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HD中字

主演:Ève Francis,Edmond Van Daële,Philippe Héria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192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洪水 剧照 NO.1洪水 剧照 NO.2洪水 剧照 NO.3洪水 剧照 NO.4洪水 剧照 NO.5洪水 剧照 NO.6洪水 剧照 NO.13洪水 剧照 NO.14洪水 剧照 NO.15洪水 剧照 NO.16洪水 剧照 NO.17洪水 剧照 NO.18洪水 剧照 NO.19洪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洪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Though Delluc's career was short-lived, it burst vigorously(7 films in 4 years)that it forever left its imprint on french cinema history, and they rightly honoured him by giving the annual Prix Delluc to the best French film of the year.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reation of influential cinema  journals like Le Journal du Ciné-Club and Cinéa, founding numerous film societies, writing countless articles and coining the term "cineaste". Delluc believed that films should be set in the natural without elaborate posturing, and characters should be portrayed in an intimate way where the past and present, illusion and reality can be correlated, all considered to be avant-garde at its time. He died only a few weeks after the shooting of The Flood at the age of 33.河畔须臾不速之客向往的生活2019地下诊所第一季白肌肤的美女回到藏身处洗浴之王多彩人生野战惊魂历史入门101桌球少女寻找酷巴熊哼哈二亲家伸冤人第三季长城大决战黑金高墙第一季单身家长第二季精灵怪物:疯狂之旅 (国语版)天真遇到现实盐田区长二代宗师卧探屠龙小鸟之翼第二季九州缥缈录动画版少狼第五季半个尼尔森我喜欢的妹妹但不是妹妹世界上最美丽的我的女儿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我的冤家是条狗住住2乘风第四季第六号宿舍新济公活佛DVD版身后事昂首志冲天欢迎陌生人真味小和尚42号传奇我的野蛮女友街头流莺如此多情两张彩票防震

 长篇影评

 1 ) I have faith in people

当我看到这位NASA的博士采访部分的时候,我愣住了。流泪。暂停。然后倒带回去把他说的话一字一字写下来-----

Dr.Piers Sellers(Astronaut.Director,Earth Science Division,NASA/GSFC):So I,I,you know ,at the end of all that I became immensely fond,more fond of the planet.

which I never thought about when I actually just live on the surface.I'm also kind of fond of the people on there,too.It's like being taken away from your family and coming back.And um,you know .I wish it all well.

I,uh,just before Christmas I got told I got pancreatic cancer.stage 4,so it's also elsewhere in me,not just in one place.

So um,you know,the,the odds are I won't be around for very long.you know ,it's a very small chance of survival .

So,uh,that's really motivated me to think about what 's important to do,and what can I contribute in the time I have left.

So this is a model simulation of the earth,now,we have about 20 satellites that are dedicated to looking at the earth ,every day.One looks at the clouds,one look at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OCO" looks at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All this Information comes in, and this is the tool we use to do climate simulation.here's an example of one thing we could see:this is ocean surface temperature,as measured from space.This is the whole world's surface temperature.

You can see the poles melting,there.

I have faith in people.I,I really do have faith in people. And I think that once people come out of the fog of confusion or an issue, or uncertainty about an issue,and realistically appreciate it at some level,the threat,and they're informed of what the best action is to deal with it,they got on and did it. And what seemed like almost impossible to deal with, you know ,become possible.

 2 ) How fast is the climate warming?

