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HD

主演:伊夫·蒙当,艾琳·帕帕斯,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朗索瓦·佩里埃,雅克·贝汉,查尔斯·登纳,皮埃尔·迪克斯,乔治·热雷,贝尔纳·弗雷松,马塞尔·博祖菲,朱利安·吉约马尔,玛加莉·诺埃尔,雷纳托·萨尔瓦托雷,Habib Reda,克洛蒂尔德·若阿诺,莫里斯·巴奎特,热拉尔·达里厄,让·布伊兹,让-皮埃尔·米盖尔,范都德,让·达斯特,居伊·迈雷斯,安德丽·坦茜,弗朗索瓦·肖梅特,José Artur,拉乌尔·库塔尔,Gabriel Jabbour,乔治·鲁基耶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阿尔及利亚语言:法语,俄语,英语年份:196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焦点新闻 剧照 NO.1焦点新闻 剧照 NO.2焦点新闻 剧照 NO.3焦点新闻 剧照 NO.4焦点新闻 剧照 NO.5焦点新闻 剧照 NO.6焦点新闻 剧照 NO.13焦点新闻 剧照 NO.14焦点新闻 剧照 NO.15焦点新闻 剧照 NO.16焦点新闻 剧照 NO.17焦点新闻 剧照 NO.18焦点新闻 剧照 NO.19焦点新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焦点新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溶解新推销员之死霓虹灯下的哨兵命运赌神小戏骨:降妖记慷慨之心毒药除了我,每个人都有人爱切尔西侦探 第二季不只是语言匆匆那年我们的费尔斯特先生去世了合金杀手巴黎一妇人千年敬祈萨姆·杰伊:夜半狂想龙珠超理想的儿子一点就到家败犬:前篇虎胆悍将继续下去 第三季蒋筑英实习医生风云第二季克莱拉达令我的爱秀吉威廉与凯特幸福归来周六夜现场中国版恶种2:新变异诛寇行动美国总统为情所困杀死汝伴暗芝居 第三季顶级大厨:甜蜜世界 第一季粉色旗袍旗袍苍之骑士团阎魔堂沙罗的推理奇谈超能暴力对决

 长篇影评

 1 ) 政治的黑暗与生俱来

     《焦点新闻》明明白白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政治斗争明确的黑暗,那里那还有什么正义,那有什么正直,那有什么真相,直接是赤裸裸你死我活,直接是赤裸裸的暗杀。这样明显的杀害行动,在政治斗争里想怎么歪曲就怎么歪曲,没有事实可言,有的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生活还在继续。
    看来政治斗争是全世界共有的,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差不多。已经不存在良心与原则,而只有胜利只有权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直接用杀人的方式也在所不惜。政府也全是为权力掌握着说话,根本没有对与错。看来所谓的犯罪只对平民老百姓起作用,对政治家就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法律只是他们的工具,所有事情都是他们达到目的的利用对象。
    其实不管谁胜谁负都是失败。这个世界离真正美好完美实在太远太远了,所以这样的斗争每时每刻还会继续。只不过有的政府比较强硬开明,老百姓稳定安居乐业。有的政府无能腐败,老百姓就要求换个政府。天下都一样,走到那都是如此,看来只有在自己内心寻找一片安静之地。

 2 ) 政治、电影与科斯塔·加夫拉斯

新片型的出现总会有种种暗示。电影史学家西克里耶说:“70 年代的法国社会好比所向披靡的第二帝国。这个时期充满了拜金主义,广泛的城市生活,以及对于金钱的贪婪,造成了很多房地产丑闻,掌权的政治阶层深陷其中。”于是政治型叙事电影应运而生。政治电影最初的目标是真实再现法国社会。同时,试图发明一种新的电影摄制方法,把政治意识形态和电影话语联系起来,构成新的连贯性。正如史学家弗罗东所说的:“在这种叙事型电影中,这个时期真正新型的‘政治性’电影,不再寻找集体价值观的乐趣,而是寻求对个体的欣赏——可以理解成语言操控的东西,最终被视为革命性的。”法国政治电影采取排他性的格式,一路彻底地考察社会结构,重新定义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力的关系。1968 年之后,科斯塔·加夫拉斯的《Z》(真实事件)和《大冤狱》、《失踪》一系列影片的成功,使电影和政治两者一起很快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政治电影开始把具体事物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世界观,电影开始介入了现实。

