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

HD中字

主演:维克托·波尔斯特,阿里耶·沃索尔特,奥利弗·博达特,蒂伊门·戈瓦尔茨,卡特简·达门,瓦伦提金·达恩斯,克里斯·泰斯,安吉洛·提森,艾莉西亚·德佩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孩 剧照 NO.1女孩 剧照 NO.2女孩 剧照 NO.3女孩 剧照 NO.4女孩 剧照 NO.5女孩 剧照 NO.6女孩 剧照 NO.13女孩 剧照 NO.14女孩 剧照 NO.15女孩 剧照 NO.16女孩 剧照 NO.17女孩 剧照 NO.18女孩 剧照 NO.19女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所谓张力就是明明知道,却欲罢不能

观影中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主角才16岁!所有片中表现出的冷静,克制,隐忍,放在这个年纪前提下都太过度了。也正因为这样,也更让人心疼。就像每一个旋转中逼近的特写都预示着一点点接近体能底线的摔倒。整片最大的张力,就在于时刻让观众都处在期待她好,和潜意识里明知不可避免的悲剧中拉扯。就像那颗椅子底下只有观众能看到,并且知道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揪心,但仍有一丝希望在,所以更是欲罢不能。只有在练习芭蕾和医院有关的情节中,还有泳池里,(泳池紧接着)是和芭蕾服一样纯净的天蓝;房间里,生日聚会,男孩家都是浓的化不开的橘红,前者单纯简单,是心之所向,后者,是不愿深陷又无法摆脱的现实。所以当舞台变成深蓝时,也预示着纯净被混沌的侵蚀。坐在舞台下的劳拉眼神表明了一切,失去芭蕾,也失去通过医学手段变成女生的希望(尽管是暂时的),她只好通过自己的手段,不冷静一次,爆发一次。最后一次抱着弟弟入眠,暴风雨前的宁静,终点即将来临。

谁又忍心对她生气……

最后,作为处女座,真想为导演和主角都大喊三声Bravo!Bravo!!Bravo!!!

 2 ) 十分不推荐的在开明环境下极端自我凝视中极端的选择!!!

打一星!是因为对于主角最后的选择的极度不理解,甚至觉得这样极其愚蠢!!!处在一个相对已经比较开放、还有一个十分开放且支持她的家庭的情况下,竟然要用这么极端的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宣告”一些什么东西??不是医生不给你做手术,不是没钱支持你做手术,不是你对手术过程一无所知!只是需要考虑身体健康程度啊!切掉了然后呢?本来能继续使用保持一点ml感受做成yd的东西没了,yd的材料也受损,尿道改造的东西也受损!通通都受损!要是这个事情发生在20-30年前,就是没人愿意做手术也就算了,你非不愿意当男的就是要“对抗全世界”你切了我说你是个英雄,但是在这个电影里的环境来说(开明支持的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开明的环境,十分支持的老师,不怎么体贴但是也没把你赶出去洗手间天天追着你骂的同学等等),够好了!明明只是需要好好沟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这么极端?这是在宣扬什么价值观的选择?伤害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影响伤害自己健康/身体的后果?有没有考虑过家人医生周围关心你的人会有多自责?

 3 ) The true heroism of transgender

It's a painful process, and the girl suffers a lot.

But, you cannot blame the surroundings: her father fully supports her, her ballet teacher fully supports her, nevertheless, things go wrong.

This negates the idea that we would have been happy, if it were not for the external imposition of patriarchy and binarial logic constraining us to gender identity.

In their experience, the distortion, pervertion, suffering, which is inscribed into human sexuality as such comes out, they are, as it were, sex at its purest, sex at its most antagonist.

Cisgenders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by the social-constructionist message, using Judith Butler's term.

Yet, it becomes essentialist as transgender people often express their longing to "live authentically as my best self".

Of course, gender is symbolically contructed. It is, in some sense, a choice. One's gender identity is not biologically determined.

