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浮生

HD

主演:卡西·阿弗莱克,鲁妮·玛拉,肯妮莎·汤普森,格罗弗·库尔森,丽兹·弗兰卡,巴洛·雅克布斯,理查德·克劳斯,卡莎,威尔·奥德哈姆,布瑞亚·格兰特,奥古斯丁·弗里泽尔,乔尼·马尔斯,布莱恩·皮茨,罗布·萨布雷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鬼魅浮生 剧照 NO.1鬼魅浮生 剧照 NO.2鬼魅浮生 剧照 NO.3鬼魅浮生 剧照 NO.4鬼魅浮生 剧照 NO.5鬼魅浮生 剧照 NO.6鬼魅浮生 剧照 NO.13鬼魅浮生 剧照 NO.14鬼魅浮生 剧照 NO.15鬼魅浮生 剧照 NO.16鬼魅浮生 剧照 NO.17鬼魅浮生 剧照 NO.18鬼魅浮生 剧照 NO.19鬼魅浮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鬼魅浮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M(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和C(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饰)是一对十分恩爱的恋人,在一场车祸中,C不幸死去,将心碎欲绝的M孤零零的留在这个世界之中。然而,C却并没有真正的离开,他依然以灵魂的形式留在他和M一起生活过的那幢房子里,留在M的身边,沉默而又深情的看着他生前的恋人的一举一动。  C的离开让M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她哭泣、抑郁、自闭,仿佛生活在真空里。M决定从房子里搬出去,可是C无法离开,他只能继续的等待着等待着,支持着C的,是M曾经留在墙缝里的一张字条。新的住客来了又走,无限的时间永恒的流逝着,某日,拆迁队将C所在的屋子拆除了,一片废墟之中,C发现,原来被困在无尽的等待中的,并非只有他一个。白桦林中的哨所理想的儿子何种谋杀猪猪侠之安全常识100例死亡录像百战天龙之横扫千军势均力敌的我们德云社烧饼曹鹤阳相声专场哈尔滨站毫无痕迹第一季袁天罡之夺命天敌干涉新丧尸出笼七侠五义人间道出包王女第三季如果被关注那就完了宝宝大过天国语再说一次我愿意白玫瑰1992盲刺恶搞之家第十一季光影流情康熙大闹五台山哥斯拉-1.0我们永不逝去相棒X DAY假面骑士01 日语版女孩2018安丽小姐夏日福星粤语小前提塔楼:死亡讯息 第二季业余爱好者1994坂道之家迷失海湾第二季野外求生生死迷情梦想总动员消失的世界真爱限时令走火炮严肃的月光

 长篇影评

 1 ) 看这片子之前,我居然和它的幕后英雄聊过天

这世界很小。

去年六月,我跟这部片子里的一位重要参与者,打了有快一个月的交道。他在本片中的作用,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却很容易被人忽视。

当然,这不能怪观众。因为他们这些人对于本片的贡献,本来就不应该被观众关注,甚至发觉。不过既然大家都看完电影了,所以我们也可以来聊聊这些幕后英雄了。

这不是篇影评,只是一个恰好和影片工作人员打过交道的人,过来和大家分享些小故事。

这个工作人员在影片里是有露脸(虽然露脸时间加起来可能也就1秒多钟),甚至有几句台词的。他在片子里扮演自己的老本行:魔术师

Jared Kopf,本片的特效团队的成员之一。

《鬼魅浮生》这部“鬼片”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全片里没有用到任何电脑特效。其中的所有灵异效果,全部是请魔术师过来,用魔术手法完成的。

而这位Jared Kopf,如果你不是在魔术圈呆过一定年头的,可能都不一定听说过。他叫是一个非常低调,但是极为牛逼的青年魔术师。这种人放在网络小说里,就妥妥的是那种绝世少年天才,超级宗门核心嫡传弟子的模板。

去年六月份,我们工作室请了他来中国,做巡回魔术讲座。

这里要纠正一些人可能存在的一种偏见,那就是魔术师都是对秘密十分保守,死活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东西的落后人士。实际情况真的不是这样。魔术师不是不愿意公开秘密,只是他们的公开是有对象的。这个对象限定在其他魔术师,以及魔术爱好者这里。换句话说,你如果是混这个圈子的,那你将接触到太多太多的秘密。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西方魔术师著书立说的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上只要是个大师,就会或早或晚地将自己的魔术公开,写进书里,然后交给专门的魔术道具商售卖。至于行外人,对不起,这些不是入门读物,是需要你有一定基础才能看的专业教材,所以别想在普通书店里看到它们。

再后来,又有了录像带、VCD、DVD乃至网络。魔术师们的记录手段,自然也与时俱进。

一百多年下来,作为后辈的我们,面对的是汗牛充栋的,记载了十几代魔术师一生心血的魔术文献。说实话,看,是根本看不过来的。而且你这边看,那边还在不断出新的。

扯远了,聊回Jared Kopf。总之,魔术师除了会著书立说,拍摄教学录像之外,还会做讲座,教世界各地的其他魔术师和爱好者变魔术。我们给他安排了尽量松一些的巡回日程,并且让他可以先带老婆孩子去想去的地方逛一逛。

6月初的某一天,我和团队老大去车站接人。第一眼看到他,我就愣了。因为之前印象里的Jared Kopf,一直是这样的形象:

没想到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他,却发现画风变了太多:

我问他们一家三口之前先去哪儿玩了,他老婆Elayna费了半天劲,脱口而出两个奇怪的音节:

Qiu Fu

我说我去,你们仨挺会玩儿啊,来国内第一站去曲阜。该不会是旅行社给你们安排的吧?