同样,促进科斯塔·加夫拉斯电影类型产生还有一个首创,就是成立了政治性“电影导演协会”。这个协会起着无形的监督作用,至今都有着影响。战后以来,除了克莱尔的《自由属于我们》、雷诺阿的《生活属于我们》等一些零星的名片,法国电影界就再没拍过完全意义上的国内“政治片”。并且当时正处于电影对政治变动不感兴趣时期,因此科斯塔·加夫拉斯取得的成就更加瞩目辉煌。

科斯塔·加夫拉斯是希腊电影人,1952 年移居法国,并于 1968 年加入法国国籍,刚开始在索邦神学院学习法国文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后来转修电影研究,在巴黎的电影资料馆他看了许多电影,科斯塔·加夫拉斯发现原来电影也是一种写作——通过影像来创作。然后他进了高等电影学院,成了众多大牌导演的助手,这为他在之后的创作中积累经验。

在《Z》筹备的期间,1968 年法国巴黎爆发了五月风暴。整个社会对政府,对资本垄断充斥着不满,学生和工人集体抗议,这同时也标志着文化、社会、政治新时代的到来。虽然导演表明这场运动的爆发在电影筹备之后,并没有因此来改变自己电影的内容。不过同时也说明导演早就敏锐发觉了社会的需要,他的电影正是当前民众需要看到的、符合大家观念的电影。导演 2018 年来资料馆时在交流会中提到了《Z》剧组的所有人都没有工资,但演员都是当时希腊、法国、意大利最有名的演员,都非常愿意参演这部电影,因为他们都觉得这是现在需要的电影,需要表达传递的东西,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要传递出来他们自己的意志。

电影《Z》也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片子讲述了 1963 年在萨洛尼卡,一位希腊国会受欢迎的左翼自由党议员——兰布拉基斯,因组织集会反对在希腊部署北极星导弹,威胁到了当局,遭到了暗杀。在一次示威中,他被杀害,警方不但没有保护他,还大力掩盖事情的真相。负责调查的法官不顾阻挠,将案件侦破,并将这场政治阴谋大白于天下。但在影片结尾字幕表明:尽管罪犯们被罚款判刑,但在第二年的军事政变之后,他们还是官复原职了。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开放性结局,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电影如实地讲出了结局,事实怎样就怎样。影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欧洲政治意识与责任和充满活力、节奏明快的好莱坞动作片风格结合起来。此片凭借真诚的政治责任感和叙事风格让人难以忘怀。它没有囿于教条观念,对于用非民主方式控制意识形态的可怕的扭曲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科斯塔·加夫拉斯接下来的一部影片《大冤狱》同样对另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谴责——20 世纪 50 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主义清洗。在该片中,他探讨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本质。主角被诬告犯有叛国罪,他面临着是否应该为了组织利益承担这项莫须有的罪名的痛苦。该片虽没有那样跌宕起伏,但它的戏剧效果传达出一种简朴的道德情操。用可怕的事实证据,谴责了使用道德败坏手段,伪造审判,虚假供词和斯大林式恐怖,以及当时对法国共产党的认可。因为科斯塔·加夫拉斯不太考虑爱国主义,所以外界总是以此来抨击他,由于他本人没有政治打算,所以这一点也并无大碍。他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反映问题。1972 年的《戒严令》讲述了中情局密特里昂丑闻时期在乌拉圭的活动,探讨了引人注目的良心和道德观模糊的问题。还有 1982 年的《失踪》,一个发生在阿根廷的政治独裁故事。这一系列的影片表明了科斯塔·加夫拉斯自己的电影风格——至少将三种不同片型的最佳特点相结合——黑色电影的恐怖氛围、标准的动作花传奇剧以及基本的警匪片。科斯塔·加夫拉斯导演总是以一种强硬的追求真理的姿态来展现他的电影。

