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已完结

主演:马跃,苗圃,马精武,马少骅,陆剑民,金士杰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6

 剧照

贞观之治 剧照 NO.1贞观之治 剧照 NO.2贞观之治 剧照 NO.3贞观之治 剧照 NO.4贞观之治 剧照 NO.5贞观之治 剧照 NO.6贞观之治 剧照 NO.13贞观之治 剧照 NO.14贞观之治 剧照 NO.15贞观之治 剧照 NO.16贞观之治 剧照 NO.17贞观之治 剧照 NO.18贞观之治 剧照 NO.19贞观之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贞观之治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你好中世纪死雄第一季东京贵族女子亲爱的敌人青年维兰德第一季绝世:花开花落花无悔宸汐缘天河稻草人1920电锯少女血肉之华:红总裁夫人惹不起美里藏针高达创形者 再起 第二季动态漫画·绝世古尊第二季偶然家族惊声尖叫3十三邀·夏日特别版听见你的心声夜班司机 (2018)屠杀报告穿越平行世界为全人类 第四季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六季三更2之饺子失踪的43人自梳1997恐龙特急克塞号颜值山海经鲨海(国语版)完美革命特殊保镖5绿箭侠第二季记忆女神的女儿们漫画神拳军中恶灵清道夫第一季如果你是我5朝歌赋轰天龙

 长篇影评

 1 ) 这就是最接近贞观的贞观

这是一部还原度很高的戏,目前为止所有以初唐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包括纪录片),这可能是最贴近正史记载的事件和精神的。

我们的历史课本太简略了,以至于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给唐太宗的主要是个善于纳谏的文治形象,这是很遗憾的。不知是不是由于历史课本多是文人编写的,对于帝王的武功很少大书特书,导致一部历史课本读下来,灭六国的秦始皇是残暴的,汉武帝对西域用兵是荒唐的,连中华文明与其他世界级文明的第一场交战都没有记录下来。

可是在历史课之前我读了唐书,画面就不一样了。太宗是个武将出身啊。他父亲守晋阳抵御突厥时,几个儿子只带了他。他十六七岁就率军驰援雁门关救被围困的隋炀帝了。十八岁晋阳起兵,十九岁浅水原之战(他与对方对峙直至对方粮尽,并以诱敌,再攻其薄弱的方式打败敌军)平定陇西,清除唐西边的麻烦;二十岁败刘武周(他用的是水攻),摆平北边的麻烦;二十一岁虎牢关之战,带着数千精锐玄甲兵破窦建德数万乌合之众,生擒窦建德,破洛阳。武德七年,东亚霸主还是突厥,李渊差点迁都避其锋芒,李世民率部抵御颉利与突利,他一边离间对方,一边利用天降大雨,对方弓箭受湿不利作战,抓准时机出击,击退突厥。武德九年,长安空虚之际,又以疑阵退突厥于长安城外。毛主席也曾说过: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耳,其次则朱元璋耳。--本剧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李世民虎牢之战及以后的军事才能。现在很多质疑太宗改历史的言论,古代行兵打战,双方都在动,历史要改这一块很难。何况太宗出兵破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部的时机都非常准,换个点,估计结果就会玄。他在位期间,只要没有健康问题,几乎是每战必达目的。历史上,唐,元,清不需要修长城,因为这三朝我们对于北方有了有效控制(秦汉有匈奴,明有鞑靼,其他都不算统一的朝代),而后两个,是蒙满的政权--唐对汉族历史的意义非同凡响。

本剧对玄武门之变的讲述也很符合逻辑(比某纪录片强百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做合乎身份和逻辑的事。李世民跟隋炀帝其实有很多地方很像,都是老二,都被老妈喜欢,都军功卓著,想法跟同时期的人也比较天马行空,都有争霸之心,到最后也都爱跟高句丽死磕。李建成和杨勇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长子,都比较宽仁。可是有个叫《激变玄武门》的“记录片”对于李建成做了太多意淫,为什么这么说?1.李建成是有军功,但可以看到他主要是在辅助防守的位置上,几乎是李世民在打攻击战,建成在后方打防守战。第一次攻洛阳时机尚不成熟,他是主帅,可是到“洛阳必须拿下”的时机,他却被换下了。打刘黑闼也可以说是在李世民消灭了刘黑闼的老本三万精锐之后捡来的便宜。他的军事才能,有,但不突出,这几乎可以定论,李渊也不傻,唐朝鲜卑化严重,太子就不让出征这不是他们的习惯,后世的李俶,李适都因为是太子人选而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2.有了杨勇的前车之鉴,看到昨日重现的李建成,除非是个白痴,否则不会没有动作,即使他不动,他的手下也会推着他动。而功高盖兄的李世民会不会被文官集团猜忌,看李靖的例子就知道了。李靖,天才将领,治下也严格,为人也比较低调,在前方打战仍然被后方不停的参奏,李世民这儿不被挤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3.杨勇是得到了武将集团的支持的,隋初四名将之一的高颖就挺过他(虽然他们有亲戚关系)。隋朝的开国将领,除了韩擒虎之外几乎被隋炀帝杀了个遍,武将可是比文官更高危的职业,就在前朝的事,武将们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到了玄武门重新站队的时候,武将集团中的绝大多数却舍了“宽仁”的李建成-这个名正言顺不出意外就会即位的太子,大费周章的跟着李世民搞政变,或者选择中立(默许),这得对李建成的人品多么没有信心?与其现在“猜”得神乎其神的,不如看看当时设身处地的人的选择,他们才是一招错就粉身碎骨的人,怎么会拿着与秦王的“交情”去扶一个有隋炀帝倾向的人-他们是在拿命赌前程。李世民也做到了他们的期望,有军功的人,只要没有大错他一个没杀,不少还能委以兵权。比起汉明那两位,不知好到哪里去了,比起宋太祖,也大胆很多。

