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衣

HD中字

主演:保罗·吉亚玛提,杰森·弗莱明,布莱恩·考克斯,凯特·玛拉,詹姆斯·鲍弗,查尔斯·丹斯,德里克·雅各比,麦肯锡·克鲁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甲衣 剧照 NO.1铁甲衣 剧照 NO.2铁甲衣 剧照 NO.3铁甲衣 剧照 NO.4铁甲衣 剧照 NO.5铁甲衣 剧照 NO.6铁甲衣 剧照 NO.13铁甲衣 剧照 NO.14铁甲衣 剧照 NO.15铁甲衣 剧照 NO.16铁甲衣 剧照 NO.17铁甲衣 剧照 NO.18铁甲衣 剧照 NO.19铁甲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身在福中应知福

我对于那些男爵只是让国王签字就放手重新臣服于国王这点实在是想不明白。如果国王真的是个信守承诺的人,那些男爵又何至于走到反叛国王的地步?虽然我不是很懂政治,但是那些男爵也太天真了吧。所以看到国王回过头来找那些男爵的麻烦的时候,我真的是一点都不惊讶。以这个国王以往的行事来看,他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呢?

看着那几个人守着一座城堡与国王带领数百雇佣兵作战,那种悲壮感真的让人感觉痛苦。我为什么作战,我是为谁而战,杀戮与被杀戮的意义又在哪里。电影里托马斯一直在犹豫在彷徨,直到战争的尾声,他说为他人而战才有意义,而杀戮是不对的。我不断被战争的血腥震惊,不断被守城人的精神震撼,感动于他们的精神。

但看完电影后我最深的感触是我很庆幸我生活在现在的中国,这么和平安宁的国度,不需要为了生命安全每天担忧,那些血腥和杀戮于我只是影视剧里的虚构故事,我只需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点评这个电影好不好,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逻辑不对的,这场战争里是不是有什么更快更好的取胜方法。但是我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由这样一场场血腥残酷的战争换来的,我现在富裕无忧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反对战争,可是我们也不应该遗忘战争,不应该遗忘那些为了我们而牺牲的英灵们。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要知道我们现在堂堂正正的站着挣钱的局面是怎么得来的。

 2 ) 喜欢冷兵器的朋友可以看这个片

    剪切和剧情都比较弱,拍摄一般,音乐不错。
    服装道具不错,北欧雇佣军头子看起来气场十足,可惜戏份太少。
    我认为本片亮点在男主角的双手巨剑。导演在研究冷兵器格斗上明显下了功夫。
    双手巨剑的使用,有双手握柄的劈砍。也有一手持柄,一手持剑身的穿刺动作。还有剑柄末端配重的撞击,等等细节,导演都考虑到了,并且在片中表现得不错。
   
   在看腻了中国花哨的不实的动作片后,看看这样写实的战争动作片,还是很过瘾。

     遗憾也有,本来出场的时候,有几个漂亮的钉头锤攻击的镜头,我以为导演会安排一个使用钉头锤的骑士作为配角,但看到最后也没有。
    锤子其实是中世纪战场的常见武器,锤子结实耐用,制造相对简单,即使敌人穿了盔甲,但锤击到身体上,盔甲就算不破,甲内的肉体也要受到相当大的伤害。钉头锤结合了钝器撞击和锐器穿刺的优点,深受骑士喜爱。但不知道为什么,表现这个武器的电影并不多。

     最后,弓箭手的戏份太少了,虽然本片中的时间,并不是英国长弓手震惊世界的巅峰时期,但考虑到紧接着1242年英王就捣鼓出的导致全民皆弓的武备条例。我认为在这个片中大力渲染一下紫杉长弓的魅力,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可惜,电影中的弓箭手,身材瘦小,完全不像弓箭手(长弓兵的力量是很大的,军用长弓拉力大概130斤,甚至是170斤!各位想象一下你能提起多重的东西,50斤大米就够吃了吧。)而且没发几箭,就死掉了.........唉
      最遗憾的是,英国长弓的超远射程,没有表现出来,片中都是近距离或者中距离的快速射击。真是遗憾中的遗憾。

