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单

正片

主演:郑人硕,胡宇威,黄瀞怡,林予晞,杨贵媚,陆弈静,高捷,陈博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寒单 剧照 NO.1寒单 剧照 NO.2寒单 剧照 NO.3寒单 剧照 NO.4寒单 剧照 NO.5寒单 剧照 NO.6寒单 剧照 NO.13寒单 剧照 NO.14寒单 剧照 NO.15寒单 剧照 NO.16寒单 剧照 NO.17寒单 剧照 NO.18寒单 剧照 NO.19寒单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宽恕的理由

古龙的《流星蝴蝶剑》有一句:人们若懂得像宽恕自己一样去宽恕别人,这世界一定更可爱得多。

可惜,大多数需要宽恕的世界都不怎么可爱,人类有自私的基因,人性总是很容易为自己的过失开脱,又握紧别人的罪恶不放。

宽恕是《寒单》贯穿始终的主题,电影没有丝毫惺惺作态的说教。真正的奸恶之徒是游离在宽恕之域之外的,有资格谈宽恕的人,是不是值得宽恕和被宽恕,构成了它的吸引力。

电影的主线始于一个失控的报复,失控本身很幸运或者很不幸地,被混乱所掩盖。但我们都清楚,没有道破的真相,就像挂在墙上的枪,迟早要射出致命的一击。

电影把那次射击延迟,把他和他丢进那个把人变成野兽,或者说是释放出人内心野兽的世界,那个头顶烈日灼烤却仿佛屏蔽了一切希望之光的世界,让他为了宽恕自己,用近乎自毁的方式积攒着理由。

我们看着他就那么不离不弃,就那么两肋插刀,就那么歃血为盟,终于跟另一个他胆肝相照,互相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然后一遍遍抛出那个问题,或者对电影来说,悬念:这一切,够不够换一个宽恕?不是宽恕自己,而是宽恕别人的那种宽恕?

终于,灵魂黑暗时刻如约而至,或许有人觉得,假如换一种更磊落的揭晓方式,后果可能截然不同。这当然是个天真的幻想。

让另一个他怒火中烧的,不是他做了什么,隐瞒了什么,也不是他弥补的够不够,而是他做这一切竟然另有目的。

我们总是希望有一种高贵的东西值得无条件信任,无法接受崇高的背后是一颗赎罪的灵魂,无法接受巨大的牺牲发自卑微的动机。那种高贵的破碎会撕碎理智。

但那毕竟是许许多多的血泪和牺牲,是许许多多原本绝不能再体会的欢乐,是没有他就没有那一切的许许多多。于是要最后一次诉诸、求助寒单,最至关重要的一次。

电影一开头就浓墨重彩科普了寒单的意义,中途也不断为它的郑重留足时间,这一发源自大陆又在台湾开花的仪式,有着璀璨炽烈的外观。演员赤身裸体抵御周身炸裂的爆竹,还借助电脑特效来强化皮开肉绽的痛楚。

残酷的民俗会让胆小者不敢直视,但正因为残酷,所以有主持人间公道的威信,有救赎罪恶的功效。这符合人对自然和神祗的想象,总是一触碰就惊心动魄,总是要考验肉体的承受极限。

以民俗(或者任何文化遗产)为创作出发点拍一个商业片是危险的,一是容易沦为记录和展示,二是容易迷失在故事本身。

庆幸且难得的是,在《寒单》里,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

 2 ) 这部未能上映的华语片戳心戳肝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言中,讲了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事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

