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撤离

HD

主演:阿克谢·库玛尔,尼姆拉特·考尔,库玛·米什拉,普拉卡什·贝尔拉迪,帕鲁布·科里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阿拉伯语,马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空中撤离 剧照 NO.1空中撤离 剧照 NO.2空中撤离 剧照 NO.3空中撤离 剧照 NO.4空中撤离 剧照 NO.5空中撤离 剧照 NO.6空中撤离 剧照 NO.13空中撤离 剧照 NO.14空中撤离 剧照 NO.15空中撤离 剧照 NO.16空中撤离 剧照 NO.17空中撤离 剧照 NO.18空中撤离 剧照 NO.19空中撤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印度尽管国力不如中国,但撤侨的速度却不含糊。

中国军舰从冲突中的也门疏散了571名侨民。部分网友“以小见大”地从“印度尚未撤离全部侨民”看出了“中印国力差距”。但事实上,将单次撤侨的顺利与否和国力划等号并不合理,印度的撤侨行动也绝非想象中那样不堪。根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的报道,截至3月26日,印度在也门的国民超过4000人,其中预计有2500到3000人生活在目前被叛军胡塞武装(Houthis)占据的也门首都萨那(Sanaa)附近,其余的国民则分散居住在也门各地。通过海路撤侨的线路主要是从亚丁和荷台达(Al Hudaydah)进行,而印度侨民的主要聚居地萨那距离最近的海港也有近400公里,让这些生活在萨那附近的印度侨民穿越交战区前往海港难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另外,印度还答应在印度侨民全部撤离后帮助孟加拉国撤离其在也门的约2000名侨民。相较之下,中国在也门的侨民人数相对较少,只有不到600人,撤侨行动的规模要小很多。

 2 ) 当时中国是如何从科威特撤侨的

网上搜到的资料,供参考。
当时全世界各国纷纷从科威特撤侨。伊拉克开放了唯一的公路路线:科威特--伊拉克--约旦。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搜索下文提到的中国大使名字“秦鸿国 科威特”。

《紧急撤离科威特》
梅啸龙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下午4时,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当局多次照会各国大使馆:“伊科已合并为一个国家”,8月24日是各国驻科使馆必须撤离和闭馆的最后期限。
  当时,我国大陆在科威特劳工约有4700人,加上台湾同胞、香港同胞和其他华侨,共4885人。按照国内指示,这些人员须分六批尽快撤离。
  我所经历的是第二批撤离工作,涉及到的人员有:1818名大陆劳工、136名台湾同胞、15名香港同胞和一些华侨,以及我使馆部分人员,共计2000多人。我被指派为这批撤离人员的总领队兼外事组组长,负责此次安全撤离工作。
  时间紧迫,为了尽快拿到“特许通行证”,8月19日晚,我驻科威特大使馆临时代办秦鸿国和司机冒着生命危险,事先未经电话联系,在宵禁夜晚突然进入伊军司令部,与伊方负责人交涉办理“特许通行证”事宜,最终拿到了“特许通行证”。
  翌日清晨5时30分,我们按计划在科威特电力部广场集中后,分乘几百辆汽车出发。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外国人员要想撤离,只能按照伊方指定的科威特———伊拉克———约旦这条唯一陆路通道行进,汽车被定为唯一的交通工具。
  我们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恶劣的天气。从科威特经过伊拉克到约旦边境,约有1600公里的路程,大部分为沙漠公路。车队在沙漠中进行,仿佛身处“蒸笼”,坐在上面非常难受。
  虽然一路辛苦,但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的情谊令人难忘。
    行进时,大陆同胞的汽车突然坏了,就挤到台湾同胞的车上;台胞的汽车坏了,如果是小毛病,由维修班负责修理,无法修好的,就请台胞挤入大陆人员的汽车。
  由于出发仓促,有的大陆人员乘坐的汽车没有准备足够的汽油和水。当时在当地加油加水极为困难,价格昂贵不说,还要排长队。
  这时,台湾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动用了自己准备的大型油车和水车,凡是大陆车辆需要加油加水的,两位驾车的台湾小伙子亳不犹豫,主动热情地提供服务,直到加满为止。
  随着战争的升级,各国驻科外交人员、大量外国劳工匆忙逃离科威特,几乎在同一时间涌入同一条撤离通道,场面极其混乱。
  我们的车队继续前行,快到伊约边境时,又遇到了麻烦。由于伊拉克宣布临时关闭伊约边界,我们只能停下来,在伊拉克境内辛坝大桥下休息。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我驻约旦使馆加紧与约方交涉,为我们办理入境签证手续。经使馆交涉,约方为我方提供了方便,让我们撤离人员顺利通过关卡。直到那时,我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随后,为接运我国从科威特撤离人员,国内共派了数十架次飞机。据说,每架飞机在约旦降落一次,就要向约方支付一万美元现金的机场费。我国政府不惜代价,把数千名撤离人员全部安全接运出来。时至今日,每念及此,我依然自豪而激动。