However, authentic free choice, by definition, as we learnt from Kant Schelling etc., at its most radical, is always experienced as a neccessity. The choice's already happened, which means it's an unconscious choice. That's for me a very simple Freudian solution of "is it socialconstructionism or determinism?". It's a free determinism, from the standpoint of one's conscious ego. It is determined, but at a deeper level,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it.

 4 ) 你的优雅与沉重

生在一个美丽又残缺的世界,我们何其幸运

很早之前你就知道,上帝造人不总是公平的,比如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别,而有的人生来就和别人不太一样。你也懂得世界对于有些人来说,生存会比一般人艰难得多,特别在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时候。

这个世界里,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无论男女老幼都要严格遵守,就是男的天生就是男的,女的天生就是女的,男的不能变成女的,女的也无法变成男的。这是千古以来不容质疑的所谓“真理”。而这种刻板的性别印象从古至今,人们从未怀疑过,也从未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这些你未必不晓得,当你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你就隐隐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你害怕和同性一起上厕所,也害怕和他们一起洗澡,甚至嬉戏打闹时也总是放不开。你总觉得你应该是个女孩,应该和女孩们在一起。所以你总是孤单一人,身边没有朋友,也没人理解你。

按着这样的剧情逻辑,你也许会过得很惨或者选择自杀。在无数狗血故事里上演过无数遍的那种。赚取眼泪的确很容易,可也让人觉得廉价。但那不是你的人生,毕竟这不是一个悲情卖惨的故事。

你是不幸的,但你也是幸运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生在一个温暖的家里,有一个疼你的爸爸和倔强的弟弟,虽然是单亲家庭,但是你们彼此都很相爱。更重要的是,爸爸很早以前就知道你的与众不同,不像别的父母,他很开明,也很大度地接纳了你,还努力帮助你纠正上帝所犯下的错误。就像爸爸说的,你在全国最好的芭蕾舞学校之一上学,有那么好的医生帮你做变性手术,你已经很幸运了。

于是在镜头里,我们就有幸见到了如今的你,花样年华里花一样的你。你一直在练习芭蕾,昏天黑地没日没夜地跳,似乎那就是你的爱和未来。洒满阳光的大厅里,你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会是柴可夫斯基一会又是肖邦。即使和那么多青春无敌的美少女站在一起,你也始终是笑得最动人的那个。

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无疑就是你了。你虽然起步晚,却最舍得下苦工,即使在放学后,还是独自待在舞蹈教室,让老师继续给你补课学芭蕾。一遍又一遍,跳错了再重来,一直练到脚上血流不止,老师心疼地抱着你说,“别对自己太苛刻了,休息下吧。”

你热爱芭蕾,视之为生命。简直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地步。也许在潜意识中,你觉得自己会像丑小鸭一样,总有一天变成圣洁美丽的白天鹅吧?或者就像《天鹅湖》里被魔王施了魔咒的公主,只有在月圆之夜,才能幻化成本来面目,在翩翩起舞时就能遇见一生中的真爱吧?只要坚持不放弃,破茧成蝶就指日可待。

优雅的舞步承载着蜕变的心愿,那就是你的青春。

你那么美又那么优秀,每个人都想当然地觉得你应该有个男朋友吧,像别人一样,在最好的年纪拥有一段最难忘的恋爱。连帮你做手术的医生都劝你,“别委屈自己,你可以享受现在的欢爱,不至于以后孤单一人,在车站等待遥遥无期的巴士。”可是完美主义的你那么自尊,你坚定地回答说,“在转换性别之前,我不想介入爱情。”你想把最好的自己留给最好的那个人。其实你心里是有喜欢的人的,偶尔在电梯里相遇的那个英俊男孩,他向你暗示过,你也懂得,可还是选择了矜持。那是属于少女独有的甜蜜念想,不能轻易说破,只适合在午夜梦回时放飞。

来到这个新学校已经很久了,内向的你却始终没有朋友,女孩们肆无忌惮的疯闹,你却彬彬有礼独自一人,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和那么多同学站在一起,你也只是貌合神离。渐渐地,你被大家孤立起来了,甚至流传着一些关于你的传言,有人说你其实是男扮女装,和女生一起洗澡是别有企图。