至亲被伤害,自己无能为力——

面上,他讲的是母亲的苦难。实际上,他在讲自己童年的伤痛。

幼小时代的疤痕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隐秘的屈辱。

日后。屈辱可能鞭策我们向上,也可能一不小心酿成大祸。

今天安安要讲的片子,有着和莫言一样的引子。却活成了后者。它就是——

寒单

林正昆(胡宇威 饰)学习优异,妈妈以回收垃圾为生, 生活贫困。

可他学习刻苦,评上了优等生。因为领奖穿了和同学黄明义(郑人硕 饰)的同款新鞋,被黄明义羞辱。

长大后,林正昆考上了师范大学,在临近实习的暑假里,他放假回家,遇上了暗恋的女同学李文萱(林予晞 饰)。

却失落的发现,李文萱居然是黄明义的女友。

黄明义成为乡里的混混,行事依然很嚣张。新仇旧恨,一肚子怨气的林正昆决定去“搞”一把黄明义。

原来,台湾东部某些村落还保留着用男丁扮演“邯郸爷”肉身,用鞭炮炸身以求发财、平安的传统习俗。

一般情况下,鞭炮炸身虽然能让人皮开肉绽,但对生命无碍。

健壮的黄明义当选“邯郸爷”肉身,林正昆决定亲自扔鞭炮,教训教训他。

没想到,当鞭炮被扔出去的瞬间,李文萱看见了躲在暗角里的林正昆,上前护住了黄明义。

鞭炮火力异常,火红的炽热闪耀成白光,拱出一股股焦烫的浓烟。

爆鸣声,单调,响亮,漫长。

惨叫声,骇人得令人慌神,并终究归于平静。

花一样明亮的李文萱——

死了。

黄明义被炸掉了手指,耳朵聋了。

魂魄,也被抽走了——

无法面对女友惨烈地死在自己面前,他终日吸毒,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没有人知道鞭炮来自于角落里的林正昆。

但,他的人生也就此改变。

愧疚,让他无法若无其事地继续原本的人生。他休学,回家捡破烂。

这片子为什么叫寒单呢?

说的,就是神明邯郸爷。

他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武财神,还代表着“救赎”的禅意。

当罪孽发生, 红彤明艳的寒单爷神像褪色成黑白——

只留下一双通红的眼睛注视着人间。

救赎二字,就是本片的题眼。

被羞辱的,恨别人。

当羞辱掉过头来变成毒箭刺向别人时,恨自己。

这就是佛教里“孽缘”的含义吧——

报复,是没有尽头的幽暗,无从化解的悲痛。

当怨恨变成愧疚,苦痛没有减少一分一毫。

林正昆意外害死了李文萱,间接毁掉了黄明义的人生。此后,他背负着不能说出口的罪恶,活成了一个千斤重的人。

千辛万苦把他供出来的妈妈,怎么也不能接受即将当老师的儿子,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捡破烂。

她人生唯一的希望破灭了,像宿命诅咒隔代遗传。

妈妈当然不明白,林正昆的人生,不仅不再属于妈妈,也不再属于他自己。

他活着,就是为了赎罪。

事故后再出场,一个镜头,就交代了他的境况——

脏乱头发,右臂上恐怖的伤疤。眼神全是黑暗的怨恨,鼻息冲出浓烈的烟气,明灭的烟头烫向手臂。

表情有多平静,内心就有煎熬。

每年,他都去当寒单的肉身,把自己炸得鲜血直流,为死去的李文萱做法。

当黄明义的祖屋被拆,奶奶自杀,林正昆决定帮黄明义的魂魄找回来,把“鬼”变成“人”。

他把黄明义锁在破烂屋子里戒毒——

屋里,黄明义呕吐和嚎叫。

屋外,林正昆静默地抽烟,等待。

林正昆拿着盆子丢饭喂养,握着水枪滋向他洗澡。

他们一起叫吼着去池塘里洗澡,甚至在黑帮上身的时候,林正昆当场割血表态——

他们是歃血为盟的兄弟,他不可能丢下黄明义。

而黄明义,也为了震慑搞事的黑帮,在断手上绑上尖刀,孤身到黑帮地盘杀敌。

男人的友谊粗犷,不代表就不饱满。

一个眼神一句话,就是兄弟间坚如磐石的感情。

这片子,还记录下了地道的风俗和秀丽的风景。

不同于完全架空的情节走向,功能性的起承转合,像浮萍飘飘荡荡,没有血肉。

一个故事,如果能背靠时代的文化背景,不敢说它就一定优秀,但有根,必定不虚。

不仅全片的主题“救赎”是来自于神明邯郸的寓意。

片子一开头,李文萱的死,也用风俗埋下了很多伏笔。风俗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暗线,流畅地串起整个故事。

文宣一出场, 就穿着明艳的衣服,说着机灵的话。出于邻家长辈的宠爱,妈妈让林正昆拿包子给文宣吃。

但出于对文宣的暗自喜欢,林正昆只挑了唯一的一个肉包送过来。

这时你看妈妈说什么,她埋怨:

哎呀你怎么只拿一个啦

要知道,在闽南的风俗习惯中,送礼是很忌讳单数的,认为很不吉利。

而两个年轻人自然没有多想。林正昆,自然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偏爱,后来真的害死了文宣。

再来,是当选邯郸爷肉身的黄明义。

老前辈非常严肃地提醒他们:

