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士柳白猿

HD

主演:宋洋,于承惠,李呈媛,王燕妮,赵峥,李长麟,马君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7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8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9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箭士柳白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为年少时目睹姐姐遭害,双喜(宋洋 饰)内心巨大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但他意外继承高超箭术成为了一名武林仲裁人柳白猿。混血美女二冬(王燕妮 饰)和绝世名伶月牙红(李呈媛 饰)出于不同的目的接近柳白猿,柳白猿在两个女人之间为爱纠葛不清。当所有的阴谋真相大白之后,柳白猿与匡一民(于承惠 饰)两位武林高手上演生死对决,最终柳白猿成为武林的一代传奇。小大人2016燕赤霞之镇魔龙女欧罗巴部落功夫小龙武映三千道越狱第五季人到中年1982艾娃AVA神探可伦坡第五季局内人2006季风婚宴新年泰疯狂咖啡公社卧室2022圣兽学园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第一季我的错误Rewrite第一季阿兹·安萨里:夜店喜剧人济公游记末日逃生(国语版)老夫老妻重返青春地球百子第六季全员死刑绅士杰克 第一季致命螺旋胡迪尼传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倩女奇冤水乡的春天一元背后且行且珍惜2016关于帕姆的那些事温柔之歌雪怪惊魂魔法律事务所 第一季魔卡少女樱 透明牌篇 序章 小樱与两只小熊

 长篇影评

 1 ) 其实这才是逝去的武林

主持公道的柳白猿不在了,并非柳白猿放弃了主持公道,而是武林已经不在了。新生代龙精虎猛的娃们都去投靠军阀了,追求的是早早地建功立业;而株守在陈旧阴暗武馆之中的所谓武行实际上是苟延残喘。这个世道已经不需要主持公道的柳白猿了。

武林规矩已经不在了,匡一民赢了徒弟,徒弟却并未兑现承诺,归根结底,火枪赢了功夫。

武术中真正的功夫不见了,代之以投机取巧,也是因为世道变了。很少有人还愿意付诸一生以求绝学,而短平快的高效上位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音。

但武林真的不在了吗?

1. 匡一民老了,但他没死。

2. 柳白猿残了,但他没死。

3. 只要匡一民不死,月牙红就会一直追随下去。

4. 只要柳白猿没死,二冬就会一直注视和保护他。

这些不过是电影语言,是意象、是象征。

什么是武林

一、柳白猿所守护的武林——“弓道”=“公道”

1. 柳白猿是一种使命,负责维护武林的“公道”。四只箭一个正方,一般深浅,这是一个符号——公道的符号。

2. 射箭之人,比的是气势,浩然之气,正义之气,公道之气。维护武林公道,就是得罪所有人,永远要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夜里不能睡在床上,只能睡床底下,但这是命,柳白猿的命。电影中的二喜年轻,心态还不稳定,压力很大,那就买醉。但命就是命,理解这一点才能看懂电影后面的发展脉络。

3. 射箭之人,比的是心正,心不正则气衰。每一次他见到月牙红,箭就射不出去,因为心乱了。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已。这里讲的是修身。做柳白猿就是做真君子,不亏心、不违心。二喜第一次和二冬同床,他在意的是二冬是否拿那种事来要挟,二冬不屑(二冬是真喜欢二喜,后面再说),二喜要的就是“不亏心、不违心”,所以他可以答应帮忙,但绝不接受胁迫。

4. 学射箭之人,先要学会做箭。做好箭,就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心稳,手才能稳,手稳,刀才能稳,刀稳,箭才能直,轻重平衡才能达到极致。任何细节都做到完美,才能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气势就会输掉。输掉了气势,也就没有了柳白猿。电影之中,二喜用刀削水果的画面也是符号,每一次削水果都是二喜心态的反映。

5. 学射箭之人,每次出门前要对着箭士像进行自省,要对到耳朵才是平衡的,而对到鼻子就是歪的。讲的还是正心。

6. 学射箭之人,拉弓不能看弓,看弓身体一定歪曲。这既是箭理,也是人心。看弓,便会有得失之心,有得失之心,心便不稳,所以身体便会歪曲。

7. 学射箭之人,左脚要正对目标。抛开不同流派的箭理,这也是一个符号,那就是直面目标,不要怕、不要躲。二喜在与匡一民初次接触之后,认为自己的气势被压倒了,所以回来找二冬讲这个忙帮不了。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二喜说我再去行刺为的是自己,因为柳白猿不能被人压倒了气势,不能怕,怕一次,就会怕一辈子,二喜就再也做不成柳白猿了。

8. 学射箭的人,不仅要学会射出去的箭,还要学会射回来的箭。这句很费解,其实就是“回家”。“箭已射出,便不能回。但人可以,我还有家乡”,射回来的箭,是师傅教不了的,只能自己去找。也就是所谓“心安理得”。“此心安处即吾乡”,回家,就是找到心灵的归宿。

9. 为什么二喜能够成为柳白猿?因为姐姐。这是少年二喜心中最大的痛,他要的是公道,而不是复仇,公道就是二喜的命,也是最终二喜找回的“家”。

10. 二喜为何不杀恶霸地主?因为他要的是公道,而不是报仇。恶霸地主,罪过是侮辱了二喜的姐姐;但若论对姐姐的伤害,二喜自问良心,他亏欠姐姐更多。杀人虽易,但对柳白猿来说,却永远过不了公道那个坎,二喜若因仇恨之心杀了地主,他便再也做不成柳白猿。