   当然,该片并不完美,但看下来还是很过瘾,尤其是对冷兵器爱好者或者中世纪爱好者来说。所以我给了4星,其中1星是给的双手剑。

 3 ) William and Henry

昨晚看了部片子Ironclad。说说英国的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吧。

话说William I 死后,传位给二儿子William II,长子Robert只得到了家族在欧陆的领地诺曼底。

William II 死后三弟Henry I 继位,Robert企图夺位,战败被囚不表。至此还算头绪清楚。

Henry I 死后,侄儿Stephen在兄弟Henry of Blois的帮助下夺得王位。

Henry I 的女儿Matilda原是嫁给了日耳曼皇帝Henry V,后又改嫁安茹家族的世子,此时在Henry I 的私生子叫Robert的支持下回国争位。

Henry of Blois倒戈,Matilda进入伦敦,但随后被Stephen的王后Matilda of Boulogne率兵打败,退回安茹。

Matilda之子Henry继承了安茹领地之后,攻入英国,迫使Stephen立Henry为王位继承人,Stephen之子William只能继承自家原有领地。

Henry继位后成了Henry II,开启了安茹王朝。

Henry II 因长子Henry早夭而钟意幼子John,于是次子Richard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王位,成为Richard I,即“狮心王”。

Richard I 在征伐叛乱时战死,无嗣,John继位。贵族造反,John被迫签署Magna Carta。

影片的故事由此开始。不过这还没完。John继续与贵族们争战,死于败军途中,其子Henry继位,即Henry III。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起名字不要标新立异,还是叫William或者Henry比较稳妥。而女的叫Matilda的话,遇到另一个Matilda也是没辙,至少要隐忍一时。

 4 ) 大宪章(转)

