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之地

更新至04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众神之地 剧照 NO.1众神之地 剧照 NO.2众神之地 剧照 NO.3众神之地 剧照 NO.4众神之地 剧照 NO.5众神之地 剧照 NO.6众神之地 剧照 NO.13众神之地 剧照 NO.14众神之地 剧照 NO.15众神之地 剧照 NO.16众神之地 剧照 NO.17众神之地 剧照 NO.18众神之地 剧照 NO.19众神之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荒野中牦牛的一席之地,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刚看完第一集,讲几个自己很喜欢的地方。

首先是片头。在常规操作总导演、制片人、出品人等等后加入解说刘琮、原创音乐神思者(日本)以及本集摄影组导演组,这些曾经是片尾组成部分的地方, 被提前至开头,感受到制作组尊重和用心。

其次是文案,确实有些地方被惊艳到。比如开头的:“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这块土地最精妙的设计。他们曾经是文明的图腾,也是人类和大自然沟通的桥梁。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传递着天地神奇的信息”等等。还有一些首尾呼应和神话,比方说开头的藏族传说对应藏民卖小牛昆仑最终选择放弃进攻的镜头以及牦牛面具的制作等等,使得第一集的故事没有那么的散(不过还是有点碎……

然后就是画面,解说和原创音乐贴合度方面。解说自然是没有话说,是刘琮老师一贯的风格,加入感情的解说,故事感,画面感,代入感拉满,业务能力yyds。原创音乐+杜比音效让气氛的烘托得很到位,比如16:38,29:37的轻快与和谐,37:24的空灵,旷远,悲壮,适配度百分百,好听到想找原声音乐的那种。还有画面,我可太喜欢加入HDR后藏香跳跃升腾,经幡飘扬的画面了(别的画面也很绝)。以及(夹带私货)快结尾的时候45:53绰珠巴盛会的运镜,解说,配乐堪称视听盛宴,也就看了亿遍(划掉

最后我想聊一聊第一集的落脚点:人与自然共生。藏民的放生行为和断角与牧民等等共存的镜头看似和谐,但实际上野牦牛和牧民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我觉得这是第一集的亮点,让人们思考人与牦牛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共存之道。就像梁永安老师说的:“一个好的导演,他不是来给你抹平问题的。他不是泥瓦匠,把墙上的裂缝都给它除掉,他说把表皮给你敲开,让里面的那些缝,那些腐朽的,那些摇摇欲坠的那些稀里哗啦的惨不忍睹的都敲开给你看。”

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去唤醒人类对自然的尊重。

 2 ) 众神与众人

《第三极》之后,因为要写一个电影故事,几次去了云南。大概是在那时候,听说在勐海县有十几头大象与当地人冲突严重,于是模模糊糊有个想法,这种冲突,也许可以做一个非虚构的电影。之前我拍过一个黑颈鹤与藏族大姐的故事,又拍了一个老人和放生羊的故事,总觉得这其中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没有讲完。于是到了2017年底,脑中冒出了“众神之地”这几个字。

那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做,只是开始梳理中国的野生动物有哪些可拍。一着手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就去拜见了很多人,视野中划定了十几种动物,然后开始调研。最初的几次调研,主要集中在亚洲象和白海豚上。

为了亚洲象,两次去了西双版纳,最终还是选定勐海的那十几头问题象。有一幕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两个农民为了对抗大象夜里入侵,在农田里点起火把,举在头顶仿佛准备一战。我问,象在哪儿?管理员说,就在我们身后的山坡上,它们在观察。于是那夜,拍摄的计划就定下来了。

白海豚的调研,却埋下了很多隐患。我们第一次出海,就看见了粉色海豚一跃而起,同行者们惊呼,觉得是个好兆头。它们距离至少有数百米,而且很快就不见了。后来又去了几处海域,虽然都幸运地见到,但追踪的效率非常低。种种迹象都表明,拍摄白海豚故事将非常困难,但可惜,那一跃而起的粉红色,彷佛是一种灵光乍现,对我们有着非理性的吸引力。

从这一点看来,最初《众神之地》的拍摄定位,是不够严谨的,或者说,感性大于理性。我们放弃了观测相对成熟的熊猫、金丝猴等动物,转而拍摄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和东北虎,完全是出于某种自大、乐观和浪漫主义想象,无视了很多实际的困难。

