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之味

HD

主演:笠智众,岩下志麻,冈田茉莉子,佐田启二,三上真一郎,吉田辉雄,岸田今日子,杉村春子,中村伸郎,北龙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2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3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4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5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6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3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4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5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6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7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8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19秋刀鱼之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秋刀鱼之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妻子去世多年,寡言的山平(笠智众)已习惯被待嫁的女儿道子(岩下志麻)贴心照料的生活。道子表面看来也乐意将老父亲照料,从没流露嫁人的渴望。   山平老年乐事是与中学时代的几个老友饮酒叙谈,席间友人每谈及道子的婚事、表示要同她介绍对象,山平总会含糊其辞地拒绝,但怕面对什么,他也并不能想清。不过每次饮酒他都会适可而止,以避免酒醉给道子带来太多麻烦。 凤凰劫手写信画江湖之换世门生第一季我的父亲母亲工人,农民不良少妇水神娃武则天1995马路无理学园大树之城虎口飞花木乃伊决胜时刻奖门人开心消費感谢祭蜡笔小新之黑暗珠珠大追击月下间谍明月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五十度黑2015医生有囍我的草莓胶卷小叮当与海盗仙子国语疯狂烹饪赛厨师男友远古外星人第十季甜丝丝(国语版)死亡标记圈套2010新作特别篇2冼夫人之浩气英风美丽的凯特非常案件失踪禁地热血商人绅士杰克 第二季三千年的渴望飞扬的青春幸运一击黑衣人2(国语版)灵动:鬼影实录3头脑解密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恬淡的凄凉

看了《人物》栏目的小津。讲了小津生命最后一年。 母亲病重的时候,小津在赶戏,只说了一句,老妈妈是不会死的。 后来,母亲去世,小津说,人都死了,急也没用了。 相熟的出租车司机通知了他。路上小津要喝酒。喝了三瓶,叫司机也喝上一点。 酒是小津最好的伴侣。写最后一出戏《秋刀鱼的滋味》,喝了总共超过100瓶。 从未结婚的小津一直是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弟媳回忆说,美军轰炸东京,大家要逃,母亲却不肯,母亲说,要是走了,从这间屋子走出去参军的小津,回来就找不到他们。 小津为母亲画了一张相。眉眼有笑意,嘴微抿着,有点矜持。慈祥又不失日本女子的风韵。哪怕她已经是一位老妪。 还有他和穿和服的母亲在屋子里起舞的照片。 一直在电影里是那般恬淡冲和的小津,在生活里也是这般波澜不惊。 他手捧着母亲的骨灰送葬。一直都那么的平和。之后写的那首诗,却充满了凄凉。“春天在晴空下盛放/樱花开得灿烂/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只感到茫然/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 小津是早参透人生的凄凉的人。山田洋次说,看他的电影会笑,笑了之后,却会为内容的凄凉久久回味。就是那么凄凉的故事,看的时候却可以笑出声来。 小津总是那么淡淡的。于是沿用了那么多年同样的班底,彼此早就相熟,做着慢慢变得不合时宜的事。几乎同样的故事,人物,场景。几乎永远重复着不变的主题。人们想起来,小津曾经是连黑帮片都涉及的多样化导演。却在后期,选择不断重复着同样类型的故事。 他墓碑上的“无”,很大,可是在方方正正的石碑上,仍显得那么的落寞,孤单。想起他电影里的空镜头,比如榻榻米上的一只花瓶,不去体会,又怎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的情绪,在流动。 激进只是一只时代的音符。过去之后,人们又再拾起小津。那里面不变的主题,却原来仍感同身受。

 2 ) 秋日的怅惘,人生的况味

在世界电影的版图上,日本电影始终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始终有着一群坚定的粉丝。虽然多年来日本电影一直没能摆脱日渐式微的趋势,然而却显得异常顽强执拗。这种执拗既是导致它绵软的原因,但又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或许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能像日本这样如此牢固地扎根在本土文化之中。 如果要问哪个日本导演可以代表日本的文化,答案一定十分多元化,所谓见仁见智。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许应该这么来看,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表现的领域,比如黑泽明代表了武士文化,沟口健二代表了歌舞伎文化,今村昌平代表了农民文化,而小津安二郎则代表了平民文化,这些大导演都不能涵盖日本文化的全部,却各有特色与魅力。不过,若要说谁的风格最接近日本传统美学或者说最具日本风味,那么这个名字就只能是「小津安二郎」。 以如今大多数在好莱坞大片洗礼下成长起来的观众看来,小津的电影似乎颇为无聊,节奏缓慢且毫无起伏。然而在欣赏者眼中,这种淡而有味的风格正是与日本的传统美学一脉相承的。