由于《Z》的主题集中在不公正上,它使得当时的欧洲观众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在人类观念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Z》的片头字幕中,直接黑底白字写出了“影片如果与事实、生者或死者有任何的雷同,并非巧合,而是故意。”在影院观看时,引来观众的笑声,放在现在恐怕也没有几个导演会在自己的电影片头写上这么硬气的一句话。同样在电影《失踪》中,从开篇的旁白开始,影片就以一句 “片中部分人物姓名被更改,是为了保护其生活中的原型,也是为了保护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的态度,同样也展现了法国 20 世纪 70 年代电影的姿态——介入现实,并且不断追求着真理。这既保护了电影的艺术性和纯洁性,同时更加表现了事件真实性。

要想取材于现实,必须着眼于现实。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导演交流会上,已经 85 岁的科斯塔·加夫拉斯导演表明了自己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欧洲政府和民众在看待欧盟问题上的矛盾点,他一直在观察生活,并且充分利用电影的媒介去揭露这个痛点。在被媒体问及为何对政治题材电影情有独钟时,加夫拉斯有一句很著名的回答:“所有的电影都是政治电影。”“我们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学、电影,还是电视——都要面对千千万万的观众。我所说的‘政治’不是从权利的角度,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科斯塔·加夫拉斯所言,他作品中展现的政治斗争残酷和政治迫害的无情,并不归咎于大时代悲剧——这些让人无可奈何的症结上,而是落在具体的个体上——作恶的终究是人本身。

我想到波酥的一句话:“如果文字不能记录真实的历史,那就让表演记录历史中真实的人性。电影里的历史我一无所知,可是人性却似曾相识。这是注定被湮没在娱乐至上的汪洋中的孤独声音。”大多数的政治电影通常都会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去模糊事实,含沙射影,而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电影总是坦荡的。他着重于唤起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意识到在我们这个政治化的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提出问题,揭露事实真相,以便让观众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今天,我们重温四十多年前的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电影,那个阶段制作出来的电影真实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紧扣时代的脉搏。伟大的作品一定呼唤着时代的印记,科斯塔·加夫拉斯用它的姿态来展示着这一切。

——写于2018年5月

参考:雷米·富尼耶·朗佐尼 . 法国电影 [M]. 北京:商务印刷馆,2009,224.

 3 ) Z的心还在跳动

能在大屏幕上观看这部政治电影的开山之作是种幸运,能看到85岁的导演加夫拉斯老爷子亲临电影资料馆更是荣幸。 政治电影看得不多,不过如此赤裸裸还原政治事件的电影真心震撼! 全片开始这句“此片故事如与任何真人真事相似,决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给力! 影片是以1963年希腊统一民主左翼党议员戈里奥斯·兰布拉基斯被右翼军人势力杀害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的,最后军事独裁政府上台。 其中两段情节给了我相当大的撼动。 一个是左派议员主持的集会被各种阻挠,军方指使流氓无赖冲击会场,袭击反对派领袖这段表现的十分写实,没有遮遮掩掩,没有象征隐喻,军方、警察的视若无睹,流氓下作残忍的手段,尤其是左派议员被打后在房间颓废的背影,让我无比的压抑并被迫感受着那种恐惧,如身临其境。 另一个是年轻法官在排除万难给军方定罪的片段。每一位军方人物的审判过程和拍摄表现方式都是一样的,人物走过记者围绕的外屋,给人物勋章特写,人物进入内屋坐下,法官告诉他被判决一级谋杀,人物羞愤的离开。四段程式一样的拍摄带给人的不是重复的感觉,而是解气!十分的解气!直到那时,我一直被压抑的情绪才彻底发泄了出来,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这部片子看完心里沉甸甸的,当然结局仍旧不美好,这才是政治的真实面貌,但是我能感觉到,Z的心还在跳动! 向老爷子致敬!