开拍之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众神之地?简单说,众神,是几种动物,曾经是图腾,是神的化身。再深入一些说,这些动物,是大自然的晴雨表,是自然意志的展现,正如萨满会通过虎神与天地沟通。往大了说,万物也许都算众神。所以众神之地,其实就是自然。

众神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沟通,怎么沟通?通过动物。是与动物对话吗?也不全是。当人类在远古时代将动物视作图腾的时候,人类拥有与自然直接沟通的能力,类似于第六感,这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人类安静之后,丰富的感官能力,就如同旧时的农人能预知天气,猎人能嗅出动物的远近,那是生存的本能,是与自然沟通的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在城市生活中已无必要。但在荒野中,这种努力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也曾是众神的一员。

正是因为这种沟通的努力,让我们找到了昆仑。那是很偶然的一次拍摄,我们感受到了不远处,徘徊着一股力量。后来证明,那一刻之后,我们逐渐找到了众神的含义。

所以,拍摄者在现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但从拍摄上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拍摄到这些动物,而是将动物的行为故事化。不光是跟拍,而是寻找到最可能的戏剧冲突——这也是最初选择亚洲象的原因。因为我们觉得,人象冲突,是天然的冲突。但真正开拍之后,却发现,人象冲突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真正值得深入的,是探究亚洲象的内部结构。如果我们希望避免人象冲突,首先要去了解它们,了解它们内部的真正冲突,于是有了现在的故事。

野牦牛则完全不同,因为各地野牦牛的情况差异很大,单一故事的拍摄陷入了困境,于是我们决定用一种图景式的结构,来讲野牦牛,从原本的一个点,扩展到四到五个点,于是有了昆仑,断角和小野牦牛还有面具的故事。

白海豚的问题,在于开拍之际就找不到它们,找到了之后,镜头拍不到,好不容易拍到了,又拍不稳拍不深,真的是在拍摄中,改造设备,学习拍摄。而且白海豚的追踪几乎可以说是“不隔夜”的,第二天,之前拍过的白海豚很可能不知所踪。每天的拍摄都是全新的。现场导演是个潜水爱好者,她曾在国外潜水时见过海豚和鲸鱼。但白海豚的海域,能见度很低,几次潜水一无所获。但她没有放弃,最终却是站在泥潭里完成了全片最重要的拍摄。

必须承认,当观众拿BBC的动物纪录片要求我们的时候,内心是有波澜的。在动物拍摄上,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团队,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深入拍摄野生动物,包括我。但要是等到圆满学成了再去拍摄,估计又得往后推几年,我们只能在拍摄中学习拍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讲述的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人,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动物是人面对自然时的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脸上,还有留下多少自然的痕迹。

正因为如此,第四集东北虎的片子,直到送播之前还在修改。因为以我们的技术,没能完成在野外的蹲守拍摄,最后只能大量依靠红外触发相机。在积累了两年的相机素材后,我们发现还是难以完成连贯故事。幸得国内东北虎研究权威专家冯利民的认可,他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那里有全世界跟踪时间最长的一只雌虎的全部影像,冯老师也成为我们第四集的特邀导演。

其实学者的加入,是野生动物拍摄的关键,只可惜我们没有条件让学者们参与日常的拍摄,或者说,我们也缺少科普型的作者,参与到日常的拍摄中。所以纪录片导演们,大多数时候,必须在做一个片子之前,把自己囫囵地变为一个准行家,实在是勉为其难。

《众神之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拍摄了三年,正好是疫情爆发以来的三年,拍拍停停,磕磕绊绊。这个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沟通的过程,每一次开机,都被视为一次沟通的努力。就这样,海量的素材,终于扔到了剪辑台。

在做完《第三极》之后,剪辑指导开法又帮我剪了《极地》的电影版,我们合作已久,在无助和彷徨的时候,后期剪辑,总是用他的方式,不断提醒我们的初衷——去寻找神性的东西,那东西,太容易在焦虑的后期制作中丢失了。事实上,后期制作,是对主题的一次重新实践,也是隔着电脑,与自然沟通的继续。

