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兄弟粤语版

HD

主演: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曾志伟,佘诗曼,雅玫,吴永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2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3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4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5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6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3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4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5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6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7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8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19黄金兄弟粤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非古惑仔系列 怀旧 兄弟情怀 港影 性本善

Bill哥真的错到让兄弟无法原谅吗,错到没办法允诺下辈子做兄弟吗。

Bill哥是大部分社会人的缩写.一直活在带有闪光点的人身边,工作时埋头干活,吃饭时默默无语,跟朋友逛街时走在最后帮忙提东西,

推广海报

片尾曲(一起来,一起走)

和朋友们聊天时插不上话没有一点幽默天分,在家中不是最受宠也不是最让人操心的存在······ 诸如此类存在感真的太多了,当情绪积到他的濒临爆发点时,他的某些言语或者行动有点偏激,给身边人造成不便和议论。但是这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想处理好每一件事,活得更体面一点,他更希望自己是家里人的骄傲,领导喜欢的下属,能让女朋友更有面子的男朋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体谅他好好对待他。

 2 ) 后江湖时代的古惑情怀

文/宝木笑

1995年,人们还在急急忙忙跑向小卖部外边的公共电话,几乎没人知道网络是何物,更不会想到电脑这种“高科技”,有一天不但能够家家户户都有,甚至还能随身带着……那也是一个录像厅非常火爆的年代,于是就在那一年突然出现了一部名字怪怪的电影——《古惑仔》。然而,这部对我们来说名字有些怪的电影却风靡了整个中国,从1995年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开始,这个系列的《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仿佛完成了一种香港黑帮电影的转型,陈浩南、山鸡、大天二、大飞、大头……这些人物让当年的我们为之癫狂,同学中有的把他们的海报贴到家里,有的偷偷留起了浩南哥那样的飘飘长发、有的开始神神叨叨地苦练粤语歌《友情岁月》、好朋友之间开始“装腔作势”地喊一声“做兄弟”……

不知不觉,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屁孩儿”们都已奔四,而当年的浩南、山鸡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偶像,也都过了知天命之年。所以,当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这五个“古惑仔”系列走出的兄弟一起拿出一部《黄金兄弟》,这很难不让当年曾经迷恋铜锣湾洪兴友情岁月的人们感慨万千。虽然在接受采访时,郑伊健五兄弟一再表示不愿打“情怀牌”,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一种记忆刻骨铭心,然后再经过20多年的时间发酵,“情怀”这种东西是很难遏制的。只是观影之外,我们无限感慨的,除了岁月催人老的白驹过隙,更有一种对香港黑帮电影从80年代一路走到今天的嬗变。

如果一定要给《黄金兄弟》这部影片一个类型片定位,那么它仍然是一部黑帮片,虽然影片所有的表层要素已经完全的“去古惑仔化”了。《黄金兄弟》的开场就开始了这种有意识的区分,影片开场是在一片沙漠中的豪华国际会展中心,豪车美女,名流盛宴,高科技项目和世界顶级的商业巨头……郑伊健饰演的狮王、陈小春饰演的火山等人也完全是特种部队的战斗装扮,身份也变成了雇佣兵性质的特工,所做的事也成为了涉及到更大内幕的绝密任务。然而,当饰演《古惑仔》大天二的谢天华(片中角色为Bill)因为“失误”,导致整个任务失败,腿部中枪的他被外国上级炒鱿鱼,强迫下车,狮王和火山等其他四个兄弟却一齐下车,反炒了上级,兄弟五人一起有说有笑走在沙漠中的时候,观众马上不自觉地会心一笑: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虽然你们的装备都鸟枪换炮了,虽然这里也早不是铜锣湾了,但你们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一群古惑仔。

《黄金兄弟》从影片类型分析角度讲,更大的意义并不在其有意地将自己与《古惑仔》进行形式上的区分,而是在于其无意间流露出的香港黑帮电影的流变,以及对这种流变所保留的态度。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英雄本色》、《监狱风云》、《喋血双雄》、《旺角卡门》等影片创造的是传统黑帮电影的高潮,那么《古惑仔》系列在90年代则完成了一种黑帮内核的转型。《古惑仔》系列实际上是黑帮电影和青春热血类型片的拼接和融合,当年《古惑仔》系列的黄金搭档——编剧文隽、导演刘伟强,将80年代黑帮电影的主角从“枭雄”演变为了“古惑仔”,早期黑帮片的“忠义”精神内核也蜕变为“义气”。虽然“义气”比“忠义”在格调上可能稍低一些,但却更加接地气,更有人情味,也更能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也正是90年代末开始,香港黑帮电影实质上在《古惑仔》系列的高潮过后,紧接着就转向了“后江湖时代”。杜琪峰在这个时期几乎凭一己之力强行转型了香港黑帮片,《真心英雄》、《枪火》、《暗战》、《黑社会》、《毒战》等一系列影片,让观众认识到“江湖”这个概念已经不单单是“铜锣湾”,而是更广阔世界的投影和映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同样有着敏锐艺术感悟力的刘伟强,毅然从《古惑仔》系列的创作惯性中走出,推出了港片巅峰之作《无间道》。这种“后江湖时代”从最外在的形式上表现为事件的由小而大,《黄金兄弟》讲述的故事直接涉及到军方包庇药业巨头在非洲拿孩子试验药物,更涉及到国际特工组织内部的明争暗斗,而狮王等人在Bill的圈套下原本要截下一车贵重药物,却最终截下了整整一车黄金。

