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之徒1964

HD

主演:安娜·卡里娜,达妮埃尔·吉拉尔,路易莎·科尔佩恩,尚塔尔·达尔热,萨米·弗雷,克洛德·布拉瑟,Georges Staquet,Ernest Menzer,让-克洛德·勒莫勒,米歇尔·德拉海耶,让-吕克·戈达尔,Monsieur Jojot,克洛德·马科夫斯基,Michèle Segher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6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2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3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4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5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6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3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4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5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6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7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8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19法外之徒196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法外之徒196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英语学习班上,法国姑娘奥迪尔(安娜·卡里娜 Anna Karina 饰)认识了两名男子阿瑟和弗朗茨,他们是两个着迷于美式文化的年轻人,向往着惊险的传奇故事。奥迪尔很快就被风流的阿瑟吸引,渐渐地爱上他,他们三人开始常常混在一起,坐在敞篷跑车里兜风。  奥迪尔寄宿在一所豪华大宅里,她告诉弗朗茨,这所屋子里存放着巨额现金。阿瑟和弗朗茨便策划着要入屋行窃,后来奥迪尔想要退缩,然而阿瑟他们坚持要行动,并计划好了具体时间。到了那一天,事情却进行得并不顺利,奥迪尔一而再地要求他们取消行动,但是阿瑟表示明天再来,甚至动手打了奥迪尔。第二次的行动,会带来怎么样的灾难性后果?布莱恩·班克斯PICU 儿童重症监护室 特别篇1///%的可能性杀无赦2:Ⅱ同盟魔鬼孩儿加百列的地狱1创造奇迹第一季陌生的朋友12回合刚果风云宽恕2020圣徒秘录养鬼吃人2可爱的小农场第一季爱你的那天西区故事1961王尔德(1997)小小恶信件自梳女蛇蝎女佣第二季包公出巡之威震金陵偶然的社长 第二季七侠五义端脑2017此处与彼处塔科马消防队 第二季阳光天井留下自己的印记第一季干杯,女兵们爱你的基蒂英雄们: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石头不会忘记寂寞的人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甜蜜十一月对决无声应许之地2012约克军曹下一任:前任上层男孩第三季城下町的蒲公英

 长篇影评

 1 ) 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Cinema

It’s not only phenomenal to watch this movie itself, but also astonishing as you realize how heavily this movie impacted the cinema you loved after years of this classic. Pulp Fiction, Days of Being Wild, Funny Games, Badlands, The Dreamers. Without this movie, all those brilliant ideas would easily have vanished.

Godard, he is a genius. A pure genius who has insightful observations of people in life and an interesting taste of twisting them into film characters. All the actions he wrote play against the cliche cinema and stand out with its peculiar flavor. His visual and auditory experiment plays the audience so much into a state of explorations. I just cannot escape from jumping my mind between those instances over and over.

The bad boy, the lost girl, never got tired of.

 2 ) 反好莱坞

解构的犯罪类型片 反主流反好莱坞的讽刺与探索 充满文学和致敬的天才电影 自由流动的手持镜头穿梭在巴黎并不繁华的大街小巷 充满文学性的主人公姓名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书籍 改编傻子的黄金 三人行 开头三人特写的快切(戏弄剪辑) 诗意动感的长镜头 嘲弄好莱坞比利小子的夸张死亡 反英雄电影 女主爱上反英雄 三人视线在英语课背景是老师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流动 大量弗里斯的旁白和独白叙述 两人看报纸感慨于混乱的世界要偷不义之财(政府小偷与社会小偷) 工厂噪音 女主多次看向镜头间离观众 时间游戏:电影的本体论:三人在咖啡厅沉默(静音)一分钟 用时间本身表现时间 跑过卢浮宫打破纪录的诗意疯狂 无聊与荒诞三人跳舞:第三者(这个时候观众不知道声音是弗里斯的)旁白交代三人各自心理(反好莱坞)注视地铁里的人引出对库里肖夫的理解 游戏式的盗贼与自由的恋爱演变为为了财富变脸的绑架案 远景交代死亡(阿瑟的死亡同样戏谑转圈加旁白叙述)

浪漫逃亡的随机选择 上船对卓别林《移民》的致敬 结尾自称三俗小说 其实是讽刺好莱坞续集制

 3 ) 《法外之徒》——黑色丝袜下的“新浪潮”

