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世事

HD中字

主演:卡蒂·奥廷宁,卡里·瓦纳宁,叶琳娜·萨罗,萨卡里·库斯曼嫩,马库·佩尔托拉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浮云世事 剧照 NO.1浮云世事 剧照 NO.2浮云世事 剧照 NO.3浮云世事 剧照 NO.4浮云世事 剧照 NO.5浮云世事 剧照 NO.6浮云世事 剧照 NO.13浮云世事 剧照 NO.14浮云世事 剧照 NO.15浮云世事 剧照 NO.16浮云世事 剧照 NO.17浮云世事 剧照 NO.18浮云世事 剧照 NO.19浮云世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浮云世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爱娜(卡蒂·奥廷宁 Kati Outinen 饰)和凯瑞(Kari Väänänen 饰)是一对感情十分要好的夫妻,他们一个是餐厅经理,一个是电车司机,尽管经济并不宽裕,甚至有些“紧巴巴”,但很显然,照此发展,两人的未来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经济危机的到来让爱娜和凯瑞的家庭也陷入了危机,爱娜所在的餐厅破产倒闭,凯瑞在公司的“裁员抓阄”中不幸中彩,夫妻两人同时失去了工作,家里的贷款还未还完,生活露出了真实而残酷的面孔,爱娜和凯瑞不知该如何是好。虽然丢掉了工作,但夫妻两并没有丢掉斗志和尊严,为了生存,他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不幸的是,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在此走投无路之际,爱娜曾经的老板出现在了爱娜的面前,他带来了一个机会,它有可能坏的,但也有可能是好的。为人父母第三季神女谁是最爱突袭我是猎手落经山入侵者2012闺蜜四人行第一季防线-秘密护送我们的故事1沙滩男孩特别篇卧底女郎智龙迷城传奇英雄关山度若飞美式主妇第一季告别薇安恐怖岛赌场纵横勾魂蛇魔女下辈子我再好好过第二季守护解放西番外:我是检察官行尸走肉:存活之人第一季龚囝水下·你未见的中国赛虎绝壁逢生(国语版)排球女将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粤语新妹魔王的契约者第八海豹突击队:深入敌后咱们裸熊第一季从海底出击第一季你不是一个人恋马狂因为不是真正的伙伴而被逐出勇者队伍,流落到边境展开慢活人生企鹅家族第六季荣誉谋杀一切或一无所有:007不为人知的故事喜欢妳是妳结婚那件事单亲妈妈国会

 长篇影评

 1 ) Aki Kaurismäki 电影里的餐厅

先为不懂芬兰语的同学们补充一条:työ在芬兰语里是“工作”的意思,Ravintola Työ就是“工作餐厅”。失业太绝望最后开餐厅起了这种名字,真是很积极向上了!

以及电影前半段关张的那家Dubrovnik,据说是专门为这部电影设计建造的,电影拍完之后那个霓虹灯logo搬到地下室的bar里当墙面装饰用了(芬兰人拍个电影都那么环保)。现在应该在赫尔辛基Alppila附近,有机会可以去实地考察。 Aleksis Kiven katu 17, 00510 Helsinki //goo.gl/maps/sJ2VY8dGt7BNbhno8

再补充一张Kaurismäki的赫尔辛基餐厅地图

这些店都在Kaurismäki的电影里出现过

图片来源://yle.fi/uutiset/3-9431429

 2 ) 小人物之歌

非常符合我目前心境的片子,所以我不由自主竟当励志片看了(不要笑),幸亏导演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否则我可能还会为此颓败那么一会儿。这也侧面说明电影将这对平凡夫妻的失业生活拍得多么细致真实,他们如何一步步落到困境里,又怎么不肯放弃地慢慢游出水面,努力寻找可供呼吸的方位。人世艰难,但只要活着,便不能也没法离席,隐忍的焦灼与抑郁,相濡以沫的情意,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

