧,至少我有儿子,有人跟我送终。当然他也担心自己会被儿女送去老人院,只是他即使被送去老人院也不会去同志老人院,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其实是他的爹,而他连在半夜看自己想看的视频都要看他「爹」脸色。

 2 ) 专访导演杨曜恺:同性电影不应只关注年轻人的"出柜"

2019年的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入围了“亚洲电影之窗”单元的同性电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香港独立导演杨曜恺带来的新作《叔·叔》。

影片的题材有点另类,与以往很多同性作品中直面情感的纠结与波折所不同,此片另辟视角聚焦于两位在经历了各自世俗人生之后的老人,在暮年以极其隐忍与平淡的心境选择“出柜”的治愈故事。

看片之余,不禁让人心生好奇,如此角度刁钻并带有人生大智慧的故事,究竟是如何构思并创作出来的。于是,记艺电影也趁导演本人此次也来到影展的机会,对其进行了一次深度且详尽的专访。

杨曜恺在大学本科学的专业是法律,但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了5年的电影专业。在校期间就尝试当导演,拍摄了真人短片《黄热病》,结果反响极佳,在多个国际同志电影节上获奖。

但毕业后,杨曜恺先选择当一名律师,用他的话说“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的”。但试过这份职业后,他还是决定去当一名导演,于是便用得奖短片吸引到的资金拍摄了个人的第一部长片《我爱断背衫》。

杨曜恺从开始创作至今,所有的作品都跟同性题材相关,本人还从2000年起主办了香港同志影展

比起之前的作品,新片《叔·叔》可以说是杨曜恺一次全新的尝试与突破。谈及影片的创作契机,他称是从香港大学某位教授一本对老年同志采访的书中得到的灵感。但采访仅是提供了一个起点,他很想用一部电影来深挖一下这类人的经历以及之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于是,他又开始亲自做调查,对书中采访过的、当时还健在的老人再次进行了采访,获取到对创作有帮助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还实际探访了一个14-16人的老年同志小组。而这个小组也正如片中一样,现实中提议申请建立一个同性恋专属的疗养院。但可惜的是,现实中的申请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进入更深层次的决议环节。

接下去就是选角的问题,杨曜恺坦言这项工作十分不容易。因为两位主人公的年龄设计在60岁到70岁之间,事实上很多老演员,都不愿意出演同性角色,即便有愿意的也不能接受肢体上的接触。

之后有人向他推荐了太保。杨曜恺起初对这位老演员的印象,还停留在早年成龙电影中塑造的反派人物上。但在看过太保主演的几部文艺片后,杨曜恺慢慢找到些角色的感觉,便立马飞去台北拜访了他。在看过剧本后,太保便同意接下这个角色并表示不会介意男男之间的接吻等亲密动作。

而太保在本片中的精湛表演,最终也为他在今天的第39届香港金像奖上夺得了最佳男演员的殊荣。

确定太保之后,找另一个演员来配他又成了一道难题。最终,杨曜恺锁定了港片中的黄金配角袁富华。所幸袁富华之前就已经有过在同性题材《翠丝》中扮演变性人的经验,并还因此拿下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所以也就很乐意地答应出演这一同性角色。

为了让两位主演更好地感受角色,杨曜恺还为他们写了大量的前史文本

不过相比同类型的《翠丝》,这部《叔·叔》少了几分冲突与戾气,多了几分含蓄与隐忍。在导演看来,这真正东方式家庭所特有的气质——甘愿牺牲小我而成全家庭的延续。以及,当所有家庭成员都知道了某种秘密后却又互不捅破,所有人都宁愿活在一个虚假的谎言当中继续维持生活,“家庭的意义比起西方来说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特别难做出追逐自我的行为”

但杨曜恺也表示,如今社会对于同性恋的看待越来越宽容了,同时也促使同性电影的发展越发多样化。他觉得这类电影不但仅仅关注年轻人“出柜”的本身,对其家庭甚至领养孩童的关注也日渐丰富有趣起来,这本身就是电影的进步。

对于前年金马影展上大热的同性题材《谁先爱上他》,他就觉得非常有创新性。他认为这部电影不只在关心同性恋是怎么样的,同性恋本身也在影响周围的所有人,包括他们(同志)的男友和孩子,反过来当事者就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实。

而问及是否有兴趣来内地拍摄一部有限制的同性题材电影时,杨曜恺表现得异常兴奋:“通常有些限制会启发更多的创意。我想想都觉得会非常有趣,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在内地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

(以下是专访实录)

记艺电影:如何成为一名导演的?

杨曜恺:5年的电影硕士专业,前3年有10个课程,后2年可以自由专注于论文上,但我直接拍摄了真人短片《黄热病》,所以在还没毕业时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导演,且作品比较成功,也顺利拿到了资金来拍摄我的个人第一部长片《我爱断背衫》。

记艺电影:您的大学本科是法律专业?

杨曜恺:法律是我的第一学历,毕业之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律师,但后来我决定当一名导演。成为一名律师是我父母的决定,当时我就对他们说,我会照着你的说的去做,但是在我试过之后,将会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记艺电影:《叔·叔》剧本的契机是什么?

杨曜恺:是一本香港大学教授的相关(同性方面)采访的书,出发点是人物如果继续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记艺电影:教会中的讨论小组是真实存在的吗?

杨曜恺:当我做调查的时候,去采访了当年被采访人中还健在的几位,去了14-16人的小组,他们在要求老年养老院的基础上能给一个同性恋(权利)。可以说从小组开始才有了电影中真正的故事。

记艺电影:关于同性恋疗养院的提议是否有通过当时的审议?