文治方面本剧对于李世民努力纠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做了深入刻画,对于他从谏如流也做了很多描写。李世民作为武将出生,文治上独当一面不出问题几乎也是不太可能的,脾气暴躁也应该是有的,但是这样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缺点耐下性子来听建议,实在难得。也许他就是这么一个善断果决又不是想的特别周到的人,需要别人提点,自以为聪明的人,反而没那么容易听别人的了。

一些历史小段子,太宗和长孙无忌让魏征出丑,让他吃菠菜(应该是芹菜,菠菜当时还没有传入我国),魏征的老婆(应该是房玄龄)爱吃醋,萧翼向辩才和尚“骗取”兰亭集,也非常之有趣。太宗对于伦理的木纳,也很符合鲜卑族的风俗。唐王室就算是汉族也是鲜卑化的汉族,乱伦的传统一直没有纠正过来。还有文成公主入土蕃,当时来说确实是个创举,不过此举也帮助好战的土蕃提高了生产力,中唐以后成了中原的麻烦,一只到蒙古才给解决掉。还有李靖发动总攻,鸿胪卿落荒而逃,李世民溺爱他和长孙皇后的孩子,李渊被称”婆婆面”等等小段子不胜枚举。

除了情节,这个片子更难的的是对于唐代的宫殿器物做了神级还原--这就是电视与看书的区别,观众能看到动态的影像,以及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与性格。比如失传已久的大名鼎鼎的陌刀,横抱琵琶的习惯,屋内用屏风分割出空间,初唐简朴的习惯,紫绯绿皂的朝服颜色,年轻女子发型多中分,贵妇人的高发髻,都有壁画参考,丝毫没有穿越乱入的颜色和灯光。另外,唐代才有胡凳胡床的演变,唐初的人应该是席地而坐的,称赞要击笏的。还有鱼形兵符和李靖家养的宠物喵,都特别有意思。战争场面和宫殿用电脑制作(这才对嘛,不要再用几十个人号称几万,没有阵型,打也不是这种冲杀的;也不要再老用横店秦王宫冒充所有非明清电视剧的宫殿了)。而人物,只要有画像传世的必有七八分相似。李世民正史上记载相貌类胡(妈和祖母都是鲜卑族啦,儿子像妈不是很正常?),胡须微卷,高鼻梁,眼窝深陷,马跃演的太宗,除了瘦一些,其他都是比较符合描述的。第一集前半段的台词有点舞台剧化,有点趋人,我就是被他们卷曲的小胡子和铠甲的神还原吸引决定看下去的!

总之,正史片只服贞观之治。这是一部懂唐史的人看起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懂的人看起来散乱粗糙,枯燥无味的电视剧。不可否认,正史片电视剧只适合特定的群体,迎合大众太难了(或者是说看惯了电视剧,演真事儿大众反而觉得不像真的了)。缺点:太短了,希望能看到80集版本。

 2 ) 在可看性和严谨性上失衡的历史剧

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太合格的,故事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高潮,也许唯一还有点起承转合情节的故事是谋夺兰亭集序的故事,有悬念有设伏有波折有救赎,让人悲伤;整体画风太过沉郁,过分强调自然光大殿内一直半明半暗,人脸都看不清,人物服饰风格也是统一的麻布风害得分不清谁是谁,李二的性格也是暗暗的,一点都不热情冲动,整体上没有我心中初唐时期的朝气蓬勃;李二和长孙的感情刻画也太浮于表面没有表现帝后间的情深意重,虽然它砍掉了李二的大部分后宫和子女,但李二和长孙之间仍然更像合作伙伴而不是夫妻。

虽然有那么多的槽点,但是,它仍是一部极为严谨认真的历史剧,大部分剧情、道具、建筑、人物性格都极为贴切历史,没有那么多狗血的感情戏和人物,没有夸张浮夸的故事,整个风格内敛沉着,可看性虽然不高,但作为历史剧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3 ) “建成”只是伊始,“世民”终有天下

秦王,我喜欢称世民为秦王。为何?