英国是一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他们的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文件和法案组成,其中具有奠基意义的一份,就是在1215年6月15日,由英国国王与贵族们签订的《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大宪章(拉丁文Magna Carter, 英文Great Charter)是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宪法,用来限制英国国王(主要是当时的约翰)的绝对权力。订立大宪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皇、英王约翰及封建贵族对皇室权力出现不同的意见。大宪章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及尊重司法过程,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国建立宪法政治长远历史过程的开始。
历史
  诺曼人于1066年开始入侵英格兰,在诺曼人成为英国的国王后,于十一及十二世纪逐渐强大。他们建立的集权政府,加上本地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来的统治方法,还有盎格鲁人和诺曼人在诺曼底所拥有的土地,使英国国王在1199年成为欧洲最有权力国王。当英王约翰在十三世纪初即位之后,一连串的事件却令英格兰的封建贵族起来反抗他,并要求限制绝对的王权。当时英王约翰受到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他夺得王位的手法遭人非议,前任英王狮心王理察在1199年死后,出现两名继承人。约翰将他的对手,亦即他的侄子不列颠尼亚瑟囚禁,之后亚瑟便失去音讯。很多人认为约翰是将他的亲人暗杀以取得王位;第二当时法国国王占领了英国在诺曼底大部份的土地。英国的贵族要求国王取回失去的领土,约翰即在1214年发动对法国作战,却遭逢大败。此外,约翰与教皇就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出现争执,于是教庭向英格兰施以绝罚,约翰被迫于1213年向教皇屈服。
  1215年6月10日,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伦敦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同年6月15日,约翰在兰尼美德(RunnyMede)为法案盖上皇室的盖章。而贵族则在6月19日重申对约翰效忠。最后皇室秘书将国王与贵族间的协议正式登录,即成为最初的大宪章,并将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员及主教保存。
  1215年的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这种权力是出自中古时期的一种法律程序,但加之于国王却是史无前例。
  英王约翰自始即无接受大宪章约束的诚意,他是在武力之下才被迫在文件上签署,特别是第六十一条几乎褫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就在贵族离开伦敦各自返回封地之后,约翰立即宣布废弃大宪章,教皇英诺森三世亦训斥大宪章为“以武力及恐惧,强加于国王的无耻条款”,教皇否定了任何贵族对权力的要求,称这样做破坏了国王的尊严。随后英国即陷入内战。
  约翰在1216年10月18日,当内战正酣时病死,九岁的亨利三世即位,皇室人员希望年幼的新王会为贵族所接受。新王即位后,战事终结。10月12日,皇室大臣以亨利的名义再发出大宪章,但当中部分条款,包括第六十一条都被删去。之后于1217年和1225年,亨利三世都曾再次发布大宪章。1225年的一次由十八岁的亨利亲自发出,并删除至只有三十七条。
  亨利三世统治五十六年后,在1272年逝世。他逝世时,大宪章已成为既定的英国法律,日后的国王亦难以像约翰一样将它完全推翻。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在1297年10月12日发布最后一次修订的大宪章,作为“肯定法案”的一部分。
1215年的大宪章
  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些英国平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亦保障了教会不受国王的控制。同时它亦改革了法律和司法,和限制了国王及皇室官员的行为。宪章内大部分的内容是从亨利一世时所颁布的自由宪章(Charter of Liberties)抄写过来。自由宪章是亨利一世1100年加冕时颁布,它限制了国王对如何对待教会及贵族,基本上给予了教会及贵族一定的权利。
  最初的大宪章有六十三条条款,当中大部分是针对十三世纪当时的状况而订,例如限制皇室狩猎范围等等。而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第三十九条,由它衍生了人身保护的概念: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根据这个条文的规定,国王若要审判任何一个人,只能依据法律;而不能以他的私人喜好来进行。王权因而受到了限制,开始了迈向君主立宪的第一步。
影响
  虽然第一次发布的大宪章只维持了数星期,但是约翰死后的多次重新发布,使它成为了永久的法律;大宪章亦成为了日后英国宪法的基石。之后亨利三世及他的继承人曾多次避开破坏大宪章的规定,然事实上中世纪英国皇室的皇权在大宪章之下,仍然是有增无减。不过,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亦曾三十次重新发布大宪章,证明国王始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至少大宪章的存在成功确立了一项国王亦必须遵从的原则: 君主受到法律的限制。
  到了十七世纪,随着国王与国会之间争执的增加,大宪章的作用亦变得更为重要。根据宪章的内容多次修订而成的法律,保障更多的权利和涵盖更多的人民,最后演化成现代的君主立宪。虽然只有开始的数句、中间三条条文以及结束语仍然有效,其余三十四条都已被废除,1297年发布的大宪章至今仍是英国法律的一部分。今天,大宪章的实际法律效用已很微小,只在司法过程中偶尔被控辩双方和法官引用。但不少日后编成的政府宪法,包括美国宪法,都是起源自大宪章。以前每次英王发布大宪章,都会抄送多份到各地,这些抄本部分被带到北美殖民地,保存至今。
