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国语版)

正片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鲁弗洛,本·金斯利,马克斯·冯·叙多夫,米歇尔·威廉姆斯,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基·厄尔·哈利,泰德·拉文,约翰·卡洛·林奇,伊莱亚斯·科泰斯,罗宾·巴特利特,克里斯托弗·邓汉,约瑟夫·斯科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 / 德语年份:201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2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3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4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5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6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3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4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5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6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7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8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19禁闭岛(国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禁闭岛(国语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死亡时刻经典杯子蛋糕美女摔角联盟第三季醒狮2007芳心魔术师娱乐之王(国语版)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结巴啦啦小魔仙之彩虹心石道士出山婚礼2017伪装者第二季深宅绅士道熙呀北之零年绅士的品格毒岛Specialist黑帮暴徒美少女的谎言第三季婚前21天银翼杀手国语邪恶力量第一季求生绝技SOS第一季天堂霓裳岳母的幸福生活别处一路成年破坏之日无线伟大诱惑金童玉女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十季黑客2018合伙吧少年罪案现场实录第五季暗杀风暴普通话版美人为馅第三季神父有难爱的教育流浪乐手真假2018水木奇缘之万物定律我们第一季云巅之上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Andrew Laeddis的二元精神世界

       关于禁闭岛剧情的解释,一般有三种。

       一种认为是Andrew Laeddis是岛上的犯人(病人),Teddy不过是他幻想出来的人物,持这种想法的文章包括《一切都是演戏》,该文从人物名字和几处剧情细节出发做了自己的解释;《<隔离岛>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对比》一文作者甚至搬出原著小说来讲解剧情,以支持第一种观点;《未能忘记的心理创伤》一文同样原因原著小说,从主角心里角度作出判断分析,支持第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Teddy真的是在职的联邦执法官,在岛上被阴谋陷害,持这种观点的文章包括《观众要和主人公一样理智一点,就不会被搞脑子》,该文作者固执的认为相信前一种剧情的观众是被冲昏了头,当然该作者也给出了一些论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代表文章是《Shutter Island 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该文从两个视角对剧情做了梳理,认为两个不同的角度下,都可以说得通。

     本文首先假设接受第一种观点,从主角Andrew Laeddis心理失常的角度开始分析,剖析Andrew的二元精神世界,找到片中很多幻想片段和元素;而后本文从剧情的角度,分析岛上精神学派的两派人物的斗争出发,通过分析人物立场,解释片中很多被认为是难以理喻的细节和镜头。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运用人物精神分析,镜头隐喻分析,以细节为证据,梳理该片的脉络。

       本文并不否定第二种观点所指向的完全相反的剧情,只是从细节角度和人物形象角度观察,第一种观点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第一种观点的视角来看该片,很多原本无意义的细节都能被解释。当然不排除导演在影片当中为了让剧情更具观赏性所设定的开放的剧情。







Andrew Laeddis的二元精神世界

        Andrew Laeddis是一名二战老兵,战后做了联邦执法官。妻子Dolores Chanal 精神失常,将自家房子放火点着,一家人搬家到湖边的房子。而Andrew Laeddis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终日酗酒,对妻子的反常不理不顾。终于妻子亲手把三个孩子溺死,Andrew Laeddis无法接受事实,枪杀妻子。事后,Andrew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本该认识到妻子的失常,及时治疗,那么孩子们也许不会丧命。他将妻子和孩子们的死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以致精神压力过大,

        Andrew无法接受自己犯下如此罪行,于是在自己脑子里,幻想了一个正义的Teddy(Edward Daniels);而原本的自己Andrew Laeddis,代表邪恶,此人干脆化身成另外一个人,不再是自己了。

        这个正义的Teddy,不喝酒,而真实的Andrew,是喝酒的,德国老头Dr. Jeremiah Naehring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说“You don’t indulge in alcohol? I’m surprised.”(你不酗酒?才怪!)。

        正义的Teddy,二战时候做了很多正义的事,当然是Teddy臆想出来的,包括让濒死的德国纳粹头子慢慢死去,包括对集中营德国卫兵的屠杀。邪恶的Andrew,不光长相邪恶(脸上一道疤痕),还是纵火杀死Teddy妻子的元凶(Andrew将妻子纵火烧掉房子的罪行也归结到自己身上,进而转到邪恶的Andrew身上)。

        假想出来的Teddy,也有一个假想出来的完美的妻子,这个妻子屡次在Teddy的幻想中出现,有其象征意义,后文会详细分析;而现实中的Andrew,也有一个现实的有精神问题的妻子,真正的妻子出现在Teddy的脑海里,是以逃走的Rachel的形象出现的,而她在Teddy脑海中的出现,要归功于Cawley老头的暗示,这是Andrew回归正常的重要一点。

        正义的Teddy,在调查过程中被两个目标所困扰,一个是为假想妻子报仇,找到Andrew Laeddis,一个是揭穿岛上手术切除病人脑页的暴行(手术的方法现实中确实存在)。