11. 柳白猿为何不杀匡一民?公道与强道可以并存,这是古典思维,也是对现代文化的解构。在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的现实面前,公道和强道反而惺惺相惜。

12. 加一句:做君子其实挺无趣的,正如做柳白猿也其实很无趣。但这是命,事实原本如此,心甘情愿就好。

二、匡一民所追求的武林——“枪”之道=“强”之道

1. 匡一民,十年前(1910年)祸害武林,也就是电影最开头的一段。那时的月牙红还是英姿飒爽的踢馆少女,匡一民已经54岁,还没有遇到杨乃兴。月牙红是她新娶的夫人,但在他心中月牙红不过是帮忙的。帮什么忙?成为一方霸主的忙。

2. 匡一民,枪,百兵之王,权力意志的化身。色情、性欲永远是权力意志的附属品。正如月牙红永远是匡一民的附属品。

3. 匡一民,十年后为了找出二喜,再次祸害武林,甚至比十年前还要嚣张。由此反推,21岁艺成之时(1877年前后),34岁开始辅佐他人成就功业(1890年前后),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背后的血雨腥风。十年前(辛亥前后)那次祸害武林也不过是在天下大乱之时,借机奋起、待价而沽。

4.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有自己的仪式。抽烟斗是为了闻闻自己的味道,若是有了恐惧之心,味道就会变坏,也就是气势上输给了对手。年纪大了,换成每天一个梨,闻闻梨的味道,便是定气安神,与出门照一照箭士像是一个意思。

5.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追求极致,就是要做一流人物。大背头徒弟讲:“乱世里,哪有一流人物?”,其实这就是自贱自轻了。匡一民始终自认是一流人物。但在徒弟心中,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徒弟未必说错,但自贱自轻终归会落入急功近利的下流路数,这就是徒弟输给匡一民的原因。“老祖宗的东西看明白了吗?”投机取巧至多是二流货色。武学上如是,人事上亦如是。同样都是强道,一流强道追求“自胜者强”,等而下之则是“胜人者力”、“欺软怕硬”而已,大背头徒弟处处贼眉鼠眼,地主王老爷就已经是下三滥了。

6.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有自己的规矩。比的是枪法,用的是长棍,取“兵者,凶器”之意;换枪头,便是性命相搏,再无师生情分。“我的东西在你身上变了味道。”,讲的不仅仅是功夫,也是做人的底线。事后徒弟背信弃义,枪杀杨乃兴,便是例证。

7. 但在公道面前,强道会心虚。匡一民面对要带走月牙红的柳白猿,居然拿出了手枪,枪还是枪,但此枪已不是彼枪。事后所谓70%云云,不过心虚的托辞而已。

8. “公”道丢了,就只能是“强”道。二喜与匡一民初次交手(那箱梨)之后,气势没了(真正的原因是月牙红)。二喜便射不出公道之箭,只能靠武力去武馆平息纷争,这就不是“公道”,而是“强道”。

9. 加一句:做强道其实没那么拉风。一流人物又如何?一方霸主又如何?不过都是无家可归的游子而已。公道讲射回来的箭,这层道理是强道所没有的。

柳白猿到底更爱谁?

一、月牙红——本我之爱

月牙红是一个符号,色情的符号,性欲的符号。二喜一碰到月牙红,就心慌意乱,这是本能。这种爱来的纯粹,来的感性,来的近乎非理性,几乎无法抗拒。事实上月牙红的妩媚与月牙红的决绝都被演绎到了极致,她是一位心理大师,专治年轻力壮的直男。但她绝不弱小,她才是柳白猿最大的敌人。柳白猿会因为月牙红而放弃自我,变回二喜,但终究发现自己不过是被月牙红骗了,其中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

月牙红也爱正义的化身——柳白猿,但她更爱强权的化身——匡一民。匡一民不死,月牙红便无法回头。

二、二冬——自我之爱

二冬,混血,父亲是同盟会元老但被杨乃兴出卖而死;也是一身好武艺,但更多的是舶来品,无论是匕首还是绒绳,功夫都是西式的;会讲汉语,但却是西化思维;面容姣好,但更为阳刚。以她对孤儿院的熟悉和信任,出身于此的可能性也很大。她对柳白猿的了解,是匡一民的那个败类徒弟告诉她的。上述这些符号,实在是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二冬爱柳白猿,爱的很西化,但爱的也很古典;倒是柳白猿总是将她作为危险的象征,若即若离。

1. 二冬与大背头,算是平级同事,但不是一路,这在电影开头,大背头想借传授箭道为名搞暧昧,二冬就已经挑明:走开。

2. 二冬也是刘大帅的手下,但替父报仇应该也算不上谎言,大致是相互利用。

3. 二冬与柳白猿同床,确实是美人计。但旋即被柳白猿识破,当柳白猿说出“交换不可以,但帮忙可以”的时候,二冬便生出爱慕之心。同时,柳白猿也对二冬的坦诚多了一分另眼相待。电影里多数情节,柳白猿和二冬除了打架,大都是躺着说话,实在不能过度解读了。

