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浪的远方

HD

主演:周子龙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7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8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9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追逐属于我们的明天

当最纯净的灵魂,遇上最纯粹的古诗爱好者,当一心想着读高中,考大学的孩子,遇到只教古诗的老师,当城里的小伙子,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山村,遇到最淳朴的农家生活,故事便开始了……真的被李阿浪执着的古诗词梦想所感动,为了实现他的教诗梦想,他甚至放弃了一切,毅然决然的走进大山任教,这份“放得下”的勇气就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现在太多人空喊着“梦想”的口号,实际不愿意为这个梦想付出哪怕一点点努力,对比之下,就会更加觉得阿浪的“憨人”性格可爱。

 2 ) 《阿浪的远方》:随感

《阿浪的远方》一部关于支教老师的故事。从我看到孩子们出现的时候,心中,眼中便已有一种泪意。

之前我也看过关于支教教师的电影,关于某些部分确实有些大同小异。但是我确实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理想和追求。也看到了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慢慢生出的那种感情与爱护。

我觉得有生之年,我们应该努力去追随自己喜欢的事情,浑身洋溢出来的热情和笑容是真的很美好。

追逐梦想的脚步和模样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魅力。我想也许我一直就是被这种魅力所征服和吸引,希望自己在追求中变得更美好,希望自己在苍白的人生里演绎自己卑微的岁月,而并非是我有多大的理想。

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叫王小花的女孩,她有些固执的脸和有主见的个性,还有最后才听到的她的歌声。最令我着迷的是她在上台表演前后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和悠扬的歌声。

最重要的是,阿浪这位年轻的老师,他身上没有名与利,也没有物质的晕染,他具有的朴实的气质,以及心中真诚的只想要教诗词的信念,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

虽然过程曲折,但好在最终他也找到了寄托自己希望和理想的方式,教学与理想同在,我想这便是教师最好的样子了。而这也是我向往的样子。

 3 ) 《阿浪的远方》你想要的诗和远方,在这里

文/李子衿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是诗和远方在哪里?长什么样呢?

阿浪从小酷爱诗词,他带着诗,来到二郎山,找到了他的远方……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有如画的风景和淳朴的心灵。在这所只有16个学生1个校长的二郎山小学里, 阿浪开始实施他的“诗学栽培”计划。

刚开始,当村民知道阿浪只教诗词时,对他满是不满。即使在这交通不发达,学校都即将被兼并的大山里,人们依然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每个人都怀着望子成龙的心理,他们当然无法理解阿浪对诗词的热爱,以及想要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传扬下去的想法。

王小花是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她开始带头对抗阿浪的教学方式,家长校长无法让阿浪做出改变,但一个学生的对抗让阿浪开始按照课表上课了。

如果故事只是这样,就不是阿浪的远方了。

他很快想到新的办法,他在课后补办了“扫地王诗社”,与这些真正热爱诗词的学生谈论诗词,刚开始参加的人寥寥无几,但很快,大家听到二蛋创作的诗词时,他们的诗社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

阿浪带着大家在山顶赋诗,这对热爱诗词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兴奋的事情了。

所有的故事中间,总是会有一些曲折,正他们兴致当头时,发现要下雨了,天也黑了,要下山已经来不及,而这里恰好是解开小花心结之处……

在他们安全到家之后,原以为家长校长会因此如何待他时,镜头转向了县里要把这所学校合并,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为此编排了一曲“天籁之音”!

这算是一部比较小清新的电影,其故事情况比较简单,在大雨后与到学校的过渡故事情节上似乎不太连贯,“二蛋”改名“二球”这里似乎也很生硬。包括男主的演技,在与小花和家长对立时,这个高潮部分演的也很是平淡。

即使有这些小小的不足,但依然希望这类的电影多一些。

电影的主题远方,是阿浪的远方,也是我们多少人梦中的远方啊。在达到远方的过程中,总有一个契机会让我们改变,那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面对远方。

最后结尾的歌曲觉得有点出乎意料的好,堪称天籁之音。

 4 ) 远方就是梦想吧?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看完这个影片,这首歌的韵律的一直在我脑中回荡,突然真想扔下面前的所有事情,好好的追求自己的远方。

影片

一个老师因为在原来的学校里不能实现自己教育诗词的梦想,跑到了一个偏远山区去教学,去追求自己的远方,并把名字改成李阿浪。

剧中解释到,“浪”不是浪子的浪,而是去远方流浪的浪。

我没出去真的到那种山区看过,但我看到影片中的山区教学环境真的是感慨,看到自己的生活,想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一群人吃的饭原来是这样!这些人住的房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穿的衣服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的快乐原来是这样!拥有比他们多的资源,现在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呢?真想帮助他们

去到了学校,人们很热情,阿浪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每天的课都是学习古诗词,时间久了,校长和家长都不满意了,感觉每天都在学诗词,这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嘛,他们商量决定应该好好的找老师商量一下,老师和家长们的冲突就这样发生了。