 3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观小津后续

从《寻找小津》开始寻找,历经十二部影片,不知是否达成一个圆满,但,我终于完成了一个心愿。我的电影收藏庞杂无序,全凭兴趣和瞎撞,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我无法与国内丰富的盗版市场保持同步,但这也“成全”了我观影的随意。所谓随意,就是下意识的选择吧,慢慢地你会发觉,年纪渐长,选择也趋向怀旧和保守,那些新潮的、妖媚的、异端的,不再是诱惑。某个清闲的晚上,想找一部电影打发时光,挑来挑去,往往挑中一张熟面孔。所以不要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欲望究竟左右不了心意,心的容纳有限,并且在容纳渐满的时候格外固执,我估计,再这么下去,一个“老顽固”的称呼迟早要扣到我头上,我也欢迎之至。
  
颇具规模的无序中有屈指可数两个有序——仅仅两个——我一共拥有两位导演的精选集: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和英国的库布里克。两位都性格鲜明、盖棺论定。两位又偏偏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简一个极繁;一个重复一个创新;一个浅白东方一个哲学西方;一个淡定从容,一个躁动激越;一个慧眼如炬,一个博大精深。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伟大,不分伯仲。
  
这个不太寒冷的冬季,我开始重温其中一位。本以为温厚的小津比较容易进入,他的那些情节简单情感清澈的故事,我以为比较容易讲述,可每天看一部写一部的频率,到后期真有点力不从心的倦怠。而我总算坚持下来,对自己的热爱有了一个交代,这个冬天的平淡,有了小小一点成功感装饰的斑斓,我很高兴。
  
该说的我在每篇文字里都说过了,该分析的也分析了,既然饶舌至斯,干脆言无不尽吧,把我想说而前十二篇里没包含的再唠上一唠,也就彻底消停了。
  
一:家常的风格
  
王安忆在《汪老讲故事》一文中曾写道: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轻轻松松带入了读者走一条最最平坦顺利简直的道路,将人一径引入,人们立定了才发现:原来是这里。诱敌深入一般。坚决不竖障碍,而尽是开路,他自己先将困难解决了,再不为难别人。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他则把最复杂的事物写得明白如话。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这段话我觉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小津电影的风格。这么凑巧,汪曾祺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老师沈从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说他父亲生前评价艺术的好,最常用的一个词是:家常。
  
那么说,在艺术的王国里,小津,沈从文,汪曾祺他们,是一国人。
  
二:有趣的情节
  
小津是淡泊的,又是活泼的;是端庄的,又是幽默的。他的影片充满一个个神来之笔的小玩笑,浸透对生活的体谅和尊重。每篇文字我都举过例子。在此,还想说说几个遗漏的,也特别有意思:
  
《彼岸花》中不是有个唠唠叨叨总抓不住重点的母亲吗,片中每次她出场,在座的人都要先去上个厕所,开始我还觉得奇怪,后来才明白小津的用意,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个性,朋友们很清楚,她大驾光临,岂有“怠慢”之理!
  
《早安》中爱放屁的小善爸,放的屁肯定又闷又响,乍听上去象一个人“嗯”了一声,小善妈每次都跑过来问:“什么事?”小善爸沉着地回答:“没事。”接着又放一个,相同的问答再重复一遍,如一卷录像带反复回放、乐此不疲。这对夫妻,实乃绝配!
  
再有就是《麦秋》中的孙子小勇,早晨起来骗大人说洗了脸了,大人喝斥他撒谎,明明脸是脏的,回去重洗。小津的镜头于是追随他去了卫生间,看他径直把毛巾在水龙头下打湿一下,又挂了回去。出来理直气壮说洗完了,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补充道:“没洗的话毛巾不会湿的!”
  
同样是《麦秋》,小实小勇哥俩为试探大和叔公是不是聋了,狡猾点的哥哥唆使唯命是从的弟弟跑到老人面前大叫:“傻瓜,傻瓜!”,老人动了一下,孩子吓得撒腿就跑。这些童趣的细节,在小津电影里不胜枚举,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没错,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调皮捣蛋,自作聪明。
  
三:缺失的恋爱
  
小津不擅长拍情爱镜头,如果不算《宗方姊妹》中田中娟代微微扬起头的“未遂接吻”,《早春》中丈夫和金鱼在小酒馆的接吻,是小津电影里唯一的接吻镜头。他自己知道那场戏拍得不好,从此不再涉及。一位久居日本的美国影评人,也是第一个把小津电影介绍给海外的唐纳·里奇就此评论说:“恐怕他一辈子也没有吻过女人啊!”
  