4. 二冬与柳白猿交手,几乎都是用刀背,而遍布砍痕的那支箭,则是二冬和柳白猿的纪念。

5. 二冬救柳白猿,二冬留柳白猿,泼辣坦诚,柳白猿是知道的,也是信任的、感激的。甚至可以说柳白猿也是爱二冬的,但这种爱太冷静、太理性,太有仪式感和责任压力,以至于看上去都不像是爱情。

6. 柳白猿推开二冬,从孤儿院离开,也可以看作心愿未了,无以为家。柳白猿相信二冬是真心爱自己的,而自己说出这个爱就会变得异常沉重。

7. 电影中最后的决斗结束,二冬出现,淡淡的一句“看一眼”,绝了。换来的是柳白猿起身回眸的一瞬。

三、姐姐——超我之爱

姐姐是一个符号,家的符号,道义的符号,伦理的符号,使命的符号。每次姐姐的画面出现在二喜心中,永远是刻骨铭心的。找到姐姐,回家,这是二喜在经历了本我的欺骗、自我的放逐之后最强烈的内在冲动。而电影之中,姐姐似乎与二喜具有心灵感应,在二喜遭遇炸弹袭击的时候,茫然心动、四处寻觅,这种画面与其说是真实的情景,不如说是二喜在生死一线之间,最强烈的生存意志。超我,并非外在的规矩牢笼,而是那个更真实地自由意志:我想成为谁?

 2 ) 既然以射箭为题,为何不稍微的深入考究一下呢

    电影还没看,先看了宣传片,既然以“射箭”为主题,为什么不考究下那时中国的传统射箭方法呢???
首先,清朝与民国时代,中国普遍使用大拉锯的清弓与姿势,即弓弦要拉到耳朵后10厘米处,而电影中只拉到了脸颊,这是典型的西方射法;第二,中国传统弓射法需要用拇指勾弦,也需要戴扳指,那个时代应该戴驼鹿角制作的筒形扳指,这点没有看到,而且有人还用西方的三个指头徒手拉弦, 射过箭的人都知道徒手拉弦手就废了;第三,推弓手需要“知簇”,即箭头要与手碰到,而电影中的箭却因为弓没有拉满而长长的伸在外面。
    另外需要表扬一下,弓箭的道具虽然还是不够还原,但已经比其他影视剧接近历史了,而演员的表演却糟蹋了道具。
    射箭为主题的电影可以《骆驼客》里表演的相对好一些,但是里面用的是小架射法。
西方的三指徒手拉弦

<图片2>
清代射箭,大拉距,戴驼鹿角制作的筒形扳指

民国运动会传统射箭,大拉距,推弓手指“知簇”

 3 ) 道士下山2.0版,新鲜出炉

3月10日,上海第一场箭士柳白猿,上座率七成。

徐皓峰是导演,也是作家。
之前看过徐导小说《道士下山》,唐传奇式写法和微妙的哲学思考,表达成电影本就很难,被陈凯歌拍出来,毁得不轻。《柳白猿别传》故事紧凑,可以对比小说和电影,看这次改编是否成功。

---
先讲下小说(剧透慎入):
双喜姐姐被地主强暴,自此双喜一蹶不振,不再说话,将性事看作仇恶化身。寺庙主持让他做跳墙和尚,将过去留在寺里,更名改姓,开始新人生。
双喜回到尘世,遇到杀手柳白猿,就此更名为柳白猿,成了刺客。每单杀人,均有金条入手。

一日,军统买他杀军阀杨杏佛。杨杏佛是善人,柳白猿不知是否该杀,先化身水果店老板,等待时机。杨杏佛身旁有一高手相伴,很难下手。此时水果店常来一女人,柳白猿爱上女人,有了第一次性事,解开“性事即恶事”的偏执。就在他放弃刺杀,准备带女人远走高飞时,杨杏佛身边高手主动找他。原来女人是高手妻子,被派来刺探柳白猿虚实。
了解真相后,柳白猿心灰意冷,放弃刺杀,军统想将其灭口。挑柳白猿手筋脚筋的特务,是高手安插在军统的眼线,放了柳一马。

柳白猿得救,回乡找寻姐姐,然而终究未找到。
他意识到姐姐是他的执念,姐姐遭遇的恶行,点化了他对善恶的理解。
也许姐姐从未存在过。她只是引发他认识自身罪恶的契机,是佛菩萨对自己的一次轻轻的点化。
他决定回去保护杨杏佛。
最终杨杏佛和女人死于军统,柳白猿射杀军统杀手,再无踪影。

可以看到,整个故事,讲的是柳白猿经历世事,逐渐摆脱过往的执念。
这也是当年主持让他跳墙而去,再世为人的意义。

---
电影做了两处莫名其妙的改动,将原著流畅的叙事,割得支离破碎:
1.柳白猿不再是杀手组织代号,成了拳馆仲裁人。这导致柳白猿杀杨杏佛缺少原因,为了给个杀人理由,于是有了下一个改动。

2.军统一洋妞哭诉杨杏佛杀她父亲,让柳白猿替她报仇,为此向柳献身无数次,软硬皆施,倒贴失败后,对柳动情。柳被军统捉到后,洋妞代替原著中安插眼线的角色,救了柳。电影结局,柳和高手以武对决,洋妞还专程跑来,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原著改编成电影,无所谓是否忠于原著,重要的是改编后能否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果改编后,破坏全片情节连贯性和合理性,这个改编就是失败的。
而《箭士柳白猿》走了《道士下山》老路。同样徐皓峰的小说,同样做了改编,同样完蛋。徐导亲自操刀,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可以改他的小说,但不要乱改。