当神明的肉身,三周内不能近女色

偏偏当晚,他就在暗巷里和文宣亲热。

灾祸,在这些风俗的映照下,越发触目惊心了。

嗯,还有风景。

看似这片子,在讲一个年轻人用毁掉的一生去收拾一滩烂泥。

实际上,从那一帧帧挂画一般的美好景色里,你就能感悟到导演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悲剧。

光很亮,天很蓝,海水净澈,树木葱郁。

人性有黑就有白,深不见底的堕落里,也有明媚的霞光。善恶难断的复杂面,才使得全片的价值观更成熟,更饱满。

这片子好看,还在于演员出彩的演技。

扛起全片大梁的是两位小鲜肉,和绝大数的偶像一样——阳光、白嫩,充满少年感。

但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仅只有皮囊。

胡宇威演的林正昆很瘦,长年的自卑让他很阴郁。

低着头怒视的时候,脑袋不自觉地前后晃动——

他的呼吸,很沉很重。

眼袋分明。

戾气,慢慢渗透了屏幕。

事故后,他更是陷进黑暗。

咬牙切齿的时候,你甚至都能看见他下颌肌肉的纹路。原本笑起来明媚的他,在戏里形销骨立,像永远笼罩在雾霾里。

郑人硕演的黄明义,前后状态有很大差别。

前半段,他是嚣张的混混,耷拉着脑袋,斜着眼手保护费。散漫的样子很恰当。

后来,他吸毒,残疾。整个人困乏,眼睛里永远没有焦点。

后来黑帮威胁林正昆丢掉黄明义这个负担。

他的眼神先是震惊,然后眯着眼睛,给自己喂了一口烟——

无奈。

几个动作,展现了他的局促不安。

小鲜肉,也能演得这样精彩,完全没有浪费一个好故事,看着真让人爽快。

不是歇斯底里就是演技,不是自毁形象就是牺牲,看完真心想为他们叫好。

还有出彩的配角。

饰演妈妈的杨贵媚,年轻时演《妈妈再爱我一次》《稻草人》,1998拿到戛纳影展国际影评人奖,2004年拿到金马奖,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演员。

当林正昆说要再休学一年的时候,她先是还晃动着身体很疑惑得说:

你说什么?

这时,台词和肢体语言都在表达疑惑。

当林正昆继续说:

要拿逝去父亲的田地做回收生意。

她楚楚可怜的乞求状,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儿子只是一时头脑发热:

你毕业就要去当老师了,你跟我捡垃圾有什么前途?

注意,她这时站着,弓着身体,着急得手舞足蹈,努力和坐着的儿子平视——

她希望儿子重视自己的意见,回心转意。

可当林正昆再次笃定地说他要挣钱的时候,她瞬间就怒了。

身体顷刻直立起来,双手挥动着向前摆,这个动作呈现的,是潜意识里的拒绝。

她知道早有盘算的儿子是来真的,她崩溃了。

她逐渐站远,斜着眼睛望向林正昆——

失望。

就这一场戏,她呈现出丰富的表演层次,让整个人物会发光。

真庆幸,全员丝丝入扣的演技,让好故事没有被辜负。

片子最后,这段基于“赎罪”的兄弟情走向哪里?黄明义有一天会不会知道林正昆的秘密——

那颗致命的鞭炮是出自他手呢?

安安就不剧透了。你们自己看吧。

莫泊桑说: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

如果林正昆当时没有被报复蒙蔽了眼,生出那一丝邪念。或许可爱的文宣不会死,他和黄明义也能拥有截然不同的明亮人生。

也许就像法国作家加缪说的: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

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这片子套着风俗的壳子,不过是在说:

所有的选择,都逃不过——

抬头,三尺神明,低头,滚烫的良心。

微信公众号:意安安废影旧闻

任性不定期,无定点更新……

 3 ) 事实证明,不要在背后说人家坏话,你以为对方真的聋么?

没理解错的话,男主是毁在背后说人坏话上了???

