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

18集全

主演:乔振宇,唐艺昕,戚跡,屈悦,张任杰,王国栋,闻典,张煜枫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剧照

心理师 剧照 NO.1心理师 剧照 NO.2心理师 剧照 NO.3心理师 剧照 NO.4心理师 剧照 NO.5心理师 剧照 NO.6心理师 剧照 NO.13心理师 剧照 NO.14心理师 剧照 NO.15心理师 剧照 NO.16心理师 剧照 NO.17心理师 剧照 NO.18心理师 剧照 NO.19心理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原声和剧情适配度拉满!!没有平铺直叙没有千篇一律!!!

本来觉得原声可能不太好,结果适配度出乎意料!!太棒了!台词卷起来!!剧组也是很走心!从开拍到现在!行不拉垮从不胡乱营销!也没有强行炒cp!!但反黑是走在第一线的!两家粉丝也很和平!这就很棒了!刚看完第一集,题材真的很新颖!关注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单元关注的问题,也许你正在遭遇,也许我正在遭遇,无论如何!希望这部剧能过拉我们走出黑暗,走到光明!希望剧情关注点能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并且引起大家对这些群体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努力过好每一天!

 2 ) 好适合在大屏幕播出,杨紫井柏然演技保证

能够尝试这个题材,所有主创超级有勇气!!更没想到拍出来效果真的好,杨紫演技真的保质,温柔有力量,井柏然就真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井柏然饰演的钱开逸治愈杨紫饰演的贺顿,贺顿治愈所有的来访者!!!目前才开始第一个单元,后面还会有职场、产后等,最期待张瑶的单元,牛,才看2集,我要继续!!!熬夜!!!

 3 ) 从心理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说这部剧

(这个评论从4星改为了3星,内容有更新。)

这部剧其实主要是3个方面,心理师贺顿的工作(贺顿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贺顿和钱开逸的爱情、贺顿的家庭及个人情况(这部分估计会后面慢慢展开)

我在心理行业待过2年,见识过一些心理咨询师,从心理行业出来后的一年,也持续阅读和学习了心理咨询的相关书籍,现在我从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工作对这部剧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这部剧中贺顿的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的流程、话术是较为专业的:

贺顿在第一幕,在心理援助热线中对来电的求助者说的一段话,是非常标准的咨询接待话术流程,以及在第2集,贺顿在购买装饰资讯室的物品时所说的注意事项,都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当然,从第3集开始出现的心理咨询案例还是有些问题,我们放下面说。

先解答关于网上的一些质疑:

有人说,怎么可能这么说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首先,这并不是在当下解决了问题,这是引导求助者在当下平复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平复了,一个人就不会继续表现出失控了。其次,这是一个艺术的处理,真正的情绪奔溃到自杀,在自杀前打电话求助,不可能短短几分钟平复情绪,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来访者在倾诉,会出现来访者防御、来访者情绪崩溃、甚至反复表达、表述不清等等各种情况,请问,如果这样拍的话,观众们能看得下去吗?——在真正的心理咨询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来访者在说,在反复说自己的症结,咨询师要做的就是让来访者信任自己,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然后对来访者进行引导,引导他们平复情绪,以及在后期针对来访者的症结采取合适的心理治疗方式。当然,这是很漫长的过程。

还有人说,自杀的人怎么可能说几句话就不想自杀了?首先,人的情绪是上下波动的,在想要自杀的关头,肯定是情绪崩溃,而一旦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自杀的冲动当然就没有了!就像是我们高兴时突然想做一件事,过了可能就不想做了,这并不难以理解,OK?至于还有人说,怎么都调解好了,又会想自杀?还是一样的道理,凡是有这种疑问的代入一下自己,是不是情绪崩溃过1次就不会崩溃第2次,第3次了?

说说贺顿的个人成长中的情况。从其他消息来源,以及前期埋下的伏笔来看,贺顿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遭遇,她自己、她妈妈很大可能都是有心理问题的。然后就有人大为不解了,啊?心理老师自己心理有毛病?这不科学!我想说,有很多人做医生也是因为自己身体有病或家人身体有病,而进入了医生的行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何况,心理有问题是生活中的普遍情况,只是如今的中国心理相关知识尚不普及,有很多人心理有问题自己不自知,或者认为它不重要,讳莫如深。真正进了这行就知道,心理有问题的人太多了,心理完全健康的人才是少数,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会遇到情绪的问题没法妥善解决的时候,实在不必把心理和情绪问题视为洪水猛兽。

