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1970

HD

主演:徐枫,石隽,白鹰,田鹏,曹健,苗天,张冰玉,薛汉,乔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侠女1970 剧照 NO.1侠女1970 剧照 NO.2侠女1970 剧照 NO.3侠女1970 剧照 NO.4侠女1970 剧照 NO.5侠女1970 剧照 NO.6侠女1970 剧照 NO.13侠女1970 剧照 NO.14侠女1970 剧照 NO.15侠女1970 剧照 NO.16侠女1970 剧照 NO.17侠女1970 剧照 NO.18侠女1970 剧照 NO.19侠女197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侠女197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没落书生顾省斋(石隽 饰)在小镇经营字画铺“代写书信春联”过活,奉养家中老母,偶然结识了家附近废屯堡新搬来的杨之云(徐枫 饰),与其暗生情愫。恰逢东厂人士欧阳年(田鹏 饰)前来打探,其与附近算命瞎子(白鹰 饰)动手,被顾生与其母遇见,遂将受伤的算命瞎子就近带到杨之云处, 从而得知他们的真正身份——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杖毙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之女杨慧贞;保卫忠良之后的石门樵将军。因二人都被朝廷通缉,东厂追杀,顾生就此在屯堡设下重重计谋,又得高僧慧圆(乔宏 饰)帮助,以期摆脱东厂追兵,逃出生天。   电影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侠女》一篇改编。暴风姊妹情拜托了冰箱轰趴季惊天核网英语逆光飞翔小镇的假期铁三角咖啡之友富江vs富江偶像的秘密任务上海滩十三太保对手2023时光骇客俄亥俄州的魔鬼黑手党魔女的条件大侦探波洛 第六季四海本色1950快要坏掉的八音盒贝壳收藏家风车我杀了我爸爸壹号别墅嘿店别有动机鬼局之猛鬼大厦妄想改造人改藏火烧走马岗白专家那朵花的名字叫白兰总而言之只是在结婚申请书上盖个章枕边男人鹅卵石Teppachi!铁钵最后的卓柏卡布拉逃生亡命浪子刺客联盟战争幽灵魔灵1988快乐我的家急诊室的故事 第一季疑惑两男变错身妹妹恋人

 长篇影评

 1 ) 给《侠女》挑点刺

    《侠女》的故事出自《聊斋志异》,原著不过区区几千字,被胡金铨扩成一部近三小时的鸿篇巨制。剧本的改编应该说很成功:胡金铨喜读《明史》,于是将《侠女》的故事的背景置入自己所熟稔的明代;将侠女安排为忠臣杨涟之后,使她的复仇有了更为人所认同的情感基础;摒弃了顾省斋娈童一段,因为现代观众肯定无法接受男主角追女人的同时还在玩男人;对顾省斋的性格也做了改变,从一个好色的登徒子摇身变为满腹经纶却又甘做隐士的才子;将跟顾生有一腿的娈狐则变为东厂锦衣卫……

    但剧本也并非毫无瑕疵,其中软硬伤亦有。

    最大一个BUG该算是杨慧贞母亲的年龄。影片开头,顾省斋问母亲杨小姐家里还有什么人,顾母说:“还有她娘,八十多了,整天病病歪歪的。”其后杨慧贞对顾省斋痛陈家史时,她的父亲杨涟看起来最多不过五六十岁。我去查了查资料,杨涟生于1571年,卒于1625年,享年54岁。怪哉,一个54岁的男人,怎么会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婆?杨涟死后,杨慧贞逃亡了没多久就去了靖虏屯堡,然后遇见顾省斋,期间她只在寺庙里藏匿了两年,又不是逃了几十年。再说据顾母说(我们也能看出来):杨慧贞的年龄只有二十来岁,难道她的母亲60多岁才生她不成?

    又则,小说里侠女对顾生以身相许是有前提的。侠女与母亲生活贫困,三餐都难以为继,全靠顾家照应,顾生时而送米,时而送饭,照顾周全,之后更有葬母之恩。顾母下体生疮,侠女为之洗创敷药,不厌其秽,顾母感动落泪,说我怎么才能找到一个跟你一样的媳妇给我养老送终哇!这一段,批点《聊斋志异》的但明伦评到:“此一哭,哭出女后而两次笑来。”侠女感恩无以为报,便相报在床笫,为顾家产下一子。而电影里,只说顾母给她们送过一次针线,然后顾母伤了风寒,杨慧贞来照料她,顾母哀叹顾家无后,杨慧贞记在心里。之后杨慧贞与人接头,被顾省斋撞破,杨慧贞邀他晚上相见,两人竟然就上床欢好了。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铺垫,看起来更像是杨慧贞为了封顾省斋的口而以色相诱。