首先,“炮炸寒单爷”这种习俗还让人蛮难接受的,毕竟危险系数很高,但查了下资料,炸寒单也有“浪子回头”的寓意,这也不难理解阿昆为什么连续几年都去当肉身寒单爷,可能是真的想借这个仪式来消除自身的孽障吧~

感觉从头至尾,阿昆并没有把阿义当做真正的兄弟,无论是将阿义从鬼变成人,还是后期的总是义字当先,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求自己一个心安理得。死人没办法感知,只能在活着的人身上寻找慰藉。

他帮助阿义,不过是为了救赎自己。

其实也不难理解,他当初为什么想要炸死阿义,论身份、地位,其实两人并无本质差别,而论人格、人品,阿昆的确有自己的骄傲,即使一直穿母亲捡来的衣服也从未吭声,被骂“收破烂的”也这样一直隐忍。他是模范生也是孝子,但唯独在爱情面前有些胆小和自卑。

所以他无法接受心中的“白月光”爱上了这个一直羞辱他多年的“混混”,他的不甘随着萱萱追随阿义的身影而渐变成憎恨。

误杀掉萱萱会成为他一辈子的罪,而他赎罪的方式就是将沉沦在地狱里的阿义解救出来。

“如果我们真的是朋友就好了……”

何尝不是对他们关系的一种悲叹和惋惜。

而阿义呢,被炸成残疾,也算是为他之前的言行在付出代价,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被人羞辱,年少时所犯的错都演变成报应以另一种形式归来。总要感同身受一次,他才会将心比心地了解自己曾经有多烂。

两个人不过是凑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救赎,也许有过片刻的释怀,但萱萱的死亡终究是两个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炸完这100万的鞭炮,我们就两清了……

鞭炮会放完,人情也能够扯平,但这中间付出的代价有多沉重大概只有他们内心清楚明了。

不过试想一下,如果他们的成长过程没那么悲惨,彼此人格中没那么多缺失,总觉得,即使爱上同一个女孩,也会成为朋友,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只能靠自己的共同觉悟也足以让他们惺惺相惜了吧……

 4 )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

“很痛吧?”

“痛表示还活着,不是吗?”

心魔作祟,因爱生罪,人鬼殊途,随烟轻去,

嗟悔无及,黯然伤神,似人非人,行尸走肉,

神魂难聚,跌宕人生,心牢不破,罪孽不赎。

“如果可以重来,宁愿变成恨那个人,也不要恨自己。”

一边是救赎,一边是放下,然而寒单寒单,终究出身清寒,注定灵魂孤单,唯有各奔东西。

我以为你给了我一线希望,

我伸出手却只是冰冷铁窗,

若现实它总教人更加悲伤,

就让我在回忆里继续梦幻。

我以为我从此能快乐飞翔,

在梦醒后却只是冰冷铁窗,

若现实它能教人更加勇敢,

就让我在地狱里等待天堂。

影片以台湾民俗“炸寒单”为切入点,出乎意料的狗血开挂爱恨情仇佳作。

故事节奏行云流水,情感饱满,表现细腻,剪辑和摄影均属一流,郑人硕此次爆发高水准演技。

“一百万的炮炸完,我们就两清了。”

抬头三尺有神明,低头三寸现良心。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

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这是一部余味绵长的电影,作为台湾贺岁档票房冠军实至名归。

一向以执导文艺小清新和喜剧片(《夏天协奏曲》、《向日葵》、《白天的星星》、《大尾鲈鳗

》等)见长的黄朝亮导演这次转变风格之作全面展现其踔绝之能。

梁静茹演唱主题曲《想都没想过》赞绝加持。

“我记忆中,你的温柔,好似棉花糖的软柔;

风一吹就凋落,空气中的哀愁,还有哪颗心能来替代填补;

我向前走,你的轮廓,留在胶卷底片中......

爱的颜色掉落,故事还没结束你就走,把我的眼泪带走。”

 5 ) 寒单寒单,出身清寒 灵魂孤单

寒单古字「邯郸」。寒单爷即商周人氏赵公明,封神演义封为武财神。每年元宵节,由男丁充当寒单爷肉身,赤身接受信众炮炸,为求富贵还宿愿、亦或赎罪。千年来从中原仍流传于台湾东部小镇。

炸寒单为台东的元宵节传统活动,传说寒单爷怕冷,出门就要用鞭炮一直炸肉身来驱寒。
替身的肉身寒单爷都要经受这种皮肉之痛,只蒙住头脸和眼睛,手持榕树叶护体,整个过程大概要持续1-2个小时。
会有几个寒单爷肉身志愿者替换,坚持时间越长越会感受到尊敬和荣耀。

阿义是台东小镇上的风云青年。他混得很开,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友萱萱在台北。

他最初选择做寒单爷的肉身,可能只是为了地位和富贵,也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

林正昆是那种乖乖仔、好学生。妈妈推着小车做废品回收辛苦的供他读书。师范学院即将毕业的他,元宵节之后就要开始实习,成为一名老师。

阿义的红玫瑰萱萱,也是林正昆心中的白玫瑰萱萱。

可以预想到的是,这是一段最普通的三角恋。林正昆爱萱萱,萱萱爱阿义。但无法预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元宵节,三个人的命运会发生骤变,这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也不复存在。