《法外之徒》是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于1964年创作的一部犯罪电影,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早先的《筋疲力尽》,同样都是犯罪题材的类型片,然而相比较重于人物本身命运与行为不可预测和荒诞性的《筋疲力尽》来说,《法外之徒》更多将荒诞呈现于观众眼前,逗引戏謔下掩露着浓郁的黑色幽默,而犯罪时刻女主角遵从两位男主褪下黑色丝袜,戴在二人头上之际,将黑色与讽刺的浪潮推向一个顶峰。因而,《法外之徒》可以称得上完全解构、完全破坏、完全讽刺的反犯罪片的“新浪潮”犯罪电影。
本片大量出现的喜剧元素不得不说是在戈达尔电影中难得一见的,除去剧情较完整的《筋疲力尽》以外的《周末》、《轻蔑》、《女人就是女人》都充斥的大量平淡无奇的人物对白,加之松散的剧情架构,往往让观众无趣地欣赏完整部电影而几无欢笑。而《法外之徒》在很多场景中都穿插着不同的笑料和喜剧元素,例如弗朗茨每次给奥黛尔点烟,奥黛尔不抽,而当她喜欢的阿瑟拿出烟的时候,她却每次灵巧地从中抽出一根,弗朗茨在一旁气的面无表情,却又不敢在喜欢的奥黛尔面前发作,而阿瑟却洋洋得意地在一旁显示自己的能耐。
而这样的喜剧元素在影片中更多是黑色幽默式的喜剧桥段,多次男女主角对白中提到“比利小子”、“南美”,恰恰都是当时50、60年代美国好莱坞犯罪片里的特色符号,而片尾字幕弹出《法外狂徒之续集》将讲述弗朗茨与奥黛尔两人在南美的探险故事,都在反讽美国好莱坞这些重复无意义的犯罪类型片,是对于主流电影的批判,秉承了新浪潮电影的意志——做批判性的“作者电影”。
但黑色幽默的喜剧终究还是为了荒诞背后的讽刺服务的,对于电影,对于政治,对于人,对于所谓的存在与虚无。当片尾子弹射入阿瑟的身体,以犯罪片观众常有的经验来说,他是注定速速死亡的,而戈达尔却让演员像开头跟弗朗茨开玩笑一样,从地上弹起,顶着一次又一次的射击,最终给了同为混混的叔叔一次致命一击后才轰然倒下,讽刺的是犯罪片的常规恶俗结局,讽刺的是麻木的观众的经验主义,讽刺的是60年代人彻底的自由状态下,什么都可能发生,然后却一步步走向生活的无意义和存在的虚无。
然而历史又似乎给戈达尔开了个玩笑,这样的一部带有批判的反犯罪电影,却给例如昆汀这样的导演提供了众多养分去拍摄新时代的类型片,昆汀《低俗小说》中的“扭扭舞”无疑是在致敬《法外之徒》中的“三人舞”,而在卢浮宫中快速穿行的桥段仿佛穿越了半个世纪来到了《戏梦巴黎》的片场。
当然在“黑色丝袜”下的《法外之徒》依旧有着很深的“新浪潮”色彩,开篇三个主人公的跳切、大俯角的人物对话场面、时不时的主角面对镜头对着观众说上一两句的“自反性”,以及对于其他新浪潮电影的“致敬”,都是“新浪潮”运动中的电影风格。而深入至故事本身,角色上两男一女的多角恋设置本身就让人想起了特吕弗的《祖与占》和戈达尔的另一部电影《女人就是女人》,新浪潮擅长和主张的就是对于政治和爱情上的质疑与不确信,影片中三人关系的暧昧与游离,就是导演想要表达两性关系,而片尾当本是恋人一方的阿瑟死于枪战后另两人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大起大落的悲伤情绪,而是似乎发现了爱情的真谛,开始立马在车上开始了新的恋情。而之前在咖啡馆三人舞的本身其实是来自于美国的一种可以单独跳的独舞,从一开始三人其乐融融、各怀心思到只剩奥黛尔一人在空地跳舞,如同电影台词一样“人即使就在同一空间,然而却像在马路的对过,每个人终究是孤独的个体,这孤独是永恒的。”爱情的虚无其实说到底还是指向的是人本身的虚无属性,这跟当时的存在主义思潮不可分割的,就像新浪潮电影运动本身,并不是为了欧洲电影工业的兴起而发起的运动,而是法国的年轻导演们一次孤立的、对抗性的、没有特别目的一致的电影艺术尝试的活动,孤高而性傲,独立于欧洲大陆之上。
最后,说些题外话,我很喜欢王家卫,而戈达尔算得上是王家卫特别推崇的一位导演,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了,都爱戴墨镜,在叙事上的散漫与游离,镜头运用的独树一帜,而当我看到《法外之徒》中当阿瑟死去之时,显示出传说中无脚鸟的形象之时,恍然大悟,《阿飞正传》中无脚鸟的典故和阿飞人物的设置其实都来自于《法外之徒》,《法》的影片主角阿瑟性格浪荡不羁、随性而动,爱人之念只在一瞬,犯罪之念也只在一息之间。另一方面,一分钟这个点,其实也来自于《法外之徒》,弗朗茨在咖啡厅中感到气氛尴尬,提出一分钟里三人沉默,而电影里的一分钟沉默,画面静默无声,却无声胜有声,台词里“一分钟在每个人心里的长度不一样,一分钟可能就是永恒”,如果拿来理解王家卫阿飞正传的台词,那么一切了然。“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那么一分钟既是一分钟,也是永恒。