可我觉得没结过婚不等于不能理解恋爱滋味。厚田雄春回忆说,一次他们在片场闲聊天开玩笑,小津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厚田回答:“有啊,是个三条腿的小姐。”小津笑眯眯地说:“三条腿的小姐?多么可爱啊!”
  
这温馨诙谐的调侃,让我看到小津一颗无拘无束、宽厚美好的心。他只是没遇上他的美人鱼,相信如果他遇上了,美人鱼连去巫婆那儿求解药也不用,更不必忍受在刀尖上舞蹈的痛苦。
  
四:闺阁情怀
  
既然小津电影的主题是嫁女儿,那么少女心事的表达一定少不了。虽然战后的日本风气开放了许多,毕竟闺阁中女儿心事代代相仿。少女们对未来将面临巨大改变的生活走向,期望的同时隐隐惧怕,无端感觉被弄脏遭背叛。这一点,《晚春》中纪子的表现就很有代表性,“不干净”是她对长者续弦的第一反应,也是她抗拒婚姻的隐约心结。还没走进生活的人都这样惧怕着吧:怕被生活的泥浆浊气弄脏,被迫放弃,被迫改变,被迫作惨痛的交换。
  
这样的少女往往有几个要好女友,其中一个出嫁了,其余的未婚者感觉联盟破裂了,朋友变了,婚姻是导致这一切变故的原凶,于是,抗拒婚姻的理由又多一条。《秋日和》中的绫子就跟好友百合子讨论过:“大家都会渐渐疏远的,我们的友谊如果因为结婚而消失的话,那岂不是很悲哀,真没意思!”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在小津眼里,婚姻对女性的震荡比男性大得多,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是被迫抛弃自己习惯因此深具安全感的生活,去换一个全然的未知。或许正因为如此,从不追求戏剧性的小津,却喜欢讲述嫁女儿的故事,这是家庭细胞分裂成长的必然步骤、重要瞬间,没有割舍放弃,就无法建造抚育。一个家庭内部的风起云涌,小津敏锐地捕捉到了。

五:战争态度
  
中日两国,由于漫长历史的恩怨纠葛,导致双方看对方的眼光都矛盾复杂、一言难尽。许多人表示,不喜欢看日本的东西,我理解,因为我也是看日本就来气、有血性的中国人。咱孔圣人说:以德报怨,何以报直。所以我不会左脸被打了一巴掌,还把自己的右脸凑上去,美其名曰“舍身成仁”。可一个只会简单否定的民族不但没气量,甚至没希望,这也是我坚持的。对一个从前敌对,将来还可能敌对的国家我们应该保持足够警惕,这不等于说全盘否定我们就保证了胜利,保全了气节。艺术这东西尤其与国界关系不大,有时候我在中国导演的电影里,闻到一股谗媚的腐气;有时候,我从小津、黑泽明的电影里,感受到纯粹东方、甚至纯粹老庄孔孟的清风豁达。
  
话虽如此,一个艺术家的政治态度,也至关紧要。纳粹据说普遍艺术修养高,可他们听着瓦格纳欣赏鲁本斯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所以我对小津也不是完全“信任”,对上过中国战场的他,我的脑中打着问号,我的眼睛是把手术刀——在整个观影过程中。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小津也不可能在讲述生活的影片中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我还是从影片中人物的只言片语“窥探”出点什么,和我想象的一样,一个拥有圆融开放世界观的小津,绝不会是好战份子。《早春》、《茶泡饭之味》、《麦秋》、《秋刀鱼之味》中,都有昔日战友聚会的情节,小津不止一次通过剧中人物之口说:厌恶战争。如果说这不过是战败后面对颓局的无奈之语,那么《秋刀鱼之味》里小津的表态就很明确了:父亲和昔日战友偶然重逢,被对方邀到熟识的酒吧喝酒,老板娘还放了日本军歌,于是发生如下对话:
  
战友:如果日本战胜了,又会如何?
父亲:(沉吟着)不知道啊。
战友:战胜的话,现在你和我就都在纽约。因为战败,如今的年轻人都崇洋,听着唱片,摇着屁股。战胜的话,那些蓝眼珠子的家伙们会变成武士头,边嚼口香糖边弹三味弦,那副狼狈相!
父亲:可是战败了反而好,不是吗。
  
“战败了反而好”,这话听来意味深长。小津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在日本军歌声中说出这样一番话,在五十年后的我听来,仍是心惊。
  