        不过,即便Andrew处在一个自我否认的状态下,他还是会对过去的某些极端行为有些情绪上的反应,比如他采访的第一个病人(划破妻子脸的小白脸)提到Rachel把自己三个孩子溺死时候,Teddy情绪过激,不停用铅笔划那张纸;又比如,护士扮演找回来的Rachel对Teddy提到她让孩子们上学,自己在湖里游泳等等Andrew妻子死前的原话时,“Teddy”几乎控制不住要涌出泪来。









几种重要元素的寓意:


唱片机的寓意:
片头Andrew回想自己的妻子时候,首先出现的镜头是那台老式唱片机,这个唱片机是真实世界中医生家里的摆设,同样的,唱片机也出现在了德国纳粹头子办公室里,而他的妻子和德国纳粹头子的一幕,都是Teddy幻想的产物。


天上向下飘东西的寓意:
凡是天上向下飘东西的场景,都是Teddy的幻想场景,当然这并不代表不飘东西的就不是幻想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比如德国纳粹头子的办公室(飘文件),Teddy和幻想妻子的家(飘树叶),堆满纳粹死尸的火车站(飘雪花),还有最重要的:悬崖底下(钻出好多老鼠)(这暗示着,从出现老鼠开始,“Teddy”开始出现幻觉,包括山洞里的“真实”Rachel形象)。


山洞里的“真实”Rachel:
        “真实”Rachel并不存在,只是Teddy的幻想。没了Chuck的陪伴,Andrew长时间没有吃药,幻想症开始恶化,不光在梦中才有幻想,白天也开始出现幻想,包括Noyce狱中的假想妻子,山洞中的“真实”Rachel,都不过是幻想。山洞里“真实”Rachel所说的,只不过是Teddy大脑中所想的自我重复印证而已,比如“真实”Rachel 所说“疯子一旦被看成疯子,所有的解释都是疯癫的写照”的悖论,这一点Teddy早就跟Chuck在小屋子里讨论过。

        对于“真实”Rachel所说的他们给病人吃药的说法,是真的。Cawley为了控制Andrew病情,不让他暴力发作,必须想各种办法给他吃药,包括药片,抽的烟,吃饭,喝的咖啡,等等。这一点,“Teddy”在以前都了解,都在他大脑深处藏着,就像他开始说见过那些围墙上的电网一样。


幻想妻子的寓意:
        幻想妻子五次出现,第一次在片头。第二次在“Teddy”到岛上的第一个晚上,第三次在“Teddy”在岛上的第二个晚上,第四次在“Teddy”试图引爆汽车之前,都在催促“Teddy”杀死邪恶的Andrew,为自己报仇。她试图阻止“Teddy”去塔楼,说“你去了就会死”。其实她是清醒的,是Andrew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告诫。因为她知道,去了之后,真相大白,“Teddy”就不复存在了。


幻想护士形象Rachel的寓意:
        护士Rachel形象在“Teddy”幻想中的出现,是Cawley老头对Andrew治疗的阶段性胜利。她代表现实中已经死去的,杀死自己三个孩子的妻子。她,以及死去的孩子,如果能战胜幻想中的妻子,真实的Andrew也就快要战胜幻想的Teddy了。而护士形象的Rachel,也真的把Teddy带回了现实中他家里后院湖边的情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胜利。不过紧接着,幻想中的妻子又来对“Teddy”说教。邪恶的Andrew Laeddis形象和正义Teddy同时出现的一幕,在影片接近一小时的部分。此处寓意Andrew正在走近真像,只是还不愿相信。这时Chuck也出现,催促他说“朋友,我们时间不多了”。


WHY ARE YOU ALL WET, BABY?
        这句话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在“Teddy”的梦里,幻想中的妻子从雨中走进屋来,“Teddy”关心的这样问。第二次出现是在“Teddy”闯进塔楼,Cawley老头为了点醒Andrew,问他了同样的句子。其实此话最早是真实的Andrew回家看见妻子在后院时候问出的。
Cawley的这一做法还是有效地,连同其它的Cawley的暗示,让Andrew回忆起了真实的自己。


Monster的寓意:
        Monster一词出现两次。德国老头碰到Andrew时说:“wounds can create monsters, when you see a monster, you must stop it.”一句话,不仅指明Andrew是受伤的Monster,还表明自己的观点,阻止所有的Monster,难怪他是老一派的代表。而此处的“monster”,又和结尾一句的monster相呼应。

        结尾处清醒的Andrew不愿做一个living monster,因此宁愿让手术一派占上风,对自己手术,进而杀死那个邪恶的Andrew,同时,幻想的正义的Teddy也会死去。这就是清醒了的Andrew面临的选择,要么偏向新一派,接受现实,做一个活着的monster,继续呆在疯人监狱;要么偏向老一派,继续装作Teddy,让他们杀死这个正义的“Teddy”,当然,剩下一个没有记忆的Andrew,“Teddy”还是死了。










禁闭岛上的两派人物:

       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Dr. Cawley曾经说过,有两派,一派是传统学派,用手术切除方法;一派是Dr. Cawley为代表的新兴一派,认为用药物和聆听病人的方法,尊重病人,用Cawley的话说就是,“a moral fusion between law and order and clinical care”,他们认为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以此为分歧,禁闭岛上同样出现了两派人物,一派是以德国老头Dr. Jeremiah Naehring和金发监狱长为代表的老一派,想用手术和暴力对付病人,一派是以秃头Cawley和副监狱长为代表的新派,Teddy刚进入Cawley办公室时候,Cawley曾评价副监狱长McPherson说“McPherson is a good man. He believes in the work we do here”,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演戏过程中,一直是副监狱长出面,而监狱长不愿参与其中的原因。