正是在这种叙事层面上,传统黑帮电影中“忠义”和“义气”的精神内核,往往被宏大故事背景猛烈冲击,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物内心更加复杂化和反类型化。在《古惑仔》系列中经常出现的拜关公实际上是一种对于“义薄云天”的价值推崇,然而到了《无间道》就成了曾志伟领着众多小弟在佛前祝他们卧底成功,《枪火》中保护老大的五个保镖更是陷入阿婆《无人生还》般的互相猜疑争斗的死地。在《黄金兄弟》中,这种“后江湖时代”的映射就表现为Bill的内心扭曲,原本狮王、火山这五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在义父曹sir(曾志伟饰)的教导和抚育下,成为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雇佣兵团体。但是Bill一直的心结让他最终走上了不归路,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他一直认为自己最有经济头脑,却一直被阿爸压制,让狮王做领头人,错过了无数赚大钱的机会。他的口头禅就是“又是我不对喽”,像极了当下的很多人,于是他决定瞒天过海,给让兄弟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桩“大买卖”,最终却使事情逐渐恶化,无法收拾。

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黄金兄弟》自然可以沿着《枪火》、《真心英雄》等片的路子走向更深的人性解剖和主题升华。但显然“情怀”这种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你必须在这个点上进行取舍,继续走下去,《黄金兄弟》也许在艺术层面会更高一些,但却不再是郑伊健、陈小春五兄弟想要的。其实,如果说句诛心的话,当观众发现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这几个人齐刷刷聚在一起,他们的内心期待也许并不是想要一部《黑社会》、《放逐》这样的标准意义上的“后江湖时代”的黑帮片,他们其实并不想从陈浩南、山鸡的身上看到这个时代更为复杂的黑帮生态和文化景观。所以,对《黄金兄弟》的苛求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公的,因为看电影就如同读书,也是有目的区分的,有的电影看的是热闹、有的电影看的是技法、有的电影看的是审美,而我们也需要在一些电影中感受一下情怀,慰藉自己已然逝去的青春。

正因此,《黄金兄弟》放弃了后江湖时代黑帮电影的主题和角色模式,而是选择后退一步,不再去升华主题和意义。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篇火山和狮王在对讲机里说“以前打仗都不怕,现在救个人算什么”实际上是一种一语双关,一方面他们在影片中都有着参军经历,确实一起上过战场。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20多年前在铜锣湾一起并肩做“古惑仔”的他们,如今又回来了。更不用说开场五兄弟撤退时,火山对狮王说“你一句话,我们就跟着”,这实际上已经将影片的基调完全定下来了,那就是至少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只是想在这个后江湖时代,和曾经喜欢过我们的影迷一起重温一次“古惑情怀”。

单从这一点看,《黄金兄弟》显然是做到了,它虽然没有新世纪香港黑帮电影的厚重和深邃,却给人一种重温上世纪80/90年代江湖情怀的温暖和感动。即便《黄金兄弟》将拍摄地扩大到全世界,布达佩斯、黑山共和国、日本……也充满着炫目的飙车和枪战,但当曾志伟饰演的“阿爸”坐在轮椅上,面对跪在自己面前、充满忏悔的陈小春,突然给了干儿子狠狠一嘴巴,假装严肃地说道:“你打我一枪,我还你一嘴巴,扯平了,你还想怎样”,那种老港片故作轻松中的至性至情让我们感慨万千。而当狮王、火山等历尽千辛万苦,冒着无数生命危险把Bill制服,他们用枪顶住Bill的头,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我们来,不是为了开这一枪,而是为了说一句话,我们不再是兄弟了”,那种老港片中不做兄弟的惩罚远高于剥夺生命的价值观,虽然在这个早已物欲横流的世界会被嘲笑至死,但不知为何却依然让我们心潮澎湃。

《古惑仔》系列的主题曲《友情岁月》在《黄金兄弟》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阿爸”(曾志伟饰)的葬礼上,郑伊健、陈小春等人都是一色黑色紧身西装,那一刻,人们似乎忘记了片中人物到底是谁,只是恍惚中看到了成为洪兴中坚的浩南和山鸡。另一次是在影片最后,Bill故意装作背后偷袭,让火山向自己开枪,火山回忆起之前有一回Bill仿佛有预兆般在自己耳边偷偷说:“如果我走上绝路,我要你一枪打死我,死在自己兄弟手里,我心甘情愿”。

这仿佛是两次充满象征意义的告别。第一次象征着《古惑仔》系列转变了《英雄本色》时代的江湖内核,青春热血在向枭雄传奇进行告别,似乎每次古惑仔的重生,都伴随着仁义前辈的逝去,就像B哥在《人在江湖》中的死去。而片尾这次告别,也许更像是一次倔强的宣言:虽然在后江湖时代已经不时兴“做兄弟有今生,还要有来世”,但对不起,即使你是大势所趋,我们也不和你玩儿了,我们还是更愿意做回铜锣湾的那群热血的古惑仔。

消失的光阴散在风里,仿佛想不起再面对。
流浪日子,你在伴随,有缘再聚。
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彼此为着目标相距。
凝望夜空,往日是谁,领会心中疲累。
来忘掉错对,来怀念过去,曾共渡患难日子总有乐趣。
不相信会绝望,不感觉到踌躇。
在美梦里竞争,每日拼命进取,奔波的风雨里。
不羁的醒与醉,所有故事像已发生,飘泊岁月里。
风吹过已静下,将心意再还谁,让眼泪已带走夜憔悴。
——《友情岁月》

—END—

 3 ) 重返中二的时代!漫谈香港“时装动作片”

大家中秋快乐!

关于这部电影,今天来说点不一样,主要是八卦,借此机会咱们中秋节“考古”,

因为围绕《黄金兄弟》的,通篇都是古惑仔啊,情怀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部电影的形式。这种“一看就知道是港片”的形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类片究竟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会拍成特工片?