接下来,我说说我对这部剧的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的看法。

1.关于悬疑:

剧中的悬疑因素,好像是吸引一部分人观看的因素,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但是这样的悬疑,是否是合理的?必要的?悬疑,通常是带着神秘的、莫测的、难以窥探和言明的感觉,悬疑片通常出现在犯罪片、惊悚片中,剧中对于人们有心理困扰进行的悬疑感的塑造,这对于有心理困扰的人来说,显然是有些魔化了。不了解这行的部分人群,会把心理有问题的人等同于精神有问题的人,其实这是不对的,人的身体会生病,人的心理也是一样,本质上没有区别。

进入写字楼的女生身后出现一团彩色的雾气

小丑的身后也有

从预告来看,剧中来访者大多数是歇斯底里,无法自控的状态,这是否会让大家对心理有问题的人产生更深的误解和更妖魔化的认知?让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产生逃避、自卑和无法面对的心理?同时,这样的片子,是否会让人们误以为只有心理问题很严重了才需要看心理医生?其实,如果你觉得有些情绪或心理想法有些失控,也是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的。

2.关于心理咨询师

先说说杨紫。杨紫本身的演技不差,但在这部剧中,导演和杨紫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了解程度还不够,以及可能出于艺术方面人物塑造的原因,让这部电视剧的心理咨询师和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师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杨紫从第1、2集的表现中,让我可以感觉到她是一个有个性、有气场,有攻击性、有些情绪化的人(从她和领导怼就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比较有亲和力的、有包容感的人,因为心理咨询师如果让人感觉到有个性、有气场,有攻击性、有情绪化等方面特质的话,可能会让来访者有防御心理,难以打开心扉,或者不信任心理咨询师。(当然,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但是在多年的训练下,总的来说会具有她特定的职业特征)

说说心理咨询师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亲和感特别强,通常是善于引导的、倾听、温和型的心理咨询师;一种是有一定的亲和感,善于分析问题本质,善于主导和掌控的、较为强势的心理咨询师。显然,贺顿属于后者,这通常是更高阶的,心理敏感度更强、分析能力更强的人才能胜任。贺顿在这部剧中属于有个性的人,好像是要被塑造成一个“职场女精英”的角色,人们对于女性职场精英的认知,好像必然是一个果断、干练、雷厉风行的角色,但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的气质是温和的,不给人造成距离感和攻击性的。我有想这到底是不是出于艺术塑造的需要,而把贺顿塑造成这样一个角色呢?我突然想到了理智派生活中女主就是个温柔的职场精英,而现实生活中我有一个同事也是类似的既温柔又能干的人,所以,实在不必把职场精英等同于雷厉风行。

贺顿出场:一个小女孩在楼顶打电话给心理热线,说自己要跳楼,接线员问女孩在哪。贺顿说,“能在哪?”“要跳楼的人,在哪都危险”(有点怼的意思,然后贺顿拽拽地就出场了)

塑造气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局部特写

说说杨紫的台词

从电视剧的台词的角度来看,杨紫的台词单独听没什么问题。还是说说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估计大家都看过情感节目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通常是声音很甜很温柔,语速很慢。(这是现实心理咨询师的情况,用声音传达亲近感、接纳和包容感;语速快显得急躁和攻击性,语速放慢点可以让来访者的心理更松弛。)剧中贺顿的声音有点硬,发声较短,显得比较冷静、成熟和果断,是为了塑造职业女性的风范。如果为了契合心理咨询师这一行的特点,声音柔和一些会更适合。

说一段剧中台词的其中一点瑕疵,杨紫回到家,妈妈为了吓她,往自己脸上涂了血,贺顿知道了,然后说了,“你刚刚往那一躺,吓死我了”(这个“吓死我了”是日常用语,会说这类的通常会经常说,不说的通常不说。比如笑死我了、气死我了、急死我了……等等会作为人的口头禅,但“死”这个字在我看来是心理咨询师需要有所避讳的,因为这样的话会让人显得不够稳重,不够严谨,生活中的口语一不小心就会运用到工作中了)

另外还有一点,镜头的一开始,一堆男的作为领导人在那里说这个心理援助热线和系统的事,我想说,心理咨询行业女性占比是绝对数量的优势,女性相比男性来说,更敏感、亲和、温柔、愿意倾听、具有同理心和助人情怀,这让大量女性进入这一行业!做老板的,当领导的这行业的女性至少也能占6—7成!为什么开头哪些领导都是男的!这点我很不满意!(这里暴露了导演的潜意识里认为,领导都是男性!而且,剧名为什么是女心理师?心理行业女性从业者至少占比8成,心理咨询师是男性才需要特别标注才对!)