很不幸,他们当时的申请提议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进入很深层的决议环节。

图为《叔·叔》剧照

记艺电影:如何选角的呢?

杨曜恺:我开始就在寻找60和70岁左右的演员,好多都是武打演员,也不愿意同性恋角色,有些演员愿意接受角色,但不愿意进行肢体上的接触。这时有人推荐太保说他是一名有有趣的演员,太保被大家熟知都是90年代的成龙电影,我看过他的几部作品之后找到了点角色感觉,然后我去台北去拜访了他,当面跟他讲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之后我又把整个剧本发给了他,他在看过之后说不介意进行男男间的接吻等亲密动作。在定了太保之后,找到另一位演员来配他成了更为艰难的事情。我找了40到50名55岁左右的演员之后,锁定到了袁富华身上,恰巧他之前的作品是饰演一位变性人,他也很乐意接受这么一个剧本和人物。

记艺电影:他们现实当中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

杨曜恺:都不是,袁富华早已结婚,有两个子女,太保也是一位直男,他也有女朋友。

记艺电影:如何执导一位非同性恋演员表演出同性恋角色?

杨曜恺:剧本之外我会写大量的前史文本,好让角色们不仅仅是通过限定着的剧本,更加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在电影中的应当起到的作用。这些20年甚至30年之前的故事帮助他们融入角色,也能定位到更加准确的只属于他们的情绪。

图为《叔·叔》剧照

记艺电影:如何看待同性恋电影的发展?

杨曜恺:更加开放了,也更多了,更加关注家庭、领养孩童等问题,不只关注在年轻人的出柜问题上,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让电影变得更加有趣。

记艺电影:是否有看去年金马的同类型电影《谁先爱上他的》?

杨曜恺:非常有趣,他不只在关心同性恋是怎么样的,而是他生活的一个谎言中,其他人同时背负了一个悲剧的命运。像是在说同性恋本身不只在影响着你自己,也在影响着周围的所有人、包括你的男友和孩子,反过来当事者本人就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实。

图为《谁先爱上他的》剧照

记艺电影:如何看待老一辈的同性之恋?

杨曜恺:都只是静静的察觉,静静的接受,亚洲和中国文化当中就有着这种知道某种秘密之后却又互不捅破谎言,所有人宁愿活在这么一个虚假的谎言当中。这也是我想表达的重点之一就是老一辈们究竟在坚持着什么,而这个坚持背后又隐藏着如何的艰辛。

记艺电影:电影中的角色性格是否都太隐忍了呢?甚至可以说是“弱”?

杨曜恺:重点不在于弱,而是在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他们的牺牲带来的这一切,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遭遇背叛使之前的一切努力华为乌有。我想表现的是他们“难”,如果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那所有人都会说一定要抛弃家庭,追逐自我。但在电影中,其实并不现实,家庭的意义比起西方来说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特别难做出追逐自我的行为。

记艺电影: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是想表达什么?

杨曜恺:那个环节其实是在讲述,太保的角色在面临同性恋伴侣的选择痛苦之余,还面临了一次同样他所爱的汽车交给了别人,他所爱的女儿交给了一个不怎么靠谱的人,家族的延续,必须放弃自己所爱,这是爱的行为。

图为《叔·叔》剧照

记艺电影:袁富华这个角色的儿子是不是同性恋呢?

杨曜恺:他不是同性恋,他只是一直在生着父亲的闷气,因为很显然他的父亲不开心。

记艺电影:这个故事是否只适用于穷人家庭?

杨曜恺:他们的角色在年轻时肯定是穷的,但到了电影中其实已经可以算作是中等家庭,因为在香港如果拥有一辆出租车,其实也算是件很大的成就了。而且我不认为这是一部聚焦于穷人的电影,那个年代除了特别辉煌腾达的之外,在香港其实发展轨迹都大相径庭,或许他们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们对文化的理解都一样。

或许他们中会有人出国留学,可能会有更多的处理方式,更加融入西方文化,成为一名开心的同性恋。尽管如此,西方也有大量的跟电影中一样没有出柜且保持家庭的同性恋,甚至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毕业、做着律师这么一个体面的工作的人。

记艺电影:希望电影中的角色如何继续下去?

杨曜恺:我并不想特别明确的表示他们是否在一起了,他们在分手之后,还是经常去教堂,质问自己,自己所做的牺牲是否值得。这是不是他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我给角色、自己,也给大家留下的一个疑问点。

图为《叔·叔》剧照

记艺电影:《叔·叔》的摄影指导是曾负责过《念念》摄影的梁铭佳,与他合作的契机和原因是?

杨曜恺:他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他当时就非常棒。开始拍摄前我们彼此间有着大量的沟通,我也给他看了很多样张,而且我早就画好了所有的分镜,他在我的分镜的基础上也添加了很多他个人的表达。

记艺电影:像《陈情令》一样的电视剧在内地也很受欢迎,是否愿意来内地拍摄有限制的同性题材电影?

杨曜恺:通常有些限制会启发更多的创意,像是如何展开这么一个故事,又不那么坦诚的去说,然后又需要怎样的方式去让角色们作出正确的反应,情绪和困难。我觉得都会非常有趣,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在内地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


看最好的电影版本,值得你更好的记录

记艺APP,记录你的迷影生活

 3 ) 人世间还有更惨的爱情故事吗?