---
徐导曾解释过为何要改动:
写小说和拍电影隔了5-6年,此时他的关注点变了。
拍电影时,他更关注武林中如何仲裁,柳白猿就从杀手成了纠纷仲裁人;他想让大家看看真枪是怎样的,而不是软趴趴的白蜡杆枪,于是就有了枪与枪的对决。
他抒发了他的情怀,其实他本可以为这些情怀,从头写篇小说,给个完整的故事。
然而他只是把主题硬生生放到他某一篇小说中。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没表达好。

---
几个细节:
1. 女人将自己卖给柳白猿,原先要价30个苹果,后来“15个,不能再少了”,电影院笑倒一片,这个梗是原著就有的。
2. 柳想带女人走时,电影中直接甩手一个金条。原著中,柳本想给她金条,一想,这不符合自己水果店老板身份,就想以100个苹果换她走。后来动情,拿出金条。也正是金条,暴露柳的真实身份。电影中,这个细节被抹去了。
3. 柳白猿,是徐皓峰小说体系中,惯有的杀手组织。《道士下山》中张震的角色,就是柳白猿。
4. 全片打斗,声音特效加得太过,不合时宜的破空声分分钟出戏,实在可惜了拳拳到肉的打斗。
5. 全片部分摄影风格,有些像侯孝贤《刺客聂隐娘》。导演是油画出身,保证了电影的画面美感。
6. 这是于承惠(片中白胡子高手匡一民)的遗作。

 4 ) 《箭士柳白猿》:逝去时代的挽歌

徐浩峰曾说过“中国武侠片的本源不是武功,而是神话,它是中国民众自创的好游戏。”在这种“游戏”之中,他选择冷兵器这样一种道具去塑造角色、阐述故事、展示文化。“游戏”本身的性质与属性,注定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传统气质的展现,当然也注定了它拥有着极少的拥趸。对于尝试进电影院指望它进行“消费历史”与“展示奇观”的大众而言,这很有可能会是一次极为特殊的观影经验。因为它本身与惯常“化武为舞”的武侠电影观感相忤逆。他们其中许多人或感不解、甚为失望,抑或更多人选择以“不明觉厉”的缄默态度表示出敬畏。但无论如何,“深藏功与名”的徐浩峰导演的“武林三部曲”即是对中国当代电影的一次大胆而创新的艺术实验,《箭士柳白猿》作为第二部作品,承上部《倭寇的踪迹》之精髓,秉传统写意美学之风,进一步昭示了作者电影的独特美学风格。我们是否可以预示,内地武侠电影已经迎来徐浩峰独一人的冷兵器时代?

当然每个人心中或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对于年少时浸润在传统港台武侠片环境的观众而言,徐浩峰的作品更多被赋予了不走寻常路的“怪力乱神”标签,它几乎无法动用每个人过去储备的观影经验去解读,因为其作者与文本兼具不可复得的传奇性。用徐浩峰本人的话说“我的电影目前其他人还拍不了”,这当然不是过度膨胀之言,而是一句实在话。徐浩峰出生于北京什刹海的习武之家,家中长辈为形意门高手,他本人也是地道的武林中人。后就读央美附中习画,大学时考入电影学院就读导演专业继而留校,他讲解的公共课《视听语言》次次爆棚,堪称传奇。私底下,潜心道教、深钻佛学,以形意拳和八卦掌见长,以“武术顾问”与“武戏编剧”之姿入主王家卫《一代宗师》。作者本身已经承载了众多标签,较之其他导演,他在常人不具备的常识范畴之内可谓是“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箭士柳白猿》毫无疑问是《倭寇的踪迹》的全面升级,它初步凸显了作者电影的独特性。首先,继承了华语武侠电影语境下以胡金铨导演为代表的美学传统,但却独特地展现出“北派武侠”的精髓。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西绘画的不同时认为,西洋绘画重于自然的写实,而中国绘画则“集合数层与多方视点谱成一幅超相虚灵的诗境”。我们的武侠电影正是继承了这种精神,将冷兵器影像与打斗设置在诗情画意之中,在感受冷兵器威力与动作节奏的快感同时,也感悟出画面深层的意境美。胡金铨正是最早善用中国戏曲文化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电影大师,其作品中流露着虚、实、文、武、禅意的结合,渗透着中国文化的诗意。在某种程度上,徐浩峰得以继承于此。遒劲苍凉的北方山脉、青砖古瓦的幽静村落、驱车登古、渔舟唱晚、长河落日,如诗般的意境衬以武侠诸家的打斗,可谓浑然一体,较南派少了狷介清秀,却多了苍凉厚重。其次,在展现武打动作中,表现出独特的思维体系与镜语选择。上文中提及,徐浩峰作品中的武术设计打破了以往“化武为舞”的观影习惯。这是他在不同场合一直坚持强调的,注重“实打”,还原真正的武术原貌。作为民国武馆文化的衍生品,《箭士柳白猿》于《倭寇的踪迹》,更加强调这一点。他认为,近些年的武侠电影过于强调并夸大视觉刺激,有些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沦为MV式影像,这实际上与真正的武术系统常识相悖。真正的武术是隐藏招数才能赢,而许多作品中武打的展现,则为了展现招数。在本片中,他采取了两种调度展现武术真正之美。一方面辅以长镜头展现真实的打斗过程,无替身无威亚无特技,力图让演员的打斗做到极致,“划勒巴子”中双方那虚实相生、柔刚兼济的拳上功夫,堪称真正的视觉奇观。另一方面则采取快速剪辑。例如在结尾柳白猿与匡一民的对打(弓箭与长枪的对决)、中间柳白猿与混血女孩的几场动作戏场面(拳术、绳的运用)中,剪辑方法似有向胡金铨致敬之嫌。这种“暴雨剪辑”强化了影像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有几场戏的剪辑速度比胡还要快。风雷闪电般的剪辑方式压缩了动作,紧凑流畅。