    再则,顾省斋在县衙里看到通缉杨慧贞的榜文,大惊失色,飞奔回家,让老母收拾东西跑路。这一段戏,顾省斋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说:“娘,赶快走吧!”顾母居然二话不问,拿着包裹就坐马车走了,与之前塑造的斤斤计较、不依不饶的村妇性格全然不符,未免太仓促了些。

    以上只是百无聊赖,随便挑点刺。瑕不掩瑜,《侠女》非常好看,即便不是最经典的武侠片,也绝对是最经典的之一。《看电影》杂志出版的《香港电影百年》里评选一百部最好的港片,居然没有《侠女》,我还为此耿耿于怀地气结了许久。

 2 ) 弃武求禅入山林 清泉明月伴余生

蛛网蚕食,苍山峻岭,边塞小镇,废堡街道,阴森古宅,布衣书生,斗笠剑客。
开篇寥寥数笔,便将这迷离幽远的古意铺展开来,一花一叶,一观一景,皆是山水风骨的优雅定格。
比起张彻的硬弓硬马,拳拳到肉,我更喜欢胡金铨的画意诗情,空灵深刻。胡金铨的江湖是文雅的,优美的,是阴阳难辨的,如《大醉侠》里的粉面书生,《龙门客栈》里的东厂太监,再如《侠女》中刚烈英气的杨慧贞。

胡金铨极其注重意境的营造。他的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山水画,构图讲究,光影到位,人物造型和道具摆设力求还原历史,犄角旮旯也有精致妥帖的小细节。书画琴棋诗酒花,确是样样不离他。他对电影艺术的苦心孤诣,颇似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抚琴而歌的杨慧贞,蛾眉臻首,明眸皓齿,艳若桃李,冷如冰霜。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夜私会以身相许拍得不带一点旖旎,只留满室莲香。

欧阳全识破石瞎子将军身份时,秋雨绵绵,斗笠纸伞,芦苇飘荡,古屋苍凉,即使没有青石板街,也自得一派幽远意境。

杨慧贞一行为躲避追杀,翻山越岭,涉水而行,白纱,松林,清泉,怪石,就算没有明月夜间照,也不失宁静淡泊之感。

而侠女与东厂特务的竹林决战一段,则更为经典,李安便是受其影响,才有了玉娇龙与李慕白飘逸似仙的竹林打斗。
对汉民族来说,竹是极特别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这是一种精神风貌,文化财富。阳光穿透竹林薄雾,一派空灵,轻易的便联想到王摩诘的禅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静制动,动中求静,长时间的对峙、快节奏的打斗,瞬间的凝滞与动感将戏剧张力发挥到极致。

《侠女》无疑是侠的故事,却偏偏由儒家引出,释家收尾。
顾省斋是穷酸书生,乡野文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卷入朝廷党争漩涡之时,妙用智计,巧设圈套,毅然帮助忠良之后。这是儒家的入世。
杨慧贞、鲁丁庵、石将军可看做江湖侠客、民间义士,是东林余党、魏忠贤的眼中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凭着一身利落功夫,既趋人之急振人不赡,又暗自筹谋复仇大计。因顾生有恩,便以身相报;有难之时,不顾自身安危,保全他人性命。这是侠的知恩图报,轻生取义。
高僧慧元大师等人,则代表释家禅宗,他们的出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风卷残云般结束争斗,为剧中人指明放下屠刀的道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俗缘未了善自珍重。这是释家的空灵禅意。
杨慧贞看透了,顿悟了,于是皈依空门,青灯古佛了此残生。顾省斋却参不破这玄妙,于是携着襁褓中的幼子,跋山涉水寻找杨慧贞。
“孽缘已尽,皈依空门,顾氏香烟,绵延不绝。”

影片末尾,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慧元大师慢慢走上山顶,步伐稳重沉缓,神情肃穆安宁,盘腿坐下,太阳在其身后形成一圈佛像光芒,影片随此落幕截然而止,但那一瞬间的空灵禅意,却震慑人心,悠远流长。

恩仇并无快意,江湖如何跃马?且将刀剑束高阁,空禅伴余生。

 3 ) 如果你想搞基,必须得先娶个侠女做老婆,如果不然,你搞基,你的好基友就会搞你老婆。

看徐皓峰写影评评论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说导演发现了某种意向(创意)后,会迫不及待的用好几次,以免被别人用了,他说金基德在《漂流欲室》中发现了『漂流,欲望,无根』这种意向,迫不及待的在《春》里又用了一次。徐皓峰对《春》的解读是非常精彩,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看了两遍,大致看懂了,但说不出什么来。徐的解说,让人豁然开朗。

最近看了几部胡金铨的电影,他好喜欢用一种机械,就是麻绳帮着凳子桌子做成弓箭,自动引发。在《龙门客栈》里用了,《侠女》里也用。而且,背景锁定了明朝和东厂的故事。胡金铨是认真的老派导演,对一针一线的细节都极其认真,既然研究了这一时期,就多用几次。稍微晚一点的李翰祥也是。现在的导演就没这么讲究了。去年获奖的《黄金时代》里 ,结婚时的对联平仄挂反了(这么说吧,内地电影里从来也没挂对过)。陶杰说许鞍华是读英文系大,没有这个知识,怎么负责场景道具的师傅也不懂?