秦王,囊括了中国史学界最有成就、最有意义的两位皇帝:秦始皇唐太宗

嬴政在未称帝、未成就开天辟地一番事业之前,叫秦王;

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成就“武功”的时候,叫秦王。

这难道是巧合?不,我不相信。但或许,我不得不相信。

上苍赐予了秦王二字最非凡的意义:功盖三皇,名过五帝

神农、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亦或是夏禹商汤周武,都离我们太远。他们在历史中湮灭,只有在青铜器甲骨文上留下种种惹人深思的文字。但是秦皇和唐宗呢,他们均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

我们或许确实不能责备秦始皇,他是中华封建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他偏离了航向,最终被当作“暴君”之时,也只能说后人无识人之慧了。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但另一位秦王,李世民,绝对是幸运的。

出身贵族阀阅,从小飞鹰走马,身手矫健;隋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竞起;父亲李渊,高瞻远瞩;母亲窦氏,女中巾帼,“恨不为一男子,不可为舅报仇”;妻长孙氏,知书循礼,聪敏睿智;连襟长孙、柴绍窦诞,各个敢作敢当,英雄豪杰;妹,湖阳公主,虽为女子,志胜男儿;自身,亲历隋末乱世,历经磨难,南征北讨,一马当先,晋阳起兵,英敏果断,行走江湖,网罗人才,房谋杜断,皆入彀中。实为天时、地利、人和。

似乎父亲李渊更器重这个儿子,母亲窦氏自不用说。当这第二个男孩出生在陕西武功县的别馆之时,就注定了唐王朝因他而生。

李渊可能并未意识到,“建成”这个名字不应该给第一个儿子。按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是要“济世安民”的。可偏偏给了秦王,却只告诉隐太子:你只能看到唐王朝的“建成”,“济世安民”就给你的兄弟吧。于是,太平天子,李建成是坐不起了。

对于玄武门兵变,弑兄杀父当然有悖伦理,但我们应该理解:皇家无亲情。

权谋、机变、暗战,就是皇家的政治。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皇室成员都是伯夷叔齐,我们不能逼秦王饿死在首阳山,用时新的一句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秦王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血性。

他不是建成元吉之流,刻意讨好父亲的嫔妃,让她们打小报告,不做一些小人之事。我想,这样的人当皇帝,估计也会有更多阴暗面。

秦王,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儿,他要的是真真实实的大战,即使是恶战、持久战。他不是当细作、当斥候的料,但他是当光明正大太平天子的料。无论是天策府幕僚,还是后来的贞观朝臣,都在这位光明正大的男儿引导下,开一代明治先河。直谏、绝不营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秦王、太宗、世民,真的把臣当作了诤友。而且只有他可以把君臣的友谊看作战场的同袍之情,甚于手足。在战场上,他为窦建德披衣;在朝殿上,他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李靖俯首。他就是他!太平天子!

也许,王知远的确知远,也许真的不怕死,也许的确会察言观色,也许会是信口开河,可他的预言毕竟应验了:秦王是太平天子!仰天大笑!!!!

如果生命的主角并不是我,这一生也许匆匆走过也不会去想太多;

如果逆耳的忠言是为了我,哪怕你说的是我的错,我也不要你沉默;

如果混乱和纷争会演成祸,除非不能解脱,我最爱是平和。

秦王,太宗,天可汗,太平太子——

世民似乎享尽了世间的一切荣耀,但他告诉我,他需要的只是昭陵里的安寝,和他的妻子长孙、他的诤友,相伴永生!

当我们追溯时间的河流,与先秦隋唐宋元的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或蔡侯纸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但他们都是历史,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隐逸者,都是灵魂的洗礼。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看我将怎么做;

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

这不得不是我们的心声

 4 ) 这部剧不是简单的画面考究、情节真实的电视剧了,而是一部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已经超然于电视剧范畴之外了。激发我重视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篇“檄文”。