 4 ) Z

是部老片,看起来有隔膜感。(尽量不要看老片了)
配乐有些部分不能理解其美感,感觉怪怪的。
有些地方很好,音乐很美。

一部政%治黑幕片,但这种美好的结局,能否出现在现实?
不妥协的法官,追求真相的记者,热心的民众,我们没有。

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国产的政223治黑幕片之类的东西吗?
我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体#%……制下?

影片的名字,倒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取名的,简洁明了,又耐人寻味,好。

怎么样的政%府是完美的,是好的?

 5 ) Z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

 6 ) 笔记(2022.1.22)

在这部非常成熟的作品中加夫华清晰地呈现出的理念,即用流行的、几乎美国的方式(得了奥斯卡奖)制作政治电影并且以此获得影响力(得了奥斯卡奖),令我感到特殊的振奋。虽然后面几乎很精致,电影开头一段仍然生硬而野兽派,如同一种近乎即兴、去掉洁癖、三倍速(指的不是表面节拍而是底下的和声进行)的早期戈达尔,这是C-G的惯常作风,与左派、同样注重细节趣味(想想墙上厚框的画像,照片上的反光)却强迫性一尘不染的阿兰·雷乃形成人们所能想象的最强烈对比。雷乃甚至也喜欢插入镜头;《穆里爱》有各种与C-G异曲同工但给人完全相反感受的插入画面:雷乃学术且(至少想要)意趣隽永,而加夫华想要一种美国式的紧张和动情,外加一抹布努埃尔(能够自信地进行《资产阶级审慎魅力》或《自由的幻影》那样场景切换——切换本身,我说的不是叙述的宏观组织——的人除了他也许只有洪常秀)的拙雅。故事写法越是美国——独立检察官看上去像终结者——就越需要在内容上变得反讽:cf. 罗伯特·奥特曼的手法。仍然,作者无法控制临近尾声时泛起的不当的喜剧性;他通过注入一个深重的欧洲结尾作为补偿。

B+

 短评

那销魂的变焦镜头和大场面呀。加夫拉斯的政治电影有情节剧化的成分,尤其煽情上面很有功力。不过影片显然处在所谓新左的立场上,但是检察官这个人物的超越立场很有趣(后来他成了希腊总统…)。结尾有悲情政治之嫌。此片最好的是剪辑。大奖:奥外(代表DZ|FR是侯麦的穆德),剪辑/戛纳评审团奖+影帝

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如有雷同,纯属故意”,1967年加夫拉斯在回希腊途中读到左翼议员兰布拉基斯暗杀始末的小说,旋即搬上银幕。以侦探片手法和半藏半露的叙述技巧还原历史事件,并对这部政治惊悚片做了喜剧改造(如记者采集嫌疑人、军事高官轮流被问询),又在大快人心的戏谑高潮后急转而下,揭露政治最无情黑暗的本质。

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抛却导演处理群戏和场面调度的变态级能力不谈,这片真正不朽的是它几乎百分百说出真相的勇气。故多加一分,致勇气。