阿义从小对林正昆「捡破烂」身份的奚落,长大后又抢走了林正昆心中的白玫瑰萱萱。

新仇,旧恨。

在仪式上,林正昆刻意把香火扔进了鞭炮堆引燃。本想着给阿义一个教训,没想到误伤了萱萱。

那场意外的鞭炮爆炸最终让萱萱殒命,也让阿义失去了听力和右手的手指。而学霸林正昆也不做老师了,变成了「捡破烂的阿昆」。

他们都失去了各自最珍贵的东西。

鞭炮爆炸被归于意外事故。只有死去的萱萱和洞察世间世事的寒单爷知道真相,但他们都无法告诉世人真相了。

学霸林正昆不做老师了。他顶替了阿义的位子,做了寒单爷的肉身。

人们做寒单爷的肉身是为富贵、荣耀、还愿,而林正昆什么都不想要,他只想要 赎罪。

鞭炮在身上炸得皮开肉绽的时候,他的内心才获得了一刻安宁。身体越痛,灵魂在能越安静。

而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阿义呢?他开始嗑药。不知道是为了缓解身体疾病带来的疼痛还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疼痛。

似人非人,死鬼非鬼。游荡在生与死之间。

他也会在元宵节上街,夹在熙攘的人群里看一看新的寒单爷肉身。有谁会想到,这个邋遢落魄的瘾君子当年也被人用轿子高抬着,成为仪式上最重要的人物。

不得不说,郑人硕即使不说话、也能感受到他的演技,真的是长着一张影帝脸。

林正昆和苏奈的相遇,好像是神明安排好了似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个是月球表面、一个是很酷的地平线。

如果不是神明的安排,地平线又怎么会和月球相遇呢?

你的十六岁书包里,装着什么秘密?香烟、槟榔、老米酒,还是那一桩让你睡不着又哭不出来的心事?

林正昆帮阿义戒毒。

因为,愧疚是维系一段关系最好的办法。

阿义的原生家庭也并不美满。家禽养殖只能维持温饱,嗜赌的父亲让整个家摇摇欲坠。

那一双点燃少年时期的阿义和林正昆冲突导火线的阿甘鞋,就是阿义的爸爸赌博赢来的。

很多很多年后,阿义和林正昆成为了好朋友之后,阿义送了一双崭新的阿甘鞋给林正昆做生日礼物。阿义说:「我记得你的脚和我一个鞋码。」他们一起笑了,一笑泯恩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阿义在名字旁边加了一个人字旁。他不要再做鬼,他要做人。

「阿天这么热,你为什么不下水游泳?」

「我六岁那一年,我爸在台风天抢收西瓜,我就看着他被水冲走。所以我怕水,不会游泳。」

「我帮你游。」

他望着阿义的背影说:「如果我们真的是朋友就好了。」

两个破碎的人彼此拼凑在一起。成为朋友、兄弟、家人。

人家说:「寒单寒单,出身清寒 灵魂孤单。」但是你放心啦,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的。

得知了当年的意外是因为林正昆导致的。阿义在愤怒之下,擅自卖掉了昆仪回收厂,得到了一百万。他用这一百万全买了鞭炮,在元宵节炸林正昆的寒单爷肉身。

他对林正昆说:「这一百万的鞭炮炸完了,我们俩就两清了。」

看上去像是复仇,但其实阿义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置林正昆于死地。他是想让自己和阿昆都能在鞭炮里重生。

你的十六岁书包里,装着什么秘密?香烟、槟榔、老米酒,还是那一桩让你睡不着又哭不出来的心事?

—— 我十六岁那年被我的继父强奸了。 —— 因为一堆鞭炮,我亲手害死了我十六岁那年最喜欢的女孩。

苏奈说:「我刚去公墓看了萱萱。我和她说,如果她还没有投胎转世的话,来做我们的女儿。」

这番话,说出来靠的是勇气,说出去简直就是托付。

这很难说是月球拯救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挽救了月球。

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总是让人想起它刚开始时的样子。

1995年的春节,萱萱从台北做了7个小时的火车回到台东过新年,她倚在窗边听着 Walkman 。

之后,那场意外的鞭炮爆炸 却把她留在了这里。最后,阿义抱着她的骨灰乘着火车离开。也许是那一天的阳光太耀眼,恍惚间他们倚靠在了一起,还原了爱情最本来的样子。

 6 ) 寒单 |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最大的印象——真实。

这种真实,是电影源于生活的真实。

生活化,一整片下来就是比较自然。也有可能台湾的风格一向如此,和一样,我还是很看好的。

相比较《少年》就觉得一开始就在表达关于校园欺凌的,有一直点题的矫情。拿《素媛》来讲的话,我觉得它还是在于讲好一件故事,这样看下来就会觉得,故事就是这么发展下来的,是在意料中的,很自然,而且给人更多的思考余地。就比较满吧,然后再加上融梗这个东西,要不是题材救火,估计效果会更差吧。