  1215年约翰签署的第一份大宪章并未被保存下来,只有四份同时期的抄本现仍分别存放在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林肯大教堂和萨士巴利大教堂,另外还有13份1297年以前的大宪章现也仍被保存。1952年,澳洲政府以12,500英镑购得一份1297年的大宪章,放在首都坎培拉的国会展览,美国富商佩里(Ross Perot)亦于1984年购得一份1297年的大宪章,现放在首都华盛顿国家资料馆,与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一同展出。《大宪章》在原则上和实质上包含了后来发展起来的议会所具有的征税权,对王国政务放入国民参与权,监督权等因素,以及“国民自由”的观念。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国民”的包容度再不断地扩大,但上述隐含的几种权利则逐渐被制度化了。第一,《大宪章》中非经“大委员会”的同意不得征税的条款,成了后人“无代表权不纳税”这一原则的基础。第二,征税要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就隐含了“国民”有被咨询的权利。第三,即便从当时的角度上看,《大宪章》是贵族之外的一些社会等级也分享到了利益。这些都为半个世纪后平民代表进入议会奠定了基础,也为近代公民意识和公民法权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大宪章内容
  英国大宪章 1215年
  受命于天的英格兰国王兼领爱尔兰宗主,诺曼底与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约翰,谨向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男爵,法官,森林宫,执行吏,典狱官,差人,及其管家吏与忠颇的人民致候。由于可敬的神父们,坎特伯里大主教,英格兰大主教兼圣罗马教会红衣主教斯提芬;杜伯林大主教亨利 ……暨培姆布卢克大司仪伯爵威廉;索斯伯利伯爵威廉……等贵族,及其他忠顺臣民谏议,使余等知道,为了余等自身以及余等之先人与后代灵魂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圣教会的昌盛和王国的兴隆,上帝的意旨使余等承认下列诸端,并昭告全国:
  (1) 首先,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坚决应许上帝,根据本宪章,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利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关于英格兰教会所视为最重要与最必需之自由选举,在余等与诸男爵发生不睦之前曾自动地或按照己意用特许状所颁赐者,一一同时经余等请得教王英诺森三世所同意者一一余等及余等之世代子孙当永以善意遵守。此外,余等及余等之子孙后代,同时亦以下面附列之各项自由给予余等王国内一切自由人民,并允许严行遵守,永矢勿渝。
  (2) 任何伯爵或男爵,或因军役而自余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承继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计伯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享受伯爵全部遗产;另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事受男爵全部遗产;武士继承人于最多缴纳一百先令后,即可享受全部武士封地。其他均应按照采地旧有习惯,应少交者须少交。
  (3)上述诸人之继承人如未达成年,须受监护者,应于成年后以其遗产交付之,不得收取任何继承税或产业转移税。
  (4) 凡经管前款所述未达成年之继承人之土地者,除自该项土地上收取适当数量之产品,及按照习惯应行征取之赋税与力役外,不得多有需索以免耗费人力与物力。如余等以该项土地之监护权委托执行吏或其他人等,侮对其收益向余等负责,而其人使所保管之财产遭受浪费与损毁时,余等将处此人以罚金,并将该项土地转交该采地中合法与端正之人士二人,傅对该项收益能向余等或余等所指定之人负责。如余等将该项土地之监护权赐予或售予任何人,而其人使土地遭受浪费与损毁时,即须丧失监护权,并将此项土地交由该采地中之合法与端正人士二人,按照前述条件向余等负责。
  (5)此外,监护人在经管土地期间,应自该项土地之收益中拨出专款为房屋、园地、鱼塘、沼、磨坊及其他附属物修缮费用,停能井井有继承人达成年时,即应按照耕耘时之需要,就该土地收益所许可之范围内置备犁、锄与其他农附于其全部土地内归还之。
  (6) 继承人得在不贬抑其身份之条件下结婚,但在订婚前应向其本人之血属亲族通告。
  (7) 寡妇于其夫身故后,应不受任何留难而即获得其嫁资与遗产。寡妇之嫁盔、嫁资、及其得之遗产与其逝世前为二人共同保有之物品,俱付任何代价。〔自愿改嫁〕之寡妇得于其夫身故居留夫宅四十日,在此期间其嫁查应交还之。
  (8) 寡妇之自愿孀居者,不得强迫其改嫁,寡妇本人,如执有余等之土地时,应提供保证,得余等同意前不改嫁。执有其他领主之土地者,应获得其他领主同意。
  (9) 凡债务人之动产足以抵偿其债务时,无论余等或余等之执行吏,均不得强取收入以抵偿债务。如负债人之财产足以抵偿其债务,即不得使该项债务之担保人受扣押动产之处分。但如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担保人应即负责清偿。担保人如愿意时,可扣押债务人之土地与收入,直至后者偿还其前所代偿之债务时为止。惟该债务人能证明其所清偿已超过保人担保之额者,不在此限。
  (10) 任何向犹太人借债者,不论其数额多少,如在未清偿前身故,此项债款在负责清偿之继承人未达成年之前不得负有利息,如此项债务落入余等之手,则余等除契据上载明之动产以外,不得收取任何其他物品。
  (11) 欠付犹太人债务者亡故时,其妻仍应获得其嫁资,不负偿债之责。亡故者如有未成年之子女时,应按亡者遗产之性质,留备彼等之教养费,剩余数额,除扣还领主应得之报效外始可作为清偿债务之用。关于犹太人以外之债务,同样依此规定处理。
  (12) 除下列三项税金外,设无全国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即赎回余等身体时之赎金〔指被俘时〕。策封余等之长子为武士时之费用。余等之长女出嫁时之费用一一但以一次为限。且为此三项目的征收之贡金亦务求适当。关于伦敦城之贡金,按同样规定办理。
