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婴儿

HD

主演:祝雨辛 孙桂林 岳森谊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阳婴儿 剧照 NO.1安阳婴儿 剧照 NO.2安阳婴儿 剧照 NO.3安阳婴儿 剧照 NO.4安阳婴儿 剧照 NO.5安阳婴儿 剧照 NO.6安阳婴儿 剧照 NO.13安阳婴儿 剧照 NO.14安阳婴儿 剧照 NO.15安阳婴儿 剧照 NO.16安阳婴儿 剧照 NO.17安阳婴儿 剧照 NO.18安阳婴儿 剧照 NO.19安阳婴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KUSO的想法!

  刚才看了这部片子,之前看了诸位的评论,我是个容易被影响的人,看评论后,对这部片子的热情也下降了很多的百分点,充其量是为了看一看开封,我去过很多次的城市和听听乡音而看的。
  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我们不妨把这部电影当小说来看,不要批评它的真实度,因为导演只是一个讲故事给大家听的人,大家看过后,也算收获了一点自己的东西,虽然是短短的81分钟,我相信能安静看完的人,都是看过很多电影的人,能被他们所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心里有自己的评价也好。
  里面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最后女主在面馆里抱着孩子吃面,一段长镜头下来,依稀女主哭了,但是没有给特写。如果给特写我想,就跟冯大导演《天下无贼》最后场景差不多了,一个怀着孩子,一个抱着孩子而已,难道不能想成是老冯看过这片子之做么?这只是我KUSO的想法。
   上床睡觉~~~~

 2 ) 结尾令人感动

完美人生、飞越疯人院、绿色奇迹、肖申克的救赎这些片子,都是比较沉闷的半部影片之后,突然给你以强烈的反差,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也是 IMDB 前面很多电影的共同特点。

看到女主角幻想着孩子是肖大全(男主角)抱走的,我的心情很苦涩,如果现实如此残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点幻想呢?

 3 ) Liar和贾樟柯聊《安阳婴儿》

读李霄峰的《失败者之歌》,贾樟柯作的序里写到2002年他俩谈论本片引发的论战。当时还是影评人Liar的李霄峰采访贾樟柯,期间谈到《安阳婴儿》。这次采访未经删改在“后窗”论坛发布,引发了后窗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论战。

据围观者追忆,那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关于华语电影的论坛讨论,当时吸引了来自民间和学院等不同背景的众多电影人,影评人加入。具体细节因为后窗早已关停已经不能得见,还能找到采访原文,相关节选如下:

...
Liar:王超的《安阳婴儿》你看过吗。
贾樟柯:我看过。
Liar:觉得怎么样。
贾樟柯:我不喜欢,完全不喜欢。我觉得它是缺乏常识的一个电影。就是很多人的行为,语言,都不是那个人应该表现出来的,有一个我特别不理解,它里面有一个黑社会么,他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得了脑瘤,快死了,你知道他从医院出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他对他手下说:走,让我们去看看黄河。
Lia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操!
贾樟柯:我觉得他妈的……然后那个黑社会还穿着唐装你知道吧,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没生活过。
Liar:他原来是干什么的。
贾樟柯:他说好象是干过工人啊,应该是生命经验很丰富的人,所以看这个片子就很不可思议,从医院出来第一句话居然是说他要去看黄河,你说你要去吃一顿或者说要去打个炮我都相信,然后就真的去看黄河,就真的那样站在那里看着黄河,其他的人在旁边撒尿。这个行为……真他妈的……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后来我觉得有点理解,因为他是太概念了,他应该是很喜欢伊沙的一首诗,就是说车过黄河,我们都在撒尿。就是一种反寻根,王超就完全是从概念上找概念,就是非要往第五代的黄河里面撒泡尿。
Liar:我操,就是抹杀生活本质。我知道了,那我感觉是对的,感觉上这个电影就不会好看。
贾樟柯:对,反正,就是“血管里流胶片”这种。我就感觉不喜欢他在上次那个《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卖书会上那个话,有一句话他是怎么说,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说什么什么。”当然你可以说你觉得现在是怎么样,但是你看他首先要有一个话语权力:我去过很多地方。这是前提,我有话语权了。很讨厌,很扯淡的。就好象那个《围城》里说的:兄弟,我刚从英国回来。我一直很反感这个,操,太讨厌了。
Liar:听到你这么说我真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一直担心你会默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贾樟柯:不会,我一直很讨厌这种东西。