本以为这些传言都不用理会就自然过去了。可是女孩们还是找到你,三番五次地恶意戏弄你,比如那一次,一个女同学的生日会上,她逼着你当众露出隐私部位,还质问你是选择当男孩还是当女孩。你惊惶无措,只好顺着她们的意思做了,得到的也只是无休止的轻蔑与讪笑。一群人总是难以理解一个人的处境,这世上,感同身受的善意毕竟太少了。

也许就是那件事以后,你不再相信人群中还有理解与善意,加上青春期的敏感倔强,让你一夜间变得自暴自弃起来,不光练舞的时候频频失误,也在饮食上随随便便,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遵医嘱的后果就是变性手术的无限期推后。而在舞蹈课结业前的意外晕倒,更让你失去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结果,你只能望着聚光灯下那些不如你努力的女孩们,在台下的人群中暗自啜泣。还没有等到完美绽放的时候,便从人生舞台上狠狠摔下来;还没有等到惊艳蜕变的那一刻,就在重重恶意中沦为作茧自缚的笑话。也正是在那个最黑暗的时刻,年少的你一夜长大了。可是无论遭遇了什么挫折阻碍,你都是注定要完成一次蜕变的,或早或晚,只是时间问题。否则之前受过的伤流过的血受过的委屈,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积累,就都失去了意义。作为一个清楚自己未来宿命,并对你的人生蜕变坚定不移的人,你一直都有这个醒悟与决心。

当足底的优雅不足以承受世界的重力,那么就自己成全自己,放生命一条生路吧。你以一种决绝的自残方式,亲手帮自己完成了性别转换,也亲自纠正了上帝的错误。那些爱你的人流下了关爱的泪水,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也可以闭嘴了吧。

最后你顺利出院了,也完成了艰难的蜕变,走在路上的你焕然一新,长发随风飘动,笑得那么舒心,仿佛全世界都已经爱上了你一样。这是电影给你的结局,可我觉得还没有结束。因为在不远的前方,你会收获更多的爱和尊重。那些你曾经失去的,将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加倍偿还给你;那些伤害过你的,终会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那些你期待已久的,一定会在某个路口和你迎面相遇。

就像那句话说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善意安排。”对此我深信不疑。

 5 ) 请不要用胸和下体来定义我的性别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整个亚太地区有0.3%的成年人口是跨性别者。

总数在900万到950万之间。

而在中国大陆,认为自己生错了身体,想要变成另一性别的人数至少有400万。

在LGBT人群中,跨性别者是最小众、最不受关注的一群人。

他们被同龄人排斥、孤立,在社会上遭受歧视,找不到工作,甚至还遭到家庭暴力。

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曾经尝试过自杀。

香蕉姐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就为跨性别者的生存现状撕开了一道口子:

《女孩》

Girl

这部电影在2018戛纳电影节斩获了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和酷儿金棕榈,也提名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豆瓣口碑8.2分。

片名[女孩],海报上也是一位女孩,看起来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其实,人家是个蓝孩纸。

右图为片中的Lara

左图为Lara扮演者维克托·波尔斯特

不得不说,演员选的非常棒了,兼具少年的英气与女性的柔美。

每次这样雌雄莫辨的形象出现在大荧幕都让人过目难忘。

[丹麦女孩]中同样出演跨性别者的小雀斑;

[我不在那儿]中饰演鲍勃·迪伦的凯特·布兰切特,这些形象相信只用一眼就能牢牢吸引住观众。

如果说小雀斑和大魔王都是艺术化地演绎另一性别的状态;

Lara的饰演者维克托·波尔斯特则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他在电影里的表演,真实、自然、细腻。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演员的性别,真的会以为他是个女孩子。