  (13) 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俱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
  (14) 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此项诏书之送达,至少应在开会以前四十日。此外,余等仍应通过执行吏与管家吏普遍召集凡直接领有余等之土地者。召集之缘由应于诏书内载明。召集之后,前项事件应在指定日期依出席者之公意进行,不以缺席人数阻延之。
  (15) 自此以往,除为赎还其本人之身体,策封其长子为武士,与一度出嫁其长子以外,余等不得准许任何人向其自由人征取贡金。而为上述目的所征收之贡金数额亦务求合乎情理。
  (16)不得强迫执有武士采地,或其他自由保有地之人,服额外之役。
  (17) 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间,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18) 凡关于强占土地,收回遗产及最后控诉等案件,应不在该案件所发生之州以外之地区审理。其方法如下:由余等自己,或余等不在国内时,由余等之大法官,指定法官二人,每年四次分赴各州郡,会同该州郡所推选之武士四人,在指定之日期,于该州郡法庭所在地审理之。
  (19)州郡法庭开庭之日,如上述案件未能审理,则应就当日出庭之武士与自由锢农中酌留适当人数,停能按照事件性质之轻重作出合宜裁决。
  (20) 自由人犯轻罪者,应按犯罪之程度科以罚金;重罪者应按其犯罪之大小没收其土地,与居室以外之财产于商人适用同样规定,但不得没收其货物。凡余等所辖之农奴犯罪时,亦应同样科以罚金,但不得没收其农具。上述罚金,须凭邻居正直之:人宣誓证明,始得科罚。
  (21)伯爵与男爵,非经其同级贵族陪审,并按照罪行程度外不得科以罚金。
  (22)教士犯罪时,仅能按照处罚上述诸人之方法,就其在俗之财产科以罚金;得按照其教士采地之收益为标准科处罚金。(23) 不得强迫任何市镇与个人修造渡河桥梁,惟向未负有修桥之责者不在此限。(24) 余等之执行吏,巡察吏,检验吏与管家等,均不得受理向余等提出之诉讼。(25) 一切州郡,百人村,小镇市,小区——余等自己之汤沐邑在外——均应按照旧章征收赋税,不得有任何增加。
  (26) 凡领受余等之采地者亡故时,执有余等向该亡故者索欠之特许证状之执行吏或管家吏应即依公正人士数人之意见,按照债务数额,将该亡故者之动产加以登记与扣押,使在偿清余等债务之前不得移动。偿清后之剩余,应即交由死者之遗嘱执行人处理。如死者不欠余等之债,则除为其妻子酌留相当部分外,其余一切动产概依亡者所指定之用途处理。
  (27) 任何未立遗嘱之自由人亡故时,其所遗动产应依教会之意见,经由其戚友之手分配之,但偿还死者债务之部分应予留出。
  (28) 余等之巡察吏或管家吏,除立即支付价款外,不得自任何人之处擅取谷物或其他动产,但依出售者之意志允予延期付款者不在此限。
  (29) 武士如愿亲自执行守卫勤务,或因正当理由不能亲自执行,而委托合适之人代为执行时,巡察吏即不得向之强索财物。武士被率领或被派遣出征时,应在军役期内免除其守卫勤务。
  (30)任何执行吏或管家吏,不得擅取自由人之车与马作为运输之用,但依照该自由人之意志为之者,不在此限。
  (31) 无论余等或余等之管家吏俱不得强取他人木材,以供建筑城堡或其他私用,但依木材所有人之意志为之者不在此限。
  (32) 余等留用重罪既决犯之土地不得超过一年零一日,逾期后即应交还该项土地之原有领主。
  (33) 自此以后,除海岸线以外,其他在泰晤士河、美得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堪坝与鱼梁概须拆除。
  (34) 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敖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35) 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酒类,烈性麦酒与谷物之量器,以伦敦夸尔为标准;染色布,土布,锁子甲布之宽度应以织边下之两码为标准;其他衡器亦如量器之规定。
  (36) 自此以后发给检验状( 验尸或验伤)时不得索取或给予任何陋规,请求发给时,亦不得拒绝。
  (37) 任何人以货币租地法,劳役租地法,或特许享有法保有余等之土地,但同时亦保有其他领主之兵役采地者,余等即不得借口上述诸关系强迫取得其继承人〔未成年者〕及其所保有他人土地之监护权。除该项货币租地、劳役租地与特许享有租地负有军役义务外,余等皆不得主张其监护权。任何人以献纳刀、剑、弓、箭电等而得为余等之小军曹者,余等亦不得对其继承大及其所保有之他人土地主。
  (38) 自此以后,凡不能提供忠实可靠之证人与证物时,管家吏不得单凭己意使任何人经受神判法〔水火法〕。
  (39)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 余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41) 除战时与余等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或在英格兰全境逗留或耽搁以经营商业。战时,敌国商人在我国者,在余等或余等之大法官获知我国商人在敌国所受之待遇前,应先行扣留,但不得损害彼等之身体与货物。如我国商人之在敌国者安全无恙。敌国商人在我国者亦将安全无恙。
  (42) 自此以后,任何对余等效忠之人民,除在战时为国家与公共幸福得暂加限制外,皆可由水道或旱道安全出国或入国。但监犯与被损夺法律保护权之人为例外。关于敌国人民与商人,依前述方法处理。
  (43) 领有归属土地——诸如自窝林福德,诺定昂,波罗因•兰开斯忒诸勋爵领有者,或其他归属于余等之男爵领地——之附庸亡故时,其继承人不另缴继承税。余等亦不得令其提供较男爵生前更多之役务,一切应依该采地在男爵手中时为标准。
  (44)自此以后,不得以普通传票召唤森林区以外之居民赴森林区法庭审讯。但为森林区案件之被告人,或为森林区案件被告之保人者,不在此限。
  (45) 除熟习本国法律而又志愿遵守者外,余等将不任命任何人为法官,巡察吏,执行吏或管家吏。
  (46) 一切自英国历朝国王获得特许状创立寺院或握有寺产保管权之男爵〔贵族,应悉仍旧例,在该项寺院无人主持时,负保管之责。
  (47) 凡在余等即位后所划出之森林区,及建为防御工事之河岸,皆应立即撤除。
  (48) 有关每一州郡之森林,园固,森林官,园固守护人,管家吏及其仆役,河岸及其守护人等之一切陋规恶习,应由各该州郡推选武士十二人,于宣誓后立即驰赴各地详加调查,并于调查后四十日内予以全部彻底草除,务使永不再起,调查情形应先奏知余等,若余等不在国内时则先禀知大法官。