采访全文:《Liar专栏:因贾樟柯之名》http://ent.163.com/edit/020706/020706_125406(1).html

Liar在前言里说在希望看到采访记录的朋友可以读出声,而不是“阅读”。他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思维方向紊乱而缺乏逻辑,唯一的规律就是跳跃。采访中途他也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讲什么,贾樟柯反而很高兴:我也老干这样的事情。哈哈哈

所以在征求了贾樟柯的同意之后,访谈全文保持了语言的生活状态,不删节,不改动,饱含嬉笑怒骂的力量,谈得即兴也中肯。

据说因为西祠后窗的那场论战,Liar放弃了影评写作,转而进行电影创作,先是编剧,演员,后来成了导演李霄峰。不确定真实性如何。

 4 ) 好题材,烂影片

首先要说明这是部有着很好题材的片子。好到光有这个题材就可以获奖。把一堆自然状态的演员孤零零的聚合在自然状态下,一个自然化的城市,拍出一个自然的故事。当然,再加上一点幻梦式的插曲——这让你想到什么?《三峡好人》?

可惜片子不成熟。

如果我们把自然状态读解成一种人性的自然释放的话,这部影片显然有太多刻意的地方了。

肮脏的场地、生存空间、厕所__故事不想展现任何的华丽。即便是黄河,也要洒上几泡尿。这些场景太像一个布景了。把布景拍成自然是大师,反过来呢?

人享受着自然的乐趣,同时也在观照别人的时候,内省自己。从来都不觉得人是自觉自为地。没有外在经验的内化,人会走极端。极端就是孤立。

我觉得中国不缺乏好演员,尤其是群众演员的质量比任何国家都要好。因为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风景。

问题还是老问题。写人的时候没有注意环境描写,没有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人与环境是相互外在的。这种外在又不是营造的,也不是本质的,而是无能为力的对外在的放纵。

这部影片是不成熟的,但是指引出了一条路。这条路在《三峡好人》有体现。中国的导演似乎缺乏一种山水田园派的意识。另一个矫枉过正的例子是《无极》中的景色。那也是外在的。

这样一种外在不是对立,更不是张力。而是导演控制力不足,无法协调凝聚电影要素导致的。如果要营造外在,就需要有疏离感、异化感;要让二者谐和,就需要有亲近感、同质感。当然,如果你能拍出法斯宾德那种看似外在,实则内在的效果,那你就是大师了。