首发于QAF //qafone.co/viewthread.php?tid=197505&extra=

“我想也不能想,爱也不能爱”。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想爱却不能爱,想忘却忘不了!《叔·叔》是我等的最久的一部片子了。刚看完影片,很沉重,尤其是对国内的那些中老年同志,影片更是真实贴切。经常会想:当我老了,我会过着一种怎么样的生活?片子给我了一个回答。

1.歧视压力无处不在

海爸在50分钟时,接送老超仔回家,背影是两个邻居家八婆对他们指指点点。进入房门后,海爸打开窗,外边是长满霉菌的高层贫民窟。老超仔因为参加骄傲行而暴露了身份,从此失去了贫民窟里的平静生活。

在海和柏两个人关系逐渐深入后,波澜开始出现。柏司机邀海爸去参加孩子的婚礼。婚礼上,海需要面对柏在社会中的合法家庭成员,肯定是对这对老基友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不合法的婚外情。海一见到柏司机的老婆,海就突然第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往日自然的笑容。告别时,两个人的几句默契地寒暄,却被柏敏感多疑的老婆看穿。

不解为何海爸的儿子那么自私,对一个人把他带大的父亲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是到处的挑剔和厌烦。海爸特别担心儿子发现自己是同志,生活中处处忍让儿子对他的不尊重。因为儿子的厌烦,海哥丢掉了去台北旅行碰到的人给他的照片和蓝手帕。

柏决定按孩子的意思带着妻子去旅行。柏司机无法两全和海的关系,坚决地选择了留守家庭,把代表信物的十字架还给了海哥,中断了两个人关系。

香港同志一直在积极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有些老同志也勇敢第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失意的海哥,单行的柏司机,虽然彼此思念,却不可能再聚。

2.深柜配深柜终归无果

柏是典型的最深柜。靠在公厕或公园打野食,是他在同志世界的生存之道。这让我想起自己写的对于茶室文的解析文章中提到的世俗正义铠甲掩盖下的冷冰冰的人性(//www.douban.com/note/668325558/)。所以他是希望快抢解决性需要。柏从来没考虑过处长久的男友,所以他在碰到认真的海第一次后,转身离开了。第二次,还没有碰到他人,他才阴差阳错地暂时接受了海。但柏在内心中没有海的位置,他一切都以家庭为重,他不希望同志走入他的生活。邀请海来参加女儿婚礼,是他最错误的决定,这让海对两个人的关系充满了希望。但婚礼上,海勉为其难地应酬着常人的社会关系场,尤其是在面对着柏妻子的灵魂面试后,海已经无力招架了。之后,柏想继续浑水摸鱼肤浅地继续和海的关系,他勉强地接受了海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十字架。之后,在女婿为了感谢他的帮助给了他夫妻一笔钱出去旅游后,柏决定要陪妻子旅游,认定他不能继续和海的关系,坚决地把十字架还给了海。海受到了巨大打击。

海是离婚后,自己带着儿子生活,把儿子带大。虽然是单身,但海还是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突破性的选择。很难想象为何海的儿子对他如此苛刻和不敬。海也许是因为离婚,而对儿子带有歉意?但这种让步,换来的是他虽单身却无法过上自由生活,他不敢对儿子出柜,变成了心灵上的囚徒,处于另一种深柜的状态。他放弃了去找那些单身的老基,本能地想找个已婚人做男友。他不敢向其他同志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凡事都想做和事佬,结果却是处处退让,让到自己无路可走。信教也是为了讨好儿子。他希望带着柏一起参加教会活动,以让两个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但柏却以怕信教了后被家里知道的理由拒绝了海的权宜之计,并最终在妻子和他之间选择留守家庭。海,自此从一个善于察言观色和善的老头变成了伤心落魄的老人。

电影最后一幕,柏自己路过一家教会,怀念着海,去感受了一下气氛,却不希望在现实中有任何的改变。影片在抑郁的气氛中结束,带给人的是一种暗沉沉的伤感和无助。故事虽然简单,朴实无华,但却足够沉重。影片反映的就是中国同志目前真实的状态。把故事发生地放在香港,还能看到一些权益争取的场景;而在内地就更加地一潭死水,这些人就任凭自己老去,放弃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和人生,死于悄无声息。

有人会问:为何有些老头基会选择坚持和女人死守到老?因为封建思想的枷锁深入大脑,被观念洗脑或思维控制,自己是无法认识到也难于摆脱的;家庭是从金钱和亲情关系上同时进行对人的控制的,剥夺你的金钱和房子;儿女再以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必须“孝顺”我的观念来控制父母,此时封建的父母为大的观念又被子女利益为先的当代宠溺儿女的观念取代了。

五六十年代人,过的是最糊涂的,被封建和当代两个阶段的不同观念搞的不知所以。别看六十年代的人长的多像长者,他们的思维却会让后一代无法理解。上一代的人过着最苦的生活,付出的最多,却被80后及之后最看不起。已婚同志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看着柏和海在公厕和浴池里找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志群体中这种灰暗的艰难,对老年人来说是如何结束痛苦生活的煎熬;而就国内并不明朗的生存环境来说,对年轻同志是如何开始并度过艰难的一生:从自我认同,到是否结婚,到何时出柜,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又十分沉重的。希望独生子女一代可以有改变自己生活的勇气和智慧,而不要重复老一代同志的悲剧。

3.没有合法的权益就过不上人的生活

很多人认为同志不需要合法的权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没有意义,两个人能偷偷摸摸第在一起就可以了,要求那么多干啥,甚至是很多同志也是这么认为的。前年看完《普通女人》一片,变性人因为老头男友死前没有给她合法的权益,造成了她在爱人死后受尽了爱人前妻和儿子的欺辱。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于任何一个人(而不是说他是否是同志),有合法的生存和生活权力有多么的重要。而一段感情关系,想要长久,没有现实的经济基础,没有法律的保护,是几乎没法维系的。