男领导们视察工作~

我愿把这部剧称为一部加入悬疑色彩的“职场偶像剧”,首先,导演叙述故事的能力很强,剧情很紧凑,画面的串接感和质感不错,这部剧的可看性还是很强的,悬疑吸引人们的猎奇心理,男女主恋爱还有CP磕。从这方面来讲,这部剧值5星。

可是因为导演和演员对这一行的了解不够,造成了这部剧同真正的现实的心理咨询行业有一定的差距,让心理咨询行业的展现存在一些并不必要的“失真”(有必要的失真不提,比如缩短咨访时间的呈现),这部剧同以往的剧一样,对心理行业同样地妖魔化了。同时我也理解那些说这部剧悬浮的观众,他们对心理行业了解不多,剧中显得太过轻而易举,让人觉得不敢置信。(真正的心理咨询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干预,治疗1年2年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从导演和演员对心理行业的不够了解来看,这部剧我打4星吧。(了解心理行业并不容易,进入3-5年都只能算新人。对心理行业要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可能最少需要3年时间来亲身体验。这很不容易,所以对导演和演员表示理解吧)

-----------------------------------------------------------------------------------------------------------------------

看了心理咨询案例之后的更新:

关于贺顿的心理咨询工作:话术本身没有问题,切入的时机不对,在剧中好像贺顿总是在急于为来访者下判断,这点对心理咨询来说是大忌。这样做可能引起两个后果:一是可能引发来访者的防御和抵触,觉得被咨询师随意下判断了,有被侵入边界和被冒犯的感觉;二是可能让盲目相信权威的来访者过于依赖咨询师,而不能激发出自身的力量和判断。剧中把咨询师过于神话了,而且贺顿的判断未免显得有些武断。心理咨询不是炫技,你的判断可能是对的,但绝对不应该被这么武断地说出来。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总以为心理咨询师负责帮你解疑答惑,但事实上并不是,咨询师自始自终是陪伴者,帮助你在安全的、尽量不受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引导你看清自己,帮助你唤醒自己的力量,然后让来访者自己走出迷雾。

贺顿对尤娜开展咨询前说,“这一次,我是以解决你生活中的困惑为目标来帮助你的。”——心理咨询师并不以解决别人生活中的困惑为目标,答案,从来都是在来访者自己心中。

看了咨询案例的内容后改为了3星,我想国内出不了好的职场剧是因为影视圈太浮躁了,根本不能花时间也没有时间去好好了解一个行业的本质和特性。当然,在中国不仅影视圈,所有行业都很浮躁,这也是我国不能科技兴国的原因,费力研究太费时间,还不如想着如何炒作营销,如何吸引流量、如何仿造别人的产品来钱快呢。

 4 ) 给这类题材的剧应有的包容

社会题材本来就不太好把控,拍的太真实暴露人性的弱点,太阴暗也太消极,拍的模糊一点又是烂片聚集。

这个片子我想很多健康,或者没有出现过自杀念头,或者想不明白有啥事要自杀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部看了开头就可以断定的烂剧。

但对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说,某些地方总是似有似无的戳人,不痛不痒却感觉到了什么,虽然只看了两集就写了这样的判断,但仅仅是出于这个类型的片子是反应社会问题的,我希望是一部爱情剧,只是捎带着不深的交代下心理问题这件事,浅显易懂的角度去揭示、普及、警示大家,当然希望剧里能给出更多正面求助,自我缓解,情绪控制等等专业性的解决方式,让更多的人能觉察到自身心里状况寻求有力的帮助,或者能及时察觉身边人的心里健康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开导,警示那些说话风凉不用负责的人注意自己的言言论表达,不站队,不扇风,不揣测。

第一集:莫名其妙的各种夸张的特技我就当是时代背景需要吧,虽然小朋友那个莫名其妙的故事,但知道离婚原因后这种隐瞒方式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值得我思考的是:离婚原因隐瞒的话孩子会怀着敌意和母爱的缺失长大,相反如果告诉实情帮助孩子开导度过失去亲人的这个阶段,安抚和宽慰才能有更好的立场帮助这两个孩子,而这样的隐瞒却让能够帮助他们的人站在了敌对立场。 第一集结束,莫名其妙的烂又莫名其妙的感人。