当然,我们自然绕不开该文本荒诞怪异的一面,它延续了前作中的冷幽默。这种与“武术奇观”节奏不相称的桥段,会让诸多观影经验不足的观众感到一头雾水。在被问及为何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装傻充愣”时,徐笑谈因为民国时许多人物即这般有趣。想必我们已然习惯于遵守以往的观影秩序,以至于潜意识里认定武林大侠皆是万无一失、飞檐走壁的高手。然在片中,他却让于承惠扮演的匡一民大侠突然崴了脚,武坛高高在上的仙风道骨之人也变得趣味盎然。或许,我们也要宽容作者在文本中尝试的恶趣味拼贴,它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失衡,而是一种“自嘲”与“戏耍”,影片音乐大胆采用有箫与管风琴的混合,更凸显出怪诞荒谬的观感,好似某些通心粉西部片、日本武士片那般。严肃题材并不意味着拘泥于古法炮制,如日本漫画般的冷脱力效果,在某些规定情境内,反倒是燃起了观众内心的恶趣味,使现代幽默与传统武侠进行着有机结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至于徐浩峰本人,则坦言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实验。这其中的高低贵贱,每人心中自有评判。

“结尾,两个决斗的人都是失败者,一个人在建功立业上失败了,一个在内心情感上失败了,两个武功高强的人在枪炮面前,都被时代抛弃,注定落寞。他们的决斗是为自尊而对决,是对传统的挽歌。若要解决对传统的破坏,则应该做到一切从有敬意开始,现在很多传统文化的项目很多,但实际上于事无补,变成了面子工程,实际上就是缺乏敬意。”导演这番话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而更多地传达了对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思。 “这世界上满是投机取巧,但惟有习武无法投机”,这句台词借武林中人之口,同时道出作者鲜明的电影观,注定会让电影界浮躁的陆川之流无地自容。

导演一直在表明,这是一部在讲中国人内省的影片。柳白猿面对被强暴的姐姐,一直在挣扎,在叩问,在思索。困惑无比,却没有实际解决的办法,只好把箭射向湍急的河流。“这就如同现代社会对中国传统的诋毁,这一百年来我们都在做自拆城墙的文化批判,认为信奉外国文化才是好的。这个姐姐就是一个传统的象征。”电影中民国的光怪陆离不过是今日的反射映照,这首挽歌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还关乎我们业已遗忘的那个时代。然而今日今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谛听其中的旋律?

 5 ) 别把练武的人都搞成神经病

只请各位品评电影中的一个细节,柳白猿去做水果贩,别人要个苹果要个梨,需要特意用那么快的动作去抓吗?神经吧?削个苹果皮也摆个形出来,真的是再没别的地方可以显示功夫了吗?
你可以说中国的功夫只是个讹传讹的神话,但别把所有练功夫的人表现得那么神经那么二好吗?
有人说这是导演的诚意之作,诚在哪里呢?片尾还故做玄虚的写到中国古法射箭失传,哦,为了粉饰你的片子什么不负责任的话都敢说是吧?蒙古人,罗马人,日本人,印第安人都从来不会射箭吗?
拉弓、两跟筋、拳劲这些你是怎么扯在一起的?虚枉从此开始——这是你的初衷吧?

 6 ) 帮忙有风险,出手需谨慎(含完整剧情剧透)