说二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王小花: 一个喜欢唱歌,思想独立非常聪明的一个女孩子,从小父母都不在了,只有爷爷养着她。第二个是刘二球: 他是淳朴憨厚的性格,特别老实,但喜欢诗词,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因为她(王小花)冲突就直接爆发了,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要求老师不应该只教诗词,还要有其他学科。老师直接把她赶了出去,家长们看到了,于是都到学习找阿浪理论,最后阿浪不得不向家长道歉,宣布以后课上全部按着课程表进行。

看到这里,影剧中的故事马上告一段落了。老师就是因为在这能够实现自己兴趣,才到这里来的,最后诗词课都没有了,自己也就没兴趣了,他想到自己在这没有必要了,准备想走。这个时候刘二球出现了,向他背了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师听后欣慰的笑了,决定留了下来,在课堂以外开了一个诗词兴趣社,一大群人都报名了。他们一起上课,上完课业余一起作诗,一起去爬山涉水。最后结局是,他的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了奖项,然后就没了。

 5 )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1,阿浪作为饱读唐诗宋词的固执高校毕业生,给二蛋改名字改成二球,是有意表现他其实是水平不高吗?我认为如果起一个更雅一点的名字,可以体现饱读诗书后的水平沉淀。

2,青山诗社,其实蛮清新的名字,改成用斗牛-扫地王的名字来命名之后,虽然很接地气,总觉得有点恶趣味的意思在里面,是为了吸引村里的同学们来加入诗社才这样的吗?

3,片中角色口音有点丰富,小女孩小花和外公的口音不一样,作为一起生活的爷孙,好像稍微有点怪怪的。

4,影片很清新,但是感觉主题单薄了点,支教固执的要教诗词,和之前的学校还有山村的学校都有冲突,最后两全其美的通过课外兴趣方式获得不错的成果。如果胆子大点,抓住现在目前社会上老师上课不讲重点,让学生花钱补课赚外快的话题来做一点影射,可能更能激起共鸣。

片尾的歌曲很好听,歌曲内容也好,是原创歌曲吗?之前从来没听过,镜头感也很好,重复的山村镜头,给人很强的故事性的感觉。

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加油!

 6 ) 我敬佩阿浪们

关于山村教育和支教,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的母亲曾是一名山村教师,在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她辗转于交通不便的村庄里,从有五六十个孩子学校到后来只有三四个孩子的学校,见证了山村学校的落寞。

其实对于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不仅仅在大城市才有,农村同样存在。小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大村庄,大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县城,而县城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省城。老师们也希望去资源相对较好的大学校,小村庄条件艰苦,基本上是留不住老师的。像我母亲这样自愿往深山里跑的公办教师属于极少数。

我上中学时,母亲所在的那个山村不通汽车,爬山路进村要三个多小时。村长带着孩子们在村口迎接母亲时,指着远处的山头豪迈地和母亲说:史老师,你放心,用不了两年,我们的路就修好了。直到四年后,村里不再有学龄期儿童,母亲离开那个村庄时,山路还没有修好。

母亲后来去的那个小山村,路是通的,勉强有三轮车可以进村儿,但出行依旧不方便。留在村儿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食用水要步行半个小时进山打泉水,母亲每次都背个大水桶,中途休息好几次,才能带回来小半缸水。学校教室屋顶漏雨,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学校
随母亲步行四小时,进村时拍的照片
这是母亲背水回来的身影,她说路太远,不让我跟着去,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她瘦小的身影在山路间起起落落,偷偷抹了半天眼泪。

母亲在这个山村里待了六年,送走了村里最后一个小学生,学校也随之撤掉了。后来母亲去的那个学校也是一个复试班教学的地方,母亲在那里一直到退休,学校最终难逃教学资源整合的命运。

山里的条件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更是不方便,母亲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山村教师,她没有阿浪那样美好的理想,教师对她来说就是一份职业,把孩子们教育好,教授孩子们知识,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责任,我从来不认为母亲作为一名教师有多么伟大,甚至在我年幼时是怨恨她作为母亲的失职。但是,我尊敬她,也佩服她。

我自己也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曾去山区支教,教育孩子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然而生活远比理想更复杂,不是说你有一颗赤诚之心就万事大吉的。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要面对的是生活的压力,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我曾经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无私的教师,然而现实确是,熊孩子们每天都把我气个半死,每天要和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斗智斗勇,也是心力交瘁。学校食堂的饭菜永远都是老三样,宿舍冬天暖气极差,半夜都要冻醒,村里的小卖部买不到我想吃的零食,每天上完课就不知道干什么的夜晚更加难熬。支教生活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面对着光秃秃的大山,我不禁有些恍惚,如果真的这样过一辈子,生活会不会太无趣?