 4 ) 塞纳河就像柯罗的一副风景画

00:45:50 一分钟的沉默原来那么久啊 “地铁里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哀伤和孤独” “—你为什么躲着我 —因为你看起来凶巴巴的” 01:08:30 这部电影真的好美啊 “在明净的天空下,阿瑟,奥迪尔和弗朗茨开过冰冷河流上的铁桥,罗浮宫前面悄无声息,河水呆滞地流动,灰烬的味道漂浮在空中” 01:34:10 “三天之后,奥迪尔和弗朗茨见到了大海,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剧院,地平线就像它的舞台,一望无际的天笼罩其上,海浪和谐地拍动,他们俩看不到边际也看不到争斗” 奥迪尔从开头到结尾贯穿的“我不知道”,让人同情也让人厌烦。最后他们逃走了,逃到了南美洲,但是逃离之后呢?生活到了他处,之后呢?电影结束,观众们梦醒了。艺术企图达到那个点,在那里“生与死,真实与想象,过去与未来,可沟通与不可沟通,上与下” 便不存在矛盾。躲在艺术里的人或许最爱看到的就是被消解的矛盾,合理化的解释。Anyway,we are allowed to dream.

 5 ) 宝琳·凯尔论《法外之徒》【译】

作者:Pauline Kael (The New Republic)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让-吕克·戈达尔打算向公众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他的下一部电影(译者注:本文发表于1966年)将与一个女孩和一把枪有关——「一个肯定会爆红的故事,会有很多人买票的。」拍完这部之后,就像亨利·詹姆斯的《下一次》中的男主角那样,他就会去制作一件艺术品,那部电影可以卖出去的票,就要比以往少得多了。至于这部简单的、关于一场劫案的商业电影,叫作《法外之徒》。

《法外之徒》中的两位男主角,一开始扮演的是犯罪暴力电影中的角色。后来,他们才开始展现自己的生活。他们的那位女孩,想要被他们接纳,她告诉他们在自己住的别墅里面有钱。接着,我们观察、担忧、困惑,因为这三个人「扮演」了这场劫案,仿佛这是一部电影(或一则童话)中发生的事情。犯罪不适合这些做白日梦的人,也不适合他们所处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期望被告知,这一切都是一个笑话,他们不可能真正地实施武装抢劫。《法外之徒》就像是一场关于黑帮片的幻想,因为坐在咖啡馆的学生们,可能会突然想出这样的主意,甚至去计划一场劫案——它将黑帮片的优势(忠诚与勇敢)和天真、非道德、失衡等特性混合在一起。

