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2020

HD中字

主演:贝蒂·吉尔平,希拉里·斯万克,艾玛·罗伯茨,贾斯汀·哈特雷,伊克·巴里霍尔兹,格伦·豪尔顿,埃米·马迪根,梅肯·布莱尔,特瑞·韦伯,斯蒂芬·考特尔,韦恩·杜瓦尔,J.C.麦肯泽,里德·伯尼,汉斯·马雷罗,胡安·贾斯帕,汉娜·艾琳,吉姆·克洛克,西尔维娅·格雷丝·克里姆,迪恩·J·韦斯特,内德·尤瑟夫,伊桑·苏普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狩猎2020 剧照 NO.1狩猎2020 剧照 NO.2狩猎2020 剧照 NO.3狩猎2020 剧照 NO.4狩猎2020 剧照 NO.5狩猎2020 剧照 NO.6狩猎2020 剧照 NO.13狩猎2020 剧照 NO.14狩猎2020 剧照 NO.15狩猎2020 剧照 NO.16狩猎2020 剧照 NO.17狩猎2020 剧照 NO.18狩猎2020 剧照 NO.19狩猎2020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细数下关于《动物农场》的片中细节

本片很爽,略略不同于一般爽片的是,编剧不仅讽刺了一番当今政治,也调侃了一把精英阶层的伪善和“下等平民”的无知。最为提升本片B格的,莫过于编剧铺垫了很多《动物农场》的细节,证明自己也是个忠实的原著粉。

一、开场的猪

电影开场时,在平民们的大草地上,一位大哥不顾他人反对就大胆地撬开了木箱,里面走出来一头穿衣服的猪。

这里其实跟《动物庄园》的剧情不谋而合——动物领袖“拿破仑”在革命胜利以后,在农场里穿上了人的衣服,变成了“人”。

开场的猪

后来这只小花猪被误杀死了,猎人女杀错猪后大喊猪的名字“Orwell!”。

而George Orwell,正是《动物庄园》和《1984》的作者。

二、便利店的糖

第二个重要的猎杀地,加油站旁的便利店里,持枪男借着电话打完911后。

便利店老板娘来了句“革命之后还会有糖吃吗?“

这里出自《动物农场》第二章:snowball在给动物们演讲为什么要革命的时候,母马莫莉向雪球问了个傻白甜的问题,“革命之后还有糖吃吗?”

这个问题抛出来后,没几秒店里的一个女同志刚吃完糖果,就口吐白沫倒下了。

在后面老板娘与同伴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们给这个女同志取名确实也叫“莫莉”。

就在这个时候,雪球马上就要登场了,暗示了女主角的到来。

三、克罗地亚

第四个重要地点,女主搭上了难民火车,但被军队拦截了。

军队询问女主时第一次谈到了所在地是克罗地亚。

导演选择克罗地亚,可能是因为克罗地亚的过往历史,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而《动物庄园》里作者也处处隐射前苏联和前东欧的革命历史。

四、庄园之梗

庄园之梗最开始来自于网民们的阴谋论,认为富人们在某地买了庄园杀人取乐。

女BOSS在内的几个高管因为几句玩笑话泄漏被民众网暴之后,丢掉了工作,从而起了杀心,要好好教训下这群“乡巴佬”。

在最后决战的时候,女主角问,为什么称自己是snowball?

女boss还笑着说,这是《动物庄园》里的一只猪。

不言而喻,女Boss此刻仍相信自己抓对了人,仍然相信女主角是个没文化的乡巴佬,连《动物庄园》都没看过。(或许编剧也在暗讽就TM你有文化233)所以回答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女主角问的是,为什么选择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不是别的角色?

当女Boss意识到女主并不是自己要找的没文化的乡巴佬时,所以很惊讶地问,“你也看过《动物庄园》?”(临死之前,女Boss自诩文化人的优越感依旧溢于言表呐)

女BOSS听完女主角答复之后很快就激动去世了。

五、结局之酒

《动物庄园》里的猪们曾给动物们设定七条戒律,其中有两条规定了不许穿衣服和喝酒:

1.凡是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

2.凡是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

3.任何动物不得穿衣服;

4.任何动物不得睡在床上;

5.任何动物不得饮酒;

6.任何动物不得杀害别的动物;

7.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结尾处,获胜的女主角穿上了女BOSS的裙子,喝上着女boss的酒,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从来没得过阿富汗战争PTSD。

就跟猪首领一样,革命胜利以后,又成为了新一代农场主。

等待女主角的是什么呢?

个人猜测,也许回到美国后会因为这段经历火遍美国,会得到金钱、名利,收获一批脑残粉,从此成为一代名流?

《动物庄园》小说的结尾也是以一场猪和人类的宴会结束,而此时镜头外观察的观众,已经分不清女主角是人还是是猪了。

 2 ) 让川建国跳脚的“禁片”终于来了

本文首发于环球银幕公众号(不过在豆瓣的这个是我未经删改的原版233333)

咱们今天聊点儿刺激的,说说一部“禁片”。

当然它没有彻底“被禁”,不过老实说直到这部电影再度定档之前,似乎所有人都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更离谱的是这样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美国,它就是——

《狩猎》

“恶评如潮”版海报,很壮烈了hhhh

先看一眼海报就知道这片子不简单,被奖项提名铺满的海报我们见了不少,被媒体的溢美之词环绕的海报更是不在少数,然而仔细看看这张——

“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疯狂与邪恶”——福克斯新闻

“故意去煽动国家分裂”——《华尔街日报》

真正的“恶评如潮”。

不过最轰动的还是要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批评一部电影亲自下场,尽管没有直接点名,但在当时的舆论漩涡中其指向性一目了然。

建国同志:“这电影很坏坏!”

他在推特上写道“制作这部电影是为了煽动和引起混乱。好莱坞自己创造了暴力却怪罪到别人身上,他们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坏坏!(这个用词很准确吧)”

因为一部电影,特朗普给整个好莱坞扣上了一顶“最高阶的种族主义”的大帽子。

然而正如海报中所说的那样,没人真正看过这部深陷舆论风暴的电影,所有的争论都基于一支预告片,不少人认为预告片中的真人猎杀游戏非常政治不正确。

再加上其中毫不隐晦的枪支暴力正好赶上了俄亥俄州代顿市以及德州埃尔帕索市发生重大枪击案,《狩猎》确实在集体情感上有些不合时宜,于是环球影业宣布无限期撤档,直到如今重见天日,那么《狩猎》究竟有没有那么夸张呢?

在这个观众大多见怪不怪的年代,《狩猎》一眼看上去在概念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一部“大逃杀电影”。

电影一开始,艾玛·罗伯茨饰演的角色在森林中苏醒过来,除了不知道身处何处,她发现嘴里还被塞了一根上了锁的棍子。

诶?猥琐起来了!