那种民不举官不究,你们忙您们的,不影响他人生活和社会就好的态度,是非常害人的。当事人以自己原有家庭的利益为重,自己却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没法有合法的权益,更是被扣上了有违良俗的帽子。被迫地适应或变形,委屈地探求生存方式,对每个人都是非常艰难的。而被迫适应僵化的婚姻模式,造成了很多人凄惨的一生,这不光是对同志的虐待,也同时把纠葛和矛盾带给了是对同志家庭其他成员。社会对同志的忽视或歧视,造成了家庭问题和悲剧,不是用一句你们的存在无所谓就敷衍过去了的。

中国的《婚姻法》刚刚修改,但支文条款,各种权益里都没有同性恋等性小众人群的份。发言人只提到了民众中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声。但基本上是20年一大修的《婚姻法》,只能让目前的中老年同志,带着非法身份走完人生了。没有被自己的祖国认可自己的合法身份,是所有同志终身的遗憾。

4. 仅二座金像奖太少了

男主角是如何定义的呢?太保的表演无懈可击。但袁富华的表演也很到位啊。袁富华的表演更有跌宕起伏感。我也是更喜欢袁。袁作为第二男主,就没有竞争男主的机会了吗?都没被提名呢?要是像《七月与安生》那样有双主角奖就好了。毕竟,那些贫民窟里,两位老头古铜色的皮肤,映衬出来的光泽感,都太具有浑厚的穿透力了。

影片在为同志,尤其是在为老同志说话,为这些人在争取大众的理解和同情,这份关爱让人感动。影片仅在金像奖中得到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没有获得更多的奖项,这让我太感遗憾了。

 4 ) 一场真实又无奈的爱恋

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感动。没有过多刻意的煽情,人们的真情实感,就慢慢蕴藏在他们的生活过的细节当中,等待我们,随着光影,一点一点地去发掘。如果一不注意,可能这种细微的情感,就从缝隙中流逝,被埋藏在琐碎的生活中了。

这是一段无力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令人唏嘘,但符合常理。中老年同志,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太多。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们仿佛是隐形的,不存在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隐藏自己的情欲,怀疑自己,克制自己,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规范,成家立业,最终隐身于一个个家庭里。

一段爱情

电影一开始,柏叔洗车,然后接孙女,回家吃饭。我们看到了他的圆满的家庭,陪伴多年的妻子,孝顺的孩子。有了孙辈,某种意义上,柏叔已经步入老年,即使他还不舍弃工作。

柏叔,苦惯了。从一无所有来到香港,他什么都不信,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奋斗啊奋斗,人到老年,苦尽甘来,香港有房,孩子各自独立,抱孙女,可以安享晚年,不愁吃喝了。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开始忍不住内心的悸动。想要得到什么。情欲?

要不要进去?|直面欲的邀请

在公园,从他和海叔的第一次见面。“你要不要进去?”直接了当。想要,想做。

“不如先做朋友吧?”,海叔说。

“那下次吧。” 对于柏叔来说,这种对情感,欲大于爱。他的身体需要某种宣泄。

要不要进去。观察,试探。说明他也不是第一次在公园的厕所里,寻找安慰了。

在两人感情的开始,柏叔是试探的,担忧的。他不喜欢海叔晚上给他打电话,不让他坐他的副驾驶。他在害怕什么呢?其实有同性朋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他怕的是自己内心的顾忌,怕被发现,怕爱上他。

在两人慢慢了解对方(性爱)后,他们也陷入了爱情。

对于柏叔来说,这是某种初恋,他从开始谨慎,尝试,看似主动,实则是被动,一步步地被引入禁忌之爱。而对于海叔,我们可以猜想到,他有过很多无疾而终的爱恋。柏叔可能只是他这一阶段的恋人。他也知道,和有家室的人恋爱,不会有好结果。他看似被动,但实则才是一开始主导的那个人。

他们去了廉价的同性浴室。只属于同性爱人们的隐秘天堂。那里有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老年人的性爱,不可言说的隐蔽,羞愧,在昏暗的室内呈现。

其实一切也都不是不可说的。

一切也是真实感人的。他们谈着曾经的过往,感概度过的人生,相互爱抚依偎。

老年的爱欲

紧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他们的同伴。柏叔在这样一群人里,终于做回了自己。他完全放松,露出来笑容。(在电影中,只有和海叔在一起的时候,柏叔才难得有笑容)

浴场晚餐|他们像一对相守多年的恋人

柏叔和海叔,他们像一对相濡以沫,相守多年的恋人,一起吃饭,聊天。旁人都说,你们有十年了吧。

十年。不过几天而已。

他们的爱情是否真的坚固?其实不过是包裹在层层制约下的易碎美物。而悲伤的是,他们都知道。这份感情会忽然戛然而止,忽然消失不见,只能随着自己死去,永远不能言说。

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两人在海叔家做饭的画面。他们躺在沙发上,像一对多年的恋人,对望,亲切自然。

柏叔主动靠上去,又如初恋般地亲吻。爱意奔涌,平淡又浓烈。

爱的对望

他们爱情的美好在于,既有需要经年累月形成的那份默契,又有纯真的,热烈的,小心的试探的初心。

婚礼于现实

而整部电影中最悲伤的莫过于在两人情感的顶峰之时,也就是在海叔家过夜之后。一个美好的邀请,让他们的感情直转急下。因为爱海叔,所以希望他可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这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也是希望爱人可以陪伴左右作为见证的时刻。于是,柏叔郑重地向海叔提出邀请。