  (49)凡英国臣民为表示和好和忠忱所交予余等之人质或其他担保品,概须立即退还。
  (50)余等应解除执拉尔之戚及下列诸人( 名略 )及随从彼等来英任执行吏者之职务,并使彼等自此以后,不再在英国担任此项职务。
  (51) 君臣复归于好后,余等应将携带马匹与武器来英格兰并危害英国之外国士兵,弩手,仆役及佣兵等立即遣送出境。
  (52) 任何人凡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裁决而被余等夺去其土地,城堡,自由或合法权利者,余等应立即归还之。倘有关于此项事件之任何争执发生,应依后列负责保障和平之男爵二十五人之意见裁决之。其有在余等之父亨利王或余等之兄理查王时代,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判决而被夺去之上述各项,现为余等所有,或为他人所有而应由余等负责者,当按照参加十字军者获得展缓债务权利之一般规定办理。但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即公平处理之。惟在余等誓师东征前正在进行诉讼,或由余等之敖令正在审理中者,不也比限。
  (53) 关于下列事件亦应依照前条规定处理或展缓处理之:①余等之父亨利王,兄理查王时代所划出之森林,何者应撤除,何者应保留。②余等在他人采地中之监护权(此项监护权系因某人曾自余等领受军役采地,因而使余等享有者)③余等在他人采地中所建立之寺院(该采地之领主声称有管辖权者)。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立即对上述诸项予以公正处理征时,余等应立即对上述诸项予以公正处理。
  (54) 凡妇女指控之杀人案件,如死者并非其夫,即不得逮捕或监禁任何人。
  (55) 凡余等所科之一切不正当与不合法之罚金与处罚,须一概免除或纠正之,或依照后列保障和平之男爵二十五人之意见,或大多数男爵连同前述之坎特伯里大主教斯提芬,及其所愿与共同商讨此事件者之意见处理之。遇大教主不能出席时,事件应照常进行。但如上述二十五个男爵中有一个或数人与同一事件有关(“大宪章重订译本”作“为同一事件之原告”),则虚于处理此一事件时回避,而代之以其余男爵中所进选之人。
  (56) 如余等曾在英格兰或威尔斯,未依其同级贵族之合法裁判,而夺去任何威尔斯贵族之土地,自由或其他物品,应立即归还之。遇有关于此类事件之争执发生时,应交由“边区”贵族处理,凡属英格兰人之产业,按照英格兰法律办理;威尔斯人产业,按照威尔斯法律办理;边区产业则依边区法律办理。威尔斯人对余等及余等之人民应同样行之。
  (57) 至关于威尔斯人在余等之父亨利,或余等之兄理查时代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判决而被夺去之物,现在余等手中,或虽不在余等手中而应由余等负责者,余等将按照参加十字军者可展缓债务之一般规定处理。但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即予以公平处理。惟在余等誓师东征前正在进行诉讼,或由余等之教令正在审理中者,不在此限。
  (58)余等应立即归还刘埃霖之子及威尔斯人一切人质以及作为和平担保之一切信物与契据。
  (59) 关于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余等将归还其姊妹,质物,自由与合法权利,一如余等对英格兰诸男爵之所为,但属于其父威廉王敬令中所载,而为余等所保有者,不在此限。此一切当依照在英国宫延中之苏格兰贵族之意见处理。
  (60) 余等在上述敖令中所公布之一切习惯与自由,就属于余等之范围而言,应为全国臣民,无论僧俗,一律遵守;就属于诸男爵〔一切贵族〕之范围而言,应为彼等之附庸共同遵守。
  (61) 余等之所以作前述诸让步,在欲归荣于上帝致国家于富强,但尤在泯除余等与诸男爵间之意见,使彼等永享太平之福,因此,余等愿再以下列保证赐予之诸男爵得任意从国中推选男爵二十五人,此二十五人应尽力遵守,维护,同时亦使其余人等共同遵守余等所颁赐彼等,并以本宪章所赐予之和平与特权。其方法如下:如余等或余等之法官,管家吏或任何其他臣仆,在任何方面干犯任何人之权利,或破坏任何和平条款而为上述二十五男爵中之四人发觉时,此四人可即至余等之前——如余等不在国内时,则至余等之法官前,一一指出余等之错误,要求余等立即设法改正。自错误指出之四十日内,如余等,或余等不在国内时,余等之法官不愿改正此项错误,则该四人应将此事取决于其余男爵,则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其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等等,务使此项错误终能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而后已。但对余等及余等之王后与子女之人身不得加以侵犯,错误一经改正,彼等即应与余等复为群臣如初。国内任何人如欲按上述方法实行,应宣誓服从前述男爵二十五人之命令,并尽其全力与彼等共同向余等施以压力。余等兹特公开允许任何人皆可作上述宣誓,并允许永不阻止任何人宣誓。国内所有人民,纵其依自己之意志,不愿对该二十五男爵宣誓以共同向余等施用压力者,余等亦应以命令令之宣誓。如上述二十五男爵中有任何人死亡,离国或因故不能执行上述职务时,其余男爵应依己意自其他男爵中推选另外之人代之,其宣誓方法与上述诸人同。此外,上述二十五男爵于受托执行任务时,倘在出席讨论中关于某些事件发生争端,或有某些男爵被召请后,不愿或不能出席时,则出席男爵过半数之决定,或宣布之方案,应被视为合法且具有约束力,一如二十五人全体出席所议决者同。上述二十五男爵应宣誓对前列各项竭诚遵守,并尽力使其余之人遵守之,而余等亦不得由自己或通过他人自任何人取得任何物品致使上列诸权利与自由废止或削减。如有此项取得之物,应视同无效与非法,余等自己不得加以利用,亦不得通过任何别人加以利用。
  (62) 自斗争开始以来,余等之僧俗臣民与余等之间所发生之一切敌意,愤怒与仇恨,余等已予宽恕并赦有之。
  此外,自本朝第十六年复活节起,至和平重建之日止,一切僧俗人民所犯之一切罪过,余等亦已加以宽恕并赦肴之。关于上述各项让步与诺言,余等兹任命坎特伯里大主教斯提芬勋爵,杜柏林大主教亨利勋。
  (63)余等即以此敕令欣然而坚决昭告全国:英国教会应享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将如前述,自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在任何事件与任何时期中,永远适当而和平,自由而安静,充分而全然享受上述各项自由,权剂与让与,余等与诺男爵惧已宣誓,将以忠信与善意遵守上述各条款。上列诸人及其他多人当可为证