第二至四集:离职只是铺垫,但还是觉得处理欠佳,不过也同时初步的达到了我希望浅淡的一些问题,没有知道事情原委,除了当事人相关人员外,道德至高点尽可能离远一点。 针对孩子和大人之间的教育问题,当孩子存在心里问题时,大人很多时候会不肯接受,会选择轻视(尤娜妈妈说:“你真让她跳,她不敢的”,尤娜妈妈内心是觉得她没这胆,她不敢,轻视了孩子对自杀这件事的决心),还会不相信,会质疑,甚至是震怒之下将孩子扔向社会,“全当我没生过你”“全当你死了”等等这样家庭冲突。 另外大多数人处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都是光鲜亮丽的,甚至自身都不会察觉自己存在情绪问题,当私下的自己情绪崩溃时,很多时候是不会让他人知道的,也不会自己寻求帮助。 当父母之间出现问题时,孩子能做的事情好像真成了尤娜的样子,大人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选择隐瞒,但这个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父母会对此有抵触有反感,觉的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而产生的委屈,但事实是自己的决定造成了三方的伤害。有些婚姻争吵是伴随着一辈子的,特别是老人那辈儿,吵不散骂不走的家庭虽然不和睦但未必不幸福,但能不吵就别吵吧,吵架挺累😂。 第二至四集结束,贺顿对尤娜讲的那段话算是解开了孩子的心结吧,“你并不是一个人,你并不孤单”,孩子怕父母离婚是觉得自己有被抛弃的感觉,甚至还有其他很多想法,但要知道总有一天是要破壳而出的,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会影响下一代自身对亲密关系的处理,会是正面的负面的并存的可能,无论何种当自己发现自己问题及时沟通交流或许也能弥补一些不足之处。

尤娜

第十五至十九集:这个故事生活里很普遍,从小莫烫头被忽悠开始,我就很心疼我家青岛大姨了,我家小莫多可爱的人啊,当烫好头扑空酒店第二天还给这些人买咖啡时,我在想这是电视剧,现实里遇到我是要当他是国宝的,当然现实里这种被孤立的情况也很多,当钱开逸他们讨论选电台主题时,员工B觉得少数人怎么能引起共鸣呢,做节目还是考虑更多受众群体为主,可小丽说的一段话却值得思考:“什么叫大多数人的立场,你不能理解,不能共情,是因为你不是被伤害的那一方,但你又怎么确定你没有伤害过别人”。这不是一个少数群体,人都在变老,可有人正年轻,我相信刚入职场的小白、刚进公司的新人,以及不是同一批次进公司的人来说,这个问题都在面临,因为新的环境下内心是会存在一个急切想融入进去的这么阶段,这个时期特别是步入大学、步入社会的人群来说是自我独处焦虑的时期,这对职场生活影响很大,如何适应群体生活,或者说如何克服内心对人际关系的焦虑,做到不需要刻意迎合这件事太难了,可视范围内的安全距离是一米二,再次靠近会让人觉得受到威胁,而这看不到的界限都是需要自己建立起来的,如何舒适安全也只有自己清楚,而如何做每个人都不一样,如何让这样的人走出来,以及让不自知在捏软柿子的人提个醒,比如讨论时代表的人群,当然知道自己捏软柿子还在捏的人也少捏几下,或者你捏的同时也礼尚往来带对方融入这个群体吧,小莫爆的爆发是迟早的事吧,即使没有家辉,在自我否定的过往里活的太过委屈求全,卑微的讨好着那些不会领情的人,我想起一个校园霸凌的霸凌别人的人说他都不记得自己欺负过那个人,大多数无意识的行为才是伤人的地方,因为不自知才不会有愧疚。 第十五、十六结束:这个剧的意义大概像钱开逸说的某段话,这个剧以讲述不同的故事,让这些群体的小故事发声,虽然不能直观的帮助到别人,但引起多方的思考,能让不同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让伤害与被伤害的人群可以作为旁观者受到影响或者启示都是这部剧带来的正向引导。特别开心这个故事竟然是我最喜欢的青岛大姨演的,哈哈哈哈,开心~