Elayna说不是不是,我们确实对孔子很感兴趣。

细聊下去,我发现Jared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看上去有些闷骚,却意外地很健谈。忘了当时话题是怎么拐到电影上去的。他拿出手机说你们看,这是我刚参与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中有个一直披着床单的鬼,可好玩儿了。

哦等下,我想起来话题是怎么拐到这上面来的了。

当时,我们正在聊什么样的魔术,才是好魔术。Jared说他觉得最好的魔术,是发生在观众面前,但观众却完全意识不到它存在的魔术。

于是他便举了《鬼魅浮生》的例子。

比如这里: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片段是有个不合理的地方的。

能猜到是哪里么?

来,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思考。

不知你想了没有,无所谓,我揭晓谜底了:

白布

如果是按正常情况来拍,那么当“尸体”坐起时,盖在他身上的白布会从他的头上滑下来。或者就算不掉下来,仍然罩在它头上,那么当“尸体”完全坐起时,他的头部也不应该像片段里拍的那样,正好位于白布的正中央。

可如果真是这样,那不就穿帮,或者没感觉了么?

想让这个鬼魂真的有那么一点“飘起来”的感觉,他的头部,还真的就必须一直处在白布的正中央。

Jared说,他们魔术师团队绞尽脑汁,最后才想出来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

那就是把白布的一头反复折叠(注意看下图红圈里)

这样当人坐起来时,折叠的部分便渐次打开了。嗯,要的feel有了!

可是呢,费了这么老些劲,观众却是基本注意不到这个细节的。但Jared在聊到这些的时候却很开心,因为他们帮导演创造出了一个”明明就是披着床单的人,却时不时会有‘真’灵异举动的鬼“的形象。

这里虽然有切镜头,但实际拍的时候是连贯的。因此要把它拍出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里继续聊一些题外话。

其实,魔术和电影的渊源很深。在早期电影的发展史中,一直贯穿着魔术师的身影。电影的发明者之一,奥古斯托·卢米埃尔,其实便是一位业余魔术师。

卢米埃尔曾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研究过人是如何眨眼的。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研究,他和他的哥哥路易斯·卢米埃尔,才发明出了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实用的摄影机。1895年12月,他们在巴黎卡皮欣大道上的"格拉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播放了他们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火车到站》。看完首场电影后,巴黎的一位记者预测了其光明的前景:

摄影的对象已经不再是静止的物体,它使运动的场景成为了永恒。当它被公众所掌握之后,当任何人都可以拍摄下自己心爱的人的影像、运动、动作、熟悉的手势和口中的话语后,对于他们来说,亲人的死亡就将不再是彻底的消失。

《火车到站》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拍摄事业随之展开。但是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既然电影才刚刚被发明出来,那么电影院,自然也是个还不存在的事物。卢米埃尔兄弟应该去哪里播放他们的作品呢?

这个时候,身为业余魔术师的奥古斯托·卢米埃尔,想起了自己认识的一位职业魔术师:乔治·梅里埃。梅里埃当时刚刚买下了前辈魔术大师罗贝·胡丹(Robert Houdin)坐落于巴黎市中心的剧院。两人便在这家剧院见了面。卢米埃尔向梅里埃,展示了自己兄弟俩的新发明。

梅里埃几乎是在看到那活动的影像的瞬间,便意识到了其价值所在:如果他能够把自己的表演拍下来,然后投射到一块大屏幕上。那么他每场表演的观众人数,就将不再只局限于区区一两百人而已,而是可以得到数倍的扩增!

梅里埃向卢米埃尔提出,要购买他的机器。可是卢米埃尔拒绝了。梅里埃没有气馁,他找来另一位英国魔术大师大卫·德温特(David Devant),以及一位非常厉害的工程师。三人一起努力,逆向破解了卢米埃尔版摄影机的构造,并打造出了自己的版本。于是仅仅在一年后,电影,便成为了梅里埃剧院表演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梅里埃在表演“人体消失”魔术

现在我们提起乔治·梅里埃,已经不会再提他是一位魔术师了。可是如果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毕竟,从梅里埃可以买下魔术大师罗伯·胡丹的剧院,做自己的表演场地这一点来看,他的魔术造诣,绝对也是当世一流的。事实上,梅里埃曾经被选为法国魔术师协会的主席。而今天的人们,之所以会彻底忘记他在魔术方面的功绩,其实恰恰说明了他对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因为一桩辉煌的事业,只会被另一桩更为辉煌的所掩盖。

梅里埃发明了一样东西,或者说,一个对于电影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技巧。

有一天,梅里埃和他的摄制团队,在巴黎的街头拍摄影片。结果不巧的是,拍摄过程中机器出了问题。于是他们只好停下检修机器。过了一会儿,机器修好了,他们继续拍了下去。

回到摄影棚后,他们把胶片冲洗了出来。但在观摩影片时,一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影片中的一辆公共马车,突然间变成了辆运棺材的马车!