六:气韵悠远的空镜头
  
前面说过,小津电影总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开始怎样,发展如何,结局怎样。。。从不意识流耍花枪搪塞过去。镜头跟随人物在屋内屋外游走;镜头追寻人物的视线在某处停留。往往人物离开了,镜头还会注视着人物刚刚呆过的场景;人物都转过脸去,镜头还注视着他们刚刚瞭望过的远山白云,诗意就这样产生了。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深深凝望一处以为无生命的景致,如山如桥如云如水,你会发觉你的凝望被回应了,景致被你的目光赋予生命,或者说,你的目光唤醒了它,这是你们俩之间的秘密,秘密把你们紧紧连结,使你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小津电影里的空镜头,就象是这个秘密的显影剂,给银幕外的观众一个洞悉的机会。我爱死了这些蕴涵无穷的空镜头。
  
让我们跟随空镜头,一一抚摸墙上的光影变换,阳光下晾晒的衣服,角落里飘动的窗帘,刚刚还冒着热气几案上的茶杯,想象在其中生活着人们的心情,想象自己的生活。电影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你的心里去。
  
七:遗憾
  
我买的这两部精选集,包含了小津绝大多数代表作,却“遗漏”了他唯一重拍过一遍的影片《浮草》。一个故事,黑白时代讲述过一遍还不够,彩色时代又要再讲一遍,可见小津对此片的厚爱。网上查询得知:
  
《浮草物语》(1934年,黑白)
  
喜八系列的第二部。我们的主角终于离开了东京,却仿似没脚的鸟儿,居无定处。喜八领着流浪戏班来到小镇,却碰上连绵下雨天叫好不叫座。他天天跑去偷会认作侄儿的私生子,情人知道了很生气,差使女艺人色诱他儿子。喜八最后解散了穷途末路的戏班,也认回了亲儿,但他还认了命,不敢留在一个叫「家」的地方。孤独的喜八,呼应着小津战后作品的一众父亲。坂本武的演员活力成了整部戏的动力,看得人神魂颠倒。场景选在小镇,人物清一色穿和服,彷佛传统的回望,质朴麻布衬底的片头字幕首次出现。
  
《浮草》(1959年,彩色)
  
小津太喜爱《浮草物语》这片子了,舍不得不多拍一个彩色版。然后觉得,彩色的《浮草》真的很有说服力。戏班错落的色调,原就该是令人心醉亦心碎的艳红。班主如今的名字叫驹十郎,较喜八少一点憨气,却多一份内敛。驹十郎带着一团歌舞伎来到遗世的村子,欢天喜地去会阔别十数载的私生儿,末了却惹来一身寒苍,唯有孤独再上路。主角中村鴈治郎本来就是歌舞伎艺人,影片有不少与旧版对应的地方,如大雨滂沱下重现驹十郎与情人隔街对骂的场面,亦同样好看感人。但二十多年后的情怀,又怎一个愁字能说得了。片末,离开火车的天空,原来是湛蓝的。
  
心愿就此埋下:我要看《浮草物语》,也要看《浮草》,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八:死亡的圆满
  
大雪纷飞白茫茫,
但愿把它披身上,
倘若今宵我死亡。
  
这是小津安二郎于1963年12月12日早上所作的一首俳句。一甲子的圆满,死亡都流露出笑意。我相信小津他,去天上拍电影了。

 4 ) 小津安二郎影展 —— 秋刀鱼之味(1962年·彩色)

春天在晴空下盛放,
樱花开得灿烂,
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只感到茫然。
想起秋刀鱼之味,
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
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
  
这是小津在写《秋刀鱼之味》剧本时留在日记里的诗句,终于讲到他的这部压卷之作了。我必须坦白说,在我的CD包里它本来不排在最后,我一直想要遵循一个偶然的顺序重温小津,最终没有完全做到,目光在“秋刀鱼之味”几个字上略过,直奔了《小早川家之秋》。
  
最后的留到最后,这不是最悲伤的小津,却是我们这些观众心中永恒的绝唱,一次过于冗长深深沉溺久久徘徊的观影过程,终于跟小津的生命步伐和上节拍。
  
与《小早川家之秋》故事实际发生于盛夏一样,《秋刀鱼之味》却通篇没出现过秋刀鱼的身影。足堪玩味的名字,小津取其秋风萧瑟和寒冬寂寥的凄冷之意。不是日本人恐怕难以理解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季节更迭和心理感觉。网上查询得知,秋刀鱼是从每年八、九月份到次年三月,依次在日本列岛巡游的鱼类,所到之处,预示着秋季甚至严冬的到来。秋刀鱼不象其他的鱼类,它的烹饪方法一般只有一种,撒上细盐在火上烤。为了体验什么是秋刀鱼之味,上周我还专门从超市里买来秋刀鱼,细长细长如一片片饱满的柳叶。第一次,我怕压不住腥味,就按四川人的传统配以葱姜同烤,可那腥味仿佛更浓烈了,令人不快地凝聚齿间。第二次,我老老实实按照日本人的方法,只撒了点细盐,没想到烤出来滋味清苦中略带回甘。原来这就是“秋刀鱼之味”,这是小津一直追求、到后期完全化作他影片灵魂的味道啊。
  