对于这样的技法,我们称为“匠心独运”。

 5 ) 安阳婴儿的大同与小康

   《安阳婴儿》是一部强制思考的电影,没有音乐,故事散漫无理,大段沉默的黑场连着嘈杂乏味的生活噪声,三个主要人物:妓女、下岗工人、黑帮老大、包括那个关键的婴儿,都被强制赋予了一种忧思的气质,除了忧虑还是忧虑:无所事事的下岗工人在名胜古迹、破旧的街道、废弃的厂区之间忧虑;妓女在床上、公共汽车、电梯中忧虑;黑帮老大在汽车里、黄河岸边和母亲家中忧虑,这种忧虑显然是没有任何结果,最终,安阳婴儿消失在茫茫人海,命运叵测,忧心忡忡的母亲和两个争夺父亲权利的男人也一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过度思考败坏了情绪,也让影片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导演错失了一个又一个讲述动人故事的机会:意外得到婴儿的欣喜、短暂的家庭式温馨场面、新生活的希望和烦恼、人之将死的宿命与悲凉、怀抱婴儿的“遗孀”的追忆。过度删节的对白总是后于画面意图出现,也干扰了演员的主动表达。或许辩解说,含而不露——这正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啊!但谁又愿意拒绝《小武》式直接生动的表达方式呢?
    这部概念化、充满符号的影片,人物缺乏个性,情感苍白无力,故事情节则完全符合外国观众和国内少数观众对中国底层社会的臆测:在那里,意外总是不停地发生,并且不可抗拒,人们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并且不停地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宿命,生活目的看起来含混不清,行为则显得既冲动又随兴,结局则永远是幻灭和自欺欺人:工人大刚下岗之后陷入困境,他偶然得到了一个弃婴并同时得到了一份领养婴儿的收入,这个意外让他从上一个意外中振作起来,开始修理自行车以维持生计,并谋划组建一个真正的家庭;妓女艳丽意外生下一个孩子,她采取随机方式把婴儿交给陌生人抚养,并每月付出两百元抚养费,但意外地是收养人是单身汉大刚,她又不得不委身于大刚,让抚养契约得以维持……两人半推半就间组成了一个离奇但也还算合理的家庭——大刚在家门口修理自行车,同时充当婴儿的父亲,艳丽则在大刚的庇护下继续卖淫,并同时充当大刚的妻子。这时另一个意外发生了:黑帮老大突然罹患不治之症,他认定艳丽所生婴儿是自己的骨血,要求接回安阳婴儿以传宗接代。两个男人在争夺中同归于尽,大刚则在狱中强调在他死后,婴儿还应属于他。最后艳丽在一次警方的追捕中失去了婴儿,她和上次一样,再次采取随机的方式把婴儿委托给陌生人,影片最后在女人式的幻觉中结束,她希望这次能碰到一个和大刚一样的好人……这是一个因过度现实而不得不以超现实作为结局的故事,然而,就是最后一分钟的超现实主义结尾,挽救了整部影片,给呆板沉闷的影调蒙上了一层湿润柔情的薄雾,为散乱牵强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并揭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底层社会,甚至是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父权传统的垂死挣扎与女性的沉默反抗之间的对立。黑帮老大因无后事大不惜向被他一直踩在脚下的妓女低头,一向逆来顺受的大刚为了婴儿/母亲的归属权不惜奋起与黑帮老大决斗,而婴儿的母亲艳丽则毫不关心婴儿的父亲到底是谁,她只是需要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婴儿的父亲。
    安阳是商王朝极盛时期殷的都城。孔子说: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夏商周三代制度相替,牢牢树立了中国延绵数千年宗法封建制度。而在此前,传说中的母系社会,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根据《礼记》礼运篇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与此相反的小康之世则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运篇并未明言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是什么时代,但小康之世却说的清清楚楚,即属于三代之英——夏商周的开创者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时代)。影片取名《安阳婴儿》,一个没有父亲,最后也失去母亲的婴儿的不知所归,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命运叵测。
    以大同、天下一家的女性角度来消解父权是五四以来反封建的常见手法,然而每次都行之有效,正说明了中国父权制的隐晦与坚韧。“安阳婴儿”的最后失踪,对任何正在思考中国传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http://lonelysands.blogbus.com/logs/2004/08/330898.html

 6 ) 《安阳婴儿》:每个人,都有一段深沉

                         