简单说,这部《黄金兄弟》的目的性很明显,这是明摆的。说好的就是走情怀,不好听的就是动机不纯,否则你干嘛找这五个人?

玩情怀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接着拍“古惑仔”?拍不成了呗,一方面演员本人不想演这类角色了(郑伊健在访谈里说过,自己曾因为形象问题上过香港ZF的黑名单,还有家长跑来跟他说求他不要再演了,孩子会学坏,对他打击也很大)。

另一方面也不让拍了,97之后那几年方向一直在收紧,不信各位看2000年的完结篇《胜者为王》就能感觉到腔调的变化(这部名义上的完结篇,片名并没有带“古惑仔”的字样,直接胜者为王)。

郑伊健和陈小春,二位后来分别拍了《九龙冰室》和《黑道风云》,两部作品的主题高度一致,一部是退隐江湖,一部是洗心革面,曾经两位古惑仔代言人出演这样的作品目的很明: 其一否定过去,以便拓宽自己的演艺事业;其二告诉各位,香港回归之后,“古惑仔”是玩不转的。这两部电影,两位大佬,几乎是亲自为《古惑仔》系列电影画上了句号。

所以《黄金兄弟》这几位,再拍古惑仔是不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再拍!

电影就是用“古惑仔”的阵容拍了一部《五虎将之决裂》,几位兄弟不再拿刀,开始玩枪,这个是可以滴,毕竟如今的环境,刀可以搞得到,枪你可就玩不转喽,也不担心有人模仿了。但总是感觉这样的巧立名目,是有点“动机不纯”。

况且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因为故事太水了,且部分情节承接有欠逻辑。尽管从电影的台前幕后我们能看到不错的诚意,从头打到尾,武术指导出身的钱嘉乐最起码保证了场面戏的效果,枪火场面和爆炸都可以。不过对于被好莱坞惯坏的新观众来说,还是不能服众。所以也不难理解电影口碑迄今不太行。

对于老观众来说,尤其是港片粉丝,《黄金兄弟》所呈现的形式,倒是有些久违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过时的题材模式,叫做“时装动作片”。

知道这五个字朋友,基本都是老港片粉丝,且大部分已经奔中年了。

(如下内容,跟《黄金兄弟》关系不大了)


“动作”为什么要“时装”

有人问了,“时装动作片”这个名字好奇怪啊,我们都知道警匪片、枪战片甚至黑帮片,都可以算动作片,结果还给你来一个“时装动作片”,买衣服的吗。

这个名字是香港电影对一类题材的称谓,“时装”和“动作”两个词,其实是用来区别香港最流行两个片种——古装片与功夫片而诞生的。

甄子丹曾经说过:“全世界都有动作片,动作片是一种国际语言。但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是民族文化最宝贵的一部分。”

(上为《直击证人》,下为《杀破狼》)

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时装动作片归结为功夫片的一个分支,是香港电影的地域化片种。二者最典型的分类如下:

▲时装动作片多以当代甚至未来为背景,人物穿着更贴近现代观众,也更有代入感,动作除了拳脚功夫之外还常常借助威力巨大的现代武器; ★而功夫片则多以古装扮相出现在观众面前,打斗也以拳脚和冷兵器为主,就算背景是现代,比如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也是单纯的追求功夫格斗为主。

★功夫片的演员一般都要具备一定的武功底子,通过表演将民族的文化表达出来。 ▲而动作片由于是一些动作的分解,不会打的可以找替身或者依靠大量的后期特技,因此对演员的要求比功夫片要小的多。

香港当年引领潮流的,就是1981年洪金宝和陈勋奇的《提防小手》(82年初公映),大体上就是穿上时装的功夫片,两位主角就是义侠般的角色,但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强调功夫技击,反而在动作场面上,出现了在场面上特技镜头,和摄影的上突破,与天马行空的武侠风格和特立独行的技巧风格不同,电影中洪金宝表现的是硬朗明快的搏击效果。

PS,洪金宝80年代动作片的另一特色便是动作的数量有所减少,然而这丝毫没有妨碍其质量和创新,这就是“时装动作片”的诞生之由,也是洪金宝这位大佬在80年代对香港电影做出的贡献之一。(另一个贡献就是开创了灵幻功夫片。《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说80年代香港电影是洪金宝的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当时看惯古装功夫片的观众觉得这种形式好新颖啊,一方面很符合80年代观众审美,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与“国际接轨”,搭上当时火爆全球的动作片潮流。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嘉禾的《五福星》系列,乃至三兄弟后来合作的《快餐车》《飞龙猛将》都是如此,更不说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诞生在这个风潮之下。

你不能管这些片叫“功夫片”,因为功夫技击虽然还是一锤定音,在呈现方式上不同。动作特技成为了主流,就算功夫打斗,要么是在飞驰的车上,要么是在楼顶边缘,看的技击套招拆招与特技镜头二合一的场面。

但终究那个时代的港片中,时装动作片是一种审美和类型赶时髦的产物,这些片子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最擅长的那一套。说白了,还是古装片里最擅长的“江湖”、“兄弟情”这些,这些电影中的主角,就是穿着西装拿着枪的大侠,个个是孤胆英雄,城市是绿林江湖,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浪漫化的故事。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完全有别于当时的西方动作片的,这是自己的特色。在当时香港时装动作片的体系之下,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诞生了,那就是《英雄本色》