但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份隐秘的感情,会在婚礼后被撕碎。也许本身,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份爱情是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考验的。婚礼代表了现实,他们必须回到自己本身的社会身份中。

海叔是一个多年的老朋友。柏叔是孩子们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

婚礼|柏叔一家人

影片中多次给了柏叔手上戒指的特写,预示着家庭,对于他的束缚。

婚礼上的一家人,父亲形象再次出现,男子气概和同性之爱格格不入,他望向海叔,藏不住的爱意,但他是爸爸,是合照需要坐在中间的人,他要握着妻子的手。柏叔作为父亲、丈夫的身份和爱人的身份在婚礼上冲撞,充满矛盾的两股力量在对抗,然后身份破碎。于是,他们的感情也就到头了。

海叔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一个过客。毕竟在他们的年龄,想要再怎么冲出规则,作出不同的选择,太难了。因为限制,可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充满无奈,但是也无可奈何。

婚礼|海叔

而海叔,看似潇洒,却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己的性取向,是他对家人最大的秘密。无论是想要被送去普通老人院,因为如果去了同性老人院,就等于向家人出柜,暴露出了自己隐瞒了一辈子的秘密。

他还是丢弃了与曾经恋人合照的盒子。告别过去,或者是,就这样永远埋葬自己的取向。这样自己行动不便之后,就不会有人拿出盒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婚礼过后,两人的爱,两人的梦,就这样戛然而止。

好似初恋,从互相试探、到热恋,然后就各奔东西,无疾而终了。

信仰

海叔在儿子的影响下,信了教,他觉得,只要信了教,就不会失去儿子。他说,只有这样死后,儿子才能找到他。才可以和家人团聚。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他把十字架送给柏叔,希望他也来教堂,这样他们死后才会相聚。他希望不要失去他们的联系。也许可以通过教堂再次连结吧?

柏叔收下了,又退还了。他说他不需要,他只相信自己。这是他们在影片中的最后一次会面。

其实我觉得柏叔虽然隐藏了半辈子,但是他反而更像是能做出选择的人。不需要十字架,其实是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隐瞒在虚无的信仰中,不需要去逃避。

最后,柏叔去了教堂,仿佛在缅怀他们逝去的爱情。

开放性结局。

他们会不会再见呢?还是这场梦就这样结束了呢?

柏叔还是去了教堂

留白,也许未来的世界会更好,也许一个更好的世界,可以让这些老年同志们更勇敢地面对自己。

 5 ) 《叔·叔》:人到老年还不能做自己?

在此,首先恭喜演员太保区嘉雯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大奖,两位都是实至名归!

我不想简单将这部电影定义为LGBTQ电影,因为除了描写两位主角如何相识相知,这部话题之作更是关于东方传统文化下,老年同性恋者对生活与情感的抉择。比起2018年上映的《翠丝》,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更隐忍,也更无奈。

《叔·叔》

在金马奖和金像奖中,《叔·叔》都入围多项大奖,其中,两位男主角更是同时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大奖,可见这部电影在表演层面上备受肯定,也让电影主题得到很细腻的呈现。

电影的两位男主角分别是阿柏(太保饰)和阿海(袁富华饰)。

阿柏是计程车司机,年轻时移居香港,与妻子结婚40年,育有一子一女,还已经有了孙女,家庭美满幸福。

阿海则是已经退休的单亲爸爸,数十年与儿子相依为命,如今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也依然跟父亲阿海住在一起,饭桌上三代同堂的情景看似美好。

这两个人在香港活过半个世纪,令他们自豪的,是一手建立的家;但暗藏在他们身体与心底的欲望,让两人在老年遇上彼此。

刚开始,他们俩都只是互相试探,并不敢逾越界限,因为彼此都谨记着自己是有家庭的。尤其是阿柏,第一次要载阿海回家时,没让对方坐在副驾驶,似乎要刻意保持距离。

可是后来相处久了,简单的聊天、逛街、做饭都能让他们感觉到愉悦,令他们逐渐正视自己心底的欲望。

其实退休后的阿海经常出入同志场所,认识许多跟他年龄相仿的男性同志,但他知道儿子是虔诚的宗教徒,当初也拉他入教,肯定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是同性恋者,所以一直都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而阿柏与妻子相濡以沫这么多年,虽然两人话已不多,但老年也该相互依靠,如果让年迈的太太知道他是同性恋者,恐怕是承受不住这个晚年的打击。

他们虽然都想进一步发展恋人关系,但回到家里面对家人,他们也一再迟疑。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叔·叔》是一部亲情为主的电影,他们最终所做出的抉择,更多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

在目前的社会下,出柜与否不止是个人的抉择。对于老年同性恋者来说,他们作出的决定可能会为家庭带来麻烦,惹来社会对家人的偏见,这都是一直为家庭付出的他们所难以接受的。

因此,他们宁愿隐藏自己的渴望,也不希望家人受到伤害,这是他们对家庭最深沉的爱,但这在观众看来,确实很无奈。

年轻时,传统成家立业的观念让同性恋者只能选择“正道”;而人到老年,他们依然因为社会和家庭无法做回自己,到底他们的人生需要经历多少世俗的束缚?