起身后发现还有其余10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他们的处境和自己一样。

于是大家一起走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木箱子,一位莽汉不顾众人劝阻撬开了木箱子,从里面跑出来了一只莫名其妙的小猪。

然而箱子里剩下的东西却让众人更糊涂了,木箱子简直就是个小型军火库,各式各样的冷兵器&热兵器供众人使用。

此时艾玛也找到了钥匙,解开了众人嘴上的锁。

好心女主开始了

容不得男女主思考,远处一声枪响为猎杀拉开帷幕,艾玛险些中弹,影片从一开始就紧张到…

哦,艾玛被爆头了。

根本不是女主啊(#`O′)!

开场十几分钟就让人怀疑人生,导演克雷格·卓贝用“主角视听”来了场恶作剧,无论是演员还是叙事视角,观众脑海中一切对于类型电影的刻板印象在这十几分钟里都被调动起来了。

而紧接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盲猜了,各种非常恶趣味的血肉横飞扑面而来,主创肆无忌惮地展现着对于cult电影爱好者们的溺爱。

就在观众无瑕重新锁定女主时,一脸男主相的大哥也直接原地爆炸了…(没错,此处不是形容)

真·原地爆炸

总之,活下来的三个人杀出重围逃到了一家加油站,原以为危机暂时解除,谁知又是一波直接团灭,在影片第一幕接近尾声之时,真正的女主克里斯托(贝蒂·吉尔平 饰)才正式亮相。

影片改编自1924年的经典小说《最危险的游戏》,在多次影视化改编中,《狩猎》算是最跳脱的一个,不仅直接把故事的核心概念与当下美国的荒诞色彩结合在了一起,还试图对类型本身进行解构。

大逃杀的剧情框架加上大女主反杀,再辅以各式各样的黑色幽默(有些笑点实在是狗到无以复加了),《狩猎》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的《准备好了没》。

这反倒降低了这部电影所谓的“危险性”,当一部电影仍旧把娱乐性光明正大地摆在最前面去迎接它的观众时,它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激进了。

这从艾玛被爆头的那一刻就体现的清清楚楚,一句“差点就打中我了”之后立刻打脸,这种半搞笑性质的屠杀与《此房是我造》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写实手法有着天壤之别。

巧合的是《狩猎》与《准备好了没》不仅诸多元素异曲同工,就连影片主题,也绕不开又坏又蠢的富人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的碾压,包括之前谈过的《饥饿站台》等片,恐怖惊悚这一类型与阶级话题相处的越来越和谐。

好在《狩猎》在社会议题之外也在寻求突破,担任编剧工作的尼克·库斯与达蒙·林德洛夫将克里斯托塑造成了一位真正的女战士。

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克里斯托超过了《饥饿游戏》中的“大表姐”,一跃成为了大逃杀电影中的约翰·威克,人狠话不多的又一典型,能开枪绝不含糊,杜绝掉了以往主人公身上的各种陈词滥调。

其实从《异形》的雷普利到近来的神奇女侠,在动作元素吃重的类型片中,对于所谓大女主塑造成功的,一定是让角色先干好本职工作。在2020年里,《狩猎》甚至能比新版《隐形人》更有效地扫除《猛禽小队》给大女主电影带来的阴霾。

在90分钟的片长中《狩猎》也没有把视线局限在某一特定空间内,更没有重复那些看似出逃成功实则却总会绕回原点的套路。正如女主角的出现一样,影片也将真正的反派留到了最后一幕。(还顺手致敬了一把《杀死比尔》)

《狩猎》的黑色幽默紧紧围绕着各种社会议题,然和与《逃出绝命镇》对于种族议题的深挖不同,《狩猎》对于美国社会如同一把重型加特林,对于社会议题的调侃如同狂泻而出的子弹将美国社会打成了一张筛子网。

环球影业曾公开否认过影片在任何阶段使用过《红州VS蓝州》这个传闻中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也的确说明了影片试图去表达的一些东西。

担任影片反派的所谓精英们其实就是代表了希拉里这一票“上层人物”,这绝非牵强附会,关键就在于雅典娜(希拉里·斯万克 饰)一开始与其它精英们的玩笑,其中用到了小众词汇“deplorables”,用更接地气的方法翻译就是“低端人口”。

这一词汇在2016年希拉里竞选总统时被她用来形容支持特朗普的群众,其包含的敌意与蔑视绝对超过了“低端人口”这四个字所能承载的,这也导致她后来不得不为此进行道歉。

再看看其它参与猎杀的精英们,一边杀人一边大喊“气候变暖是真的!”,在杀害了一个有家室的陌生人后,居然用他可能曾用言语侮辱过黑人来给自己开脱。

在他们的谈话中,种族问题、堕胎、女权主义、难民问题、人道主义危机等张口就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对这种屠杀的质疑,唯一的质疑居然是在挑选受害者时平衡肤色。

《狩猎》的不少幽默都建筑在对社会精英的嘲讽之上,比如其中一位就死在了她的平权主义观念上。

而另一方显然就是美国的保守派人群了,尽管身为受害者,但悲剧的发生与他们每个人也脱不了干系。

之所以不能用“底层人民”一概而论,是因为在结尾雅典娜家中的照片中,早早便当的艾玛明显是权贵家庭的孩子,所以《狩猎》的精明之处在于你既可以把矛盾视作阶级之分,因为其中确实强调了贫富差距,也可以解读为政治理念的鸿沟,对于“白左”的刻板印象一个不落。

然而对于保守派的刻画就出现问题了,这其中隐藏着一条非常有趣的逻辑,这些保守派被选上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理念,而是因为充当了键盘侠(顺道推荐一下不久前的《腰间持枪》,专门搞了搞键盘侠),所以这次猎杀被偷换成了左派/精英对保守派/底层话语权的无情剥夺。

左派精英一开始的罪过是伪善,他们私下的言语与他们公开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正是保守派所代表的不理智的民粹之声掀翻了这些精英的前途,“庄园猎杀”只是玩笑,却因为保守派的攻击而变成了现实,看似集中火力讽刺左派精英,实则一个都没放过,一个坏,一个蠢。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特朗普气疯了吧,因为身为“保守派”的“上层精英”,他实际上被骂了两遍。

不过这也暴露了影片的问题,看似各种议题都揉到了一起,但实际上没有办法做到在结合的同时进行深挖,无非就是抛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玩笑。

这种“肤浅”只有在将全片的杀戮视为美国舆论环境时才有立足之地(全世界都差不多了)。都不用扯什么《动物庄园》,抛弃求证与理性思考,任何一方的表达都日趋极端,党同伐异不问真相,相互攻击只为立场,直到最后诉诸于杀戮。

《狩猎》根本就没有意愿在任何社会议题上真做文章,克里斯托为什么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因为在没有理智的互咬之中,她不属于任何一方。

如今回过头再看去年围绕影片的闹剧,只能说一句,“真的没必要”。

 3 ) 被川普批评差点被禁的《狩猎》,这部美版大逃生为何如此争议大,里面的政治讽刺有多深

影片集合了黑色幽默,讽刺煽动,暴力血腥,还有对当下现实阶级和网络暴力的探讨。

甚至就连美国总统川普,在影片原计划去年8月上映前夕,还在社交软件上指责这部电影,好莱坞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