李二凤圆领幞头扮相

这部剧在我眼里的最大价值不是考究,真实这个层面,当然考究这部剧做到了极致,我很喜欢,画面美轮美奂犹如唐朝壁画里的人物下凡一样,这确实是这部剧很大特色。我喜欢这部剧的更大的原因,是他没有脸谱化帝王将相,更没有把帝王将相过于美化(当然这部剧的基调还是赞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意义在于能够某种程度上让普通观众看到统治阶级真正的面目以及他们的统治手段,所以他的真实不仅仅是服化道和故事情节方面,而是能够让我也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举几个例子: 1.剧中李渊说道:当皇帝就是为了富贵,不然打江山干嘛? 这在其他历史剧中绝无仅有,李渊和李世民都是历史上有作为有口碑的好皇帝,以至于百姓都以为这些三皇五帝、唐宗宋祖都是什么伟人,他们是强人但绝不是伟人,成为皇帝不过是个人野心的彰显和对权利的极致追求罢了,大可不必对开国皇帝们过于吹捧,同时也反思一下我们几千年的封建专制,高高在上我们顶礼膜拜的专制者们不过是一帮贪求权利享受的蛀虫。文明真正进步是追求民主和民生,这扯得有点远哈。 2.李渊说道:王世充可以不杀,他是贵族;窦建德必须杀,他是草莽,不杀他老百姓以为都可以造反当皇帝。 皇帝们“我可以造反,但不允许你们造反”的黑暗心理。 3.唐太宗拿到兰亭序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不择手段、连蒙带骗。 4.唐太宗说:按照中原人的习惯下葬以及我不太懂中原人那套伦理道德。 这个也是我们影视剧和现在主流文化一贯尽量规避的一点,就是淡化模糊化唐朝的草原民族特性,但是这不是真正认识历史该有的态度,唐朝身上确实有强烈的鲜卑文化。我们如果穿越到唐朝初年你都觉得不太像汉族王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生的转变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现在的汉族模样和文化特点和老祖宗也许已经天差地别了,这一点是我感兴趣但还没完全搞明白的,2000年前、1000年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究竟是个什么风貌呢?2000年前有了儒家,但是天下不是唯儒家一家独大,臣子不高兴可以拂袖而去;1000年前,中原的男人可能还是满脸大胡子,他们喝的茶也不是我们现在喝的茶,更像是菜汤,人们性格更加外放,上层社会不是文绉绉而是普遍都善于骑射...... 还有很多独特的情节,一时想不起来了。总之,这部剧最吸引我的是能够相对正式历史,制作团队尽全力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唐朝初年的历史以及辩证的看待当时这群风云叱咤的历史人物。

 5 ) 贞观之治之印象

伴随着悠长的配乐,在国庆第一天看完了这部一直想看的剧。剧情基本按照资治通鉴、道具听说是特别还原、演员都感觉特别适合。本文从几个主要的角色说起。

1. 李世民

马跃饰演的太宗真是让人相信他就是,虽然开头的几集年龄不太符合,但是完全没有出戏。

虽然没看过马跃的其他作品,但就这一部作品,就足以封神。

放一段资治通鉴中刘文静对李世民的评价。唯一的黑点可能就是玄武门了,不过对于帝王之家,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的境地,不得不那么为之。

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太宗威武

2. 长孙皇后

苗圃之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电视剧《走西口》里面的豆花。而在贞观之治里面的长孙皇后让人完全看不出之前的影子。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端庄贤惠

3. 杨妃

虽然长孙皇后贤德,但是姿色来说,杨妃略胜一筹。饰演杨妃的李嘉一之前没看过她的其他作品,不过,这里面选的很适合呀。

杨妃最美

4. 李渊

李渊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过多的功劳机会给了李世民。

太上皇的生活悠闲而又怨恨

5. 李建成

要是玄武门之前多留点心眼,大唐会不会换个人呢。

卫青,支棱起来

6. 李元吉

李元吉:杨妃被人抢跑了

7. 高阳公主

这样的高阳公主,如果你是辩机,你能拒绝吗?

8. 魏征

陛下,你又错了。 我爱吃菠菜。

9. 长孙无忌

我是舅舅,不是窦婴。

10. 房玄龄

我是房玄龄,不是康有为。

11. 尉迟敬德

我是尉迟恭,也是门神。但不是蒋门神。

12.李靖

喜欢老虎

13.红拂女

他喜欢老虎,不喜欢我吗

 6 ) 《贞观之治》中的大臣们(历史解读)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魏征 第二章:房玄龄 第三章:杜如晦 第四章:长孙无忌 第五章:褚遂良

————

大唐贞观盛世绝非偶然,建立于明君贤臣的共同努力之下。

贞观年间,思想上以民为本,政治上虚怀纳谏,用人上唯才是举,制度上依法办事,致使人才鼎盛,络绎不绝,加之四海安定、四夷臣服,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经济、文化都出现了大高潮、大繁荣——这一切,全都仰仗了李世民和他的贤臣们。

观看电视剧《贞观之治》一剧深有感慨,明治国之道,识处事之法,叹古人之贤,故撰此文。

————

△魏征

他是古往今来最可爱的大臣。

在窦建德麾下,魏征就展现出了他直言敢谏的特点,后来投李建成,他依旧不改本性,仍未得到重用。直到他遇到了李世民,才凑成了这一对君臣的黄金组合。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作为太子余党和当年主杀李世民的积极分子,在朝上受李世民亲自审问,李世民故意刁难魏征,没想到魏征丝毫不惧,振振有词,大臣们都主张杀魏征,而宽宏大度的李世民知道眼下此人乃辅佐自己治国的大才,于是既往不咎,反而任其为谏议大夫,专职为自己纠正错误。