一瞬间,所有人都蒙了,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众人想了半天,才终于意识到原因在哪里:因为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停了一次。检修机器前,摄影机最后拍到的是一辆公共马车。然后摄影机停止了工作。而等它被修好以后,有一辆运棺材的马车,正好跑到了之前公共马车所在的位置。而这个变化,被以一种非常直接而又突兀的方式,记载在了胶片上。

如此一来,乔治·梅里埃便在无意之间,发明了“剪辑”。

梅里埃也确实是一位天才,他不仅在看到电影的那一刻,便意识到了它在宣传方面的作用。他还在看到“剪辑”诞生的那一刻,发现了这个技巧的价值所在。他想到,这可以是一种全新的叙事手法。人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其实完全不需要老老实实地把一桩事物从头拍到尾。我们可以用“剪辑”,把不同的场景、不同事物人物连接在一起。而以此为起点,一个包含了无限可能性的新世界,就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梅里埃从“停机再拍”这件事中,悟出了剪辑这一手法。他接着将这种手法玩出了花,类似于像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这些拍摄手法,逐一被他开发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凭借着剪辑,电影的拍摄者们,可以真正的开始“讲故事”了(而不用像最早的电影里那样,纯粹就拍拍一个人在喝汤这样的无聊镜头)。

观赏梅里埃所拍摄的电影,你分明能看到一位魔术师的各种奇思妙想:复活的骷髅,凭空消失的演员,被砍下的头却在四处张望,甚至开口说话。

复活的骷髅,出自电影《幽灵城堡(The Haunted Castle)

 2 ) Where are you?

在无尽的时间里还有无尽的等待,当等待化为了执念,等待显得就没那么重要了。花被单说她在等人,但等谁却不记得了,最后花被单说:“我觉得他们不会回来了。”然后化为了虚无飘散了。大家都在猜那张纸条到底写了什么,有人说是“I know you've been back.”,也有人说是“I've been here.”。其实这张纸条也是给了C最后的解脱,他在等待里已经迷惘了,他期待妻子有一天会回来,每当屋子的门被打开都代表着一次希望的破灭,周而复始他的心也只能随着这间屋子坍塌,生前的他就不愿搬离,妻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是因为在这里有很多历史啊。这间屋子充斥着他太多的执念,不断往复都不知道多少个轮回了。也许那张纸条是空白的,多可笑多讥讽,一直对着虚空抓着不放。

 3 ) 死亡是一条河,两岸的我们都寂寞

同样由卡西·阿弗莱克主演的两部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和《鬼魅浮生》,刚好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究竟,在一场亲密关系里,死者和幸存者哪个更悲哀?

在《海曼》里,卡西·阿弗莱克扮演了一个失去三个女儿的父亲。

他是那个活下来的人,所有的伤痛,都要他来背负。

他一个人搬到波士顿,做着勤杂工的工作,沉默地度日,可是伤口却又一次次将它拉回那个叫作曼彻斯特的海边小镇。

那里有温暖的阳光,也有冷冽的寒冬。温暖是气候,寒冬是心境。

这个中年男人,注定无法逃脱负罪,只得生无可恋地活着,这是「幸存者」的悲哀。

而在《鬼魅浮生》里,卡西饰演了一个披着床单的鬼魂C。

他和M是一对情侣,住在一座僻静的房子里。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C的生命。

在《海曼》里有一处情节,哥哥去世,卡西去见他最后一面,他只是注视了片刻,茫然无措地亲吻了哥哥的面颊,便匆匆离开。

《鬼魅浮生》也有类似的情景,只不过死的人是C,前去看他的人是M。

同样,M也感到茫然。他看见C躺在病床上,全身蒙着白色的床单,安详、冰冷,无法分辨是「死亡」还是「睡眠」。

可毫无疑问的是,C确实死了。被车撞死的,头上还留着一道疤痕。

而死亡和睡眠真正的区别,是「醒来」的方式。

就在M走后,C突然坐起身来,走下病床,成了一个披着床单的鬼魂。

他回到那座僻静的房子,守候在M身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等待。

这是《鬼魅浮生》最为特别的地方。

我们看从前的电影,总是更关注一对情侣中活下来的那个人,看他是如何放下和前行的。

而《鬼魅》关注的,却是死去的那个人。

它采用「亡魂的视角」,拍出了一部很不一样的悼亡片。而悼念的对象也并不是死去的人,而是「逝去的爱情」。

这场来不及告别的爱情,对活着的人固然残忍,对死去的人呢?