结果《狩猎》因为美国当地枪击事件,还有各种其他原因,一直延到今年3月才和观众见面。

很显然,《狩猎》这部电影问世以后,一定会引来审美隔离,这种审美隔离并不是在于电影品质本身,而是在于电影背后讽刺的议题,就像当初《小丑》所带来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

《狩猎》的最初的名字,也直白的叫《红蓝州大战》,影片要表达的明喻和暗喻,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当川普发声,再加上现实的舆论压力,才让环球影业收敛一些,把原名改成了《狩猎》,不过制片人到是自信的说,除了片名,影片内容一帧都没有变过。

很多人会觉得《狩猎》藏着很敏感的美国阶级的批判和思考,甚至引发了美国政治红与蓝之间的争辩。

但对于我来说,《狩猎》远没有到那么精专,影片整体观影下来,爽感和过瘾更是影片的主打,而电影剧情之外所谓的对现实的讽刺,批判,思考等等,我更多的觉得是调侃和吐槽,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

很多人会拿《狩猎》和《小丑》相提并论,因为两部作品的议题都有美式阶级隔阂,舆论和偏见,政治左右立场的表达。

但《狩猎》玩得更为娱乐和肆无忌惮,更贴近于不科幻版本的《黑镜》(封面都很像)。

《狩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刻意营造的不严肃,本身就侧面告诉观众:“嘿哥们,别当真,这里所有你们看到的现实问题,我统统不care,认真你就输了。好好享受这一次猎杀之旅的感官刺激就好。”

不过,在我的深度解析里,当然还是要认真聊一聊影片的各种嘲讽。

红与蓝

对于红蓝州这样的比喻,是《狩猎》一直绕不开的争论,这也是影片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地方。

在美国红州代表共和党,蓝色代表民主党。

而在影片中,非常明显蓝州代表着自由派精英阶级的猎人们,而猎物则是红州的代表,换句话说,红州的猎物,是川普的支持者。

其中影片女老大聊天记录打出的一句话,说的是:“没有什么比去庄园宰杀可悲之人(Deplorables)更有趣的了。”

Deplorables,可悲之人(下等人),正是这个词,引起了舆论的浪潮和猎杀的开端。

在现实中,希拉里在2016总统大选的时候,就用过这个词,来称呼当时支持川普的选民。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观众,会把影片中像猪仔被猎杀的人当成川普的支持者代表,这也难怪影片会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还直接被川普点名指责。

但这部电影调侃和讽刺还没结束,在影片中,我们看着川普的支持者一个个倒下,但在影片结尾,女主赢了,最后女主拿着枪和香槟,坐上了女老大的私人飞机。

这样的结局,又是间接的暗讽了大选中胜出的川普,最终在美国如此撕裂的现状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然,《狩猎》从中想要保持政治立场的平衡,所以在情节的设计上,有安排女老大错抓了人也就是女主,从而最终造成了一出荒诞和自掘坟墓的狩猎。

龟兔赛跑

影片中女主在决定杀向精英大本营时,讲了一个我们都没听过的龟兔赛跑R级版。

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前半段是我们听过的正常版本,乌龟赢了傲慢的兔子,但结果晚上兔子去到乌龟家复仇,干掉了乌龟全家。

最后女主说,兔子永远是兔子,兔子一直都是赢家。然后旁边的唐问,那我们谁是兔子,谁是乌龟。

女主并没有正面回答,把问题留给了观众。

先说结论,这里兔子代表着精英阶层的猎人们,他们不管在这场庄园猎杀还是现实中,都是高人一等的兔子,永远都在赢面。

而被猎杀的女主他们则是乌龟,赢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女主当时已经杀了不少精英那边的人,扳回一局有了车子可以逃离,这代表着女主此时已经赢了猎杀游戏,就像乌龟在比赛中赢了兔子。

但在现实中,女主依然没有赢面,女老大事后还是会派人追杀她,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会在比赛后去乌龟家干掉乌龟。

所以女主只能先下手反杀,逆行去干掉女老大(兔子),从而真正收获胜利。

《动物农场》和雪球

影片中提到的《动物农场》,是英国大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寓言故事,而故事中的雪球小白猪,女老大用来比喻是女主。

《动物农场》讲述的是一群农场动物在某日,以猪群为代表的雪球和拿破仑,带领着其他动物向人类农场主发起抗议,在众动物的齐心协力下,赶走了人类。

于是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立下戒律:“4条腿是好的,2条腿是坏的(人类),每个动物都是平等的”

然后农场进入一片祥和安定的乌托邦,但好景不长,领导者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发起了内讧,最终拿破仑把理想主义的雪球赶走,夺得了最终领导农场的权力。

之后拿破仑改变戒律,在“每个动物都是平等”后面,加上一句是:“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最后拿破仑开始和人类合作,这个故事就此结束。

《狩猎》这部电影的女老大用雪球比喻女主,最后被女主反过来嘲笑女老大说用错了,女主说雪球这个称呼更适合女老大。

整部电影看下来,确实像雪球这样的理想主义猪,更像是影片中的女老大。

女老大正是因为受不了网络暴力的迫害,太把现实社会理想化,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愤怒和疯狂。

而女主的自身,她其实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她此前去过阿富汗当兵服役,结果回来却是一位无聊的出租车司机。

而在猎杀过程中,她一开始就熟练用针摩擦头发做指南针,拿起武器杀人不眨眼,在中途女主和后备军人聊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女主更适应,甚至更留恋这样的残酷猎杀环境,女主在片中好几次说话时不时的发呆,更说明女主似乎患上了PTSD,导致有些神经质。

说到这里,大家还没想到这女主像谁吗?!

给大家3秒钟时间。

3

2

1

对,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的男主特拉维斯。

可以说,《狩猎》的女主身份,就是女版的特拉维斯,然后被安排到了狩猎庄园,正合女主心意。

除了上述这些各种明讽暗讽,影片还非常直接的调侃着网络暴力扭曲,枪支管制,全球变暖,反种族主义,移民和反移民,LGBTQ,文化侵占,反犹太主义,堕胎法等等,几乎任何当下美国的热门分歧,都放在这部电影炒了一遍。

这也正是《狩猎》在美国不讨喜和受到争议的原因,因为影片得罪了几乎所有群体和代表,但在深刻度上却吐槽其严肃性,从而导致影片本质并没有太多可以立住的观点。

这就很像《饥饿游戏》,看起来是在批判什么,但却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不过总的来说,《狩猎》的可看性还是相当高的,比起那些暴血浆用力过猛玩创意设定的爽片,《狩猎》起码让它的争议性得到了大量讨论和曝光,并让影片变得不那么流水线和平庸。

如果你近期想要过把瘾,体验一下这部“美式大逃杀”,《狩猎》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4 ) 无限反转版「寄生虫」?被这敏感「18X」爽到了 无限反转版「寄生虫」?被这敏感「18X」爽到了

大家好,请问今天早上喝粥了吗? 什么?你吃的是牛奶鸡蛋三明治? 我问你: 你为什么不喝粥?粥哪里不好?宁是不是崇洋媚外过头了?