我们到达临界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这是新冠疫情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12月31号发布通告,1月23号武汉封城,几十亿的民众在全球浑浑噩噩地干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有一场灾难,然而到现在却是铁板钉钉的发生了,而且还会越来越恶化,气候变暖是不是这样的呢?我恐怕是的,这将是多么恐怖的未来。

那么有多快呢,他们将在什么时候到达临界点?什么时候我们全都会变成气候难民呢,什么时候气候变暖或者是生态灾难,气候灾难会让所有人像这次全球疫情一样十分的恐怖紧张,几十万人,甚至是几十亿人在家里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威胁。

全世界的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他们拥有着最大的原料生产场地却拥有着最需要欠缺的,最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他们在整个全球的供应链中处于价值最低的地,被剥削压榨的最狠,但是他们却要付出最高昂的生态保护的代价,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如果这样继续的话,他们的生态环境会率先失败,率先出现危机,然后他们本国就会出现气候难民,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的格局,在未来的这50年当中,气候或者生态灾难还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

这不仅需要全世界政府,科学家,民间组织,联合国的团结协作,还有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是劳工阶层的中上游最有知识最有学问的,还有闲暇时间那部分人能关注一下。他们才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才是气候变暖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对抗化石燃料,有利于集团的唯一的。唯一的手段就是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气候灾难导致的问题。这需要不停的抗争,需要普通百姓持续不断的教育,需要越来越多像本次纪录片儿一样的人进行更多的宣传,这将是一个漫长痛苦曲折的道路。

这部影片包含的负能量太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将马斯克那样的电动加工厂,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新能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的永续能源来帮助我们减少污染。

一个体系的溃败不一定非得从中心开始,也可以从外部开始逐渐蔓延到中心,最后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这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天吧

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觉得他们能缓解啊,能纠正,能改变自己的生产关系,能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能更加的敏捷,他们无法根本上去解决这一点。全世界的资本转移会导致更多的生态问题,更多的气候灾难,也是全世界在各个国家相继又发现了巨大的油田化石燃料,恐怕会更加的摧毁全世界的生态气候。

气候与经济,气候与争执将是未来很多年的主题,在对自己的碳足迹收税这件事情上,在国际上会引起非常非常多的争端。这里不仅有气候变暖这样的生存问题,还有国际间的政治利益分配,普通老百姓的人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议题。

 3 ) 在洪水来临之前,我们甚至不会买一个救生圈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看到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布满了大地,他们贪婪暴虐,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欲望捕杀动物、破坏生态,令大地满目疮痍,痛心的上帝决定引发洪水清除一切,但在准备清洗之前他又心生慈悲,决定把这个灭世预言告诉善良的普通人诺亚,并把存活下去的方法也告诉了他。诺亚依据上帝的指示在洪水来临前修建了诺亚方舟,并把所有的动物物种带上了方舟,最后洪水来临,大地被洪水淹没,诺亚一家通过诺亚方舟逃过一劫。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那引发洪水的就不是上帝,而是我们人类;被淹没的也不是全部大地,而是我们最喜欢的百货商场和贸易码头;能登上方舟的也不是心地善良的诺亚和物种,而是极具权势的政客和资本家和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想办法进化出腮和鳍。

为什么我们会引发洪水?直接原因是打破了地球的碳平衡。因为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太多而吸收的温室气体太少,留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太多令大气升温从而溶解冰川,引发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和岛屿。为什么我们要打破碳平衡?因为我们为了启动空调的电能而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为了吃鲜嫩的牛肉而把绿地变成养殖场;为了生产棕榈油而热带雨林变成种植园。

作为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花两年多时间走访全球,身体力行去见证全球变暖的变化和拜访社会各界人士,上至基督教教皇下至印度普通民众,寻访他们对全球变暖的看法。纪录片以冰川消融为开头,见到了人类为了开发放火烧林的景象,见到了因全球变暖而死亡的珊瑚的景象,见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对使用化石燃料的态度,了解了支持化石燃料背后的资本集团和其惯用伎俩,了解了全球变暖对我们环境会造成的具体和预测影响,了解了征收碳税和新能源是走出目前困境最切实可靠的方法,纪录片到了高潮:教皇出来呼吁教徒们关注气候问题;瑞典作为发达国家通过国民自下而上的提案最终决定放弃所有化石燃料;100多个国家最终经过激烈的商讨达成巴黎协议。结尾处莱昂纳多回到影片开头的演讲台,他站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演讲台上,作为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就已经达成的巴黎协议发表演讲,最后鼓励人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去为全球变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电影来说这是个完美的结局,但不幸的是现实并没有结局,随着美国撕毁巴黎协议,这场声势浩大、众志成城的运动被当头一棒,前途蒙上了一层阴霾。