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峰峦叠嶂、层层推进的政治惊悚片,却裹以侦探悬疑的类型模式,大量密集信息输出+精妙灵活的调度和剪辑(闪回的快速剪辑,主观视角的紧张,变焦镜头的独到运用),简直无法喘息,在刻意戏谑式的欢闹映衬下(其节奏与叙事节奏相当吻合,且极具讽喻性),一场精心酝酿的惊天阴谋在暗处扬起变天风暴。以彼时希腊政局为错综复杂的背景,以真实暗杀事件打底,一众小人物与高层被串在同一艘渐沉的船上,黑幕的利益诉求总是相似的,良心的光亮程度却各有不同——总有蚍蜉撼树的少数孤胆者;结尾极为震撼,以文字蒙太奇的方式印证着希腊语“Z”的含义——他的生命仍在继续,理想的光不灭,即使消失的名单在继续(播报者的接力暗示着传承)。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看到有人好奇《罗马》怎么同时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他们可能不知道1969年《焦点新闻》、1997年《美丽人生》、2001年《卧虎藏龙》、2012年《爱》也是同时提名,最后都只拿了最佳外语片!还有一部1971年的《大移民》在第44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外语片,第45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但可惜最后都没拿奖!(Netflix被接纳,好莱坞“七大”诞生,加盟美国电影协会,奥斯卡提名创历史→http://news.mtime.com/2019/01/23/1588420.html:自己在朋友圈表态后,看到时光网这篇稿子里也提到了此事,不过编辑没提到《大移民》。)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科斯塔·加夫拉斯成名作,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剪辑、戛纳评审团奖与影帝。1.开创政治电影之先河,直接改编自希腊政治事件,批判1967年政变上台的军事独裁政权。2.融合纪实与虚构,将侦探片、警匪片与政论、律政片共冶一炉,全程张力十足,激动人心。3.飞扬的变焦推镜与精妙的剪辑,假反打偷换时空与快速闪回后为[美国往事]等片借鉴。4.结尾的新闻播报层峦叠嶂,凸显出权力集团的隐天蔽日,黑暗而残酷,无人可幸免,是为历史的逻辑。5.本片如有雷同,纯属故意为之。6.伊夫·蒙当、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和雅克·贝汉等法国影星齐聚,演得精彩。7.导演原是希腊人,与安哲罗普洛斯一样饱经政治沧桑,而本片亦似乎预示了安哲最初的几部政治历史性极强的作品。(9.0/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叙事形式可资一谈,导演掌控结构调度什么的也还算严谨,但浅显的情节作为政治电影的内容来说太儿戏了一些

22分钟前
  • 东遇西
  • 还行

以前看过的政治电影通常都会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去遮遮掩掩,装模作样;唯有Z是如此地坦蛋蛋,如此地赤果果;当然,看在TC子民的眼里,顶多是笑而不语了

26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结局其实还能更好,可以上升为秩序与真相的冲突,但鉴于影片拍摄的时代背景,这种讽刺寓言式的处理方式也能够理解。摄影剪辑和几场大场面戏份都很精彩,告诉观众50%真相之后再来揭晓另外50%的叙事方式也挺有趣。

2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A+】好到失语。毫无疑问的影史最佳政治片,又是一个开始即巅峰的类型。除了结尾过快,几乎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导演的掌控力简直可怕,视听语言炉火纯青,多次由特写变全景的复杂镜头调度可见一斑。以极快的剪辑节奏与欢快配乐包装一个政治故事,找到极佳平衡点完成融合;多次巧妙的剪辑点设计高效的压缩时空,使全片一直保持一种快节奏爽感,对于政治片几乎是一反常态,却仍然达到了严肃讽刺效果。人物群像也是相当成功的,在一窝黑的情况下没有过于注重“性格”的塑造,而是多次利用闪回完成一种情绪的传递,使得人物立体。高级的有点过于超前了,实在难以想象。而且内容现在也很应景了,这应该就是现在某处的常态吧。

31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资料馆180426# 新浪潮前后的法国电影无疑是世界影史中里程碑式的存在。Z打开了政治电影的眼界,以独特诙谐的基调让观众全然沉浸其中。配乐和剪辑十分带感,插叙丝毫不拖泥带水。前面那段集会群戏够激烈,结局的政治真相也是大快人心。导演说演员都是无薪出演,年轻的路易爷爷也那么美好啊…