这部电影跟洪金宝、成龙那种诙谐式的大英雄不是一个次元的,上述那些张彻式武侠片中阳刚、热血、浪漫的元素被格外放大吴宇森本来就是张彻的徒弟,昔日张彻御用大侠男主角狄龙,也是电影的主角之一),甚至完全没有了功夫打斗,拿枪解决问题。而且这类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号——英雄片

所以,在80年代时装动作片兴起的那一阵,洪金宝成龙式的动作片,与吴宇森周润发式的英雄片,各自引领潮流,到了一定阶段两种风格甚至融会贯通。


城头变幻大王旗

除了当时当红的动作明星外,一时期的许多功夫影星和导演纷纷投身该类型:

★邵氏的功夫红星狄龙也在沉寂多年之后凭借《英雄本色》东山再起;

★陈观泰、刘家荣等从古代绿林中的草莽英雄摇身一变成了黑帮大哥;

★同为邵氏“五虎将”的李修贤则成为“警察专业户”;

★袁和平以携爱徒甄子丹拍摄了《洗黑钱》、《直击证人》等影片。

更重要的是,期间诞生了大量以女性为主的时装动作片,这在曾经以男性为主的香港电影中非常少见。

以前古装片、功夫片为什么不主打女性?已故功夫大师刘家良一句话点破:“女演员就算打得好,观众亦不会接受,只觉得她在做戏。武打片失去逼真感,还有什么气氛?何况,大部分女演员拿起刀枪来,总是姐手姐脚不像样,还是用男的俐落。”(所以当时出了一个能打惠英红有多么稀有,直接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但时装动作片可就不一样了,可以依靠特技变得很逼真啊,就算打得不好也可以找替身啊。而且时装动作片的阳刚气质比古装功夫片减弱了很多,女打星的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动作轻盈敏捷,较之功夫男星们的僵硬动作,她们在这种追求时髦的动作电影里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给动作片的世界画出了一道别样的靓丽风景。

所以一时间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罗芙洛、大岛由加利等或学过真功夫、或从舞蹈演员转型的“女打星”横空出世,也拍摄了《霸王花》《皇家师姐》《天使行动》等等作品,也火爆了一阵。

所以,现代都市中发生的激烈争斗,少不了枪支、飞机、汽车、轮船的参与,场面和动作也都比功夫片精彩许多。功夫片里做不出来的动作,通过特技也可以在动作片里面做出来。因此,时装动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点和更富有时代气息,它成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PS,时装动作片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成龙的玩命系列就是代表。据元彪回忆,嘉禾公司以前都会在敞篷门口摆一部救护车,随时准备送人进医院。


中二化的表征

“皆尽过火,皆是癫狂”这八个字代表了香港电影对表面极致娱乐化追求,也暗示了港片无节制跟风的特征。

时装动作片。从1981年兴起,到《英雄本色》之后起势,80年代末期达到巅峰,一直火到了90年代中期。当时是港片最火的时候,一年100-200部,其中徐克的新武侠电影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带走了一部分跟风流量之后,剩下题材基本都是时装动作片。

如果有过租碟或者买简装DVD经历的朋友,应该会比较了解,很多碟店卖不出去处理的老港片,名字都叫不上来,多数是打打杀杀的时装动作片,其中故事乱七八糟、情节雷同、演员也不成气候,单靠动作戏撑着,比比皆是。

(这些PS水准的海报就是代表)

这些作品,对时装动作片模式的剥削已经达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各种跟风+过火,甚至形成了一种cult派的风格,比如:

★开枪/开打前后必须来个pose亮相,各种耍帅,越夸张越好,中枪之后恨不得翻个720度在摔倒。

★打斗跟情节脱节,为打而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双方就打起来了,一顿枪战和搏击。

★子弹似乎永远打不完,可到了关键时刻双方子弹却能同时用光,然后大家开始拳脚伺候,功夫对决。

★男主角多是浪漫的大英雄,女主角多是打女,二者碰到一块的时候,男的是别想打过妹子。

★飞车特技、爆炸比比皆是。

★没有什么当红明星,多是当时二线级别,比如高飞、大岛由加利,这二位的片子最多,甚至还有当时方中信、任达华这些什么片都演的名人。

这些模式化而且特征鲜明的时装动作片,在90年代前半段多如牛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典型的“中二风格”电影,太夸张太过火,反而越来越没意思

PS,俺当年大学时在碟店打工,最后处理影碟,剩下的全是这类片子,半价都没有人要,最后我都拿回家了,现在还没看完,没动力。

PPS,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时装动作片时代后期90年代,重心开始朝着东南亚转移,演员五花八门,鬼佬洋妞应有尽有,但场面真的很大。 比如《猎魔群英》《猎豹行动 》《金三角群英会》这些,也不知道是南洋那边场地和烟火便宜,还是有了外埠资本注入,这些题材动不动就是跨国毒品、公海大案这些的,异常火爆,但故事越来越雷同,也没能挽救时装动作片的没落。

时装动作片后来为什么没有了?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了

大概是96、97年之后,一直到新世纪初期,香港的时装动作片不再“中二”。

以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从好莱坞归来的林岭东的《极度重犯》《高度戒备》,还有林超贤的《G4特工》《重装警察》、陈德森的《神偷谍影》《紫雨风暴》、乃至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暗战》等等,又带了一波节奏。

很明显,英雄主义不再,江湖不再浪漫,这些依旧打打杀杀的电影,不再追求大英雄的风光表面,更加关注小人物的一举一动,大家都是普通人,开枪/开打前哪儿TM有工夫摆pose,说白了,这些电影更加接地气、更加现实,角色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

直到那部带有总结形式的《无间道》的出炉,正式终结了昔日的“中二”,将香港“时装动作片”带向了另一个次元。

对了,这时候的同类电影已经不叫这个名字,我们正式称之为“动作片”或“警匪片”,因为这些电影,不再有那些标新立异的特色了,尽管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那一套规则,但形式和风格上完全变了,做到跟“国际接轨”。

所以,“时装动作片”这个中二的名字,跟着电影中那些中二的噱头一起成为历史。

耍帅、热血、摆pose这些玩意,交给年轻人去折腾吧,所以就有了《古惑仔》,继承了“时装动作片”那一套特色,江湖变成了铜锣湾,不拿枪改玩刀了。

结果《黄金兄弟》又轮回了回来。

所以,各位也就明白,都21世纪,《黄金兄弟》这种中二风很浓厚的动作片,为什么会显得过时了。


过期了,还有情怀吗?