打破地球碳平衡的最主要因素是使用化石燃料,从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实质是各国领导人商议限制和减少碳排放,就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减碳目标达成一致协议。对目前这个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框架的世界来说,减碳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意味着强制改变能源结构,基础建设和GDP增长速度放慢;对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复苏延缓;对特朗普来说,意味着一点也不American first。所以特朗普上任半年后就退出了巴黎协议。

虽然支持全球变暖这个结论有超过70%的科学家,纪录片中也表达了支持全球变暖的观点,但现实中还有30%的科学家反对,我们还要倾听反对者的观点。纪录片中提醒我们要注意反全球变暖论背后的政治意图,那我们同样要注意全球变化论背后的政治意图。反气候变迁者不认为我们的地球在变暖,或者即使地球在变暖,也不认为是我们的碳排放导致的,他们的理由是地球曾经有过间冰期和暖期,这一点点的气温变化根本不足为奇。确实如此,46亿年前的地球表面还是翻滚的岩浆热汤,地球也有过表面被冰覆盖的冰河时期,地球并不是一直都像现在这样适宜我们生存。如果全球变暖不受我们的客观行为影响,那我们做什么回天乏术;但如果是我们的行为导致了全球变暖,那我们再不制止我们现在的行为,我们同自杀又有何区别呢?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制止现在的行为,减少碳排放呢?

那么,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纪录片给出的答案是:来得及,只要我们(美国人)选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总统;只要我们少吃牛肉或用鸡肉替换牛肉;只要我们少汽车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只要我们多投资新能源和减少化石能源补贴。现实是:不行。

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美国总统?你看特朗普像不像。不要以为美国总统只是资本财团的傀儡,他同样是美国人民主要意志的代表人,纪录片中的奥巴马从反对同性婚姻到支持同性婚姻就是美国人民主要意志的体现,所以与其选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总统,还不如让大多数美国人对全球变暖有所了解来的实际。纪录片中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到:相比起让人们每天开车前都想要自己对气候做了什么这种道德质问的方式,对碳收税是目前最有效的减碳措施,美国企业也被征收各种污染税来支付治理环境的费用且这套体系已相当成熟完善,但企业和全体美国公民是完全不同的利益体,纪录片里面也说了,没有哪个总统推行碳税法案会被通过,更不会有总统候选人会以碳税为参选口号,不管这个碳税是增税还是改税。至于新能源,像特斯拉总裁马斯克说的,只要100座超级太阳能电池厂就能解决永续能源的问题,如果马斯克说的是真的,那能源危机就永久解决了。借用纪录片里面印度科学中心的纳兰教授质问莱昂纳多的一句话:“中国和印度都在为开发新能源做了这么多,人均碳排放量是印度人32倍、中国人10倍的美国人做了什么?”是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莱昂纳多在开车回去的路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以逐利为本质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成熟技术的新能源并不会得到资本的青睐,更别提它的对手是廉价、成熟和稳定的化石燃料。

那么我们从自己开始怎样?本来政治、资本这种东西就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把环境保护教育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让人们自发保护环境。但现实往往是:连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规则都难以约束的东西,要求用道德良知来约束根本不现实。如今碳排放在民众里面已经形成囚徒困境:只有所有人成为低排放者才能有可能抑制全球变暖,但其中只要有一部分人继续享受高排放生活那所有人都会完蛋,依据博弈论的观点,所有人最终只会享受高排放生活成为高排放者。