       为了坚持他的学说,为了阻止旧手段的暴行,秃老头Cawley可谓用心良苦。而此时,他的学说和理论正处在危机重重的关键时刻,或者说,该理论能否被继续接受和承认,几乎命悬一线,就是Teddy病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Cawley老头苦心设计的表演中,处处安排了想让Teddy清醒回来的伏笔。

        新派老派的争执,几次出现。在Cawley家里,德国老头叫“Teddy”是“man of violence”。作为新派的Dr. Sheehan听不下去了,虽然没多大底气,还瞟了一眼他的老师和领导Cawley一眼(生怕自己莽撞了对Cawley不利),这才说“that’s a hell of assumption to make”。

        新老派的分歧,主要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他们的冲撞在洪水来前的会议上就有透露。Cawley很关心的说,“如果洪水来了,病人都会淹死”,德国老头却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那要很大的洪水才行”。

        最终,清醒的Andrew却选择了走向手术台,这也标志着Dr. Caeley和Dr. Sheehan一切努力尝试的“失败”,甚至标志着这个学派的失败。最后监狱长得意的朝工作人员挥手示意对Andrew行动,而Dr. Sheehan则不得不意味深长的说;“Yeah, we are too small for them.”(我们和他们比太弱小了)。









Cawley精心设计的一场戏:

       整个故事,除了结尾灯塔部分,都是Cawley老头为了治愈Andrew,让他清醒过来,所精心安排的一场戏,这场戏里,当然没有老一派人物的配合,德国老头不会,金发监狱长不会。导演在整个过程中多次暗示,这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Cawley老头想通过这样的过程,打破Andrew给自己幻想的“Teddy”的假象,把事实真相展示给Andrew,让他重回现实。


暗示之一:
      在查看了Rachel的病房之后,“Teddy”要求调查所有工作人员、护士、警务人员的资料,Cawley当然觉得这样的话演戏有点过了,Cawley自己甚至没有这样的权利,因此他说“we’ll take your request under consideration.”(我会考虑你的请求)。“Teddy”坚持要看,Cawley只好说“All I can say is that I will see what I can do.”(我只能说我会尽量帮忙)。“Teddy”不依不饶,又坚持和工作人员谈话,这个要求还在可掌控范围内,Cawley这才勉强同意,又安排了一场医生们的见面。至于Teddy要看岛上所有人员资料的请求,Cawley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于是就出现了后来的,安排德国老头Dr. Jeremiah Naehring和“Teddy”在自己家里偶然碰面的机会,当然,老一派的德国老头不会配合Cawley来演戏,更不会答应“Teddy”,在他看来一个病人的荒唐的要求。


暗示之二:
       “Teddy”又要调查在Sheehan当晚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人,Cawley又不得已安排了一次演出。只是这一次,因为要安排病人出演,难度比较大,还险些露了马脚。比如老大妈Ms. Kearns,他和Andrew Leddis是病友,可以推测她对Andrew不错,眼看Andrew要做手术了,这才偷偷写下一个RUN字。当Andrew问及她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老大妈看Andrew病的不轻,心中难过,又不能说出真相“你就是Andrew啊”,这才含泪走开。

       老大妈对Andrew的关心,在后来Andrew失踪一晚又出现之后有两个镜头特别描写。一是她以为Andrew被带去手术焦虑的表现,一是看到Andrew回来,惊喜的笑着哭的表情。


暗示之三:
       我们的Chuck就是现实中的Dr. Sheehan,这再明显不过。
       第一:Teddy询问大夫时候,Dr. Sheehan第一次被提到,女大夫说到他的时候瞟了一眼Chuck(Dr. Sheehan),Chuck明显很不自然了一下;

       第二:Dr. Sheehan之所以不在Cawley的戏份里,是因为真正的Sheehan已经扮演了Chuck的角色;Cawley当然也不会让Teddy真的去联系到这个不可以在戏份里出现的Sheehan,所以电话员应Teddy要求打电话寻找Sheehan接不通,也是演戏的一部分;

       第三:Teddy问病人老大妈Ms. Kearns,Dr. Sheehan怎么样时,老大妈瞟了一眼Chuck,挤出一个字“nice”,Teddy又问“Sheehan大夫有没有调戏过你”,内向的Dr. Sheehan(Chuck)不免尴尬之色。


暗示之四:Teddy出现在会议上的一幕
        Andrew作为病人,竟然走进会议室,所有人,包括德国老头都很是吃惊,甚至警觉。 会议桌上一个人说了一句“the law of 4, l love that”,是一个局外人对Cawley老头精心安排的演戏的嘲讽。导演加进了这样一句话,可见Cawley在岛内高层孤立无援的境地,也是导演故意留下的一个关于Cawley设计的表演的暗示。