寒单,前期也没有故意去抓眼球什么的,就是慢慢放下来,大概让人知道了情况,正昆家是收垃圾的,有个很善良的母亲,正昆也很孝顺。

开头就讲到了,正昆介意捡垃圾的标签。

正昆很嫌弃妈妈总是捡别人地东西

正昆 萱萱 阿义的三角恋 (对于正昆)然后按照萱爱阿义这样走下来,没毛病。然而这部故事并不单纯讲爱情,所以对于故事里的感情线,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我觉得这才是生活化的,即使是感情,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仅仅只扮演了一部分的角色罢了,就像电影中一样,只写出了萱萱对于阿义的爱,这还是通过正昆来表达的,因为阿义正好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他不会去认真地听萱萱给她的录音带。

但是正昆会,讽刺的是,萱萱对于阿义的爱意也是正昆事先得知的,最后把它誊抄出来给因为事故导致耳朵失聪的阿义,还把真相告诉了阿义,正昆的人设从那之后挽回了一些,因为后面就要再次炸寒单了。

阿义跟萱萱互相喜欢,只不过常年异地恋

阿义身强力壮,所以成为寒单王的肉身

关于阿义的经历,我看到阿义因为萱萱去世颓了,本来他是寒单王的肉身,后来吸毒,岁月神偷也是这样的(很优秀的哥哥去世了,紧接着是鞋垫生意惨淡,台风刮走了整个店,父亲受不住压力老年痴呆)。这才是生活呗…

正昆因为嫉妒阿义想害死他,但是萱萱看到了,最后萱萱死了。三人冥冥之中开始联系起来,且无法剪断。

因为嗑药,也没办法做寒单王的肉身

这个正昆的演员,把吸毒的正昆演的就很到位,也是本片比较吸引我的地方

细节也处理得非常好,留意到阿嬷要去上吊的时候,阿义还在吸毒,不是完全没吸毒,不是看到阿嬷上吊了就不吸毒了。这就很人性化了,这就是真实的电影,正昆在缓缓意识到的时候也挣扎的。

这个片段相当戳人。

正昆嘛,感觉他一直活的很用力,读书的时候也好,后面办厂子了也好。那个阿义好像是从小就有点歧视他的挂,这跟少年比接地气得不是一星半点,就一点不矫情做作了,你看他生活的环境就是父亲赌博,然后也许酗酒会打骂家里人的,表达的很简洁。

感觉在萱萱死之前,正昆就是一直很气的状态,他很不甘,家里收破烂,萱萱不爱他。不对,应该是他总是在和阿义比较,阿义说话很伤人,其实几句话就会种下恶果的,也不需要很去渲染什么。然后受不了就想搞死他,被萱萱发现就死不了了。阿义一蹶不振,他就起来了,但是他真的一炮毁了两个人,我也不清楚他后期有没有因为内疚而恨自己,总言之他把阿义从死人变成活死人,但后来又开始拯救阿义,或许正昆也不算一个好人设吧。

相比较起来,会觉得阿义要比正昆正一些,也是因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对于人物性格形成的塑造,该有的细节一个不少。里面那个妓女提到正昆做肉身是为了还萱萱,最后一次肉身有所体现,感觉那一下他升华了,,但是想想我觉得正昆还是有些虚伪的。总感觉做肉身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看那正昆做肉身的时候就知道了,气的不单单是阿义有萱萱,最根本的大概是阿义他拥有的。在妓女看来就是阿昆爱那萱萱,其实人的感情还是相当复杂的有爱情有私心的,人还是最爱自己的。

就好像最近看的《面纱》里的一句话: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在电影里应该得到完全体现,才会是电影深沉起来,而不是浮于表面。