其实更残忍。

因为,活着的人还有未来;而死去的人,却只有过去了。

当死亡为一切画上终点,C的生命只剩下单向的回溯。他没办法用一个新鲜的未来去掩盖过去的伤痛,他只能愣愣地沤在过去里,期待解脱。

该怎么解脱呢?

不知道。

我们只得看着这个披着床单的鬼魂,游荡在房子里,时刻守候在M身边。

透过他空洞的双眼,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的表情,他的哀伤,他落寞的身体。

这个房子的两个主人,如今只剩下一个。而他被永远埋在了这个房子的暗面,不见天日。

那薄薄的床单隔开的,是两个世界,更是所有接触的可能。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注视,只有陪伴。

影片中有一个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始终对着女主,看她瘫坐在地上,一勺一勺吃掉了面前的巧克力派。

她在不断切割着食物,不断送进嘴中,不断咀嚼,面色清冷。

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除了这个机械的进食动作和勺子触碰盘子的摩擦声,再无其他。

悲伤就这么一寸寸地渗透进来,霸占了全部的时空。

在这个时空里,表面上悲伤的是「吃」的人,其实更悲伤的,是站在不远处「看」的鬼魂。

他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企图用食物来消解伤痛,却彻底失败;看着她冲进卫生间,将那些无效的食物大口吐出。

他只能看着,却无能为力,这才是彻头彻尾的悲伤。

应该说,比起《海曼》,这部电影「丧」的程度还要更深。

《海曼》中至少还有一些戏剧化的情节,来淡化悲伤的氛围。

可《鬼魅》没有,它的悲伤是从始至终的,一点一点的淤积、泛滥,积小流,成江海。

即使是拍摄这对情侣的相处,甜蜜中也弥漫着忧愁。

它就像是C和M相拥而眠时,客厅中突然响起的那一声不和谐的钢琴,早早便预示了意外的降临。

它就像是C和M关于搬家的争吵:

M问C:你想留在这里? C:嗯。 M:为什么? C:亲爱的,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历史」。

是的,C说的不是「回忆」,而是「历史」,而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要到影片结束才能真正明白。

这座房子,对于C和M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对于M,它只是个总有异响的鬼屋,是个早早就想搬离的地方;而对于C,它却是一个留恋的对象,是一种不愿放手的执念。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C在这座房子里,已经等了很久很久。

自M离开的那天,C就站在窗前,目送她的离开。他看车子行驶在暖人的夕阳里,一路远去。而房子里,越发清冷、阒寂,比坟墓还要幽暗。

M还会回来吗?

不知道。

但是C,愿意等。

房子相继有新的房客入住,有单亲母亲和她的一双子女,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彻夜狂欢,有一个秃顶男人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宇宙的永恒真理:所有记忆、存在、不朽,都是妄念,一切终将毁灭。

对于这些阻止M回来的人群和思想,C动用鬼魂的灵异力量,将他们通通赶了出去。

最终,房子破败了,再没有人愿意居住。推土机不期而至,将它碾成碎片,化作了尘埃。

C的等待,似乎也到了尽头。

在废墟中,C看见了隔壁房间那个披着绣花被单的鬼魂,她的等待要更为漫长,以至于忘了等的人是谁。

此刻,在废墟上,她终于动了念头:“我觉得他们不会回来了!”之后便魂飞魄散,被单掉落在地,瘫软作一团。

如果说「死亡」只是「身死」,那么这一刻的被单掉落,则是「心死」。

“哗”地一下,所有眷恋、期待、希望,全部消失了。

而这,也是C的结局吗?

房子倒塌后,废墟上又盖起了新的大楼。

然而,C并没有魂飞魄散,因为他内心期待重逢的火,还没有熄灭。以至于当他从施工的高地一跃而下时,命运也并没有终结他的等待,而是给了他一种全新的等待方式。

就像前文写道的:死了的人没有未来,只有过去。

C竟一下穿越回了几百年前,回到了这座房子建立的起点,用一个「初见」的方式,去等待「重逢」。

那可真是神来之笔。

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历史」一词的含义。C从生前到死后的经历,恰恰见证了这座房子从建立到倒塌的全过程,而他和M的爱情就嵌在这段历史里,成为一个最动人也最心碎的注脚。

房子的主人一直在换,床单里,相拥而眠的人总有不同。可对于C来说,这座房子和他已融为了一体,而他身上披的床单,则是他和M爱情的最好见证。

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该走的还是要走。

C的等待,与其说是等待M的回来,不如说是等待一个真正可以告别的时刻。

那是什么呢?

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死无可恋?

