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已完结

主演:金智秀,郑普硕,许峻豪,朴龙河,尹海英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国语年份:1998

 剧照

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2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3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4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5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6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3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4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5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6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珠(尹海英 饰)和银珠(金智秀 饰)是一对姐妹,金珠跟着母亲生活,银珠则与奶奶相依为命,因此,当母亲将银珠接回身边时,从小娇生惯养的金珠很是不满,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也总是偏向于金珠。  一次偶然中,银珠结识了年轻的检察官朴基正(郑宝石 饰),他的善良和勇敢获得了银珠的好感,银珠的单纯与美丽亦让朴基正感到心动,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与此同时,基正的弟弟基丰亦在对金珠穷追不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顺利的抱得了美人归。没想到,四人看似美满的爱情却遭到了基丰和基正奶奶(史美子 饰)的强烈反对,银珠和基正面临着被迫分手的命运。新洛神木兰尼:逆转胜小子猩猩王Miss白标心者明星大侦探之名侦探学院 第一季蕾雅诗人武工队传奇万世师表重回1993之纵横人生热血三人行墨尔本风云第三季不是为了爱情与弩哥同骑第一季大叔之爱:爱情或死亡我就叫肖大成袋鼠谷人生是一场抗争小叮当与海盗仙子国语归去来2018决战黄桥爱之女巫小谢尔顿 第七季大地雄心督察雷伊电子情迷异种2青春环游记第三季玉罗刹黄金彩虹白兔糖关于现在这里发生的危机和我的好感度爱情的剪刀石头布风雪狼道真爱至上我们的紫荆花——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云歌会说谎的咪君与坏掉的麻酱相亲吧兄弟弗兰西斯卡猛鬼吹灯之寻龙决爱之病我不好惹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一季东京塔2005坠落的审判

 长篇影评

 1 ) 《局部》第二季笔记

第一集《曼哈顿第五大道》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埃及神庙馆、中国庭院

叙利亚房间

华莱士夫人 承诺永久供应大都会美术馆的四束花

第二集《规范与偏离》

偏离规范的写作是好的写作

古代艺术的不自觉、半自觉的偏离 卡拉瓦乔用市井屠夫做模特画宗教题材,不美化

偏离十五世纪以来形成的宗教题材规范

伟大的自我偏离,同时丰富了规范 伦勃朗 晚年一批自画像偏离早年的自己的规范

委拉斯凯兹 侏儒系列 画皇帝的方式画侏儒

“我不创造,我发现”毕加索

十九世纪,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偏离规范,到二十世纪更甚。

而所有规范代表的是权力

《印象派的敌人》 马萧

《弗里德兰战役》梅索尼埃1861-1875

《聆听圣婴的圣女贞德》勒帕日1879

丰富细腻的技巧

第三集《昏睡与醒来》

能品、逸品、神品,沙龙画家,几乎全是能品的画家

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 法国的绘画系统,相继由达维特、安格尔创立起来。

比印象派稍早的,游离于沙龙派规范的一批人里:库尔贝、杜米埃、巴比松画派

库尔贝头一个草莽英雄,“现实主义帐篷”首先公开宣称不画圣经和神话,我不画没见过的东西巴比松画派,毕沙罗敬爱柯罗,他们的画有真气。他们是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批人。

《晚钟》米勒 1857

《沃尔泰拉城堡》1834

托马·库第尔《肥皂泡》

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批人,而马蒂斯毕加索开创的规范,在今天也已过时。

第四集《易县的罗汉》

十六尊河北易县三彩和尚 辽代 现今在世界各地,中国无一尊

罗汉以人而作 脸上有着不容辩说的傲慢,出于信仰的痉挛中

莫高窟 盛唐

中国佛教艺术起于汉代,魏晋隋唐达于极盛,到宋慢慢没落,罗汉画罗汉雕塑兴起。公园十世纪以后,中国古典雕刻的三度空间雕刻观念消失。

《中国美术史》陈师曾:五代和宋初,王齐翰、张元简主张用世俗相貌处理佛教艺术。

北宋,李公麟、贾师古将其升华,开启佛教艺术新局面。

《昭陵六骏》唐

山西晋祠泥塑 北宋 梁思成 熊秉明 这些欣赏都是从西方的角度来欣赏的

第五集《离开祭坛的祭坛画》

文艺复兴 意大利 《蒙娜丽莎的微笑》

《庭院里的悲》、《宾托·阿托维蒂肖像》拉斐尔·圣齐奥 《照镜的维纳斯》、《戴红帽的男子》提香·韦切利奥 《维纳斯和音乐家》《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乐园》 《圣殿里的耶稣》 乔万尼·迪·帕罗

透视法之外,还有许多绘画手段,平面性、装饰性、图案分割之美,手法的天真拙朴

观看,惊喜不需要道理

祭坛画脱离了祭坛,现今绘画表上框展览于美术馆,绘画的美术馆崇拜

第六集《离开寺庙的药师》

《药师经变图》元

《朝元图》元 山西永乐宫

东平后屯墓室壁画 汉

中国壁画起于汉代,魏晋唐宋达于极盛,阎立本、李思训、张僧繇、吴道子、《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卢棱伽、《八十七神仙卷》杨庭光

《桃园仙杖图》北宋 武宗元

《炽圣光佛经变图》元

第七集《眼前的麦田》

《伯利恒的普查》1566 老彼得·勃鲁盖尔 《叛逆天使的堕落》1562 《孩子们的游戏》

《受难之路》

风俗画、历史画在18、19世纪成型,而16世纪的荷兰绘画,是最早能够表现世俗生活的。

《屋内的农人》勒南兄弟 18世纪 描述世俗 呆坐、质朴、优雅,一声不响在那发呆

呆像是古典绘画富有意味的美,而19世纪各种意识形态、政治意图、批判意识,也传染到绘画。

《收割者》1565 这一系列画是西方绘画的分水岭,人文主义开始带到宗教绘画中。根据实景画画,没有把本地景色理想化。

《豳风图》北宋 李公麟

第八集《妩媚的暴徒》

《音乐家》1595 24岁 《圣彼得》、《大卫和歌利亚的头颅》1610晚期卡拉瓦乔

《酒神》1595 《拿果盘的男孩》1593 《果篮静物》1595

画面里面有此前人画不曾有过的爱慕

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惯有模式在他手里终结。他半自觉的萌生的所谓“现实主义”,他的写实性和库尔贝的题材的写实性不一样,他绘画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勇敢,生动可性却仍然沐浴在神性光辉中。