Lara,15岁,心理性别女,身体性别男。

没错,她正处于做变性手术前,服用雌性荷尔蒙时期。

这段时间,她的五官会变得柔和,胸部也会渐渐发育。

网络上一位美国小伙服用雌性荷尔蒙前后对比图

但男性性器官没有摘除,没有阴道,胸部也不明显。

也就是说,她依然拥有一具男性身体。

少女的十五六岁,人生中最宝贵、最易逝的阶段;

对友情、爱情、性爱等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时期,却偏偏被困在一具男性躯体里。

就像被拴住了手脚,什么也做不了。

可想而知,很多自卑、挣扎、斗争、痛苦等情绪随之而来。

这样的经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隐秘而不为人知的。

影片开始,弟弟轻声叫醒Lara,姐弟俩在床上玩耍。

起床后,Lara像跳舞的女孩那样压腿、舒展身体。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她的脚宽大,不像一个女孩的脚。

出门前,Lara对着镜子,给自己打了两个耳洞,戴上耳钉。

显然,她格外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现出的样子,希望别人把她当成完完全全的女孩看待。

弟弟学校的老师说她是“姐姐”时,她的开心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她又对自己女性身份十分不自信。

因此害羞,不爱讲话,见到男孩会脸红,还喜欢偷偷观察别人的反应。

除了对自己的接受外,她还面临一个挑战:

15岁才去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起步比别的姑娘晚很多;

还有,她的脚并不适合穿女芭蕾舞者的足尖鞋,需要经过辛苦的磨砺才行。

因此,她每天下尽苦功,练到脚尖破皮流血也不肯歇息。

另外,芭蕾舞者需要自信地展现身体的轻盈与优雅,对Lara来说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别说展示自己的身体,她连在别人面前裸露都很害羞。

练完舞蹈,即使满身是汗,也从不与姑娘们一起洗澡。

在医院检查时,隔着窗帘换衣服,耳朵会红。

其实,同学们没有歧视她,只是会对她抱有好奇心。

有一次老师在课上问,觉得和Lara共用一间女更衣室不方便的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隔壁的女生感觉很有意思地笑着。

Lara虽然极力控制,还是掩饰不住错愕和尴尬。

香蕉姐没有在欧洲生活过,不知道欧洲社会对变性人的宽容度有多高。

会不会像电影表现出的那样温和,好奇与议论都只是悄悄进行。

唯一一次激烈的桥段发生在一次旅行中。

在一位姑娘的带头下,同学们或者好奇,或者跟风,逼Lara脱下内裤,要看看她的第三条腿。

Lara在众目睽睽下被迫展示自己的羞耻处。

看完后,女孩们有点恶作剧得逞后的得意,和对她奇怪身体搭配的偷笑。

也许她们没有恶意,也没有排斥、孤立她。

但把她当作异类,用好奇的眼光探询她,也是一种伤害。

那位带头的女生,还反问Lara这很难吗?你对此有什么不满吗?

你既然认为自己是女生,女生之间看下身体有什么大不了的,用得着这么苦大仇深吗?

先不说这个带头人有多刻薄和偏见,这也抛出一个问题:

Lara拥有开明、支持她的父亲,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定期为她做检查,做心理疏导。

包括亲戚、老师、同学在内的很多人都接受她,认为她从内到外就是一个女孩,一个漂亮、有魅力的女孩。

父亲和医生还鼓励她及时行乐,好好珍惜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Lara为什么还是无法接受自己?

我想这应该很难吧。

对Lara感同身受是不可能了,但只要带入一下自己就瞬间理解了。

比如香蕉姐结结实实一个妹纸,突然长出一个JJ……

这还谈自我认同呢,跳楼的心都有了吧!

当然这个类比不是那么恰当,毕竟境遇不同。

不过Lara的一些感受,还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看到别的女孩子跳热舞,肆意展现自己的身材时,Lara的眼神羡慕又黯然神伤

就像我们看到别人在炫耀的东西,恰是我们想要而无法拥有的东西时的感受一样。

特别是那段,Lara面对自己约会的男孩儿,亲吻后,无法再继续下去,只好改为kj.