 3 ) 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

看完电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列强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们安定团结繁荣了,才是对它们的最大打击!看完电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列强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们安定团结繁荣了,才是对它们的最大打击!看完电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列强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们安定团结繁荣了,才是对它们的最大打击!看完电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列强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们安定团结繁荣了,才是对它们的最大打击!看完电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安定、繁荣、统一、强大的重要性!列强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们安定团结繁荣了,才是对它们的最大打击!

 4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撤离科威特》是海湾战争发生时,一个商人带领17万印度侨民自救撤离科威特的真实故事。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科威特政府被推翻,王室人员流落沙特阿拉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悲催的科威特人惨遭伊拉克士兵灭绝人性的滥杀无辜。影片中,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原来,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前一秒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下一秒就有可能烟飞灰灭。伊拉克士兵一天之内就占领了科威特,各国大使馆及侨民纷纷撤离回本国。印度大使馆不负责任的撤离,导致 17万印度侨民滞留在科威特战区走投无路,像一群身陷绝境的待宰羔羊,人人自危,杀戮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等死还是逃离?这么多人,如何逃离是个问题。

影片的开场,主角兰吉特与科威特王子友好洽谈合作伙伴。兰吉特是一个在科威特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印度成功商人。无奸不商,为了利益的兰吉特可以挖朋友墙角,对于兰吉特来说,生意和友情分的很清,毫不介意承认自己就是个吸血的恶魔。兰吉特回到家,与妻子一起参加朋友派对,一段欢快的歌舞展现了兰吉特一家在科威特富裕、优越的生活。及在与司机的交谈中,表现出来对自己国家印度贫穷、落后的厌恶。对于已经融入当地生活的兰吉特来说,他拒绝印度认为自己是科威特人。

画风急转。一夜过去,一觉醒来,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政府被推翻,发现科威特人立即被就地处决。兰吉特去大使馆途中,路遇伊拉克士兵,司机被杀,自己也差点死于非命,被曾经给他当过护卫的伊拉克少校施救,许诺兰吉特可以带着家人离开科威特。兰吉特回到公司准备离开,在他公司打工的印度员工们期待他带着大家一起走。看着那些无助把希望寄托于他的员工们的眼神,兰吉特不顾妻子反对,毅然做出带这些员工及他们的家人一起离开的决定。科威特政府跑路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团结起来争取自救回到自己的祖国。兰吉特来到朋友超市,乐观的朋友们认为战争几天就会结束,美国不会袖手旁观。兰吉特告诫:”在这家超市的外面,没人认得你和我,我们没有立锥之地。我们有的只是身份,我们是印度人,不是科威特人。团结一致,我们举足轻重,四分五裂,我们无足轻重。”这番沉甸甸有份量的话终于打动了朋友们团结起来一起面对眼前的困境。

通过种种努力,兰吉特建立了印度侨民营地,最终克服困难险阻成功营救印度侨民回到祖国。当印度国旗在机场竖立起来那一刻,在场的每个印度人的心情是激动的,我也被深深感动着——没有国家的存在,哪有小家的安宁?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从来就不是大道理,此时此刻,就像男主角的一句话,孩子有事的时候还得找妈妈。