这就像是一位法国诗人,撰写了一部普通而平庸的美国犯罪小说。我们在字里行间的浪漫与美感中,会发现这位作者的真正身份。也就是说,戈达尔在这部影片里灌注了自己的想象力,在他的「戈达尔宇宙」中重塑了匪徒与情妇的形象——他将他们看作是巴黎咖啡馆里的人,将他们与兰波、卡夫卡、《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混合在一起。这很愚蠢吗?但我们知道,那些激发我们想象力、内在于我们生命的电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疏远。作为孩子的我们,甚至更年长一些的我们,会将那些廉价的刻板电影形象浪漫化。或许其他更具想象力的艺术形象会打动我们,但我们会将这些形象身上的特性,在浪漫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赋予那些刻板形象——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在艺术与流行艺术中获取的所有经验,虽然比我们的日常体验更为强烈,但这两种不同的经验,难道不会在我们想象中的世界融合吗?而电影是一种如此包容的、折衷主义的艺术,是一种理想的媒介,可以将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幻想都结合起来,它可以融合所有的艺术,也可以融合我们所有混乱的记忆。有些人会在那些陈词滥调中,注入一些自己关于历史与艺术的经验——就像霍华德·霍克斯和理查德·罗森在《疤面煞星》之中,重构了卡彭家族的故事一样,他们让这些罪犯显得像是「搬到了芝加哥的波吉亚家族」。

戈达尔用想象力创造的那种疏远感,唤起了一种温柔而绝望的情绪,它让我们更接近这些以电影为蓝本的英雄,更接近那位天真无邪的少女,而不是去接纳普通电影中的那种自然主义角色。他们让我们想起其他存在于电影中的生命,那些形象在银幕上为我们而闪烁。快节奏和变化的情绪,强调着短暂与无常的感觉。这些人物脆弱的存在,令我们感到心酸、沮丧、怀旧,也令我们更为温柔。

这种怀旧的情绪,渗透到了《法外之徒》之中。这种情绪的根源,或许源于戈达尔的一种感觉,他觉得电影的可能性在不断地逝去。他曾说过,「等你可以制作电影的时候,你已经再也不可能制作那种让你想要制作电影的电影了。」我们大可以推测,这是因为美国的那种制作昂贵大片的模式,在法国已经几乎不可能存在了。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一位年轻的电影爱好者,当他长大的时候,如果他有足够的才智,那么他会发现那些正在制作的昂贵大片,根本就没有必要被创造出来。或许好电影永远也没有被创作出来:当你年轻的时候,你觉得那些奢侈而浪费的电影,看起来是如此魔幻,仿佛让你进入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但当你老去之后,你发现它们变得如此丑陋,如此令人窒息,你发现它们竟然是这样一场骗局。美国黑帮片中那种俗丽的《一千零一夜》,正是戈达尔童年时期的梦幻之物,这也构成了他的风格——那是关于城市的诗歌,歌颂着生活的速度、无怨无悔的灵魂、转瞬即逝的生死、无需自保也无需阐释的生活态度。但在他的作品中,「黑帮片」的意义必须被改写。

一个艺术家可能会感到遗憾,因为自己已经无法再体验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艺术享受,那是一种促使他成为艺术家的极乐。但是,戈达尔不像好莱坞的产品制造者那样天真,他不认为自己能够重新创造那种自己从小享受的电影。但是,对那种电影的热爱塑造了他的品味,他将这种对于老电影的怀旧感,放在自己的电影中,让它们成为一种主动性的元素。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他并没有否认已经远离自己的过去。或许他已经确保自己没有必要去否认它,又或许他其实并没有完全「长大」。他重新引用它,赋予它不同的质感,将它重塑为一种可以被共享的体验、可以被共享的诙谐感。他玩味着自己的信念与疑虑,这种戏谑感可能会让他的作品显得无关紧要,而且要比以前看起来更轻松:仿佛艺术家自己反对任何深层的含义,只是在媒介中玩耍而已。评论家们经常会抱怨,自己无法严肃地对待戈达尔。但如果你想一想他们严肃对待的都是什么东西,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严肃的反对意见。