这两部电影的武打设计都像日本电影里的武打,其实也更接近真正的武打。讲究的是气势和快。三招两式已经分了胜负。快的取胜。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在讲故事上,是稳扎稳打,不厌其烦的。

《侠女》长达近三个小时,故事缓缓讲来,还是讲的颇为精彩。片中这个选择乱世隐居的书生,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排兵布阵,以少胜多,取胜后那种狂喜。多少令人反感。于是大家一起鄙视他,并且让他最后还是没有娶到老婆。

《侠女》电影版里的孩子,稍显突兀了。无法衔接,他是杨小姐生和顾生的孩子吗?还是随便抱来的野孩子?
为此,我专门去翻了《聊斋》里的原文,我擦,看了以后大吃一惊。

原文不仅涉及侠女,还有男同,狐狸精。大意是男子认识女侠之前,先认识了个狐狸精变幻的男子,俩人搞基。后来女侠出现,得到男主的帮忙, 颇为感激。但坚决不给搞,摸手都不行,后来想了想,决定给他生个娃,于是就破例搞了一次。没算准排卵期,没怀上,只好再搞第二次,准备搞第二次时,男狐狸精出现了。侠女追出去杀了狐狸精。回来后说,没兴致了,改天再搞吧。我操,此处真是神来之笔,原文是这么写的:

『曰:「適妖物敗意,請俟來宵。」出門逕去。次夕女果至,遂共綢繆。』

充分说明即使纯粹是为了生育,女人也无法像男人一样随时都能进入状态。哈哈。

这次搞后怀上了,报了仇,生了娃,侠女走了。走之前给男主看了相说你三十几岁就挂了,儿子长大可以做官。后来果然。

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处的异史氏曰也很好玩:


異史氏曰:「人必室有俠女,而後可以畜孌童也。不然,爾愛其艾豭,彼愛爾婁豬矣!」

大意是,如果你想搞基,必须得先娶个侠女做老婆,如果不然,你搞基,你的好基友就会搞你老婆。

 4 ) 作者论视野下的《侠女》

《侠女》摘得第28届戛纳最佳技术和视觉效果奖,为胡金铨和台湾电影带来了第一个国际性的荣誉。很多人对其中的竹林大战津津乐道,胡金铨在这部影片中将他对中国武术的理解推向了国际和更高的水准,这场戏还为《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提供了素材,三部电影中都有竹林大战,并体现了导演不同的风格和处理方式。

然而,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是:胡金铨作为一名电影作者,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他怎样的思考和无奈。影片一开始就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场景的精心雕琢,片名字幕是工整的仿宋字,背景是粗糙的纸张。对靖虏屯堡和镇远将军府的破败的场景设计,以及对男主角顾省斋的陋室和铺子的布置,十分考究,充满了沧桑和书卷气,一度让我怀疑台湾怎么会有这样逼真的场景供拍摄使用。实际上,对于此类电影,作者完全可以采取一般化的场景处理,少花些精力,仅让历史提供时间上的距离感;或者采取构建性的策略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创造性设计来体现影片的风格和作者的才华。原样复制历史似乎只是博物馆和历史学家们的工作。胡金铨如此重视这样的细节,甚至专程到故宫博物院寻找明代风俗画来进行考证,除了简单地尊重历史之外,必定有自己的深意。

其次,影片的人物设计也不同寻常的武侠影片,甚至不同于胡金铨的成名作《龙门客栈》。作为男主角的顾省斋是一个不会武功的没落文人,他依靠在市镇上开铺子“代写书信春联”过活,母亲劝他应试,他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自己家中挂着“宁静致远”的条幅。在帮助侠女和东厂特务团伙开展斗争的时候,顾省斋扮演了军师的角色,两次用计谋战胜对手。这种类型的男主角在武侠影片中是很少见的,虽然书生和智取也往往是主要角色的组成部分,但是就不会武功这一点来说,至少在胡金铨自己之前的影片中是没有的,在同一时代的武侠电影中也是极为少见的。并且,在大胜之后,顾省斋体现出来的软弱和被动,对这个角色的形象进行了解构,他并没有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也引出了下面第三个话题。