影片自救过程中还突出了男主角本性的善良和人性之美。在这些混杂的人群中,有一个躲藏在角落抱着孩子的科威特妇女,一旦被伊拉克士兵发现,大家都要受到牵连。人群中有个无休止抱怨的自私的老男人毫无怜悯之心要兰吉特把这位可怜的母亲驱逐下车。仅仅因为她是科威特人,离开这里这位无辜的母亲和孩子面对的将是死亡。兰吉特把这位可怜的母亲接到自己的车上,由自己独自来承担这份风险。一个本来唯利是图的商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展现出自己人性中最善良最可贵的本能。

整部片子情节紧张,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观众的心紧紧随着故事情节进展。做为这样一个战争政治题材的片子,毫不留情揭露了印度政府工作效率的拖沓、人浮于事、不作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发展中国家不可颠破的真理。“我们对我们自己是重要的”,所以男主角兰吉特发现政府跑路,大使馆跑路,民众被困的窘境,始终未放弃希望去争取自救,最终得到救援。

男主角最后的一段话把影片提升了高度:直到现在我也会为印度的一些问题而忧愤,我还是很愤世嫉俗,但是自从我登上了最后那一班飞机,我就从未再问过,我的祖国为我做了什么。没有怨恨,没有质问。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但它再不好也是我们唯一可投靠可立足的地方。如果这个祖国不存在了,个人将什么都不是。爱国归根结底其实是爱我们自己。

 5 ) 缺席的政府 发展中国家之痛——《Airlift》观后感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1990年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入侵科威特,当地17万余印度人撤离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著名的作品,那就是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一个政局发生剧烈动荡的国度里,异国民众的逃难经过。然而两者的区别也同样的鲜明,逃离德黑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美国政府,而在逃离科威特过程中,印度政府却“消失”了。

       在《逃离德黑兰》一片中,造成撤侨困境的障碍是伊朗当局与美国政府的对立,但这完全没有阻止美国政府的撤侨念头。当得知六个大使馆工作人员流散在外后,政府立即给出了三个营救方案,不但如此,他们甚至一度疯狂的想派武装力量直接杀进伊朗,完全不忌惮与伊朗当局正面撕逼,尽管最终采纳的“拍电影”方案让营救过程看起来像偷鸡摸狗的惊悚片,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个强大美国政府的存在和其毫不忌讳宣扬的公民权益与人权价值,阴暗的故事背后是一片光明的底色。而印度人撤离科威特时,却完全是另外一副光景。
 
     <图片1>

      尽管印度政府没有遵从西方势力的意愿制裁伊拉克萨达姆政府,甚至还派出了一艘物资援助船示好,但这并没有让印度人的撤侨过程变得轻松。因为战事爆发后,印度政府竟然对滞留科威特的侨民撒手不管,就连大使馆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全部撤离,留下一脸懵逼的印度侨民像无头苍蝇般乱窜。整个撤侨行动,完全依仗着有领袖气质的个人来完成,商人兰吉特凭借自己在商场上的机敏与智慧,四处斡旋,摆平乘势上位的伊拉克军官、收买垃圾运输船、督促德里方面的官员,几番挫折之后,终于撤侨成功。这期间唯一的政府“良心”竟然是一个由于没有早退而逗留办公室的普通官员,他接到了兰吉特的电话,凭借着仅存的责任心,在政府上下费力活动,配合完成了撤侨行动,而他的举动不但没有改善政府的形象,反倒让其显得越发堕落,如果说起初的撒手不管是没有责任心,那么随后这位“良心”官员遇到的各种官僚主义阻碍,则让人深刻体会到印度政府面对公民人身安全时的冷漠。

       所幸的是,当政府责任心丧失的同时,兰吉特的民族主义精神却意外上线了。这个平时只知道计算利益得失的商人、且声称自己已经是融入当地的“科威特人”是何时转变的,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也许就在侨民们以万般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时,他被激发了潜在的责任感,也许就在他发现自己倚重的科威特政府竟然抛下整个城市落荒而逃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个印度人。正是“印度人”和“责任感”这两个关键词,促使兰吉特放弃了举家逃离的机会,承担起了本应由政府负责的撤侨行动。当兰吉特一行前往边境的撤离途中遭遇伊拉克军人阻挠时,17万印度侨民勇敢的将军人团团包围,迫使其放行的那一刻,恐怕是影片最为燃情的一瞬间,它体现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团结精神的转变,更象征着兰吉特信奉的民族主义精神终于成为一种集体共识,骄傲地闪耀在危机四伏的科威特大地上。
 