你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看到了地球的伤疤和人类的丑恶,决定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定决心不再吃牛肉、减少开车出行和节水节电。过两天你就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去牛肉火锅店大吃特吃;嫌天气太热而开车出行;因加班而在公司吃用一次性塑料盒装的快餐。你刚被那些因开拓棕榈油种植园而焚烧的热带雨林的画面看得揪心,并下定决心不再使用含棕榈油的产品,过两个小时你就会在网上看到最新季的清凉短袖出炉,想着这个短袖和上周买的裤子很搭的你就会动动手指头下单,而制作这件短袖的棉花就是来自因时尚快消品大量生产而原材料紧缺,被喷洒过度农药和生长激素,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过两天你穿着新买的短袖到街上参加环境保护运动,运动组织人员给你一块写着“拒绝农药,还我净土”的牌子,你举着牌子跟随着游行队伍随波逐流,到了晚上你回到家,在网上发布一条配有今天游行的照片,配上文字:“保护地球”。

地球需要谁保护?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人类给爬上珠穆朗玛峰顶端的这种行为起名为征服世界之巅,于是在近几十年来在登上装备和通信设备大力发展下,各种人以各种理由去攀登珠峰,这些人前仆后继的上去,少数人才能活着下来。上去的人大多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和挑战极限的欲望,但这些看似崇高的精神只会让珠峰上徒增尸体、粪便和塑料。因为珠峰的低温环境让这些尸体、粪便和塑料几十年的完好如初,当然,病原体也是。到了如今,珠峰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和最高的病原体培养地,成为了下游几十亿人的潜在水污染源,迫使尼泊尔人组织名为珠峰清道夫的队伍上山清理垃圾,消除潜在污染源。是珠峰自己成为垃圾场和潜在污染源的吗?是患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清道夫们上去清理尸体和垃圾是为了拯救珠峰吗?是为了拯救人类。珠峰不需要谁来拯救,它甚至没有嫌弃那些有可能夺走人命的病原体;地球也不需要谁来拯救,需要人类拯救的只有人类。

世界上大部分人生活在沿海地区,不是热带雨林的伐木场旁边,也不是受极端天气影响而颗粒无收的印度农民家隔壁,更不是日渐消融的北极冰川之上。我们打开浏览器,会看到一篇关于企业家贿赂政府获得林地开垦权的报道,同时还有无数条娱乐新闻和可爱猫狗的照片;我们周末在家搜索电影,会看到这部由影帝莱昂纳多主演的纪录片《洪水泛滥之前》,同时还有十几部超级英雄的电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会关心全球变暖。现在英国关心的是脱欧,欧洲关心的是难民,美国和中国关心的是中美贸易战,叙利亚关心的是内战,在这些事情面前,环境不是重要的,即使它可能是致命的。没有真正的身临其境且深受其害,人类是不会恐惧的,况且还是已经被消费主义支配了几十年,早已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人类。

 4 ) Before the hell.

前一阵偶然关注了Leonardo的社交媒体帐号,看他每天发的都是些环境调查之类的图片。我以为是团队在建立媒体形象,直到前两天看到这部纪录片的预告,才知道影帝其实是联合国环境大使,身体力行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其实Leonardo的电影好像都没怎么看过,但是善用影响力去保护环境的Leonardo,真的很迷人。他在纪录片里面特别可爱,一手拿水果一手拿胡萝卜喂猩猩,“你吃哪个?水果是吧,我就知道是水果,不来点儿胡萝卜吗?”

最早听到全球变暖的时候是小学时代,但那个时候我生活的小城市里面汽车还很少,每天傍晚都是红彤彤的火烧云遍天,所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之类的事情,只是一个加分项的概念,不做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果,或者这后果会跟我有什么太大关系。我记得小时候跟我妈推脱放学在外面玩太晚不回家的时候,很悲壮地说过:“不是我不想学习,是我担心以后就看不到这么蓝的天空和这么美丽的火烧云了。”诚然这是一个很好笑的借口,但似乎小学毕业之后的那几年,火烧云真的慢慢淡出了我的记忆。

这件事情从标语变成了一种私人化的顾虑,可能是看了一些科幻小说后意识到这颗星球并不是无边无际,坚不可摧,它只是黑暗中的一个脆弱的蓝色小光点,需要被好好照顾;可能是看到从前喜欢的人十分在意自己制造的垃圾,并总会细心地分类,暗暗想向要靠齐;也可能是最难过的时候,给过我莫大安慰的那些漂流云朵和大树摇摆枝叶的声音,让我害怕去想象一个没有它们的世界。

有科学家作出数据图表显示说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碳排量急剧上升,因此接着收到了各种各样的恐吓信,政客企业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发言说全球变暖是个谎言——“有人竟然会骄傲到相信人类这么弱小的存在能够改变地球?”