相比起人生惨淡创痛的《东京暮色》;“子欲养而亲不在”、怅惘凄伤的《东京物语》,这部真正伴随死亡足音款款而来的电影,却温厚多了。小津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相伴一生的老母亲由于感冒引发急性肺炎,于八十八岁高龄去世。仅仅两个月后,小津本人也被诊断出患有颈部恶性肿瘤,开始接受痛苦的化疗。《秋刀鱼之味》这部电影因此在小津一贯擅长并喜欢的恬淡讲述中,凭添了几分拥抱命运的焦灼和急切。对命运的感喟也超越际遇的偶然变为生命的恒长。
  
平山虽然妻子早逝,但儿女孝顺,生活算得美满。日子如水般流逝过去,感觉渐渐麻木,对身边事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视而不见。他有一个已经二十四岁的女儿,可当老同学提出相亲建议,他却说,还是孩子呢,没一点女人味。
  
我想起小津研究专家佐藤忠男先生说过,早期小津受美国电影影响,也拍过表现父子关系的故事,到后来逐渐转变到父女关系上,因为他了悟到,父亲与女儿的关系更能表达日本人的情感。事实上,父女关系中的依恋、崇拜、忠贞,甚至排它,都是东方情感所特有的,这种亲情要细究起来简直带着恋爱的成分:从娘胎里就注定的某种情愫,永远不可能被其他关系完全取代,所以格外难以割舍。
  
扩展开去,亲情间或多或少总有这样“排它而洁癖”的爱意成份存在。小津的第一部有声片《独生子》,片头字幕开宗明义:“人生悲剧的第一幕从成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开始。”从那个时候起,小津就在一个个相似又不似的家庭故事中探讨着这种失去、失落,和随之而来的孤独、寂寞。可不是吗,当你眷恋注定要失去的东西,失落就难免了,而人生值得眷恋的哪一样能够保证永久。
  
在这个缺失后建立新秩序的家庭里,女儿自觉代替了母亲的角色,管理家中大小杂事,她训斥弟弟和父亲晚回家也不说一声,发出“再这样就不给留饭”的威胁,已然不是一个女儿的口吻。父亲对女儿大包大揽的“管教”安之若素,如一件穿久了抚平所有折皱的家常衣服,柔软贴身,无拘无束,带着股熟悉而令人安心的味道。这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时候,平山一直这样认为。直到专为中学老师单瓢举行的同学会上,老师醉后的潦倒和失态,“晚景凄凉”四字才在酒酣耳热的调笑中惊心动魄地突显出来。相依为命的老师和女儿,到最后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生投射在地上的巨大阴影,不知不觉吞噬掉亲情的温暖和人性的良善。平山这才着急起来,他不愿意自己和女儿,尤其是女儿,变成老师的女儿那样。
  
由此我又想到了奥斯丁,她笔下那一场场为了撮和婚姻目的而举办的舞会,想到了她本人作为老处女郁郁而终的一生。这其实跟小津的人生在某些方面暗自相合,难怪物伤其类,一个的故事会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奥斯丁笔下也有这样因婚姻耽搁、年岁渐长而积重难返的乖戾。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延续,人类含辛茹苦忍受生途悠悠的折磨,如果仅止个体生命的愁苦和享乐,便失去意义。一个家庭的割舍是另一个家庭繁衍的基础,人生的空白与圆满、失去与获得,总是相对的。晚年的小津信奉轮回,人类代代相衍、生生不息的传承,在他眼中渐臻通达圆满。轻叹一声,拂去心中尘埃,生命的孤独由生到死,无处不在。确认这一点后,心踏实下来。
  
我想小津是了悟了的,“哀而不伤”的种种一一细数,他的人生意趣最终着落在“不伤”二字。忍受着丧母之痛,忍耐着身体里不知名病灶的啃噬,《秋刀鱼之味》的风格却至为爽朗。音乐是轻快的,色彩是绚丽的,有一桢平山长子夫妇所住公寓,好太阳的休息天,家家户户晒被子的的远景,那满眼缤纷竟恍似阿莫多瓦的怡红快绿。
  