或许是的。

但我想,故事还有另一层含义,并没有那么消极。

记得在片头的字幕里,影片引用了伍尔芙短篇小说《鬼屋》的第一句:无论你何时醒来,都有一扇门轻轻关上。

《鬼屋》讲了一对死去的恋人,回到曾经的房子里寻找宝藏,最终找到了他们最珍贵的东西,那便是爱情的痕迹。

《鬼魅浮生》虽然讲的并不是同样的故事,但内核却是相似的。

M注定不会回来了。

就像影片开始时的那段对话。

M说:我每离开一个地方,都会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诗句。这样我每次想回去的时候,都会有回忆在等着我。 C问:那你回去过吗? M答道:没有。

离开这座房子的时候,M也留下了字条。那意味着,她也不会回来了,这和之前的每次离开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这张字条,也成为了本片最大的悬念。

上面究竟写着什么,使得C在看后,瞬间消失?

你可以有很多猜测。比如:我不会再回来了。比如:你不用再等了。又或者,只是一句不知所云的动人句子。

但我想,应该是《鬼屋》里的那一句:The Treasure yours.——这是你们的宝藏。

这一句,曾在影片中出现过。它就出现在M带新男友回家,C愤怒地将书架上的书散落了一地,其中一本书打开的那页,正是伍尔芙的《鬼屋》,而镜头给了这句话一个大大的特写:The Treasure yours.

这是C在提醒M,这座房子对于他们的意义。这里藏着他们的宝藏——那心中永恒的爱的光辉。

而最终,M也把这句话留在了字条上,他用这种方式回应了C,告诉他:是的,这是我们的宝藏,我只有离开,才能完整地留下它。

那一刻,C也明白了这句用来提醒M的话,其实也是说给自己的。

生死两隔,留下的是一段完整的、值得一生回味的爱情。有它在就好,人和房子都不是「回忆」必须要依托的东西。

那就走吧。

自始至终,C等待的都不是M的回来,而只是M的一句:这段记忆,对我也同等重要。它不是一个说搬走就能搬走的房子,而是那段漂浮在人生里的彩虹斑驳,永远无法抹去。

这就够了。

“无论你何时醒来,都有一扇门轻轻关上。”

可是,你不必担心。

那不是什么鬼魂,而只是爱你的人,来看你了。

 4 ) 【严肃影评】每个人都可以说爱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等你

男主演卡西·阿弗莱克在今年刚刚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斩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名正言顺的影帝。

他的亲哥哥本·阿弗莱克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蝙蝠侠,

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执导的《逃离德黑兰》荣获了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卡西·阿弗莱克和本·阿弗莱克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时获得了奥斯卡的亲兄弟。

电影的女主演鲁妮·玛拉也是实至名归的实力派演员,

她因出演《龙纹身的女孩》提名第8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又凭借《卡罗尔》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88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影帝和影后的加盟,使得《鬼魅浮生》成为一部不普通的鬼片,而是要冲击奥斯卡的鬼片。

鬼片要冲击奥斯卡,其难度比其它类型的电影大得多。比如好评如潮的《第六感》,豆瓣评分8.8,提名6项奥斯卡,结果1个都没中。

还有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人鬼情未了》,最终也被《与狼共舞》击败。

说起来,《鬼魅浮生》和《人鬼情未了》有点像。它不以惊悚、血腥为看点,相反这是一部文艺、温情的电影。

鬼不一定都是可怕的。

电影一开头,这个色调,这个氛围,就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

一对情侣躺在沙发上,画面十分温馨,完全像是一部文艺片。

没错,这是一部完全不恐怖的鬼片。

他们是C(卡西·阿弗莱克 饰)和M(鲁妮·玛拉 饰),正在讨论搬家的问题。

M说:“小时候,家里经常搬来搬去。我会写纸条,把它们叠得非常小,然后藏在各个角落里,所以如果有一天我想回去的话,那儿会有一部分曾经的我在等着。”

C问M:“后来你回去过吗?”

M答道:“没有。”

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实际上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画面一转,出现了这样的字幕:

“无论你何时醒来,总听得到关门声。——弗吉尼亚·伍尔芙《鬼屋》。”

这对情侣经常听见房间里有声音,比如有东西压到钢琴的声音,再比如晚上也能听到怪声。

没过多久,C出车祸遇难了。

在医院里,M见了男友最后一面,从此他们阴阳相隔。

当M离开之后,C却坐了起来,成为一名披着床单的鬼。

这可能是史上最不恐怖的鬼了,甚至还有点萌。由于他是鬼,所以大家都看不见他。

当天堂之门打开的时候,C没有踏进去,而是披着床单离开医院,穿过草地,回到了家里,因为那里有他一生的挚爱。

荒凉无际的草原,落霞满天的黄昏,茕茕孑立的孤影,营造了肃杀和悲凉的气氛。

看到这里,虽然与常规的鬼片与众不同,但还是略显枯燥。因此,不少网友表示看了20分钟就愤然离席。

乍一看这是对《人鬼情未了》的拙劣模仿,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C回到家后,此时M正独自坐在地上吃派,足足吃了5分钟,直到吃得吐了出来。