手法简洁凝练、炉火纯青,表演内敛、沉着、不露痕迹。只有音乐与色彩带有含蓄的情感,似失意,似忧愁,似怀旧。

非常推荐。

 3 ) 本来生活就不是一场意淫

无意冒犯动画,但是真的很希望漫迷小朋友不要沉醉在热血漫里面,以为成功只要足够热血就可以了。又或者,以为成年人只有随波逐流,和中年危机。

完全没有出乎意料,故事一如所有了解经济危机的人都懂的那样,编剧让凯瑞和爱娜两夫妻一先一后地面临失业,以及,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凯瑞的耳聋,爱哪的性别,都成为了那个年代不被职场接纳的理由,然后正如所有处于危机中的社会中一样,充满骗局,和残酷的拒绝。

但生活就是继续。

唯一值得幸运的是爱娜那一份不会轻言放弃的勇气。故事里面没有讲梦想,也没有狂烈的爱,有的,是夫妻一年又一年朝夕相对之中的默契,信任、以及默默地安抚,但好像这就足够了。怀着一身疲惫从闯荡归来,即使家里因为房租和账单,新电视机刚来转身便又离开,休憩的沙发被售卖而出走,面对逐渐消失的富足的小窝,哪怕我只是一个身处屏幕外的观众都为此逐渐焦虑,期盼这一次,拜托了,爱娜终于遇见一次好事吧。

但ta们始终只是沉默地抚慰着对方,互相舔舐伤口,然后“搀扶”着前进。

直到最后,真正的机会终于来了,漫长的挫折中唯一的好事终于来临,爱娜也只是抬头看了看天空,仿佛终于放松了下来。

好像生活中,其实只要有一件好事就足够了。

 4 ) 神马都是浮云

《浮云世事》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看完电影以后再来看电影的名字,《浮云世事》挺有意思,想到了很多年前的一句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即使是双双失业,生活也还是得继续,整部电影都在讲夫妻二人失业后的生活,但我觉得两个人的感情也挺让人感动的,尤其是看到丈夫输掉了所有的钱以后,妻子的反应不是我能想到的任何一种失控情绪,而是握住丈夫的双手走出去,好吧,这个细节甜到我了! 每次看完一部电影以后我都想写点什么,因为只要是看电影,就一定会联想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现实的也有不现实的,既然这是一部有关失业的电影,那我就讲讲我的求职经历吧,跟两位主角的故事还挺像的,我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个大专都只上到一半就辍学了,所以找工作对我来说几乎伴随了20岁到25岁之间,我换了很多工作,不需要文凭的工作不难找,难的是找不到好工作,那种迷茫感就像饥饿一样,会让人失去尊严,并且长时间处于焦虑的状态(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当初从干了三年的电子厂辞职,没有失业金,没有补贴,一脚踏进了求职的不归路,我给饭馆端过盘子,去肯德基当过服务员,到沙发厂钉沙发,去手机店推销手机,甚至被骗去做传销,最后还去了工地开槽等等等等,走过很多很多弯路,这对于一个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家庭背景,且不善言辞的人来说,几乎是必然的经历,所以我看到电影中夫妻二人都38岁了还在为生活,为工作奔波的时候是很有感触的,那种感觉我很排斥,每次想到都很绝望,我想为什么我爸不是李嘉诚呢?哈哈哈,太"搞笑"了,当我说"搞笑"的时候,可能就跟电影的基调一样,你说他是黑色幽默吗?我倒不觉得他有多幽默,也没有多黑色,而是一种轻喜剧的表现形式,很多看似性冷淡般的台词和布景,时时刻刻让人处于失业的焦虑之中,角色们台词并不多,像一幕幕话剧,简单明了,失业中和失业过的人看,应该会更有感触吧,至少我看的时候一直带着一点无奈和苦笑,对了对了,就是这种苦笑,这个词来形容相当精准了! 电影终归是电影,不会一直让人看不到希望,而现实终归是现实,也不会每个人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来"洗洗脑",顺便给自己打打气,似乎看完电影后,你就真的相信明天会更好了,电影的最后夫妻两个人站在门口抬头仰望,有人说那是在看着我们,我倒觉得他们是在看了一片浮云,什么都是浮云!