青岛大姨

第二十集,故事衔接的节奏也还可以,每个故事中间穿插着贺顿与莉莉之间的友情牵绊,而这个故事又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心里故事,就从产前到产后抑郁的新手父母来讲的,贺顿在咨询引导的过程里不断暗示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且不只有妈妈会抑郁爸爸也会,看着她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很有细节,特别是送女儿上学去的时候,那个是把刚生完孩子会有的一些情况搬上了台面,同时也告诉讲出来一个问题,家庭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处理家庭问题矛盾时也应是相互关心与理解的,共同承载的船只只有一个人努力摇桨只会停止不前,只有一个人负重前行,即使行驶的还算平稳也始终会有侧翻沉海的风险。再说说莉莉吧,莉莉自身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可依旧如此的原因,是因为从小缺少关爱,在什么也抓不住的时候能抓住的钱给了她安全感,喜欢有钱人没有对错,喜欢漂亮的也一样,在莉莉处在当下的一个困境里,出现的人不论是谁只要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她都会想躲过去,贺顿说她只是缺少安全感,那不收爱,可对莉莉来说当下她需要的也本就不是爱,莉莉从小到大缺少的东西使她很容易被别人的好感动,在没有任何要说谢谢的情况下她对别人表达谢意,这是惯性是她记忆里只保留了对方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好,不好的部分都可以被原谅,希望莉莉后面遇到幸福。 第二十集,不论何种关系,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种联系只有单方面付出,或者某一方用力过猛都会失去平衡,付出的有可能会觉得得不到回报,收到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无力回报,等等不确定的想法,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讲的是母亲不在后父亲舍弃了自己的所有生活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把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儿子身上后,儿子在国外读书觉得自己亏欠自杀了,留个父亲的遗书里是说父亲再也不用因为他省吃俭用了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太过的给予有时对心存感激的人来说是一种压力。

 5 ) 装逼的外表下一颗浮躁的心

看到路温开骂女心理师了,感觉这条评论代表了大部分普通看剧观众的真实想法。

——————————————————————

当我看到井柏然凭缆绳从高楼一跃而下跳窗而入只为了给全校广播一首煽情歌时,我的容忍似乎已经到了极限;但当我看到想自杀的女高生在听到杨紫ai式的几句电话安慰后,竟然因为害怕自杀样子不好看和恰好听到这首歌并表现出被打动,从而放弃了自杀念头时,我才发现这部剧就是在把观众当猴耍,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制作人不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面下功夫,却在虚假的外在表现上做文章,为了体现这个职业的“牛逼”,导致整部剧的基调都变得很悬浮,很脱离实际。心理咨询师不是专业救生员,更没有三头六臂。

一部以打着“治愈心灵”旗帜的职场剧,非但没有给现实中或多或少患有情感问题的观众带来藉慰,更像是吃着人血馒头,寒了大家的心。

现如今,以职业剧为幌实则是玛丽苏傻白甜的国产偶像剧层出不穷,很想奉劝这些制作人们一句:如果你们真的不了解这类题材,没有用心去观察过这类职业人的生活状态,更没有从心底去尊重过这个行业,就不要碰这个职业圈,已经有多少职业被污名化了,我他妈求求你们了!

 6 ) 更新至第8集:心理咨询师如何评价这部剧?

早早就关注这部剧要播出的消息,因为是国内第一部关注心理咨询行业的电视剧,剧组又宣传自己请了北师大的团队做专业指导。开播前我和身边的同行都持悲观的态度,主要是预告片拍得太玄乎了,我们很担心像以前一样把心理咨询拍成读心术和超能力.......

看完前八集,我长舒了一口气。编剧虽然加强了主角的能力(听力,记忆力,观察力),但没有夸张到不现实的地步,而且涉及到心理咨询的部分非常专业,看得出来是采纳了专业人士的意见。下面我就以做咨询的来访为主题,逐集分析一下出现过的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不出意外的话会一直连载下去。

三、荀总 - 惊恐障碍(7~8集)

第7集里出现了一个颇有喜剧感觉的角色:荀总。

事业有成的荀总近来忧心忡忡,他觉得自己得了不得了的大病,为此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可偏偏跑了各大医院都没检查出什么来,各项功能指标正常。无奈之下,他只能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 – 姬教授(这两还真看不出来是同辈人……),于是姬教授把他推荐给了我们的主角贺顿。