因为戈达尔的电影不会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看电影,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他不过是在开玩笑。但是,他对我们的这种提醒,有着一种相反的目的。他的电影告诉我们,他的目标并不仅仅只是实现简单的现实主义,他的人物的生活,会因为他们的幻想而不断地产生变化。但如果我只是想要纯粹地幻想,那么他似乎又不合我意:他关注的是现实中的诗,以及诗中的现实。我已经表明,他的作品要么是恼人的自恋之作,要么是一首抒情诗——这取决于你的心情,取决于你将他的作品放置在什么样的坐标系,取决于你是否要用戈达尔的话语来衡量他的作品。《法外之徒》的叙述者表明:「弗兰兹并不知道,究竟是世界在变成一场梦,还是梦在变成一个世界。」我们可能会认为,这种宣言过于刻意地承载着一种神话般的质感,太容易让我们想起《奥菲斯》(1950)和《可怕的孩子们》(1950)中的那些叙述者;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沉浸在它的美妙之中。我认为那些对戈达尔的手法最为敏感的人,可以同时做到上述的两点。我们在阅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也会看到同样的事情:堂吉诃德被游侠骑士的故事所迷惑,他走出家门去和想象中的恶棍作斗争。我们可以将他称作是戈达尔那些男主角的祖先,他们在美国电影中做着美梦,目睹着警察与匪徒的生活。或许在塞万提斯的模拟罗曼史,和戈达尔的模拟情节剧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区别——戈达尔可能分享着一些电影角色的幻想(例如在《阿尔法城》之中)。

他有着冷酷、迅捷、镇定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对他来说有一种浪漫的意义(对于所有「非感性」爱好者来说也是同理,他们如此热爱美国的黑帮片)。在冷性风格与暖性意义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在他的作品中显得极具现代性,也非常令人兴奋。他采用了一种随意的方式,省略了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机械化场景。这样,整部电影就都是高潮点,都是一些奇妙的「小事」。戈达尔的电影有他自己的风格,他对人物的命运都漠不关心——这种特质来自于美国电影,但它在战后的法国哲学和生活中得到了提炼,成为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戈达尔的风格恰恰是一个美国青年的理想。像一个电影中的罪犯那样坚决、冷酷,但也不像匪徒那样愚蠢、粗暴——他们想要成为机敏的、享有特权的年轻人,有着一种冷酷而优雅的风度。

当我们鉴赏艺术的时候,从我们自己的体验出发,总是相当可敬的,有时甚至是时髦的:将一个马戏团场景与毕加索联系在一起,或是用恩索的画来形容百老汇熟食店中的人们。但是,直到最近,人们似乎觉得,将自己的感受与电影本身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种令人羞耻,甚至是显得笨拙的行为。人们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忏悔,而不是一种描述。戈达尔通过创造新型电影的方式,捍卫了这种感受方式;与此同时,波普艺术也对这些体验作出了回应,在这一点上它要先于传统艺术。到现在为止——文化史的变迁是如此迅速——如果有人问大学里的学生,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回答,「我会去看很多电影。」有些人是如此自豪,因为他们强迫性地观看了一切关乎电影的东西,或是将一些特定的电影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以至于他们已经找不到更多的方式,能够与电影产生联系了。他们已经被屏幕所吸收了。

戈达尔对现在的感觉,受制于他过去的私人电影史。这使得他的电影看起来是如此新颖(雅克·德米的电影也是如此,但他比戈达尔要稍逊一筹):因为这些电影,是由被电影哺育的一代创作的。当然,有一些更早的导演,也是看着电影长大的。但是,在二战后的特殊氛围中,对于电影的热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半知识分子式的浪漫主义。坦率地说,戈达尔是电影世界中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而对于一战后的那代人来说,电影就是代表六十年代的艺术的一种综合体——反叛、浪漫、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法外之徒》的世界是「真实的」——主角们可以感知到事物,他们甚至可能会死。但是,它同时也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并没有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感觉,甚至是对待自己的死亡,仿佛他们对任何人来说都完全不重要。他们唯一的身份,是他们与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当下流行的情绪,我们可能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但是戈达尔将它「表现」了出来,而且他就身处这种情绪之中。有时候,我们仿佛找不到可以参照这部作品的坐标系,仿佛它就只剩下了自己。当这个想象的世界,变得像《法外之徒》一样精巧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开始认为,这种漠不关心,或是与其他世界之间的隔离,是一种美学上的表达与偏好。在这部作品中弥漫的悲伤,是一种浪漫的缺憾,因为你再也无法相信,那种你曾经想要身处其中的电影,成为了这个美丽而危险的奇妙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中,匪徒们信赖他们的朋友,妓女们从未真正出卖过自己。这是一种轻浮中的悲伤——放弃那种在艺术中理解生活的努力。戈达尔似乎在自己的电影中表明:只有这种不可能的浪漫是可能的。你玩着警匪游戏,但是子弹真的可以杀死你。他的影片本身成为了一种俏皮的动作,一场你可能会成功或失败的游戏,你会耸耸肩,但你也会露出微笑。