 5 ) 2017TGHFF 導演導讀 : Aki Kaurismäki

2017年金馬影展。Aki Kaurismäki導演專場。展現了7部阿基導演的電影。 今天晚上(20171107)播的是這部《浮雲世事》。 映後講座是聞天祥做導讀。侯孝賢導演有到現場。 金馬影展在用底片放映的時候,如果片商可以賣膠捲給影展,影展就會在底片上面燒上中文字幕。播完後存在電影資料館。 但如果片商不願意賣片,影展方就只能借膠捲來播,播英文字幕版本,然後再還給片商。 阿基導演第一部在TW公開播映的片子,是在1996年的金馬影展上,當時播的是《列寧格勒牛仔去美國》,因為買不到底片拷貝,播放時就只有英文字幕。 金馬影展這次放的七部阿基導演的片子都是數位修復版(DCP),一看字幕就知道了。雖然《浮雲》也還有拷貝在TW。 阿基很愛狗。 《浮雲》裡面的狗狗還拿到了坎城最佳動物演員… 阿基有很重的煙癮,他覺得電影不能超過兩個小時,不然對不起煙友們。 阿基有固定的合作班底,也自己做剪接,鏡頭使用上面都很節制,不會濫用鏡頭。 《浮雲》1996年在坎城首映,片尾說這部片獻給了《天堂弧影》的男主角Pellonpää,導演和他合作了很多部片子。 《浮雲》裡面有一場戲,男主角看電影看到一半出來罵電影很難看,影院裡面「乒乒乓乓」的聲音,暗諷當時的好萊塢電影。 阿基導演覺得的好片是男主角經過走道,牆壁上面的海報的片子。 阿基導演在這裡省略了很多,沒有交代男女主角進戲院、寄存狗。 賈木許的《地球之夜》和阿基有相似。 北野武沒有北野武演的暴力片,比如《那年夏天》,和阿基的美學有相似之處。 《那年》沒有交代男女主角是聾啞人。有一場戲是他們出門,老先生跟他們說要下雨了之類的,他們只是對老人微笑。然後他們扛著衝浪板往前走,女孩子改變了衝浪板拿著的重心,男主角感覺到重量變了,才回頭,北野武省略了女孩子改變衝浪板重心的過程。 類似上述的敘事省略,在《浮雲》中出現了很多。 一開始就出現了暴力的場面(暴力在畫面外發生),廚師喝醉酒,男主角去制止,受傷了,女主角去就搞定了。省略了拍暴力場面,但觀眾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男主角失業,喝醉酒回家,省略了一些進門的部分。只有女主角躺在床上,聽到聲音,出去就看到男主角倒在客廳了。 男主角去討回女主角的薪水,被毆打後消失一個星期,再回去找女主角,省略了男女主角和好的鏡頭。就直接看到女主角拿著男主角的鞋去修鞋。完全沒有任何廢戲,而且營造出了輕盈的感覺。 《浮雲》裡面對社會底層、失業問題有舉重若輕的關懷。 《浮雲》色彩很棒。女主角一直穿著紅色外套(除了她心情不好的時候)。 一開頭的戲,女主角穿紅色外套,等綠色的電車,上車還親吻了司機。然後女主角坐到終點站,下電車,坐上丈夫的別克轎車,一起回家看電視。然後才交代,那個電視是貸款四年買來的,這也為後面他們失業埋下伏筆。 女主角第二天一邊打掃一邊聽電視(電視可以用聽的),然後聽到奈吉利亞「正制迫害」,才停下吸塵器看電視。 阿基導演後面的電影也很關注難民(2017的片子《希望在世界另一端》),這點和貝拉塔爾很像。 阿基《火柴廠女孩》也有提到「天庵們」的事情。 阿基的電影對白不太多,演員總是在抽煙。 演員說的也不是生活語言,而是「帶有冷冽的黑色幽默」的話語。 阿基導演做過很多工作,他說自己1989年之前做過超過40份工作,這些經歷是他「勞工三部曲」的養分來源。 阿基導演有寫過影評,受法斯賓達的電影影響。但有傳言說阿基之前沒看過法斯賓達的電影。可能就類似有人說侯孝賢的電影很像小津安二郎,然後侯孝賢才去看小津吧…(雖然不太可能…做為專業影評人/電影創作者沒可能沒看過這些名導演。) 阿基和他哥哥都是芬蘭的名導演。但他們現在都不住在芬蘭了。 阿基的夫人是一位畫家,阿基電影裡面的有些畫是她夫人畫的。 金馬影展一次可以放200多部片子,但也無法展現阿基導演的每部片子。 今年金馬影展除了新片《希望在世界的另一端》(新片是吸引觀眾的鉤子),還集齊了「勞工階級三部曲」,也放了阿基的第一部片《罪與罰》。 現如今用「作者論」的觀點倒回去看,阿基導演也算蠻從一而終的。 阿基會拍《罪與罰》,是因為看過楚浮訪談希區考克那本書,希區考克一直在讓助理去買劇本(如果希區考克本人去買,版權費應該會爆貴..) 希區考克覺得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翻拍成電影,比如希區考克從來不碰杜斯陀耶夫斯基的作品。