他创造性贡献,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在他之前的提香和丁托列托多少为画面增加了一些空间感,而他使画面主要人物都被一束聚光照亮。

十四五世纪湿壁画、蛋清画的平面感——巴洛克绘画的纵深感,这期间卡拉瓦乔作的天才的过渡

第九集《优雅的暴行》

西洋人喜欢画暴力,中国人喜欢画江山。

水浒叶子的对女子的酷刑,是儒家的传统礼教。

《地狱变》五代 敦煌 榆林十九窟甬道北侧

《平定准格尔回部得胜图》清乾隆 郎世宁等绘

西洋人2000多年前,就热衷表现搏斗厮杀 《巨人的战役》

《尼科诺·达·科伦蒂诺在圣罗马诺之战》1433 《契阿尔达被杀下马》1435保罗·乌切诺

摄影传到中国,拍摄屠杀的也还是西洋人

《欧罗巴被劫》1618 鲁本斯 《艺术哲学》傅雷

《萨宾妇女的干预》1796-1799 雅克·路易·大卫 《强掳萨宾妇女》1634-1635普桑

《拉奥孔》

《赫拉克利乌斯和科斯罗伊斯之间的战斗》1452-1466 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文艺复兴,越来越多战争画面出现,各个姿态优雅,而且都追求数学般的均衡结构。吸引画家的,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战争的壮丽。

尼古拉斯·普桑,开创了学画画第一步画古希腊石膏像的传统。他的画的每一处都是冷静的,克制的。同样的颜色,在他的画面所赋予的优雅法国性。

法国,蒙田、巴斯卡、几代文学家,精于品尝,把玩修辞。十八九世纪,法国绘画出了大量人才,大卫、安格尔、德拉克罗瓦、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都可以找到普桑,他是法国绘画公认的教宗,对十八九世纪的绘画影响,开启了法国绘画的风神。

塞尚和马蒂斯还会专门去普桑绘画的地点描绘他画过的风景,德加临摹他的作品。

早期德加热衷于古希腊理想

第十集《凝结层的魅力》

二战以来多回顾展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女子》1657 绝对沉默的画面

荷兰画派,最早表现世俗日常的生活。

《炉火边睡着的老人》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哈尔斯

《代尔夫特房子的庭院》1658彼得·德·霍赫

只是叙述、不是艺术、更不是神品

《瞌睡的女仆》1656 《绘画寓言》1667

过渡刻画,留下的凝结层的质地。他无意中给毯子、陶罐画的丰富的颜料层,属半自觉。

第十一期《白热化的羞辱》

《巴迪侬画室》1870 马奈 八次联展一次都不参加,但是大家还是认他

1861-1865 马奈创作的盛期

那个时代的现代绘画,关心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马奈之前,画的故事、神态、表情最重要,马奈之后,边缘的物品同样有趣。

《死去的基督和天使》

《死去的基督和天使》1864 《被士兵嘲笑的基督》1865 唯一两次设计宗教题材

“油画颜料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画肉”德库宁。

库尔贝曾在《画室》中以厚重的凝结层的女人体使大众惊讶,而马奈用这样厚重的凝结层描绘基督,是欧洲绘画的第一次。

更早的溯源,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战神》1640,是十七世纪异常大胆的稠密覆盖度。

马奈当初的贡献是率先描绘都市生活,后期受嘲讽,画作骤然减少。

《马奈夫妇》德加

第十二集《所恨古人不见我》

“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张融 唐书法家

明 董其昌 变古人于自己,又变自己为古人

《孝经图》 、《豳风图》 北宋 李公麟 《晋文公复国图》南宋 李唐 《胡笳十八拍》明 佚名 《乞巧图》北宋 《拙政园图册》明 文征明

《辋川别业图》清 王原祁 《溪岸图》五代 董源

《潇湘图》董源 董其昌题跋

董其昌是中国山水画公共秘书 “元四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赵孟頫

中国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做减法

第十三集《郑重其事的肖像》

早期摄影,曝光慢,拍照的人被拍的人,各个郑重其事

《雅各-路易·勒布朗夫人肖像》让·奥格斯太·多米尼克·安格尔 追求古典拉斐尔的时代,成为了变形的画家 《安格尔与面料》

《佩特鲁斯·斯克里维留斯》 、《安娜·范·德·阿尔》1626哈尔斯

当时出门远行的人,怀揣一种铁板肖像

《托马索·波提纳利》 、《玛利亚·波提纳利》1470 汉斯·梅姆林

当时流行的三联画,中间有圣经画,年代一久就省去了中间的圣经画

第十四集《草稿与正稿》

《奥利瓦雷斯公爵肖像》1635委拉斯凯兹

《西欧近代画家》文杜里

《干草车》康斯坦布尔

音乐的排练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 梅兰芳排练 绘画中国画不能修改

第十五集《绘画与时间》

《胡笳十八拍》唐 刘商 改写 自蔡文姬 东汉末年 明 佚名画家仿宋长卷

“好画不但容纳时间,还创造时间,画完后,随时间所拥有,而且一直跟着时间走”大卫·霍克尼

耶稣出生地 伯利恒摄影

《晋文公复国图》南宋 李唐

绘画不会说,也不会动,但绘画更持久

第十六集《艺术与大众》

《狡兔之家》1905 毕加索 《梳头的女子》 、《演员》 1906年以前的“蓝色时期”