当时的朝廷,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为主要文臣,他们还保留着传统的“忠君”思想:不可犯龙颜,要围绕在英明的李世民周围,可以提出建议,但不可顶撞冒犯,要给皇帝留有极大的尊严。

而魏征的出现,把这些虚伪的礼教一一打破,他首先给李世民阐明:“我就是给您提意见的,让您不犯过错,如果我全说您喜爱听的,完全顺从您的意思,那要我干什么呢?

此言一出,大臣们各有反应:长孙无忌愤怒,房玄龄惊恐,而唐太宗比他们都心胸宽广,他哈哈大笑,心想魏征此言有理,于是鼓励大臣们多说真言直言,而不要阿谀奉承,逐渐形成了类似民主制的朝堂风气。

而长孙、房、杜的境界明显小了一些,他们还私下议论:“无奈当今皇上就是喜欢听反话啊!”可见他们的治国理念与魏征的差距。

我觉得,魏征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来源于孟子,属于儒家的理想主义一派,主张仁义治国,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以和为贵,性格也像孟子,刚直善辩,一身正气傲气。

《贞观》一剧不仅演出了魏征的原始性格,还增添了魏征孩子般可爱和倔强的一面,听魏征说话,既敬佩又好笑,让人又爱又恨,不由自主地随着李世民的心情为其担惊受怕、跌宕起伏。在直言敢谏与不知变通之间,纯正仁厚与傲慢可气之间,一个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立现眼前。

李世民经常被魏征挑战权威,本剧只是摘选了一些来演,历史上有200多次,也只有李世民这样的明君能够忍受。

如果魏征给朱元璋这样提意见,早不知死多少次了,而李世民就是与众不同,他每一次怒上心头,都能逐渐缓和过来,了解到魏征的初衷,想到整个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颜面,继续嘉奖、重用魏征。

其实李世民年轻时颇尚勇武,脾气比较强硬,直到遇到魏征之后,才逐渐变得柔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从此,直言的人多了起来,褚遂良就是其中一例,他也是忠直良臣,在贞观中后期渐露头角。

但李世民毕竟是一国之君,而且也是个注重自身形象、有着与一般帝王无异的虚荣心的皇帝,他更爱听“天可汗”、“千古一帝”之类的话,像魏征这样只会处处作对、说话没有分寸的直肠子,导致龙颜大怒是早晚的事。

李世民有两次特别想杀魏征,一次被长孙皇后制止,并恭喜他喜获良臣,是社稷之福;第二次又被长孙无忌止住,并教皇帝用小伎俩来整魏征,出这口恶气。于是这就有了“魏征吃菠菜”的搞笑场面。

这则趣闻历史上真有其事(《贞观》一剧大多都符合历史记载),只是把醋芹换成了菠菜,方便当代人理解。

魏征平时看起来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整日都是大道理,但一吃起菠菜来,却变得狼吞虎咽,手舞足蹈,六神无主,丑态百出,活脱像个孩子,看得李世民和长孙、房玄龄等人笑得人仰马翻。反映了魏征纯真和李世民可爱的一面。

李世民绝不是简单的领导,他能够把对臣的愤怒转换为一种游戏性的释放,这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

剧中有很多李世民向魏征道歉的场面,很让人感叹:贞观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差于现代西方标榜的民主制。

此处顺便一提儒家治国的局限性,韩非子早已指出:在遇到明君时发挥最大优势,实现人治光辉,也就是孟子所谓民贵君轻,天下太平;而遇上昏庸残暴之君时则会成为虚伪专制、愚弄百姓的幌子。

————

△房玄龄

这个老爷子的可爱度不在魏征之下。

“房谋杜断”这个成语暗示了房玄龄的性格,多谋而不能决,需要杜如晦为之决断,这一点在剧中深有体现。

杜如晦贞观三年就英年早逝。在杜如晦没死之前,此二人几乎形影不离,为秦王画策时二人紧密配合,统一后,由于他们是秦王的左膀右臂而被李渊故意调离。可以说,李世民前期创业时最重要的谋士就是此二人。

每当李世民出现难题,房玄龄总是出主意最多的人,他能说出很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供李世民参考,李世民由于是一军主帅,当然决策十分关键,他有时也犹豫不决,而杜如晦在此刻能够及时决断,选出最佳策略,有点像郭嘉为曹操决断一样,可见杜如晦之智。

仔细分析房玄龄多谋而不善断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不够聪明果断,而是他性格使然,不敢承担责任,这是他的一大特点