还值得说的是音乐,这是与神思者的第三次合作。很不好意思,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远在日本的神思者。但剪辑基本成型之后,仍旧觉得非神思者不行,于是,几乎在距离开播不到三个月的时候,神思者加入了。为什么我总觉得非神思者不可?在听了音乐之后,我才明白,那种沟通天地的能力,是超越物理空间的。

所以,对一个片子来说,主题是很重要的,但主题的贯彻,并不只是发生在片子中,还发生在我们每一个创作者身上。就《众神之地》来说,制作的全过程,就是人与自然试图沟通的过程,虽然不完美,却是我们能触摸到的真实。当你去做那个沟通的一环,就会听见“啪”的一声,环环相扣。

敬众神,敬众人。

 3 ) 脑海中的轮回

或许是时间太久以至于很多细节忘记了,但随着上线它们一点一点又浮现出现,碎碎念一些当作小作文。

那天导演说还要鸣谢一个朋友,才想起来这个片子最初的动念不晚于2017年,但也有朋友说更早。

恩,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片子?在很多纷杂的信息里,我想起了最初的一个小细节。

有一天我三岁的女儿看BBC的纪录片,考虑到她语言文字视听能力都还有限,我随意选择了英文版,我想就让她看看画面听听声儿就好了。

没想到,她在看到“珊瑚白化”的故事时,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又伤心又感动。

那部片子是我们行业最好的系列内容,由著名电视人大卫爱登堡爵士主持。作为从业者,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拍这么难的题材。

但女儿触动了我。我跟导演很多次聊起,有没有可能尝试拍摄自然题材的纪录片。

那时候,他很想拍摄大象的故事(此处又忘记了为什么)。

如导演所说,无知者无畏。在很多次无畏的探讨中,我们逐步清晰了方向和决心,并得到平台的支持。

我们要围绕亚洲象、白海豚、东北虎、野牦牛这四个中国旗舰生物来拍一部纪录片。

这个决心和开始都是懵懂的。

导演认为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身上都有着人类赋予他们的神性,这代表曾经一度我们与动物、与自然、与未知沟通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在漫长的发展、进步过程中,被逐渐忽视和遗忘了。

人类成为了主宰?而我们是无所不能的,是全知的吗?

因此我们把这个系列取名为《众神之地》。希望藉由拍摄这四种生物和他们的生境来思考现状,探讨未来。

此后,我们进入一段“不了解、找不到、拍不着”如同黑洞般的旅程......

直到有一天《荒野上的轮回》露出第一缕曙光......

昨天片子上线后,朋友们纷纷发来贺电。

其中比较令我感动的有两点:

1,是朋友家的小朋友门也看懂了表示喜欢等不及下周。我的初衷得到了最佳回应。

2,竟然有只猫也静静的看了20分钟以上~

更多碎碎念待续。先感恩所有人,致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朋友!

 4 ) 白海豚一次“落叶归根”般的献礼

作为最受欢迎的水生动物之一,海豚一直以来都以温柔可爱的形象示人,但《众神之地》这部纪录片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原来海豚也有神话般的色彩,搭配古韵十足的画面,引发浮想联翩。

《众神之地》讲述了一个属于白海豚的奇特现象:每年都会有衰老的粉红色海豚进入内河,它们忍受着在淡水中生活的不适,向着与大海相反的方向远游数十公里。片子中的老年白海豚即使受到渔船和铃音的驱赶,仍然在内河徘徊不去,最终在淡水区域内离世,受无名世人三根香祭拜,永远的拥抱着陆地。

科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老年海豚的声纳系统老化,从而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但即使老去,动物趋利避害的天性仍然存在着,这似乎并不能解释它们为何坚持留在会伤害自己的淡水环境中。在我看来,它们的行为并不代表着“迷失”,而更像是一场“执念”,一种“献祭”,是专属于白海豚的“落叶归根”。

我们似乎能在白海豚身上感受到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节。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思想中往往充满对家乡的依恋,落叶归根的意识也在中国人身上体现的格外明显和突出。人老了总是要回到故乡去的,或许对于这些中华白海豚来说也是一样。这些思想深埋在它们的潜意识中,隐藏在它们自杀般的行为之下,让它们义无反顾的长驱百里,回到多年前曾属于祖先的“被陆地拥抱的地方”,近乎神性的完成这一场美丽而悲壮的献礼。