32分钟前
  • 少年悖论
  • 推荐

一桩事先张扬的政治谋杀案,难得的是没有开启全知视角,而是以半掩的方式带领观众一道还原真相。除了开政治惊悚片之先河外,最有意思的还是片尾字幕:新政府禁止人民展示字母Z。谁能想到如此荒诞的寓言半个世纪后居然应验了?再看片头的“如有雷同、纯属故意”堪称神来之笔啊…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节奏和音乐都很抓人,最后的悲壮结尾有点刻意了,但整体还是相当出色的剧情片,左派和平主义者与“基督教保皇党”的冲突有跨越时代的意义。检察官“污蔑”凶手是社会主义者的计谋,凶手的同性恋倾向,发布新闻与冲进病房质问的无缝剪辑,都很有味道。街头大乱斗拍得有真实感。Z大概表示Zoe吧?

35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8/10。加拉科夫将大量移动跟拍、主观镜头和心理蒙太奇的技巧相互渗透,以侦探片的模式突出了整个政治丑闻的悲哀。片中Z先生穿过反对派群众的时候,心跳声的放大和主观视点增加了危险气氛,先生遇刺后Z夫人由于渴望逃避现实,只愿意回忆往事的心理闪回穿插,精妙地把纪实风格和内心客体化的手法融为一体。对人物争论和政治运动的连续移动拍摄,带领观众体验着窥视正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感,例如Z先生遇害后他的朋友在医院房间里持续争执,还有记者和Z夫人观望窗外的事件,即一车军警如何镇压要求捉拿真凶的示威者群众,迎合了观众的欣赏趣味。结构上设置了围绕车祸展开的罗生门叙事,大法官不断调查走访,再现了一幕幕口述的情景,将线索慢慢深化,结尾军人集团通过策划谋杀、干预法庭甚至政变来推翻原有判决和大选结果的血淋淋现实,敲响了民主危机的警钟。

3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政治电影开端,兼有纪实感和幽默感。但跟想象中还是有差距,感觉把调查过程拍得有点絮叨,锋利的影像表达只是昙花一现。加夫拉斯似乎偏爱闪回手法,但罗生门式的演绎不算新鲜。即便看不出对真实历史的影射,也能看到对真相的探寻,对正义的坚持,以及结尾众官员脱罪的黑暗现实,但感染力实在有所欠缺。

38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拍政治电影,政治地拍电影。完全聚焦在事件上而非人物,更能突显出政治性的特点,强叙事戏剧化也是为了政治表达服务,并未陷入煽情之中。剪辑等技术层面是亮点,并不太认同这能和纪录片有什么值得对比的,尤其形式。

41分钟前
  • 本位
  • 推荐

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政治黑幕片发端,影射希腊独裁政府。渐入佳境高潮迭起,女人接过最后一句“因泄露官方文件判刑三年”震慑人心。变焦,闪回,配乐剪辑亦赞,兼具侦探、惊险、闹剧之风。雅克贝汉担任制片人

4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比这部政治惊悚片更酷的是听科斯塔加夫拉斯云淡风轻地讲五月风暴,讲和新浪潮那帮子人的故事,讲当年怎么和戛纳分庭抗礼,讲如何面对美国邀约的诱惑,讲他自己对电影的态度和看法。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有意思的映后谈了,向老爷子致敬。

47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像是一个流亡希腊人的班底制作,反映国内军事政变,音乐来自提奥多拉基斯,印象却不深。有理想化色彩,特别是看到后来一个文弱检察官让一帮警界大佬走投无路的桥段,不过,这就是宪法才能赋予的力量。结局是先扬后抑,流露出家国沦陷的愤懑。亮点是对群氓和黑手们的喜剧化处理。总体有冲击力,很直露。

49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

54分钟前
  • Vini_Kazm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