因为献计献策是谋士的责任,是否听取建议由统帅说了算,本来后果是需要君臣共同承担的,而圆滑的房玄龄一下子说了那么多办法,供李世民选择,如果最终造成了不良后果也非房玄龄的责任了,这是很典型的耍小心眼,也是房玄龄的韬晦所在。

尤其是贞观年间,魏征出现在李世民的朝堂之上,这时杜如晦的戏份逐渐减少,而魏征成为君臣戏的头号人物。魏征的刚正强硬的作风使房玄龄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窘态更加鲜明。

很多次在李世民暴怒的时候,房玄龄都神情紧张、欲言又止,按照他与李世民共患难那么多年的交情上,他本无须这样。

汉初丞相萧何相当于房玄龄这个角色,功盖群臣,惹人嫉妒,他虽然也安守本分,但也不会如此紧张,而李世民的心胸比刘邦还宽阔,房玄龄仍然天天担心龙颜大怒,真是够谨慎的。

后来他儿子房遗爱和魏王李泰聊起父亲,说有一次,房玄龄回到家中,满头是汗,浑身湿透,他问父亲是不是去跑步了?老房说,我刚和陛下议事回来……让人无言以对!这就是唐朝第一宰相!

另外,《贞观》一剧为了表现魏征的可爱,把房夫人吃醋的历史片段嫁接到魏夫人身上,其实真正怕老婆的也是房老!

李世民也很了解房玄龄的这种性格,他几次对房玄龄发火甚至将他革职,房老都一声不吭,逆来顺受,还有一次李世民说房玄龄老是在办小事,荒废大事,房玄龄立刻向李世民说:“臣错了,臣道歉”,引得魏征在旁大叫:“我弄不明白,房大人为何要道歉!?”激得李世民怒气更旺。房玄龄那时使劲向魏征暗示,叫他别害了自己,而魏征依旧如故,一幅老顽童小淘气的样子,两个人的性格对比栩栩如生。

后来李世民御驾亲征,留房玄龄在朝中主事,房玄龄因为一件荒谬而敏感的小事不敢自作主张,于是让人请示刚刚出征的李世民。李世民对随同的长孙无忌发脾气:“这个房玄龄果然如此,能干什么大事??这点小事也来问朕!!”就像家长批评小孩似的数落这位老臣,让人看得不免有些心酸。

《贞观之治》此剧把房玄龄胆小怕事的性格演得活灵活现,还有很多细节展现了房玄龄喜欢附和李世民的笑,对朝堂上的风吹草动微妙的心理变化等等。

虽说房玄龄有这些缺点,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反而觉得他真实亲切就像身边的朋友一般。正如孙权朝堂上有温和圆滑的顾雍,也容得下刚直固执的张昭。不同的人性格不同,做事态度也有不同,只要是能够为国家社稷和天下百姓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欣赏。

————

△杜如晦

本文把重点放在了魏征和房玄龄身上,正如《贞观》一剧中,杜如晦也不是很重要。

但历史上,杜如晦早年跟随李世民征战各处,是典型的军中智囊,当时军国大事,他能做到剖断如流,为时人所服,连房玄龄都对李世民说:“你想成就大业,别的人都可以不要,唯独杜如晦不可割舍。”

实际上,房玄龄可能比李世民更离不开杜如晦。要是没有杜如晦的决断,房玄龄的多谋可能也发挥不了作用。在这哥俩打配合的时期,李世民的军事、政治决策很少有什么错误,所以才能在对战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众多战役中接连取胜,直至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他们也是首功。

房杜二人各有特长,也各有缺点,李世民求的并非全才,他并非像刘备对孔明、苻坚对王猛那样完全倚重于一人,而是对他们合理运用、各取所长。

曹操手下,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人也是争香斗艳,纷纷给曹操献策,但他们都比较独立,没有说谁非要与谁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房杜二人是历史上少见的有趣组合,因此传为美谈。

当杜如晦早逝后,房玄龄有些感到独木难支,至少他缺少了一位知己,一位与自己谈心的人。长孙无忌身份特殊,魏征顽固不通,房老又不敢直接与李世民闲话家常,最能与他交心的就是杜如晦了,可惜此人死得太早,以至于房老晚年过得更加谨慎孤单。

李世民在立太子之事上举棋不定,多有失策,房玄龄如履薄冰,不敢乱言妄语,如果杜如晦在,我想,他们一起规劝太宗,也许不会造成日后数子争嗣的闹剧。

————

△长孙无忌

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他的地位特殊无可厚非,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并且一直活到李世民死后,仍然是辅政大臣,这可不简单。

长孙皇后是著名的贤后,她的品德与对时局的观察也影响了哥哥的命运。比如说她坚持不让长孙家族的人身居要位总揽朝政,就是对自己家族的一种保护,而长孙无忌也是个识时务的人,亦进亦退,很懂得官场之道。