暗示之五:
       “Teddy”引爆Cawley老头汽车之前,走过两个工作人员,这里两人的背景对话更是直接的揭露出他们演戏的一面。“how long have you been on the c’lock?”“you know, 18 hours straight”“nice play”“你值班多久了”“连续18小时了”“伙计,演得不错。”










Cawley老头给Teddy的暗示:

       前边说到,在Cawley老头苦心设计的表演中,处处安排了想让Andrew清醒回来的伏笔。Cawley老头想通过这样的过程,打破Andrew给自己幻想的“Teddy”的假象,把事实真相展示给Andrew,让他重回现实。

伏笔之一:
       对一个原本莫须有的病人的设计以及逃走,Rachel Solando。Rachel的原型,即是很多现实中元素的整合,既有Andrew妻子的一部分,也有Andrew本人的一部分,目的就在尽可能的让“Teddy”回想起自己的原本面目来。比如说,Rachel的名字就来自Andrew死去的女儿;设计的逃走的Rachel将三个孩子在自家后院溺水杀死,把尸体摆在餐桌边吃饭,也是真实事件的影射;Rachel的丈夫,被设计成二战英雄,也是依照Andrew原型而来;至于Rachel给自己幻想假象,把周围人想象成另外的镜像,则是Andrew自己的症状;Cawley设计的场景里,Rachel的主治医师是Dr. Sheehan,而现实中Dr. Sheehan正是Andrew的主治医师;Cawley对“Teddy”说,Rachel恢复的最大障碍,就是不愿接受她所犯下的罪行,这正是Andrew本人的病症所在,此处也是对“Teddy”的暗示; Rachel的病房其实是Andrew的病房,Andrew能够轻易地找到Rachel病房里床底下地板砖的松动,正是因为这是他曾经住了两年的房间,他对此了如指掌。而Cawley老头知道这一点,故意在这里给“Teddy”留下了一点线索,希望他能自己想明白整个过程。


伏笔之二:
       Rachel病房里的纸条,上写“the rule of 4, who is 67?”。这些线索,其实是想让“Teddy”在查案过程中自己想明白,这个规则,是他自己编造人物所用的;而67号病人,则是Andrew自己。


伏笔之三:
       Rachel被找回来之后,“Teddy”对Rachel的采访,Rachel的台词,也是Cawley精心设计的。Rachel的表演成功的在“Teddy”心里植入了一个接近现实中Andrew妻子的形象:一个杀死自己孩子的,精神异常的妻子。这一形象后来几次出现在“Teddy”的梦境以及幻想中,和“Teddy”自己构想的正义美好妻子的形象相对抗,试图将“Teddy”拉回现实中来。









其它人物分析:

Cawley人物分析:
        Cawley老头对病人的尊敬,可谓无微不至,他真的是从信仰上到行动上全身心的维护这一理念,他甚至不愿在一个词上面让步,把它看成自己阵地的一部分。“Teddy”叫病人作prisoner时候,Cawley老头几次强调,不是prisoner,而是patient。

        Cawley想用聆听的办法让病人安静,其中也包括对“Teddy”的聆听,夜晚“Teddy”和Cawley分手,约好晚上家里见,“Teddy”说“我们到时候就可以聊天了”,Cawley老头意味深长的说“我们一直在聊天啊”,其实他所指的“聊天”,就是一种治疗的过程。

        Cawley老头不仅实在,而且固执,他曾对Andrew说,“人们都想用最快的方法解决问题(意指手术的办法),而我努力做的,是包括你(Andrew)在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他还说,“I’m not going to give up without a fight.”(我不会轻易放弃),说话时烟斗指着Andrew,再明显不过,他所谓的努力,就是再次把Andrew拉回现实,就算结果Andrew还是倒退到幻想中。


监狱长人物分析:
        监狱长是二战军官,热爱暴力,并且相信上帝也热爱暴力。对此,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这就难怪他支持老一派对待病人的办法,以暴制暴。他甚至说“we’ve known each other for centries”,意在说,警察和犯人的对抗,以暴制暴,自古有之,天经地义。


George Noyce人物分析:
        George Noyce是Andrew Laeddis的病友,如Cawley所说,他同样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ic)。George是所有正常人和病人中唯一相信Andrew理论的一个人,而他的相信,也可以想象,是Andrew对其屈打成招的结果。因为George叫他Andrew会挨打,叫他Teddy就不会。George一度相信Andrew的阴谋论,并企图随Andrew一起潜逃。然而并没有成功。George看透了大家给Andrew演戏的成分,却没看透Andrew的阴谋论,没有看透Andrew的病情,他相信“Teddy”,仍旧祝“Teddy”揭穿阴谋成功。他和幻想中的妻子一起,构成了“Teddy”两个奋斗目标的支持者,并相互排挤。

        Cawley根据George和Andrew的对话录音,料到Andrew会到灯塔,于是准备在那儿揭穿所有谜底。

 2 ) 剧情,方便看不懂的孩子们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3 ) 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