这张图也未免太搞笑了点哈哈哈

不过事实上,老爷子得的是焦虑症里的另一类:惊恐障碍(Panic Attack)。

要讲惊恐障碍,得先聊聊惊恐发作(Panic Attack),这在北美是比较为人熟知的一种心理症状,但在国内很少被提及。惊恐发作是一种伴随着强烈躯体症状的急性焦虑发作,患者感到强烈不适,并伴有下列症状:胸闷、心悸、出汗、颤抖、晕眩、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足发麻、濒死感、失控感等。发作时间往往在5~20分钟。

惊恐发作常被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从主观感受上而言两者十分类似。因为惊恐发作时常伴有强烈的躯体症状,即使患者知道自己身体健康、无心脏异常,也无法降低他们的恐惧感与濒死感。不过如果长期焦虑不及时干预的话,久而久之的确会影响健康。

惊恐发作可以没有特定的诱因,即普通人也完全可能经历突如其来的惊恐发作,大部分人无需治疗便可自行恢复,小部分人才会反复经历惊恐发作,并最终发展成为惊恐障碍。在荀总的故事中,诱因还是比较明显的:与小儿子的关系紧张引发的高度焦虑与愤怒。

有了头几次的发作后,荀总开始相信自己得了“怪病”。为此他焦虑不已,执着地想要找到病因,却不曾想反而加重自己的“病情”。

除了反复的惊恐发作外,惊恐障碍另一条重要的诊断标准就是

· 关于惊恐发作或其后果的长期焦虑

· 或者为了避免惊恐发作而做出的适应不良性的行为改变

简单来说,因为这个“怪病”,荀总公司不管了,儿子也不联系了,整天跑去医院里头闹,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引发周围人的不满,这就是“适应不良性的行为改变”。 后面贺顿见督导时提到的治疗方案包括内部感觉暴露、呼吸控制练习、矫正灾难性想法,都是常用的方法。

二、小文 - 钟情妄想(5~7集)

6~7集的主要角色小文是一个患有“钟情妄想”的年轻女性。

小文一直关注钱开逸的节目,定期给他发邮件,并坚信两人彼此倾慕、处于一种隐秘的恋爱关系中。她将钱开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周期待着他的回复,并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其他听众不一样。因此当她看到贺顿和钱开逸一起做节目的时候,不禁怒火中烧,感受到一种被背叛的绝望感,不仅去咖啡厅门口闹事,甚至拿着刀冲进直播室,吓到了在场所有人。

在美国的心理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DSM-5)中,钟情妄想(erotomania)属于妄想障碍(delusional disorder)下面的一个亚型(sub-type)。妄想障碍的特点是患者产生某种妄想超过1个月的时间,但没有到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的程度,且患者不符合精神分裂症、双相的诊断标准,妄想也不是因为服用某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钟情妄想多发于女性,但男性患者更可能展现出暴力及违法的行为,比如骚扰、跟踪、非法闯入等。其实按照角色设定来说,像小文这样低自尊、少社交、自我封闭的女性,是不太可能做出持刀威胁他人这种行为的。

钟情妄想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确切疗法,一般采取药物治疗辅助心理治疗的形式。传统的抗精神病药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妄想频率和程度,然后再通过心理治疗改善患者自身的低自尊、不被爱或者自我价值感的问题。

如果钟情妄想是其他疾病的并发产物,比如精神分裂症或者双向情感障碍,那么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会同时改善钟情妄想。

一、尤娜 - 青少年自伤自残案例(1~4集)

对于这种和想自杀的人士的工作,我们业内称为危机干预;剧中女主一开始工作的单位,是危机干预中心,一般会设置 24小时的免费危机干预热线,任何人都可以拨打。

第一集里的高光无疑是危机干预的部分。女主一开头就亮明自己的专业身份,这可以让对方有种安全感,知道自己不是在和一个没有经验的或者业余的人士谈话。

接着,在对方拒绝说出自杀原因的时候,贺顿问了一个相关但更容易的问题:为什么是今天呢?虽然大部分人都曾经有过自杀意念,小部分人一直感到抑郁,但最终尝试自杀的非常少非常少的人,而且超过90%以上的自杀是冲动性的,意即自杀前很可能存在一个触发事件(triggering event)。抓住了这个事件,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对方想要自杀的直接原因。

后面给自杀冲动打分、以不想自杀的5分为切入点、用数数的方式让大脑冷静下来,都是非常专业的干预手段,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

第一集里最最最荒谬,最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其实是....... TM的这个自杀干预中心太有钱了吧!你不说的话我还以为是再看科幻片呢,还每个人那么大的电脑屏幕,现实生活中基本都是又破又旧的电脑以及又小又挤的工作间....