无论有多少铺垫,我觉得阿昆自己有意识认为阿义是朋友是在最后,前面的都只是一种赎罪罢了,你看看哦~全是生活,生活中才会这样。没有意识的事情我认为不能算你做的。说到少年的话就觉得很不合理,没有塑造人物性格,陈念作为主人公,我个人认为她前后的性格都衔接不起来。关于她和胡小蝶的那里,用她的性格,我觉得至少会帮到胡小蝶,而不是等到跳楼了才开始。如果按照剧情说是因为高考,这也太扯犊子了。

阿义感觉他蛮拎得清的,他最后离开了,这是很正确的做法。他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后,就首先为自己争取东西去了,这大概跟他家庭有关,有个片段切到他小时候用大刀砍爸爸,本身没啥安全感,利己就很正常,他清楚阿昆到底有没有那他当朋友。而且他真心爱萱萱,做事情相当简单了,爱憎分明吧,跟阿昆有些对比,他真心把阿昆当兄弟,发现真相后原则上不能当了,离开就是了。就是每个人物都力求塑造丰满,但是少年我就不太清楚他把笔墨放在哪了,总之没有一个人物是塑造完整的,魏莱这个人物蛮重要的,但是还没写啥就嗝屁了,所以就很大争议。另一个被欺压的女生,就是匆匆来匆匆去,也是给人留下的不清不楚的印象。

总之,这部电影看来,就很有代入感,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我第一次看是在大一,即使是第二次看,也会被结尾萱萱的告白所感动到。

 短评

人鬼总殊途,情义总难全,所以哪怕是甘当皮开肉绽的肉身寒单,也注定打不开心结,还不了夙愿。出身越清寒,灵魂越孤单,所以就算是喝过义薄云天的结拜血酒,也注定化不开往事,融不了痴缠。刀割在手腕,炮炸在耳边,那天她走了,没有吻别。你总是说痛代表还活着,可如果心已经死掉,再痛又有什么用呢?

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这不就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关于救赎的故事吗?我又不是没看过台湾的好电影~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印度咖喱式电影,什么都想来一点。

1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有瑕疵,但是是近期看的台灣電影中最喜歡的一部了。阿義被殺害了兩次「愛人」,一次是萱萱,一次是阿正,而兇手都是阿正。劇本對於一些細節交待得不夠清楚,但是對於宗教元素的處理值得肯定,以肉體的痛苦去完成內心的救贖,弱化寒單反人道的部分,合理融入劇情之中。表演上,除了胡宇威,可說沒有短板,各種過火,連小薰都比他演得好,更別說鄭人碩、楊貴媚、陸弈靜、高捷、陳博正了。

19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他自卑、懦弱,明明有喜欢的人却不敢说出来,看见萱萱和别人在一起又什么都做不了。于是,他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拆散他们。可惜拆散他们,并不能让萱萱和自己在一起。用卑劣的手段报复情敌,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煞费苦心拆散别人,不如让她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最痛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你从没争取过。他从未和萱萱有过什么,却还陷入了自以为是的“专一”。你为她守身如玉,其实你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因为她只是把你当成朋友而已,她根本不在乎你和其它女人是什么关系。他产生了心理疾病,在他的幻想中,他才是萱萱爱的那个人,而不是黄明义。所以即使萱萱遇难,他也不能“背叛”萱萱。一支鞭炮,杀死了他爱的人,也杀死了他爱与被爱的能力。伤害了第一个女人,又辜负了第二个女人。痛,表示还活着。但有的痛,其实是自己找的。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以為是江湖電影,但是其實是讓人省思的好片!覺得很好看,後勁強烈!很喜歡結局的處理!胡宇威突破很多,有層次的演技👍楊貴媚陸弈靜的戲份賺人熱淚,鄭人碩很穩的高水準演技👍

26分钟前
  • CharlieLee624
  • 推荐

在金门的小电影院里,一个人包场看完了这部电影。台东、小镇、民宿、炽热的负罪感,身临其境的悔恨。台湾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的令人着迷

31分钟前
  • 笑年
  • 推荐

8.5。以台湾著名民俗为根基的优质故事,摄影纯熟,剪辑犀利,节奏流畅,情感真挚。一根烤肠,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死者无奈,生者悲哀。出身贫寒,灵魂孤单,以炸寒单之名,进行赎罪,爆裂在肉身上的烟花,是痛苦,是解脱,是爱情,是友情,是悔恨,是和解,更是人生的重拾。胡宇威的角色后期小崩已算全片最大问题,郑人硕的表演十分强大,两人对手戏非常精彩,而杨贵媚和高捷又给影片增加了双保险。片尾的各奔东西,曾经的兄弟情谊,犹如炸寒单后的烟雾,终将消弭。梁静茹的歌曲,烂俗吗,或许也是异常动人。