《侠女》在叙事上的最大问题或者特点,在于下集中呈现出来的断裂性。对于一个经典武侠叙事来说,影片的主干情节本来应该结束在顾省斋和侠女共同在靖虏屯堡中与东厂特务集团斗智斗勇并且将其全歼。但是,影片在此之后又发展出一个衍文性的情节,侠女不辞而别,顾省斋寻访侠女中被东厂人员盯上,侠女在高僧的帮助和指引下救出顾省斋。影片的结局部分,东厂头目打不过高僧,假装皈依佛门后突施暗算,高僧伤口流出金色的血液,所有人跪拜在高僧面前。这段情节在叙事结构上完全是多余的,但是对于胡金铨来说,加上这个段落显然是更有深意的。实际上,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对高僧和佛教的描述仍然贯穿其中,这种连贯性和统一性向我们暗示了作者的心理。

《侠女》这部影片以上三点特色,当结合胡金铨自身的经历来解读的时候,实际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胡金铨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的功底,从小生活在帝都北京,广泛接触中原文化,在电影中对历史不厌其烦的考证代表了他身处港台十多年后,对往事和故土的眷恋。当这种心理上的留恋不能得到的时候,表现在影片中,逼真的历史场景带给作者和观众的是这种虚拟的心理满足和慰藉。顾省斋的人生境遇是胡金铨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台湾影视界的写照,体现了很强的乱世中的疏离感,没有方向,只能以文化自守。而影片情节的最后一段衍文,与作者心理寻找解决方案和意义的尝试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武力和机智都无法使顾省斋安身立命,他的一点点的宁静致远早已无法让他在这中乱世中得到安定,宗教也许向他呈现了方向。在台湾,作为异乡人,胡金铨的心理又何尝不是在这种寂寞和不安中苦苦寻求意义而无法获得呢?知识分子的这种无力和迷失正是那一代人的集体心理。顾省斋最后的软弱和无力,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反省与剖析。