无疑,《安阳婴儿》和《小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二者的遭遇来看,都是在国外获了一些所谓艺术名堂的大奖,在国内却始终还只限定在一个小众范围内传播。从影片内容本身来比较,共性也是大大的有,比如关注的都是惯常少有触及的小人物(警察、妓女、黑社会、下岗职工、民工之类),都是类似纪录片的叙述。事实上,从影片的第一分钟,镜头长久定格在那个白炽灯泡时开始,我就把它和《小武》作比较了。而后事实也得到了证明,长镜头,固定机位,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直至让人厌其太烦。
相对于客观存在的影片,影评则实在是个主观的东西,对于本片那些泛滥成灾完全静止的长镜头,喜欢的人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残酷,它冷静地审视古城里无奈生活着的人们,没有呐喊和控诉,只有记录和表述。它是生存的原生态,而正是这种不带任何主观感情的原生态,不着痕迹地就抵达了生活的本原,那种长时间的固定,逼得你陷入焦灼的思考当中。报纸上都引用萨特说了,存在主义即人道主义。而不喜欢的人如此刻我者,则烦透了这种充大尾巴狼的货色,长镜头当然可以玩,但不是没有节制不分场合这般玩,要玩你总要动动大脑,搞点创意,而不应该是范伟和冯远征那般,套个动画面具就跳出来打劫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具体点说,在那些看似全程记录的镜头里,我看不到细节,看不到灵动,看不到演员的表演,看到的只是呆滞,刻板,僵硬。另外,这些雷同的长镜头还给我一种错觉,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一段深沉。比如黑社会老大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回家见乡下母亲那段,镜头一直对准着三个人,老大和母亲坐在八仙桌旁,不止两人老半天才憋一句话(老大吞吞吐吐,老母欲言又止),老大的那个手下,坐在椅子上闷头抽烟的那位,在镜头长时间的拷问下,对周遭事物,竟也是不闻不问,特别是其在三人中靠前的位置,既有抢镜头的嫌疑,也越发衬得此人高深莫测,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滑稽透顶。
由此有惑,在第六代导演眼里,长镜头是不是就等于艺术镜头?或者说,越是客观地呈现,是否也越能给人带来主观上的偏差(争鸣)?比如长时间对于面部表情的特写,扬一扬眉,吐一口气,转个眼圈,这些可以是演员自然的生理现象的反应,更可能是导演强加的或观众臆想的意味深长的象征。当然,这已属于外行话了。要不我怎么会想,这片子的摄影师也太好当了吧,把个机子往公路边或者面馆里一放,演员在马路对面或者面馆里一坐,他老人家估计就可以到躲到一边凉快了。
而实际上,法国最大电影杂志《Telerama》将《安阳婴儿》列为2002年度世界优秀电影作品15部之一,原因就在于其“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纪实手法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严肃讽喻。镜语自律、叙事简约,整部电影充满了悲剧色彩。”单从评语来看,无法挑剔,无从批判,但依我的心思,单就镜头这一块,81分钟的影片缩成40分钟,实在是很有必要。
妓女艳红最终也被警察收容,她想起自己仓促逃出时将孩子塞到一个路人手中,那个人是谁呢?影片给出的那张脸,是本不应该出现在那的大岗,这是导演少有的讲了技巧的一处。当然,这是超现实主义的一幕。
单靠一个沉重尖锐的主题,是否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众多还在潜着憋着的地下电影人该扬眉吐气了,有《小武》和《安阳婴儿》开的好头,他们也有理由摩拳擦掌窜到国外弄个奖来玩玩了。

 短评

开封婴儿,工人、妓女、黑社会,脏乱的中国小城。也是固定机位长镜头,百无聊赖的边缘人,僵直木讷,沉默寡言。结尾超现实,“转世”的工人抱走了孩子。作为长片处女作有代际意义,戛纳导演双周,芝加哥费比西奖,步入第六代地下岁月。有些地方尚显青涩,最不舒服的是领养纸条和汇款单两个长时间特写

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安阳婴儿挺好的:没有什么价值观的错误和漏洞啊……而且也不是那种有争议的题材…………我不知道到底什么方面能被攻击…………………………

10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推荐

他,抱着男婴,身边跟着她,比他多出半个头,充满违和感。穿梭闹市,背景音乐是张信哲。这莫使不是种幸福。

12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但凡讲述小人物的电影,街道永远脏兮兮,墙上印着水印,墙下堆着垃圾,一年四季没有一天是晴,永远的晦涩阴暗,好像小人物就没资格沐浴改革开放的春光似的。

15分钟前
  • 江来
  • 还行

一副写卡尔维诺的样子,最后出来的是郭敬明

18分钟前
  • 教主饶命
  • 较差

侯孝贤与贾樟柯玩长镜头,能让镜头中持久伫立的现实景观发酵出意蕴悠长的独特味道。而王超这部手笔稚嫩青涩,过度依赖长镜头的诠释反而消耗了观者的耐性。开场与索菲亚的《在某处》异曲同工,这个良好的开局没有在影片下文得以延续甚是可惜,突兀的结尾也有狗尾续貂之嫌。

20分钟前
  • 九秋蓬
  • 还行

没力量没深度,缺乏影像表达,还差的远呢。

24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6/10。生命希望之火如那盏亮着的白炽灯般自生自灭。大刚下岗后在马路、厂房里瞎逛,天空被煤地挤压至边缘的不平衡构图有种不动声色的残酷。小弟往黑老大远眺的黄河撒泡尿解构了病危的权势者。女主跑出明亮的外面又跑进暗胡同,光影明暗寓意苦乐轮回中挣扎。闷罐车里把婴儿交付下岗工的疯狂幻想超神奇。