最后痛苦、窘迫得落荒而逃。

可能对别人来说如此寻常的事,对Lara来说却是奢望。

电影里,Lara的父亲鼓励她不要有心理负担,并告诉她,她的勇敢已经成了其他人的榜样了。

Lara的回答让香蕉姐很感动:

我不想成为一个榜样,只想成为一个女孩儿。

嗯,很简单、朴素的愿望,实现起来却如此之难。

当生理无法与心理保持一致,最后换来的是Lara对自己身体的摧残。

电影里Lara对着镜子,凝视身体,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索。

因为要穿女式衣服、女士内裤,Lara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胶带把自己的睾丸封住。

医生告诫过她,这样会引发感染,Lara依然故我。

在学校遇到喜欢的男孩,回到家在镜子前小心翼翼地观察自己的身体,

并在第二天对爸爸说,想增加荷尔蒙的剂量。

这对身体有损伤,当然是禁止的。

但也从侧面看出,Lara面对爱情时极度的自卑。

约会落荒而逃的那个晚上,Lara第一次在镜子前露出了因为缠胶带而受伤带血的性器官,让人触目惊心。

不管她白天如何掩饰,对待身体的态度反映了她最真实的内心。

其实影视剧里并不缺乏探索身体的部分,一般对自我的认知,总是要落实到身体上去。

青春片里总少不了欲望、滥交之类的主题。

[皮囊之下]里寡姐在镜中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去认识自己。

但Lara 对身体的凝视不一样,她不是去探索,而是不去厌恶。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香蕉姐想这样独特的私人体验,一般人是编造不出来的吧。

果然,Lara是有现实原型的。

真实的主人公叫Nora,与Lara的名字十分接近,不知道编剧起名时是不是故意靠近原名。

左为扮演者,右为原型

2008年,导演在报纸上看到Nora的故事,就想把它改编为电影。

并花了十年的时间去思考怎么讲好这个故事。

对此,Nora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她告诉导演,Lara需要去呈现挣扎、斗争,最大的敌人是她自己的状态。

电影最终呈现的正是每一次想要获得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的人,所必经的战斗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为什么本片虽然是Lara的私人化视角,却让人很有共鸣的原因之一。

谁也不敢说,天生对自己完完全全的接受,每一次都达到自我期望的高度。

那些你为了让自己满意,辛劳付出的日日夜夜,与Lara一个人练习芭蕾舞,一个人对镜独照的时候,情感是一样的。

另外,就像开头所讲的那样,[女孩]这部电影为人们理解跨性别者提供了一个窗口。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跨性别者都有非常明确的性别认同。

Lara很清楚的告诉别人,yes,我是女孩儿,迫不及待地想长出胸部。

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不同,只是生错了身体。

电影[人生密密缝],生田斗真饰演跨性别者

但是人们却常常凭借肉眼去判断一个人,一旦认定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所有背离性别的事情,都是变态的,有病的。

一位生长在中国的跨性别者曾经无奈跟父母说:

我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你明白,我就是我呢?

也有跨性别者真诚地恳求:

我希望大众不要因此误解我们跨性别者就是一群“不男不女”的人;

实际上,恰好相反,我认识的跨性别者,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普通生活,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们知道自己是谁,面对困境,没有任何退缩,和常人一样,在认真地生活。

他们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文/香蕉姐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6 ) 自记,字数超了