玄武门之变时,他是态度最坚决的一个,当时如果没有他,只有房杜二人在,可能也未必能成事。坚定信念,稳定人心,出谋划策,制定方略,东奔西跑,联络各方,长孙无忌是为首功,他把李世民的事完全看成了自己的事,这也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除了为了李世民的帝王大业之外,为了长孙家族的私心也使他能够在众多臣子中脱颖而出,使事变提早进行并取得成功。

看《贞观》一剧,会发现魏征、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待李世民的三种态度:

魏征不是“自己人”,他和李世民也没有太多感情,他把自己命为“良臣”,而非“忠臣”,他关心的更多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和自己的历史评价,而非狭隘的仕途前景和生命安全,所以他胆子大,说话狠,言语犀利,不给李世民留什么面子。

房玄龄贴近于“自己人”,可又不完全是“自己人”,他跟随李世民很早,那时李世民刚刚起步,李世民能有后来的天下,房玄龄功不可没,而且又是在最危险的时刻(玄武门之变)与他患难与共的人,所以现在的同富贵对他来说应是理所应得的。

但由于并非长孙那样的皇亲国戚,天生谨慎的房玄龄便委婉圆滑了许多,不可能像魏征那样直谏敢言,也不愿意去妄议群臣,更多的只是去完成本职工作。房玄龄是三人中最现实的一个,不像魏征有清高的理想,也不像长孙无忌有点个人野心,他只求能够平平安安,做好他的左仆射,安然终老罢了。

长孙无忌是真正的“自己人”。从玄武门之变的果断就可以看出此人的魄力,虽然淡出了一段时间,但太子争位的事件中他又机智地浮出水面,并且在褚遂良的协助下聪明地选择了最有前途的太子李治,最终果然迎来了权势的顶峰,再次首辅了一代帝王登基。虽说之后遭遇了更可怕的政治对手武媚娘而落败,但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都是成功的。

无忌在和李世民说话时比较亲切自然,既不像魏征那样铮骨自傲,又不像房玄龄那样谨言慎行,他给李世民一种感觉:我就是最知心的人,我是你的家人,我的妹妹是你最爱的人,我是一直对你最好的人……所以李世民有什么烦恼,无论是魏征还是房玄龄惹他生气,他都会找长孙无忌倾诉。

李治能登帝位,长孙再次获得首功,虽不似李世民登基那么惨烈,但其中所含的机智权谋应有尽有,可见长孙的最大长处在于此也。

————

△褚遂良

《贞观》一剧,褚遂良的戏份不少,越到后期越显重视。

他的功劳:千辛万苦为李世民找到《兰亭集序》最为印象深刻,之后又察觉到李治的帝王之气并推荐给长孙无忌,侦破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为李世民写《起居注》的刚直不阿,直到与长孙无忌一起成为托孤重臣。

在历史上,褚遂良引起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他的书法,而非政治。

李世民从小痴迷王羲之,征讨洛阳后就开始命长孙无忌去搜寻《兰亭集序》的真品,经过一番周折,褚遂良终于不负所托,找到了《兰亭集序》,这让李世民爱不释手,并下令所有大臣都要临摹王字,并且亲自撰写《晋书》的《王羲之传》并作序,皇帝为臣子做传,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可见其痴迷程度之深。大书法家褚遂良能深得李世民喜爱,志趣上的相同也是其中之因。

褚遂良此时能得到魏征和长孙无忌多人称赞,与他忠直的性格也分不开,初为谏议大夫,多有良谏,后兼任太宗起居郎,为其写《起居注》,记录他的一言一行。

在历史上,帝王无权查看《起居注》的内容,李世民和他商议,要看一看《起居注》,实际上是有些心虚,害怕有不利自己的言行留传后世,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光辉的帝王形象,而褚遂良明明知道李世民的意图却仍然坚持底线,不让他看,可见此人之直。

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和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对朕“飞鸟依人”(“小鸟依人”一词的由来),故而让朕十分怜爱,可见褚遂良确有长孙无忌之风,能够得到李世民喜爱又不违背原则。

————

看完《贞观之治》,不禁掩卷长叹:李世民尽得如此良臣,何愁天下不安!