 5 ) 没想到国内的纪录片已经到了这个水平,充满期待

本来是在b站首页推荐无意间看到广告的,惊讶于手绘海报的审美,于是点进去,结果看完之后很惊喜!正片和海报一样美绝的同时,挖掘的人性故事也很惊喜。

片中对野牦牛的近距离拍摄直观的感受到了牦牛的野性和灵性,尤其是两头野牦牛为了争夺交配权爆发激烈的求偶斗争的画面深刻的刻画了大自然的残酷与壮美,配合4KHDR的超清晰画质让人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魅力,这个清晰度简直杀我,甚至拍到野牦牛近景的时候仿佛连它毛毛上的灰尘都看得一清二楚....

导演在镜头的把控上堪称一绝,也让我们感受到全华语班底拍摄的诚意,牦牛群跋涉在雪山原野,高原之下天地辽阔,万物生灵肆意生长奔腾,仿佛让人身处波澜壮阔的雪山荒野之中.....

连配乐都恰到好处的烘托出悲壮的氛围,尤其是野牦牛“昆仑”下山与混血小牛对视的时候,整个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原创音乐+杜比音效这个王炸组合,让人不得不感慨制作的用心。

第一集在震撼中看完,整体节奏也符合我的口味,更加期待后面三集的故事了。

 6 ) 众神之地-人类也是众神之一

山神的牦牛

众神之地,从历史与人文中寻找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探寻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似乎随着人类生活、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冲突性也越来越强,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好像也越来越困难,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作为自然的宠儿必须承担的责任。

野牦牛是西藏荒野的精灵和力量的化身,很久以前,我们的祖辈靠他们走上了高原,现在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他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狭窄,纪录片中野牦牛对牧民的影响,与其说是野牦牛的闯入,更应当是野牦牛的回归;人类得到了自然的馈赠,也回馈给了自然许多,也许当我们弄清自然是如何运转后,会给自然带来许多有益的变化,但是显然,我们也带来了许多的破坏,自然对我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我们对其他自然的孩子(其他种群)带来的破坏却越来越大,人类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改造性也越来越强,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形成稳态的过程却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发展必然急剧的影响自然。从现在的事实来看,我们带来的影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实在太快,破坏性也实在太强,既然这些影响必然会发生,那让这种影响的破坏性更小一些也是我们施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难题,但我们必须探讨;

荒野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谁也不可阻抗。但人类作为超越其他种族发展的一个群体,我们面对的是超越这种底层逻辑的复杂关系。人类必须发展,但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要作用到人类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当人们短视个中关系时,便会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我们必须跳出一心求发展的逻辑,找寻新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许发展会慢一些,但的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我是一个喜欢看自然纪录片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将各种动植物拟人化的人;这种拟人化的行为,恰恰是我们超越了其他种族的证明。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情绪是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是如此,但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们与其他生物间的情感,也应当当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待,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我们对牠们有着源自血脉的崇拜,也有着来自强者的悲悯,更有着相互冲突的憎恨,从牦牛昆仑的眼神和被交易的小牛的血液中我分明看出牠对我们也是充斥着各种情感,也有不屈,也有悲悯,也有憎恨;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和牠们共情,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需要靠牠们站立在自然界的疾风骤雨中;

牦牛昆仑

  • ——人类,真的需要感谢自然的馈赠,用实在的行动。

 短评

九点几分也太高了吧……总觉得是人类在过度解读,强行赋予各种行为意义自我感动,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不就是因为人类活动太多了

7分钟前
  • 咸鱼看点什么呢
  • 还行

我想躺在雪山下,草原上,躺在众神庇佑的高原里。

10分钟前
  • 都怪微风
  • 力荐

观看过程极像做了一场精神瑜伽。知道有多艰难,所以更知道有多可贵。

14分钟前
  • 某S
  • 力荐

因为小鹿姐姐来看这部纪录片,第一集看到巡护员和小野牦牛一起跑步晨练的画面,泪流满面。万物有灵,神即众生T.T

19分钟前
  • clarity
  • 力荐

拍摄四年疫情三年,尽力了,自己很喜欢

23分钟前
  • 鹿和靖
  • 力荐

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看的想哭,人类的强大已经不可逆转,但自然也在寻找和我们共处的和谐之道。从来不只有我们在亲近自然,大自然和这些带有神性的动物在用更博大的胸怀接纳包容我们啊!