别笑,这不是笑话。 前几天,张文宏医生建议给小孩子准备高蛋白的早餐。 是这么说的:

“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医生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营养建议,这有问题吗?这没问题吧。 万万没想到。 到了有些人眼里,一顶“崇洋媚外过头”的帽子就飞过来了。

(几十万点赞是认真的吗??) 网络对牛弹琴又一生动例子,条姐感到十分智熄。 信息时代,键盘侠仗着键盘质量好就瞎diss来diss去这种事,其实是全球同温的巨型痛点。 有理说不清怎么办? 你需要看看这部因为太敢讲,差点被封杀的大爽片—— 《狩猎》

看海报,就知道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电影。 明明卡司表里有艾玛·罗伯茨、贾斯汀·哈特雷……等等美丽人类,却让一只猪猪占据绝对C位。

其他片子恨不得用媒体好评把自己淹没,它呢? 仔细瞧瞧海报上的文字,“恶心”,“邪恶”,“暴力”,“不合适”…… 我diss我自己,实属头铁。 《狩猎》为何如此? 还不是因为川大老板带头疯狂抨击

“……对我们国家大大的坏!”——川 川老板说不好?这下可把大家的好奇心提起来了。 毕竟上一部被川boss点名diss的,可是《寄生虫》啊。

条姐急忙验货,发现,《狩猎》的完成度果然不错! 特别是作为一部反套路动作片,有点小惊喜。 影片风格,从开场就定了调。 你看,这是一个美女。

她明眸善睐,金发飘飘,心地善良,楚楚可怜。 不仅如此,还在第一时间和一位又高又帅又体贴的大哥牵上手,成为联盟。

哈我知道了,你就是女主角吧! 先让我赶紧熟悉一下主角人设! 等等没这个必要了,刚刚出场6分半的小美女,突然就被一枪爆头了?!

那么,你就是男主角? 你拿的是团结队友为小美女复仇的剧本对吧? 只见帅哥收拾心情逃向小树林,顺便救下另一位女孩,队友get。

哈我就知道…… Wait!帅哥突然踩中地雷,两人都没了

这还没完,紧接着,一队看上去比较的人上线。

看来手里有枪才是硬道理,风花雪月要不得。 这才是主角该有的样子吧,我入股了。 新主角团果然厉害,不仅找到了公路还开启了小卖部剧情线,成功报警。

完结撒花? 不。 小卖部是假的,店主是杀手假扮的,里面的零食全是毒药,彪悍团全灭

没错,这就是《狩猎》的风格。 不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它还会不会猝不及防地反转。 好在,它并非为反转而反转。 通过这几个已经领了便当的倒霉蛋,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获取以下信息。 1.这是一场大逃杀,地址是“庄园”,一个类似于《西部世界》的开放乐园。 2.策划者是一群高收入的社会精英。 3.倒霉蛋们都通过网络了解过“庄园”,类似于我们都通过网络了解过都市传说。 4.为了增加可玩性,精英给被绑架的倒霉蛋们发了武器。精英们要做的,是将倒霉蛋们全员猎杀;而倒霉蛋要做的,就是活下去。 此时进度条已经过去三分之一。 我们的女主才姗姗来迟。

对讲机的另一边,大boss女称她为:“雪球”。 雪球进入小卖部后,先装可怜。 趁杀手店主沉迷在演戏当中不可自拔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杀

人狠话不多,一路摸进对手巢穴。 路上各种悬念反转目不暇接,条姐不多剧透。 一句话,这姐真的太带劲了。

最后,浑身是伤的“雪球”,在boss女的大别野里处理好伤口,穿上boss女的深V晚礼服,蹬上boss女的高跟鞋,戴上boss女的珠宝和墨镜,牵着boss女的狗登上boss女的私人飞机,和boss女雇来的服务生共享boss女珍藏的美酒和鱼子酱,快快乐乐飞回老家。

完结撒花,哈皮摁钉。 那么问题来了,暴力爽片年年有,为什么《狩猎》会被主流围追堵截? 其实是因为,精英团和倒霉蛋团的人设,精准地戳中了美国社会的敏感点。 从开场便当十连就能看出来,倒霉蛋团除了女主,都是不太聪明的亚子。 他们大多来自低收入阶层,受教育程度不高,满嘴脏话,猎杀保护动物,恐同,活得非常不“zz正确”。

精英团呢,基本上就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一群人。 他们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以人上人的姿态生活着。

连带着,道德感也特别优越。 他们的生活中充满敏感词,管黑皮肤的朋友叫“尼哥”活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叫“黑人”也不行,应该精确地称呼为“非裔美国人”。

本来,这两拨人各活各的,各有各的岁月静好和别扭难受,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网络一线牵,让他们不得不珍惜这段缘。 梁子,是这么结下来的: 精英团虽然收入高,但工作压力也大啊,就时不时组团口嗨。 有这么一帮公司高管,平时口嗨喜欢假装自己有个庄园,大家会在里面玩杀人游戏。

结果,聊天信息泄露,不太聪明的键盘侠们信以为真,抄起键盘一顿喷射,把精英女高管雅典娜的工作喷没了。

雅典娜气疯了,开始疯狂健身,并联合一帮因为各种原因和键盘侠们结了仇的精英朋友,真的搞了个庄园。 一年后,万事俱备,大家花大价钱绑架了冲在diss“庄园”最前线的11个键盘侠,用私人飞机运到庄园。 于是,一场狗咬狗的大戏正式开始。 《狩猎》这片就真的是嘴很贱,就算是在紧张的猎杀过程中,各种梗都目不暇接。 倒霉蛋团里,有人因为“会说英语的难民”大为光火,非要把“假难民”送进地狱。 精英团也没好到哪里去,“猎杀名单应不应该有黑人”“是否赞成堕胎合法”“海地有没有棚户区”……这种鸡毛蒜皮都能引发内讧。

一方时刻有被害妄想,一方时刻想秀优越感,看上去都不太聪明。 埋得最深的一个梗,大概就是女主的代号“雪球”了。 这个名字,是精英女boss雅典娜卖弄知识非要给女主起的,奥威尔《动物庄园》主角猪猪的名字。

却在女主反杀后,被女主指出: “跟我相比,难道你不是更像‘雪球’吗?”

精英女boss顿时三观碎裂,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什么???你(个乡巴佬)竟然看过《动物庄园》???”

死到临头,依然放不下偏见。 说到底,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的,并不是精英可恶,也不是键盘侠该死。 (而是看书不认真活该领便当) 毕竟精英团和键盘侠两拨人没一个例外,全部团灭了。 但是你发现没? 影片表面上是两个阵营,其实是三个。 就像看似非黑即白的网络骂战里,其实还有一群理智而沉默的旁观者。 那就是被无辜牵连,却全程智商在线,以牙还牙端掉整个精英团的女主。 就叫他们“正常人”吧。 正常人不屑于和键盘侠对骂,会自我防卫,却不会随便加害他人。 正如罗翔教授在最新视频《聊聊网络喷子与键盘侠》里说到的: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于此对立的观点。……

……最重要的依然是学会尊重他人。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不会伤害他人,一个尊重他人名誉的人不会随意泼脏水。要记住,人是目的,不是存粹的手段。

点个在看,大家共勉~

 5 ) 天下苦“政治正确”久矣!