33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一起喜欢同个女孩过,一起被鞭炮轰炸过,一起捡拾破烂过,往后不能再做情敌也不能再当兄弟,那就各自继续走在各自赎罪与解脱的路上,至少还可以同样继续“出身清寒灵魂孤单”着。

3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他們倆出身清寒,靈魂孤單。卻在炮炸寒單中,神魂合聚。

39分钟前
  • Lu
  • 推荐

胳膊上的月球表面正配她的地平线,肩膀的文身正配你的疤。为他准备生日礼物,没想过是命运转折的夜晚。化身关公的肉身,看不透世间恩义情仇。那年你把我从人炸成鬼,如今你把我从鬼变成人。一百万的炮炸完,我们情仇两清。可是那歃血的水,背上的疤,锁住荒唐人生的锁链,添上人字旁的木板,如何两清。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这是一个情敌终变情人,情人难免分手的故事。

41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北影節展映#“寒單寒單,生命清寒,靈魂孤單,生命總能找到出口。”好久沒看過這麼美的關於救贖的台灣電影了,影片中爆竹屑變成煙花落下的時候特別希望自己可以魂穿林正昆。P.S.成功被導演黃朝亮和演員鄭人碩圈粉&想去台東看螢火蟲。。。

43分钟前
  • 姝尹Y(^_^)Y
  • 推荐

台视八点档电视电影水准

46分钟前
  • 周某某
  • 较差

“很痛吧?”“痛表示还活着,不是吗?”心魔作祟,因爱生罪,人鬼殊途,随烟轻去,嗟悔无及,黯然伤神,似人非人,行尸走肉,神魂难聚,跌宕人生,心牢不破,罪孽不赎。“如果可以重来,宁愿变成恨那个人,也不要恨自己。”一边是救赎,一边是放下,然而寒单寒单,终究出身清寒,注定灵魂孤单,唯有各奔东西。影片以台湾民俗“炸寒单”为切入点,出乎意料的狗血开挂爱恨情仇佳作。故事节奏行云流水,情感饱满,表现细腻,剪辑和摄影均属一流,郑人硕此次爆发高水准演技。“一百万的炮炸完,我们就两清了。”抬头三尺有神明,低头三寸现良心。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余味绵长的好片,梁静茹演唱主题曲《想都没想过》赞绝加持。

4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力荐

#BJIFF09#3.5。炸寒单民俗融合青春自我救赎。台湾底层生活,拆迁,流氓,三陪女等各个元素糅合但不杂乱,胡宇威和郑人硕都很帅,中间有一段《艋舺》的热血感。片尾还有一首梁静茹,惊喜~

5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好久没有看过拍得这么讲究的华语片了。也好久没看到有导演为拍新片,做六年纪录片这样的方式工作了。爱和仇恨,赎罪与宽恕,喜欢这片的有力和温柔。

55分钟前
  • 次非
  • 力荐

胡宇威对郑人硕嘀咕“傻瓜,什么都不知道”时,脑海里自动脑补了潜台词“其实我一直爱的是你”哈哈哈~超出预期的一部台湾片,两个男人之间的情谊不再轻浮点缀,在加入了民俗、情感、和救赎的故事后变得行云流水。“如果可以重来,宁愿变成恨那个人,也不要恨自己” 炮火炸的皮开肉绽,如切肤之痛、如花火之美,用皮肉之痛减轻精神之苦,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

5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三星半,情节剧融合台东民俗文化,把重心放在两个角色心境的变化上,一边是救赎,另一边是放下。再次见到硕哥对表演的追求极致,不仅要充当肉身“炸寒单”,面对生理上的威慑。又有“方法派表演”对角色的揣摩,这个后天听障、手残人士在剧作上丰满完整,整个心境变化都有层次,硕哥的表演又处处见细节,人物跃然纸上。诸如观察他人口型和手上的小动作都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有时甚至会觉得那是人物自然而然的神经质举动。毒瘾部分据说是研究了很多材料以及彻夜不眠进入的状态,火场戏更是凌空飞落,演出一刹那的临场反应。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传统意义中的“台剧”式好故事、好表演。一切都被安排得太严丝合缝、太摆着严肃气质,没有如《血观音》/《谁先》那般的出格时刻,整体也就没啥意思了。郑人硕真是很为自己负责的演员,每次表演都如此亮眼、到位。又要拿金马提名了。

6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