这部电影,几乎是当年“时装动作片”的模板啊。导演钱嘉乐动作指导出身,而且他可以洪金宝的徒弟啊,在洪家班,这类片子没少搞,自然轻车熟路。说白了,电影中这些特色,“一看就是港片”

故事就是一坨,情节跟打斗脱节,单纯的为打而打。比如劫车之后的火并,本来就是被人暗算短兵相接的过程,结果打着打着双方都变出了冲锋枪,火并变成了战争,有这军火,直接抢劫车不得了,还玩什么暗算啊。而且打斗前各种摆pose也是应有尽有,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来一场真正的搏击PK,最后变成了施瓦辛格的《独闯龙潭》。

仓田保昭跟周比利没打几下也是令人遗憾,最期待的船越文夫与藤田刚之战,后面没有了。

所以,新观众对这样的作品,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而老观众,对于该片的情怀,除了古惑仔之外,还有这方面“时装动作片”的特色,过来人自然明白。

但话又说回来,这部《黄金兄弟》尽管很过时,但场面戏很有料,能看出认真拍了,比上个月的《欧洲攻略》强太多了,后者明显是糊弄事,同是“时装动作片”,连特技场面都注水,糊弄谁呢?这片才应该叫《欧洲攻略》。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4 ) 高潮迭起固然好,前戏做足也很重要

首发在rouwanxiaomian公众号上

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就自动留言点赞好了,至少让我统计一下标题的力量。

对于曾经是靠研究香港电影毕业的我,最近几年的香港电影我是几乎不看了,至少是不会主动选择在电影院去看港片。这几年的香港电影尤其是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除了炒情怀这碗冷饭也没剩什么东西了。以至于,现在我一听到港片就会不自觉蹙眉。

较之以前,对于电影的内容,我已经不再那么关注。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朋友聚会,酒足饭饱后去看一场电影消消食。相亲约会,为了避免没话说的尴尬气氛也可以去约一场电影。当然如果有好看小哥哥相伴,那就更是要约一场电影拖延一下和小哥哥亲近的时间。

尽管,在我这里看电影的形式已经大过了电影的内容,可是遇到烂片我真心坐不住。有多少电影人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推上大屏幕,但他们中也只有小部分人能成功,大多数都做了分母,而我也是分母之一。所以我希望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当我坐在电影院的时候,能感受到创作者对观众的尊重和对电影这类艺术的崇敬之心,而不是隔着屏幕能闻到的钞票的味道。

黄金兄弟是什么鬼?

古惑仔的冷饭你们还要吃多久?几个曾经在青春期时影响过我们世界观了一队人马,现在已经到线雕都无法拯救他们垮掉老脸的时候了。

我还记得青春的样子,胶片也记录了那些你们曾是少年的时光,这些我都记得。

可是一把年纪了,你们还不顾观众的感受,在大屏幕上一手抓着情怀不放,一手伸向观众的口袋要票房么?这样真的好么?

要做电影就好好做,最起码给我好好讲一个故事。

一开始就绑架人质搞枪战,我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郑伊健就跑到非洲去和佘诗曼谈恋爱。两个人加在一起都快一百岁的人,还在玩河边光脚撩水的戏码。先不说佘诗曼的TVB感太强烈,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佘诗曼要坐下来脱鞋脱袜光脚撩水,郑伊健连脚带鞋就下去了。我觉得这个时候,可能郑伊健本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尴尬。

恋爱没有好好谈,为了非洲难民的平安幸福,郑伊健决定去偷药。好,为了药就跑到布达佩斯去了。(布达佩斯的美我是领略了,不过什么药一定要去布达佩斯偷?)在布达佩斯找到了抚养他们成人的曾志伟,大家玩了一票公路大劫案,各种飞车加直升机,最后搞定的还是在隧道里面的限时任务的梗。这种在隧道里通过偷梁换柱搞定的戏码,散见于目前已经900多集的名侦探柯南动画片中。我不批判故事里用老梗,毕竟有些老梗还是经久不衰的。不过我们能不能在用老梗的时候稍微捋一捋逻辑?我就不明白了,都能动用直升机去监控药的走向了,你咋就不能多来几辆车跟着?你是缺钱、缺人还是缺脑子啊?

好了,毫无意外,任务顺利完成,最后一分钟反转。陈小春说感觉车很重,大家就去打开了箱子,没有悬念肯定不是药,如果是药这戏就真真演不下去了。满满的一箱金条,是谢天华骗了大家为了钱串通了老外,吃里扒外劫走了黄金。好了,大家开始尬戏了,一会儿讲童年阴影,一会儿讲做兄弟讲道义,一会儿又冲动开枪伤了曾志伟。虽然盗亦有道,但是在追兵还没有搞定之前,我们能不能先跑出去再吵架?