艾略特 马蒂斯、毕加索 和黄宾虹、齐白石同时代

《戴帽子的女人》1905 《生之喜悦》1906 《开着的窗户》1905马蒂斯 同期已开启“野兽派”作风

《格特鲁格·斯坦因肖像》1905-1906 毕加索从马蒂斯画中受到的刺激以后的新起点,走向“现代主义”的最关键的突破“立体主义” 《亚维农少女》1907

塞尚切割形体的方式,一种非欧洲的绘画平面感

现代艺术取决于直觉和本能,“大众”一词从印象派开始,意味着过去的、不变的美学传统。

 2 ) notes

1、大家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少数遵守规范的沙龙画作品,成为历史的注脚,印象派的陪客。

3、巴比松画派是印象派的先驱,像是诗歌与欢唱的区别。

4、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柯罗和米勒成为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

5、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他们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6、各国宗教艺术的历史演变,大致是从一张神的脸,慢慢变成一张张人的脸。

7、看一幅画,最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你在一幅画前突然停下来,然后这个画被你看进去了,这就是惊喜。证明什么呢?证明我此前有眼无珠,还证明什么呢?证明看画没有道理,而且用不上道理。

8、文艺复兴壁画发萌的时代,正式中国壁画黄金时期的尾声。

9 、王季迁拍画那一出很有意思。

10、卡拉瓦乔的创造性贡献是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他在十六世纪就发现了现在好莱坞打光的模式。

11、卡拉瓦乔完成了从十四五世纪由湿壁画和蛋彩画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回绘画的平面感到巴洛克绘画进入一种纵深感的一种过渡。全部的巴洛克画,几乎都是卡拉瓦乔的变体。

12、西洋人喜欢画暴力,中国人喜欢画江山。

13、有些战争画变现战争的残酷,有些表现战争的壮丽。

14、普桑的画都是欧洲的神话和寓言,几乎没有法国题材,笔下的战争画面相当优雅。

15、画家过度沉迷,不断深入,覆盖一遍又一遍,留下了油画表面难以测知遍数的凝结层。凝结的颜料层,就是油画的魅力。我们常说色彩美,其实最惊人、最耐看的表面,就是取决于颜料覆盖的密度,那是一种久经磨练的质地感,有点像和面,你和的遍数越多,面包就有韧度,也很像木器和石器的表面,你打磨的遍数越多,那种晶莹剔透密实。密度取决于高超的手腕,过度堆砌刻画,无非是画僵画死,可是在天才那儿,会将作品升华到意图之外意料之外的境界,成为神品。这种质地美,印刷品完全看不出来,必须在真迹面前。

16、马奈第一个将自己的感知直接表达在画作上,他解放了直觉。

17、古代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订件,没有自由创作这事儿。

18、木心:年代更替,艺术的第一重价值会自行消退,进入第二重价值,艺术价值。

19、西方的草图=中国的粉本。

20、郑重其事的正稿,有时候不如生气蓬勃的草稿。

21、电脑时代消灭了草稿。

22、于是之:一心想往好了画,结果就画砸了。索性豁出去,画砸了拉倒,结果说不定反倒好了。

23、西洋画可以修改,水墨画则下笔无悔。

24、所有好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享受记录。

25、霍克尼:好画不但容纳时间,而且创造时间,画完后,它为时间所拥有,而且一直跟着时间走。

26、除了祭坛画之外的绝大多数西洋画,都是独幅画,即一个场景,一个画面

27、历史不是静止的,所有作品都跟着岁月成长变化。艾略特:只要有一件新的好作品出现,历史上所有经典都会跟着动一动。

28、艺术与大众之间永远存在鸿沟。

 3 ) 有那么点尴尬

看了近几期的《局部》第二季感觉深度明显不如第一季,陈老师把空间放在大都会,主题选择规范与偏离,每一集或古或今或中或外,都有一个切入的点。但讲来讲去多是些上网能查到的陈年旧讯,或早已定论的公案。新鲜个性的东西少。我以为能不能把问题说得通透还是要和积淀有关,比如卡拉瓦乔那一集,就明显好于其它几集。看得出陈老师对这位前辈有着深深的爱,那种“落着自己爱慕的凝视”“你刚刚爱上一个人,心里不知道怎么办就会画成这样的画”,只有爱之深才会想的出来。而其它几集相对多是蜻蜓点水,讲不出许多新意。人人都知道这一屋子东西好,可究竟好在哪里呢,陈老师也没讲明白。希望剩下的几集能多些精彩,否则真有江郎才尽之嫌啦。

陈老师年少成名于《西藏组画》,随即赴美,这之后再无让人记得起的作品。当下的陈老师更多是以公共知识分子出现,评判社会,指点艺术。好在常有警世之言,追随者颇多。我想陈是享受当下在国内的境遇的,回望当年国外生活的窘迫,陈恐怕无暇顾及少年的雄心了。我以为他确实也是画不出来了,一个过于思辨、理性的人,是早已把艺术创作的血性与率真磨光了。依照陈老师今天的性情画些讽刺画倒有些可能。相比较而言,与其同时期的袁运生还在画,还能画。袁有一句话“批判性与对抗性仅仅是一种姿态,代替不了建设”。我颇以为是。

 4 ) 看画是不讲道理的,也用不着道理

去纽约前才抱佛脚看了《局部》第二季。陈丹青先生的文法一如既往,无法令人失望。他姿态平稳,观点独到,面对前人天才们的神品一派向往甚至退缩,都透着可爱的纯真和天然。我寥寥记录了一些语句和图画:


印象画派萌芽时,无法得到沙龙画家(勒帕日、卡巴内尔等)的赞赏,画作全被拒之门外。当时的沙龙画:

勒帕日《剁草》(巴黎奥赛美术馆)

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

被拒绝的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巴黎奥赛美术馆)


“巴比松画派,他们没有被历史忘记,因为他们的画,有真气”:

柯罗《荒野中的夏甲》

米勒《晚钟》(巴黎奥赛美术馆)