以芭蕾作为切入点很好,用男性的身体来练习女舞者的足尖技巧,而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和她为了成为女性而忍受的身心疼痛相互映照。当其他人可以享受闲暇时她不得不继续进行大量练习以打破身体带来的阻碍,大量的独自练习场面也说明了这只能是她一个人的对抗,而她的对话镜头大多画框都只框住她自己,也说明了外人无法给她提供帮助。而影像的先天优势在这部电影里也发挥得很好,无需特别的描画,仅仅是拍摄下来,就能感受到她男性身体的力量感,这种无法割离开的身份,不是一把剪刀就可以剪掉的了。而最后剪除的长镜头,镜头始终比拉娜本人的动作缓慢,直到她进入房间才缓缓跟上她,并且让她背对镜头完成了这场戏,这似乎是说观众无法再通过镜头来深入她内心的感受,这种身体上的疼痛是因为更大的心理疼痛凝练而成,感同身受在这一刻不再可能。另外戏剧冲突不选择常见的外界对她的反复伤害而推动剧情,更多的是她个人的内心痛苦的渐进而推动,唯一一次外界伤害是被女孩们要求看看雕,但能感觉到女孩们或许不是出自完全的排外和恶意,剧作手法和拍摄所呈现的都指向了人物的内心,比较统一。最后她的女性面貌,是在经历了所有痛苦之后才能呈现。另外后面就没有心理指导的戏了,对于更加弱势的跨性别群体,通常的心理指导很难起到多少作用。更不用提对一个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讲,通常的情感也不再适用,她不仅不知道自己喜欢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已经艰难,还要面对更多其他的迷惑,这实在是过于复杂的考验,更不用提她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最后这部电影有大量的对镜子和镜像的应用,有一些是拉娜对自己男性身体的审视,以芭蕾舞作为切入点的巧妙也又一次呈现出来,舞者需要用镜子来纠正自己的动作,而拉娜则凝视着自己无法纠正的躯体越来越绝望。在最后镜像模糊或许说明了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和迷惑,以及可能面临的更多伤害。

最最后,父亲虽然一直支持她,但根本还是把她当男孩,每一次进她的卧室都不敲门,这对她又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短评

隐忍、希望、自省、决心、崩溃...这个“女儿心男人身”所展开的故事没有充满霸凌嘲笑,没有秘密解开后的狗血撕逼。Lara所背负着是高强度芭蕾以及每天一次次照镜子、快速更衣的躲避所带来的厌食与忍无可忍;是不断回避着“I'm Fine”下默默消化掉的所有情绪。全程专注于挖掘角色内心、没有大起大落的克制处理和最后一场戏所带来的冲击感是无法形容的,那一刻影院的观众也在抽着和Lara一样的气。

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有些事情是没法改变的” 第一次看到如此切实的讲述变性细节和心路历程的片子:初期注射荷尔蒙和服药,手术切除阴茎和全部海绵体,并用一部分阴茎做成阴蒂,然后尽量让阴道够深…最主要的:治疗无法逆转。今年的欧洲电影奖该片提名了最佳男主,难道不应该是女主吗?=。=

1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温柔而让人感到真实刺痛的变性之路。人们只看到了毛毛虫和蝴蝶,却没有想过卡在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成长态。这是今年我觉得最纯正的LGBT电影,它对同志的属性构建完全来自于角色内在,与家人是否开明、社会是否支持无关。因为做自己,所以对痛苦甘之若饴。爸爸说“你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她说我不想成为榜样,我只想做一个女孩。雌雄莫辩的美少年出演这个变性角色太惊艳了,喜欢她对镜子的每一次凝视...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肤浅的不理解或尊重女性的表达

17分钟前
  • S
  • 很差

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真实感是3D特效和VR都应该反思的

21分钟前
  • xiaoyaah
  • 力荐

A / 一场预先设定的点对点单向运动却没有回落到二元划分中,而是在几乎静态的过程中开掘细腻复杂的心理世界,在温和却依然固结的性别文化中探寻身体的意义。身体是冰冷的容器?僵死的符号?是焦虑的牢笼还是反抗的武器?或是一种如芭蕾般超然的姿态本身?导演并未给出标准答案,却已将这一选择背后的千钧之重全数交付出来。Girl最终是一种开放的身体,而非性别。

22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要不是主角有露点,怀疑他已经做完了手术,真的已经达到了雌雄莫辨的状态。国外的社会形态已经好到,老师会要主角闭眼后再询问会不会有人介意跟他用一个更衣室?给人的感觉是尊重所有人,也没有把跨性别者区别对待,同时也在尊重“正常人”。主角还有完全支持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同学们理解和尊重,可还是会有很多青春期烦恼和不满足,人类文明阶段的确过于落后了……

2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Cannes71# 有这么绝的题材,难得的是拒绝抓马,所有的套路点到为止;一直暗流涌动,于是能把心理写得少见的细腻。芭蕾舞拍得也很好。直到最后那一下,全场倒吸一口凉气……把跨性群体的药物干预过程带来的身心变化和青春期的问题做了一个绝好的互文。感觉在酷儿棕榈里竞争力比奥诺雷还强!