    韩寒说,有些人想做影响大众的艺术家,有些人想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家。显然,前者的难度在于继承发扬,不比生孩子舒服多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推陈出新,骑着前人的脖梗摘到更高的果,才有人觉得新鲜,才叫好拍巴掌,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后者不光要继承,还需要颠覆,颠覆是件很危险的事,好比突然某人告诉你地球是囫囵个不成形的,你一定会觉得这位是傻逼,接下来保不准就要掏出张XX大法好的宣传单来唬你,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嘛,你来跟我扯什么犊子,脾气不好的很容易就动手。尽管人人都知道哥白尼伽利略那点事,都觉得教皇缺心眼,但古代换到了现代,宗教换成了科学,黄道婆换成了阿玛尼,就自信了,就笃定了,就挥舞着金科玉律,就叉着小腰理直气壮不让人说话了。

    就拿《禁闭岛》这部片子来说吧,在我没看以前,就有个哥们器宇轩昂对我说,挺一般的片子,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了,居然还有人看不懂,没劲。当时我心里就有数了,刚开场瞧见莱昂纳多这倒霉孩子往精神病院里跑,时不时闪回又头疼的,就知道肯定又要来人格分裂加欧亨利那一套了,绕来绕去肯定把自己绕进去了,看到结尾,还真照想的来了,当时一股子智商优越感油然而生,感觉多少年电影没有白看,年华没有虚度,视线所及清晰而明亮,连影评怎么写都想好了,就顺着泰克尼克三部曲的路线走,杰克没死就有了第二部《革命之路》,露丝在第二部没自杀又有了现在这部《禁闭岛》。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敢情影片前一大半剧情就是为玩观众的?拾人牙慧还故作噱头,老马丁也忒不长进了,再往前捋,恍然大悟,闹半天您老在玩这手。

    看电影比拍电影容易,看书的比写书的容易,这从来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些年猫扑流行一句话,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看懂了门道的惊为天人,一时间到处传颂,说穿了很简单件事,正反念都成话而已,没什么了不起,但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见谁写出比这更黄更隐晦的句子,赵兄和胸罩,酷弟和底裤,podi和ipod,玩一个词很简单,但扩展到一句话,难度就增加了不止十倍,扩展到一段话,一年时间都很难完成,人类有史以来多少能人试图写出一本正反读起来都能读通的书,但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我说这个是想说,逻辑从来都是环环推进非此即彼的单向线,将逻辑与空间结合,从线到平面,甚至成为三维立体,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结局从来只有一个,要想得到多个结局,就必须要靠不同的选择来完成,要走向不同的城市,必须要经过路口,从来没有一条路线,可以不加停顿转折而同时通往两个方向,但这部《禁闭岛》做到了,或者说接近于做到了。

    关于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想象,两个结局还是一个结局,A还是B的争论,诸多影评和帖子已经争论得够多了,双方都拿出了值得信服的论据,来说明对方观点站不住脚,其实结局并不重要,重要是的,通往不同的结局居然是通过一条路来完成的,而没有通过选择来完成,这本身已经称得上是叙述上的创举。比起《记忆碎片》的倒叙述,《低俗小说》的伪环形结构等等革命式的叙述方式,《禁闭岛》走得更远,也更坚决,它试图让观众走进时间的迷雾中,由一条小径走向不同的可能性,你以为这条路已经将你带向了出口,其实却引入了更巨大的纠缠中。这部影片恰恰在尝试着完成博尔赫斯一直试图描述的宇宙之谜,那就是世界是一团混乱,时间是循环交叉的,空间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进了迷宫,既丧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而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却以为,所有叙述都应该指向一个含义,时间和空间总是在永远向前,原因总是对应着结果,所谓的谜底是我们所能相信的一切。

    请不要再向我描述影片的细节,解释你相信的那种结局,和对此外种种可能性的否定,我了解它们都有道理,但却不是我想在这部影片中希望得到的,我相信也不是马丁在这部影片中试图告诉我们的,叙述的终点在哪并不重要,叙述本身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我坚信,马丁的本意,是试图带给我们一条路,这条路上的所有经历天衣无缝,细节经得起推敲,而这条既没有交叉更不存在平行的直线,却能将我们引向不同的归宿,当然他没有做到极致,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能真的完成,我们也从来对这种东西有个敬而远之的称呼,用来概括那些依靠我们天生的智商永远无法解释的事物,叫悖论。所以在结局中他只能倾向于一边,将最合理的理由赋予其中一个,而将他尝试过的种种努力赋予另外一个,主观的介入使所有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因此,如果你问我更喜欢哪种解释,我选择其中对你来说不靠谱的那个。

    上帝总是在我们通往真相的道路上设置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但马丁通过这部《禁闭岛》告诉我们,在冲破关卡的战斗中,当代电影人也正奋力前行。