涉及大量关于电影《狩猎》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Deplorable:恶劣的;令人震惊的;应受到谴责的

2016年9月9日,正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时刻。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犯了个巨大的错误。在纽约的一场LGBT竞选集资活动上,希拉里无情地对竞争对手特朗普进行着嘲讽谴责。讲得兴起,她甚至将攻击目标转移到支持特朗普的选民。

希拉里说道:

大概估算一下,我们可以把特朗普支持者里五成的人扔进“遭人唾弃的篓子”里。(You know, to just be grossly generalistic, you could put half of Trump's supporters into what I call the basket of deplorables.)

这句话引得在场的LGBT人群阵阵欢呼,同时也掀起希拉里始料未及的滔天大浪。

特朗普支持者认为希拉里此言十分不妥,从攻击竞争对手转进为攻击美国人民。这使得不少特朗普支持者及摇摆中立群众产生了股“肉食者鄙”的同仇敌忾之心。他们将希拉里的话印在T恤上,成群结队地向希拉里和民主党为代表的左派自由主义群体开炮。

Basket of Deplorables这个表述就此进入历史视野,从此成为自由主义对美国右翼保守主义人群的蔑称。

2020年的恐怖讽刺喜剧电影《狩猎》的故事便发轫于这个单词。

影片开场,看似养尊处优的一帮精英人群在群聊中肆意谈论着各种政治不正确的内容。在抱怨了一大通上司的鸡婆后,有人说道“至少我们还能去庄园里杀几个deplorables取乐”。这句话引得群聊之中众人十分震惊。

随后影片转场,十二名男女在无知中苏醒过来。他们不认识彼此,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更不知自己为何而来。但随着枪声响起,他们明白了一件事。他们正在被狩猎。

《狩猎》以极夸张又直白的方式描述了暴力血腥场面,角色死亡的惨状被巨细无遗地刻画出来。因此本片在发布预告片时引发了极大争议,又因为美国当时发生了大型枪击案,发行商决定无限期推迟上映日期。直到今年的3月13日,《狩猎》才得以重见天日。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比大型枪击案影响更大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美国蔓延。疫情影响下,《狩猎》的票房受到致命重创。

但这些都是戏外的话。

影片第一幕戏的处理手法极为高竿,放在各种大逃杀电影和恐怖喜剧里都属上乘。作为观众,通常我们习惯于将视角跟随着影片镜头着眼于的主人公,并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有主角光环,不会轻易受到伤害。

可是《狩猎》在头20分钟里给了抱有这种心理的观众当头一棒!

我们以为是女主角,同时也长得很女主角的姑娘!

BOOM!被爆头了

我们以为是男主角,同时也长得很男主角的小伙!

BOOM!被地雷炸了

我们以为是主角,并且演员也是个熟脸的中年人!

BOOM!被喷子喷死了

把这些很有主角像的角色用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迅速杀死,在极快的时间内构建起《狩猎》的整体氛围。电影迅速打造出“没有人是安全的”的世界观,将被狩猎的绝望感很好地传递给了观众。

同时,以这些角色的死亡作为铺垫,当真正身背主角光环的女主角出场后,观众便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关于如何设置悬念和紧张,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说过:

有两个人在聊棒球。在他们聊天的桌子下面藏有一枚定时炸弹。让观众知道这枚炸弹的存在,但不能让这两名角色知道。让两个人继续谈论棒球,定时炸弹继续走着表,这样就能将悬疑感传递给观众了。

《狩猎》的导演克雷格佐贝显然深知这一点。通过之前多名角色的死亡方式,让观众熟悉了狩猎者们的套路。然后再让真女主重走一遍先前死去人们的老路,观众就会揪心地期待女主该如何解决眼下困境。

扮演以弱胜强、扮猪吃虎真女主的演员是二线女星贝蒂吉尔平。虽说她长期混迹美剧圈,接拍的电影大多也是中小型制作。可吉尔平在《狩猎》中的表演是一等一的水准。

除了出场的脏话爆点,她饰演的退伍士兵没有过多夸张表情。得益于剧本的细致刻画,这个角色只需要细小的举动就能树立起很完整的形象。

当影片最后,女主与反派BOSS对峙后,吉尔平终于再次爆出粗口,将整个狩猎营造的压力完全释放,替观众狠狠出了口恶气。

还有什么比美女爆粗更令人开心呢?

饰演大反派雅典娜的是凭借《百万美元宝贝》荣膺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希拉里斯万克的银幕形象往往是身强体壮的女汉子,这次也不例外。

她和女主角在影片末尾的单挑,被导演形容为“女性版本的John Wick”。虽然以我个人的浅见,最后这场foxy boxing动作戏还不如John Wick的一半功力。

比起略显凝滞的动作戏,希拉里斯万克这次表现更好的显然是文戏。而说到文戏,就不得不提到让《狩猎》这部电影区别于一般大逃杀类虐杀电影的最大特征——黑色幽默与时政讽刺。

直到电影第二幕终了,观众都会认为“狩猎”指的就是片头群聊里那群富人对穷人的狩猎。但第二幕黑屏转场后,神之一笔地将时间线倒拨至“狩猎”发生之前。

原来希拉里斯万克饰演的雅典娜他们这群猎人原来都是一家跨国企业里的高管。他们在群聊中所说的“狩猎”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笑话。没想到这个内部群聊的笑话莫名其妙地遭到网络曝光,引来网民们口诛笔伐。尤其是雅典娜在群聊中使用了“deplorables”这个词更是让他们站在了网络暴力的风口浪尖。

这无疑是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下一场明目张胆的“事先张扬的谋杀”。

公司出于企业形象考虑,不得不处分这起事件涉及的人。雅典娜他们降职的降职、流放的流放。于是乎,雅典娜他们开始想要寻找到底谁该为他们的悲剧负责。最终通过网络手段,他们找到了这场网络暴力的数名始作俑者,至少是他们所认为的始作俑者。

借助金钱的力量,他们真的雇人绑架了这些“保守主义者”“红脖子”,开始了名副其实的狩猎。

第二幕结尾所揭示的剧情,其政治喻意昭然若揭。隐喻的显然是美国在价值观上的割裂。

事实上,早就有八卦报道本片曾经打算用“深红州大战深蓝州”为名。

在美国文化里,深蓝和深红代表的就是民主党与共和党。鉴于近年来两党执政风格的区别,深蓝和深红也用来指代自由主义州与保守主义州。比如加利福尼亚就是深蓝州,自由主义倾向明显,LGBT、禁枪等等运动更普遍。中国网民戏称白左的多半持此种价值观;而德克萨斯就是深红州,偏保守主义,往往如《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母亲那样时而种族歧视、时而宗教专制。