米勒《拾穗者》(奥赛美术馆)

“米勒画中那种艰辛和宗教感的合一,其实是前现代社会最后一段光阴。”


辽代易县三彩罗汉

辽代易县三彩罗汉

“罗汉比菩萨低一级,是凡人修成的。罗汉的面容、表情、性格会让人有亲切感,觉得他可能是曾经在世的人。”

“而佛像、菩萨像不能做得像凡人,各个慈悲、美妙、非男非女、超凡入圣,人间没有这样的脸。独有这两张罗汉脸,我们觉得认得他。”


文艺复兴时期:

拉斐尔《宾多·阿托维蒂肖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缇香《男子肖像》


“八十年代开放以后,国外的画册涌入国内,我才发现有成百上千的神品和妙品,好比一路登山,目不暇给。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常被比作高峰,话是没错,但是每次登顶反倒若有所失,反而怀念一路上见到的盛景。”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讲述次要的作品,是他们构成了一座一座山。”

祭坛画:

Giovanni _Paradise

Giovanni_The Presentation of Christ in the Temple

“他的画既没有透视法也没有阴影,可是画得非常天真,像是一块美丽的蛋糕;又画得非常神秘,像是一场梦。大量画家从来不遵守所谓透视法,那是另外一个丰富的、美丽的意大利,占了文艺复兴绘画的六七成以上,意大利各省的小教堂,布满了这样的梦境和蛋糕。透视法之外,还有许多绘画手段,另有一种古老的美感,比方说平面感、装饰性,还有图案分割之美,包括手感的天真拙朴等等。”


元代《药师经变图》原山西广胜寺

“永乐宫和广胜寺的壁画,承续的是唐宋的雄大恢弘,但是更富丽一些,后来的明清绘画铺张了元代壁画的富丽,但细节越来越多,格局越来越小。论气势,不如元代的壁画了。”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粉本(王季迁后人私藏)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粉本2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粉本3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粉本4


尼德兰画派:

彼得·勃鲁盖尔《受难之路》

“勃鲁盖尔擅长用荷兰乡间人物、景色描绘圣经中的故事,夹带私货一般,把身边事、人间事带进宗教画。”

格鲁盖尔《孩子们的游戏》(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此外,勃鲁盖尔还是个描写日常风俗的大家,是欧洲绘画史格外天真的画家,留下无数可爱生猛的画面。布鲁盖尔画农民,有用不完的好心思、好心情、好精力,就像一个整体喝酒胡闹的庄稼汉。”

格鲁盖尔《收割者》

“这幅《收割者》,勃鲁盖尔从他自己画面上人山人海、嘈杂喧闹的画面里忽然溜了出来,画了这么一幅舒朗的、人物不多的风景画。在这幅画里,一点都没有割麦的苦相,一切在他眼里都生气勃勃,这是他非常抒情的一件作品。”


卡拉瓦乔《音乐家》

卡拉瓦乔最重要的贡献是,15世纪漫长的文艺复兴的绘画模式,在他手里终结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在他手里半自发地萌生。他的写实性和库尔贝不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主要针对题材而言,是对安格尔“古典主义“和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的反叛。而卡拉瓦乔画的仍然还是圣经故事,他讲圣母、耶稣、圣人、天使画出人间的真实感,是一件勇敢而微妙的事情。说他微妙,是因为他笔下的人物生动可信,同时仍然沐浴着神行的光芒。

他的创造性贡献是画出了昏暗与聚光的对比,在当时是全新的风格。在卡拉瓦乔之前的画家,如提香,已经开始为宗教画增加了空间感,到了卡拉瓦乔,他画中的主要人物都会被一束聚光灯照亮。从14、15世纪的湿壁画和蛋清画形成的绘画的平面感,到巴洛克绘画进入一种纵深感,天才卡拉瓦乔完成了这个过渡。

伦勃朗的聚光只是拓展了卡拉瓦乔的手法。拉图尔走得更远,他的画里最终只剩下了蜡烛。

卡拉瓦乔《朱迪思砍下霍洛芬斯的头》(罗马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

16世纪的欧洲绘画是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画面。他画的美不消说,难得他画中的肢体语言,非常有说服力。

卡拉瓦乔《基督下葬》(梵蒂冈博物馆)


普桑《抢夺萨宾女人》

真实的战争惨不忍睹,但文艺复兴绘画中的战争,不但姿态优美,甚至还表现出一种瑰丽的美感,完全没有血腥气。说明,“当时吸引画家的,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战争的壮丽”。

普桑的画,每个角落都是冷静的、克制的。普桑是一个绘画的修辞学家。他始终关心的都是希腊式的优雅。普桑一辈子规规矩矩学习意大利,但每一笔画的都是他自己,他最终开启了法国绘画的风神。

“绘画史的现象,就是用走向前辈的方式,离开前辈。你盯着大师看,其实想的是自己的作品,这就是不自觉的偏离。”

雅克·路易·大卫《劫夺萨宾女人》(卢浮宫)


维米尔迥异于他的荷兰同行,他的画,十之七八是神品。

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女子》(海牙皇家美术馆)

维米尔《绘画寓言》(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维米尔《瞌睡的女仆》

“我不敢面对他的珠玉之作,不是指他画的精美、圆润,而是指那种绝对沉默的画面。看了以后我会觉得自己的画只是涂鸦,没有诚意,没有心肝。”

“维米尔绝大部分作品的涂抹、填色、覆盖,都是均质的、主控的、平面化的,只有在这副《瞌睡的女仆》中,维米尔在陶罐和桌毯上进行了过度刻画。这种由油料、色彩、笔触绵密叠加的凝结层效果,就是油画的质地美。这种效果在印刷品上体现不出来,只有在真迹面前才能体会到。”

“所谓绝品,体现为一次性,那是才华的意外,是上帝的礼物,是画家的运气。”