 5 ) 我看《俠女》

香港電影資料館二月舉辦了“館藏精選”放映活動,宣傳冊上赫然瞥見“俠女”二字,雖不是香港武俠迷,然“俠女”的大名卻聞之已久,實在沒有不看之理。整個觀影過程是奇妙無比的感覺,180分鐘,基本上分分鐘都帶給我不同的觀影體驗,緊張、興奮、驚奇、震撼、直到最後三十分鐘的徹底無語,片子放完,我已然對胡金銓俯首膜拜了。 接著是映后談,由資料館的蒲鋒先生為觀眾介紹影片背景和剖析影片結構。此片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本已讓我驚奇不已,雖未完整讀過聊齋,但其故事特點我還是有些常識的,但全片并無真正的妖魔鬼怪,只有幾處由人物故意製造出的鬼怪效果和謠言,我猜想這本不該是聊齋故事的原貌吧。聽完介紹后才知,原來的確和原著故事有較大出入,聽完原著的故事,我的驚訝更是無以加復。 原本的故事其實是段三角戀,顧省齋除了和楊慧貞有男女關係外,還和歐陽年有男男關係,楊慧貞與歐陽年還互相吃醋,結果後來才發現歐陽年原來是狐狸精變的。原著對那段同性戀的描寫如下:“一日,生坐齋頭,有少年來求畫。姿容甚美,意頗儇佻……嗣後三兩日輒一至,稍稍稔熟,漸以嘲謔;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由此往來暱甚。”這是難以想像的,在蒲松齡那個年代,竟然將同性戀的情節寫進故事,如此大膽無諱,而現代的改編電影竟要刪走此段,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 除了刪除了同性戀情節,原著中對楊慧貞的身世背景也并無交代,而電影加入了朝廷、東廠番子、忠良之後等等元素,給“俠”字增加了一層含義,這其中也大有文章可作。忠官慘遭陷害,俠女由兩名將軍保護一路逃跑,躲避朝廷的追兵,這種情節倒真和當今的情形有幾分相像。具體我就不說了,你們懂的。 《俠女》的開頭七分多鐘無一句對白,全是景色渲染與人物動作,外加背景的古琴音樂,好像一切都在蓄勢待發,故事也就如此緩緩展開。令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攝影了,時遠時近,忽左忽右,高低角度切換之快,鏡頭伸縮變化之速,攝影師好像唯恐觀眾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似的,肆意玩弄著鏡頭。除去攝影之外,另一大特色便是配樂了,琴聲之響,大有喧賓奪主之味。 蒲鋒先生說胡金銓似乎并沒把心思放在劇情敘述上,故事如何發展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面的感覺,所謂的美學效果。然我竊以為劇情敘述上胡老也別具特色。開頭的半小時內製造的完全是鬼怪片的恐怖氣氛,長滿蘆葦的破廟、廟鈴的叮叮作響、每次“恰到好處”的雷聲、再加上書生——這個通常出現在神鬼片中的元素,懸疑的氣氛製造的簡直太完美。傻傻書生+豔麗女鬼,多么傳統的聊齋元素,於是剛開始我真以為楊慧貞是女鬼變的。 但故事若真如此發展,恐怕要陷入陳腔濫調中萬劫不復了,所幸有個歐陽年。歐陽年的出場完全一副正人君子模樣,有幾次眉宇的特寫鏡頭,雖然行蹤神神秘秘,卻一直沒引起我對此人的懷疑。甚至直到雨中出手傷了石瞎子,我也還一直以為大概楊慧貞石瞎子他們才是反派。我的後知後覺,完全是因胡導對故事的駕馭能力、人物的性格設計讓人驚異,可以說是打破了傳統正反派角色的cliché。 胡導把故事懸疑成份做足,直到一個小時左右才揭示出整個故事的來源,這裡的亮點便是剪輯。回憶與現實之間的通過溶解(dissolve)的方式過渡,可謂妙矣。接下來便是著名的竹林一戰,武俠動作片的剪輯特色自次開始發展,直至今日,竹林依舊是諸多武俠片的首選場景。一片綠色原本就很賞眼,再加上透過樹枝縫隙漏下的縷縷陽光,絕美的場景下開打,觀眾也看得舒服。楊慧貞和石將軍所向披靡,最後從樹枝上端俯身直衝而下,給敵人致命一劍,不禁要讓人直呼太漂亮了。 歐陽年死得太快太冤,可惜了這麼一個美男子,中了幾下楊慧貞的飛鏢就傷得那麼重,再後來見到他時已經成為尸首。 古廟一戰場景如此之黑,說實話我真的分不清敵友,這也是難以想像的做法,夜晚打鬥居然完全不打燈,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黑,不過似乎也與結尾的光明形成對比,也暗示著此場大戰並不是最終的boss級决鬥。 古廟之戰結束后,顧生一路狂笑著向觀眾展示著自己的計謀,此段太過神奇,讓不明所以的觀眾心裡被他笑得發毛,後來蒲鋒先生說胡金銓似乎在向觀眾展示《倩女幽魂》一些鬼怪效果是如何做出來的,兩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包括女子彈琴吸引書生前往約會一段,又是何其相像。胡金銓不滿足與《倩》的拍攝製作,於是自己動手,處處模仿,卻又處處彰顯他的個人特色,真是無比可愛的導演。 性別倒錯也值得一提。靠畫畫維生的文弱書生,偶遇一身白衣的冷豔俠女,自是被迷得團團轉。女子雖身著白衣(象徵童貞),但其表現卻處處開放,更用琴聲勾來書生與之發生一段莫名的一夜情,過後仍以白衣示人。俠女握劍(象徵男性生殖器),武功高超,遇敵時書生只有退到俠女背後躲避的份。然書生并不甘拜下風,通過自己的“計謀”(不過是小聰明罷了)重新尋回自己作為男性的尊嚴與過人之處。最能體現的便是那長達幾分鐘的狂笑,好像重獲賞識,找回男性的地位,那般開心可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但後來他發現尸首遍地,不見了楊慧貞,卻又立馬“花容失色”,嚇得到處叫喚“楊小姐~楊小姐~”,看,表面上的威風并未持續多久,自己的懦弱本質便暴露無遺。最最顛覆傳統的要數楊慧貞留下嬰兒于顧生一幕,且不論“楊慧貞之前還在拼死拼活地戰鬥,毫無懷孕之相,轉眼間一枚嬰兒便已誕生”多么荒誕不合理,就光是“女子留下孩子給男子,自己卻拋下他們一走了之”這點就足夠引起爭議了,看當今社會,大多是風流男子一夜情后拋下女子遠走高飛,殊不知此片中男女性別如此倒錯,那情景,倒像是《得閒炒飯》中Eleanor去找“食完還賴著Anita不走”的Robert理論,甩出一句“說吧,要多少錢才肯放人”。女子這樣的主動姿態,這樣顛覆傳統父權的做法,如何不讓我驚歎歡喜、拍手稱讚。 若故事到此為止,也可算是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我大概會給它打四顆星,但最後的三十分鐘讓我大感意外,毫不誇張的說,我是最後三十分鐘里一直是張著嘴瞪著眼看完的,太過震撼,我幾乎要在影院里跳出來,大吼一句:“電影竟然能這樣拍!” 英文譯名A Touch of Zen開始讓人摸不著頭腦,一點禪意?可是通篇講述武俠、正邪决鬥、愛情什麽的,和禪到底有什麽關係呢?答案就在這最後三十分鐘里。和尚每次都在緊要關頭出現,將壞人輕鬆打倒在地,隨後均是低角度鏡頭,和尚的臉和刺眼的陽光重疊,這一刻,怎能不給人一種神一般的存在感!難怪那些被他打倒的人都仿佛丟了靈魂般對他俯首膜拜。 最後的大漠一戰,依我看才是全片最關鍵的一戰,與之前的狹窄茂密的竹林形成強烈對比,一片空曠荒涼的大漠,只有太陽的金黃,卻毫無竹林那樣生動鮮活的綠色。這樣的戰鬥不是比武功,不是比招式,而是心靈的較量。和尚百密卻有一疏,沒料到被陰險小人所詐,但他緩緩走向山頂,在太陽下靜坐,太陽在他身後形成一圈佛像的光芒,配合音樂效果,那一刻真是無比的讓人心生向佛之意。連小人也被閃瞎了眼,看什麽都是反色效果(多少年來我也是頭一次看到畫面上出現反色效果,可想而知我的震撼)。最後的超凡入圣,講求禪意,我以為是影片最成功的昇華。 觀影結束后我久久無法回過神來,沉浸在胡金銓營造的那個武俠、佛與禪的世界中走不出來。我以為文字永遠也無法說盡這部神作的絕妙,個中緣由唯有各位看官用心去體會了。