正像《阿尔法城》所展现的那样,戈达尔对于私人电影史的迷恋,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些老电影无法提供一个足够可靠的参考系,无法让我们审视当下的世界。还有一点令我们感到遗憾,作为一位艺术家,戈达尔无法为自己那绝妙的风格和细节的质感,提供相应的知识结构。当然,这是因为当我们思考杰作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存在着一个能够创造杰作的艺术家。但或许他并不是这样的艺术家;或许他创造的是一种不同的艺术。

 6 ) 戈达尔,请允许我爱你一分钟。

恨晚!

从课堂上几个人惟妙惟肖的眼神和老师的激情朗读开始本片的极为鲜明的风格,餐厅里沉默的一分钟和《低俗小说》餐厅外乌玛·瑟曼手画的长方形异曲同工,一句“又是题外话的时间”让本来就欢脱的舞蹈更加妙趣横生。

阿瑟和奥迪尔楼梯间和地铁上的对话频出金句:

女:“有什么问题吗?你看起来不太平常。”

男:“干嘛说不平常,平常的麻烦还不够受吗?”

女:“你有麻烦?”

男:“你没有吗?”

————

男:“接过吻吗?”

女:“当然!”

男:“那你知道怎么做了?”

女:“当然…用舌头呗…”

男:“好,我们试试”

女:(闭上眼,吐舌头)

————

男:“10分钟后楼下车里见。”

女:“你怎么肯定我一定会去?”

男:“现在只剩9分56秒。”

————

女:“你看上我哪一点?”

男:“你呢?”

女:“我不知道…你像个丈夫。”

男:(内心WTF脸一秒)

————

女:“地铁里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哀伤和孤独…看那个人,干嘛那个表情?”

男:“这取决于你怎么想,他的表情会随着你的想法而改变…比如,你觉得他买了只玩具熊回家给他生病的女儿,那就没事。但是你觉得他揣着炸药,想把这个国家炸了,那他看起来就会很可恶。”

——————————

还有奥迪尔那首歌,诉说人们的心声。

王家卫“小资情调”台词和飘渺的旁白,昆汀的神经质和情节、影像上的特别趣味,还有配乐,都早被这个二十多年前的法国人实验过了,关键他们还能跑一回卢浮宫…

近尾声时的真·蒙面窃贼我也是要醉了。

两个男人看似都未怀好意,蒙骗、利用奥迪尔的情感,但心里其实也对奥迪尔有所倾心,暗自发力又有点不太在乎的样子。这样的人物关系就使整个故事的开展有趣了起来。奥迪尔看起来像缺根弦儿的“大傻妞”,佛朗兹也说了不只一次类似的话,而她的“傻”让两个男人自信且成功开启这个计划,也让这个计划的终结出了一点变数。

但最大的变数还是之前只出过一次场的——阿瑟的叔叔。

那英雄式的音乐,伴随着最后反派的出场,几声枪响便成壮烈之景。

“人们永远不能相亲相爱,很奇怪不是吗?他们总是不能走到一起,人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一个个孤独地行走,从不相信别人,生活在悲剧里。即使他们在一起,比如同在一座大楼里,或者同在一条街上…你不想说话吗?”

“不…”

“我刚才说想抱你的时候,你听到没有?”

“听到了。”

“但你还是很伤心。”

“我没那么伤心。”

“那到底怎么了?”

“刚发生的一切让我心力交瘁。”

“那你想做什么?”

“你呢?”

“我还没想好去南方还是北方,你决定吧。”

(经过一次孩子式的选择困难过程,具体请看原片)

“北方。”

原谅我大堆台词,这些实在给我印象太深了。

片中奥迪尔和两人的关系说不出谁更“真挚”一些,可能就是因为她有点“傻”吧,她的不懂也成就了这关系其中的浪漫。

最后续集那个,奥迪尔和佛朗兹的南美惊魂,还彩色宽银幕电影,我猜你不是捎带嘲讽一下美国电影,就是成心咯吱观众,呵呵,你后来自己也拍了部彩色宽银幕的《狂人皮埃罗》。

 短评

总算找到王家卫和昆汀的“致敬”来源了,絮絮叨叨的风格学得挺像哈哈。本来还蛮期待安娜-卡里娜的角色,居然是个没主见、神经衰弱的傻大姐,幻灭~~~~酒馆跳舞、在卢浮宫内奔跑的戏很灵呀,难怪后来被那么多人模仿。