看《一代宗师》时知道了徐皓峰,后来看了《师父》,很喜欢这个做派。是的,这个江湖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些说话一字一顿、行动一板一眼的人可能从来没有人见过。但是这就像京剧,摆出让人目眩神迷的全套架势是有道理的,是为了建构一个武术世界,这个世界让人神往,这个世界里的人让人愿意投入情感。假不假,做作不做作看你认不认同这个幻境了,只要逻辑能自洽,我作为观众是很乐意配合戏台上的角儿们投入喜怒哀乐的。
抱着类似的期待去看了拍摄时间在《师父》之前的《箭士柳白猿》,感受却大不一样。往好里说,徐皓峰作为导演真是进步巨大,《师父》能把故事讲出來人物立起来,难能可贵;往坏里说,《箭士柳白猿》真是故事不通,人物面目模糊,无法唤起观众的情感投入,总归一句话,一部故事片的基础,一点儿也没搭起来。请注意,我说的是故事片,不管商业不商业,你这部片子总是故事片不是风光片纪录片吧?何况现如今很多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啊。
具体一点儿说吧。
故事开头,一个把白胡子编成辫子的高手带着一位美女去武馆踢馆,得胜离去。
另一边,农村少年双喜的姐姐惨遭村中恶霸凌辱,少年力弱无法营救姐姐,以至于气得发疯。姐姐向庙中和尚求助,和尚说,只要让双喜当跳墙和尚,舍一个写了名字的纸人在庙里出家,自己跳墙出去,以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说的话为名,就能再世为人,恢复如常。姐姐如此照办,送弟弟跳墙出去时依依不舍地说:得了名字就回来啊。然而弟弟冲到野外,遇到被人喊着名字追杀的武行纠纷仲裁人柳白猿,于是跟了他当徒弟,也继承了这个传了数代的名字,并未回顾在寺庙墙下苦等他的姐姐。
数年后,少年学到了一身本事,师父也去世了,于是他以柳白猿之名重新出现在武行里,当起了仲裁人。要做个公正的仲裁人,既要有武艺也要防备当事人寻仇,此前的柳白猿们,都不得不躲避仇家,难得善终。现在的柳白猿为了排解压力,在酒馆里醉倒。一位擅使长枪的高手带着徒弟来挑战,柳白猿带醉赢了徒弟,全身而退。高手向一位混血美女言明柳白猿武艺了得,可以为他们所用,混血美女同意计划,但表明不愿与高手有暧昧关系。随后混血美女使出美人计,和醉倒的柳白猿同床共枕,求柳白猿为她主持公道,向她父亲曾经的朋友、却也是杀死他的罪魁祸首的前军阀张某人报仇。柳白猿虽然撇清了感情上的关系,但作为仲裁人,还是同意帮忙。
老军阀现在闲居,每次出门只为去学校教音乐,他出门必带一个随从,就是此前的白胡子高手。柳白猿顶替了他家门口的鲜果店老板,观察着他们。白胡子进门索要跟前老板说好的每天一个的鸭梨,柳白猿装作无事给了梨,实际上却借白胡子闻梨香的习惯暗自掂量白胡子的虚实。和白胡子他们反方向而来的是穿着旗袍的美艳女子,白胡子走后她也进入鲜果店,调戏了一番店主柳白猿。
必须提到的是,观众能认出美艳女子此前跟白胡子去踢馆,他们是一伙儿的。柳白猿看来是陷入了两个目的不同的女人分别设下的美人计了。至少对我,这是大大破坏悬念的叙事方式。另外,柳白猿把梨抛给白胡子的动作看起来像武人所为,我以为这是一种暗示,说明柳白猿和白胡子都是高手,无法隐藏行迹,但又不可贸然动手陷于被动,所以彼此试探。然而此后会出现柳白猿问白胡子他如何露出破绽的情节,白胡子的答案是,原店主开店数年,一夜之间店不开了家也搬了,太蹊跷。对此我只想说,原来男主角浑身都是戏,恨不得在脑门上写上“我是高手”四个大字的表演是在装卖水果的普通人吗?真是太完美了,就跟《还珠格格》开头紫薇和金锁女扮男装一样一点也看不出来呢!哦我忘了,即使是《还珠格格》,小燕子都吐槽了她们装男人一点也不像啊。
继续回到故事中:柳白猿认为自己被白胡子的气势压倒,无法行刺老军阀,跟混血女说明自己帮不了这个忙,但还是跟混血女过了招才脱身。在我看来这也颇不可思议,说好是帮忙,不帮了还得被打一顿?这在哪个人类社会也说不过去啊。
还是接着说故事吧:由于失去了对自己武艺的自信,内心不平衡的柳白猿已经无法在仲裁武行纠纷时以气势震慑,只能出手把双方都暴打一顿,他明白自己这样是不能继续扮演“柳白猿”这个仲裁人角色的,于是再次下决心击败白胡子。但是面对想再次引诱他的混血女,他仍然不为所动,说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战,并非为了帮她的忙。重新回到水果店“卧底”的柳白猿,每次见到老军阀和白胡子,都能见到美艳女子从反方向走来。她是唱戏的角儿月牙红,柳白猿渐渐被她吸引,最后俩人两情相悦,柳白猿也让她知道了自己有金条,并非穷酸卖水果的,约定和她私奔。
就在柳白猿准备好放弃自己的武行人身份,去月牙红房间找她时却见到了白胡子。白胡子告诉他,自己准备辅佐老军阀东山再起,请柳白猿不要从中作梗;月牙红是自己的妻子,设计勾引柳白猿是因为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柳白猿表示,虽然老军阀背叛了朋友,不过不动老军阀没问题,条件是要骗自己的女人死。白胡子欣然同意。月牙红也表示跟了白胡子十年,一片苦心,以自己一命换老军阀一命很值得。柳白猿却没舍得下手杀她,独自离去了。
又一次去买醉的柳白猿被当初的长枪高手擒住,这位高手明言了自己的身份是白胡子的徒弟,但现在与白胡子各为其主。他不便挑战师父,于是看中了柳白猿能做这件事,和混血女联手设计让他“帮忙”。和柳白猿过招击败他之后,高手认为柳白猿已经没用了,让混血女把柳白猿手筋挑断扔进河里。混血女手下留情,偷偷把柳白猿救下了,提出和他一起躲在孤儿院,远离过去的纠葛。柳白猿却执意要走,击败混血女离开了。