 5 ) 铁甲依然在

此电影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第一男主角却是位虚构的圣殿骑士。作为一名九州读者,看完后表示此影片名翻译成九州幻想世界里天驱骑士团的口号“铁甲依然在”完全没有问题,看来国内本土化奇幻模仿西方的痕迹还是太重。

1,电影要讲以少胜多的守城故事很冒险,前例太多,故事很难出新。科幻有星河战队,奇幻有哈里波特7下,就算中国,也有天地英雄,墨攻什么的,守城题材的电影可以写部电影史了。这个电影故事没什么新意之处,仍然是某些不同背景的人为了少数崇高理想,走到一起,守住一座关键要塞,防御强大邪恶敌人的进攻,抛头颅洒热血,在绝无可能胜利之时依然坚持,最后获得某种胜利(虽然历史事实是,这次抵抗完全失败了)

2,故事真说有什么新鲜之处,那是对中国人说的,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中世纪欧洲一千多年都是一笔跳过,更别说英国了,突然有段13世纪的英国内战电影,大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社会关系,小到兵器建筑服饰文化,在中国都可以成谈资,看惯了大历史的东西,来个局部小细节,还是很可观的。

3,电影里主角们守护的这个大宪章还是有的可说的,毕竟这个东西是后来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中国辛亥革命……blabla一起神圣伟大正确东西的源头,谈起民主自由什么的英国人就是有话语权,谁让人家当年牛逼能搞意识形态输出呢,这东西放到今年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看,还挺应景

4,看电影最大的感慨是,英国跟中国毕竟太不一样,很明显,中国是个中央集权的帝国,而英国只是个王国而已,签协议,换国王,请雇佣军什么的,罗马教廷都要涉及,最后一个法国王子当了英国国王,跟过家家一样,欧洲的政治,中国人实在是不适应,可我们现在就是要模仿西方建立个现代国家,怪不得一大堆人要争很多东西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

5,圣殿骑士这个东西的形象,在西方人的历史片里变化还真大,有的时候圣洁地像天使,有时候邪恶地像魔鬼,在这个片子里成了自由民主先驱。主人公曾随十字军去耶路撒冷,与伊斯兰国家战斗,经历过不同文化的冲击,思想变得很复杂,于是在这个片子里很难被摸透,算是个最饱满的形象了,他对上帝的理解一直在变化,到最后和自由理念融合在了一起,宗教+政治,影片剧情才显得深刻了些,而大反派约翰国王那个君权神授的演讲简直是单薄到了极点,导演大概根本没把他当成一个活的人物去塑造。

6,影片的故事线相当好莱坞模式化,第一大反派和第一主角在影片前5分钟都出现了,摆明身份背景立场,然后正方守城军团的主人公们一个个RPG游戏般逐个出场亮相,有领袖跟班,有大叔正太,有胖子瘦子,当然也少不了美貌的女花瓶,最后战争也来越残酷,主人公带着女主角活到最后,享受历史虚构的幻想幸福大结局