马奈《死去的基督和天使》

那时的所谓“现代绘画”,是指不再关心画什么,而是怎么画,即享受绘画的快感,享受颜料、笔触、层次等各种各样丰富的效果。在马奈之前,画中的故事、神态、表情最重要;在马奈之后,每一个细节都同样有趣。

维米尔之后的两百多年,绘画解放到来,印象派画家个个自觉追求并享受绘画的快感。若论油画凝结层的堆积度和粘稠度,以及大胆和猛烈的程度,马奈的《基督》超过他的《草地午餐》和《奥林匹亚》。

马奈《奥林匹亚》(奥赛美术馆)


董源《潇湘图》

五代·董源《溪岸图》(故宫博物院)


早期的绘画基本都是订件,画家没有为自己作画一说。

安格尔

安格尔可能是最后的认真的订件画家。他在描绘贵族客户的盛装时,丝丝入扣,瑰丽而沉默,他对图案的描绘,半自觉地进入了现代的形式感,没有宗教意识,也没有人文主义。

《安格尔与面料》

哈尔斯

梅姆林


17世纪巴洛克三杰:鲁本斯、伦勃朗、委拉士开兹、哈尔斯(陈丹青偏爱)

伦勃朗: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俄罗斯东宫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委拉士开兹: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哈尔斯:荷兰哈勒姆(警官群像)

委拉士开兹《骑马图》草稿


《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胡笳十八拍》第二拍

《胡笳十八拍》第四拍

《胡笳十八拍》第十拍

《胡笳十八拍》第十六拍

《胡笳十八拍》第十八拍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现代派”的开山鼻祖:马蒂斯、毕加索

马蒂斯_Joy of Life(费城 Barnes Foundation)

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马蒂斯画画出手大胆、色彩猛烈,比毕加索前卫得早,出名也早。

毕加索《格特鲁德·斯坦因肖像》

从此,这副斯坦因的肖像,带领毕加索走向了“现代主义绘画”最关键的突破,就是“立体主义。”

 5 )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刚刚看完陈丹青在优酷上的节目《局部》第二季第一集,心里颇多触动。

看着陈丹青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衬衣行走在夜晚空荡荡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面,周围一个个精致的玻璃匣子里盛满了各种文明珍宝,随着摄像头的跟进,我们穿越埃及,两河流域,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25分钟的时间一晃而过,来不及仔细端详身边的藏品,节目就要结束了,耳边还依稀回味着那锃亮的皮鞋行走在博物馆里响起的踢踏声,内心满怀着无限的不舍,又充斥着惊叹和钦慕。

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博物馆啊!

那个男人也真是个伟岸的人啊!

(1) 年轻时蠢,不知道这叫奢侈

前几天,一个我很喜欢的建筑师罗小姐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陈丹青仿佛已然呈现出了中年男人最好的样子,严谨而克制的身材,满溢的思想,甚至好听的上海话……勾勒出了一个生龙活现的血肉之躯。 ”配图上陈丹青身着那熟悉的黑色风衣,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左手倚着膝盖,托着下巴,双眼凝神,仿佛一个深沉的思想者。我忍不住点了一个赞,这句话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陈丹青真是活成了我们一代人的偶像。

不认识陈丹青的人,第一眼看到他绝对想不到这是一个65岁的人,他看来还是那么身躯强健、精力旺盛,做事说话丝毫没有老年人那种老气横秋和好为人师。“别把美术看得太高深”,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节目《局部》讲述的对象是动辄拍卖价几千万几个亿的艺术品,可是在他看来,所谓的市场价值和美术技巧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更重要的能够从这些艺术品身上感受到美的力量。60多岁的陈丹青,身上少了我们印象中的纷争和火气,多了很多返璞归真的真诚和干净,或许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只是长久以来我们都没有真正认识他。

作为普罗大众,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陈丹青应该要算是2004年陈丹青愤然离开清华美院,据说是因为陈丹青作为清华美院的教授和博导,几年都没有招到学生,而原因是清华美院要求学生除了美术功底还要求英语和政治分数,很多美术功底非常好的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或政治不过关被挡在了门外。2004年正值中国全民抵制应试教育呼唤素质教育的高峰阶段,陈丹青此举一下子被外界解读为“以实际行动愤然抨击中国落后的教育制度”。这是一个斗士,很多人心里留下来这样的印象。

我对陈丹青的最初印象也是来源于此,但有些与众不同的是,我没有过多关注所谓的抨击教育制度的解读,我更多的关注起他身上其他的标签——画家,曾以《西藏组画》闻名世界。

对于绘画并无鉴赏能力的我,第一次看到《西藏组画》带给我的震撼至今都忘不了。

我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农村学校就读,虽然学校规划了有美术课,但是从来没有上过,家里亲戚朋友也无人了解美术,我对美术基本的了解还是来自历史课本中提到的一些各个国家和各个朝代的艺术作品。通过历史课本,我知道了国外有达芬奇,有梵高,有毕加索,中国历史上有阎立本、吴道子、顾恺之,近代中国有徐悲鸿和齐白石等,但是也仅此而已,我能说出一些画家的名字和主要作品,但是你如果问我这些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我是半点也说不出来的,但是我也能够依稀感觉到这些画作是美的,是令人愉悦的。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时候,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原始的真诚的美,从那里面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西藏人民那种穿越画作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生命的脉动,那种力量我上一次感受到还要追溯到历史书上看到罗中立的《父亲》。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有个性的画家,这是我对陈丹青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对当代画家我就只知道陈丹青。事实上,直到今天,我对于绘画的一些基础认识还是要感谢陈丹青,在关注他的同时,我这一路上知道了不少关于绘画的东西,尤其是当《局部》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我才感觉到真的开始认识这个人了,内心里渐渐也抛弃了过往的幼稚的想法,绘画技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感受到美的世界。