 6 ) 世界武侠,自这部电影开始

他重建了60年代,我们所知的武侠片类型。

1970年7月10日,胡金铨的电影[侠女]在台湾上映。

到今年已经48年

作为中国第一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引起极大轰动的武侠片,[侠女]成为中国电影留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影片一改往日武侠片粗制滥造、滑稽取宠的样式,为武侠题材附上了一股子浓浓的书卷气

从诞生到走向世界,中国武侠用了42年的时间。

说世界武侠自[侠女]起,也不为过。

一.

武侠片,从糟粕到中国标签

[侠女]出现之前,武侠不是一个褒义的电影词汇。

那会儿,还叫做「神怪武侠片」

是纯粹的「商业糟粕」,暗含的意味往往是:低俗不堪、粗制滥造。

当时的知识分子电影人都不愿染指。

1928年,明星公司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被视为武侠片的起点

观众反响出奇的好。

[火烧红莲寺]剧照,中国第一部武侠片

明星公司见状,三年之内,拍了18部续集,赚得钵满盆余。其他电影公司见状,也群起效仿。

一下子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

据统计,1928——1931年间,上海约有50家公司,拍摄影片大约400部,其中神怪武侠片250多部,占60%

名副其实武侠片的时代。

当时的天一公司,也就是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为了创造新奇的感官刺激,增加票房,专门创造了十八层地狱和十殿阎王的恐怖场面。

可惜赶工而成,粗糙滥造

拍摄的[唐皇游地府]、[乾隆游江南]也不伦不类。

19世纪20年代的武侠片代表[王氏四侠],是当时质量最高的

钱是赚够了,武侠的名声却糟蹋了个差不多。为舆论界所不满。

许多文人导演站出来指责:

神神鬼鬼,舞刀弄剑之流。不堪入目。

基本上给武侠电影定性了。

但是,在那个武侠即低俗的年代,知识分子们不会想到,武侠也能拍出文人的风骨。也能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还是他们最不齿的商业电影公司,邵氏出品的。

邵醉翁(左)天一公司创始人,香港邵氏创始人邵逸夫(右)的大哥

1970年,武侠片诞生后的第42个年头,身处邵氏的导演胡金铨,拍出了[侠女]

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胡金铨将它的背景改到了自己擅长的明朝。

忠良之女杨慧贞,为躲避东厂的追杀,带着母亲到一个小村庄避祸。

偶遇代写书信为生的顾省斋,两情相悦。

后东厂追兵赶到,顾省斋和两位义士共同协助慧贞,杀死贼人报仇。

[侠女]电影剧照,杨慧贞

[侠女]电影剧照,顾省斋

[侠女]电影剧照,东厂贼人

这个故事现在看来或许略显老套,不外乎忠女、孝子和义士对抗反派的故事。

但在1970年,却是武侠类型与人文价值结合的开创之作。

1975年,[侠女]获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中国武侠片42年的「文化糟粕」历史,终于结束。

胡金铨携[侠女]主演:徐枫、石隽参加戛纳电影节

胡金铨的友人说:

[侠女](戛纳)放映后,在当时的欧洲电影界引起震撼,因为当时的的欧洲没有人看到过所谓的「武侠片」。 他重建了60年代,我们所知的武侠片类型。

二.