最后吐句槽,我看的中世纪历史片实在不多,不过每一部英格兰形象都不怎么样,《勇敢的心》里欺负苏格兰,《圣女贞德》里欺负法国人,这部片子里欺负自己人,这片子是英美合拍的,我看像是美国人自己拍的,你到底有多恨英国人啊……

 6 ) 和想象中差挺远的

首先要说的是,音乐不错啊,尤其是结束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导演都爱把好听的音乐放后面的
好了,说回正题,我觉得电影有点扯淡,20来人打1000人这个只是个小扯淡,毕竟守城的要比攻城要容易很多,一开始我还以为约翰王会直接用投石机把城墙砸个大洞然后直接打进去的,大扯淡是,约翰王只是被人砸了个攻城器械就不干了,在外面扎营浪费时间,当然在我们看来这是好事,毕竟这样主角才能继续存活下来保卫城堡
传说中的14个监制的电影场面好像小了点,来来去去都是那么一点点人打,约翰王1000大军剩下的其他人不知道哪打酱油去了,不过万箭齐发的效果还真是百看不厌
雇佣军的头头看上去真像阿尔萨斯,不过电影里也没他什么事
电影过于血腥,我很不喜欢这么直白的描写
里面的弓箭手不就是《加勒比海盗》里两个搞怪海盗之一嘛,不过也是属于打酱油的……
电影亮点还是不少的,虽然说没《罗宾汉》的画面那么漂亮,剧情也没那么好,还是值得一看的

 短评

虽是历史演义,仍能掂量出大宪章的一份沉重。有点七武士的影子,虽有舍身取义的大前提,但展现的更多是生猛的本能,或许此为东西之分野吧。

4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圣殿骑士团,King John,大宪章Magna Carta,罗彻斯特战役相关。被海报骗了。

8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

豁b打 从头打到尾 最后赢了...

10分钟前
  • 🧠费脑子🧠
  • 还行

杀啊杀!!!

12分钟前
  • Feline
  • 推荐

七武士

14分钟前
  • 徐徐
  • 还行

英国封建时期政治结构与中国不一样,贵族会限制王权,不会像中国那样没完没了的改朝换代。

17分钟前
  • Top♛Ace
  • 还行

咋还未上映,蓝光都有了?

21分钟前
  • Earl_Grey
  • 还行

毫无剧情可言,完全就是真人版的魔兽世界.

25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如果要比较,和《勇敢的心》有相似的地方,但却远远不及它,人物有点单薄,男主和女主的人物关系也有点苍白,不过,打斗场面值得一看。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3.5,遇到一个砍不死砸不死随时原地满血复活而且还长得好看得骑士亲爱的你就果断嫁好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正经来说这片子真是每一秒都是透着爷们儿气,而且是那种用战争练出来得精瘦肉纯爷们儿而不是300那种给你说我是战争机器哦但是怎么看都好像是吃蛋白粉练出来的注水爷们儿。

33分钟前
  • Abe
  • 推荐

哇靠,有些镜头太残暴了,不算大规模的攻城战中各种冷兵器断手断脚,身体砸个稀巴烂,把人砍成2半的镜头还是看得很欢乐的 人物刻画方面弱了点

37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争权夺势

40分钟前
  • Chrno
  • 还行

货真价实的中世纪城堡攻防战,这就足够了。

45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力荐

中世纪题材+《大宪章》背景下的史诗级片子。英国人走出了世界自由文明的关键一步:自由尽管总是伴随血腥与暴力而分娩,却必须在限制权力的看护下才得以成长成熟。

46分钟前
  • 天问
  • 力荐

尼玛真是受够装逼侠们了,这种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片子尼玛还谈剧情?要不花个20分钟讲解英法的历史花个20分钟讲解主角队伍的黑历史再花个20分钟演绎主角与倒贴女的凄美爱情那还塔玛打个屁啊!!!主流懂不懂啊!!!

47分钟前
  • SuMo
  • 推荐

中规中矩,镜头只配拍电视,虽然没什么缺点却也没什么亮点,少得可怜的几十号人打一座少得更可怜的几号有勇无谋甚至武器都不怎么有之辈守住的小城堡,最后援军好像POLICE一样缓慢地迟来了,然后坏蛋自己跑了。

48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还行

有点外国版墨攻的意思。

53分钟前
  • 舒不开坦克
  • 还行

精致的骑马与砍杀

56分钟前
  • 黑猫的余烬
  • 力荐

主角大战间歇性休克

1小时前
  • 董东武很羞涩
  • 推荐

打的惨烈,斗的血腥!

1小时前
  • Loui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