(2)诗意的世界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是王小波的名言,用在陈丹青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用现代的成功学模板去套陈丹青的成长经历,其实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励志故事:一个贫寒少年,热爱画画,在艰苦的岁月里始终怀揣着理想,无论多么艰难都不忘记去画画,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真正了解陈丹青的人就会觉得,用成功学去解读他是多么俗气多么愚蠢。有人问他人生意义是什么,他说没什么,就是画画,这是一个纯粹的人,是注定不会与世俗妥协的人,但是他却并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高人,他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他一边游走在大众的聚光灯下,一幅画拍卖能几千万,另一方面,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内心与这些是有距离的,他的心里面有着一个庞大的诗意的世界,里面住着古今中外各大画家高人,每天与大师对话,他才能够在名利场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难得的简单和纯粹。

“当初我揣着几十美金来到美利坚,只为一件事:奔美术馆看原作。往后怎么活下去、画下去,全不知道。现在想来,真蠢得连这就叫做“奢侈”也不知道。”在拍摄第二季《局部》的时候陈丹青自嘲年轻时候真是愚蠢,能够每天不用想其他的,一门心思就想着泡在美术馆里,这是多么的奢侈。真是令人羡慕,能够每天都有机会看到美术馆里面的真迹,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历史上无数大画家为了能够一睹前辈真迹而费尽心思,而只有身处这样一个好的时代美梦才能成真。另一方面,年轻的时候能够不为名不为利一门心思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件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办到的,今天的年轻人,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想得太多,看的太少。当高晓松唱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怼一句“有钱的才有诗和远方,没钱的只有苟且”,高晓松也只有苦笑,是这个时代错了,还是今天的年轻人错了?谁也说不清。

在这个过度浮躁盲目拜金的商业社会,陈丹青这样的人太少了。当他走在大路上,依旧是一身黑色风衣,仿佛行走在这个时代的缝隙,身上带过的风依然透着民国时候的文人书生意气,那是我们暌违已久的味道,那是属于民国时候革故鼎新的气息。我们媒体上会经常怀念民国时候的大师,但是时代毕竟已经远去,每次想起那些故去的大师,我的脑海里总会想起陈丹青的身影,陈丹青是不是大师我也不知道,事实上大师这个词语在今天已经泛滥了,我宁愿不要别人给他冠上这样一个名头,就做陈丹青就挺好的,何必再加个什么大师呢。

 6 ) 局部 第二季 抄写

第1期 曼哈顿第五大道

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木心参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第2期 规范与偏离

大家还是比较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谓世界名作,实在是沾满了历代美术史家的唾沫。我的习惯是喜欢撩拨大家,把脸掰过去,看看别的风景,别的画。再去看世界名画,或许会有不同的感觉。

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

最经典的自我偏离,我觉得是委拉士开兹的侏儒肖像。不能想象委拉士开兹用画皇帝的方式去画侏儒。

巴洛克绘画要是没有伦勃朗的自画像,没有委拉士开兹的侏儒系列,那就乏味太多了。

我不创造,我发现。I do not seek,I find.——毕加索

所有规范,都代表权力,代表正确,代表一种很大的势力,率先离开规范的艺术家就倒霉了,最著名的公案就是印象派。

19世纪法国印象派:马奈、德加、塞尚、莫奈、雷诺阿、西斯莱;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高更(法国后印象派)。

我怀着矛盾热爱这幅画,就像我怀着矛盾的心情爱列宾、爱苏里科夫。

勒帕热 Lepage 梅索尼埃 Meissonier

第3期 昏睡与醒来

表达情感不是绘画最重要的特质,这层道理要说下来太费周章,不容易说服人,暂且不表。

沙龙画家几乎全是能品画家,

卡巴内尔 Cabanel 1823-1889 法国学院派画家

第4期 易县的罗汉

这两位罗汉咄咄逼人的神态,那种宗教的深沉感、自在感,那种自以为把握真理的确信,那种不容辩驳的信仰的傲慢。

现在各种脸都不容易见到内心的立场,各种表情随时都准备改口、迎合、掩饰。

一个现代中国人,领会祖宗的伟大,往往是接了西洋人的目光。

第5期 离开祭坛的祭坛画

“三杰”(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常被比作高峰,话是没错,可是我每次登山到峰顶,总是若有所失,反而怀念一路上见到的胜景。

我喜欢讲述“次要的作品”,是它们构成了一座一座山,其实并不次要的。

最要紧的还是你得睁开眼睛看。我做这档节目把大家骗过来,就是让大家把眼睛睁开。观看是不讲道理的,也用不上道理。你看一幅画,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惊喜也用不着道理的。

注意,你在一幅画前突然停下来,这个画突然被你看进去了,这就是惊喜。证明什么呢?证明我此前有眼无珠,还证明看画没有道理,而且用不上道理。所以我不太分析某幅画,而是要大家注意某幅画。如果我能让大家注意此前你没有注意到的一幅画,能够给你几秒种惊喜,我就很开心。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长话不能短说。

第6期 离开寺庙的药师图

卢芹斋

王季迁

《朝元仙仗图》

第7期 眼前的麦田

勃鲁盖尔,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以地景与农民景象的画作闻名。《割麦者》

勃鲁盖尔画农民,用不完的好心思、好心情、好精力,就像一个整天喝酒胡闹的庄稼汉。

勒南兄弟

呆相,是古典绘画富有意味的一种美。勒南的每幅画,就跟面包和陶罐那样,质朴、优雅,一声不响在那发呆。

第8期 妩媚的暴徒

回顾展本来就烧钱,大都会美术馆是纽约和美国的大面子,等于是大户人家办酒席,钱周转不过来,可是又不能降格。

卡拉瓦乔 Caravaggio 意大利画家 《音乐家》

卡拉瓦乔的创造性贡献,是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在卡拉瓦乔之前,提香和丁托列托多少已经为宗教画面增加了空间感。到了卡拉瓦乔,他画中主要的人物都被一束聚光照亮,成为当时全新的风格。