      <图片2>

      撤侨的尾声有着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场面,庞大的侨民群簇拥在机场,仰望着印度国旗在机场上空冉冉升起,它昭示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其所承载的力量,但我们仍无法忽视在撤侨过程中,印度政府的集体缺席,光明的故事上有着如此刺眼的污点。
 
      <图片3>

      所以,《逃离德黑兰》展示的是强大的政府,《撤侨》塑造的是伟岸的个人,《逃离德黑兰》宣扬的是公民权益与人权价值,《撤侨》歌颂的是民族主义精神,相似的故事之下,是完全不同的内核。

       近年来,中东地区一直不太平,撤侨行动时时发生,而印度政府确实也一直被媒体诟病其撤侨不力,对此,印度政府为自己辩解:印度不能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这种辩解听来很不负责,但也透露着许多无奈,放下愤青式的心情,重新看待此片中印度政府最初的不作为,事实上更多是因为印度政府的国力所限,而无力去影响萨达姆政府,更别说“指挥”其去关照自己的侨民,随后派去物资船示好,原本可以顺便带回这些侨民,却又因西方对伊拉克的禁用政策作罢,显然印度政府更不可能去影响西方势力听命于自己的需求,至于派武装力量介入这种明显破坏国际法则的行为,当然也不会被印度政府采纳,于是除了不作为,印度政府还真没别的选择,这听起来是多么耳熟!是啊,中国曾经也常常陷入这种无法作为的困境中,这恐怕也是诸多发展中国家之痛,强者不答理你,弱者不忌惮你,然后你还得守规矩,简直是作茧自缚。可喜的是,最近几次撤侨,中国政府做的都相当不错,相信我,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突然有责任心了,而只是因为国力提升了。

       都说中国老百姓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我看印度人民更棒,他们简直是洒点雨露就茂盛啊!虽然印度政府起初失责,后又冷漠,但是影片并没有表露任何幽怨的气质,不但如此,在片尾甚至借兰吉特的口,表扬了那位“良心”官员,并同时激情的表示“我没有问,我的国家对我做了什么!”然而,我觉得这愈加增添了影片的讽刺意味。

       <图片4>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6 ) 拍摄一般,但故事却极有意思

昨天看了《撤离科威特》,虽然自己觉得拍摄不是很好,但是这个故事却极有意思。

首先除了中国和朝鲜等几乎所有人都敢公开说真话,他们敢直言印度政府再一开始时候放弃侨民。
文中也有两三句特经典的语录:“人在遇到危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我直到现在也愤世嫉俗,但撤离科威特之后我再也没问过祖国为我们做过什么。”
查了下资料,旅居海外的印度人和很多侨民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不愿承认自己是本国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祖国为我做过什么?有人说放弃侨民都是发展中国家会经历的阶段。
还有这次印度政府的空运488架次客机运输17万难民的撤侨行动是世界上最大的撤侨行动,这个在百度世界之最里边没找到=-=

关于电影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处于对伊拉克战争的真实背景不是很了解。首先入侵科威特战争是残暴的,伊拉克有那么多青年人的军队杀死了很无辜科威特人民,刚看到这段差点又以为是三哥开挂在瞎编了,央视没这么说啊!这点在国内新闻即便百度现在也没搜到资料,而中国政府是一直支持伊拉克的,全国人民只知道美国人打伊拉克是入侵。而印度电影这点应该没骗人,那么究竟是谁在扭曲事实......呵呵哒。看过这电影后只能感觉美军五个月后才来太晚了。

还有别的一些没看清楚的地方,比如科威特旁边不是沙特嘛?当时人们怎么不先转移到沙特,为什么要先考虑老远的阿曼和约旦?联合国当时封锁海湾为何不让出难民通道。还有其他男主一人赤手空拳单挑四个伊拉克装甲士兵就不说了( ﹁ ﹁ )