2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真正要拿剪刀剪掉的,是三分之一的片长

3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锁定年度最蛋疼电影。一直感叹身体是灵魂的囚徒,最后一刻的绝地反击全场瞠目。演员真是太厉害了!

3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保持微笑,努力合群,假装坚强。原以为人生的痛苦是潜伏在角落的强敌,必须全副武装奋起反击,实际却发现它们如无形的潮水时刻压迫着你,唯有筑起一道又一道防线才得以自我保护。一个人面对太难了,还好她有一个可以盛放所有过去的爸爸,和一个可以寄托一切未来的弟弟。影片用漫长近距的失焦让观众如在水下憋气一般,濒临崩溃却只能保持镇定,正如劳拉每天所经历的,唯有独自在卫生间扯下胶带打开窗户的一刻,才能真正的大口喘气。

4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饶是包容开放的西方,对性别认同障碍者而言,也免不了深深浅浅的暗伤。而许多格外艰难的仗,都需要Lara独自去面对。但看她如此热情与畅快地投身到芭蕾舞上,如此认真地做自己,如此急迫地渴盼一具称心的躯体,会觉得满是勇气与骄傲。练舞固然一身伤痛,但夹着鸡巴做人,更痛。这个不想做榜样只想做女孩的人,叫人不知如何疼惜才好,但也欣羡,她有那么好的家人,这种举世无双的好爹,能在全球复制粘贴百亿次吗?在我们还在挤兑所谓娘炮的时候,文明社会已经开始对性别、性向有了愈加多元的定义与自定义,差别之大,叫人胆寒。@平遥

4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比起结尾的终极疼痛,女孩亲手戳出的耳洞和跳舞跳到鲜血淋漓的双脚, 更让人忍不住倒吸冷气。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想要做你自己,就要承受疼痛。你的灵魂想自由,也要先经历烈焰灼烧,方能涅槃重生,褪去丑小鸭的稚嫩,化身羽翼耀眼的凤凰,云霄遨游。处女作能拍到如此娴熟而不老气横秋,真有灵性。

50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即便在父亲如此开明支持,医术和社会条件都可以顺利完成变性的今天,变性群体受到的压力依然是无穷大的。演Lara的演员惊为天人,芭蕾片段拍得超好。酷儿棕榈应该没悬念了。PS:好痛。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我不知道该如何赞美这部电影,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完全征服了我,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小家伙》一样,《女孩》是非常有痛感的电影。在影像上集中体现在练舞的手持段落,摄影机不断逼近人物以至崩溃。而叙事层面它拒绝标签、拒绝猎奇的口吻,则决定了更为隐秘的疼痛暗藏在日常中——主人公越是用笑容掩盖,周围的人越是待她如常,疼痛就越是难以抵挡。这种寻常的艰难比汹涌的苦难更令我心碎。年度新片十佳。想起双雪涛的一段话:“这正是现实世界的残酷所在,当你坚持你自己时,也许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意义时,就会越来越发现,坚持自己是多么困难。”

5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因为海报好看才去看的,结果真的不错,是我的菜。爸爸对Lara说,你很勇敢,你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她说我不想成为榜样,我只想当一个女孩。女孩永远是女孩。

1小时前
  • 唐小万
  • 推荐

切丁丁那场所有人都虎躯一紧啊

1小时前
  • Laisses tomber
  • 推荐

完全看不出来是处女作,自信成熟又丝毫不露怯不炫耀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主演真的是一块宝,芭蕾舞场景拍得根本就不像部处女作。如果看完觉得哪里隐隐作痛,那估计电影创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二刷加到五星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做自己,也不是一件易事。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