而彩色时代连续剧般的小酒馆玩笑持续着。也许是为了弥补《秋日和》中那位被老友们撩拨起心愿、又没挠到痒处鳏夫的遗憾,《秋刀鱼之味》给同一个演员饰演的人物安排了个年轻的续弦。影片中许多笑话就由这“人逢喜事精神爽”而来,并且罕见地出现了关于死亡的笑话。众所周知东方人对死亡是敬畏而忌讳的。可笠智众扮演的一脸严肃的老父竟也附和着爱开玩笑的河合,骗老板娘说,掘井死了,也许受不了新夫人的刺激吧。老板娘正将信将疑,掘井本人神采奕奕走了进来。对这个时刻的小津而言,死亡俨然和酒桌上的一杯一盏同样家常,不是用来惧怕的,倒是用来调侃的。相比起死亡放下的轻松,生命漫长的孤独更令人难耐吧。我甚至猜想,当身体茫然着懵懂着,灵魂其实早做好了上路的准备。这一切,在影片中通过酒桌上一如既往的谈笑,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又一个不愿出嫁的女儿,《秋日和》和《晚春》,是母亲再婚父亲续弦的谎话动摇了女儿的决心。《秋刀鱼之味》没这么复杂,小津彻底摒弃戏剧化的冲突,只说人生常态的惰性。平静生活磨人意志,以为这就是天长地久。出于少女的羞涩还是教养的含蓄,总之女儿错过了心底暗恋的意中人,昏暗灯光下,一双没有眼泪但明显哭过的眼睛,是哀叹生命轨迹的无常无奈,还是哀叹心路历程的曲折婉转,我们不得而知。
  
这下平山真的急了,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了女儿一回,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第二回。他主动联络一开始给女儿介绍相亲对象的河合,希望事情能有转机。这一段最有意思:河合、掘井不紧不慢下着围棋,仿佛存心报复平山开头的怠慢,拿他如今的迫切寻开心。平山提起话头,掘井老实不客气接过去说,可不能这样脚踏两只船呀!对面的河合也说,你慢吞吞地,正好掘井这边有合适对象,昨天又是星期六,就安排他们见面了。二人一唱一和说得跟真的似的,平山惊出一身冷汗。一样东西不在意也就罢了,当你决定在乎它时却被告知没你的份了,失落之心就是这样产生的吧:有在乎才会有失落,有欲望才会有伤害。
  
河合夫人看不过去,过来打断。平山这才明白虚惊一场。掘井笑道:“有什么,你不还开玩笑说我死了吗!”这就是相知一生的老友啊,我想象小津、野田高梧、厚田雄春他们在一起喝酒时,也是这般百无禁忌地谈笑。
  
片末女儿出嫁一场,是《晚春》一幕的变奏和回响:一样地美丽安详,一样地盈盈作别,人生,在亲人万般不舍的注视下,迈入一个新阶段。
  
小津脑海中的人生画卷,到最后总是空旷屋内、留下孤寂老人端坐的身影,而绝唱之作稍有变化,笠智众饰演的父亲参加完女儿婚礼,独自去小酒馆缅怀逝去和失去,代表年轻时代飞扬岁月的军歌化作惆怅的酒意,凉飕飕的感伤随即涌来。老人步履蹒跚回到家中,儿子先去睡了。镜头此时一点点滑过客厅、楼梯、窗帘、几案,和暗淡的光影,这视线象是眷恋家庭的女儿留下的,又象是想念女儿的父亲随女儿的视线一一抚摸她的眷恋。远远地,笠智众在清冷的厨房一摇一晃倒水喝,之后颓然坐下,人生苍凉的背影不忍卒看,无端想到柳三变歌咏秋天、歌咏离别的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人倾诉、永远孤独。小津带着这样的宿命去了,就在这一年的12月12日(正好是他的生日)他在世间圆满完成一甲子的轮回,如一个洞悉生命真相的智者,释然放手,奔赴另一个命运而去。