2011年8月29日初稿 2018/3/5修改

 短评

什么都好,就是李渊的婕妤太丑

7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编剧阿城,只有这一条就足够吸引人的了。马跃、金士傑、马精武、苗圃,这些名字太诱人了...最关键是戏真的好,还有那种味道和氛围是某些历史剧永远做不出来的!贞观长歌看得肺都快气炸了的同学拿它来洗洗眼睛吧~!~唉...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幸亏有这部剧,幸亏有阿城啊~

8分钟前
  • 西米露
  • 力荐

演员服装造型道具都很好,可我是当广播剧听,这就有点问题了。剧情流水账一般,当然确实不能以虚构文学充满冲突和转折的标准来要求历史剧,可这毕竟是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问题最严重的是台词,实在太白烂啦!而且看起来全靠配音后期润色!十有八九对不上口型,苦了配音演员了。

9分钟前
  • 浮游海月
  • 还行

想到五年前,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昭陵的顶上,那山已经不再巍峨,只有温柔起伏的线条。那些墓碑多已残破难辨,可依然让人觉得质朴,坚定。这些故事早就熟悉不过,但还是落泪,英雄迟暮,明明就是比美人暮年更悲戚的事。

14分钟前
  • 无端
  • 力荐

优点不必说了,说说缺点。缺点其一:节奏拖沓,不少桥段令人昏昏欲睡,该抒情时刻意冷处理,该克制时又胡乱煽情;其二:台词太现代口语化,某些台词颠来倒去反复出现,造成有佳章(依托史书)无佳句(编剧笔力有限)的困境。其三:摄影采光有问题,明明是盛世之初,倒弄得和日薄西山的王朝末世般。

15分钟前
  • 草木人
  • 还行

这么高的分是怎么给出来的,演员的演技很好,部分细节比较考究,不过剧情和节奏实在不敢恭维,看不下去。

20分钟前
  • 淘气
  • 较差

小事不拘,大事不虚,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

23分钟前
  • June Witt
  • 力荐

考据精当 是我看过古装剧里面最耐看的 基本知道唐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细节 细节 细节 太棒了

25分钟前
  • Zhai Liang
  • 力荐

本片的历史还原度非常高,剧情、布景、服饰都堪称完美地再现了初唐的风采,主要角色的扮演着也很符合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马跃饰演的李世民年轻时候的锐意进取和晚年的彷徨纠结都展现得恰到好处,一众配角中最好的当属魏征,他的言行举止演出了一代谏臣的风骨,本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特效真的是比较烂

27分钟前
  • 其燦如言
  • 力荐

君臣气氛真是令人羡慕,一点国企的氛围都没有。

29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马跃怎么帅成这样= =

33分钟前
  • 🌊🌈♐
  • 推荐

必须推荐,剧情和造型都相对靠谱的电视剧,比那个神马满口奴才腔调的《贞观长歌》好太多太多了。马跃演的李世民神形兼备、谋略在胸,就连一向不喜欢的苗圃,这里演的长孙皇后也很对眼,我恨广电的剪刀手,硬生生把80集砍成了50集!!

36分钟前
  • qushry
  • 力荐

打四星是比较客观些的。但是考虑到同样水准的国产历史剧太少太少了,而这份认真又太难得太难得了,不打五星不足以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啊。

38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要不是资金有限、审查奇葩,那这绝是个历史正剧的模板,端正到欣赏性缺失的地步。

41分钟前
  • 幾個漢字
  • 推荐

看得不多,一直不明白光淀总菊为什么拿这个下手

45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1、看了九个月,看完了2、有人说是唐史纪录片,其实也有不少改动,参考并无历史依据的传奇小说亦不少,所以更像是贞观朝话剧;3、衣冠器物制度确实非常好!4、算上张学友的献唱,大牌明星不少,但这片并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剪刀手剪得又多,肯定不会火;5、本片的主题:论君主的教化。

4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难得是一部真在讲治国,不是全讲权谋斗争的。

49分钟前
  • 。。。。。。
  • 力荐

8/10,说句实话,我个人对李二的印象一直停留在03版隋唐英雄传郑国森和07版贞观长歌唐国强老师,这两个实际都不如06年马跃老师版。03版最大的问题在于全部都是野史,更像是秦琼传,该版属于傻白甜,而07版唐国强老师完全是拍成了唐朝版的开国大典1949,而且细说和阴谋论竟然占了七成,贞观长歌误导观众不懂历史,比如历史李恪根本没有电视剧那么英武,侯君集女儿历史根本不是太子妃,岑文本怎么成了李恪的卧底,贞观长歌阴谋论太多,违背历史太多。贞观之治绝对是八成对历史旧唐书还原,但是该剧也有缺点,比如战争场面太少,剧本基本90%谈国政,这也不影响该剧成为国产影视剧一朵璀璨明珠,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角色弧,比如李二的父亲李渊,从对二郎疼爱,玄武门仇恨,最后原谅,好的电视剧从来不放过对小角色的刻画。

53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帝王将相的历史剧,这部拍得最好。用片尾曲来说,就是有理想。拍政治,可以讲道,讲术,讲手腕。那***的剧就都太迷恋方术,人人都在恐惧死亡的战争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拍三百个电视剧都是前现代。这部好歹有点东方社群的味道。

58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李渊贵为皇帝,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极贵极苦。

5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