炫酷的影视剧场景
骨感的现实

还有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直播心理咨询师......

就算是心理咨询非常普遍的欧美,多数人做心理咨询还会有小心翼翼地,不希望别人知道,更别提国内了。行业里有个笑话,说有的来访为了不被家人知道自己在做心理咨询费尽周折,最后他老婆以为老公出轨了,坚决要离婚。

事情虽然是假的,却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心态:生怕周围的人知道自己做过心理咨询,认为自己是疯子。因此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告诉全世界的人自己家人的咨询师是XXX的行为,纯属开脑洞......

第二集内容好坏一半

前半集纯属扯淡,一个人穿的衣服和他的性格、喜好、行为模式完全没关系......不知道剧组是不是受了所谓色彩心理学的影响,但那是100%的伪科学。有研究证据支持的是色彩本身对人心理的影响,比如黄色让人感到温暖、舒适(餐馆酒店的灯光色),红色代表着危险、冲动、高亢(交通标志)等等。

专业输出主要在咨询室场地和家具选择上。心理咨询强调时间、空间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初期,一方面会让来的人感觉到安全、可预期,降低他们对于咨询的担心;另一方面,有助于每次按时开始咨询,经常换时间和地点的话容易让人错过预约。

沙发、壁画、钟表的选择的确是有讲究的。钟表最好放在咨询师能看到但又不需要转头的地方,这样方便把握时间且不让来访者察觉,不然有的人会误以为你赶时间、不耐烦,甚至是嫌弃他们。

沙发后面有解释,最好是一大一小,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坐下一个家庭。两个沙发要呈90°摆放,避免了目光的直视。来做心理咨询的人往往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他们不一定敢于直视另一个人。

我非常喜欢第三第四集,它选取了近几年来国内愈发严重的一个心理危机:青少年自伤自杀。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数字了。在欧美,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自伤自残等行为趋于年轻化;与二十年前乃至十年前相比,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化。

尤娜的情况具有典型性。

首先,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自我意识强烈却又没有认清自我;渴望独立却没有能力;欣赏特立独行却十分重视同伴评价;争强好胜但也自尊心脆弱。剧中的尤娜明明长相姣好、成绩出众、家世优渥,却因为一连串的变故而自我贬低、责怪,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这种低自我价值感是自杀高发人群的显著特征。

其次,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往往起源于家庭

这并不是说父母一定是错的,或者他们是坏人,我无意将一切都怪罪于原生家庭。诚然,国内有许多不合格的父母,但更多的只是作为普通人的父母,他们有自己的问题,同时又以自己认为的更好的方式保护孩子。没成想,自以为的保护最后成了更大的伤害。

这集提到了一个专业名词,“三角化”,这是家庭治疗领域的经典概念。在一个典型的核心家庭里,存在着夫妻、父亲与孩子、母亲与孩子三对两两关系,当三对关系都处在正常范围内时,家庭可以良好运转。而如果其中一对两两关系里产生矛盾、冲突,程度大到难以调和的时候,往往家庭里第三个成员会卷入其中充当缓冲器,这种现象便被称之为三角化。

大部分的家庭里,被卷入的第三个成员往往是孩子,而他们也是三角化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一角。

有一种理论认为青少年自残自伤的目的是想获得关注,我不喜欢这样的说法

这种理论似乎将青少年放到了主动的位置,认为他们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压力的承受者,他们是无能为力的,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自伤与自残只是他们对于糟糕处境做出的一种被动应对。所以真正应该要负担起改变责任的人是父母、学校与其他专业人员

就像剧中的尤娜,她没有任何方法修复父母之间的感情,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乃至伤害别人留住父亲,看得我心都碎了......

唯一不喜欢的地方是,女主在咨询室外和来访见面了......一般除了学校咨询师需要在教室和孩子接触这种特例外,咨询师是不会在咨询室外见来访的,因为不安全也不专业。但

最后,分火柴和划火柴这个技术我从来没听过,可是看着好有用的样子,想淘宝下单了......