不吗?

格陵兰岛的白雪皑皑的冰雪幻境在瓦解,古老的冰川融化开始露出黑色的地表;海底生态系统被一步步破坏,珊瑚大量死去,一位海洋科学家用了“criminal”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对地球的破坏,人类正在反转着自然界几千万年的演化进程;为了发展棕榈油产业供给方便面零食饼干麦片的跨国企业,世界三大热带雨林之一的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被烧毁种植棕榈,一场森林大火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于美国经济一天所产生的全部碳排量。不仅仅是食物,跨国企业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全球产业链条,让我想到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快时尚”的论文,高街品牌每年最多的有五十二季新衣,所以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从棉花种植到生产都会加速压缩,于是许多种棉花的土地由于被喷洒了太多的农药催长素最终完全失去生命力。看到最近NASA的一个数据说,初秋这个时候通常是每年二氧化碳含量最低的时候,因为树木经过一个繁盛夏天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当叶子随秋深落下,不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变弱,还会因为叶片自身分解而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九月的碳排量通常被看作最低值。工业革命前我们的碳排量是280ppm,而今年的九月,碳排量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400ppm,也就意味着这个数字如今是我们的新基点,只会向上,很难再有回头的机会了。

影片开始的时候,Leonardo展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视觉记忆”,荷兰画家超现实主义鼻祖Bosch的《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版画分成四部分,版画外翼《Creation of the world》,幽暗的蓝色星球像沉睡还未苏醒的婴儿,等光线与生命。打开,左边名为《heaven》,充满基督寓意的创世纪图景,亚当夏娃,远处分散的动物,飞鸟成群,简单,愉悦,充满希望;第二部分是《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伊甸园繁衍出了生命,恶魔的灵魂混在过剩的人群里,欲望生长繁茂,禁果成为每个人的玩具;直到第三幅,《Hell》,天昏地暗,没有蓝天碧水,身体也不再可爱,死亡毁灭溶在鬼魅的桔黄灯光与黑色河流里。

希望我们不要走到第三幅的图景。

 5 ) 环境急需一场“新文化运动”

  全球变暖的世界现状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哪怕有可能矫枉过正,这也是为数不多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如果这还不够,如果思想撼动不了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对政府的控制,那么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运动是有必要的,要让这个集团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让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利益集团用金钱换来的公知背书没有受众,让群众中没有这样的土壤。事实上,也许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已经是如今客观存在的一个阶层了,就像地主。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许有的人心怀良知,但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要么改革,要么摧毁。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有一场能源意识的“新文化运动”能够进行。 特朗普煽动起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中国的敌视,让民调改变,让此前中美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破产,让未来本可能进行的合作流产。俄乌冲突搅动的世界局势,让德国等原本已经向新能源转变的国家不得不回到化石能源的老路上,推迟新能源化的时间表。 我们的同情心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有用,因为少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改变不了大局。只有少数派成为多数派,无论是掌权或是用其他方法影响大众认识,才能让这种观点发挥最大的作用。 奥巴马引以为豪的巴黎气候协定仅仅在两年后就失去了世界碳排放量第一国家的支持,被美国扔进了垃圾堆,成为压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工具。要想进行新时代下的新文化运动,需要全方位的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发声,引导舆论。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只有声音、文字和图片的战争。   除了舆论,还需要科技发展把新能源成本降低,这要求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中,资源再分配。这也促使企业转型,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转型,而化石能源集团要么艰难转型,要么逐渐衰落。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我们要的是加速它的过程,毕竟,我们等不起了,环境保护分秒必争。