 短评

比较平实、真实,撤退行动主要是靠沟通和关系并非武力营救,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渲染。但是有两个地方还是蛮感人的-妻子怒怼挑刺大爷和结尾处那个普通官员默默的微笑。

10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还行

不用和《逃离德黑兰》相比,其实和前不久那部《无路可逃》比较,这部电影都差很多。想营造紧张气氛,并没能很好的保持紧绷,想写混乱中的人性,也没能深入。看看歌舞得了。。。

15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一跳舞男主气场全泄了

18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很差

在战火中拯救难民,前有《卢旺达饭店》《逃离德黑兰》,今有《撤离科威特》

22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感谢中国好闺蜜赠票~外面大雪纷飞,上海终于变白啦~

26分钟前
  • 小鬼家的师公
  • 力荐

卢旺达大饭店既视感

29分钟前
  • 九日空
  • 推荐

印度主旋律

31分钟前
  • Tyger Tyger
  • 还行

男主简直就是本·阿弗莱克失散多年的兄弟,恍惚之间我还以为我在看《逃离德黑兰》。BTW,作为战争片,演着演着开始集体跳舞真的好吗,看得我TM尴尬症发作😓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也许是最特别的一次观影体验。在印度斋浦尔的全球十佳影院Raj Mandir看的。全程印地语,演员演技不错,所以居然完全看懂了,最后印度国旗竖起的一刻,全场掌声口哨声叫喊不断,氛围太好了。

40分钟前
  • OA
  • 推荐

勉强两分,技术环节都是流畅,选的歌也挺好听,也不拘泥于印度电影传统的歌舞表现手法了,总的来说电影观念继续和国际接轨。但是剧情的设置、演员的选择上还是草台班子的意思,矛盾的制造者一是各国政府,二是队伍里的事逼老头,很容易看腻

4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看到中间可以感受到男主必然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煽情很刻意,歌却很好听。如果没有那个演技派老头,这部剧简直就没有内部矛盾了,他如同无能的政府一样关键。但还是要赞扬这部电影,主旋律,辛德勒,敢作为的官员,还有祖国,国旗。

42分钟前
  • 熊仔饼干
  • 还行

阿三的片子必须是不分场合不分青红皂白的跳舞的。

44分钟前
  • jacky
  • 还行

最后Vande mataram的变奏调子一出来,我真的热泪滚滚而下。我一直认为爱国是人的本能,不需要肉麻宣教、虚无否认也是枉然。印度的爱国片为什么比中国的好看感人,就是因为他们清楚这个道理,祖国就是自己,再烂也是自己的。

45分钟前
  • 红毛苏门打蜡
  • 推荐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虽然很主旋律但两个副线角色做的很好,老大爷和科威特女人。印度人民真的为国家感到骄傲的,全场欢呼口哨故障。印度电影完胜好莱坞

49分钟前
  • 夜游
  • 推荐

根据真人真事改篇,如此不入流的传记片!是的,你很难在片中找到感觉,说白了就是代入感差!而且某些演员干燥无味,死气沉沉!尽管它努力效仿西方某些类型片要素,尽管它真是一场伟大的救援行动。但以这角度来说,火候不够啊!PS:起码人家能敢于批判ZF!

53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较差

男主太圣母了

58分钟前
  • 圣墟
  • 还行

祖國就是自己

1小时前
  • Die Katze
  • 推荐

1990年科威特撤侨,印度商人几凭一己之力让17万同胞成功撤退的故事。给民族精神和自豪感大唱赞歌的同时,印度政府的不作为,对本国公民人身安全的漠视也让人瞠目结舌。“我没有问,我的国家对我做了什么”流露了无奈与心酸。造作的人设和叙事,见缝就插的歌舞桥段,出戏效果明显,破坏了整体情绪和节奏

1小时前
  • 莱尼圆
  • 还行

印度的电影超过华语电影太多,印度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印度的辛德勒

1小时前
  • rinshinki
  • 推荐

去或者不去,是你们自己的决定,但是在约旦有十七万五千人在等待着我们,而他们唯一的过错就是他们是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同胞。我无法给你们一个为他们冒生命危险的理由,最好的方法就是由你们自己找出一个理由,然后去拯救他们的生命。

1小时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