从十四五世纪由湿壁画和蛋清画形成的绘画的平面感,到巴洛克绘画进入一种纵深感,需要一个天才的过度,这个天才就是卡拉瓦乔。

如果没有卡拉瓦乔笔下卑微平凡的人物在黑暗中重叠,但在圣礼的光明照耀下,能美化变形的那种感觉,伦勃朗又能画出什么呢?伦勃朗的聚光,只是拓展了卡拉瓦乔的手法。

第9期 优雅的法国性

普桑 Poussin 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奠基人

普桑是法国绘画公认的教宗

师承、影响构成绘画史。绘画史的现象是什么呢?如果你要成全自己的风格,你就要用走向前辈的方式离开前辈。换句话说,你盯着大师看,其实心里想的是自己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不自觉的偏离”。

齐白石愿意做青藤八大的门下狗,结果他成了齐白石。董其昌自称笔笔学的是五代和北宋,可是笔笔成全了他自己。马蒂斯说,我们全都来自塞尚,可是他的画不像塞尚。塞尚说,我想回到普桑的均衡,可是他的画更不像普桑。普桑一辈子规规矩矩学习意大利,结果是他开启了法国绘画的风神。

第10期 凝结层的魅力

我每次从回顾展走出来,总是神志恍惚,觉得在跟这个人诀别。你当然可以再来、再来,可是最后还是诀别。

维米尔 Vermeer,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画家。自十九世纪得到重新发现后,维米尔与伦勃朗经常一同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

但我仍然决定不去拜维米尔了,我不敢面对他的珠玉之作。倒不是指他的画精美、圆润,而是指那种绝对沉默的画面。看了以后我会觉得,自己的画只是涂鸦,没有诚意,没有心肝。

维米尔《音乐课》

假如你也画画,为了哄骗自己一直画下去,真的是少看,甚至不看大师。

古代作品是另一个时空的遗物。你倒不会把自己跟它比,但是你亲眼看着,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顶顶珍贵的什么再也不会有了。用世俗的话说,就是心无杂念。

世人形容绘画是镜像,映照存在和真实。依我看,绘画其实是永恒的谜,你永远不可能根据这幅画了解这个画家,除非是他的才华。

在维米尔的画里面,一面墙、半扇窗子、一张桌子、一个椅子、一块桌毯,都是沉默的神迹。

所谓绝品,通常体现为一次性,那是才华的意外,是上帝的礼物,是画家的运气。

就像从前的女子做女红,从前的书生临古帖,一针一线,一撇一捺,静静地做下去,永远没有尽头。这时候,你说灵魂出窍也好、物我两忘也好,人和他做的活儿突然就这么“入定”了。

这种由油料、色彩、笔触绵密叠加的凝结层效果,就是油画的质地美。

第11期 白热化的羞辱

印象派团伙公认的老大,马奈。

前人嘲笑库尔贝,如今我们都在他的画前流连忘返。今人又在嘲笑马奈,将来又该在他的画前出神羡慕了。——左拉

第12期 所恨古人不见我

一路站满了新权威和老权威,脸上都长着绝对真理的样子。

董其昌

第13期 郑重其事的肖像

法尤姆肖像 公元1~4世纪间在埃及出现的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胸像或肖像。

安格尔Ingres,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和浪漫主义画派代表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法国画坛。

哈尔斯

梅姆林

尼德兰绘画单是出了凡艾克和梅姆林这样的天才,就能光照千秋。

当时的欧洲肖像画有一种通用的形式——三联画,中间是一个圣经图像,左右就是夫妻,双手合十,虔敬地礼拜。

第14期 草稿与正稿

鲁本斯、伦勃朗、委拉士开兹,并称17世纪巴洛克绘画三杰。以我偏爱,还得加上哈尔斯。

大抵是比较重要的作品都会有草图,尤其是古代,中国叫粉本,有简单的,有精细的。西洋人草图分两种,素描草图也是有精粗,油画草图有时会详细到就像一件成品。

委拉士开兹用笔轻轻扫动、点缀、提亮,画出最传神的细节,看过去就像轻快的呼吸。他潇洒起来,不动声色。

松爽的细部

大师的正稿不如草稿好看。

柯罗 《南尼大桥》

你一开始画一幅画,是在那块空白的布上寻找那张画,你的目光是新鲜的、机警的、锐利的。到了复制,就算再怎么全神贯注,那幅画已经在那了,一路画下来,其实是核对和加工的过程。全画的生气,不知不觉就画没了。

鸿篇巨制是要调动艺术家全部的意志和才华,就跟搏斗一样。

哪一回若有神助,不可能再现了;哪一回各有瑕疵,也不可能再收回了。

所有好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享受记录。每幅好画凝固了画家的享受、愉悦、得意洋洋。当然,所有艺术都是苦修。

天才的苦功要看草稿。

往好了画啊,往好了画啊,可别画砸了,结果呢,果然画砸了。你索性豁出去,画坏了拉倒,结果倒没事,反倒好了。

第15期 绘画与时间

中国的长卷画,能够把大量的时间和故事情节纳入一个画面,绝大部分西洋的历史画,通常是独幅画,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一个时间段。

长卷画、电影,都可以纳入长段的时间,自由地置换时间。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编辑部的故事》

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画家,嗜好看画,就跟吸毒一样。我喜欢想象古代人猫在桌子边上,一个接一个描绘那些小人,沉醉于千年往事。