 4 ) 【转】只有一个结局,没有所谓的开放式结局。

一部让我回味了很久的电影,似充满逻辑,又布满悬念。。。

以下来自转载: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5 ) 真相只有一个

一部好的电影的前提条件之一:故事情节必须具有可信性,情节是圆满的,有合理最好是严密的逻辑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毫无漏洞的贯穿而成。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却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相信,至少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思考人性,思考生命。 一部电影的结局可以留些空间,待观众自己去判断主人公的命运。但是很难想象整部电影的真实叙述可能是两种情况,如果一正一反的人物又可能是一反一正,那整个电影的意义又何在?导演到底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豆瓣上的影评中有一部分认为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性,情节是开放的,观众愿意选择哪个就是那个,甚至有人坚持认为导演所导的就是一个阴谋论,坚称你们都不要被表面迷惑。我看了他们的评论,然后仔细又看了一遍电影,不得不坚定的说:实在不能苟同存在两种可能的真实情况或者Teddy Daniels是正常人而存在一个医院诱迫他承认是精神病的阴谋论观点。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事实。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一个充满真实、梦境、幻觉而又逻辑清晰严密的故事,梦境可以明显的判断出来,而幻觉和真实却要到真相大白时才能知道。最后的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诧,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和第六感(Sixth Sense)的叙述角度类似。这样电影的特点就像是个迷宫,你看到或许没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后,以前看到的不合理却又那么合理,从而造成一种完美的“被忽悠”体验。 我先来反驳为什么Teddy Daniels的世界不可能是真实的。首先我们先注意Marshal这个词原意是军事用语元帅,最高指挥官。为什么他不说是警察而用这个带有军队性质的词呢?那些认为Teddy是真实的判断总是先入为主的站在Teddy是真实的情况下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假如这是真的,精神病院安排种种措施大费周章的骗Teddy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无法自圆其说。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观点是精神病院需要病人,如果这样病人为什么一定要Teddy?精神病人多的是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的骗一个正常人?为什么精神病院会知道Teddy的家人死于火灾而他身受精神折磨?Teddy到了岛之后还做出种种骗局让他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人,干嘛不直接拉去灯塔做实验就好了?有个情节,他的助手Chuch已经给他提示:Teddy研究这家精神病院而他又凑巧被派这里寻找失踪的Rachel又能找杀妻凶手Andrew Laeddis?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多个偶然因素加上根本不必要的洗脑情节。阴谋论无法成立,因为这整个就是Teddy的胡思乱想,所以它才不合理。他幻想的故事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和Chuch说找到了George Noyce,George后来去了一个监狱也不愿意回到精神病院,可是最后他又在C区见到了他,如果阴谋论成立,怎么解释George回到这里呢?一个产生情节断链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来还原真实的人物定位。Teddy Daniels的真实身份是Andrew Laeddis,并没有他想象出来的纵火犯。Rachel Solando,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并不存在,而是Andrew的老婆Dolores Channal的凶手化身。这两对名字都是字母的再组合,Andrew不能接受Dolores杀死三个孩子从而杀了她,而他又深爱她所以无法承受他杀她这个事实,所以创造出Teddy Daniels作为他善良正义又有道德感的化身,而Andrew Laeddis就成为邪恶的凶手。而他深爱的Dolores婚前名Chana,幻化为Chuch作为他的partner。而在影片后面Andrew怀疑了Chuck不再相信他,可是又冒死去灯塔解救Chuck,就是表现他对爱妻又恨又爱又无法相信又不能抛弃的重重矛盾心理。Chuch的真实身份是Lester Sheehan,Andrew的主治医生,他和Dr. Cawley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他正视现实而避免遭遇以Dr. Naehring德国裔医生为代表的管理层决定的对他实行前脑叶蛋白切除。George Noyce是一个重度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大学生社会主义人士,而且因为叫了Laeddis的名字而被Andrew暴扁一顿。 当我们明白了真相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电影,就会发现有些细节处,在当初不明就里时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而这时就显得合情合理,而同时又能成为真相的佐证。相反,如果阴谋论成立,这些细节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 1. Teddy晕船:一开始表现他晕船,在说到a lot of water时表现的恐怖。真相:他的三个孩子死于溺水,所以内心恐惧水。 2. Chuch和Teddy向狱警交枪的时候:Teddy动作熟练,Chuch动作笨拙,半天才拔下来。导演做了特写,狱警这时的表情不耐烦,好像是说这动作都不会,演得真糟糕。It gives you away. 3. Teddy说狱警你好像感染上了精神病,狱警竟然觉得好笑的笑了。试想一个正常人第一次见面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时对方会不生气吗?真相是Teddy才是精神病,竟然说别人是精神病,这才好笑。 4. Teddy问狱警逃跑的女病人的情况,狱警说让医生告诉他,说这是规矩。难道真有病人跑了狱警一点情况也说不出来?真相是这是Dr. Cawley做的套,他才能知道该怎么解释不存在的事实。 5. 在Rachel的病房搜出的纸条,Dr. Cawley要收回可是却被留下,这不很奇怪吗?是证据当然要留给警察了?事实是这是医生的字迹,他怕Teddy会认出来,所以才想拿过来。 6. Teddy向护士询问,逃跑前晚Rachel做了什么时,几乎所有护士都表现的无比懈怠和不经意,因为他们知道和一个精神病人玩游戏是多么无聊的事。而且问还有谁会看见逃走的Rachel时,他们竟然都知道指着一个男人。只能说明这是安排好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盘问。 7. 一帮狱警去悬崖找Rachel时,特写各个狱警无所作为,坐在石头上扔石子,站着的站着,根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他们才不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去对面的山洞找根本不存在的人。如果是阴谋论,他们该积极表现配合才对。 8. Teddy向两个病人询问逃跑的“Rachel”在前一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表现时,他竟然知道这个男病人最怕铅笔划纸的声音,并且表现的十分暴躁和凶狠,从这时起观众应该发现Teddy表现的不太正常,暴躁的情绪和精神病人相像。问第二个老妇人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女病人表情十分怪异费了半天劲说不认识后慌忙就跑了。真相是这些病人的回答是经过医生的训导的,就是为了演戏,让她说不认识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撒谎的困难。而且在询问老妇人前,有特写女护士前多了镇静剂的针,说明这个女病人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担心有暴力事情发生。事实上这个看上去正常的老妇人并不正常,理由下面会提到。 9. Dr. Cawly在走廊向Teddy说到Rachel这个人的时候,用了过去式,Teddy敏感得质疑他怎么知道Rachael死了时,医生倒是灵机一动但给了一个很勉强的回答。