原来,像C这样的鬼魂并不是只有一个,在他家对面也有一个鬼魂朋友,鬼魂朋友说自己在等人,但已经不记得等的是谁了。

C每天住在家里,默默地关注着M。

默默看着M和新男友拥抱,

默默看着她搬家……

临走之前,M在墙缝塞了一张纸条,然后刷油漆把它填平。

然后,她就永远地离开了……

后来,这里搬来了新的房客。

他们越幸福,C就越难过,C终于忍无可忍,伤心地开始捣乱。

因为闹鬼,这家人搬走了,随后又有了新人搬了进来。

可是,C始终没有等到M回来。

有一天,C的鬼魂朋友率先放弃了等待,说:“我觉得他们不会来了。”

于是鬼魂朋友消失了,这是Ta的第二次死亡,可能也是永远的死亡。

后来,这里拆迁了,修成了摩天大楼。

生无可恋的C决定跳楼自杀,

结果他并没有死,而是回到了几百年前。

他想死都死不了。

终于,他又回到了自己和M相爱的时候。

当年压到钢琴的是他,在晚上发出怪声的也是他。

最后,他把墙缝扣开,拿出了里面的纸条,

然后化为了虚无……

没人知道纸条上写的是什么,让C决定不再等待。

电影成本只有十万美金,采用的是极简主义,直接给男主披上一个床单,连化妆的费用都省了,这就注定这部电影看重的并非表面,而是内涵。

电影的节奏很慢,台词不多,以意识为主,甚至还和神学有关,也就导致表达的主题非常抽象,以至于口碑两极分化。

本片在今年的杜维尔美国电影节斩获了评审团大奖、启示录奖、评论家奖三个奖项,看来学院派还是挺认可的。

截止9月23日,本片豆瓣评分7.7,IMDb 7.4,MTC 84,烂番茄新鲜度92%,足以说明本片尽管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电影的主题实际上还是爱情和等待,同类电影大多是主角失去配偶或者分手之后,讲述主角的生活多么痛苦,多么难过,最后要么找到新的伴侣,要么和前任和好,要么继续孤独下去。

比如《人鬼情未了》中,女主最终还是发现了死去的未婚夫的存在,还通过灵媒取得了联系。

而《鬼魅浮生》则反其道而行之,从死者的角度出发,先聚焦女主的痛苦,再讲述男主更加痛苦,从而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男主身为鬼魂,最多只能搞搞破坏,但并不能和人类交流。

和女主相比,显然他是更丧的。

女主吃派的片段饱受争议,不少网友表示这5分钟的“长镜头”毫无意义,也有网友直呼“这是我今年看过最美的画面!”

她永远地失去了男友,她没办法补救,她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借助这样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仿佛能把痛苦一口一口地吃掉。

真正的伤心不是放声大哭,而是哭不出来。

C默默地注视这这一切,但他什么也做不了。

更难过可能是C,他甚至不能和对方交流,不能告诉对方自己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后来,M有了新男友,搬了新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似乎,她很快就走出了阴影。

而C的痛苦,无人诉说。

M可以有新的伴侣,新的家庭,新的生活,而C一无所有。

C有的只是无限的时间,然而长寿不是什么好事,只会放大他的痛苦,让他生不如死。

时间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条河,愿意的话,他可以走到上下游的任何一处。

每个人都可以说爱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等你。

而我,在家里等你回来。

 5 ) 当你的才华还跟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怎样节省胶片。

请各准备打分的朋友抛开所谓的“高分”,闭上眼睛想一个问题。这部片子到底讲了个什么。童话?不像。时光?也不像。轮回?有一点点。生命,也是一点点。爱情?吃派的五分钟。那剩下的时间导演都在干嘛了?用毫无内涵的静止长镜头折磨观众,用狗屁不通的哲学理论恶心观众,用开了两个黑洞的白床单毁掉了观众儿时的幻想。我还是告诉自己其实这片子挺文艺挺小清新的,要坚持。可是当这“破床单”骚扰墨西哥家庭和聚会时我的想法又破灭了。小清新毁了,意识流也毁了。我终于明白原来这导演最大的“才华”就是在电影里建立一个个设定而又一个个摧毁这些设定。我仿佛听到导演内心里在说:看不懂?看不懂就对了。我自己也看不懂。好了,一句话中心思想:这是一部一个自认为很有才导演用胶片大法把原本十分钟的小清新爱情片拖成了爱情、恐怖、伦理、记录片“四不像”的电影。网上有句话改编一下作为结尾。当你的才华还跟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怎样节省每一寸胶片。

 6 ) “幽怨”历史观和历史幽灵的消解

“幽怨”历史观和历史幽灵的消解

我不觉得电影《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 2017)是部有关鬼的恐怖片,也不觉得它是部“人鬼情未了”的爱情片,甚至我也看不出片中有多少奇幻色彩,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政治寓言片来看,虽有网友已介绍本片只是导演自身经历的一次升华(),但我仍相信导演是借一个床单鬼的经历在讲述某种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如何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