大家吵了几分钟,追兵在把直升机换成了汽车,堵过了高峰期又等了几个红绿灯之后终于来了。既然对手来了,那么大家开始枪战吧,我还没分清楚谁是谁,郑伊健就开着闯进了警察局。然后,他坐牢了。蛤?

中间穿插几场郑伊健在牢里被人打过得很辛苦的戏,另外一边他的好兄弟在贫民窟里自我惩罚不洗澡陪他坐牢。等等,你宁愿陪坐牢也不愿去看你的好兄弟?而且你的自我惩罚是什么?留胡子不洗澡?

然后故事极其平淡的说郑伊健出狱了,林晓峰去接郑伊健说,见你在牢里过得好好的,烫好的大波浪也都还在,不如我们又去搞事情吧。郑伊健说,不!在搞事情之前我要先去日本泡个温泉。

是的,大家就去熊本泡温泉了。在熊本大家又在一起回忆了一下大家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几个孤儿没人要,曾志伟像亲爹一样照顾他们,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这种温馨的家庭戏就跟港剧里的下面梗一样,也是经典的老梗,但是编剧和导演能不能稍微给我点儿前戏让我做好心理准备?这莫名其妙的亲情戏,我真心理解无能。也不知道是不是郑伊健的大波浪太长太卷,每次他一笑我就感受到来自老母亲的慈爱。总觉得是他和曾志伟一起抚养了这几个不省心的中年男人。

我以为他们在日本要干什么,结果是找了几个老爷子一起来酿酒,天啊,那个画面之美。让我仿佛看到了电饭煲的广告,一瞬间感觉大家都变成了村嶋孟,好想在电影院来一碗大米饭啊。

啊嘞嘞~~~~不对不对,这个不是电饭煲广告也不是煮饭仙人的宣传片,他们是黄金兄弟,他们是要去抢黄金的!

好了,熊本风光领略过了,松垮的肉体也见过了,终于可以去抢黄金了,再不抢黄金片子就要结束了。

不行,导演说在抢黄金之前我还有一场车震,不对,是车戏没有拍!总之,制片人的钱没有作完之前我们坚决不去干正事。

于是他们找到了张宇,张宇是谁呢?就是这个黄金最原来的主人,他为了要回黄金又去找古惑仔兄弟,给他们提供装备和钱。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果然是江湖,明明自己什么都有,却偏不自己做,就要找当初捅娄子的人那帮子人来搞事情。

好,装备有了,但是还没有车,于是他们就去车展上搞事情。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一场车震的戏,把车震废了大家开心了,结果谢天华却不在车展上,他杀了个回马枪回家把曾志伟干死了。

看到这里你们混不混乱,尴不尴尬?最尴尬的不是这个,是谢天华又在这里讲了一次童年阴影、兄弟情、家族情谊。演员演得很投入,我却越看越尴尬,下次要搞这种情绪爆点的时候,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就算你不给我铺垫前戏,我自己去酝酿酝酿也好啊。

接下来,我看了看手机回了几条微信,曾志伟的葬礼结束了,郑伊健的大波浪被大雨冲直了。他们终于可以去抢黄金了。

四个人约着去黑山抢黄金,整个的过程就是真人CS,大家脑补一下就够了,实在不行你再加点儿吃鸡的画面就差不多了。抢黄金这点我也是一头雾水,我的娘亲,虽然讲故事需要想象力,但是咱们别乱来好不好?你莫名其妙去坐牢了这么久,这些黄金就算找代购人肉帮你带货也都早就秘密转移了。居然还在黑山找了风景优美的小岛,用防弹玻璃隔离,在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你是要干嘛?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你来抢黄金么?

最后的结局就是兄弟打死了兄弟,郑伊健一直心心念念要给佘诗曼送的药,结果谢天华一直悄悄的在提供。

整部片子我看下来只有一个感受:我裤子都脱了,你居然让我看葫芦娃?

在百年来的电影史上,香港电影都是一股倔强生长的力量。港片历史上烂片无数,但是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拍出了至今都能让人热泪盈眶的好片。香港电影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时代,仍然是无数电影人们的青春。香港武侠片中的家国叙事、家庭剧里的市井温情、文艺片中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咏叹。这些都构成了香港电影蜿蜒绵长的生长线。

这几年内地电影的不断发展,CEPA的签订,大批香港电影人跟随着资本的力量北上作妖,不,是北上拍片。但是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投资并没有促进东方好莱坞的发展。这几年的港片每况愈下,有些人说是合拍片的问题,有人觉得是港片自身的问题。

学界唱衰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已死”这样的话语,似乎已经为港片盖棺定论了。

学界一直在呼吁要守住香港电影中的“港味”,可“港味”究竟是什么?是恐怖片中龙婆的脸?是成龙片子中的插科打诨?还是在红绿蓝大块色调中王家卫不缓不急的絮絮叨叨?作为一名内地观众,我心中的“港味”是过去遥不可及的瑰丽奇炫的梦,是现在无可追忆的青春。“港味”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似乎从来没有真切的存在过,有可能只是记录在盗版碟里遥不可及的世界。

我眼中的香港电影是骨骼清奇的,无论是对严肃生命体的反思或者对于家国历史的叙述,香港电影总是在家长里短中给你娓娓道来。经典的香港电影是接地气的,这种接地气被好多学者解释为因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导致的对中原母体文化的遥望。可我更愿意把他理解为,穿插在商业叙事套路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经济的发展和电影的商业化进程都早于内地,上世纪6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进入到规模化的制片厂时代,并在80年代发展到顶峰,虽然90年代受到来自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影响,香港电影逐渐式微但余温尚在。好多内地观众,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通过校门外、胡同口的盗版碟开始接受香港电影的洗礼。

我认为电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感情输出,电影需要在放映时收获到来自观众的情感交换,才能真正算得上一起完整的放映。所以当学者们用“离散”情节和殖民意识来阐释香港电影的时候,这些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电影的创作者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个观影人的心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带着“离散”的心境来看待香港电影的?