考据狂魔的,精雕细琢之作

李安曾说:

每个中国导演都想拍一部武侠片。

他的[卧虎藏龙]很大程度上受到[侠女]中竹林戏的影响。

可惜时隔30年,在国际影坛大受好评的李安,也没能超越胡金铨用手工精雕细琢出来的武侠世界。

这个追求完美的男人,几乎是一帧一帧的做出了这部享誉世界的电影。

[卧虎藏龙]竹林戏

[侠女]竹林戏

整部电影足足拍摄了四年

这在当时极其追求效率的港片界,几乎不可想象。

单后人多次效仿的一场竹林戏,就拍摄了25天。要知道这场戏一共才10分钟

为了将玄虚萧瑟的感觉渲染到极致,胡金铨对影像的要求近乎苛刻。

芦苇不够高,就等它长高再拍。

[侠女]电影剧照,破败的芦苇

太阳位置不对,就全组待命,等到合适的光线。

可能大导演都是完美主义狂魔吧,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也是一个会等太阳的人。

[侠女]电影剧照,合适的太阳光线

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胡金铨可以说不惜血本

历时九个月搭建了三条仿古街道,百栋老宅,动用技术人员超过1200名。包括部分被烧毁的建筑,成本达1400万台币

[侠女]电影将军府场景手稿

[侠女]电影破败的城楼

片中的场景设计都事无巨细地进行了历史还原,从室内布置、人物服饰,甚至是物价水准都十分考究。

不愧于胡金铨「考据狂魔」的称号。

为了确保细节的准确性,专程跑去故宫博物院,找来明代风俗画,进行考证。甚至顾省斋门前的字条,都是他亲笔写的。

这些细小的点,堆积出了与众不同的胡金铨式武侠电影。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手写的字条

没有花里胡哨的打斗,也没有不伦不类的装扮,有的都是一些琐细可考,实实在在的历史细节

电影里的一杯一碗,一座一椅,一屋一树,都带着历史特有的温度和质感

时隔42年,武侠片终于不再只是打打杀杀,叫嚣嘶嚎,而是悠缓地呈现出一个有真实感的古代中国,一个你我都心驰神往的侠者世界。

[侠女]电影剧照,电影画面有一种山水画的意境

1970年,[侠女]拍摄完成,可惜上映后,票房极不理想

加之拍摄时间过长,投资过大的矛盾,胡导和投资方闹得很不愉快。联邦营业老总沙荣峰,更是一气之下与他断了往来。

1975年,胡金铨剪辑了三个小时版本,送往戛纳影展,但联邦影业拒绝再出费用。

胡金铨只得自费前往

影片最终获奖,卖出了欧洲版权,才弥补了电影拍摄时的亏损。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帮徐枫整理头发

胡金铨就像电影界的一名侠客

不追逐名利,不苟合世风。带着满肚子的学识情怀,造出了一个个武侠之梦

单凭[侠女]一部,胡金铨已经足够被写进电影史。

如今,48年过去,依然无人可出其右。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在拍摄片场

难怪电影[邪不压正]的原作者张北海,会说:

最适合改编《侠隐》的,既不是姜文,也不是李安,而是胡金铨。

也难怪导演许鞍华会说:

胡导个子不高,但是影子很长。

-

呆猫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破事儿”

 短评

@ Sunbeam Theatre Super 3 Cinema 4K | 最后仿佛强行加塞的一段细想十分cult。比《龙门客栈》好太多,武打部分依然有强烈东瀛剑戟片色彩……摄影美。如果停在“杨小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杨小姐”就有意思了……最后韩英杰那个角色老让我想起王千源……

9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4.5,这片若是着落于“侠女”复仇,则定是一等一的类型经典,但格局太小;但最后落于 a touch of zen,则太拖沓,对佛教理解和表现也太浮于表面。野心成就了这个片子,也让其最终无法完美。徐枫真是太美,而石隽的古装扮相真是本片瑕疵之一。

1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4K修复版重映。好多场戏都巨长的原因大概是动作戏真的扎实,徐枫的一招一式都棒极,几乎能感觉到她的一次次发力,还有其他演员也是,所有人练得一定很辛苦。(啊,相比之下聂隐娘的打戏就。。。)另外经提醒,牯岭街的某些情节的确跟这部有点像呢

1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书里说侠女“艳如桃李而冷若霜雪”,徐枫冷若霜雪有之,艳若桃李嘛,就差点了。

21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剧情谲诡,意境高远,竹林一战堪称经典啊。那是一个没有替身、没有威亚、武侠还属于文艺片的年代...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私心华语影史前三,古装/武侠电影首位。需要太多积累才能看懂其中万分之一,看懂其中万分之一即能收获太多。如果只能向全世界推荐一部最能展现中国古代图景乃至文化魅力的华语电影,我会选本片,没有犹豫。美国人有《2001:太空漫游》,中国人有《侠女》,得见此片是缘中大幸,必以终生习之为应。