《叔·叔》没有波澜的故事情节,只是缓缓道来阿柏与阿海的情感和困惑,并关注着旁人的应对。

阿柏的妻子阿清显然早已察觉丈夫的秘密,阿柏不时流露的悲伤深情,在女儿婚宴上与阿海的互动,以及夜里独自站在阳台的情景,阿清都看在眼里。

但阿清也不过是传统女人,她不敢去想象丈夫为追求幸福而离开的结果,只能保持沉默,陪伴着丈夫,假装一切无恙,继续老夫老妻的平常生活。

阿海的儿子阿乐也该早就猜到父亲的性取向,只是他不知如何面对别人的眼光、如何去跟年幼的女儿解释,所以他当年让父亲信教,大抵是希望宗教能让父亲回归“正道”。

这些微妙的家庭关系,可谓尽显东方文化的特点,令观众更能理解片中每个人的抉择,投入到细腻的情感中。

两位资深演员太保与袁富华要在电影里演绎暧昧的关系,实属很不容易,但他们均奉献出精彩的表演,都能传递出角色对自己爱情取向的压抑。

太保精准展现出了阿柏抗拒接受自己身份但又渴望爱情的矛盾,而袁富华继去年在《翠丝》展露动人演技后,这次又以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无论是看着阿柏时悲喜交集的眼神,或是与家人相处时的沉默和暗淡,都令人信服。

《叔·叔》触及老年同性恋者的欲望与困境、世俗眼光的压力、为自我发声的难度、亲情的可贵与束缚等内容,值得认真体会与反思。

如果你是电影里的橘色,你会如何抉择?他们应该有怎样的结局?

 6 ) 这部不能见光的爱情片,可惜我们看不到

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凭借在电影《叔·叔》中的优秀表演,太保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曲嘉雯获得最佳女配角

同时,《叔·叔》还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的提名。电影行业的认可,让这部小众同志电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近几年讲述同志爱情的电影众多,但是这部《叔·叔》另辟蹊径,摒弃了电影的商业性,平淡地讲述了一对老年同志的爱情故事

柏(70岁)与海(65岁)是垂暮之年各自拥有家庭的同志。岁月磨平了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棱角,每日的生活便是接小孙女放学、帮家人做饭、和家人一起共度闲暇时光...柏时常去同志出没的公共厕所寻找伴侣,在公厕旁的公园里结识了海,一位也在寻找“朋友”的老年同志,与柏不同的是,海的妻子已经与他离婚。

两次相见之后,海带柏去男同常去的澡堂发生了关系。“澡堂”这一地点意喻着潮湿、暧昧、阴暗、狭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志”不能见光“的生存困境。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里,描写男同常去的几个地点:公厕、夜晚的公园、公共澡堂;上世纪,迫于世俗压力和传统观念,大部分男同会选择妻子生子,瞒着家人在空闲时候去上述几个地点排遣寂寞。电影中呈现的男同也一样。

导演对两个男人的情欲戏拍得克制、温暖、细腻,没有炽热的情欲,更像是两个劳累的男人在长时间伪装自己中的片刻的喘息。 海躺在柏的肚子上,柏说你的皮肤真好,自己是吃苦的命。柏年轻的时候偷渡来了香港,为养活老婆儿女,做过很多苦工,退休年纪为了补贴家用还去当出租车司机。他是上一代内地人对香港梦的追求的体现。辛苦了一辈子,却还是只能窝在澡堂里做一次自己。

海在与妻子离婚后,独自一人拉扯大了儿子。他与儿子的父子关系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侧重点。儿子在家里时常对海的行为表示不满,父子之间缺乏交流和理解。海在与妻子离婚多年后没有再找,朝夕相处可能使儿子已经对海的性取向有了一两分的怀疑。

电影的叙事风格偏向于生活化的写实主义,少有的配乐也用在两人相处时。和心爱的人一起逛街、买菜、做饭、吃饭,就是最平淡温馨的幸福吧。

但是这段关系还是被柏的妻子,清(65岁)察觉到了。丈夫最近称自己要去深圳做按摩夜不归宿,却忘记带回乡证;女儿的婚礼上邀请自己不认识的男人前来,目光与言语令她感到不惯。

海在码头送给柏自己在教会拿来的十字架,柏说自己不信这个,海邀请柏和自己一起去教会,说“我的儿子劝我信教,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可以知道去哪里找我。”这是海对柏生死之交的承诺,海的感情对柏来说却有些沉重。

在决定退休后,儿子给柏一些钱,在电话里说爸爸劳累了一辈子趁着还能动要和妈妈一起安度晚年,这是儿女对柏的一篇孝心。那晚,柏一夜未眠,不知道是在想伪装自己、为了家庭辛苦操劳的一辈子,还是在想面对海真挚的表白,自己在家庭间该如何抉择。那晚,妻子同样一夜未睡。

柏和清对家庭都是负责的,妻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有时,放下只是将一个珍藏着信物的铁盒扔进垃圾桶,而离开只是退回信物的一个转身。

电影的结局,出于导演的写实原则,让两名已有儿孙的同志,回到各自的家庭,像主题曲《微风细雨》所唱,只是一个偶然共寻觅的秘密。

电影对“同妻”、中老年同性恋与儿女亲子关系的问题都是点到为止。除了对爱情和家庭关系的思考,电影还着重刻画了同志对养老的社会需求。

电影几次呈现了,爷爷们被年轻的议员聚在一起,议员希望为他们在议会上争取权益,成立“同志养老院”,初心是好的;但是爷爷们却怕自己的家人看见,也有单身的爷爷怕自己社会性出柜会遭人白眼。可能愈是年老,愈怕受到伤害和来自社会的异样的目光。