当经济不够发达的时候,我们通过香港电影看到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灯火摇曳的商业化社会;当思想还不够开放的时候,我们通过电影看到了与我们同根共祖的香港竟是这样来对待生活。在那个离我们不远的年代,香港电影用有别于我们却又似乎相似的方式述说着自己的生活,但在表达情感时却跟我们一样的浓烈。对家、国、民族、道义的理解一致得不得了,感情浓烈到化不开,所以当演员们在电影里每每讲到中国人、一家人、兄弟情这样的概念时,观众和电影创作者透过银幕、跨过空间的隔阂,在时间的另外一头心意相通。

这样的情感表达是动人的,可如果这样的情感表达被生搬硬套成了想要绑架观众情绪的工具时就异常丑陋。我经常说任何感情一旦勉强就会变得面目狰狞。

我不是说不可以讲兄弟情,我也赞成好兄弟有今生有来世。

但是如果这样的情感点被外化成没有任何情绪内核的符号,那么这一切就变得无比空洞。

今生不是兄弟间无意义的眼泪,来世也不是对未来的空头支票。我们生活在当下,电影是,故事也是,如果下次还有谁想要再来盛一碗情怀的冷饭的时候,请记得至少先让我看到你讲故事的诚意。

 5 ) 人情味

(以下均无剧透)

黄金兄弟是18年出的电影,由于当时影视剧有和内地(古惑仔)系列的IP太多了,多为炒冷饭,冷饭还是臭的。已成成见,也因当时香港内地两头跑,粤语版片源稀少固然没有去院线观看。 今天刚在家用投影看了,留个观后感吧。

先讲讲我的故事,香港人,今年疫情回不去香港,现如今在北京居住。我知道这一部影片对于不同观众的观感是不同的,不了解香港不在香港居住时间长的人自然不会对不了解的明星同文化产生认同,虽然世界以后终将大同。

对于郑伊健以及陈小春及其他明星,他们代表的是香港最后的黄金时代,在他们未红时,前有菏李活巨星李小龙,石坚,许冠杰,成龙等代表人物。早期的电影都是楚原导演,7日鲜,等于说拍7天电影已经是很大手笔了。

那时候的精神大概就是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放开彼此矛盾,理想一起去追。虽然日子苦,但是总有可触碰的希望和未来,大家穷,但是好日子在前面呢。就像是10多年前的内地不是么?那时候的影片多是努力奋斗,打工仔有未来,香港有希望。中国人拼搏吃苦耐劳而自娱。

我可以说这段日子,是每个人香港人都係最怀念的时候。

而同期的,则是硬汉风,无厘头,兄弟情,家庭等等,百花齐放,娱乐界,影坛,乐坛,巨星璀璨。 且香港那时人文自由,拍咩都得,

最后来到新世纪,。不像现在,丧气,反应现实买个窗台都要靠父母,最多好声是本地三级片,也是香港人文精神的一种,但是拍不出来当年的感觉。且如果精华皆去,只剩糟粕呢?当然吴君如的金鸡三部曲不在内。港片落寞,不提也罢

我看了别的影评,有些在讲炒冷饭,有些在讲老套,也有的说水平过关。 从我自身角度来说的话,这部电影,有缺失了好久的人情味。

小的时候,父亲回到家会煲汤,阿妈则去买菜,电视上放的是无线电视和亚视。出门可以去郊野公园玩,也可以选择跟一班朋友仔一起去踢波,吹水,饮野,打机么都得。 我的很多朋友价值观现在都没有变,钱很重要,但是没有家人和好兄弟重要。我觉得这种包含了中国古风的侠义,知钱重而情义更重。而现在的年轻人,我指的就是暴动的那一群,为了钱可以抢砸,杀人放火,是金钱至上的侵蚀和环境的无法承受。这是题外话,不提。

很多朋友说香港人应该买内地的房子除了北上广,在二线城市移居可以买别墅,买百万的保时捷,悠哉的活着。

那么我长大,有着无数苦于甘的家乡呢?

人情味,兄弟情是这部电影的内在核心。也是香港影视剧一直以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这部电影看完,我想回家了,回去喝我父亲放在台面的那一碗热汤。

 6 ) 岂止还一张电影票的情怀 ,无关剧情有感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對這幫兄弟會說一句“欠你一張電影票”的說辭。

是啊,當年貓在錄影廳,或者播著家中影碟看戲的我們,誰曾正兒八經買過一張電影票,走進影院看他們的電影呢?

9月21日,懷著一種莫名虔誠的隱隱亢奮買票進了電影院。嗯,是時候還一張電影票了,不止是一個約定,這份珍視大概只有當年高歌著“來忘掉錯對,來懷念過去,曾共渡患難日子總有樂趣……”的我們才懂其中情懷。

雖然影片和古惑仔沒有一點關係,可當這群人集體一出現鏡頭裏,在我看來,這就是地球另一端的古惑仔番外故事。

做兄弟,有今生,有來世,影片由始至終都在傳遞這一價值觀。導演立意很清晰明確,既然要打情懷牌,就落足料一定要感動你。

喜歡影片過程中,總有鏡頭不時定格在Ekin和小春的表情裏,眼神一交匯勿用多言語,那種默契與火花,好像一恍惚看到當年的“陳浩南與山雞”,很開心這兩兄弟交出水準之上的表演作品。

至於謝天華、錢嘉樂、林曉峰,都還是熟悉的“配方與味道”。有些演員自帶故事屬性,當一群這樣屬性的演員聚集在一起時,你儘管會知道大概的故事脈絡,可你還是會想看,因為有些電影無關技術性,我們就是想看那年的他們如今的模樣。

五個人,銀幕裏,各司其職完成這次《黃金兄弟》;舞臺下,心照生活給予的彼此的樂與怒

那年的電影不能續,不能提,沒關係,可以拍另一個故事,只要還是我們五個人。歲月裏,光阴消失友情未變,只要有夢想、有情懷,一起沖一起闖,他们,归来依然是少年。

鄭先生,欠你的電影票還了一張,光影之約繼續和你再見。

還是老套那句話,你演,我就看,你唱,我就聽!