柳白猿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回去找始终放不下的姐姐,为她报仇。这里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此前柳白猿时常回想起受辱后的姐姐凄惨的模样,显然并未放下“上一世”作为双喜的心结,我实在不明白他为啥能给别人主持公道,却不回去给亲姐姐主持公道?总之,他现在是回去了,但姐姐却不知去向。村人说她被王老爷凌辱的事众人皆知,她嫁去哪里羞于告知村里人。失望的柳白猿只能去找王老爷报仇,面对身中三箭、向自己磕头求饶的王老爷,柳白猿却杀不了他:我对姐姐比你对她更加恶劣,我又有什么资格杀了你?这话我看得这么翻译:我要是为了姐姐杀了你,狠心抛下姐姐、给她更大伤害的我不是更应该杀?我还不想死,所以不好意思杀你。
流浪在荒野中多时,柳白猿终于顿悟,认为姐姐也许不曾真实存在过,或许是佛菩萨的点化,让他认清自己。我看到这里忍不住要喝一声彩:这样逃避自责真是太有创意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事实上电影后来交代了,姐姐并非幻象,她在某个地方和丈夫孩子一起过着平静的村妇生活,内心似乎还与弟弟有某种感应。柳白猿的顿悟简直怯懦得可笑,比起寻常人都不如,遑论习武之人。
不管怎么说,内心恢复平静,重新拿稳了弓箭的柳白猿回头去找白胡子。不过白胡子却不在老军阀那里,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长枪高手那一边,失去柳白猿这个棋子后,他决定亲自出马和师父白胡子单挑,然而一败涂地。他留下一句“也许我对武术想错了,但你对跟随的人想错了”,让我有几分佩服此人输人不输阵的气势(逼格)。不过明明约好输了的人就不能再杀对方的主子,此君后来却埋炸弹、派枪兵(是真枪不是练武的长枪),玩得飞起,真是没眼看了……哦对,先不提后话,白胡子打赢徒弟以后对老军阀的安全暂时放心,于是告诉月牙红要去把柳白猿找回来,反正她也对那小子动了心嘛。哇,如此宽宏大量,莫非是传说中的多年夫妻成知己?月牙红表示我跟了你十年你就这样对我?白胡子一副看穿一切的样子说哎呀你也不是跟我多有感情,就是个帮忙的;当然啦我不在要麻烦你陪主子去学校啦再多帮这一回吧。月牙红含泪表示没问题不客气。此处我又被震撼了,知道人家是帮忙的还真能蹬鼻子上脸了啊,在这部电影里帮别人忙风险真不是一般的大,比彭宇扶老太太还难脱身啊。
要说白胡子找柳白猿的方法呢,也是很机智:找个武馆踢馆,对着当家人一顿削,还得拖长削人家的时间,念叨着“咋没人主持公道呢?”原来去踢个馆,对您老来说三下五除二的工夫——本片中多次出现这种名叫“划勒巴子”的比武方式,每次都是五分钟完事——就能召唤柳白猿呀,真是比打手机还方便呢。
当然了,柳白猿没被召唤来,不过他又埋伏在了当初的鲜果店。老军阀在月牙红陪伴下出了门,这一次和他们反向而来的是长枪高手和混血女,他们布置了一队持枪士兵围住那两人。柳白猿弯弓搭箭,需要决定射出的方向。伴随着一声爆炸,鲜果店炸成了废墟。士兵们用枪托击昏了月牙红,也解开了我一直的谜团:月牙红到底会不会武功呢?原来这位可以代替白胡子保护老军阀的奇女子真是一点武功也不会呀!白胡子可真够放心的呢!随后士兵们也击毙了老军阀。远处看着这一切的长枪高手和混血女很满意,混血女还来了句“世间再无柳白猿”(终于对他死心了你也是不容易),不过反射弧比恐龙还长的长枪高手终于发现自己胸前插着一根柳白猿的箭,倒地死去。晚了一步赶到的白胡子面对主子的遗体(和昏倒的月牙红),万分悲痛。
只剩下练武这件事可做的白胡子倾诉了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少年渴望称霸一方,中年渴望辅佐他人称霸一方,终于都失败了。他现在只求比一场武。镜头转向擀饺子皮的月牙红,她身后还有一人,是包着饺子的柳白猿(果然没死)。注意,这里的暗示是白胡子照之前的想法把月牙红送给了柳白猿,不然那两人干吗一起包饺子呢?总不能是柳白猿来做客还帮忙包饺子吧?毕竟你们这部电影里帮忙这种事这么危险,不好随便做的。
柳白猿和白胡子比了武,虽然柳白猿炸断了一条腿,不过仍然赢了白胡子。白胡子黯然离去,月牙红对柳白猿说:你干吗不杀了他呢?他不死终究要再追随别的霸主,他不死我终究要追随他。于是追着白胡子的背影离去了。柳白猿平静微笑,离开此地,和混血女擦肩而过,问她:来干什么?她答:看看。
柳白猿供奉他的箭。纯字幕说明:此后柳白猿名号无人继承,只留下制箭工艺。剧终。
尽管看片过程中经常对各个人物的言行感到惊讶,已经多少习惯了这种设定只求看个结局,我还是被本片最后这段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深深震惊了。就我的理解,白胡子成全了两情相悦的月牙红和柳白猿,三个人在最终比武前是接受这个设定的;然而最后白胡子输了但没死,于是月牙红就又得回到他身边去,这里我就无论如何也看不懂了。导演兼编剧不仅建构了一个虚幻的武术世界,还给三位主要人物建构了一套很难用任何现存人类社会规则解释的世界观,还认为不需要对观众解释清楚。这不叫有风格(逼格),这叫胡来。编故事这回事,像村上春树说的一样,就是骗人,骗得好了还能得奖(大意如此),然而您得编得好啊。
走出电影院,我很遗憾自己看了这么一部糟心的片子,但也很庆幸本片拍摄时间先于《师父》。下回徐皓峰有新片我还是会考虑看的,不过会更谨慎地先做功课。