海的一位朋友,独居单身一辈子,老年无人照顾,家里无人收拾,看着令人心酸。

近几年,香港的同志平权运动不断发展,已经有议员出柜,每年都有彩虹游行和其他相关的宣传活动。但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老年人的生存条件,却鲜有人关心。

导演杨曜恺,2000年起主办香港同志影展,他曾表示“想拍一部香港的同志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初心,是希望可以帮助这些老年同志做自己,不要把秘密带进棺材里,希望可以减轻社会上对这些人的歧视。

《叔·叔》的剧本,是杨曜恺参考香港同志长者口述历史《男男正传》写成。之后接触过作者同部分被访者后,令他更想为这些人发声。遗憾的是,柏的原型,那位开出租的爷爷,已经不在人世。

在电影的选角阶段,由于话题的敏感,杨曜恺前后被拒绝超过100次,足足花了9个月才找到太保袁富华演出。另一方面,因为剧情不吸引主流市场,赞助商和投资人对这部电影也十分冷淡。虽然筹备阶段困难,电影上映后也收获了一些好评。

这些年,华语电影对于同志题材的尝试越来越多,这也促进更多的人去了解LGBT的生存困境,更加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我们生活的社会,一直崇尚为集体和家庭贡献,有时忽略了人作为个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如果我们可以尊重每个人的爱,理解其他人的选择,那么因为性取向不同所造成的个人痛苦和家庭悲剧就会少些。

 短评

所以同志养老院通过了吗?我想报名

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那當然是各方面比翠絲好一萬倍...對床戲的把控其實很恰當。可惜時每每漸入佳境時就要來一段兩位主角含笑對望的MV式深情,之前鏡頭的冷靜在這一下就破功了,這種渲染手法真的很適得其反,不高明。能理解那種想要展示真摯情感的初衷,對導演選擇這樣的題材也很敬佩(因為即便在所有lgbt題材裡這也是最不juicy最沒有賣相的),反而是對配角們的處理都很好。李端嫻的音樂在這部片裡面也顯得太多太滿,或許是為了尊重導演的意思吧。演員沒有可挑剔的。

12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24th Busan IFF# 9分。亚洲电影之窗世界首映。本届釜山最大惊喜了吧,完全没想到这部老年同志题材拍得这么细腻温暖,捕捉到家长里短的烟火气,同时又颇为幽默,深柜和浅柜写得都很准确,细节又到位,水准跟[桃姐]相当,再戏剧化一点就是老年版[断背山]了……最后结尾还是差一点点意思,包括海叔(演的真棒,金马男主请发给他!)在同志社群那条线其实写得局限了,应该把柏叔带过去就对了。但无论如何应该是年度华语十佳的水平!

1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嗯现实很残酷,嗯这个群体受到不公平对待,嗯应该有多人了解理解他们。但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疑惑:难道那些男同志背后无数个被骗婚骗子宫的背景板同妻不才是最惨的?!电影很写实,同性恋也无错,那她们受的委屈伤害谁了解了理解了?歌颂自由与平等时,请看看受众。

21分钟前
  • 蝦餃鳳梨酥
  • 还行

2020.1.7HK艺术中心,港岛老gay们的故事。一反青年LGBT电影中经常表现的热烈情欲解放、不妥协的张扬政治表达。中年gay叔们早已习惯在粉饰和满的家庭生活与偷偷寻求基友解放自我之间维持平衡了,毋宁说这已成为他们在压抑个体性社会中的唯一生存方式,自身早已过了容易愤懑的年纪,人老体弱,却依旧苦闷于最基本的个体情欲表达。对于各自家庭的呈现是又一点睛,家庭一方面早已成为装满共同生活的温情和责任的场所,是不能出走和逃离的,另一方面却又无时无刻不像一道昭然的枷锁,提醒他们自身的困窘处境,这种微妙的关系十分具有中式特色了。电影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同性电影的边界,在不断叩问人之自我的生存。床戏还是太怪,把不再美丽的肉体拍出互相渴求的感觉还是很考功力的,不是关个小黑屋再打个光再让两个人互相蹭就可以的。

24分钟前
  • 芜城
  • 推荐

最温柔的同性爱情,自然得如鱼饮水。既是夕阳红也是“初恋”,柴米油盐三温暖样样不少,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两个老gay勤勤恳恳一辈子,东方社会要求履行的义务都尽到了,临到暮年才活出一点点真我,有遗憾但不丢人;倒是那些动辄升堂的道德卫士才真的丢死人,在他们眼里只看到骗婚,看不到人生。(结尾转弱有点可惜)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最质朴的快乐里有着最难以释怀的委屈。当松松垮垮的肉体不再提供观赏性的爱情,影片便带着我们回归原本,去洞察作为一段爱情故事的甜蜜与苦涩。他们的人生被主流体系占据后所剩无几,只能在这段感情里小心翼翼地享受片刻做自己的机会。镜头里被微风轻拂的两个身体,美好,可爱,细腻。这点美好面对滚滚而过的传统家庭压力太过渺小,只消一个起身离开的瞬间,或是将一个铁盒扔进垃圾桶的动作,便无声消逝。心痛淋着我,也淋着你。