“幽怨历史观”是我用于解读本片发明的一个词汇,所以在此不妨先解释一下它的意涵。C和M是对恋人,影片曾多次穿插他们的对话。在影片快结束时,M问C为什么喜欢这个房子而不想离开,C说:“因为历史啊!我们之间的点滴历史”,虽然M立马回应了一句:“也没多少历史”,但有着这种历史观的C因车祸而化作幽灵后,再回到他们曾生活的空间,显然是充满着怨恨的。这就是我为何发明“幽怨历史观”这个词的缘由。那么,这个幽灵鬼有什么好怨恨的呢,它的幽怨历史观有什么特点 ,对来房子里生活的人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它又是如何消解的呢?我们不妨作如下解读。

首先,这个鬼对它曾经的恋人应当没什么怨恨的。它生前一心扑在音乐的创作上,家里诸事不问,连搬运重物甚至钢琴这些事都由女方来完成,它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那么,它幽怨什么,我们不妨看看幽怨历史观表现出了什么特点。影片大约用一半的篇幅来展现它“看着”(或者说“守着”)曾经的恋人,经历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而无动于衷。在此,我们不要为这个鬼开脱,从它后面能摔盘子砸碗看,它对自己恋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它仅在恋人为自救而与他人交往时发泄了一通愤怒,却全然不顾及这个本来就打算立马离开的恋人为了某种留恋,在这个房子里至少又坚守了一年(窗外四季的变化便是明证)。由此我们可看出,有着这个历史观的鬼,它对人性中的折磨和痛苦,对人类的苦难缺乏基本的怜悯和同情。或许,这就能解释为何导演要在本片中如此偏颇地布局谋篇了。

其次,这个鬼的幽怨可能来自这种历史观的保守和不宽容。恋人离开后,它独守它的幽怨王国。这时来了一个外来户,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虽然语言有异,但他们已入乡随俗了。不知道这位母亲说了什么,触犯了这个鬼内心隐秘的痛处,从而使它大打出手。虽然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外来户到底因为什么而在它的幽怨王国中获得了如此待遇,但从这个鬼的坚守,以及它生前留恋乡村、拒绝大都市的性格特征看,它应当是个极度保守且讨厌不遵从传统的家伙,所以,它对外来户应当一开始就表现出不欢迎的,或鄙视,或表现出某种优越感。保守的性格、文化的差异是可能导致它不宽容的主要动因。

第三,比较麻烦的是,它拥有这种历史观,却并不表现出历史的虚无,它相信生活的价值。所以,当那群在它王国内开着疯狂Party的人,当着它的面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人生无价值论时,它立马就火了。一番兴风作浪、大打出手甚至残酷清洗便是不言而明的事了。显然,对于这个鬼来说,它生前曾努力过,有过作品,它当然希望它能继续影响世人,但对于电影的言外之意,这种“历史观”非常迷恋它所创造的文化,努力推广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守护。

第四,在经历一番折腾之后,它所守护的幽怨王国一片狼藉,外力也欲毁之而后快,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片新世界。它当然很疑惑,为何它的王国一败涂地,即使在废墟之上,它仍不死心,它努力在寻找答案。它徘徊在高楼大厦之间,找不到任何“幽怨”的记忆,当然也找不出它的历史观能适用的空间。这里的世界从不执拗于过往,从来就没那么关注传统和历史,所以,这里黑人也会成为领袖;历史的发展在这里似乎没那么多逻辑和规律,历史在这里真的有点虚无。即便它努力回到从前,想看看新世界赖以为基的历史,那也是崇尚开拓进取,追求自由的时空,即便开拓者为此付出过死的代价,那里仍然留有真正值得回首的记忆——那些基于人性而隐藏起来的回忆——构成我们最真实的历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概知道这个奇怪的“幽怨历史观”是个什么“鬼”了?那个床单鬼其实就是“历史幽灵”的幻象,它带着“幽怨”神游八方,其实正是一场自我消解的行程;虽说是在找寻自我的价值,但它不能不沮丧归来。既然结果已无价值,那就再看看过程吧!它鬼心不死,虽然留给它的记忆已不多,但它仍然能想起和它一起创造“历史”的恋人,和她隐藏在门缝里的“记忆”。它知道这应当是它“历史”最好的见证。它终于拿出了那张纸条,那封闭的幽怨王国之门也随即开启。当它展开那张纸条,一切便烟消云散了。无论那纸条上写了什么,那绝对不是他们共同历史的证明,因为从他写的歌曲中,找不到“共同”的见证,或许可以找到自私的见证,所以,听完歌曲的她只能默默离开。幽怨历史观的价值在于这种历史幻象:它曾经使追随者云集,只不过当这种幻象破灭之时,也就是这种历史的幽灵消散之日。它无法让追随者回来,也无法让共同历史的见证人留下,它彻底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真是令人悲伤的结局!(文/石板栽花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p.s. 感谢 RioLiv & Ash十架 @ 微博 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短评