24分钟前
  • Jenni
  • 力荐

昨晚发现《众神之地》豆瓣已经开分了,高达9.4分,就4集而已,于是今天就去观看了。—— 第1集 荒野上的轮回:喜欢小野牦牛和无人区巡护员一起生活的片段,有时感觉它可爱得像只大狗;第2集 粉红色的回忆:海豚是我从小到大偏爱的动物之一!「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对此表示怀疑;第3集 寻找故土:记得此前有看到关于人象冲突的新闻,这一集算是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4集 山神归来:东北虎不易拍摄,相关影像较少,不时跑题讲述其它内容……使得整体感觉有些散乱拼凑。—— 看了导演曾海若写的那篇《众神与众人》,想说:作为无神论的动物纪录片爱好者,看到这部国产的“人与自然”题材纪录片《众神之地》还是有些惊喜的,不过其片名、部分解说词内容等还是限制了我个人的喜爱满意程度。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昆仑和断角的眼神对比太强烈,一个神性,一个天真。看弹幕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反派”,但人类也能带着小牦牛跑步晨练,给它凑钱买牛奶过冬。万物归一,记得对生命保持敬畏。

32分钟前
  • 羊加山
  • 力荐

做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播出了,5星给自己鼓励一下。

35分钟前
  • 不暗
  • 力荐

小野牦牛跟着人们跑步的样子可爱透了!!

40分钟前
  • 仙草嘟嘟
  • 力荐

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帧帧可做桌面的唯美镜头,但能强烈地感受到,一部中国野生动物纪录片与西方纯自然纪录片的不同:生态的交融。不过分拟人某一个物种,不把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仅仅当做毫无感情的食物或者随时来犯的敌人,而是强调共生。头上三尺有神明,众神之地,众生平等。

45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力荐

HDR 杜比全景声太完美了

50分钟前
  • 泾川鲤鱼
  • 力荐

第一集小牛的眼睛湿淋淋的,昆仑真的好有神性。8.1更新每个生物都好像神迹,看到粉红色的老白重回海域,真的觉得他们好美。看到岩鹭艰难觅食,被螺旋桨绞断尾巴的海豚妈妈和尚未出世的小海豚,真的会觉得地球不需要人类……

5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治愈、感动 又心堵无奈,正如小野牦牛在卡车上死去后,牧民在吉他声中的忏悔,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57分钟前
  • 力荐

极佳的立意。在人逐渐征服自然后,人类社会曾经对神性的推崇已消失大半。我们不仅像现代故事里的文明人,更像失去野性的牦牛。

59分钟前
  • 你算什么momo
  • 力荐

个人不喜欢过度拟人、太多情绪的自然纪录片。但是能做到关注和记录就已经很好了,希望今后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看完这类纪录片之后萌生的是敬意,而不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的好奇。

1小时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论:“也许小牛回到荒野之后,有一天一个倒霉的牧民会遇见一头庞然巨兽,冲过来舔他耳朵。”

1小时前
  • 我要吃鸡蛋煎饼
  • 力荐

有点bbc nhk那味了

1小时前
  • 小弟震
  • 推荐

强烈推荐,里面有很多帧画面都可以当壁纸的那种美,特别治愈,简直是国产纪录片之光,配乐超好听。盘白也非常的厉害,台词功底太牛逼了,千万不要遗漏片尾的简笔画。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共存。第一集野牦牛宝宝的眼睛太纯洁干净了。第二集的白海豚看了让人泪目。第三集大象国王为了族群的延续主动放弃权利,震撼人心。万物有灵。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过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第四集山神归来,欢迎野生东北虎回家。生命的力量,感谢节目组,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1小时前
  • 风雨
  • 力荐

想为这部国产优质纪录片贡献第一次豆瓣评论,真的很棒,不论是bgm还是运镜,学习一天戴上耳机享受这部纪录片,真的太放松了!

1小时前
  • 仲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