事实是医生知道莫须有的Rachel是Dolores的替身,所以下意识的就按照Dolores已经死去的真相来回答。 10. Teddy闯进医生们的大会时,一个医生公然表示很欣赏第四条规则(Law 4),如果这是阴谋,会有人公开说吗?事实是他们都对这场表演表现出看戏的态度。 11. 暴雨过后停电抓逃跑的犯人的时候,是Chuch主动说这是去C院的好时机,然后他们才去了,碰到了一个“意外的病人”,Teddy再一次表现出了暴力,差点打死那个人。我理解这是对他的测试,看他是否还有暴力倾向。就在要杀死对方的时候,Chuch及狱警“即时地”出现了。 12. Chuch掉下悬崖后,Teddy回到大厅,碰到正好开完会后的散会的人。Dr. Cawly背后的两个经过盘问的病人,导演进行特写。那个老妇人对Teddy指指点点还傻笑了好一阵,这时表现的就不像前番那么正常了。我以为她前次偷写下Run,才是她的精神病本色,她只是演正常人而已。 13. Teddy一会儿在Dolores出现时表示要杀掉Laeddis,一会儿在和George说不会杀掉这个人,一会儿和Chuch说要离开这个岛,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留下找到犯罪证据。他的反复无常,猜忌暴力,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吗?请问赞成阴谋论的观众,难道几个假设制造幻觉的小药丸就能使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完全变个模样?真相是这是他内心各种情绪的挣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想法,是典型的精神分裂。 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Andrew Laddis在纳粹集中营目睹了无法统计的尸山,经历了扫射已投降的手无存铁的德国兵,心理因战争遭受损伤。回家后酗酒,遭到妻子的抱怨,但他无法改变,因为他无法摆脱战争的心理伤害。他的妻子患上精神病,狂躁症和有自杀倾向,她曾故意纵火烧掉自己的家,Andrew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还是和她搬到了临湖的小屋。因为他没有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致于他老婆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他深爱着妻子可是又无法原谅她的罪行,在拥抱的时候为了解脱她而亲手杀了她。他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人性之痛,无法承受孩子惨死的打击,无法承受爱妻杀死孩子的真相,更无法承受他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他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只有逃避,否认自己。他把精神病院幻想为纳粹集中营,医生等管理者就是纳粹,对病人实行惨无人道的实验。凶手那一面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犯,而善良正义这面变成了Teddy一个揭露罪恶的正义警察。但他仍是凶残的,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士和病人。而Dr. Cawly想采取role play的方式让他意识到想象的人体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从而意识到自己判断的基础都是错误的,思考自己又是谁?否则他将面临着被作手术而变成没有记忆没有判断力什么都没有的“僵尸”的命运。 这里我必须纠正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错误。Chuch以真实身份Dr. Lester Sheehan出现在最后揭露事实部分,说到Dolores 是 suicidal,而后面又说Andrew杀死妻子。字幕错误的把suicidal翻译为自杀,suicide才是自杀,suicidal是有自杀倾向的意思。否则医生的话就自相矛盾了。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结尾。远处的两个医生和院长在观望,Dr. Lester Sheehan来和Andrew攀谈,当Andrew又叫他Chuch时,Chuch失望的向远处的医生摇了摇头表示Andrew又回去(regress)了。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Dr. Cawly踌躇半天终于沉重的下定决心,耳语后背过身去,意味着他很不忍心将看到Andrew变成一个失去一切的僵尸(zombie),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失败了。看到医生们走过来,Andrew最后的话是“You know this pIace makes me wonder.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然后起身而去顺从的跟着拿了器具的护士走了。Dr. Lester Sheehan马上意识Andrew其实是清醒过来了,但是他选择了脑切除手术。接受了现实正视了自己是杀妻凶犯,可是然后又如何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之痛呢?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孩子妻子的死都怪罪于自己一人,只能选择最最彻底的解脱,把自己变为真正的永远也不会知觉的活死人,不再是还可能痊愈的分裂精神病了,这是他找到的最终解决方法。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才是这部电影全部谜团的最终谜底。如果你相信了他上一句话而判断他又变回精神病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这个电影最精彩最深刻最震惊的话就是这句话。 当他是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因再次无法承受而又变回那个暴戾的魔鬼(monster),而这个monster已经不是本质善良的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选择,“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脑子的人还是他自己吗?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他压垮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在有太多沉重痛苦时,会选择逃避,否认自己。世间有人酗酒、吸毒,严重的到达精神分裂或者自杀,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使自我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存在。去除记忆麻痹自己,是幸还是不幸?不论你怎样面对,世界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改变,痛苦也不会改变。欺骗自己是悲哀的,人只有正视痛苦,战胜自我,才能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可是人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很多时候悲剧发生了却没法选择。面对痛苦时,难道你没有逃避过,难道你没有选择过遗忘,难道你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思想深刻的所在。 在影片一开始,一个封闭阴森的精神病院关着一批犯有杀人罪的令人恐怖的精神病人。我感慨怎么会有人选择当精神病医生,整天和一群疯子打交道,试图治好他们,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职业啊,精神病无疑是非常难治好的病了。在电影的结尾,当Andrew说完最后一句话毅然决然的走上前时,Chuch喊了一声Teddy。有人说如果Chuch意识到Teddy清醒了应该叫Andrew才对,反而叫Teddy,这说明Teddy就是真实身份而不是Andrew,以此作为阴谋论的证据。我要说的是,如果从剧情角度讲,可以说Dr. Lester Sheehan刚才一直扮演Chuch,作为这个身份时他只能叫Teddy或者他在角色中没有马上转变过来。而且叫了Teddy后,Andrew完全没有反应,说明他已经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并不是Teddy。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好人却选择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改善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这时我才了解,精神病医生是多么伟大的医生,他要拯救连自我都要抛弃的病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高尚有意义的事情吗?