 5 ) 难耐孤独,最终孤独

    我最爱的两部小津电影,一部是《东京物语》,道尽人生无奈的,另一部是悠闲慢吞的《秋刀鱼之味》。今天的年轻人或许会觉得很无聊。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个老头的慢吞吞的动作——慢慢的拿起酒杯,仰脖喝掉,慢慢的放下;慢慢的走路,慢慢的鞠躬,老头的表情是慢慢的。思考或许也是缓慢的。时间也一样。但是不知不觉间事情就起了变化,时间在缓慢的前进中失去了。人就变得孤单起来。
    在最后一个镜头中,老头慢慢的起来,坐下。昏暗的房间里剩一盏烛光,慢慢的燃烧着。我忘不了老头的眼神。因为我总在不自觉的联想自己的父亲。父亲老了。就像影片一样。
    我写这个BLOG的时候是在慢慢的回忆,可是我的手却慢不下来。于是这种回忆始终是有问题的。但这不妨碍我记得我看影片时想起父亲。一再的想起父亲。父亲起初和我一起慢慢的走着,似乎还有别的什么人。我想那一定是我妈妈,还有姐姐。走着走着,就只剩下他一个了。他还得走着。尽管他很多事都放不下。
    然后有种说不出来的心痛。

 6 ) 秋刀鱼之味

小津安二郎特别喜欢通过狭长的空间以固定镜头来拍摄自己的故事,外面的胡同、家里的走廊,好像那是一条条天然的管道,被神灵像放大镜一般利用,站立在一旁来窥探和记录世间百态,《秋刀鱼之味》更是这样。它讲述最普通的家常里短,这部阐释人间孤独的电影充满善良伤怀的自嘲。
尽管是在朴实温暖的基调下铺陈的故事 看完却令人倍感孤单 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凸出的感觉了 中景画面里人物面对镜头时表情大都很生硬 受限于时代吧

 短评

1.小津遗作,永远的嫁女主题,父女视角轮转,契如[晚春]变奏。2.岩下志麻和冈田茉莉子好美。3.以景框中的红/橘色物件引导目光,精妙而不刻意地营造纵深感。4.榻榻米高度下隔门斜侧方拍数人饮谈的构图复现频次最高。5.茶壶,2~3空镜转场:酒吧,街巷,走廊。6.到头来,人终究是孤单一人啊。(8.5/10)

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日本女人真美,一颦一笑都美,和服也美,日本男人有福。

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影院看小津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戏更像戏,竟然笑了。还记得重复出现的一排男人在小酒馆喝酒扯淡的侧影。对铺满的配乐和战后日本(小津的政治)这两点产生了兴趣。 基本观感没变:坚持以家庭为单位来讲日本社会,剩女养老夫妻关系,背后都是孤独,婚礼即葬礼。镜头语言feels so staged。

10分钟前
  • 57
  • 推荐

1. 剪辑和表演/台词都非常“硬”,带有时代和地域印记的不流畅;2. 平稳和细节的缓慢推进非常令人感动,对人物的关怀就是对文化的关怀;3. 在平缓微妙情节挪动中,视觉细节的另一个功用在于增加趣味性、可视度;4. 观察、观察、更深入地观觉和体察,远离大道理,终可深入人心。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重看#冷峻的青灰色办公环境,温暖的米黄色家庭氛围,长长的望向走廊户外的凝视,霓虹林立的酒吧街道,碧空万里的朗朗天地,那些苦那些愁,那些盈盈浅笑那些蹙眉辗转,都融进生活的涓涓细流;如沐春风,如臻化境,人生就是孤独。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看到最后总是伤感和悲凉。传统的日本文化将女性置于服从与服务的地位,而女儿终究是要嫁给另外一户人家为别人服务的,这也就成了小津电影里最大的矛盾。小津的审美真的高到一定境界,平和端正的摄影,优美的空镜头太有意境了。还有就是目前看到的小津作品都出现了火车。

18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小津迟暮,又逢母丧,不胜秋凉。“他的色彩总是窗明几净,构图总是工整对称;他的摄影机端然不动,安静面对生命的流转,很少人的世界会象他那样平和。他是看破红尘,哀矜勿喜,面对天地的损毁报以沉默。”——罗维明《小津境界》

2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嫁,无法照顾父亲,孝道有失;不嫁,牺牲个体幸福。嫁与不嫁由此成为哈姆雷特式困境,引发的象征意涵,涉及新旧秩序之争。战后的《晚春》第一次触及此议题,惟《晚春》较平和,二元结构凸显,但并未起冲突,而是互渗,各得其所。传统日本风物美轮美奂,现代西式文明真挚动人。是以近乎佛家无常之境顺应世事变化。《秋刀鱼之味》为小津反复拍摄嫁女议题的最后一击,临终遗书,心态却完全失衡。本可以现代化处理的人伦孝道却与封建帝制旧秩序捆绑一起,且以极端迂回曲折的叙事结构,来强化嫁女儿的不得已、现代消费主义的不堪。结尾处笠智众回想帝国荣耀,内心悲戚莫名。人去楼空,其脸部表情扭曲,痛苦,这实乃面对帝国沉沦、旧秩序垮塌、大势已去后的崩溃情绪的终极释放。回看《东京物语》结尾,母亲终究病故,笠智众颓然一句“结束了”,意涵不言而喻。