一幅画之所以动人,还在于画面上留下了那个画家画画时,那种痴呆和憨傻。

好句子是不好解释,也解释不好的。还是那句话,绘画不会说也不会动,但是绘画更长久。

第16期 艺术与大众

只要有一件新的好作品出现,历史上所有经典都会跟着动一动。——艾略特

马蒂斯和毕加索,和中国的齐白石、黄宾虹,几乎同代。“齐黄”二位被认为是中国最后的文人画家,马蒂斯和毕加索公认是20世纪现代艺术开山祖。

天才初出道,都得有人帮衬的。

这画就像一桶砸向观众的颜料。——说马蒂斯画作《戴帽子的女人》

其他人看到了那是什么,并问为什么;我已经看到了那可能是什么,并问为什么不。——毕加索

现代主义绘画最关键的突破——立体主义。

如果你要赋予灵魂一个形状,你必须首先打破它。

没有人比我更仔细研究马蒂斯的作品,也没有人比马蒂斯更深入地了解我的画。——毕加索

明天,周日下午四点,毕加索会来,尽管还有一天才能见到他,我已经忍不住开始遐想。——马蒂斯

如果我们俩有一个死了,有些话,另一个人还能跟谁说去啊。——马蒂斯在一次和毕加索长谈结束时说

只有一个人能够批评我,那就是毕加索。——马蒂斯

人人都想弄懂一幅画,那他们为什么不去试着听懂鸟儿的歌唱?——毕加索

我的作品就像一个安乐椅。——马蒂斯

现代艺术的初衷也未必想到大众,相反,是对大众持续加码的挑衅。“大众”对于艺术家来说,既是激发又是折磨。

一旦艺术得到认可,它就一文不值。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不会得到承认。——毕加索

我知道一丝一毫的突破,是一遍又一遍、一笔又一笔那样找碰出来的,沿途的失败、挣扎,后来的转机,又被以下的一笔一笔覆盖了。

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我却花了一辈子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毕加索

 短评

第一集最後淚目了,不知為何

5分钟前
  • 西青
  • 力荐

我真想像陈丹青老师一样,也不上高中大学,成天美术馆泡着,然而他自己都说了,这其实是一种奢侈。

9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陈老师大雅。一方面觉得高不可及,另一方面看他这些审美经验都是一点点看出来画出来的,就觉得也没那么遥远,任何技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往前的时候它也往前。

10分钟前
  • 57
  • 推荐

制作依然精良,但不如第一部惊艳。

12分钟前
  • 人土土
  • 推荐

又见面了,陈丹青。我去了圣马可修道院,坐在它的回廊里,重温了那集Angelico才去了二楼,看见那些画

13分钟前
  • 天才璐
  • 力荐

陈丹青的述说是《局部》的精髓所在

14分钟前
  • 寡众.
  • 力荐

局部第一季,丹青轻缓而笃定的声音陪我度过了那段幽暗的时光。第二季开始,居然又是一个无眠之夜,太久的等待使得第一集第五大道看起来难免有些草率,仿佛一个纽约客对大都会美术馆浮光掠影的导游,厚重和精辟较之第一季的惊艳差了些,毕竟第一季有着一本厚厚的纽约琐记做底子,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

18分钟前
  • 裴楷
  • 力荐

陈丹青,你好啊。

23分钟前
  • H.B.
  • 力荐

夏天的纽约,舒服。辛苦陈老师,三晚长时间站立和长距离徒步挑战体力。希望可以一直拍下去,我们也会一直听下去。。。另外,陈老师有一双佛耳。。。

28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是马蒂斯、毕加索开创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29分钟前
  • 坍塌
  • 推荐

每次聽到陳丹青說,原諒我的無知,我的淺薄。彷彿他就是在講,恕我直言,在座的都是垃圾。哈哈哈

30分钟前
  • ltterryli
  • 推荐

开头几集看下来甚至没有了继续追的欲望,片长缩短以及围绕着大都会做文章,确实不如第一部耐看回味了。但后面数集不再一味地嗟叹文物人才的外流无名,带领着我们认识了勃鲁盖尔、卡拉瓦乔、维米尔、毕加索、马奈的精妙超前的功夫,画的位置会随时间和新作的横空出世时不时动一动,模仿前人与超越他们的那点突破之处,凝结着艺术家的一辈子心路思考的开悟。门外汉还是不知道怎么看画,但愿意对着一幅画发愣半天,对更多的画有印象了。成就之教,在于自发。第三季要去意大利挖掘文艺复兴三杰之外的大壁画家,期待值拉满。

35分钟前
  • bird
  • 推荐

局部第一季看好几遍好像永远不会腻一样。终于盼到了第二季,无论是看丹青老师的节目还是书,治愈沉静内心。这一季带着进入大都会博物馆,这个时候就很想感谢互联网发达,正因如此才可以轻松看到丹青老师讲艺术,算是当了他一个透过屏幕的假学生。好开心。不太懂艺术却很喜欢听丹青老师讲关于艺术的一切

36分钟前
  • vacuum
  • 力荐

他回来了 还是那个他 听他的声音似乎即使再浮躁的心也能静

37分钟前
  • 陈小假
  • 力荐

陈丹青是不是全中国最帅的男人?!是!!

40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最后一集很好。陈丹青说他决定不去拜Johannes Vermeer,不敢面对那种绝对沉默的画面,看了以后会觉得自己的画只是涂鸦,没有诚意没有心肝。“假如你也画画,为了哄骗自己一直画下去,真的是少看甚至不看大师” ,1993年刘小东在纽约撞上Lucian Freud的大型回顾展,看了以后回到寓所,弄点菜喝闷酒,被问到后说,”看什么看,咱们画自个儿的画,喝点小酒,挺好的”。看什么,画自个儿的画,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不论是做电影音乐摄影还是文字。对此番有感。

41分钟前
  • 巫眠
  • 推荐

看完易县罗汉的这一集,有一种温暖的宁静感,感觉看完许久还整沉浸在陈丹青的话里

46分钟前
  • 卓木
  • 力荐

cnm,我觉得一辈子不会出第二季的节目居然开播了!我的尖叫传遍了整个楼层!高中时候看的,明年大学都要毕业了陈丹青,一个具有隼的目光的中年男子,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做弓起身走路都在散发魅力

49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9.8/“初次来到大都会博物馆的人,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不平。”以及,走着拍效果真好

50分钟前
  • Yeah明珠
  • 力荐

刚刚开始,有些失望,播出过半,渐入佳境。不求深广,重在惊喜,扩宽见闻,提升见识。眼光独到,视角新颖,废话少说,用词精妙。点到即止,意犹未尽。保留一星,给第三季。

51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