PS:喜欢这篇影评的话请点“有用”,让更多的人看见。^_^

我的另一篇拙作:《一级恐惧》的影评,也是一部悬疑片,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movie.douban.com/review/6066738/

----------------------------------------------------------

 6 ) 压抑的艺术

禁闭岛的整个背景都设置在小岛上一个精神监狱里面,所以整个电影都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氛围。天空是灰的,墙壁是坚硬的,小岛周围汹涌的海潮拍打着这座禁闭的孤独监狱,仿佛在推着它去往高空灰色的漩涡,无助侵袭着人心。 这样的氛围渲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观众感到紧张、压抑,更加贴近了主角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让“禁闭”的主题鲜明化。至于到后面故事的反转,则更加使人震惊悲伤。

真相并没有你以为的那样重要。你认为的你是谁,才是你应该在意的。

 短评

史上最倒霉精神病院院長,精心策劃的劇本殺項目失敗,還賠上了一輛百萬豪車。

6分钟前
  • 养羊飞行日记
  • 力荐

他只是厌倦了,所以将错就错,结束了自己。

8分钟前
  • 惑少大射天下受
  • 推荐

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次精神分析讨论会的绝佳主题……至于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幻觉 究竟哪样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结局 我觉得庄子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 梦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

9分钟前
  • H.弗
  • 力荐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按照我的口味偏好混搭出来的……

13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非阴谋结局 泰迪确实病了 最后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愿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装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术

17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力荐

没新意又无趣。马大师新不如旧啊新不如旧。DiCaprio都发福成老熊了,叫Teddy真是实至名归

22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结局是开放式的,随便你怎么演绎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断定说看到一半就猜到吧。

26分钟前
  • 卷心笋
  • 力荐

他到底会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会像好人一样死去呢?

2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我打4.5星,不能得5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长…… 故事很好,每个转折点都很清晰,故事就像《本能》一样,到最后一分钟揭晓大结局给人惊喜。说不好看的同学,大概没有注意结尾。因为谜题的揭晓,是在影片结尾莱昂纳多说的一句话里。

28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高中的时候曾和同桌讨论过。如果全班一齐撒一个谎可不可以把班主任搞到精分。

32分钟前
  • 陈允然
  • 推荐

刚开始猜想对了,只是接着看下去,又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猜对了这么多

37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莱昂纳多饰演的泰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为他的命运而难过。这不是死亡,但这部电影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41分钟前
  • godzilla
  • 力荐

所谓禁闭岛,不是因为这个岛屿被禁闭而对外失去联络,其实还是在讲内心的禁闭吧。

43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力荐

如果只是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悬疑片看 那么看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俗套并且索然无味 对于我来说 这更像一个寓言电影 充满了爱,恐惧和感伤 主角是不是病人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作者本人就是个唯心主义者

45分钟前
  • ☯️
  • 力荐

世界不在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之内。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整个世界都是幻觉。你愿意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那就为你自己造一个那样的世界,并且相信它,然后你就幸福了。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所有人都陪你玩,你好牛逼

54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如果现实才是恶梦,唯有一睡不醒

56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好吧,其实这是部*绝*对*不*能*剧*透*的电影。恩!

58分钟前
  • Farrarrah
  • 推荐

情节至1/2处结局已很明朗,我总在期待马丁能峰回路转,可我失望了.拍摄手法难以让人进入状态,跳跃幅度太大,从现实生活到幻觉的剪接、与幻想人物对话...尽管结尾主角的无奈显得能让人动容,但马丁对悬念的铺陈还是欠妥.这种开放式结局别去推敲主角是否精神病患了,否则你会和他一样抓狂...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1小时前
  • Sep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