所以阿基就想挑戰希區考克的說法。 《罪與罰》被阿基改編得有點不像原著了,地點也被搬到了赫爾辛基,但是氛圍和原著還蠻像的。男主角周圍的人意識到男主角是兇手了,但是周圍的人沒有揭發他,因為不揭發就可能有某種「獲利」。最後男主角講了很有哲理的話,談到人類恆久性的孤獨。 阿基第一部片《罪與罰》就拿到了芬蘭的新導演獎(芬蘭年產電影十部左右而已…競爭比較小…笑)。 《天堂孤影》是阿基和Kati Outinen還有Matti Pellonpää合作的開始。 Kati現如今還一直和阿基合作。 《天堂孤影》今年金馬的預告片剪接的一段,很像《彩雲飛》,只是是「恐龍版」(誤…),男女主角就坐在沙灘看海,然後男主角Pellonpää撲倒Kati,Kati原本在抽菸,撲倒以後,鏡頭拍的是Kati手中的煙。 但其實這部片沒那麽浪漫,在講勞階級的友誼和愛情,是非常現實的。這部片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男性的情誼。 男主角是清潔隊員,想要自立門戶,但男主角朋友出了意外。女主角是超市收銀員。因為一個創可貼,男女主角建立起關係。後來,女主角找到了新工作,但也和經理之間出現了某些情愫。女主角搖擺在清潔員男主角和服裝店經理之間。這真的是宇宙難題,女主角該如何選擇?女主角最後問男主角「你可以養活我們兩個嗎?」,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句號,因為女主角其實已經下定決心要和男主角在一起。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女主角是瞎子,卓別林偷看女主角,女主角澆水澆到了男主角。男主角一直幫助女主角,但女主角誤以為男主角是一個有錢人(聽到卓別林從車上下來),才開始向他賣花。卓別林付出一切,而自己鋃鐺入獄。女主角發現男主角不見了之後,誤以為自己想多了,自作多情以為男主角幫她是對她有意思。卓別林最後出獄,有小孩子欺負他。女孩子已經開了花店,眼睛好了,她看到流浪漢卓別林,女孩給卓別林一個銅板,卓別林不要,說他只是想要一朵花。女孩一碰到卓別林的身體,意識到卓別林就是之前幫助她的人。這一刻,女孩子要不要問卓別林?女孩一直以為是富人在幫助她,如果她問了卓別林,那她之前的夢想就破裂了。這很殘酷。 伍迪艾倫就沒有卓別林這種境界,《曼哈頓》最後,女主角就說給她六個月的時間,等她從倫敦回來就給男主角答覆。 《新橋戀人》,女主角快自我放棄了,到橋邊,然後遇到了男主角。後來,男主角想要燒掉所有的報紙,不小心燒死人,男主角就入獄了。最後,男主角跑去找女主角,在塞納河畔談判,最後兩人一起掉到河裡面(很恐怖…導演還故意拍到兩人要被漩渦捲進去),到最後女主角應該回到男主角身邊了,因為導演讓整個巴黎都在放煙火。好啦,對於煙火應該是理解成祝福的煙火,是導演對跨越階級的愛情的禮讚。 《浮雲》最後,一個俯角拍男女主角看天空。但電影中的壞人依舊存在。阿基不喜歡拍暴力,他不迴避暴力,只是不拍出來(省略暴力的過程),非常短促地交代了醜陋的暴力。 阿基知道這個世界的殘酷,所以才給男女主角最後的關懷。 阿基先想好題目,再寫劇本。他寫劇本很快。 阿基每次都想給角色悲慘結局,但最後都因為同情角色,所以給了一個稍微緩和的結局。 阿基導演的《亞麗爾號》,有點在幸運悲劇幸運悲劇之間搖擺。男主角獲得一輛敞篷跑車,但是北歐很冷。男主角被搶劫,只剩下跑車。男主角因為跑車,遇到了開罰單的女主角。男主角後來入獄,卻遇到了一直幫助他的人(Pellonpää飾演)。 阿基拍搶銀行很容易,就是男主角進去,然後出來,撒了一些錢在街上。 聞天祥一開始不喜歡Kati這個演員,他真正喜歡上Kati是在《火柴廠女孩》。而且這個《火柴廠女孩》的女主角最後沒有離開。 《火柴廠》敘述重點在女主角身上。女主角是平凡的在火柴廠工作的女孩,生活很單調,她和父女關係冷淡(女主角買一件裙子都會被父母打耳光,有點像《鋼琴教師》)後來女主角穿上洋裝,遇到了一個男人,她以為自己遇到了真愛,但這個男人是渣男(很通俗劇)… 後來女生還寫信給這個男生,直到女主角落款,觀眾才知道女主角叫什麽名字。(看到這,聞天祥覺得自己快落淚了),落款其實包含著對未來的想象。所以當這個想象破滅,女主角最後玉石俱焚,也是可以理解了。 阿基很崇拜布列松和小津。 (……時間不夠了,講座草草結束…………)