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归来】戈达尔最雅俗共赏的片子,轻松滑稽的强盗反类型片。1.各种致敬的桥段,魅惑旁白与读报的多重文本;2.暧昧3P关系和卢浮宫9分43秒有特吕弗《祖与占》影子;3.三人舞长镜头极美妙,后被昆汀借用,沉默的一分钟够有趣;4.戏谑的抢劫与中枪不倒,“三流小说”的颠覆性结尾。(9.0/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俏皮的三人舞和沉默的一分种这算影史老梗,不说也罢;开头英语课上伴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台词的那段眉目传情简直就像在看色情片,太棒了。

1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單憑“沉默一分鐘”、“咖啡館三人舞”和“最短時間遊覽盧浮宮”就能打五星。

19分钟前
  • Jeannels
  • 力荐

“十分钟后到楼下见我。”“你怎么知道我会去呢?”“你还有9分56秒。”男人贪财,女人贪爱,相思的人总不能在一起,只因我们本就是孤独不相容的个体,他觉得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临死前看到的却是无助的无脚鸟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卢浮宫内的奔跑,巴黎街头的夜景,海平面上的剧院,简单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可惜人性想要的,从来就不简单。本以为会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却意外地看到今年的最爱,戈达尔的表达方式或许有一些放飞自我,但无一不在戳我的心弦,新浪潮的电影从不是难懂的,反而是无比自然的,难懂的其实一直是我们,那些迷茫的,困惑的个体。

20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滑稽又浪漫,有趣又无聊,黑色又可爱,随意又饱满。让这么多矛盾并存,是不是就新浪潮了。

2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姑娘太美了,静默一分钟,三人舞

26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跳舞前沉默的一分钟,跳舞时突然出现的题外话,戈达尔这个从来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总会有意外带给你。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罗浮宫奔跑的三人行难道不像祖与占吗;新浪潮一代的源头之一是悬疑看来的确没错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有佳句无佳章的代表!经典桥段这么多,却成了第一部靠弹幕才撑着看完的戈达尔。戈式大男子主义在这里达到让人想闭眼的程度,女主完全无法理解,两名男主也没什么魅力。

35分钟前
  • Vincent Lan
  • 还行

玩儿心真大…声音的游戏,将电影的幕后和台前展示在同一维度的艺术。

3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很多电影都在向这部电影致敬,低俗小说继承了这部电影的架构,巴黎戏梦那段卢浮宫记录是向这部电影在致敬,还有王家卫在阿飞正传当中的无脚的鸟

43分钟前
  • Jokery
  • 推荐

9分43秒!好无聊可是也好浪漫的一部电影... 太迷人了

4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电影史上著名的一分钟沉默其实并没有六十秒

48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震惊!两个男人竟然骗一个女孩子做出这种事……2019076

52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对自己的美还不自觉的安娜·卡里娜的呆!蠢!萌!和两个坏劲十足的男青年。一个放荡不羁“活着还是死亡,在你的乳沟之间,这是个问题”,一个看似温和老实却,边安慰边摸向乳房。最坏的还是导演编剧戈达尔。在类型之间来去自如,无视电影文法的剪辑。但也就这样,电影竟然也堂堂正正成立了~重温。

5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He says England's finished, China will win, so he's learning Chinese 四五十年前戈达尔老师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 真感人

58分钟前
  • R
  • 还行

一直被致敬,从未被超越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

那段舞蹈完爆低俗小说扭扭舞呀!

1小时前
  • Mr Q
  • 推荐

课堂上莎士比亚台词纸条搭讪,迷人的三人麦迪逊舞,咖啡座的轮流转及一分钟的沉默比永远更长久,打破纪录的最快速度跑完卢浮宫,以及死时才能看见无脚鸟的传说。尽管有着这些美妙的小段落,但人物的设置欠缺魅力,正如他们精神上的虚空,既没有笑,也没有眼泪,一切早已写定,如同一则重复的报纸新闻。

1小时前
  • 时以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