2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养儿女,可是儿女终究都是要离开的,最后留下寂寞的一个人。女儿的那种口是心非的感觉,小津真是有够了解女人了。嫁女确像是葬礼。表达了一种日本人的孤独,人生的孤独,和战败后日本国的无奈与孤独。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独角戏,寂寂寞寞,偶尔有几个人对你有些许温存,最后,也不过就如此了。

25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资料馆#这部小津里的女性角色终于变得全然“反叛”了起来,细读起来发现是一个极好的女性主义研究文本。一头一尾看似不经意地调侃男性娶了一个和自己女儿一样大的续弦,实则和全片聚焦的女性命运形成了对比,即女性年轻不出嫁就会变成“老姑婆”。另,本片极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女权对应的是父权,正如波伏瓦所提到的,在女性命运中,女性始终承担着作为他者的内在性:维系家庭生活。对于女儿出嫁一事,所有人听到的第一反应都是父亲会孤独、会不方便,父亲是所有人思维出发的第一中心,而女儿(乃至儿子)不过是父亲的所有物。看完其实有点伤感,但又讲不出缘由,就好像秋刀鱼之味其实也并没有秋刀鱼一样吧。

29分钟前
  • 雪球
  • 推荐

“小津的电影由内至外都维持着这样和简朴清淡、他的色彩总是窗明几净,构图总是工整对称;他的摄影机端然不动,安静面对生命的流转,很少人的世界会象他那样平和。他是看破红尘,哀矜勿喜,面对天地的损毁报以沉默。”

3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小津计划最后一部,今日达成。竟然片头不再是熟悉的粗麻布衬底,片中竟然正面讨论了战争。但是仍然是熟悉又熟悉的故事,熟悉又熟悉的人物和演员。全片彻底没有任何运动镜头。剧本写得好似作为背景音乐的那首回旋曲,真是好剧本!非要挑一点的话,这部电影没有原节子啊!(不过真的是没有合适的角色啊)

3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小津终曲,一改五零末入彩后的几次父亲形象性格变奏(佐分利信的严与中村雁治郎的浪),把老搭档笠智众找回重归小津模板为父正轨,只是由岩下志麻演女儿以她的独立顽强个性略显错搭,导致父/女这条线的感染力被板楼公寓里哥/嫂小夫妻抢了上风头……片中有场戏需要特别说明:同学会老师醉酒被送家,平山眼见其未嫁女如今已显老色衰,于是下定决心抓紧将道子嫁出。此为该支线的叙事主意。但它还有一条浅埋辅意,这位落魄老师当年教的是中文;如今他家面店招牌燕来轩以及店内装饰也都在走华风,可很明显在惨淡经营口碑不佳,才有了老战友重逢之后临时起意,弃面而入吧。那吧走西风卖洋酒挂洋名,唤做Tory保守派,还插播军歌,餐食品相与环境气氛甚至老板娘的长相皆与街底招牌暗淡的燕来轩形成强烈反差……此处所释放信息叫做:远中亲西、美日同盟。

4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女儿出嫁的当晚,平山孤零零一个人去酒吧喝酒,老板娘见他穿得正式,问他道:“今天从哪里回来呢?是葬礼吗?”平山想了想,点头:“嗯,也可以这么说。”

47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我有一位故友,点秋刀鱼时总要交待一句“千万不要去内脏”,他说原因是,带着内脏烤后的秋刀鱼腹,肉里带着迷人的苦味儿。

52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就是因為爸爸太萌了女兒才不想嫁呀!

57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小津电影一向给出整体琐碎,细处干脆的生活印象。虽取名秋刀鱼之味,也是与吃有关,但终究只谈及海鳗、汉堡猪扒之类,大部分都是男人们在喝酒议事:来回也就一件事即道子的出嫁。所有人的表情基本都不表露内心,全部都在努力认真地生活和老去。太久不看旧温情片的缘故,片毕印象最深的,竟是那两次群骗

1小时前
  • 文泽尔
  • 推荐

重温。小津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大概就是几个老家伙凑在一桌喝酒闲聊唏嘘感慨的戏了吧。这几个老家伙都哪找来的,演的还真是有滋有味。雷同的情景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同一导演的作品里,却令人百看不厌。

1小时前
  • 易老邪
  • 力荐

岩下志麻的红裙子,冈田茉莉子的红线衣。贫民区,团地,海军进行曲。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没有冲突的故事,原来真的可以拍出来

1小时前
  • 鱼青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