 6 ) 天无绝人之路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芬兰人普遍社恐,在公共场合哪怕排队这都要保持两米的距离。在当下的疫情时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习惯,但我一直好奇芬兰人如果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会去挤地铁么? 段子归段子,但是看芬兰最有名的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你的确能感受到芬兰人在交流时的冷漠。阿基的电影永远是那几个演员主演,在电影中,也永远是一副扑克脸,无论碰到喜事或遭遇不幸,他们都保持着冷漠的表情,仿佛多挤出一丝微笑或多皱一下眉头会给自己加上很重的负担。 这次观看的《浮云世事》上映于1996年,彼时阿基的老搭档马蒂·佩龙柏刚刚去世1年(阿基也在电影中安排了缅怀老友的一幕)。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阿基的老配方——冷幽默:不苟言笑的表演中,冷不丁就会有一句让你会心一笑的台词。此外,这部电影还让我发现了阿基的场景很像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的作品,高饱和度但偏深的配色、孤独的空镜头、人物眺望窗外的侧影,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传达的情感,都像极了霍珀的画。 电影采用三段体叙事,在第一部分我们看到女主角艾娜是一个餐馆领班,他的丈夫凯瑞是公车司机,夫妻俩都是标准的蓝领。他们生活并不富裕,但也不算清贫,虽然两人平时交流带着标志性的扑克脸,但从细节能看出来夫妻感情很深。 然而,两个人接连失去工作,不得不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局面。要强的凯瑞不愿领救济金,坚持找工作的他碰了一鼻子灰;艾娜尽管业务能力出色,但是其他餐馆嫌他年纪太大都不愿雇佣,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雇主,还是个骗子,让艾娜损失了一大笔钱,凯瑞孤身一人去讨债,结果被揍得头破血流。 陷入绝境的两人终于等来了转机,艾娜在一次求职过程中偶遇自己的老雇主,善良的老太太决定投资帮艾娜开一家自己的餐馆。开业第一天,迟迟没有顾客上门,夫妻二人忐忑地等待着。好在阿基一向是一个温暖的导演,这部电影最终也向他的其他作品一样,有一个温暖的结局。 最后一个场景,忙里偷闲的两人站在餐馆橱窗外,抬头看天,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天无绝人之路,不堪的往事就这样在笑容中被消解了。