应该是比爱情更甚的对起源和因果的迷恋,就像经过一个宇宙轮回也想看清墙壁里那张字条的执念一样。在看似深邃而巨大的记忆房间里,每个人都不由自主想加入C,他是有限历史的绵延和川流时间的常量,这种悲情的迷人感或许就是唯物世界意义的一种解答,连达伦的《珍爱泉源》似乎都在对比中相形见绌。

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以为自己心疼玛拉,吃个派看得我泪水一脸,后来才发现至少玛拉还可以搬家可以开始新生活,而鬼魂却只能留在房子里等她回来,世世代代轮回再轮回。还有什么比信念崩塌嗖得一下床单就这么滩在地上来得更让人绝望,那个花床单说我觉得他不会再回来了,泪奔。原来那句我做鬼也要缠着你是句如此温情的话。

13分钟前
  • 朵朵鸭🦍💨
  • 推荐

仍是马力克附体,尤以门上光斑与头顶星云表现人类在时间长河的永恒微渺感,近乎默片的表现形式凸显环境音的作用,倒回叙事在结尾闭合,门框的取景构图让这座回环着爱与回忆的废墟呈现出迷宫的质地;日换星移,沧海桑田,万物荣枯有时,时间绵绵无尽,顿悟刹那灵魂委顿扑地,全片最佳瞬间。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不用担心我眼睁睁看着你爱上别人继而搬离这间房子的无能为力,我飘荡在人世间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看一眼你写下的古老诗句。

22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6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Moments

3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一头白床单也能拍出惊艳的鬼片。神游八荒,见证沧海桑田,对他来说魂牵梦萦的却永远是一道墙缝,因为墙缝里有她写给他的字条:真是个情深如海的鬼故事啊!鲁尼·玛拉坐在地上边流泪边吃派吃到吐是我今年看过最美的画面。(配乐值得加一星,好听到爆!)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据说每一间闹鬼的房子里,都居住着蒙盖白布的游魂。每个游魂都在等人,却从不记得等的人是谁。我的深情是触不可及,我的爱是无能为力。看你木然狼吞、呕吐到昏厥,我只能在一旁束手无策。时光漫漫,时间的轨道兜转,去挖开墙角里的秘密。魂飞魄散前终于领悟,孤独让我有了实体,寂寞却抽走了我的灵魂。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一个男人超越时间的深情。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在Dunkirk的配乐轰鸣后看这个简直洗耳。像MV的部分都是一种享受,出了影院后有种处处有床单的感觉。

40分钟前
  • \t^h/
  • 推荐

其实看到前面一大半时都感觉虽然很细腻很喜欢,但拍成短片就足够;但电影从时空错乱的时候开始变得有意思,一个孤魂目睹时代的变迁,他在等一个特定的人或是一句话给自己的存在做最终的定义--大卫洛维是个虚无主义重症患者可也真的好浪漫。卡西和玛拉就算演对情侣闲聊九十分钟我也乐意看!

4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48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全片自始至终诗意的镜头仿佛在诉说着生与死的距离,在思索灵魂与记忆的分量。当那座幽魂坚守的房屋被拆掉,这具幽魂心中默念”我想他不会回来了”,紧接着瞬间烟消云散,这真的比任何悲剧都让人悲伤。

50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时间与情感,细腻的感动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应该名为《鬼比人孤独》或者《鬼再孤独也不找同类》,又或者《披着白床单的孤独鬼》,应该是史上最有逼格、最安静的鬼片之一,把一个MV就能拍完的故事,活生生撑成一个长片,对话很少,还动不动长镜头,剧本应该很好写,主要看演员,看摄影,听音乐,这个鬼的造型其实很搞笑、很调皮,一点也不惊悚。

5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1. 少见的美国导演可以把握"微妙"这个词;2.孤魂对情的留恋与世间物不断毁灭循环的对照;3.可以跟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做double bill。4.5

57分钟前
  • Meng
  • 推荐

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屌吧。你特么倒是告诉我纸条上写了什么?!心疼吃派的玛拉。

59分钟前
  • HOW
  • 较差

被短评笑死,虽然也不是什么烂片,但真的是尬吹

1小时前
  • 浑浊儿
  • 还行

汤姆·哈迪:“我只露一双眼睛就可以演戏。”卡西·阿弗莱克:“我连眼睛都不用露就可以演戏。”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前半部的节奏控制得太刻意,跟后半部截然成了两部电影,不喜欢。鬼魂作为旁观者所呈现的虚无,无力,被突如其来的控制电灯和摔碗摔盘子桥段破坏得所剩无几。就安静如鸡做一个鬼不好吗,这么大魔力怎么不去改变世界呢,瞎搞。有很多非常迷人的片段,像小调,或者交响乐,但强行合到一起让人感到厌烦。

1小时前
  • 似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