“深红州大战深蓝州”这个标题很快就被环球公司给否定了。不过,“狩猎”这个标题仍旧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价值观的冲突。

这场狩猎既是自由主义精英们对保守主义乡巴佬的狩猎,同时亦是保守主义红脖子对自由主义白左的狩猎。

这不是导演克雷格佐贝第一次表达社会态度。在令他声名大噪的成名作《服从》中,他就以一场真实的电话诈骗案为原型,表达了人们对公权力的服从,以及人性在权力下的变异与腐败。

尽管《服从》被美国电影协会评选为2012年十佳独立电影,我还是认为这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电影中对电话诈骗案的忠实描述令其失去了大部分娱乐性,被害者的怯懦更让观众如坐针毡。我见到不止一个观众受不了角色的愚蠢,吐槽电影不真实。可电影结尾却偏偏告诉我们这是真实案件。不得不说现实永远比电影要魔幻许多许多。

和《服从》里直白的时政表达相比,《狩猎》的好看度实在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狩猎》不单单用大量痛快又血腥的暴力场面刺激观众眼球,还用各种黑色幽默将时政讽刺表达包装得极易入口、入口即化,不得不说克雷格佐贝的导演功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枯燥乏味的《服从》到娱乐性和噱头十足的《狩猎》,克雷格佐贝的导演风格更加成熟、圆滑

《狩猎》不仅是一部大逃杀类型的虐杀片,从剧情脉络看它也是一部公路片。影片的三幕戏分别发生于女主角的三段不同路程。仿佛街机游戏中一级级通关,观众随着女主角的视角从郊外步入加油站,从加油站沿着铁轨扒上火车、从火车进入难民营……

在路途中女主角也碰到性格迥异的不同队友,每个队友也只能陪伴女主一段路程。这样上车下车般的公路体验,让这场狩猎的格局看上去更加宽广。而不是《恐怖游轮》《心慌方》之类的局限于螺蛳壳里的道场。

而配角们登场和死亡的顺序与方式也颇有讲究。譬如第一个长得一脸女主像的姑娘,就因为不会使用武器而率先被杀,仿佛暗示在政治斗争中,弱者便是罪过;第二个长得一脸男主像的小伙善良地想要帮助他人,然后误踩地雷而死。仿佛暗示在弱肉强食的斗争中,善良就是绊脚石;第三个一脸精明的中年人则因为错误相信他人而中毒身亡,在政治斗争中无时无刻都不能放下戒心。

只有我们英姿飒爽的大女主,从不相信任何人、从不依靠任何人、从不拯救任何人。只有这样,她才能笑到最后、吃到鸡。

当然,《狩猎》绝非一部十全十美的电影。

它拥有烟火流行般华丽的第一幕,然而整个剧情节奏在第二幕就瞬间拖慢许多。克罗地亚难民营的剧情实在拖沓,政府的介入也让这场狩猎变得有些没劲、泄气。

最后一场被导演骄傲地称作“女版John Wick”的打斗的确有亮点,可作为这样一场血腥狩猎的终幕实在是有点小家子气了。另外充满政治隐喻的这个故事,以一场不怎么上台面的贴脸肉搏解决矛盾,在我看来是很偷懒的写法。

可我不得不承认从娱乐角度来说,观众需要这样一场肉搏,电影也需要一场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弯弯绕的情绪释放。让始终保持冷静的女主以最野蛮的方式打倒反派,可能正是最适合的宣泄方式了。

这或许是克雷格佐贝从成名作《服从》那褒贬不一的观众口碑里汲取的经验:观众终究需要爽一把。这恐怕也是为什么《狩猎》不惜牺牲其时政讽刺的严肃程度也要给观众注射爽快情绪的用意所在。

《狩猎》的时政讽刺若草草看去,确实显得很有墨水的样子。比如那只同被狩猎人群一同放入草坪的、叫做奥威尔的小猪,以及影片里数次引用乔治奥威尔的名作《动物农场》。

可一旦观众细审细考剧本内涵,便会发现整个狩猎的发展进程,好像和《动物农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有点强行攀关系的嫌疑。

影片中最能令人联想的《动物农场》的画面,或许就是被雅典娜称为“雪球”的女主在最终下克上成功后,褪去了染满血污的平民服饰,换上雅典娜的高档洋装,毫无愧疚和羞赧地享用着本为雅典娜他们准备的鱼子酱和红酒。

“雪球”翻身当了农场主,是全面革命和全面民主的到来吗?还是另一个精心伪装的独裁者?

可问题在于《狩猎》虽然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割裂的美国社会中上下层相互狩猎的野蛮现状。可克雷格佐贝并没有真正试图披露这个现象的成因。

在电影里,种族歧视者面对偷渡难民大放阙词、自由主义精英们相互提醒着彼此政治不正确的言论、上纲上线的网民对上流人士的苛责……看上去似乎人人有罪?

可女主角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其实并没有犯下上述任何错误。女主角“雪球”甚至不是需要为雅典娜他们的悲剧负责。她并没有参与这场网络暴力,她只是个雅典娜错抓的无辜者。

这样一个道德上完美、行动上果断、性格上讨喜的女主角,观众自然乐于看到她最终力挽狂澜,战胜魔头雅典,摇身一变成为上等人。好人最终获胜,自然不会让观众心里产生任何背德感。

可这样的结局莫不是有那么点离题?

在价值观的对抗里,没有人是无辜者。这世界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断然不会存在风平浪静的永恒,只会存在动态平衡的霎那

给无辜者献上压倒性胜利的美酒,也给观众奉上一场酣畅淋漓的爽片。最终结果,《狩猎》不可能是什么正经严肃的深度政治讽刺剧。任何想要借助《狩猎》中进行社会分析的影评人只是在自取其辱。《狩猎》不过是为那些受够了好莱坞“政治正确”的观众精心准备的大爽片。

天下苦“政治正确”久矣!

《狩猎》在2020年的春天算是给疫情爆发前的美国扔了颗炸弹,炸伤了左右两派所有人。

在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价值观战争从未停歇。特朗普战胜希拉里看似代表着保守主义的抬头。可实际在公共讨论领域和文娱市场上,自由主义价值观仍然出于绝对性的统治地位。

我们常说的“政治正确”就是自由主义价值观厉行数十年的结果。

自由主义所推崇的价值观并不是谬论,甚至很能人们的认同,其中包括性别平等、尊重个人选择、保护弱势群体等极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君子之行。可同时这份价值观又成为了一口吹毛立断、削铁如泥的宝刀。是社交网络上用来搞事、用来攻击他人的致命武器,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一辈子“政治正确”。

不少人因为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言论而遭到非议攻讦,甚至职业生涯受到波及,经济收入都遭到毁灭性打击。

譬如2018年《银河护卫队》系列导演詹姆斯古恩的被炒风波。风波根源就是他十年前的某些有关恋童癖的玩笑话。因为这些玩笑话,富有“正义感”的人们开始讨伐詹姆斯古恩。舆论风波导致迪士尼不得不于2018年7月宣布炒掉这位一手打造银河护卫队的杰出导演。