各位黃金兄弟姐妹,已經開show,你的電影票準備好了嗎?

 短评

打戏尴尬,酿酒尴尬,情意尴尬。此片就是女子高中生故事,末了互相给对方说,我下辈子也不和你玩了!

5分钟前
  • 你大立
  • 很差

一塌糊涂的港式烂片。剧情胡编乱造,故事毫无逻辑,剪辑混乱失控,主角全程开挂,摆明了是一部消费情怀的圈钱之作。如果不是中间的插曲用了《友情岁月》,本片可以给负分,提名年度十大烂片!

10分钟前
  • 搬砖侠
  • 很差

比想象中好一些,相对于那些纯卖情怀的电影,本片不论是制作还是剧作都要认真很多,钱嘉乐在视听上也是有一些小聪明的、几处动作长镜头看得到导演层面的努力,但是整体上还是难掩整个电影的平淡和乏味。《意大利任务》的剧情架构搭配上老港片粗暴的兄弟情展现显得比较不伦不类,情节的亮点基本为零,故事也全靠着坏到失真的laughing哥硬生生推动,而走量的动作戏完全没有紧张感和节奏感,基本上和前两年的《侠盗联盟》犯了一样的错误,不过,影片的五毛特效一看就没有后者有钱。

1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5,是那种特别平庸的电影,剧情套路,故事也没什么吸引力。说来说去卖的还是古惑仔几兄弟的怀旧情。只可惜这故事又没法延续古惑仔的情节,只能搞出这种温吞的东西。于是,老了之后,失去不光是青春,还有昔日敢闯敢干的精气神。挺遗憾的。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有多难看我都预料到了…所以无论多难看,我都能接受。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过节再无聊也不要陪家人去看这种所谓情怀片,伤钱。

24分钟前
  • 小奇喵
  • 较差

为什么要一再消耗古惑仔兄弟,让陈浩南只做陈浩南,山鸡只做山鸡不好吗。这种毫无意义的再聚我一点不想看到。各位大佬阿sir,港片扑街,黑社会已经名存实亡,你讲咩古惑仔。古惑仔变特工,不如街头揸架死在那个年代。

28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被片名耽误的电影,以为圈钱,听到友情岁月的插曲,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钱嘉乐不愧动作指导,动作场面都不错。

31分钟前
  • 时叁
  • 还行

节奏还不错,动作戏很燃,古惑仔重聚了,喜欢小春。

36分钟前
  • 一起吃地瓜
  • 还行

《古惑仔》的阵容拍了《五虎将之决裂》。动作指导出身的钱嘉乐保证了视效,飞车特技和枪火场面还不错,故事就注水了,很老派的那种时装动作片,高飞、大岛由加利经常演的那种,还删了功夫PK,用《独闯龙潭》替代最后一战。总体还是英雄片路子,就看情怀了。即便如此,也要完爆欧洲攻略,马楚成学着点,友情岁月太赞!

4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这碗冷饭不知道要炒多少次,几句话离不开兄弟,配音就像几个香港人在说普通话,bbbbb

44分钟前
  • 赵某某
  • 很差

当年的古惑仔都改行当特工去了

45分钟前
  • 杜小德
  • 还行

四个人举枪帅的不要不要的

49分钟前
  • kuma
  • 力荐

这些电影都得了“战狼后遗症”,明明蹭的是《古惑仔》,铺设小打小闹的兄弟情,非要学《战狼2》的“逼格”,拍一部火箭筒+机关枪齐飞的炸碉堡大片,就差坦克了。开场抢车抢黄金,是《极盗车神》;中途四分五裂四散流离,是银河映像《放逐》;而后一众闹市飞车狂飙,是《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最后的小岛登陆战,是《敢死队》,是《特种部队》,真尼玛牛掰!啥都有了,就是没有自己的影子!

53分钟前
  • 维林诺の熊
  • 较差

记住,所谓的过气香港天王们,不要忘了大鹏对你们的提携之恩哟!

55分钟前
  • 小梁哥哥
  • 很差

在社会主义金钱的管理下,古惑仔都可以从良做特工!还有什么没可能😄

60分钟前
  • 强人降降
  • 较差

暴发户般的电影 byebye一星就当给 娴妃 佘诗曼了

1小时前
  • 白日梦想家
  • 很差

贵在烂得均匀。

1小时前
  • Mr.Moonlight
  • 较差

聒噪的配乐,多余的闪回,不成立的动机。这碗饭又馊又冷。参与许多影片动作特技部分的钱嘉乐,本片仅有三四秒的动作戏可以一看。除了古惑仔,还有周比利这样的边缘老面孔,仓田保昭也已成为国产烂片专业户。

1小时前
  • 王写写
  • 很差

剧情略显单薄和平淡,节奏还不错,动作戏很燃,爆破场面震撼,古惑仔帅气回归。

1小时前
  • 橘猫爱吃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