30分钟前
  • GoodNightIrene
  • 推荐

东方式的,人终究是为别人而活。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爸在一旁看这部哭成了泪人

37分钟前
  • 纽约姐
  • 还行

这一生仿佛都活在浴德池,不断看别人上上下下来了又去,自己只敢面对客厅的世俗电视发呆。把肉体寄存在出租车里,把灵魂托付在十字架上,把自我丢失在回乡证里。妻子知他是长情的人,也知他缘何对自己薄情。儿子知他是热闹的人,也知他为何对自己安静。这一生都无法活成自己,只好寄望下世还可以相遇。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有看到如当年港片《桃姐》似的细腻情感,最希望太保可以拿到最佳男主,一想起他那张苦了半辈子的老脸依旧愁眉不展,纠结最后到底要相信什么还是很难受。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把他写得太好了,不仅是深柜,他还是许多直男也自愧不如的好父亲和老公,偷渡而来的背景更是引申出一个自强不息奋斗史的香港梦,在当下尤其重要。但这又是在隐藏掉自己真实性取向的情况下,欺骗内疚又不舍的复杂心情挣扎在情人与家庭之间。描绘的还不只是这一对,而是牵扯出一众中老年同志群体即将面对死亡。他们在狭窄阴暗的浴室偷欢,偶尔在无人空旷的室外透气,还有为养老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关注到没有鲜肉只有皱纹的叔·叔,相信这部应该也会进入华语影片此类题材的经典之列。#金马56#见面场。

41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黎耀辉同何宝荣1997年就分手了,他们再也不用知道23后的今天,2020年依然没有一处卑微的地方,能容得下这样两个老年男人同样卑微的感情。愿每个生命个体的情欲都能得到尊重与安放,在今时今日这仍旧只是徒然寄望一场。

4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真没想到2019年看的最唯美的同志性爱戏和最甜蜜的同志爱情戏竟然是两个满身赘肉、加起来一百多岁的大叔!电影没有设置明显的戏剧冲突,而恰是这种平淡的写实最残酷。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成熟,华语同志电影的切入视角已经从“面对自己”、“面对父母”过度到了“面对家庭”、“面对社会”,主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和思辨性,本片可以说是《翠丝》番外篇。两位金马男配凭借本片双双入围金马男主,除了特殊原因外,两人的确奉献了精湛的表演,细节处理非常精妙,相辅相成,个人认为太保叔比富华叔演的更好。这些垂暮老者风轻云淡一句“我什么时候能做自己”真的问得人振聋发聩!

48分钟前
  • 六条叔叔🌈
  • 推荐

比预期好,并非只是依赖于题材,是一部很容易忽视细节、被误读,但其实全程“和风细雨藏血刃”的电影。相比去年金马BP另外几部追求精巧的电影,更会做减法,用简约、朴拙的方式,包裹住复杂无解的社会问题。平常的视听手段与黏连式的情节展开、稀疏无力的人物心理呈现非常适洽。柏(太保)那张愁苦、布满皱纹的脸,海偷偷藏起的照相簿,人物前史作为时间容器式的在场与闪现。情感设定上基于老年同志情感的易碎性与矛盾性,表层气若游丝,内在凝练苦楚:背负一生的十字架,也可以是下辈子找到对方的定情物,但最终为了家庭选择舍弃,舍弃终究成为了一种甘愿自罚式的自主选择。

5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最生活化的华语同志片,老年人在家庭和情欲间的摆荡挣扎丝丝入扣又点到即止,还带出了整个老同群像,社会意义大于戏剧呈现。短评点赞第一那条真是令人作呕,这位小姐知不知道,叔叔们年轻时生活里根本就没有同性恋这个概念,也没有结婚之外的第二个选项?拿现在的道德观要求前辈,这不是主持正义,这是秀智商下限,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电影遇到这样的观众真是白瞎了。

55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导演献上的浪漫与唯美,恰是观众渴望的自我安慰。似《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最大的问题,许鞍华擅以俗事唤起私情,而《叔叔》是以个例映照普世,两者南辕北辙。面对具有冒犯性的禁忌题材,导演始终在安全区内谨小慎微地把控平衡,从定格的情欲开始,到柔软的光影、不舍的回视、克制的隐忍、伤感的空镜,尺度的拿捏完全以对观众舒适感的揣度为转移。一旦迎合了大众的同理心,适度的道德困境与内心挣扎便成为最恰当的口号输出程序,关乎爱、欲望与责任,是所有议题的加权平均值,没有起伏,拒绝失控。

6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无论男女同直,都别“被迫”结婚了

1小时前
  • 已注銷
  • 推荐

細膩兩杯鴛鴦,幽微友誼永固。

1小时前
  • zitsunari
  • 力荐

#56th 金馬影展. 目前兩岸三地,關注這個議題的是有大陸廣州同城的老年同志口述史小組,台灣同志熱線的老年同志小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支持一下我們.在台灣同志熱線老同小組做志工時,總會聽到一號叫郭大姐的人物,一位70歲的女同志,她常說「這條路毋通走」.我們有路了,但還應走下去.

1小时前
  • 靚仔胡迪
  • 力荐

相比《翠丝》的抓马和多议题,《叔叔》显得非常日常和平和,甚至没什么戏剧冲突(原本以为妻子已经察觉后面会有冲突然而并没有),平和到好像每个人日常生活一样,但在平和的表面下是隐忍而无奈的一生,非常细腻动人。公厕、公园、桑拿,华人男同都是一样的啊。“退休后想干嘛干嘛”,但其实并不能为所欲为。一边是家庭和亲情,一边是爱情和自由,一辈子的无解难题。喜欢最后一组空镜,那是我们在一起过的证据。10.9@BIFF第八部(一早抢票又没抢到,最后坐了一小时车来看这部,惊喜之作,不枉我挨饿憋尿赶场了)

1小时前
  • 又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