可事件并没有因此消弭。《银河护卫队》的不少演员为詹姆斯古恩打抱不平,他们向迪士尼寄出公开信,希望迪士尼可以重新考虑这一决定。

去年5月,迪士尼重新聘回詹姆斯古恩。这波上上下下的闹剧,或许是“政治正确”的威力,亦或许只是迪士尼给詹姆斯古恩一个台阶下的“卖可怜”危机公关罢了。

美国喜剧节目《周六夜现场》的常驻演员梅丽莎维拉西诺遭遇了和詹姆斯古恩类似的情况,可她却远不如詹姆斯古恩那样幸运。

梅丽莎于2016年加入《周六夜现场》,成为该节目第一位拉丁裔常驻演员。加入后,她便未雨绸缪地删去了自己在2010至2011年的所有推特,可仍然逃不过火眼金睛的媒体。媒体挖出了她所删除的部分推特,以此控告她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倾向。

梅丽莎所删除的部分推特原文摘抄如下:

我在Forever 21的同事跟黑人约会,她要给我在情人节安排一场相亲,我同意了但还是很害怕。(coworker at forever 21 dates black guys and she said she will set me up on a blind date for valentines, I said but I’m scared.)

我恨那些骑单车的墨西哥人,他们往我从车上砸东西。这世界没有他们会更好。( I hate those Mexicans on bikes, they threw things at my car. This world doesn’t need them. )

我室友的狗长得像日本老男人。( My roommates dog resembles an old Japanese man.)

我兼职的地方有个架子很大的黑人女性,她长得特像Steve Urkel。丑(A bossy black lady at my temp job now looks exactly like Steve erkel. Ugly )

这些文字导致梅丽莎在加入SNL后近乎三年得不到任何短剧主角待遇,就连配角也只能当边角料中的边角料。

直到去年,梅丽莎才逐渐开始接手一些戏份吃重的角色。但即便如此,需要避嫌的她还是很难出演那些SNL最为出名的“政治正确”讽刺短剧。而那些剧本差劲、讽刺美国白人的小品倒是经常找她。

譬如那期浅薄的、糟糕的、YouTube被踩数极高的讽刺电影《小丑》的讽刺短剧。在这个短剧里,梅丽莎饰演的主持人把电影中主角的行为诠释为“White male rage”(白人男性狂躁)

看上去SNL还是很顾忌梅丽莎的推特风波,不惜采用与梅丽莎个人表演风格格格不入的反向路线来洗白她。

“政治正确”的大刀一旦挥舞起来,因言废人的事件便不会只局限在传统娱乐圈。

游戏玩家们熟知的知名Youtuber———喷神James也曾受到“迫害”。

2016年5月17日,詹姆斯上传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他平静阐述了自己将不会为新版《捉鬼敢死队》写影评,同时他也拒绝去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他的拒绝理由非常简单。他说自己拒绝观看新版和新版主角为女性无关,单纯因为他认为新版电影只是在汲取旧版IP的剩余价值,绝不会是一部有诚意的好电影。

他以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为例子,号召人们不要为一部看之前就知道是烂片的电影贡献票房。不要因为需要给烂片写影评骂它,而去给这些电影贡献票房。

喷神James的视频能有8000以上的踩,实属罕见

这段视频遭到了女权主义者和自由主义媒体的批判。媒体称詹姆斯为一个患有厌女症的孩子。

不过这段视频下面的高赞评论大多站在詹姆斯这边。看上去至少在电子游戏玩家里,保守主义思想仍然占据上流。另外,新版《捉鬼敢死队》毫无意外地票房口碑双重失利。詹姆斯稳坐中军帐,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去年年末索尼自打自脸,将2016女性版《捉鬼敢死队》划为黑历史,请回原班人马拍《捉鬼敢死队》正统续集。有关詹姆斯的这段小插曲便成为了保守主义者们用来攻击好莱坞自由主义的依据。

这段视频也成为了詹姆斯在AVGN系列外点击率最高的视频之一。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象征着言论自由之定义的被扭曲、被屠戮。

请让我引用音乐剧《Q大道》的歌词来表达一件人尽皆知却视而不见的事实。

所有人都有点种族歧视,因为我们都不是色盲。如果大家都承认自己有点种族歧视,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你可以将这句歌词中的“种族歧视”替换成任何敏感词。

真正的平等不是公开场合字斟句酌地小心翼翼,背地里吆五喝六地口无遮拦。真正的平等是我骂你“nigger”、你骂他“red neck”、他骂我“chink”,然后大家相视一笑。

可是那样公平的世界大概永远也不会到来吧。那么至少在电影《狩猎》中,观众仍然可以让压抑的情感随女主的粗口而迸发。

这就是影片《狩猎》对“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做出的贡献!

It's fucking great

 6 ) 人间处处是猎场,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的。

整部影片,诙谐中充满着讽刺。

影片一开端,在一架豪华的私人飞机上,当美丽的空姐正向VIP客人询问是否要添酒时,机舱里众人忽然惊呼“快点!他醒了!”这时一个自称是医生的人向空姐借了一支笔,转身便将这只笔插进了这个“醒了”的人的脖颈上,在大家的一片慌乱中,医生悠悠的说“这就是提前醒来的下场”。

看到这里,我已经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还没完,紧接着女boss出场了,虽然看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她就是最后的终极boss,但她快、准、狠的把高跟鞋根敲入那个“提前醒来”之人的眼球中,又像在拔一个橡皮塞般以优雅的姿态将插在鞋跟上的眼球拔掉,然后擦擦鞋根甩了句“这就是他应得的下场”便扬长而去。

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不禁在想,这个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要“应得”这样的下场?

紧接着镜头转换到了一片绿茵草地上,草地上有一群嘴巴被封住的人,他们看起来很慌乱,不知道这是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原来,这些人就是前面飞机上没有“提前醒来”的一批人,他们之所以会在这里,是因为都被选中成为了游戏中的猎物。

什么游戏呢?就是上层精英们对那些诟病自己的“键盘侠”们展开的一场猎杀游戏,以游戏中的玩法,但却真枪实弹的去杀人。很快,这些人便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慌乱中众人的态度充满了讽刺,有人明明已经快死了却还惦记着明天要过生日,有人被子弹从头顶划过不抓紧时间逃命却呆在原地崩溃大喊怎么办,也有人趴在即将死去的队友旁边睁眼说着“没关系”的假话。这不就是日常中的我们么?放不下欲望名利,遇事也总是不足够冷静睿智。

当然,影片重点要表达的并不是这些,可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常常被人忽视。

随着一众人等接二连三的被猎杀,最终仅剩下一名女军官,但其实也只有她才是这场游戏的终极猎物。她似乎早就看穿了这是一场盛大的阴谋,于是凭着一股“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的劲儿和自己的果敢睿智,一路除障,一路闯关。

中途,一个队友问她是如何识别出那些谎言的,她就给队友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赛跑大家都知道,但她说的却是,兔子因大意自满而输掉了比赛,最后恼羞成怒跑到乌龟家杀了乌龟全家,还吃掉了人家的晚餐。

这里好似两层隐喻,其一,似乎指向了某些势力强权,讽刺他们的黑暗,告诉所有普通平民们,无论你们怎样去做,真正的生杀大权仍旧在少数的权势手中。其二呢,又好像在告诉我们,一次的输赢,无法决定每一次的输赢,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赢家。于是,女军官就是那样去做的。

当她终于通关见到终极大boss后,一脸懵逼的问boss“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boss回答她“我们并没有真的去杀人,开始一切都只是一场玩笑,是你们这些人躲在键盘后面到处开喷,把这件事说成了真的。”

女军官又质问“但每个你绑架并杀死的人,这就是事实不是么?”