相关文章:

专业心理学分析:为什么有些婚姻能长久,有些关系让人痛苦

想起在医院心理科两个月的实习

推荐几本适合心理咨询师与爱好者的书

如何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及各类渠道评价

 短评

前两集确实劝退,但是习惯了导演的手法后,后面越看越好看。特别喜欢这种抓细节猜人物经历的剧,很前卫很走心很值得表扬的国产剧

3分钟前
  • Tilly
  • 推荐

这部剧真的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心理问题真的需要多关注,有这些问题的人,都是无助又非常需要帮助的。开篇长镜头独白让我想起今年四月份的我,那时想自杀的冲动是85分,特别庆幸我有家人还有朋友的陪伴,还有告五人的 唯一 那首歌治愈了我。 我真吹爆了!全剧演员演技🉑️都是原声!导演太🐮🍺转场真的绝了!好久没追过那么爽快的剧了!我真膜拜了🐮

8分钟前
  • 不嫌弃松子的我
  • 力荐

蛮好看的,好久没看井柏然的片子,真帅啊,演的很自然,不出戏

10分钟前
  • 舔屁股小熊猫
  • 推荐

4。一集抬走。千金马骨。

15分钟前
  • kane
  • 较差

倍速看了一集半,太难看了,弃剧……

18分钟前
  • 叶小Pearl
  • 较差

搞着高大上的噱头,拍着无脑偶像剧,好好的题材拍的稀巴烂

21分钟前
  • 滥情
  • 很差

女主台词2分,其他的0分。

25分钟前
  • 啦啦啦
  • 较差

女一心理剧,男一爱情轻喜剧,男二独自迷雾剧场

27分钟前
  • 冴木
  • 还行

撑了二十分钟 撑不下去了怪就怪在重刷甄嬛传期间打开了这部剧...都怪甄嬛传---更---又点开了一次...还是看不下去剧情平淡 看不进去...前两集主演观感实在不好 太端着了...4.3/10

32分钟前
  • 此处无信号
  • 较差

救救我吧,柯汶利没陈狗拍的是个什么鬼东西

36分钟前
  • Yaaaa
  • 较差

看了四集,奇怪的慢镜头,夏洛克福尔摩斯式的回放,表达内心活动时简陋的特效,这拍摄手法也太老了吧。剧情涵盖职场恋爱悬疑家庭矛盾,差点忘了女主还有超能力,反正不论你喜欢什么类型,都能在里面找到喜欢的内容,可惜目前看来有点贪多误德。

39分钟前
  • 娘口三三
  • 较差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 科学阵营没能撼动我 看完这剧 我承认心理学是伪科学了

43分钟前
  • 幻幻豆瓣
  • 很差

知道尤娜做那么多极端行为背后原因的时候,咱就说一整个破防了。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成熟和敏感。前面一直以为是叛逆少女青春期作祟罢了,这个翻转太戳了。好会拍

45分钟前
  • 小仓山客
  • 推荐

我果然不应该期待的,真服了,好好写实不行吗?男主开头10分钟又是撞车救人又是跳楼救人的,好一个舍己为人的圣父啊,女主好好一个心理师,却变成了一个擅长逻辑推理的最强大脑,这人设,隔壁爱奇艺迷雾剧场女主都自愧不如,浪费这么好的阵容。

48分钟前
  • 影视小七说
  • 较差

一口气六集 爽!尤娜的故事看哭几回 但结束的时候又发自内心地感到温暖美好 这个剧真的很棒…另外拍摄手法在国产剧来说很特别 莫名让我想起了善地(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49分钟前
  • Ageinbiglife
  • 力荐

柯导能力很强,但和这部剧的气质有点不太搭——这剧的核心是温暖治愈,但柯导的风格是悬疑灰暗,所以最后的成片带着一丝诡异的气息,色调也偏类型片,有种割裂感。另外,这剧以为用开头一大段看起来很厉害很专业的旁白可以让这部剧变得高大上,但就真的还好,因为画面内容和旁白内容并不匹配。总而言之怪怪的。最夸张的是杨紫的超能力,这千里眼和顺风耳真的合理吗??

52分钟前
  • Em
  • 还行

真想自杀的会听你在那叨叨叨?

53分钟前
  • CCCcc
  • 很差

把自杀写的跟玩一样,太悬浮了,脱离现实的剧情和台词,让人完全没有信服感!!!!白期待了这么久!! ——来自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愤怒

55分钟前
  • Piu酱
  • 较差

太可怕了,能在剧中看到欢喜冤家、老同学重逢、心理学名词解释、各种社会话题还有万年不变的唯品会,就是看不到真实的人和人的心理。还扯精神分析呢,弗洛伊德都能气活。

56分钟前
  • 涉过愤怒的海
  • 较差

看到16集了,真不至于一星两星

57分钟前
  • rea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