2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冷峻的现实主义,固定长镜头留白,破旧杂乱的北方小镇,下岗工人抱着孩子和舞厅女在张信哲过火的背景音乐下逛街显得特别和谐。喜欢最后超现实般又抱回孩子的循环,和主题不特别吻合,但却充满希望。

32分钟前
  • 推荐

影片风格上靠近贾樟柯的,叙事也有戏剧冲突,难看和无聊却是改不掉的,哎。

37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还行

女人被投進了一個黑暗狹促的所在,只在頭頂上開了小小的一個洞窗,透著微弱的光。作為底層的邊緣角色,她是被整個主流社會以及上層建築所棄絕的,沒有使之“重獲新生”的努力,只是掩飾性地抹去,以粉飾出現實的虛假光明。嬰兒的再次複歸,或許是一次重生的機會,但更可能只是悲觀命運的宿命性輪回。

41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Liar:王超的《安阳婴儿》你看过吗。贾樟柯:我看过。 Liar:觉得怎么样。 贾樟柯:我不喜欢,完全不喜欢。我觉得它是缺乏常识的一个电影。就是很多人的行为,语言,都不是那个人应该表现出来的,有一个我特别不理解,它里面有一个黑社会么,他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得了脑瘤,快死了,你知道他从医院出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他对他手下说:走,让我们去看看黄河。 Lia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操! 贾樟柯:我觉得他妈的……然后那个黑社会还穿着唐装你知道吧,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没生活过。

45分钟前
  • 烧炭小五郎
  • 还行

十年前的影片了,看后依然觉得震撼。社会底层的人民,就像上层社会的人民那样,实实在在的存在、生活着。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察看的视角。

46分钟前
  • 黑猿大叔
  • 力荐

2227 社会与生活

50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一部方励当制片人的禁片。长镜头格外冷峻,纪录片式的抓景,平铺的手法,折叠社会现实。最后的几个镜头颇具《小武》式,外加一种安徒生式的幻灭。 非常真实,一切都仍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像也从未改变。8

5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35mm胶片版。影片真正的主角是围绕在“婴儿”身边的人。导演采用反类型反戏剧的方式,以带有一丝黑色幽默的冷峻凝视着下岗职工、妓女、黑老大等主要角色。沉默无言的长镜头、不用随身录音设备的现场收音,都制造出疏离且现实的映像,映射着光鲜社会下无数底层人的生活。虽然卑微,仍然心怀善良、挣扎求生,并相互扶持和依偎,令人倍感温暖。演绎并记录下20年前部分国人的状态,难得可贵。作为处女作有不少瑕疵,片中不乏各种穿帮镜头,比如男主一直在修同一辆红色自行车,但瑕不掩瑜。导演映后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幕后信息,如影片在开封拍摄,黑老大和马仔小弟都是真的,婴儿是黑老大一个马仔的孩子,路边商演歌手唱《过火》也是即时取景并非摆拍。四星半

6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无论题材还是风格 都是典型的第六代作品 人物涉及妓女 下岗工人 黑道混混等底层人物 原本戏剧化的故事在长镜头下被施以平淡化的处理 确实揭露呈现了中国社会底层悲怆的一面 这种呈现颇具第六代的姿态 只是较之同时代的作品 本片整体上还要略逊一筹 概因其人物未能完全浸透于现实之中 比较僵硬不够生动

1小时前
  • 李小庫
  • 推荐

很多无用的,随机的素材堆砌。我知道把摄像机放在大街上是对的,但是这么多固定远景长镜头我也是不懂了。比我们县电视台拍的新闻记录片还糟糕(我单指这部片的拍摄),糙死了。曾一度被第六代这种低成本制作方式洗脑,现在看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贾科长的。王超不受待见不冤枉。

1小时前
  • 判官
  • 还行

看了一半,沒看完,說實話,完全是帶著看完《盲井》之后的剩余熱情來看的,看著看著就失去了興趣,也許,這東西也像吃東西,老吃就反胃了吧?

1小时前
  • 萬和生
  • 还行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部电影,手法业余剧本也烂,毫无美感的摆拍跟小电影差不多,前面缺乏力度结尾又黑得突兀,只能说独立精神可佳

1小时前
  • 兮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