 短评

好看,镜语、影调,活动空间布设,动作分寸拿捏,都好,男人有气,女人有韵,眼神交汇有电。倭寇是草创,柳白猿是精进,师傅是野心,所以这部最好。徐浩峰的预算,倭寇Low,气不足,师傅太贵,秤不住,柳白猿刚好;卡司也是,有宋洋这种新丁入毂,于承惠这种老将压阵,足矣,无须太大。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15个苹果,不能再多了。” 三部徐浩峰,竟然更爱这部。

1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徐浩峰的这片子里,连剪辑都是在练功夫。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徐老师在票房不足50万的倭寇时期就预言要连拍七部为武学正名,现在小说集子影像化的工作真的一部部排上日程了令人欣慰,或者说这简直是个奇迹,我本以为《师父》影像归因于曾与王家卫搭伙且砸钱了,但看完紧挨着倭寇拍的柳白猿我才意识到,这种改变是徐自己琢磨的,牛逼

20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电影便如张弓搭箭,比武那段,拳弓相抵,电光火石间,突然转向古寺一角,檐瓦间古钟回荡,张弛只在一瞬间,爽利干脆,荡气回肠。开场的荒草地,古刹间的对决,仪式感十足。台词动作充满刻意的断点,爆发得突然而彻底,收束时毫不拖泥带水,动静之间,韵律非常,今年看过的最佳。

24分钟前
  • 北极熊
  • 力荐

人物角色一板一眼的做,电影比兵器还冷冰冰。只是觉得,中国还是需要更多这样不飞来飞去的武侠电影...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电影应该三年前的吧,依然写意,风格大于内容,这不是江湖不是武侠,就如男主说的“我是武行”,武行二字才是徐浩峰的武侠世界。分的话,我还是愿意给个四星的。

30分钟前
  • 电影学徒
  • 推荐

三颗星,不能再多了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和混血姑娘的互动还挺挑逗的 抖M快看哭了 讲了一个理客中 武功高强 追求政治正确 缺乏判断能力 多愁善感心太软 战胜不了上脑精虫 自以为主持公道 其实什么也做不成 乱世中再厉害的个体也是无奈 不知该跟上哪支队伍 秉公正和尽人情都是痴心妄想 开一枪说他是我的 比师父好看很多

33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李呈媛真美!徐老师挑女演员的眼光是直男的榜样!

36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三颗星,不能再少了

38分钟前
  • 潜行
  • 还行

《倭踪》牛刀初试,生涩稚嫩。到了《师父》则圆熟甚多,进步显而易见。拍摄在两者之间的《箭柳》,好看程度也介于两者之间,火候恰好不生不过。但三部的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太“装”,一方面这是导演做人做事的态度问题,另一方面也跟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关,不“装”,不“端着”,自然就没有存在感。

4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有事吗?”“看一眼。”美

42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我觉得田壮壮说的很对,不管怎么样,首先真诚的去做个东西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46分钟前
  • iceman
  • 推荐

王家卫的武侠是伪装色情的性冷淡,徐皓峰的武侠是伪装性冷淡的色情,颜色再寡淡都拦不住导演对大洋马和大白腿的趣味,甚污我喜

5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想了想还是打了五星,后半段太出彩了。主要是表达的武侠观念太好了,一个不造作的江湖,可以让我原谅它其他扭捏(或者说不成熟)的缺陷。世界观很棒,音乐很棒,可惜了叙事很烂。好在后来「师父」很好看。看的时候觉得像聂隐娘,让人想活在镜头里的真实世界。

54分钟前
  • 波澄酒
  • 力荐

横移武打长镜头,固定机位摆拍快切动作,电声乐器加管风琴营造仪式感……也许徐皓峰存在的价值就是开拓类型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吧……同样的题材,李小龙拍的是功夫,徐克、侯孝贤拍的是侠客,李安、胡金铨拍的是江湖,成龙、甄子丹拍的是动作,徐皓峰拍的则武行、是规矩、是逝去武林的生存方法论。

59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儒侠义士,文人风骨,长枪短弓,浩峰射雕。承“倭寇”之风,柳白猿更兼内在意境,“虚”气质犹胜“冷”兵器,“冷幽默”的现代性与“长枪短炮”的传统性有机结合,奠定作者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也间接影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雨夜黑衣叶问战白衣群雄)。文有郑大圣,武有徐浩峰,皆得之有幸。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怪里怪气的电影,很好看,观影过程中没出戏

1小时前
  • 水木丁
  • 推荐

不如《倭寇的踪迹》惊艳,不似《师父》圆熟,但依然要为徐皓峰极具才华与个性的表达给予好评。结局“长枪”与“弓箭”的对决加分!

1小时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