 短评

下岗创业指南。“新无产阶级”,小资、中产式的审美、雅致,无产阶级劳动者式的窘迫而危在旦夕,越看越觉得不似考里斯马基之前的趣味,特别是屋里的画作、sony电视机,像是佩龙帕一贯的角色所可能的一切,最后的确提及纪念他。儿童肖像、墓地,都是佩龙帕。活着就有希望,苦尽甘来,痛仍在。

8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Kati Outinen的演出总是一再令我明白,表演其实不是单靠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几乎没有表情的表情和音乐,就完全可以表达情绪。Matti Pellonpää孩时的照片放在书架上,Kati擦拭书架、凝视照片、转身、头靠在书架边上,这一段表演用来怀念Matti,几乎没有表情,但可以看到她的呼吸、颤动和怀念。2021.11.13 是啊,今天看的三部阿基里的Matti,第一部是可靠的垃圾处理工,第二部把我埋在垃圾堆里,第三部用照片怀念这个本来写给他的角色。看阿基的电影,芬兰给我的感觉不是社恐,而是永不低头的骄傲。

1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去买电视看吧,反正钱也还不起了;去看场电影吧,无论如何生活也不会再差了。喜欢上完夜班,在风雪中搭上你的电车后的轻轻一吻;喜欢无论去了哪里,回到家都要带回来的一束花。所以任你卖了车、输光钱、丢了工作、体检没过,都愿意无条件信任你。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搀扶着过一生,总好过酒杯里盛果汁。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芬兰语跟瑞典语没有亲缘关系,但高元音饱满到裂化还挺像的……考里斯马基太会调动共情了,结尾真的是胸口一块大石落地的感觉,观众跟角色的心理是绑在一起的。不知道芬兰人居家的布置与配色是不是这么简约,但发现了一处导致强烈舞台感的因素——家中内景用的是硬光,人在墙上留下浓重清晰的影子,这似乎是非特殊表达时很少会采用的打光。

18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力荐

89/100 “影像-情境”。考里斯马基对北欧风格的捕捉太精准了,静息态固定机位,机械式的镜头平移、人物调度,在舞台化布光中,一种可观看的、同时又带有间离的“情境”逐渐产生。引入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异化(失业情况下的小资产阶级事实上是被无产化的),人物在社会情境中,人物在家庭情境中。可《浮云》却并非聚焦于社会学的,而是哲学的、贴近人物的。失业不接受救济,这份固执的尊严充满着加缪式的、对生活荒诞本质的反叛。形式上还是冰冷的,与独特的行为冷幽默、与摄影机构建起的影像交融,升华为独特的北欧气质,在收尾的俯拍下给予出恰到好处的温暖。

21分钟前
  • 布拉德家小皮特
  • 力荐

目前最喜欢的一部阿基,开场一曲爵士就让我完全深陷。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不摆出苦大仇深的姿态,面对苦闷又煎熬的生活,电影拍得沉静、舒服、熨帖。极简的影像风格一下让我想起了韩松落曾经写过的一句影评:“又冷,又洁净,又暖。”共渡难关的夫妇,互相帮扶的老友,一抬头,就能看见希望的天空。

2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高福利国家也不是阳光普照的呀,也许不小心你就身处阳光找不到的阴冷角落。

2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生活就是在你顺风顺水时给你当头一棒,在你触到谷底时绝处逢生。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贫贱夫妻百事乖,浮云偏逢漏屋雨,静如小津冷如松,道是无情却有情

3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在失业的痛苦日子里就是要看看这黑色幽默的励志片。当然这种结局反倒让我觉得现实生活更加悲凉得多呢⋯⋯

4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Aki标志性的东西都在,比如对比分明的配色,比如让人物从镜头里走开,又比如Outinen……但我就是没法接受。用音乐把空间添得满满当当,甚至让演员做一些卡通人物才会做的表演,这样的Aki不是我认识的好Aki。

44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1、这是把人往死里逼的节奏,一点点掐着人的喉咙,在你胸闷的快要爆裂,绝望的即将窒息时给你一点甜。2、还好有点甜,这时候阿基兄还给人一点希望,《薄暮之光》里还那点希望的光都被他黑了。时间改变着一切。3、音乐美的很有生活质感!