大boss怒怼“那也是你们造成的,你们不了解真相就把一切扭曲到你们的世界观里,你希望这是真的,就认为是真的,一切都是你的想法。”

争论无果,两人直接开打,最终双双重创倒地,女军官问大boss“为什么是我?”并解释说“雪球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做的事别人不理解,于是别人就联合起来一起打压她。”这时大boss惊讶地问女军官“原来你也知道雪球的故事啊?”。

至此,大boss确认了女军官并不是网上那个造谣攻击自己的人,就闭上眼睛死掉了。于是女军官成了最终的赢家,并如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一样,吃掉了大boss家的食物、换上了她的衣服、牵着她的狗、坐上了她的私人飞机、一口气喝掉了她所珍藏的价值不菲的红酒。

最后在飞机上,还是影片开头中的那个空姐,她问女军官感觉如何,女军官大呼“爽!”但留给我们深思的却是,爽的背后呢?在这场游戏里,无论谁是最终的赢家,代价都是惨重的,都已经有人作出了无谓的牺牲,而究其根本,不过是一场“言论自由”引发的人为灾难。

这使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朱维尔的哀歌》,同样也是在表达言论的意义:你怎样去说,就会有人怎样去相信,而大家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的。

所以啊,所谓的言论自由,确诚是一把双刃剑,护人于危难,亦能杀人于无形。

 短评

听到"You read Animal Farm?"时不禁作出高司令式掩嘴偷笑,连“精英”头目都只是读了本中学生经典就来装精英了(想想《利刃出鞘》里引用的至少是托马斯·品钦),可见一斑。

4分钟前
  • Alain
  • 还行

强制参加型真人CS,够爽够血腥,死人的频率也很高。但最大的败笔是编剧不甘心只写一个女CEO向女键盘侠复仇的简单故事,非要掺杂进一堆莫名其妙又自相矛盾的美国式左右互搏价值观,连乔治奥威尔都搬出来了,结果并没能提高影片的层次,反而拖累了节奏。

9分钟前
  • m89
  • 还行

我脑补小变态演了这部电影,没想到是这种小变态的爽片!编剧反着虐杀类恐怖片的俗套来,死人的顺序也是反着常规设置来,政治不正确正是他们的剧作逻辑,很快你发现整个故事的展开方式都是在讽刺川普时代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故事逻辑到角色设置都是政治隐喻的符号,非常的赤裸直白,写这种剧本的目就是好莱坞精英对川普的一次回击吧。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啊哈,还挺有意思!满含政治隐喻的激爽虐杀片。上层圣母精英vs底层键盘侠。两边都讽刺两边都骂了,精英们总是满口政治正确的话显得自个儿多么伟大牛比,可私下行为却完全相反。而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看似无辜令人同情成为了“被狩猎者”,却也只是借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在网络上胡乱造谣、口吐芬芳、各种阴谋论。电影开头的反套路满有趣,一开始你以为的漂亮女主角没十分钟就给爆头了,而接着再没两分钟看着非常男主脸的却被炸的粉身碎骨,直到贝蒂出现超市反杀,完全就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主儿,你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女主。

17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梗简直多到炸!各种反套路,你以为艾玛罗伯茨是女主,分分钟爆头给你看,你以为帅气的b级片标配美国大兵是男主?地雷踩得连妈都不认识,最后社会精英们选12个被杀对象的时候还不忘加个黑人进去凸显政治正确真的笑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分钟前
  • 灵吾玄志
  • 力荐

又叫与杠精较量其乐无穷,黑色幽默,血雨腥风,比起某些只割喉18X的作品,这部18X诚意十足,爆头穿刺地雷杀,感官刺激恰到好处。里面政治正确和极右互相掐,键盘侠和道德帝齐飞,作为杠精本杠看的很开心。

22分钟前
  • 吃货F
  • 推荐

套路不是这么反的,讽刺也不是这么讽的,不是往地上放头猪就是动物庄园了,那连猪圈都算不上。

27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较差

女主长得像killing eve里面的小变态

31分钟前
  • swear
  • 还行

人狠话不多的女主 爱了

33分钟前
  • 皇马42号
  • 推荐

小猪叫orwell

34分钟前
  • cilantrolime
  • 推荐

为女主5星,不接受任何批评

36分钟前
  • 力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侠喷子要小心喽!说不定啥时被抓被当动物一样猎杀!你上司要杀我,所以我把他们都杀了!错抓姐牛逼了!1个半小时时长刚刚好,我以为是主角的15分钟死了!剩下的半个小时之内也都over了!看得很过瘾!

40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我从小到大一直希望在小说中看到的反套路剧情,终于在这部电影的前20分钟里看到了。针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隐喻我不关心,但是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照杀不误这点简直太符合我的胃口了。“女士,你觉得我是否应该因为你是女孩就饶你不死?”“No。“哈哈哈,真是受够了电影里面对女性网开一面的大男子主义英雄了!结尾剧情不够给力,不能五星

45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就是那种不太过脑的激爽动作片,哪怕是讽刺精英与酸民,也用了最直白的方式,连《动物农庄》的譬喻都有种滑稽感。不过还是各种反套路,特别是以为扛大旗的,会迅速领便当。贝蒂·吉尔平莫名有种《杀死伊芙》小变态的飒与喜感。好久没看过希拉里·斯万克的动作戏了,一边邀请室内打斗,一边心疼玻璃又碎,好玩。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猎杀反套路,讽刺很露骨。女主胆大心细话少,下手干净利落,酷!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打到最后感觉两位女主必须相爱了

56分钟前
  • 吕X
  • 力荐

一开始反套路,加分﹑接连的「黑色幽默」及「过渡」,大减分,最后两女决战前话唠,小减分,决斗不水,加分,整体7分。

58分钟前
  • 天之行者
  • 还行

8.1/10 这也太爽了吧 各种嘲讽两党和反套路,算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虐杀片的条条框框,要杀就杀绝不含糊,吉尔平演的角色又拽又萌。

1小时前
  • 电锯觉罗炫
  • 力荐

前半部作为大逃杀类的纯爽片非常优秀 各种反转让人目不暇接完全猜不中剧情走向 后半部为了详尽解释前因后果反而导致节奏失控 为了格局上升至驴象博弈反倒露怯 凸显了其缺失的内涵

1小时前
  • umi
  • 推荐

一开始我还以为艾玛·罗伯茨是主角呢,可以。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