熊孩子们的课间操时间
熊孩子们送给我的雪人

后来,我没有从事教师行业,支教时带过的孩子们成了我唯一的一届学生。短暂的支教生活,让我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她的环境比我支教的地方还要艰苦的多,可是她却坚持了一辈子。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山村教师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尽管时间短暂,我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们却惦记我很多,在我走后的第二天,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借了电话打给我,诉说没来得及的当面告别,我在电话这头很没形象的哭了。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全了,依然有几个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我,仅仅为了说一声,老师,我想你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年少时我过分苛求,孩子们不可能都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段过程缓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我把《阿浪的远方》推荐给我的同学看,她问我是不是类似于《死亡诗社》?我想了想,一点儿也不像,《阿浪的远方》就像是中国老师的成长史,我们怎样协调教育和教学?我们怎样处理教学大纲和教育方式?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理想和孩子们的未来?

我敬佩所有的阿浪们,愿你们怀揣着诗和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毕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希望,未来我能够重回教师行业。

 短评

一个关于教育和梦想的故事,像阿浪这样的老师不多了,这样的电影也不多了。被贵州山区的孩子们质朴的歌声打动,强烈推荐!

7分钟前
  • 敲钟小和尚
  • 力荐

通过影片也许你能更多关注这个支教的群体,他们产生的价值,评论区请好好说话。

9分钟前
  • 纤纤
  • 还行

从剧作到表演都太成问题了。故事老套不说,态度也极其暧昧,诗歌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触及了对教育理念的批判,可主创自己也知道,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应试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个浅尝辄止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矫情的。后半段,诗歌彻底成了课外兴趣,但它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影片几乎没有涉及。看到最后,学生们一起唱诗看起来和唱《团结就是力量》没啥区别,成了纯粹的集体主义的鸡汤。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明明是个现实性很弱的故事,最后还要整个纪录片式的照片墙,给我们交代剧中人后来的命运改变。意淫得也太过了吧。

11分钟前
  • 子戈
  • 较差

不好看

15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喜欢看电影的其中一种享受是:在留下新的记忆时也唤醒了曾经的美好回忆。虽然电影在故事编排、拍摄表演等方面都有让我不满意之处(好些故事情节跳跃、缺乏起承转合;蛮多演员表演不太自然,王小花扮演者李媛媛算是儿童组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一个…),但整个观影过程却蛮舒服(因为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青山浑水与我的家乡地貌有些相似;阿浪是个喜爱诗词的老师,教小学生们诗词知识、带他们游山玩水……而我则是喜爱影音的“孩子王”,曾经有一群经常玩在一起的小朋友,一起看电影玩游戏(电影看多了,以至于后来都玩起“听歌或配乐猜片名”等比赛…),一起爬山涉水(拍合照时喊的口号是“大龙猫”…)……P.S.:看片时经常联想起上个月刚看过的《孔二皮进城记》。& 外甥杨有一件和二蛋穿的那件“黄色飞机”同款的T-恤。

1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初看略显尴尬,看完片尾曲还在耳边回响,淳朴风就该是这样嘛。

23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年少时的诗和远方,随着长大慢慢进入心底,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回到那种“诗”的生活。

24分钟前
  • 简单
  • 力荐

三星

26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还行

太造作了啊啊啊啊

30分钟前
  • llao
  • 还行

不知道最热门赞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状态。泥石流场景里面,老师可能比有些“男子汉”更有担当。如果一个人只能凭外表就看出性格的话,那世界就单纯多了

31分钟前
  • 是只源石虫
  • 力荐

据说演员都是素人,所以演技方面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导演和编剧总不是新人了吧,用点心可好?粗制滥造的剧情和牵强附会的梗。两星,多的一颗星给最后的歌

35分钟前
  • 云烟过雨
  • 还行

题材关注山区教育,淳朴感人

39分钟前
  • 星月孤痕
  • 力荐

很质朴的电影,喜欢它讨论的问题、美丽乡村的景色和小演员的“演技”。

42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最后的大合唱真的好听

44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诗词最终还是带来了梦碎,是其本身就属蒲柳之姿。也许有天各种体裁都将被遗弃,但诗意本身会与人类纠缠到灭亡。

46分钟前
  • Sahara
  • 推荐

我擦,不到90分钟我竟然哭了三次,诗与远方为什么感人,就是因为它们都能让你逃离庸常,但最重要,还是能让真情相接。编剧很会煽,孩子很会演,人物有前史,广普最经典。

49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电影清新可爱,但一开始把老师设定成一个智障,并且花很长的篇幅教育这个智障老师,实在让人无语

52分钟前
  • 白木香
  • 还行

侗歌版的声律启蒙是什么神仙音乐

57分钟前
  • 曲若木风
  • 还行

其实这种最单纯的喜欢什么的人,就是看见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吧,但是明显喜欢诗和教诗也不是这样子的,剧情太不合理了。不忍心两分,勉强三分吧。

58分钟前
  • 微苒
  • 还行

二蛋这个名字不好,所以改名为二球……

59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较差