 6 ) 是作业,记录一下

1. 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方面的严重影响? 全球变热,气候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见到了异常极端气候模式。 因素:1.国家大多数的经济基础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了得到新能源,移除山顶获取煤炭,用水力压裂法汲取天然气,海域钻井开采石油和油砂,这会摧毁大面积的森林,溪水和河水被毒素污染,对野生动物,当地社区造成严重影响。 2.我们开车等日常生活方式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会导致气候变迁 3.燃烧化石燃料和其他人类活动 4.4生产牛饲料,牛咀嚼产生大量甲烷,释入大气层,从而造成更多二氧化碳 影响:极地冰帽融化,海平面开始上升,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更多更极端的天气,某些动物灭绝 生态系统:雨林从大气层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在树干,树叶和有机物质里,安全的释放为碳物质,但人们砍伐燃烧树木,就像引燃一枚碳炸弹,把大量碳排放重新释入大气层,形成雾霾严重。失去森林后动物流离失所,产生气候难民等 2. 北极冰雪融化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对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方面的破坏? 北极就像是北半球的空调,如果冰消失,会改变洋流,改变气候模式,会让洪水及干旱更为严重,海平面上升,格陵兰会消失,某些临海城市可能会因为海平面上升而消失。产生晴天洪灾(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通过排水管逆流到街道上洪水进入食用淡水区域 生态系统:曾经为十亿人提供蛋白质的珊瑚礁死亡,在过去三十年,有五成珊瑚消失了,人类拍出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海洋生物可能会发生改变, 3. 政府是如何应对洪水与海平面抬升的? 1提高税收,花费四亿美元在城市中安装帮浦(泵),提高道路 2洪水淹没岛屿,国家无法容纳更多国民,所以在别国购买土地,进行有尊严的移民 4. 气候学家的观点与政治议员或者大型利益集团的观点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冲突? 弗罗里达的官员在2011年开始颁布政策禁止使用气候变迁一词 他们不相信气候变迁,对帮助佛州改善气候不感兴趣,并在电视上混淆视听,并污蔑甚至死亡威胁作出气候变暖统计图的科学家 化石燃料利益集团资助一个否认气候变迁的大型回音室,找到具有公信力的人帮助造谣 5. 影像中展示的中国部分城市受到严重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经过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及城市化,现在变成了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制造工厂,大量的工业污染被排放出来 北京及山东半岛的煤炭消耗率相当于全美国的总煤炭消耗率 6. 印度与印尼现阶段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印度:印度的排放量是世界的第三大,印度煤炭蕴含量丰富,印度人口太多,能源使用量也相应增多 印尼:大量砍伐焚烧树木种植棕榈油,树木焚烧产生大量的碳,造成污染 7. 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有哪些方面的建议与看法? 建议:1让所有发电厂及排放量完全透明化,让他们在公众监督之下运作 2制作工厂地图,要求不合格的污染工厂改善违规问题 3说服美国人改变生活方式,使用太阳和自然能源 4让世界相信气候变迁正在发生 5人们改变饮食,不吃牛肉,换成另一种肉类 6研发风能,太阳能和电池供应能源 7政府制订永续资源使用法规 8减少其他税,开征负面活动税,碳税

 短评

中国有柴静,美国有小李子。小李子的待遇明显比柴静好啊,不过,fossil fuel 后面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大啊。#20161125

4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变暖?我可以很浪漫地希望,后代们能够看到冰封的格陵兰,看到深蓝的海冰;也可以很现实地审视它,不久它便会导致地球的剧变,抹杀人类的城市,激化人类的矛盾。当艺术依旧能够用浪漫来阐述一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们尚且还可以纠正它。

7分钟前
  • 林德
  • 力荐

从摩根弗里曼,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再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莱坞的艺人的确不一样。