25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一种拆解连续的动作,用几个片断构建起整体动作感的剪辑。一种反常规的悬疑铺垫方式。一种中国山水画风的构图,在横摇=卷轴的铺展下广袤的空间被无限延伸。一种空灵与飘逸。一种前后景的并置,多重性的空间。一种人在环境中如何行动,而非人如何影响环境的禅意和哲学。

2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实在太厉害了,尤其是镜头和剪辑的叙事描摹抒情能力,五体投地~要是结束在男主抱着孩子离开,没有最后一小时大和尚各种逆光闪瞎,绝对能给五星(但这一小时当一部新片看也很厉害)~感觉胡金铨这是若无其事的把侯孝贤想做的某些事漂亮得完成了~至于前后断裂中途换主题什么的,都是可原谅的小任性~

34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你去对付胖的那个。”PPJJ说,她说得是洪金宝。可怜洪金宝最后死在自己老豆手里,连句台词都没有

35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名为《侠女》,实则重心在于援助侠女的众侠士。前段极有耐心地铺垫、设悬念,中段层出不穷的截杀与反击,后段又回归佛门感悟。善恶忠奸分明的二元对置,胡金铨在这段“大逃杀”中折射着曲折隐幽的家国梦想。断壁颓垣、古刹荒斋、翠峰白苇、刀光剑影,画面古典气质浓郁,就是石隽的大眼白有点吓人。

40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这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专门分成上下两部,胡金铨始终高出同时代华语武侠很大一块,无论剧情、运镜、还是动作、深意,甚至对白都极考究。在生活气上,只有李翰祥能与之匹敌,难怪两人能是好友。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胡金铨代表作,中国首部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影片,也是东方武侠片的里程碑。摄影和剪辑极为考究,服装和布景精妙绝伦,丛丛芦苇、荒山野岭、废堡破寺、茂林修竹,别有乱世侠气的古韵。配乐和音效借鉴传统戏曲,气氛营造甚佳。以负片表现日晒后的幻觉很有趣味。缺点是节奏较缓,禅佛流于表面。(8.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武侠影展4K修复版】惊喜太多,以至于运镜设计还有故事节奏的一些粗糙和问题都被不那么显眼了。意外的有好多很有趣的心理剖析部分,竹林戏拍的实在太厉害了,结尾负片效果处理很棒啊,胡金铨还会这么玩。相比于中文片名的侠女,还是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更适合本片。 8.7分★★★★☆

48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那個攝影,那個剪輯,那個畫面,那個敘事,那個懸疑,那個竹林與大漠之戰,那個朝廷與“忠良之後”的關係,那個柔弱書生與強硬俠女的性別倒錯,那最後三十分鐘讓人看得無語的昇華境界,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不愧是神作中的神作,五體投地的膜拜,有時間要寫篇影評。

49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今天在台北中山堂看了修复版,徐枫、石隽等主演演员均出席座谈会(不过没说什么新鲜的内容)。老实说看到古装侠客们在花莲太鲁阁(台湾中学生毕业旅行标准景点)峡谷间追逐,片中且称为“边塞”,感到相当出戏,大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感。

50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石隽映后说, 景色皆依旧,人事物已非。

5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后面看得我失语了。顾省斋找到庙,杨小姐的孩子生出来,这么说顾省斋起码找了八九个月吧。好吧,也许他们春风不止一度。大师说顾省斋有难,他会算命?为什么会有通缉顾省斋的画像?好吧,也许那天晚上的番子没死绝?不过那天顾省斋一直没露面啊。如果通缉顾省斋,那他娘呢?疑点太多了,我好操心……

55分钟前
  • 村景
  • 还行

真希望CC能修复此片

56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近似于倩女幽魂的诡魅气氛作引,场景空镜剪辑五六分钟后才有人物登场,画面表达远多于对白,侠女平素是白衣短打,单只夜半私会时,改换和小倩相同的黑色长衣,同样的端坐抚琴,同样的池塘荷花。作为古装动作片,第一次打斗要到60分钟后才出现,儒、兵、医、卜、僧、侠女,多组人物互相试探、杂而不乱。武术动作显得更写实,动作有力步伐扎实,音效上强化刀剑的劈空声、兵刃碰撞的清脆、摩擦时的刺耳。竹林、夜战的高潮都堪称经典。到此处结束足以封神。最后四十分钟单独拿出来也是好戏,从武侠走向佛门玄学之境,可是连在夜战之后又续讲这么长,正邪主角也发生偏离,还是觉得稍微折损全片连贯感。

5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竹林戏看了好几遍。胡金铨离开邵氏真是再明智不过,若一直在邵氏的假布景中,是绝对拍不出《空山灵雨》和《侠女》这样的作品。

6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