49分钟前
  • Gemini
  • 还行

阿基这部拿捏得真好,风格、情节与情感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苦情戏用他这种颇为布列松混合小津式的极简方法有效避免了煽情,但文本对社会暴力结构的深刻揭示又精确地使人物令人同情。矛盾的解决方式虽不无降神之嫌,但也是个"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表述(新饭馆叫“Työ/work”哦),订饭还要靠工联

5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在之前总会觉得在表现形式上与布列松的电影很相似,都是不强调表演的“影像写作”。但在精神上看着越多越区别明显,虽然是北欧的阴冷,永远低饱和的调子,但无论生活处境多凄苦、多郁闷,你是不会在人物的脸上看到一丝愁容的,更不用说是哭泣了。若人生只是一出排演好的戏,那何苦悲惨流泪。

55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下崗再就業,苦澀生活中又帶有濃濃溫情。再加上些許冷幽默。不過結尾的這份美好又是那麼虛無縹緲而不切實際。某種角度和黃宏小品一樣。讓人不由得想哼起劉歡的那首歌: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

5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原来是餐厅电影!!!一度以为考斯基是不是觉得,整个世界永远处于经济危机,但或许他只是关注这些卑微、体面又想自食其力的底层人物。从电影院跑出来要求退票的一幕太搞笑了——虽然表面上一点都不好笑。然后,厨师油头粉面的回归更搞笑。只能说,结尾太温暖。

1小时前
  • 木卫二
  • 力荐

困境的产生 相濡以沫的爱情 他带来的那束鲜花 无一不让我想起法斯宾德的《Ich will doch nur, das ihr mich liebt》不成想的是,这一部我竟然哭的更厉害。难以自制。

1小时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混合喜剧元素的悲剧,最后是放晴。那些风格化(室内场景设计也是)的冷幽默(鸡怪的太对我胃口),令人想发笑,却又笑不出来。在结尾,摄影机的俯视对应男女的仰视,回想开头的爵士乐表演,镜头从仰视到平视(带出餐厅没聚神的客人),最后变为俯视,既伤感悲悯又温情。其中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

1小时前
  • 畸小山
  • 力荐

无产阶级,移民话题,鲜花,御用女主角,对空间和色彩的运用,考里斯马基让我梦回法斯宾德了。如果拿本片和《恐惧吞噬灵魂》对碰,无疑是法斯宾德的胜利,《薄暮之光》也不敌《狐及其友》。但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考里斯马基的电影苦涩仍有希望,法斯宾德将冷漠进行到底。一个无关紧要的巧合,1982年法斯宾德去世后不久考里斯马基才正式开启自己的导演生涯,我假装听到了续曲。

1小时前
  • Syfannn
  • 还行

目前最爱的一部考里斯马基电影。1.尽管围绕着失业下岗的主题,且大半时间人物命运与心境都渐次跌坠下沉,但阿基却大胆地摒弃了灰暗阴郁的纯冷色系,对每个场景的色彩都做了精妙调配,室内后景多为淡蓝色,暖黄为辅,红色(尤其是女主的酒红大衣)点染其间,整体多用降低饱和度的红黄蓝绿,甚而接近于莫兰迪色,美观耐看又冲淡了悲凉情绪。2.又见内敛克制的冷感表演,与浓烈抒情的配乐相调和(片头钢琴爵士与[lonesome traveller]太棒)。3.本片呈现的亦是从小资意外滑落至无产者再竭力回升,以及女性自助与拯救身边男性的历程,男主那份宁可饿死也不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自尊心令人五味杂陈。4.阿基依然以画外音的手法间接回绝暴力,一如制服疯狂厨师与男主被揍的场景。5.影院中的激烈战斗声、红色售票墙vs[地球之夜][钱][亚特兰大号]海报。(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