8分钟前
  • LJ
  • 力荐

小李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是一朝一夕了,片子以小李的视角,像是小李对自己在环境保护这条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而路还漫漫,几场访谈,几次实地探寻,都比较有感染力,小李是真正地在借助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呼吁大众恳请大众重视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9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不如当年第一次看al gore纪录片来的震撼,但是已经决定take action了,少吃牛肉薯片,从自己做起。另:天下最贪不过奸商,天下最黑不过政客。

13分钟前
  • 某水
  • 力荐

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访谈,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讲了中国的污染,小李子并没有沾染上传统西方纪录片对中国的苛刻态度,说了污染第一也说了开发新能源的速度和能力世界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教育别人的时候还顺带把希望也扑灭了。印度直接了当地批评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停滞不前

17分钟前
  • 辛辛潮
  • 力荐

人人都能做到的两点:少吃牛肉,少买东西,尤其是成分含棕榈油的东西。Piers Sellers,NASA那位胰腺癌晚期、曾经在太空中飞过五百多个小时的科学家的话最感人。小李子真是不喜欢奥巴马啊,;)

19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能感觉出来,小李子本人很悲观。身处选出了特朗普的这个白痴国度,逆大势而大声疾呼是件既不讨好,也很容易徒劳的事情。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最终大家都会死。或许聪明的凯恩斯是对的,但小李子更有心,更像个人。

22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力荐

到今天還有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西方邪惡勢力搞的騙局!?這片是不是又“敏感”了?

25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力荐

因为胆小懦弱一直不太敢接触环保、灾难和战争类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但是这部纪录片不是说一味的在恐吓你这个世界有多糟糕,而是告诉你现状,政府的政策和现在你可以从哪些小事中为环保做出贡献,面对各种领导人物小李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26分钟前
  • 大扣子恐惧症
  • 推荐

虽然环保是一个老旧的主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并不认同,对此,小李子想出的说服办法是言传身教,跑遍世界,与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话,再辅以环境恶化的切实影像来敲响警钟。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奥巴马的采访,把奥巴马问的有点傻,关于继任者的问题令人发笑。

27分钟前
  • 猫苦艾。
  • 力荐

小李子讲的这些,我们早都知道了...所以看这一部感觉就是复述和强调一些已知的东西,不管是环保生态方面、还是政治意识层面…新鲜感和震感度打了很多折扣。即便是《海豚湾》团队打造,在剪辑、故事性上下了很多功夫,依旧是一部陈旧的纪录片。

2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没有一味地批判,对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居高临下地审视。接近公正与客观。莱昂纳多在我心里不仅是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Actor,更加是依靠自身影响力来践行责任的Environmentalist.

31分钟前
  • 電氣白蘭
  • 力荐

在如今无数明星作秀的现状下,莱昂纳多身体力行做环保,明星盈利是一方面,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怎样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大众带来效益,也应是所谓明星的义务之一。当然,除了对莱昂纳多明星效应的关注外,大家更应对这部纪录片本身的主题给予高度关注,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存或是毁灭,全握在自己手里

32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三年制作,全球170多个国家、40多种语言,免费播放!你们相信在国内找不到资源吗?!(国内敏感话题) 幸好可以翻墙!!

36分钟前
  • TinOO
  • 推荐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要怕麻烦,买东西吃东西用东西以前多了解一点产品生产背景。

38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现实不是电影,我们不能假装不知道结局。”看到后面好想大哭一场。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小李子基金会是最棒的环保基金之一,请关注!(这部同样很乐观,传达了些最需要的态度。(真希望小李子当总统!Elon Musk也超赞!

46分钟前
  • fro🌈t
  • 力荐

@影志 什么叫纪录片说的都是已知的事情 这些已知的没做好就是无知的,所以依然要强调和重复,你要的震撼感我宁可不要,因为破环环境造成的震撼影响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这就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什么陈不陈旧,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都不算陈旧。

51分钟前
  • 都怪北野武
  • 力荐

我想大哭一場

55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